古人为了方便,就发明了一个春凳,到底有什么作用?
平时人们住酒店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酒店的床尾放有一条长长的凳子,这种凳子究竟什么用途,一般人们也不会太注意,通常情况下,大家都是把这个凳子当成放衣服或者换鞋时临时用一用的工具。
实际上这个凳子的前身就是古人所言的春凳,只是现在床尾放的凳子,在尺寸以及功能方面,比古代减少了很多,那么真实历史上的春凳,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为何会取名为春凳,难道是有什么不可言说的秘密?
春凳的由来想必很多来自于农村,历史比较悠久的家庭当中,还会保留有一些过去的家具,比如春凳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我们不明白春凳的用途是什么,可是随便翻开一些史料以及文学作品,都会看到关于春凳的描述。
比如素有百科全书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就有多处关于春凳的描写,不管是贾宝玉被打用春凳抬他,还是后期发生的一些男女床第事情当中,都有春凳的身影,在这些描述中,春凳基本上是可以让一个人躺在上边,或者是足够两个人坐在上边的,尺寸明显不小。
可惜在史籍记载以及文学作品中,都没有对春凳的尺寸进行一个具体说明,这是一件比较让人遗憾的事情,那么春凳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按照古人的定义来看,春凳就是一种比较宽和长的凳子而已,上边可以坐人或者供人躺下。
为何要把这种凳子称之为春凳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春凳最开始大多是用椿木制作而成,叫“椿凳”完全就是根据其制作材料而命名的,第二个原因是后来随着春凳的用途以及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场景,让人浮想联翩,所以得名春凳,此春具有春天以及床第之欢的意思。
事实上随着春凳的用途逐渐广泛之后,其制作材料也不再局限于椿木了,诸如滕屉春凳、花梨春凳甚至上等的檀木制作而成的春凳,在后期都是比较常见的,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也就直接决定了春凳的价值不同,一般只有那些比较有钱的大家族,才会使用价格较高的材料去制作春凳,普通百姓家只能使用最便宜的材料制作。
春凳究竟有何用途?说完关于春凳的由来以及命名之后,我们接下来就一起说说春凳的用途,我大概总结了一下,主要就是三方面的用途,根据春凳出现的时间由远及近,用途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与区别。
在春凳最开始被发明之际,它的用途仅仅就是闺房中的女子用来在春天观景用的凳子而已。我们很多喜欢研究古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古代时期,大多数朝代女子都是不允许到处抛头露面的,尤其是宋朝出现程朱理学之后,女子更加不能随意上街,只能待在自己的闺房中等待出嫁,到了清朝之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比如在曾国藩的日记中,谈及他戒色过程的时候,曾国藩就说到一件趣事,由于平时出去外边上街,根本就看不到女子,无法满足曾国藩看美女的需求,后来曾国藩就索性到青楼或者是一些女子聚集比较多的场合看美女,甚至连朋友纳妾,请到曾国藩前往,他都会专门仔细审视一番,看看朋友的小妾长相如何,以满足自己看美女的欲望。
从曾国藩的日记记载中,我们大概就能够明白明清时期的女子生活情况了,在没有出嫁之前,她们是不被允许出门逛街的,长时间待在家中也很是无聊,因此只能坐在春凳上做些针线活打发时间,要是到了春天之际,还可以把春凳搬到闺房之外,坐在上边看看外边的景色,陶冶一番情操。
等到女子出阁嫁人之际,春凳很快就拥有了第二种用途,古代讲究彩礼以及嫁妆,通常男方给女方送去一些东西当彩礼,女方是需要送回一些东西当嫁妆的,在女方送回的嫁妆中,春凳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物品了。
不管是大户人家还是小户人家,都会专门在闺女出嫁之际,定制一个春凳,到时候将一些嫁妆用绳子绑在春凳上送到丈夫家中,娘家人根据自己家庭经济情况选择制作春凳的材料,经济情况好一些的,就选择材质好一些的木材制作春凳,经济情况差一些的,就选择比较便宜的木材制作春凳。
到了这个阶段,春凳就已经被赋予另外一种用途以及存在价值了,它从最开始阶段简单的一个凳子,变成现在用来当家装的重要物品,等到送到丈夫家中之后,春凳的用途就更加广泛了。
最简单的就是平时两人入寝之前,把衣服之类的东西放在春凳上,或者是洞房花烛夜当天晚上的交杯酒都会专门放在春凳上,方便新郎新娘喝完早点休息,可以说到了这个阶段,春凳的作用已经十分广泛,涉及到平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要是孩子出生之际,春凳还可以改造一番,专门充当婴儿床,是不是感觉春凳相当神奇?
