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作何反应?

明成祖朱棣在选继位者时,因为“好圣孙”朱瞻基而选择了朱高炽。

大清康熙选接班人时,“好圣孙”弘历(乾隆)也起了一些作用,这让雍正上位的机会多了一些。

想当初,康熙第一次看到12岁的弘历时,竟然“惊得”放下了酒杯,这是为何?

1、

康熙作为一个皇帝,子孙众多,很多孙子自己都不认识,这也属正常,日理万机,国事太多。

当康熙第一次看到弘历时,弘历已经12岁了(虚岁),在康熙看到弘历的一刹那,很认真地放下了酒杯,因为弘历的“面相”彻底“惊到了”康熙,史书上写到“见即惊爱”。

康熙仔细观看,发现这孩子身材修长,眼睛灵动而举止又不失沉稳,行礼时动作敏捷而控制又非常良好,康熙点了下头。

然后开始问弘历一些功课之事,这下,弘历的表现又在康熙这里加了分,因为小弘历不仅能背课,而且能有独到见解,这让康熙对弘历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不久,康熙将弘历的生辰八字调了过来,又叫来了专业人士,看其八字命格如何。这一看,不得了,一句话以概括之:大富大贵,子孙众多,寿命长久。

1929年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首批公布的内阁大库档案中,有乾隆生辰八字介绍,以及专业的评语:

乾隆八字: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

批语:庚金生于仲秋,阳刃之格,金遇旺乡,重重带劫,用火为奇最美,时干透煞,乃为火焰秋金,铸作剑锋之器。格局清奇,生成富贵福禄天然。地支子、午、卯、酉,身居沐浴,最喜逢冲,又美伤官,驾煞反成大格。

书云:子午酉卯成大格,文武经邦,为人聪秀,作事能为。连运行乙未。甲午,癸巳身旺,泄制为奇,俱以为美。

此命贵富天然,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正成格祯祥。

这个评语很专业,一看就是专业人士所评,至于是谁最后抄写的,就不得而知了。

看到弘历的生辰八字后,康熙下旨把弘历放到宫中养育。

2、

没有什么比“康熙赏识”更重要的了,也没有什么比“养育在宫中”更重要的了,97个孙子当中,弘历被康熙捧到了头上。因为弘历的原因,雍正肯定是被加分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弘历陪伴爷爷的时间较多。

康熙在书房批阅奏章时,小弘历就在旁边研磨写字;康熙会见大臣时,小弘历在旁边旁听;小弘历在外面奔跑时,老皇帝康熙在远处高声叫着“慢些跑”。

对于弘历的武艺,康熙也是看在了眼里,第一次学习射箭,就能连中五次大目标(《避暑山庄纪恩堂记》),可以说这个孩子灵性十足,悟性奇高。

康熙是越来越喜欢弘历,因为弘历在文武方面,都有很好的悟性,学起来非常快,身体又非常好。

有一次,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情,那是去围猎,一头熊被康熙用火枪射中,看到熊倒在地上,康熙让弘历到跟前去补射一箭,意思很明显,这是要训练自己的孙子。

可是,谁知道,康熙的命令下去了,弘历骑在马上精神恍惚,半天都没有过去。康熙有点不高兴了,平时这孩子胆量不错啊,这是怎么了,于是喊道:“弘历,过去射啊!”弘历这时仿佛清醒了一点,慢慢腾腾地准备过去。

突然,那个倒地的熊站了起来,向弘历的坐骑冲了过来,这时,很多人都傻眼了,老康熙举起火枪,一枪过去,熊被打中脑袋,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大家被惊起一身冷汗。

这天晚上,康熙对随驾的和妃说道:“这孩子命很贵重啊!”(《啸亭杂录》)

3、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要看一个孩子怎么样,那就看看孩子的父母怎么样,这话不假。

弘历他爸雍正,康熙是经常看见的,但弘历他妈,康熙是没有见过的。

围猎后的某一天,康熙去了雍正热河的园子,并召见了弘历他妈“钮祜鲁氏”,钮祜鲁氏有点担心,也不知道什么事情。

当康熙让钮祜鲁氏抬头后,康熙端详了一小会,说道:“真是有福之人”。(《清高宗实录》)

钮祜鲁氏最后活了八十六岁,是个长寿的女人,这在皇室里是不多见的。钮祜鲁氏身子骨结实,而且喜欢锻炼和活动。后来乾隆的寿命长,应该是遗传了他妈的基因。

康熙和弘历接触了大半年后,油尽灯枯,离开了人世。没有出乎意料,雍正上了位,弘历后来接了班,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

乾隆12岁时,在康熙看到乾隆的一刹那,就知道,这个小弘历必将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而且影响国家的时间不会少于自己....惊也好,爱也好,一切仿佛都是命中注定。

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作何反应?

