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苏麻喇姑死的时候,她会说“从没爱过伍次友,一辈子只爱过康熙一人”?
在《康熙王朝》里,苏麻喇(苏麻的叫法是《康》剧的一大bug)死的时候说,从没爱过伍次友,只爱康熙一个人。这是炒米在《康》剧里听到的最诛心的一句话。
炒米不拿正史上的苏麻喇来说事,就剧论剧。毕竟正史上苏麻比孝庄还大一岁,谈与康熙的爱情,太奢侈。
少年时期的苏麻喇在《康》剧里,被定义成是一个像贝雅特里齐之于但丁的这么一个角色,玩伴兼精神导师,是令人眼前一亮的。苏麻喇在灵魂深处和康熙应该是有交流的,她女性的柔美与善良时刻感化着康熙那颗越长大越冰冷的心。
苏麻喇几乎是康熙年少时的精神寄托,但那不是爱情。但是伍次友的出现,彻底激发了苏麻喇的少女心。伍次友符合了一个少女对爱情的所有向往。他才华横溢,勇敢执着,风度翩翩。苏麻喇也是一个勇敢且可以为爱不顾一切的人。
所以她可以向康熙提出让康熙把自己许给伍次友。但是那一刻,康熙失落了。虽然表面装得很大度。但是苏麻喇一旦离开,这对于康熙而言是重大的失去,只是康熙并没有意识到。
但是人越长大就越孤单,该离去的谁也阻止不了。但是别人可以,康熙不可以。所以伍次友看出来了康熙的内心的犹豫。所以伍次友并没有提出这个要求。
以至于苏麻喇非常痛心,而康熙在故意埋怨伍次友自己暗示了那么多,却没提要求的时候,实际上内心是松了一口气的。
虽然伍次友最终告诉了苏麻喇,自己为什么不选带她走的原因。那就是他看出了康熙是爱苏麻喇的。自己如果夺了康熙的最爱,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
但是这个隔阂实际上还是在苏麻喇和康熙之间种下了。但是真正”伤”到康熙的,还在于康熙嫉妒伍次友的学识才华,暗示明珠去处理掉伍次友的时候,苏麻喇立刻毫无顾及康熙的面子,戳穿了康熙。
在这种感情里,苏麻喇一直占据着“施予者”的地位;而康熙只是一个”被授予”的角色。所以当孝庄将苏麻喇赐婚给康熙的时候,苏麻喇竟然连孝庄的面子都不给,以死抗争这桩婚姻。
因为那不是爱情,那只是精神寄托。在康熙对苏麻喇产生的精神寄托的时候,苏麻喇又何尝不对康熙拥有着精神寄托呢?毕竟苏麻喇也是无亲无故进宫的,而且康熙是苏麻喇拼了性命用草药救活的。康熙对于苏麻喇更是一个“作品”。
当若干年后,李光地身陷囹圄,找到在庙里枯守青灯的苏麻喇求援的时候。苏麻喇说,菩萨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不说话。这句话充分代表了苏麻喇拒婚之后几十年的处世哲学。什么都看破,什么都不说,因而愈为神秘。但是当她得知道伍次友死了的时候,心里不免还是慌了一下。
苏麻喇与伍次友的爱情才是最真实最美好的爱情。起于年少,执守终身,未尝如愿。得不到的才是隽永的。可惜康熙在年少的时候,并没有明白这一点。在康熙的眼里得尽天下可得之物便是美好,却不知道欲壑难平,最终终会迷失。
但是当康熙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早就覆水难收了。天下已经成了一个偌大的天下,功业已经可比千古了,但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最爱的苏麻喇枯守青灯;少年夫妻赫舍里难产早亡;中年时期最大的感情寄托容妃被自己罚去刷马桶横死;最爱的小棉袄蓝齐儿,彻底与自己誓不两立。
其实按照这个逻辑下去,苏麻喇理论上是对康熙没有爱也没有恨,彻底淡忘康熙。然而《康》剧的伟大编剧,为了彰显康熙的不世功业,选择一切都屈服于皇权,包括苏麻喇的爱情。
非得让苏麻喇在临终前,说自己不爱伍次友,只爱康熙。好吧,和电影《英雄》中无名最终屈服于秦始皇,有异曲同工之效。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为什么在苏麻喇姑死的时候,她会说“从没爱过伍次友,一辈子只爱过康熙一人”?