以上谈及的这些方面,都是春凳在现实生活中最为常见且实用的用途,事实上从春凳的这个名字,我们就知道它的用途绝对没有那么简单,接下来我们就谈一谈春凳的最后一种用途。
既然是放在床边,且宽度够人躺下,长度够两个人坐着,这样的春凳在床第之事中,可是扮演了重要角色的。
我们只要仔细研究史料以及一些民间故事,甚至是诸多文学作品中,都会发现有关于春凳在床第之事中的重要作用,至于当时它究竟充当什么用途,我就不一一详细分析说明了,我们只需要知道春凳有这样一个用途,就足够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比较占位置的春凳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其余东西,到了今天,一般只有住酒店的时候,才会发现一些缩小版本的春凳,在自己家中,通常不会再使用春凳了,毕竟在寸土寸金的房子中,没有那么大的空位去放置一个如今看来用途不够广泛的东西,要说放东西,现在已经有了床头柜,完全取代了春凳的一切用途,嫁妆以及婴儿床就更不用说了,压根不会使用不太实用的春凳。
结语在古代历史上,春凳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它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只是可惜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曾经见证过历史兴衰的重要物品,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尽管我们偶尔会感到多愁善感,可谁又能阻止历史和时代的前进呢?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古人为了方便,就发明了一个春凳,到底有什么作用?
经常住酒店的人会发现很多酒店床尾都会放一个长长的凳子,那么,你知道这个凳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其实,这个凳子的设计,是由古代流传下来的。
在古代,很多家庭的卧室中都有着这种长长的凳子,这种凳子还有个很文雅而又令人浮想联翩的名字,叫做“春凳”。
相信很多人对“春凳”并不陌生,因为春凳曾经频繁出现于明清小说乃至当代小说中。
“春凳”一词最早出现在《金瓶梅词话》中的第六十回,潘金莲咒骂李瓶儿:“春凳折了靠背儿,没地倚了。”
“春凳”一词也曾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书中贾宝玉因为贾环诬陷而遭到贾政的家法伺候,在宝玉被贾政一番痛打以后,贾宝玉无法行走,众丫环前来搀扶。
王熙凤眼见贾宝玉自身难以支撑,随后便说:“糊涂东西,也不睁开眼瞧瞧!打得这么个样儿,还要搀着走!还不快进去把藤屉子春凳抬出来呢。”
王熙凤命人抬来春凳以后,将宝玉放上,送至贾母屋里。《红楼梦语言词典》对“春凳”的解释是“一种既宽且长可坐可卧的凳子”。
当代作家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惊风密雨》中也曾出现过“春凳”一词:“孔四贞曾令人搬来一张春凳儿半倚在上头,从窗格子里眺望着天空的星星出神。”
从这些小说里的描述可以得知,“春凳”是一种明清流行的家居器物,《红楼梦》中的春凳,是用来抬放严重受伤的宝玉的,既然能容得下受伤的宝玉,春凳的设计显然是一种宽且长的凳子。
至于春凳的具体尺寸,并无定制,但是宽度基本在一尺左右,长度则在四尺左右,就春凳的分类而言,主要根据质地而分,有藤屉春凳、檀木春凳、花梨春凳、榉木春凳等等。
古代百姓的内房,大多有这样一张长而阔的春凳,选材最初用香椿树制成,因此也称“椿凳”,这种凳子没有靠背,通常可以供两人同坐或者一人躺卧,也能用作摆放器物的家具。
古人为了方便,发明了“春凳”,那“春凳”到底有什么作用呢?难道只是一种简单的没有靠背的坐具吗?还是有着其他独有的作用?
