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说“晚上伺候贵妃时鞋底必须藏苍耳”?
不要相信电视剧里这个皇帝那个皇后,见天满园子窜来窜去的样子,不排除他们能有那份体力和兴致,但是宫内出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很多规矩的,非常麻烦、繁琐。
“主子”尚且如此,“奴才”们就更别提了,规矩大,维护规矩的教条也多,惩治手段多种多样,最严重的就是“老四样”,绞监候、绞立决、斩监侯、斩立决,这就造成太监、宫女们心理压力巨大,时刻都要检点自己的言行,以免受到处罚。
宫女还好,清代的宫女都是八旗眷属,即便是皇后打死宫女被皇帝知道了也得急眼,那是八旗子弟服务于皇室的一个象征,入宫伺候你来的,你把“核心团队”的子女打死了还成,即便真有错也得按流程慎刑司取证,内务府裁断才行。(慎刑司归内务府管理)
太监可就没那么好运了,都是穷苦出身,哪来什么背景,但凡有辄谁也不干这行,宫女因为都是八旗身份,好歹还有个“收赎”的机会(类似官员议罪银,花钱免罪,只要皇帝和主管部门不较劲就没算没事了)太监可没这机会,即便有这机会也没法解释,你一太监不偷宫里物什的话,哪儿来那么多钱呢,那死得更踏实。
宫女可以走慎刑司→内务府这一路,太监有的时候内务府都懒得自己动手,直接就扔刑部或者大理院了,出人命的案子铁定是回不来的,手上有人命,还是在宫里行凶,那是必死无疑。有的则是打架斗殴成性的,这种人内务府一般不敢再用,怕用出事来伤了皇帝嫔妃什么的,那自己的脑袋也别要了,所以甩出去就回不来了,刑部和大理院都是会看眼色的主儿,知道怎么处理。
既然题目是夜晚太监值班的问题,我还是先说说苍耳吧。
犯错挨打当然不会舒服,所以太监和宫女都尽量避免犯错,主子们睡了,他们可不能睡,孙耀庭就犯过此类错误,结果就是被总管太监发现,狠狠的修理了一顿,总管太监也得想阿,这是我自己发现了,如果被主子们发现,或者太监一困摔倒弄出动静,惊了主子们,那就麻烦了,总管太监这职务对下人们来说挺招摇的样子,面对主子可啥都不是,自己肯定是要倒大霉的,所以对于处罚,一般下手较狠。
可太监、宫女也是人,他们也有打盹的时候,咋办呢?
孙耀庭发现一般有些资历的“老人”都不会犯困,这里面肯定有门道儿,所以精心伺候,虚心请教,但是谁也不教,都是不知道挨过多少顿毒打才找到妙招,也都是多年历练出来的老油条,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看家本事还成,都不犯错能显出自己的业绩么。
再说了,太监这行也是有竞争的,比如总管太监,他也不是一进宫就是总管的,都是要经过多年磨砺的,所以这些小门道儿谁也不想教别人,甚至反倒都盼着别人多出点错,自己好往上爬呢,爬到一定位置还有专人伺候自己,那就算熬出头了。
终于有一次,老太监喝多了,孙耀庭伺候他脱了鞋,这才发现原来他的鞋子里面有苍耳,难怪他们值夜不犯困,那东西放到鞋子里就会被动的轻手轻脚做事,睡也睡不着,疼阿。
苍耳这东西早先虽不能说遍地都是,但也经常能看到,有时候也摘到手里捏一捏,如果是青色的,那苍耳的刺软软的不好玩,如果偏向棕褐色,那就是“熟”了,用力捏的话会有刺痛感,向衣服上轻轻一扔就能“粘”上,有刺激穴位的作用。
晚年,孙耀庭老人回过故宫,虽然自民国六年起只在紫禁城工作了七年,但是那份记忆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所最眷恋的地方就是“储秀宫”---婉容的居所。
婉容与文绣吵架是认真的,好像脾气很大的样子,其实她只会对文绣发脾气,对太监宫女都非常随和,最重的话也不过是“太不像话了”之类,她可不像溥仪一样,把太监宫女照死折腾,多少人没被他弄死,全都仗着奶妈还在,溥仪听劝。孙耀庭就吃过溥仪的亏,差点被溥仪用手枪毙了(估计也只是吓吓)。
虽然从孙耀庭口中我们知道了清宫很多“秘闻”趣事,但是从他的讲述中,我们所体会到的,却不仅仅是有趣,他仿佛勾勒出一幅末日余晖的画面,画面中充斥着众生相种种,隆裕亲手为封建帝制画上了句号,曾经高高在上的集权统治阶层,渐渐陷于没落,这其中,有人振奋中华之觉醒,也有人哀痛“祖宗”的基业。
无论怎样,都无法抵挡历史的滚滚巨轮,距离中国人站起来的日子越来越近,红太阳将在不久后冉冉升起于东方。
为什么清朝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说“晚上伺候贵妃时鞋底必须藏苍耳”?