乾隆12岁时,康熙才第一次见到这位孙子,当时不觉就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后来召见乾隆生母,端详一番说出四个字,意味深长。

对于一般人而言,说爷爷不认识孙子,那简直是咄咄怪事。可在古代帝王家,这种事实在不足为奇。

譬如康熙,他一生有35位儿子,虽然夭折率挺高,但成人的也有20位,而这20位儿子给他生下的孙子就有101位之多,外加一批孙女。

所以,在康熙初次见到弘历这位孙子时,弘历已经12岁了。而且,这一次相见,还是雍正煞费苦心才得到的机会。

焦头烂额的老皇帝

因为皇储之争,康熙的晚年几乎天天失眠,他终日焦虑不安,郁郁寡欢。他曾万分心酸地对儿子们说过,在他百年后,停尸乾清宫时,“尔等束甲相争而”。

他将自己比作齐桓公,齐桓公死后,尸身还未入殓,五个儿子就为皇位相争起来,某位儿子在对着尸体哭泣,另一个便将箭射了过来。几个人大打出手,没人顾得上还没入殓的齐桓公,以至后来尸身腐烂,蛆都从窗户爬了出来。

不过,令康熙还有几分安慰的是,当这些皇子为皇位争得面目狰狞时,有那么一位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对皇位毫无兴趣,也从未加入任何党派。每日坐在家中读书,研习佛法,甚至还开起了菜园子种菜,活成了闲云野鹤。

他就是老四胤禛。

但是呢,这老四也不是能力不行。因为康熙偶尔交给他一些任务时,他也能完成得很出色,完全体现了他的能力。所以康熙对这位儿子,心底还是欣赏的。

在当时的环境里,这样的老四简直是一股清流。所以,晚年的康熙很喜欢到胤禛的赐园圆明园闲坐,因为在这里他可以卸下所有防备,一心赏花读书,品茗观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晚年幸临胤禛赐园多达11次。

初见弘历“见即惊爱”

康熙六十一年,在康熙生命中最后一年的暮春时节,被皇子们闹得心力交瘁的康熙,收到了四子胤禛的邀请,称他园子里的上百株牡丹,每一株都是精心培育的品种,现开得正旺,自己命人张席治酒,恭请父皇前往观赏,共享家宴。康熙一听欣然应允。

进入圆明园,康熙被迎到牡丹台的大殿中,周围是都是争相怒放的牡丹,父子俩品酒赏花,除了政治天南地北侃侃而谈。闲谈间,胤禛很随口提了一句:

“您的两个孙儿打生来还没见过您呢,今年都有十多岁了,要不要带他们来见见您?”

既然儿子都这么说了,横竖现在也是闲着,康熙也没多想,也随口应道:

“也行,那带他们来我瞧瞧吧。”

得到康熙的应允后,胤禛便向屋里招手,随后走出来两个十几岁的男孩,康熙往那一看,愣住了,不觉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走出来的两个男孩,一个是弘历,一个是弘昼,两人同父异母,当时都是十二岁。然而,对于弘昼,康熙基本没有什么感觉,倒是弘历,因为身材修长、肌肤白皙,浑身散发着贵气,让康熙感到眼前一亮。

尤其两人上前给爷爷行礼时,弘昼行举畏缩局促,弘历落落大方、安详凝重,简直不是一个12岁的孩子该有的沉着和冷静。

直觉告诉康熙,这个孙子不简单,他决定再试试这个孩子功课。随后招弘历上前,慈祥地问在读何书,是否会背?是否知道讲的何种意思?乾隆答曰在读《爱莲说》,并将全文背出,细细讲解,分毫不差。

弘历的表现,令康熙大感惊讶,喜爱之情也油然而生。按《清高宗实录》中所说的是“见即惊爱”,当时便对弘历爱抚备至。

给力的生辰八字

回到皇宫后,也不知康熙经过了怎样的思考。不几天,便派人到圆明园,跟胤禛要弘历的八字。

康熙这个人,一直比较热衷于算命的。在清代档案中还能看到他命年羹尧找某瞎子算命的折子。这次要弘历的八字,自然是为了算算弘历的人生走势。

几天后,康熙再次驾临圆明园,并宣布将弘历带回宫中养育。

这个决定很是非比寻常。将弘历带宫中抚养,意味着此后他将亲自教导弘历,与这位孙子生活。而在此之前,他的101位孙子中,也只有废太子的长子弘皙能得此殊待而已。

众所周知,康熙早年对废太子是爱得深沉的,这从两废两立就能看得出来。而弘皙更是被康熙所喜爱,一度视其为君主最佳人选。在《朝鲜李朝实录》中,就记载过这么一件事:

大意是康熙晚年,朝鲜使臣从中国回到朝鲜后,跟朝鲜国王汇报称:“皇长孙颇贤,难于废立”

这里的皇长孙就是弘皙,而因为弘皙贤能,康熙希望将来由他继承大统,所以才会在废太子事情上游移不定。

而此时弘历却能得到弘皙一样的殊荣,这康熙究竟是算出了什么?才这么反常?