作用一:春凳是春天使用的椅子民间认为春凳是用椿木制作,取“椿”木的谐音,所以叫做“春凳”。这个凳子是在春天使用的,因为古代少女经常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能待在家中,所以只能在春天来的时候,和同伴们在院子里欣赏春夏盎然的景色。
可是古代的凳子太小,床又没办法搬出来,时间长了,古人们就发明出这种宽长的凳子,因为是在春天用的凳子,古人便直接取名字为“春凳”,寓意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春凳的设计非常精妙,大小适中,比普通的凳子要大,但是比床小得多,而且非常方便移动,可以供两人坐用。
在春天的时候,古人会把凳子搬出室外,微风吹拂,既可以在凳子上歇脚,还可以聊天,将凳子当躺椅用,曾是古人非常喜爱的一个家居器物。
作用二:属于古代陪嫁品的一种明清以来的生活中,春凳是非常常见的一个家具,由于“春凳”具有坐、卧等多种功能,许多女子出嫁的嫁妆中都有春凳。
古代男女成亲,男方准备聘礼,女方也需要准备嫁妆。嫁妆并没有固定要求,一般根据女方家庭的富裕程度来定,富贵人家的女儿出嫁,嫁妆会丰厚,会有田地房产或者金银财宝等。
而普通百姓人家的女儿出嫁,陪嫁品则大多是一些生活物品。一般古人做春凳,都不会特意为之,而是在给出嫁女儿准备嫁妆的时候,顺带把春凳也带上了,有点类似现在的床头柜,属于附属家居配件。
在女子出嫁的时候,娘家父母会把已经准备好的春凳展示出来,娘家会把嫁妆等陪嫁物品放在春凳上面,然后贴上喜字绑好,相比起随便把嫁妆堆在一处来看,有了春凳不仅能显示出主人很讲究,展览起来也格外的引人注目。
春凳上摆好嫁妆以后,就这样直接抬到女婿家。到了夫婿家以后,春凳完成了搬运嫁妆的作用,又被赋予了另一种功能,那就是摇身一变成“婴儿床”。
因为“春凳”在卧室大床旁边,而且和大床同等高度,因此把婴儿放在上面正好充当了拼接床,方便大人照看,此外还可以在春凳上面放置衣物等,非常实用。
作用三:床笫之间的工具春凳还有充当“燕乐之具”的作用,这里的春凳又蕴含了别样意蕴,“春”字除了春节美好的含义以外,还有“春情”的意思,于是小说家们便常常利用“春”字的谐音来暗指“春凳”上面男欢女爱的场景。
此时,“春凳”变成了“春”和“凳”,使得原本难以描述的场景,弥漫了一种美好与和谐,从而达到春凳本身作为家居器物名称和用途的浑溶结合,引得人浮想联翩。可以说,男欢女爱时的“春凳”已经凝结成物化的灵与欲。
在明清小说中,春凳屡次作为男欢女爱的工具。其中,在明末清初小说《欢喜冤家》中,曾多次出现对于“春凳”的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欢好,也大多是在春凳上。
比如《欢喜冤家》第九回:“”二官道:‘夜间待我想个法儿起来, 与你长会便是。’ 把二娘就放在一条春凳上......”
“春”的隐喻之义本来就有男女情爱的意思,而在明清小说家的渲染之下,本来仅仅具有坐卧功能的“春凳”,于是和男欢女爱描写在了一起,甚至还成为了市井中讨论男欢女爱的代名词。
结语:综上所述,春凳是一种既可供人坐卧,也可摆放器物的两用家具,在古代,春凳在百姓家中确实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春凳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如今古色古香的春凳早已不多见了,成为了逐渐被现代工业所淘汰的家居用品。
古人为了方便,就发明了一个春凳,到底有什么作用?
不得不说在床尾放上一张“春凳”,是古人的智慧,也是咱们一些现代的酒店或者家庭,将其改良之后沿用至今的做法。
至于古人发明春凳的用处是什么?