苏麻喇姑在《康熙王朝》以及大清历史上都是一位奇女子。剧中的她与康熙青梅竹马,长大后是一对红颜知已。然而,苏麻喇姑却宁愿青灯黄卷,也不愿意嫁给康熙。为何苏麻临终前又说只爱过康熙?
苏麻喇姑的经历,让她无心争宠后宫在清代,再浓的情感也难以跨越身份的沟渠。苏麻喇姑的出生就决定了她不敢奢望自己能与康熙产生爱情。她从宫廷伊始,承担的角色就是康熙的姐姐。康熙得了天花,他去找芨芨草;康熙不愉快,她在一旁排忧解难;康熙娶赫舍里,她比谁都高兴。
苏麻喇姑来自民间,全村就她一人活了下来,刚进宫时还差点被埋了。这段曲折的经历,会让她天生的缺乏安全感。对于皇权,苏麻心存敬畏,小心翼翼,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感。
孝庄在苏麻喇姑还是个小丫头的时候就已经提醒她,不要对皇上有非分之想。苏麻对孝庄的话铭记于心,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惯性,如同套在心里的紧箍咒。
与伍次友情投意合却又有缘无分知道伍次友的出现,苏麻喇姑被他高风亮节的风度所吸引,才有几分朦胧的情愫。
伍次友与苏麻一样,来自民间,同时又才气纵横。两人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一来二去之间产生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可是此时,康熙又打起了苏麻的主意,想纳她为妃子。苏麻陷入了两难,如果跟伍次友走,康熙不会放过,自己又知道那么多的宫廷秘闻,结果肯定不会好;如果当了康熙的妃子,苏麻会觉得对不起伍次友,何况皇宫的妃子那么多,康熙爱得过来吗?
苏麻只能想出一个折中的方案,自己带发修行,既全了自己、康熙、伍次友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对宫廷的逃避。带发修行,也暗示着苏麻尘缘未了,还对红尘有所牵挂。
当李光地告诉苏麻,伍次友早在八年前已经去世的时候,苏麻吞声忍泪,还质问为什么没早点告让她知道。她为什么流泪?因为她心里还牵挂着伍次友,心疼伍次友被人监视,对康熙故意隐瞒消息的不满。
与康熙感情的复杂性苏麻皈依佛门后,康熙对她也更加敬爱,两人成了一对知心朋友,不似夫妻胜似夫妻,就连一向温婉的容妃也会吃醋。
苏麻喇姑临终前,写给康熙的信里有一句:
“皇上,丫头这辈子只深深地爱过一个人,他就是弟弟玄烨,就是皇上。”苏麻喇姑到最后一刻,也是把自己当成康熙的丫鬟。她对康熙的爱,是一种姐姐对弟弟的关爱,是奴婢对主子的敬重,是平民对皇权的敬畏。
女人的情感,比男人细腻,在表达上也会比较含蓄,有时候宁愿深藏也不愿表露。苏麻的话,在心里埋藏了数十年,如果过早地说出来,是对康熙的一种伤害,这不是她的初衷。(本文由秋媚创作)
了却孝庄的心愿苏麻自知天命不久,向孝庄辞行。当孝庄提到“当年把她许配给康熙”的时候,苏麻的心里充满了委屈,却又不敢违背孝庄的意愿,只能用眼泪诀别。
她明白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可是她又将写给康熙的信烧了。
当时康熙领兵在外,粮草大营又被焚毁,战况岌岌可危。苏麻喇姑知道,信只会扰乱康熙的心神。信是有形的字,情时候无形的念,,以康熙与她多年相处的感情,彼此之间早已心意相通,苏麻不需要文字表达,康熙也能领会到。
苏麻喇姑始终恪守本分,做好了宫女的本职工作,也尽到了对康熙的姐弟情。她过着朴素的生活,避免了后宫与朝堂的争斗,让自己与康熙的关系有了一个良好的结局。
为什么在苏麻喇姑死的时候,她会说“从没爱过伍次友,一辈子只爱过康熙一人”?