在故宫博物院里,就有这么一份原始文件,写了乾隆的八字及批语,由批语可见,当时康熙命人为弘历算出的命运,是世间罕有的富贵之命。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给力的八字,弘历可能不会被康熙带进宫中养育、亲自教诲。而弘历的命运、甚至胤禛的命运会是另一个走向。

射熊事件后召见弘历生母

康熙生命中的最后半年时间里,弘历一直伴随左右,甚至在接待官员、批阅奏折时都特批弘历无需回避。而乖巧的弘历则在一旁屏息而待。

在后面的日子里,康熙还发现弘历不仅文采过人,武力上也不输其他人,弘历弓马娴熟,骑射精准,令他大感快慰。而在某次围场打猎中,康熙击中一只大熊后,以为倒地的熊已经被击毙,便命弘历上前再补上一箭,这当然是为了锻炼弘历的胆子,谁知往日反应敏捷的弘历,这一次却犯了迷糊,待他磨磨蹭蹭上马跃进时,只见那熊竟然站了起来,所有人都吓得不敢出气,幸而康熙眼疾手快,朝大熊又补了一枪,那熊才倒地身亡。

因为这件事,让康熙更坚信弘历是大富大贵之人,如果当时弘历早一步奔向大熊,现在估计就在大熊的腹中之物了。据《避暑山庄纪恩堂记》所载,当日康熙回到帐中时,跟和妃瓜尔佳氏大家感慨:“这孩子的命太贵重了,他的福气比我还要大啊”。

此事过去不久,康熙特意到胤禛的赐园点名要见弘历的生母。这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原先不过一个出身贫寒的侍女,也不知哪天被胤禛临幸,生下了弘历。虽然如此但他仍没得到胤禛的宠爱,至此仍是个通房丫头的角色,连个侧福晋都没挣到。

这钮祜禄氏听到公公点名要见自己,估计心里都在打鼓,当她忐忑不安跪在康熙面前行礼后,康熙命其抬起头端详了一番,随后连连称赞:“有福之人、有福之人……”

康熙多次称弘历“福泽深厚”,现在连他的生母都被夸“有福之人”,很显然,这些因素在康熙择取皇嗣时是起到不小的作用的。

这一年秋天,康熙自避暑山庄回到北京一个月后,便病逝了,而雍正则成为了继位者。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是雍正篡改遗诏夺取帝位。然而在一些史料中,是可以看到这种结果实际上是因为康熙宠爱乾隆而传位雍正的。

在《朝鲜李朝实录》中,有这么一则记载:

远接使金演迎勅而归,以闻于译舌者言于户曹判书李台佐曰:“康熙皇帝在畅春苑病剧,知其不能起,召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又曰:废太子皇长子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言讫而逝”……

这条资料记载于中景宗二年十二月(康熙六十一年),是在康熙死后半个月,朝鲜官员到中国境内迎接清朝传讣使时打听到的消息。此是外国记中国之事,必然没有因顾虑雍正而杜撰事实的可能。

此外,此时,除了康熙遗言中提到的让雍正继位,类似封弘历为太子、封废太子第二子弘皙为亲王这些事,还未发生。所以这则资料,可以说是非常可信的。

而在康熙的遗言中,特意点到“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很多人疑惑弘历不是四阿哥吗?怎么说是第二子?那是因为康熙临终时,胤禛的儿子只有弘时、弘历和弘昼,前面的几位已经去世,后面福慧、弘曕几位还没出生,而以年齿序,则弘时为长,弘历为次子。

康熙此举,结合他生前最后半年宠爱弘历的行举,是非常合理的。

所以说,雍正能在一众皇子中杀出重围,很大原因是有乾隆这个好儿子。而乾隆能“偶遇”康熙,则是雍正精心策划的结果。

胤禛本身是个城府极深的人,在皇子们为皇位勾心斗角时,他将自己伪装成淡泊名利的闲云野鹤,不仅逃过了其他竞争者的攻击,还成功取得康熙的信任。而另一方面,他一旦抓住机会便适度展现自己的才能,为将来继位打下基础。到最关键时候,则将乾隆这张牌打出。

前面我们说过,康熙两立两废太子,一定程度因为弘皙贤能,古代皇帝传位,会考虑第三代继承人的综合素质,雍正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在康熙已经放弃废太子时,他打出了乾隆这张牌。

当然,这一切都得建立在乾隆本身足够优秀之上。而从康熙后来对弘历的表现来看,可见雍正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非是盲目自信。

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作何反应?

康熙作为一个皇帝,子孙众多,很多孙子自己都不认识,这也属正常,日理万机,国事太多。

康熙某一次去找还是皇子的雍正聊天,顺便见了见他的两个儿子——弘历和弘昼。弘历和弟弟弘昼一同出现后,弘昼比较木讷而且十分拘束,而弘历却大气得体,礼数和回话都灵气十足。康熙一看,这不就是年少时的我吗?