从其字面上去看,好像有一些暧昧的意思在里面,到底同“春宵一刻值千金”有没有关联,听听“花哥”怎么讲?
其实春凳最初的用处,可以在满足收纳作用之外,还可以当做维系两口子情感恢复的道具,相信现代咱们使用茶几的前身,正是古代人发明的春凳。
春凳的由来春凳实际上最初叫做椿凳;
也叫做床尾凳,也就是椿木做的凳子。
在古代,一般只有大户人家的家里才有这物件,通常是随着女方陪嫁到男方的物品,因为春与椿同音,又是新婚洞房花烛第一次用到的物件,时间一长,大家干脆就叫做春凳,其同咱们心理想的完全不是那个意思,大部分人或许会想到春凳与房事之间会有联系?
有舒服的床不用,为啥要用一张生硬的木凳呢?怎么都说不过去吧!
说起春凳用处,“花哥”首先想到的是:因为在古代,春凳通常是放在卧室里面,其主要功能必然是起到收纳作用,比如主人睡觉之前放的衣服之类,有了春凳,第二天起床穿衣服必然更方便,因为那会儿没有现代人的条件,哪里来衣柜?
又比如女主卸妆后的首饰,都可以放在上面,所以主要功能和收纳有关系是其一;
还可以当做暂时休息的坐凳!
↓
第二点、古代没有电灯,春凳上面可以放上蜡烛,为卧室提供晚上的照明,或许这才是“春宵一刻值千金”的用处。
在古代,一对新人进入洞房不是要喝交杯酒吗!一壶酒、几碟小菜+点心,一对通明的蜡烛放在床尾的春凳上面,交杯酒一喝,吹熄蜡烛才是进入正题,没有春凳怎么行?
第三点、随着春凳在大户人家家里盛行,普通人的家里,虽然用不起上等椿木做的凳子,却也出现了使用普通木头制作的简单凳子放在床尾,只不过其作用略有区别。
普通家庭的春凳更矮更窄些,通常适用于小孩子上下床搭脚,或者方便主人洗脸洗脚之类。
古代时期,春凳在大户人家家里很是盛行,正如同现在我们的装修道理相似;
现代人的装修,在材质方面的选择,确实存在一些邻里之间攀比的现象。
在古时,春凳也一度变作了攀比的物件。
大户人家家里都有春凳,只是从最初的椿木材质演变为使用一些名贵的木头,比如黄花梨之类材质加上雕花工艺,一张小小春凳的价值,便可以是普通人家所有财产都比不了的情形。
放现代,谁家里拥有一张古代上等黄花梨材质的春凳,相信在小城市换一套房完全绰绰有余!
在看看现代的酒店,很多的酒店套房里面,都会在床尾安置一张讲究的春凳。
其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古人的经验,可以当做收纳衣物之外,能临时放上水果、酒水之类。因为从自己家里去到另一个城市,难免会有客人到访的情形,酒店房间也就等同是会客的场所,毫无疑问,春凳是摆放招待客人零食最佳的地方。
在酒店的房间里安置上春凳,更直白的用处是便于顾客换鞋用,酒店也没有别的凳子,很明显,坐在床上比不了在春凳换鞋更方便。
比如现代,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里,也能看到春凳的影子;
在空旷房间里面安置一张做工讲究的春凳,能使家里的氛围更加温馨与充实,通常其装饰作用大过收纳实用性质,其用来放睡衣的时间更多一点,相比之下放在衣柜里面,这样子更方便些。
写在最后- 春凳起源于古代,但是其用法一直沿用到现代,其存在必然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面,其实用性用万能来做比喻,一点都不过分,因为在卧室里面,人们想用它干嘛!春凳几乎都可以满足。
- 说起春凳放在卧室里面,“花哥”还想到了当古代女主惩罚男主的画面,或许男主做错了事情,女主会有让其跪在春凳上面反省,直到得到女主的认可后,男主才可以从春凳上解脱,才可以上床和女主同床共枕,说其为维系夫妻情感的道具,不过分吧!
全文完
感谢阅读
原创文字/头条首发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联删
欢迎关注:@家居河上和花
古人为了方便,就发明了一个春凳,到底有什么作用?