正史上的苏麻喇姑比康熙帝(玄烨)大40岁,而且她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洁癖,一年当中只有除夕当天夜里才洗一次澡,并且还要把自己的洗澡水喝掉,以此来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苏麻喇姑用喝掉洗澡水的方式来赎罪,喝掉自己的洗澡水真的能洗刷掉她身上的罪孽吗?苏麻喇姑到底犯了什么错,要用这种方式来惩罚自己的胃呢?这个或许野史有记载,在此就不做详细介绍了,想知道的下期文章再做详细解释。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下文中提到的伍次友、康熙帝(玄烨)、苏麻喇姑之间的“三角恋”关系:
正史方面剖析从历史的真相来分析,历史上并没有伍次友这个人物,而是作者二月河他老人家为了剧情需要和满足观众而虚拟的故事情节,但是不得不说这段故事很有曲折离奇,虽然有点狗血,但是这段三角恋关系举足轻重的反射出了一入宫门深似海的难处和无奈,又反射出康熙帝确实是个有勇有谋的好皇帝,种种迹象表明陈道明版《康熙王朝》中的苏麻喇姑确实爱真爱过伍次友这人,虽然此爱刚开始就被扼杀在摇篮中了,但是苏麻喇姑也以代发修行三十年来证明了她对书生伍次友的爱,也捍卫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也证实了爱超过生死的伟大。
傻傻分不清楚的糊涂“爱情”苏麻喇姑,真身是蒙古人,本名苏墨儿,进宫后孝庄太后赐名(苏麻喇姑),出生在科尔沁部落的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但是她从小酷爱学习,堪称大清时期的“女秀才”。看过陈道明版《的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的侍女,也是康熙帝(玄烨)的侍女,又担任康熙帝的“姐姐”。
顺治帝(福临)在位时宫中曾有恶疾(天花),在康熙帝(玄烨)出宫躲避瘟疫时曾担任康熙帝的启蒙老师。
两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即使主仆又是学友的关系,让康熙帝产生了错觉,而且孝庄太后也看穿了康熙帝的心思,下懿旨让苏麻喇姑嫁给皇帝为妃,但是遭其断发拒绝。
死灰复燃的爱,爱在心,不在身苏麻喇姑临近圆寂时给远在漠北的康熙写了一封“情书”,此书简单明了的表达了对康熙帝的爱,但是此处的爱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男欢女爱,而是包含了她对大清朝的爱,以及对孝庄太后的敬爱,她此时此刻对康熙帝表明爱意是想康熙帝安心在外抵御外患,因为她知道此时此刻她只能用谎言来让康熙帝安心和放心。
亦或许是这封情书是苏麻喇姑的“忏悔录”,她后悔拒绝了孝庄太后的好意,当初没有嫁给康熙帝为妃,后悔当时对伍次友的爱只是一时冲动,让荷尔蒙迷惑了她那幼小的心灵,后悔自己枯坐三十年的楛蝉。
综合以上分析,正史中的苏麻喇姑根本不可能和康熙帝相爱,年龄相差40年,可以说是康熙帝的祖奶奶辈分了,不溶于社会,不溶于宫廷,更不溶于历史。
《康熙王朝》中的苏麻喇姑晚年对皇帝的爱也不是男欢女爱,而是国家之爱,亲人之情。
大家觉得我分析的有没有道理,觉得涨知识的朋友,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我追溯历史传奇,下一个传奇历史更精彩。
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点评,谢谢。
为什么在苏麻喇姑死的时候,她会说“从没爱过伍次友,一辈子只爱过康熙一人”?