第一次见到12岁的乾隆,康熙为何惊得放下酒杯?这里告诉你原因

乾隆已经12岁了,那时候还叫弘历,在康熙看到弘历的一刹那,很认真地放下了酒杯,因为弘历的“面相”彻底“惊到了”康熙,史书上写到“见即惊爱”。康熙仔细观看,发现这孩子身材修长,眼睛灵动而举止又不失沉稳,行礼时动作敏捷而控制又非常良好,康熙点了下头。然后开始问弘历一些功课之事,这下弘历的表现又在康熙这里加了分,因为小弘历不仅能背课,而且能有独到见解,康熙更是龙颜大悦,他认为大清江山,后继有人了。

由于年老昏聩,康熙晚年变成了一个十分迷信的人,对于识人面相之术十分笃信。据清代档案记载,康熙六十年,他曾让年羹尧找京城“名算”罗瞎子推算过一些事情,而且并不只是一次。康熙觉得,既然孙子弘历这么讨人喜欢,那得算算他的八字吧!乾隆的生辰八字批语为:庚金生于仲秋,阳刃之格,金遇旺乡,重重带劫,用火为奇最美,时干透煞,乃为火焰秋金,铸作剑锋之器。格局清奇,生成富贵福禄天然。

不久,康熙将弘历的生辰八字调了过来,又叫来了专业人士,看其八字命格如何。

地支子、午、卯、酉,身居沐浴,最喜逢冲,又美伤官,驾煞反成大格。这些东西我们从古代的命相之理可以推算出,弘历的八字就是:格局大,福气高,富贵满天。这可了不得啊! 康熙一看,弘历居然有这么好的命,立马就决定将弘历带入宫中亲自养育。

要知道,只有太子长子弘皙曾经被康熙“养育宫中”。 祖孙二人在避暑山庄相处了接近5个多月。

没有什么比“康熙赏识”更重要的了,也没有什么比“养育在宫中”更重要的了,97个孙子当中,弘历被康熙捧到了头上。因为弘历的原因,雍正肯定是被加分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弘历陪伴爷爷的时间较多。康熙在书房批阅奏章时,小弘历就在旁边研磨写字;康熙会见大臣时,小弘历在旁边旁听;小弘历在外面奔跑时,老皇帝康熙在远处高声叫着“慢些跑”。

弘历表现的十分乖巧,知道什么时候该安静,什么时候该取悦祖父,康熙享受到了难得的祖孙天伦之乐。后来康熙还专门面见了弘历的生母钮钴禄氏,并当面赞她为有福之人。康熙五十七年春,康熙选择胤祯作为大将军,以天子规格去亲征。

对于弘历的武艺,康熙也是看在了眼里,第一次学习射箭,就能连中五次大目标(《避暑山庄纪恩堂记》),可以说这个孩子灵性十足,悟性奇高。康熙是越来越喜欢弘历,因为弘历在文武方面,都有很好的悟性,学起来非常快,身体又非常好。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要看一个孩子怎么样,那就看看孩子的父母怎么样,这话不假。弘历他爸雍正,康熙是经常看见的,但弘历他妈,康熙是没有见过的。

围猎后的某一天,康熙去了雍正热河的园子,并召见了弘历他妈“钮祜鲁氏”,钮祜鲁氏有点担心,也不知道什么事情。当康熙让钮祜鲁氏抬头后,康熙端详了一小会,说道:“真是有福之人”。(《清高宗实录》)

钮祜鲁氏最后活了八十六岁,是个长寿的女人,这在皇室里是不多见的。钮祜鲁氏身子骨结实,而且喜欢锻炼和活动。乾隆的寿命长,应该是遗传了他妈的基因。

种种迹象表明,康熙对于下任皇帝的选择极有可能是十四皇子胤祯,而并非雍正(胤禛)。最后,胤禛坐上皇帝也并没有康熙的遗诏,而仅仅是隆科多转述的口谕。

康熙和弘历接触了大半年后,油尽灯枯,离开了人世。没有出乎意料,雍正上了位,弘历成为了太子,后来弘历成为了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

后人对雍正的意外登基抱有很大疑心。其实我们如今细细想来。弘历第一次见康熙,极有可能是胤禛专门教导出来,用来讨康熙欢心的。如果见面后,康熙属意弘历这个皇孙,那么对于胤禛这个做父亲日后登基就更加有利了。

不管怎样,把这样一个年仅12岁聪慧灵秀的孩子推到康熙面前,无论雍正是处心积虑也好,还是不经意也罢,对于这皇帝爷仨都是很好的结果。

总结:康熙欣赏乾隆,一方面是因为乾隆自身比较讨爷爷喜欢,另一方面是因为迷信。

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作何反应?

康熙,这位超长待机的皇帝,在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时,据说“惊到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清圣祖康熙皇帝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和孙子乾隆见了第一次面,这一年,距离他去世,仅剩不足一年,在见过乾隆后的当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

据传,在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后,当时乾隆已经是12岁的少年,聪慧灵动的乾隆,让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康熙皇帝,表现得“极为惊讶”,惊到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史料上记载,此次祖孙两人的见面,让康熙对乾隆“见即惊爱”,之后便要求乾隆的父亲胤禛,将这个孩子送到皇宫里居住,由康熙亲自对其培养。

而在康熙驾崩后,乾隆的父亲胤禛,便顺利的继位登基,因此,许多史料均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说正是有了乾隆这个“好圣孙”,康熙皇帝才会将皇位传给雍正,正如大明朝朱棣是因为中意朱瞻基,才让朱高炽沾了光,当上了皇帝。

阅人无数、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康熙皇帝,为何会对一个刚刚12岁的少年表现的如此惊讶?果真是乾隆非同凡人吗?实际上,乾隆小时候聪明伶俐确实不假,康熙皇帝也确实喜欢这个孩子,但若是说当即就决定让乾隆继承大统,这种说法怕是有些牵强。