春凳是可以两个人同时坐上去的,宽宽长长的凳子,高度与床持平,有着床和凳子的双重作用。
春凳开始是用来放置新娘被褥、绸缎等大物件的嫁妆,因为是放在婚房,有“春宵一刻值千金”的说法,又为了避虫凳子多用香椿木制作,所以起了个生机盎然的名字叫“春凳”。
春凳轻便好移动,又适合多人躺卧,生活中有很多使用的机会。
其一是用来休闲、乘凉,春暖花开时或者夏季傍晚凉风习习时,人们想长时间赏花或者纳凉,就会将春凳移到室外,或坐或卧非常惬意。
大人白天短暂的休息,不愿意脱衣上床,可以随意躺在春凳上,十分方便。
其二夫妻俩有了孩子以后,可以做婴儿床,将春凳与主床拼在一起,空间增大了不少,便于夜间照顾孩子。
最后就是由于“春宫图”、“春梦”给人的暧昧印象,大家对坐卧适意的春凳也充满各种遐想,又有《金瓶梅》中在春凳上男花女爱的桥段,更是人们坐实了人们对春凳的各种猜想。
其实春凳多数时间是在相对隐私的卧室里,是用它放置衣物还是另作他用,完全是私人自由,自己喜欢就好。
古人为了方便,就发明了一个春凳,到底有什么作用?
看多了明清时期的小说,很多人可能会对一条凳子很感兴趣,其实这凳子本身没啥特别之处,但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以至于让人第一次看到就不会忘记,它就是“春凳”。
长凳、短凳、圆凳、方凳、矮凳、脚凳、石凳、条凳、板凳等等各种凳子加起来也没有春凳一词让人印象深刻,原因就在于“春”这个字上。
“春”之一字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四节的开端,是希望的季节,万物复苏,嫩芽破土而出,花儿含苞待放,处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这是春最让人动心的特质。
当然春之动人处也不止如此,所谓“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又与情事有关,总不免让人浮想联翩,甚至古代女子的闺房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春闺,春闺里有少女,闲来无事时在心底勾勒情郎的模样,惊得脸红心跳,但少女怀春总是诗。
“春凳”里面的“春”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叫春凳?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春凳就外形来说其实是介于床与凳子之间的一种家具,长度在一米五左右、宽度在半米左右、高度也是半米左右,放在房间中其实就是现在的床尾凳,长度和床的宽度差不离,高度也差不离,可坐可躺可卧可放东西。
至于为什么被叫做春凳则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春凳是用椿木制作的,所以被叫做”椿凳“,当然后来叫着叫着就成了春凳。
这种说法其实还是比较靠谱的,椿木又被称为百木之王,木材纹理细、质坚、能耐水,还防腐、防潮、防虫,是一种很好的家具木材,而且还有辟邪的说法,古代很多地方有用椿木制作喜床的习俗,而作为床的附加品的春凳很多也是用椿木制作的。
春凳在古代有一个很常见的用途就是作为陪嫁品跟着新娘到新郎家。谁家要嫁女儿,就会准备春凳,在春凳上面贴上喜花,放置陪嫁的被褥,然后被从娘家抬到夫家,放在床尾处。
就像是一个展览台,专门放置嫁妆,让人一看就感觉喜庆,也能看出娘家对新娘的重视,而且用椿木制成的春凳还有一个很好的寓意。
我们知道,椿树多籽,寓意多子多福,这对于新婚夫妻可是最好的祝福。