苏麻喇姑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男人,一个是康熙,另一个就是伍次友,她和这两个男人的关系很微妙,但是她只爱伍次友一人。
苏麻喇姑是因为全家人患了天花病才入宫当宫女的,后来被孝庄太后看上了,提拔她做了孝庄太后的随身丫头,她这才有机会和康熙有交集。
孝庄太后早就有谕旨,她告诉苏麻喇姑要把康熙当弟弟看,同时当主子看,但是绝对不可以有非分之想,苏麻喇姑谨记这句话,直到死去她都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随后的日子里,她一直陪伴在康熙的身边,生活中她以姐姐的身份照顾康熙,在公众面前她把康熙当皇帝,她尽忠职守,全心全意为康熙服务,真正尽到了姐姐和宫女的职责。
后来康熙想娶她为妻,苏麻喇誓死不从,她不惜以上吊来抗议,就连孝庄太后都拿她没办法,由此可见苏麻喇姑是个忠诚守信的人。同时也可以看出,她不想和康熙有进一步的关系。
苏麻喇姑和伍次友之间有没有感情呢?答案是肯定的,苏麻喇姑不仅对伍次友很好,而且一生只爱他一人。
苏麻喇姑和伍次友结识是因为康熙,当时康熙拜伍次友为老师,跟伍次友讨论天下大事,增长知识,提高见闻,在此期间苏麻喇姑全程跟随。
苏麻喇姑很仰慕伍次友的才华,她对这个失意的书生产生了好感,她偷偷给伍次友做了几双鞋子,两个人渐渐产生了感情。
他们的交往是背着康熙进行的,但是这瞒不了康熙,后来康熙登基坐殿成了皇帝,他有心让伍次友做官,但是伍次友拒绝了。
在伍次友临行之际,康熙让伍次友选择一件东西,无论什么都可以,他知道伍次友一定会要苏麻喇姑,但是伍次友最终什么都没要,这说明康熙知道他们之间的事情。
苏麻喇姑在临死前对康熙说她一生中只爱过康熙一个人,她明显在撒谎,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全伍次友。
苏麻喇姑深知康熙的脾气秉性,他深爱着苏麻喇姑,他接受不了苏麻喇姑心里有别人,如果苏麻喇姑告诉他她一直爱着伍次友,那么康熙一定会把伍次友杀死,因而为了伍次友的安全考虑,苏麻喇姑撒了一个谎。
这个谎康熙一定知道,但是大家心知肚明,谁都没有点破,这样一来大家相安无事,各自安好。
不得不说苏麻喇姑和康熙都是有心之人,同时也是重情义的人,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动。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欢迎留言讨论,发表不同看法。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启发,敬请点赞或转发。我是小米拉,欢迎添加关注。谢谢!
为什么在苏麻喇姑死的时候,她会说“从没爱过伍次友,一辈子只爱过康熙一人”?
苏麻喇姑是孝庄的侍女,比康熙大40岁。但她的葬礼,是嫔妃之礼,还有皇子扶陵。在《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姑想嫁给伍次友,康熙不同意。孝庄赐婚时,苏麻喇姑以死相逼,拒嫁康熙。可临终前,她却说:此生只爱过弟弟玄烨一人。
《康熙王朝》里的苏麻喇姑
在历史正剧《康熙王朝》里,康熙和苏麻喇姑青梅竹马,是姐弟,是主仆,更是双向暗恋。
可当孝庄下令,让苏麻喇姑嫁给皇帝为妃时,她却以死相逼、断发拒绝,自此常伴青灯古佛。
临终前,她写下了一封令人匪夷所思的表白信:“此生只深深地爱过一个人,他就是弟弟玄烨,就是皇上。”
苏麻喇姑入宫时,年纪很小,和她有感情牵绊的男人,只有皇帝康熙和平民伍次友。
一入宫,孝庄就把苏麻喇姑收为贴身侍女。
后来,孝庄让她去照顾康熙,明令下旨:可以把康熙当作弟弟,但绝不能有非分之想。
自此,苏麻喇姑陪伴着康熙成长。
人前,苏麻喇姑是康熙最贴心的宫女;人后,她是康熙的姐姐兼启蒙老师。
所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随着时间推移,康熙对苏麻喇姑的感情发生了变化。
他被苏麻喇姑温柔的关怀、美丽的心灵所吸引。但在康熙明白自己心意之前,一个意外出现了。
这个意外,就是伍次友。
在《康熙王朝》里,伍次友只是一个平民,但他却是康熙认定的老师。
伍次友才华横溢,见识不凡,虽然来自民间,但康熙从来不敢小瞧他,还经常去找他见面,聊天。
在这个过程中,伍次友得以结识苏麻喇姑。
在剧里,苏麻喇姑的年纪,和康熙相差并不大,因此,结识伍次友时,她还处于少女时代。
哪个少女不怀春?