清末最后一位太监叫孙耀庭,天津静海区人,生于1902年11月30日,死于1996年。
亲们切记,凡是进宫当太监的家庭条件都不好。想想看,但凡有一线生路的家庭,没有哪个父母舍得把儿子送进宫,关键是还要把儿子的“小鸡鸡”割掉变成不男不女的太监。
话说小孙就是这样贫苦家的孩子,父亲得了一笔小钱,就把10岁的他送去阉割了。
小孙不仅是个苦孩子,而且还是一个倒霉的孩子。刚阉割完,清朝灭亡了。言外之意就是,还没进宫上班就下岗了!皇帝都没了你还伺候谁呢?小孙心在滴血,“难道我白白挨了一刀”?
所幸民国优待清废帝,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皇妃等人得以留在宫中生活,小耀庭被安排进宫伺候皇后婉容(溥仪的老婆)。
婉容是溥仪的皇后,虽贵为皇后,但她的命运不比孙耀庭强多少。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溥仪是个性无能的男人,也就是和太监没什么区别。
婉容在新婚之夜才知道了这事,当时女人都保守,婉容不好意思问溥仪咋回事?以为初做新郎官有点着急,以后也许会好起来。
一天天过去了,溥仪的情况依然如此。“孤灯冷月伴寒被”,婉容简直要崩溃了。这落差也太大了,他进宫前憧憬的美好生活难道就这样?
女人得不到满足的表现就是变态和报复,从皇帝那里得不到温暖的怨恨,婉容发泄到了太监头上了。伺候婉容的有四个太监四个宫女。这八个人成了婉容的出气筒。
亲们脑补一下古代寡妇变态心理,寡妇难耐寒夜寂寞,竟产生自残的心理,据说有一个寡妇十指都缺一截,每当他孤独寂寞冷时,就用锋利的剪刀剪短一截,这叫痛苦转移法。即用一种痛苦代替另一种痛苦。
当然婉容不会自残,他要用折磨太监和宫女的扭曲心理代替自己的痛苦,也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
婉容变着法折磨太监和宫女,所幸这七个太监和宫女进宫比较早,宫里的知识比较丰富,也是老太监或者老宫女口口相传下来的。八个人只有小耀庭受惩罚。
婉容夜晚不睡,她看到小孙打瞌睡,让去就是一锥子,孙耀庭往往一激灵就醒了。
小孙就纳闷了,其他几个咋就不困呢?总是挨打孙耀庭长了个心眼,于是暗中观察其他人怎么做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其他几个人穿着鞋子的后跟放了一枚干透的苍耳,苍耳就是我们常说的蒺藜,干透的苍耳浑身长满了锋利而坚硬的刺。
原来这些人一打瞌睡,脚后跟落地就会被刺醒,这就是其他几个不打瞌睡的原因。
自从知道这个秘密后,孙耀庭也在鞋后跟放了一枚苍耳,再伺候皇后时不打瞌睡了,皇后也就没办法发泄自己的怒气了。
文/秉烛读春秋
为什么清朝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说“晚上伺候贵妃时鞋底必须藏苍耳”?
我是方圆,我来回答!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孙耀廷的个人简历!
孙耀廷,1902年11月30日出生于天津静海的一户贫困人家,除了父母之外,还有四个弟兄,孙耀廷则排行老二。
孙耀廷的父母在一个私塾教师家里打工,父亲则帮人种地,母亲则为其做饭,虽说日子过得艰苦,但是也不至于饿肚子。更重要的是,孙耀廷还能有免费的学可以上。
但毕竟是晚清时期,内忧外患接踵而来,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就到头了。最后,孙耀廷的父母迫于生计,不得已将他送进了宫,当太监。
这里我们补充一点,在晚清的时候,一些贫苦人家在迫于生计的情况下,选择将孩子送进宫,这是一件常事,当然了,也并非都是当太监,女的基本上就是宫女,男的也基本上都是太监。不过话说回来,太监这种变态的“职业”,实际上也没有多少人真正想去当,即便是进了宫,也不一定能改变其生活状况,只能是说能有一口吃的罢了。但是想要侍候好那些皇亲贵胄,难免会遭到身体和心里的折磨!