当然,最初的春凳或许真的都是用椿木制成的,放在结婚的时候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制作春凳的木材选择就多了,各种木材都可以用来制成春凳,甚至于用椿木制作春凳的越来越少了,旧事物的淘汰和新事物的出现其实都是同时发生的。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春凳之所以被叫做春凳,和春天有关系。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所以会有踏青和春游等活动,当然,踏青和春游都是外出活动,如果只是在家中活动,春凳就派上用处了。
明媚的春光里,将春凳搬出来,放在院落里的某处,然后三两个人坐在上面欣赏满园春色,甚或一个人卧在春凳上、躺在春凳上,独自欣赏春色,甚或几个人一起,将吃的、喝的放在春凳上,边聊天边看美景,都是极惬意的事情。
其实,无论春凳的名字出自何处,它的用处是很广的:
其一,古代结婚的时候,春凳上面放好被褥都嫁妆跟着新娘到新郎家,然后放进婚房中,像一个展览台,更有多子多福的寓意。
其二,在卧室中充当床尾凳,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将衣服放在春凳上,也可以将备用的被褥放在上面,方便取用,白天也可以用来整理衣物。
其三,放在卧室中还可以充当坐具,正好放在床尾,如果有亲戚朋友到访,不方便直接坐在主人的床上,可以坐在春凳上,而且一下子可以坐好几个人。
其三,放在卧室中还可以充当午休的卧具,午饭后,很多人都有午睡的习惯,但躺在床上睡觉比较麻烦,要换衣服,不如直接躺在春凳上休息一会。
其四,春凳可以放在室外使用,春天的时候,将春凳放在院子里,坐在上面、躺在上面、卧在上面观赏春色,当然夏天也可以用它在院子里乘凉,秋天可以用它在院子里聊天休息等等。
其五,有种说法认为,春凳在古代可供婴儿睡觉用,但春凳没有扶手、没有靠背、没有围栏,婴儿在上面睡觉不会滚下来吗?或许一边靠墙一边连床吧。
其六,可能是很多人都会想到的一个点,即夫妻之间欢爱的一个工具。
其七,古代大户人家,有丫鬟晚上会睡在春凳上就近服侍小姐。
其实,春凳的作用还是很多的,明清小说中有很多关于使用春凳的片段,然而时至今日,春凳已经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它的淘汰其实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看春凳似乎用处很广,似乎有很多的作用,但认真说起来,它没有不可替代性,它的所有作用都是别的器具可以代替的,而它本身并没有特别的价值,是很尴尬的一个存在,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只能被淘汰掉。
现在已经很难找到春凳的身影了,如果真要找,也不是没有,比如一些酒店中还有床尾凳的存在,也只能放在酒店中,充当一个观赏品,真正其余的价值是没有的。
比如卧室里晚上的衣服可以直接放在挂衣架上,备用被褥直接放在衣橱里就可以,如果真要在家里的卧室里安放床尾凳,其实是没什么用处的,反而占地方,显得卧室很拥挤,当然,房子足够大另当别论。
至于说到春凳可以用来坐着、躺着、卧着休息,现在的沙发完全可以代替,而且沙发显然更舒服,春凳既没有扶手又没靠背,又那么硬,其实是很不舒服的。
再说到古代春凳室外的作用,放在现在也已经不需要春凳了,各种椅子层出不穷,完全没有春凳的用武之地了。
现在给你一个春凳,大部分人也只能将它放在角落里,用来放杂物了。
古人为了方便,就发明了一个春凳,到底有什么作用?