苏麻喇姑此前并不认识别的男人,伍次友的出现,几乎满足了她对爱情的全部想象。
伍次友是个非常洒脱的人,风度翩翩、刚毅勇敢、才华横溢,他也狂妄,但他的狂妄里,带着一股忧国忧民的气息。
苏麻喇姑对他动了心。
在剧中,苏麻喇姑是可以为爱不顾一切的人,所以,她并没有像别的小姑娘一样娇羞,而是直接向康熙提出,希望能嫁给伍次友。
康熙听到这话,面上故作镇定、满口答应,可心里却十分难受。
在当时的康熙心中,苏麻喇姑只能是自己的,不能也不该嫁给别人。
但是,他不敢阻止苏麻喇姑,可作为皇帝,他也不愿失去她。
于是,康熙开始从伍次友这边下手。
伍次友对苏麻喇姑也动了情,所以,他三番四次找到康熙,表达自己的心意,并称两人情投意合。
可是,每一次,康熙都假装自己“没听懂”。
有句话说得好: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伍次友非常聪明,几次暗示以后,他立刻明白了康熙的想法,便再也没提过此事。
不是他懦弱,而是,一个平民,如何敢跟皇帝抢女人?
古话说,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
康熙再英明,也是一个正常男人,伍次友怕了,不敢拿身家性命去赌。
而什么都不知道苏麻喇姑,只当伍次友不爱自己。
她流着眼泪,痛心疾首地质问:“为什么不向皇上求娶我?”
伍次友却说:“那个人是皇帝,我不敢。”
他一直想要娶苏麻喇姑,甚至做好了面对困难,决不退缩的准备,可当他发现,康熙对苏麻喇姑的感情以后,他就什么都不能做了。
那个人是皇帝,是天子,是天下最珍贵的人。
整个天下都是他的,伍次友又拿什么和他比?
而伍次友的话,也让康熙没说出来的感情,曝了光。
苏麻喇姑听闻,内心五味杂陈,有震惊,也有悔恨。
因为康熙,她失去了触手可得的幸福。
所以,当康熙暗示明珠对伍次友下手时,一向温婉的苏麻喇姑,毫不顾忌康熙的面子,直接戳破他的心事。
这一场隐秘的三人感情,终于明明白白亮了出来。
不久之后,孝庄看出了康熙的感情,虽然之前她警告苏麻喇姑,不可有非分之想,可如今,她也不想让孙子不开心。
于是,孝庄下旨赐婚,让苏麻喇姑给康熙当妃子。
出人意料的是,苏麻喇姑抗旨了。
一向温婉的她,以死相逼,断发起誓,只为了不嫁给康熙当妃子。
此后,她常伴青灯古佛,直到去世,才写下那封惊世骇俗的表白信。
有不少人分析过,为何苏麻喇姑要抗旨,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苏麻喇姑要遵守孝庄的旨意,不对康熙有非分之想;二是认为苏麻喇姑看惯了宫里的尔虞我诈,不愿意当妃子搅和其中。
但从逻辑上说,这两种说法都站不住脚,有以下三个理由:
第一,若要遵旨,就该以孝庄后面的旨意为尊。
苏麻喇姑深谙人情世故,十分了解孝庄。
当初,孝庄让她不能有非分之想,是为了保护康熙;如今,下旨让她当妃子,也是考虑到孙子的喜欢。
当时,苏麻喇姑只是宫女,她自己的心意不重要,重要的是老老实实听话,接旨照做。
第二,苏麻喇姑具备宫斗的实力。
后宫之中,明枪暗箭处处都是。可自小在宫里长大的苏麻喇姑,早已经具备了在宫里生存的实力,何况她还有孝庄和康熙当后盾。
即便为妃,她也绝对不会迅速下线。
甚至说,因为和康熙幼年的感情,以及孝庄的信任,她可以在宫中游刃有余。
第三,苏麻喇姑不怕死。
满人断发,一为夫丧,二为国丧。
孝庄下旨让苏麻喇姑为妃,本就是恩赐,结果她立马要断发,算得上大不敬。
这种行为,无异于挑战康熙和孝庄的权威。
如果苏麻喇姑真的怕死,她最正常的行为,应该是立刻遵旨。
所以,从苏麻喇姑抗旨的行为来看,她对康熙有亲情无爱情,宁愿陪伴青灯古佛,也不要成为康熙的妃子。
这一点,在剧情里也有印证。
多年后,苏麻喇姑已经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容颜衰老,李光地跑到庙里告诉她:“伍次友已死。”
修行多年的苏麻喇姑,内心依旧狠狠颤抖了一下。
可见,她对伍次友依旧有惦念。
所以,从合理性上看,苏麻喇姑应该从未爱过康熙。
那么,为什么她去世时,还要留下一封表白信呢?