康熙皇帝之所以能见到少年时期的乾隆,这要拜“颇有心机”的雍正所赐。

要知道,康熙皇帝一生除了开疆拓土,打下了丰功伟绩之外,还有一个让他十分骄傲的事情,就是儿孙颇多,这其中,单单康熙皇帝的孙子,就达到了足足九十七个,这个数据,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也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数据。

儿孙满堂,不仅仅是平民百姓的想法,皇帝也不能免俗,因此,在康熙心中,这种国大、家大、业大、儿孙满堂的生活,正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状态,这么多孙子,也实属正常。

但孙子一多,就有个麻烦事,不是所有的孙子自己都见过,毕竟他是一国之君,平日里政务繁忙,也就不可能每个孙子都见过,所以,弘历都已经长到12岁,还没见过自己的爷爷康熙,在当时也是一个正常现象。

而康熙的时间有限,不是哪一个孙子说能见就能见的,能见到弘历,是弘历的父亲雍正使得一个小心机。

雍正皇帝,也就是爱新觉罗.胤禛,在没登基前他是康熙的皇四子,也是乾隆皇帝弘历的父亲,除了弘历之外,他还有个儿子叫做爱新觉罗.弘昼。

他这个人,因为排行老四,因此在前期,自知争太子之位没什么希望,也就开始了“无欲无求”的日子,平日里表现的与其他兄弟和和气气,看似一副不图功名权力的样子。

实际上呢,他只是采取以退为进,换了一个方式,来增加自己成功的筹码,比如,经常在康熙面前刷存在感。

没事跑跑腿,只要是康熙吩咐的事情,马上高效圆满地完成并及时汇报,时间一长,就让康熙对自己这个“很有才干”的儿子好感颇多。

再加上他没事就是养养花,打打牌,貌似无欲无求,处事淡然,就更让康熙对他十分喜欢。

为了投康熙所好,雍正在自家后院,弄了一个小花园,里面种了很多花,他深知自己的老父亲,喜欢清静,于是,没事就邀请康熙来自家花园,赏花聊天喝茶,自己则忙前忙后的伺候。

康熙也十分喜欢雍正的小花园,毕竟每日焦头烂额地处理国事,偶尔来这里清静一下,也算是难得的悠闲时光,因此,对于雍正的小花园,康熙也是情有独钟。

于是,就在这种情况之下,雍正的儿子弘历,也就“顺其自然”的与爷爷康熙相见了。

具体的过程就是,这一日,康熙又来到雍正的后花园,两个人喝茶聊天半天后,雍正看康熙心情不错,就说,爹啊,您看您的孙子都十几岁了,您也太忙没见过,不如趁今个儿见一见?

康熙说那感情好,听说你有个儿子学习不错,引出来见见吧。

然后,弘历和弘昼,就被带出来和康熙见面,接下来的故事就众所周知了,弘历表现的聪明伶俐,不卑不亢,并且回答问题时对答如流,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而弘昼则表现的很一般,甚至说很差,拘谨紧张,扭扭捏捏,总之很不自然。

两人相比之下,有了弘昼的表现一般,就更趁的弘历优秀,有道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下,弘历让康熙十分的喜爱和喜欢。

也正因为如此,康熙才会见到弘历,也才会被他的表现惊到“酒杯都放下来”。

关于这个典故,在很多史料中都有记载,尤其是乾隆登基后,对这段经历更是大书特书,认为在当时,自己让爷爷康熙“惊为天人”,继而被带到宫中培养,大有“托位给他”的意思,所以,才会在驾崩时,传位给雍正。

事实上,在这件事之后,12岁的弘历确实被康熙带到了宫中进行培养,据说,让康熙下定决心的,是因为在见过弘历之后,特意找人算了算弘历的生辰八字。

根据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公布的内阁大库档案中,关于乾隆生辰八字有相关的介绍,他的生辰八字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乾隆生辰八字

康熙拿着这个生辰八字,找了个据说是“神算子”的人算了算,得到的结果是,这是个“贵富天然”的命格,换而言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生辰八字,日后这个孩子,必定成就非凡。

因此,康熙在几天后,就亲自向雍正要人,将弘历接到了宫中进行培养。

根据《清实录》的记载,乾隆在被接到宫中后,直至到康熙驾崩,期间所进行的学习交流,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康熙亲自传授他学习书法,并在康熙的监督下,学习射箭、火枪;二是跟着康熙出门,比如去避暑山庄,以及木兰围场打猎。

而在木兰围场时,曾经发生过一件事,这件事,让康熙对弘历的评价颇高。

某次打猎,康熙用火枪击中一头黑熊,黑熊应声倒下,康熙便命弘历过去检查,顺道补箭,但弘历似乎没听见一样,直到康熙喊了三遍他才反应过来,正待康熙有些想斥责他时,黑熊却重新站起来,朝着弘历奔去,千钧一发之际,一旁的侍卫连击数枪,黑熊才彻底没了动静。

在当天晚上,康熙对陪驾而来的妃子说,弘历这个孩子,“是命贵重,福将过予”。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弘历的福气很大,大到以后会超过康熙,正是这句话,让后世对此多为揣测,要知道康熙是皇帝,谁的福气能够超过皇帝呢?这难道不是表明,康熙有意要让弘历在未来,继承大统的意思吗?