其实春凳就等于以前简化版的“床”,存在还是很有意义的。
古代的家居并不如现在一样多,以前想找个地方躺下来睡,你只能躺床上,古时候不存在“沙发”的概念,而动不动就上床睡觉,在贵族家庭里,这是被强烈禁止的,久而久之,为了平时方便“小憩”,就有了一种“似床非床”的“长凳”诞生了。
首先说说春凳的大致形状,它是长成这样的,一块长方形的板,加上四条独立的“凳脚”,四条凳脚和凳板之间又以一条木条斜着固定,跟桌子是类似的,但没有桌子高,更像是现代的大“茶几”:
对于春凳,古籍鲜有记载,“春凳”这个名词大量出现,是在明朝中后期的小说家世界里,如同约好一样,但事实上,春凳出现可以更早,而且不能说出现,春凳或许就是“演变而来”的,找它的“雏形”,追溯到先秦都是可以的。
在《红楼梦》的第三十三回里,宝玉被打之后,王熙凤立马就让人找来“春凳”把宝玉给安排“仰躺”,也是因为这一出,春凳的形象在现代人眼中开始普及。
这种“物件”仿佛横空出世,对于它,人们有着一种理所应当的熟悉,但要说起它的来路,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所以想要溯源春凳,需要先聊聊“春”的概念。
一、春凳的“春”:祝愿说
所谓祝愿说,是指“春凳”之春,来自于人们对其的“寄愿”,这个说法,来自于明代的徐咸,他在《西园杂记》里曾经如此写到:
“四时之景,惟春为可乐。春时风日和畅,花柳争妍,百鸟交鸣,人心悦怿。......登山临水,随意所之,皆所以涤荡鼓舞,用宣春机,以助阳回之意,故桌曰‘春台’,凳曰‘春凳’,肴馔之具曰‘春盘’,果菜之品曰‘春盛’。”
徐咸定义了“春凳”的说法来源,那都是被人们因为春天所打动的浪漫情怀,对这种“长凳”的一种祝愿,凡是春时之物,都被赐予“春”的名字,除了春凳以外,还有春盘,春台等等。
这种说法是最贴切的,因为春凳的“普及率”很高,即便是在古代,它也能做到普通人家都有一张的程度,这是因为春凳本身的技术含量不高,制造难度不高,而对于这种高普及率的东西,被赋予一个“简单”且有“祝愿”意义的名字,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尤其是普通百姓,很喜欢“好意头”,与其叫做长凳,他们自然更喜欢叫做春凳,在潜意识里,这个寓意就非常好,希望一年如春,景色美好,生活美满,心情美丽。
因此这就是“祝愿”,也就是春凳的祝愿说。
二、春凳的“春”:材料说
春凳的制作原料也是木,属于是木家具。
有的人认为,春凳的制作材料就是“椿木”。
在古代,椿木比较珍贵,被誉为“百木之王”,在传统意义上来讲,椿木还被誉为“辟邪木”,因为椿木的质量很好,特性很好,一旦打造成物件,往往都能上百年不腐朽,这种特征让人为之追捧。
《本草纲目》中还有此记载:
“椿木皮细肌实而赤嫩,叶香甘可茹……椿木坚实可入栋梁也。”
椿木从叶到干,一身都是宝,椿木本身坚硬,可以作为“栋梁”,也就是房梁,加之还有一定的药理性,椿木做成的家具,价格往往都是不菲的,而明清时期的“春凳”,很多被记载的都是富贵人家的,春凳之名,也许是来自于椿木。
而且在富人的眼中,越是“药用价值”高的木材,用作家具就越好,可以让生活变得养生健康。
不过材料说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春凳的命名,完全是由用得起椿木的贵族决定的,若是站在这个角度来说,民间很多百姓的“春凳”,都是“盗版”。
因为民间百姓的春凳打造的材料不一,有可能是最普通的木头,且在不同的家庭里,有的人还用“梨花木”、“榉木”等等木头来打造春凳,若是春凳就应该叫“香椿凳”的话,那么其他的春凳倒是显得不伦不类了。
所以材料说认可度不高,很多古人也认为春凳的名字和椿木未必是直接联系的,只能说刚好春凳会用到椿木,被人理所当然地误解罢了。
春凳的“春”,便大致是来自于以上的两个说法,因为春凳并不是严格的“礼法”之物,具有高度普及的共性,天下人都有,因此可能也没有“官方”的说法,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不同的阶层,或许说法都不一样。
按照春凳的作用来看,春凳更似是“榻”的演变版本。
我们常说的“床榻”,听起来是一个东西,但实际上,床是床,榻是榻,二者不同。
从最早的礼法来讲,一个人的一天,是不能随随便便就回到床上的,能在床上睡的情况,要不就是晚上该睡觉了,要不是得病需要一整天都躺在床上,除此之外,别的时候,只要是起床了,就不能随便回到床上。
这种听起来让人难受的“规则”,实际上是一种“素养”,因为古人还分“大睡”、“小睡”,古代生活也并不惬意,不可以睡到几点就几点,大睡便是正常所需的睡眠,小睡就是眯一会儿,或者是闭眼养神,不可以放开心呼呼大睡。
所以大睡用床,小睡的时候,就需要“榻”了。
关于榻,史书是如此记载的:
“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长狭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小者曰‘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
床的说法来自于“装”,把人给装住,因此床是符合人的身高长度,让人躺在上面可以自如的。
而“榻”,则是又短,比床又要差上许多,因此称之为榻。
在汉代,对于床榻又有“长度”的明确区分:
“八尺以上为床,八尺以下为榻”
榻更多的时候,是供给人“仰坐”的,人坐在上面,不可能平躺,但是肯定比凳子、椅子要长,因此可以稍微“小憩”,这便是符合了“小睡”的特点了。
最重要的是,家里来客了,总要安排客人找个地方坐下,难道邀请客人到自己的床上坐吗?