但是,孙耀庭的命运可不太好,他进宫的时候,清廷垮台了。他也就自然而地成了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溥仪宣布退位之后,其实也并没有解除朝廷,按照和民国政府谈判后的结果,溥仪等人仍然享有皇帝的尊号,但是其行动范围却被缩小了。也就变成了我们熟知的小朝廷,以前宫廷的规矩依旧没有变,只是范围缩小了,当然了,也没有实权。
但是好在民国政府答应每年给小朝廷提供四百万元作为生活费,使得小朝廷的生活也不至于过得很窘迫。
孙耀廷在董梦兰的帮助下,进了宫。当然了,已经是太监的孙耀廷自然不能用这个名字,而是用了“小留金”这样一个名字,和“小德张”、“小安子”是一个样的。
但是可千万别觉得,这个孙耀廷一进宫就直接去侍候皇帝去了,而是先被安排在了载沣家中当差,顺便也学点工作经验。
在那个年代,小太监进宫之后得有人带,这就是所谓的“师傅”,但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这些个太监师傅可是不会留情的,让你端茶送水还不行,还得端屎倒尿,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总之,在他面前,你就只能没尊严的活着。你可以私下或者在心里骂他,但是却不能让他听见。
这就是当时封建社会下病态的人际关系和丑陋的太监“职业”。
“学有所成”的孙耀廷终于正式的进了宫。
但是,进宫之后,也得拜一个师傅,虽然这个师傅和那个师傅对待自己的态度是相同的,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在皇宫里能有见到皇帝的机会。
后来孙耀廷还果真见到了溥仪,溥仪还对他嘘寒问暖,顺便给了他一个差事做。
那就是伺候光绪帝的瑾妃——端康主子。
我们都知道,光绪除了一个皇后以外,还有一对姐妹花妃子,即瑾妃和珍妃。但是珍妃命不好,在慈禧第二次出逃前就被害死了,留下了姐姐瑾妃。
瑾妃平时也是平易近人,端庄贤淑的,但是也不代表没脾气,发起火来的时候,也是非常严重的,用孙耀廷师傅的话来说就是:
“轻则罚跪,说打就打,重则打个半死,赶出宫去。”不过好就好在,现在是民国了,打死人这种事已经是不被允许的了,但是在民国之前,太监的性命就跟蝼蚁差不多,只要这些主子不高兴,那么其后果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孙耀廷还在宫中学到了两个“绝活”;
第一个:护膝其实这儿的护膝到没有我们现在所用的护膝那么高级,而只是一种皮质的护腿,这用牛皮和棉花制作,长一尺、宽半寸尺。这对于太监们来说也不仅仅是一个护膝而已,它还是一个护身符,因为在罚跪的时候,也就不那么疼了。
第二个:苍耳子所谓的苍耳子,其实也就是一种农村常见的也是植物,上面全是小刺儿,晒干之后上面的小刺就会变硬,十分扎人。当然了,它也容易粘到衣服上。
这个有什么用呢?
太监们会将在晚上值班的时候,将其放入到鞋坑之中,这样就只能是垫着脚值班,只要是困了想睡觉,后脚跟已落下来就会被扎醒,顿时间,睡意也就消散了。
以上便是作者答案。看完后你有什么感想呢?欢迎留言评论!
为什么清朝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说“晚上伺候贵妃时鞋底必须藏苍耳”?
"被打40大板再被押去主子处谢恩或被处死”和“脚底板被苍耳扎”,二选一,但凡脑子清醒,不用说,都会选第二。这个第二选项,自然也是孙耀庭和其他太监们的共同选择。
清朝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之所以每晚在鞋底藏苍耳,就是因为如若不如此,他很可能将面临被打四十大板或者小命没了的风险。
鞋底的苍耳和被处罚之间究竟什么关联,非得二选一呢?请听详细解读。
曾伺候过清廷太妃和皇后婉容的孙耀庭曾在自传中提到:每晚为太妃守夜时,他都会在鞋子底下藏苍耳。
苍耳,是一种被外刺包裹的植物果实。它最大的特点是刺多,所以它不仅能附着在各个物体上,而且能扎进肉里,让人生疼。说来,它的威力和一般意义上的某种变态刑罚很类似。
这孙耀庭没事为何会往自己鞋子里藏这个呢?这不是自找罪受吗?