事实上,这种说法只是后世对其的揣测,并且是在刻意引导之下的揣测,坦白地讲,这只是一句康熙对于弘历的褒奖而已,后世的各种说法,均是脑洞大开之下的捕风捉影而已。

无论如何,在弘历被接到宫中之后不久,康熙皇帝便驾崩在畅春园,雍正皇帝继位,而在雍正驾崩后,弘历登基,是为乾隆皇帝,而当年康熙帝将他接到宫中培养,以及木兰围场所说的那句话,究竟有没有那层意思,已经无从知晓,但能确定的,就是乾隆皇帝对此事的大书特书。

一个小小的题外话

纵观康熙见到乾隆这件事的前后,有几个细思极恐的细节,包括雍正的心机,乾隆的表现,以及,弘昼“很一般”的表现。

首先是雍正的心机。

这一点在前文已经说过,雍正此举,也是为了增加自己上位的筹码,从而另辟蹊径,走“亲情路线”。

可能他也仔细了解过朱棣传位朱高炽的过程,可能是在这个“成功案例”的启发下,也准备效仿,因此才会投康熙所好。

先刷存在感,再与老父亲多亲近,最后适时地推出自己优秀的儿子,如此一来,乾隆被康熙青睐,剩下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

其次,就是乾隆的表现。

自古以来,历史上不乏神童,也确实有小小年纪就聪慧异常的存在,但乾隆在康熙面前的表现,就有些“太聪明”了。

要知道,弘历面前的可是皇帝,一国之君,即便是不害怕,但最起码也会有些许紧张,反观乾隆的表现,落落大方,对答如流。

我们不怀疑乾隆的聪慧,但也有理由怀疑,在见到康熙之前,也有极大的可能已经被雍正等人“耳提面命”过,要见什么人,要怎么表现,怎么说话等等,都已经提前做过演练。

当然,这些只是揣测,但乾隆的表现,也确实值得怀疑,不然,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第一次看到皇帝,就如此淡然,实在不正常。

最后,就是弘昼表现的“很一般”。

弘昼在见到康熙时的反应,非常符合那个年龄的孩子正常表现,紧张、拘谨,不知道说什么,这和我们现在的孩子第一次见到陌生的亲戚,几乎是一摸一样。

而与弘历表现良好相反,他的表现真的很一般,但是这很一般,会不会是同样被“耳提面命”过呢?也是被提前交代要怎么做呢?

虽然没有相关证据,但是自乾隆登基后,对自己这个弟弟,可以说是极大的优待。

先是在登基之初,就将父亲雍正帝的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皇弟弘昼,并且对其大肆安抚,而弘昼有次在朝堂上与军机大臣讷亲起了争执,公然在朝堂上殴打讷亲,而乾隆从头至尾目睹全过程,却既不怪罪,也不出声阻止。

自此之后,文武大臣知道,大清朝除了皇帝之外,还有个人不能惹,那就是亲王弘昼。

为何乾隆会对他如此优待?甚至犯错也不追究,反而大肆封赏?有没有可能在报答当年的“见面之恩”呢?

小结:

年迈的康熙,在见到自己的孙子弘历后,所表现出的“见即惊爱”,让后世对这件事多加揣测,认为这是康熙有意传位的信号,而年少的乾隆,确实也算是聪明伶俐,让老年的康熙十分喜爱,但这一切的背后,也有极大的可能,是在人为的布置和安排之下完成的,所谓的见即惊爱,可能只是一个充满心机的笑话而已。

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作何反应?

中国史上依靠儿子继承皇位的帝王共有四位,他们分别是西周王朝先祖王季、痴儿晋惠帝司马衷、瘸子皇帝明仁宗朱高炽、清世宗雍正帝胤稹。

这四大帝王中,最有名的便是大清雍正皇帝胤稹。

康熙最终在诸多皇子中选中胤稹为帝位继承人,在很大程度上与胤稹的儿子弘历有关。

这点,从康熙第一次见到弘历时的反应便可见一斑了。

弘历12岁这年,即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傍晚,康熙来到永庆王的牡丹台,闲聊中,雍亲王提及皇帝的两个孙子出生很久了却一直未得见天颜。

儿子话音落下后,已经白发苍苍的康熙很有些感慨。他想到:平常人家的祖父多半有孙儿绕膝,可因为身为帝王,他虽九五之尊,却不仅没享受过这种天伦之乐,竟连自己的孙儿都不认识。

随即,感慨万千的康熙让胤稹叫来了两个皇孙,此二皇孙正是弘历和弘昼。

当康熙第一眼见到站在弘昼旁边的弘历时,他竟惊得马上放下了手中喝酒的杯盏。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随即还将弘历叫到自己跟前仔细观察。