- 第一,剧情的需要
《康熙王朝》这部剧,目的在于展现康熙的一生,展现他独特的魅力。
对于创作而言,为了丰富人物形象,需要进行感情生活的铺垫。
苏麻喇姑对康熙没有爱情,却不代表她对他没有感情。
或许,常伴青灯古佛的苏麻喇姑,意识到了年少爱慕和爱情的区别,也想起了当年青葱岁月里,和康熙相伴的亲情。
- 第二,迎合观众八卦的心理
一部作品,要让人印象深刻,就必须有感动人心的瞬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苏麻喇姑去世时,留书告白康熙的感人举动,更像是作者二月河为了迎合读者的八卦心理所写。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历史上,康熙和苏麻喇姑的爱恨情仇,几乎不可能出现。
正史里的苏麻喇姑
在正史中,苏麻喇姑与孝庄年纪相仿,比康熙大了整整四十岁。
这是什么概念?简单来说,从古人结婚的年纪计算,康熙与苏麻喇姑不是青梅竹马,而是孙子和奶奶。
在真实的清朝历史上,苏麻喇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女人。
她名义上是宫女,却历经五朝,参与设计清朝开国冠服,是康熙皇帝的启蒙老师。
后来,她还抚养了康熙的第十二子爱新觉罗·胤裪。
苏麻喇姑进入后金宫廷时,皇太极才34岁。康熙44年,90多岁的苏麻喇姑去世,康熙按照嫔礼,为她操办葬礼,而且让皇子扶陵。最后,苏麻喇姑被安置在孝庄的旁边。
胤祹自愿守灵百日,诵经21天。
康熙末年,争夺帝位极其激烈,但被苏麻喇姑抚养的胤裪,不仅独善其身,还被封为了郡王,没受到任何打击和排挤。
他一直活到了乾隆28年,被乾隆封为和硕履亲王、议政大臣,活到79岁,寿终正寝。
野史里的苏麻喇姑
除了正史,野史对苏麻喇姑也有记载。
在野史里,苏麻喇姑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
- 第一,终年不浴,唯有除夕之日才会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随后将这些脏水喝掉。
- 第二,不管多么严重的病,都绝对不吃药。
苏麻喇姑是蒙古人,因此,她的习惯可能是一种风俗。
但不得不说,在那个人均寿命四五十的年代,苏麻喇姑活到了九十多岁,算是非常高寿了。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苏麻喇姑去世,遗体停留十四天后才开始净身入殓。
她的葬礼,按照清朝嫔礼进行,最后灵柩与孝庄同寝。
或许,正是因为苏麻喇姑的特殊,后人才为她安排了诸多爱恨情仇。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为什么在苏麻喇姑死的时候,她会说“从没爱过伍次友,一辈子只爱过康熙一人”?
二月河前辈的康熙王朝,算是一部神剧了。即讲述了历史,又讲述了帝王心术。在作品中有这么以为女子,一辈子未嫁,年轻的时候便出家了,但是他却能在皇帝的身边留一辈子。
这个女子就是题主所说的苏麻喇姑。
今天我就从历史和影视剧两个角度来谈谈苏麻喇姑的往事吧。
题主提出来的问题是,在苏麻喇姑去世的时候,在他给康熙爷的信里边会写,一生只爱过康熙一人?这个问题要剖析开了来讲。
首先,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在真正的历史上,苏麻喇姑这个角色确实是存在的,但是她却不是像电视剧中的一样,跟康熙是同龄人。在历史上,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的侍女,她将近大了康熙40岁。在康熙长大了以后,苏麻喇姑就已经是老人了。
因为二月河前辈写书是非常尊重历史的,所以在作品中,二月河前辈也是没有改写的太多,只是改小了苏麻喇姑的年龄。对于苏麻喇姑的出身和他的所作所为几乎是与历史相符合的。
所以在剧中苏麻喇姑给康熙爷的信中这个“爱”大家就要仔细的去想想了,真的是处于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是对于弟弟或者子侄的爱护,还是更加广阔一点的,是对于大清江山的敬爱。这都需要大家自己去好好想想了。