事实上,孙耀庭此举,确实是自找罪受,但他的找罪受,是为了让自己免受更大的罪。
在整个紫禁城里,太监是一群最苦逼的存在。康熙帝曾说,太监是“最为下贱,虫蚁一般之人”,这就为他们的身份定了调子了。
太监的苦逼除了表现在活儿重之外,还在于,清廷为了管制他们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范, 来约束太监的行为、惩戒他们的过失。
例如 《太监犯赌治罪条例》、《逃走太监分别治罪条例》、《太监和女子自戕自尽分别治罪条例》、《太监私藏军器治罪条例》、《太监偷窃官物治罪条例》、《太监偷钓园庭鱼虾治罪条例》等等,都是规范太监的制度。这些条条框框,都是约束太监言行的。制度规定里明确规定了太监犯事之后的各种惩罚措施,其中比较轻的就有降级、革职等等。重的就更加“丰富多彩”了,其中最让人胆战心惊的就是死刑了。这死刑的死法,还有各种分类,通常依据太监所犯事的大小选择哪种死法,其中耳熟能详的死刑就有:杖毙、处斩、凌迟、斩监侯、绞监候。
1898年,珍妃被慈禧太后囚禁后,她身边的太监也受牵连,有4人就是被杖毙处死。
在死刑和较轻的刑罚之间,还有一种较重的刑罚,叫“杖责”。
通常电视剧里所说的“拖出去打多少大板”,就是受的“杖责”。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受“杖责”呢,这个在我们上述谈到的规章制度里就有明确的规定,怎么规的呢,具体就是:
“值晚班太监值班时瞌睡,将被杖责40大板。情节严重者,可杖毙”!清朝的太监是个苦差,得24小时随时伺候着。值晚班时,如若不小心打了瞌睡,那就完了,轻则40大板,重责小命玩完。这瞌睡,可真真要命啊。
孙耀庭很不幸地也要值晚班,可这人不是铁打的,值晚班上半夜还好,后半夜可尤其犯困啊。犯困可就误事了,这件事让初到宫中的孙耀廷苦恼不已。
毕竟,一旦睡过了头,被责罚个几十大板,那可是要皮开肉绽的。如此,即便不死,也得躺,不对,趴个一两个月啊!要是一不小心打重了,打个半身不遂,那一辈子也就玩完了。
所以,孙耀庭知道,这值晚班绝对不能瞌睡。可知道不能就可以做到吗?生理需求,谁扛得住啊。孙耀庭也无法用意念控制生理反应,于是瞌睡来时,经常忍不住就睡过去了。好在都没出什么事,但“常此以往”指不定哪天脑袋是要搬家的啊。
只是,因为他的犯瞌睡,他也被狠狠训斥责罚过,如此一来,他就越发觉得得想招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迫切想解决此事的孙耀庭将目光放到了老总管的身上。他发现,这老总管值夜班时,从来是精神抖擞,几乎没出过幺蛾子。
了解清楚后,孙耀庭就屁爹屁爹地跑去求教了。但老总管瞅了他一眼,却啥也没说。啥也没摸到的孙耀庭便在这以后各方讨好老总管了,终于,他得了一次请老总管吃饭的机会。
可惜,这老总管嘴硬实,愣是不肯把他怎么“值夜班不瞌睡”的事情跟他说。孙耀庭没办法,只得伺候醉酒的老总管歇下。他心里甭提多郁闷了,但在他为老总管脱下鞋子的瞬间,他呆住了:老总管的鞋底竟有如此多的苍耳!
聪明的孙耀庭立马就明白了!敢情,这就是老总管值晚班不瞌睡的原因啊!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将苍耳放在脚底,不仅走路的时候需要踮着脚,这样行动时不仅不会吵醒主子,还可以让自己随时提神。困了时,来回走两步,苍耳的刺一扎,人立马就精神了,这不是天然的提神利器嘛。
孙耀庭得到“法门”后,第二天就弄了苍耳藏在脚底板,果然,再也没打过瞌睡。
也因为此,他才能成了清朝最后一个得了善终的太监。
后来,清朝灭亡后,他先是住进了北京北长街出宫太监的居所——万寿兴隆寺居住。后来又住进了广化寺,直到1996年,96岁的他才在广化寺辞世。
虽然最终,孙耀庭不再如做太监时那般辛苦,但因为没有“命根子”的缘故,他的一生,始终孤苦无依。好在,如今,这样的悲剧已经不会再重演了。
为什么清朝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说“晚上伺候贵妃时鞋底必须藏苍耳”?