康熙的这个举动一来与弘历与他很眼熟有关(两人曾在牡丹花开时曾有一面之缘),另一方面是因为:弘历的面相甚有天子之相。

康熙善识人,古代帝王都相信面相说。也正因此,康熙看到面相极佳的弘历时才会如此惊讶。

康熙将弘历叫到跟前后仔细端详,只见弘历:天庭饱满,并且额上有明显的伏犀骨,眉宇之间英气十足,双目囧囧。不用说,这面相正是大富大贵的象征。

最重要的是,虽是第一次见到帝王,弘历却丝毫不怯弱,他的神态自若让康熙非常满意。实际,也只有有王者之气的人,在头次面对帝王时,才能如此自如。

欣喜之下,康熙考察了弘历的学问,他皆对答如流。答完后,弘历还大胆地加上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见解,这自然也加深了康熙对这位皇孙的印象。

这次见面后,素来相信生辰八字的康熙还特意差人将弘历的生辰大字交给自己审阅。

看了弘历的生辰八字后,康熙龙颜大悦。为什么,因为这弘历的生辰八字完全和他的面相吻合:富贵非常。

从1929年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首批公布的内阁大库档案中可知,弘历的生辰是:辛卯、丁酉、庚午、丙子。

这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弘历生于1711年8月13日,子时(23点到凌晨1点)。

按照相书上的说法,这个时辰出生的孩子的命数是:

“天干庚辛丙丁,火炼秋金,是天赋甚厚的强势命造,术语称为”身旺“;地支子午卯酉,局全四正,男命得之,为驷马乘风,主大富贵。”

这一堆文字只说了一件事:大富大贵!

康熙看到如此命格的子孙,岂有不乐之理?最重要的是,按照弘历的命格,他一生的子女极多,而这些,在康熙眼里:正是大清繁荣昌盛的象征。

在看了弘历生辰八字后,康熙当即做出了一个超乎寻常的决定:将弘历养育宫中。

此后一直到康熙辞世,弘历一直待在康熙身边。在康熙身边的日子里,小小年纪的弘历就受到了康熙的极大影响。

弘历最终也的确未让祖父康熙失望,他成功延续了康熙创下的盛世。

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作何反应?

1721年,12岁的弘历给父亲胤禛背诵了一篇5000字的课文,胤禛听完惊得目瞪口呆,旁边太监说话了“四爷,这孩子是天才,皇孙里面绝对第一名”。

太监的这句话提醒了雍正,要知道康熙皇帝一生开疆扩土,立下不朽的丰功伟绩,最令他骄傲的就是子孙很多,光儿子就有35个,孙子97个,这个数据秒杀历朝皇帝,属于名副其实的子孙满堂。。

不过,在康熙晚年却有一个烦心事,那就是儿子太多,究竟选谁来继承王位,将清朝的祖业代代传下去,康熙始终举棋不定。

初次见面其实是雍正刻意安排

胤禛在康熙儿子中排名老四,一开始胤禛就知道自己很难争夺太子之位,也没抱什么希望,但看着弘历逐渐长大,相貌堂堂,气宇不凡,逐渐对皇位动起了心思。

如果按照争宠传统方式,胤禛很可能一败涂地,但胤禛很聪明,他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式来增加自己获胜的筹码,在康熙面前,他从不提国家治理方针,平时只是种花种草、养鸟养鱼,一副与世无争的态度,这招相当有效,争宠的皇子太多,而有大智慧的很少,而治理国家更重要的是博大的胸怀,能力强弱也就那么回事。

于是康熙只要心烦时,总喜欢去胤禛家里溜达,他赐给胤禛一个园子叫圆明园,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晚年时一共去了十一次,这是其他皇子无法比拟的,说明胤禛远离朝廷中心,但散心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康熙去了就会很开心。

1721年3月15日,离康熙过67岁大寿还差三天,胤禛主动提议给康熙祝寿,共赏牡丹花。康熙没有推脱,欣然前往。

当日,康熙和胤禛在后花园喝茶聊天儿,心情正高兴,这时胤禛母亲德妃说道“四阿哥的儿子弘历经常嚷嚷着想见皇帝给您磕头祝寿呢”。

胤禛在旁边也附和道“爹,您孙子都十几岁了,您这么忙也没时间见,今天天气不错,不如见一见如何?”

康熙笑了,说道“听说你儿子学习不错,择日不如撞日,那就见见吧!”

胤禛除了弘历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弘昼,比弘历小三个月,这时,弘历和弘昼一起来到康熙面前,康熙仔细一看身材颀长、样貌清秀、一双水汪汪大眼睛散发着睿智光芒的弘历,一时间竟然惊呆了:这孩子长得也太像年轻时候的我了!

康熙赶紧放下杯子,却没放下身份架子。

还没等康熙说话,弘历先跪倒在地,磕头说道“孙子弘历给爷爷磕头,恭请万福金安。”

弘历声如洪钟,康熙对于如此孝顺的孙子很满意,又看了一下旁边呆板木讷、纹丝不动的弘昼,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康熙直接不看弘昼了,说道“免礼平身,坐下吧”。

没想到弘历刚刚起身,噗通一下又跪下了。康熙不解,问道,“刚才不是行过礼了吗?”

胤禛的一位妃子赶紧说道“刚才是拜见皇帝,这是给皇上拜寿的”。

弘历不紧不忙地说“孙儿弘历恭祝爷爷万寿无疆!”