那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就安排客人坐榻,与主人面对而坐,这个时候,榻就不足以让人伸展小憩了,变成了“长凳”。
根据榻的特点,再看看春凳,不难发现,两者的确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春凳的“凳”,意味着原型必定是个“凳子”,在我们的眼中看来,凳子跟椅子是一样的,都是给人坐的,放在客厅、门口都可以。
可实际上,“凳子”在古代,跟床是一体的。
在宋代人的笔记里,就曾经有这么一个关于“凳子”的说法:
“床凳之凳,晋已有此器”
说的是“床凳”,这意味着,床和凳,本身就是一个整体。
晋代以来,富贵人家的床尾部,的确有一张长方形的,和床高平齐的长凳,除了长度不同,宽度的确是和床一样的,看起来像是床的延伸一般,这便是“凳子”的最早形态,依附于床,放在床尾。
以前的“床凳”,大多数时候都是拿来摆放衣物的,把衣物放在床凳上,的确是非常方便,这种设计还是很人性化的,而随着床凳的普及,也开始了演变,床凳和“榻”开始有了共同之处。
小憩,其实也可以“躺下”,但不一定要在床上,可以自己制造一张“小型床”,然后稍微躺下,这就合理了。
因此床凳开始被加宽,也不会宽得太夸张,往往是以人的“身围”为标准,这就变成了“春凳”。
小憩时可以临时做“床”,来客了,又可以安排客人坐凳,可谓是“两全其美”。
明清时期“春凳”的流行,让春凳成为了女方“嫁妆”的一种重要物品,因为床都是“夫家”出的,娘家出个“春凳”放在床尾,这种寓意和形式可谓是十全十美了,既体面又妥当。
而在皇宫大院里,关于春凳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供给皇帝来做开心的事情的工具。
皇帝的后宫佳丽不少,即便不说正式的妃嫔,宫女的数量也是不少的,比如唐玄宗时期,他的宫中宫女数量巅峰达到4万多人,后宫三千这个说法,即便放大十倍,都对不上唐玄宗这个号。
总而言之,有了大量宫女的环境,皇帝难免就会有些自己的小欲望,比如偶尔临幸一个宫女,那是不能到寝宫去的,如此一来,很多时候就在春凳上完成了,因此春凳有了“春”的名字,此春乃暗指男女之事,也就是“春事”。
这种说法也的确有些可能性和趣味性的,因为古代皇帝临幸宫女的事情不少,最著名的就是明朝皇帝朱常洛的生母王氏,被万历皇帝一时兴起临幸。
当时万历皇帝向其母亲李太后请安,却看到了王氏,一时兴起,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可当时那里一没有床,二没有房,他们是如何完成“交合”的呢?所以“春凳”这种在皇宫里并不罕见的东西,就有了很大的“嫌疑”了,毕竟只有春凳,才能帮助万历皇帝顺利完成这种事情。
时至今日,春凳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已经少见了,但北方一些地区和酒店倒是还常见“春凳”,如今也或许不叫春凳了,而是叫做“床桌”,而且春凳的长度和模样没有固定规格,在很多农村地区,还有跟我们平时所见“桌子”差不多的春凳。
说起它的作用,那也真的是只要想得出,一般都用得上,春凳的应用范围也确实非常广,你说它是桌子,那没问题,说是小床,也是可以的,是长凳,那也很合理,也不奇怪古代的春凳那么受欢迎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