第二,苏麻喇姑对于伍次友的感情。大家看康熙王朝的时候,在剧中康熙拜伍次友为师的时候年年纪还很小,还没有亲政呢。而在电视剧中,苏麻喇姑并没有比康熙大几岁,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伍次友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苏麻年纪确是还不大,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情窦初开,对于男人有了好感,几乎就是一瞬间的事。
再来看看伍次友,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中,是并没有伍次友这个人物存在的,他只是二月河老师为了剧情的丰富,虚构的一个人物。
刚刚我也说了,二月河老师在写作的时候是非常尊重历史的,既然历史上没有这个人,他最后怎么可能跟苏麻在一起呢?所以伍次友和苏麻的感情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是个悲剧了。
而且苏麻是谁,是康熙帝身边最能说上话的女人,苏麻对于康熙来说,苏麻的存在是仅次于孝庄的。苏麻的地位甚至会远远超过康熙的妃子们。苏麻更加像是康熙的姐姐一样的存在,在清朝这么高的地位的人,真的算是皇亲国戚了,走到哪都是需要人家来跪拜的。
而且康熙是谁,不能说是千古一帝,也是绝世的帝王了。在康熙的世界中,苏麻就是自己的女人,就是自己的禁脔。就算是自己的老师也是不能夺走她的,就算他不能做自己的妃子,她也是必须留在自己身边的。
而伍次友也是一个明白人,他知道,苏麻对于自己的感情只是昙花一现,很可能就是女孩子在犯花痴而已。
在退一步来说,就算苏麻真的喜欢自己了,自己能够和康熙争女人吗?
不可能的,让一个皇帝惦记自己,还是因为抢了他的女人来惦记自己,怕是伍次友晚上连觉都不敢睡了吧。所以聪明的伍次友没有跟康熙提出任何非分的想法。而这个时候的苏麻还完全不知道伍次友的想法,他还在一心一意的以为伍次友会求康熙把他带走呢。直到苏麻知道了伍次友要走的那一刻才知道真相。
这时的苏麻简直是快疯了,他不知道为什么伍次友没有带走自己,他不直到为什么自己爱着的男人没有求康熙放她走。
其实这个时候的苏麻已经开始对于伍次友生出了间隙。他开始恨伍次友,为什么他没有带走自己。她恨伍次友为什么没有向康熙开口让康熙赐婚。
直到这件事过后不久,孝庄找到了苏麻。给苏麻下了旨意,让苏麻嫁给康熙,做康熙的妃子。直到这时苏麻才明白了伍次友的心。
伍次友太聪明了,他早就看出来了康熙喜欢苏麻。伍次友不敢跟皇帝争女人。
而也是在这时,苏麻才彻底放下了伍次友,身在皇家,苏麻更加清楚跟皇帝争女人是什么下场,这时的苏麻对于伍次友开始死心了。因为他知道,他心中的伍次友和真实的伍次友不太一样了,苏麻心里甚至有一种,伍次友不跟康熙要自己是怕康熙杀了他的想法。在他心里伍次友已经是一个矛盾体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苏麻是不可能嫁给康熙的,因为在历史上她比康熙大了太多了。
在电视剧里边,苏麻为了不嫁给康熙,关了自己的禁闭,在康熙纳妃的当日死活不开门,完全惹怒了孝庄太后。但是闹出来这大的动静,苏麻还是得以了善终。要说苏麻可不止是违抗了皇命呀,他还违抗了孝庄的懿旨。他一次性违抗了当时天下间最有权力的两个人的话,这如果换成别人,哪怕是魏东亭我觉得都是够直接问斩的罪名了。
从这里有能看出来,康熙是真的喜欢苏麻,要么就凭着苏麻这么闹,早就下了天牢了。而不是最后让苏麻带发出家。在皇宫大内可以随意的行走了。
最后在苏麻圆寂的时候,苏麻给康熙写的信中,说道,自己这一生只爱过康熙一人。其实这个时候的苏麻也是个矛盾体了,人老了,对于人情世故看的更加的明白了,苏麻现在也明白了,当年自己对于伍次友的感情大概是叫爱慕而不是爱情吧。而自己对于康熙的感情大概才是爱吧,可能是姐弟之间的姐弟情谊,也可能是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意。但是苏麻是个聪明的女人,他不愿意做康熙的妃子,她不想卷到后宫的争斗中去。她只想安静的陪康熙过一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