自古礼多人不怪,康熙见到如此乖巧懂事的弘历,决定考考弘历“你可知爱新觉罗的意思?”

弘历回答“爱新觉罗便是金子”。

康熙又问“那么世界上最贵的可是金子?”

弘历回答“不是金子,而是仁义,仁义可贵,千金难买”。

康熙连连点头,又说“你可曾背过周敦颐的《爱莲说》?”

弘历二话不说,拿出了自己过目不忘的看家本事,背了几段儿一字不差,康熙十分满意。

从这里能够看出,弘历除了心理素质过硬外,早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因此这次“巧遇”并不是偶然为之,而是胤禛精心安排的,从效果上看十分理想,为他登基铺平了道路。

康熙也算命,不过这更多是一种说辞

果不其然,没过几日,康熙就派人将弘历接到宫中,按照太子接班人的规格进行培养。

还专门找了位“神算子”进行卜卦,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中有关于乾隆八字的详细介绍:

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

古人最为相信命相之礼(也就是算命),经过推算,弘历属于难得一遇的绝佳八字,术语称为“身旺”,也就是大富大贵的“命格”。

为此,康熙还特意又找了两位算命先生核实了一下,确认属实后喜笑颜开。

其实,康熙算命不假,但很多人却据此认为康熙由此就将弘历定为太孙,这就有点牵强,康熙其实很喜欢弘历,因此特意安排一些“迷信”的说法,以此给弘历打造人设,这倒是极有可能,但见了两面就认为以后必为皇帝,想想也不现实。

弘历这人很会来事,嘴也会说。一天,他看到了康熙,便赶紧跑过去,可是跑得快,路不平,弘历跑着跑着摔倒了,他连忙爬起来继续跑,跑到康熙面前又噗通跪倒请安。

康熙问“你为什么如此着急,是不是摔疼了?”

弘历说道“我想早点见到爷爷,下次不敢了”。这样的回答让康熙十分高兴,也说明弘历很有眼力和智慧。

就这样,康熙不仅亲自传授他学习书法、射箭,火枪等课程,还带着他到木兰围场打猎。

一次,康熙用火枪击中一头黑熊,黑熊嚎叫了几声,应声倒地,康熙说“弘历,你过去检查一下,如果黑熊没死,你就再补射两箭”。

但此时弘历有些走神,没听清康熙的话,愣在了原地。

突然,倒地的黑熊爬了起来,向着弘历奔跑过来,千钧一发之际,一旁的侍卫连开数枪,才将黑熊彻底击倒,而弘历却并无异样。

回去后,康熙对身边的妃子说“弘历这孩子是命贵重,福将过予”,意思是弘历的福气很大,甚至会超过我,能超过皇帝的人不就是皇帝本身吗?于是大家明白康熙是想将弘历作为接班人培养。

总之,陪在康熙身边的弘历越发得宠,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这恰恰是胤禛最想看到的。

雍正父子三人组成最大赢家

弘历被选中的时间很好,他与康熙相处了半年,之后康熙在11月13日突然驾崩,胤禛竟然成为了皇位接班人,年号雍正,这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在这其中,弘历的帮助很大。

雍正是清朝极其有作为的皇帝,也积攒下了大量财富,所以乾隆完全有资本游山玩水,逍遥自在。不过,乾隆也没闲着,依然天天上朝,日日处理政务,统治了63年,创造了一项纪录。

雍正登基后,自然不会亏待弘历,顺理成章将他扶上了皇位,而上台之后的弘历年号乾隆,首先就将父亲的府邸和财产全部赐给了弟弟弘昼,并且对其相当照顾,即使弘昼在朝堂上与军机大臣发生讷亲争执,甚至直接上手殴打讷亲,乾隆从头到尾都没有怪罪,也未进行制止,可以看出,乾隆对弘昼有一种特殊的关照。

联想到两人在康熙面前的表现,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兄弟两人在康熙面前演了一出戏,弘昼用自己的木讷衬托出了乾隆的聪慧,由此博得康熙的喜爱和关注,而在见到康熙之前,很有可能雍正提前进行了培训演练,以保证“面圣”成功率。

最终,受益最多的就是雍正、乾隆和弘昼,三人成为了最大赢家。

不过,雍正死得十分蹊跷,1735年10月8日,雍正在圆明园行宫处理政务,第2天下午却突然病危,当天晚上就因病重去世,至于雍正生的什么病?为何突然去世,却没有任何资料记载。

很多人推测雍正晚年身体不好,偏信道教炼丹之术,因此常常服用丹药,很有可能服用的丹药有问题,导致身体状况变差,而雍正去世后,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取出密旨进行宣读,确认了乾隆的合法继承地位,由此父子两人心照不宣地将皇权接力了下去。

乾隆继位时处于盛世,但到了乾隆末年开始有了衰落的迹象,从此清朝逐渐没落。

结语:

康熙第一次见到弘历惊为天人,其中有很强的人为安排痕迹,一方面是时运造就的,另一方面与弘历自身的努力也密不可分,没想到康熙算了半辈子,最后“捡漏”的竟然是雍正和乾隆,只能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