太监晚上伺候贵妃,为何鞋底必须暗藏苍耳?清朝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晚年说出了这个秘密,原来是害怕贵妃夜里不满意,自己就会挨打。
太监又名宦官,是指古代皇宫中,供皇室成员役使的男性仆人,最早的时候,担任宦官并不一定非得净身,也就是东汉之后,才有了净身的强制要求。
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太监是谁已经无据可考,但最后一个太监却有名可查,他就是在大清倒台后,才净身入宫的孙耀庭。
由于净身的同时,大清宣告灭亡,差一点让孙耀庭的太监职业就此断送,后几经辗转,才有机会进入紫禁城,服侍退位后的溥仪一家人,但随着时局的变化,孙耀庭被赶出了紫禁城,被迫中断了自己的太监生涯,成为一名身体残疾、孤苦伶仃的可怜人。
直到解放后,孙耀庭才在政府的帮助下,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在他晚年时,著名作家贾英华以他的经历,出版了孙耀庭自传《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在该书中,孙耀庭讲述了清廷皇室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其中,孙耀庭提到,在晚上伺候贵妃时,鞋底必须暗藏苍耳,这个奇怪的规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看完孙耀庭的讲述,才知道这个奇怪的要求是有原因的,如果没有按此操作,那么就会惹得贵妃不满意,从而招致一顿责打。
因为家里穷,孙耀庭的净身“手术”是他父亲操刀的,结果手术引发的巨大疼痛,让年幼的孙耀庭昏迷了整整三天。
孙耀庭是直隶省(天津)静海县西双塘村人,在家中排行老二,他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为了讨生活,不得不给当地一个塾师做佃农,正因为有这个关系,孙耀庭才能在幼年时,断断续续的读了几年书。
但不幸的是,由于时局混乱,导致这个塾师破产,因此,孙耀庭一家人就没了生活的来源,甚至到了不得不沿街乞讨的地步。
为了不让儿子饿死,也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孙耀庭的父亲做出了一个决定,送儿子进宫当太监。
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在明清两朝时,京城周边不少穷苦人家,因为活不下去,都会想到这条路,当时出太监最多的,就是河北沧州。
像明朝时著名的大太监魏忠贤,就是沧州人氏,因为没了活路,选择了净身进宫,最终成为了一代权监。
但想当太监就得净身,而净身手术则需要支付一大笔银子,这点开支,显然是孙家承担不起的,为了节约成本,孙耀庭的父亲,就按照自己的理解,亲自动手为孙耀庭进行了净身手术。
可能是手术操作不当,也可能是没有什么麻醉的药物,总之剧烈的疼痛让年少的孙耀庭直接昏了过去,并且,整整昏迷了三天才醒过来。
就在这三天里,发生了一件天翻地覆的事情,大清朝亡了!
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宣告了国祚268年的大清朝就此灭亡,同年,中华民国成立。
这就意味着,刚刚进行过净身手术的孙耀庭,还没正式到工作岗位,就面临着“下岗”,这下,让孙家陷入了绝望之中。
不过,事情还是出现了一丝转机,根据中华民国颁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以及《优待皇室条件》,不仅对清皇室尊号维持不废,并且还允许继续使用侍卫、太监人等。
有了这个保障,孙家开始托人找关系,最后找到了在醇亲王府当差的太监贺德元,通过他,将孙耀庭送到了醇亲王府上。
从此,孙耀庭就成了一个端茶倒水、干干杂活的小太监,仗着曾经念过几年书,同时人又机灵、嘴巴好使,孙耀庭认识了皇宫内北花园太监首领欣衡如,在欣衡如的推荐下,孙耀庭进入了紫禁城。
之后,孙耀庭进过皇宫内的戏班,在这里得到了端康皇太妃的赏识,将他提拔至“司房”,这份机遇,算是让孙耀庭彻底地一步登天。
由于在“司房”里办事麻利,又懂得奉承人,孙耀庭很快再次得到提拔,当时恰逢十六岁的溥仪大婚,娶了内务府大臣荣源的女儿婉容,因此,孙耀庭就成了照顾这个年轻漂亮的皇后起居的人。
就在这期间,孙耀庭见识到了皇室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
婉容嫁给溥仪时,只有16岁,但由于溥仪身体上的某些特殊原因,以至于二人在在婚后,根本就没有福气之实,根据孙耀庭晚年时的回忆,当时的溥仪,很少在婉容居住的储秀宫过夜,偶尔来一次,次日也是早早就走,留下了神情颓唐萎靡,脸上挂满泪水的婉容。
因此,大部分时候,婉容都是独自一人坐在那里发呆,毕竟这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对她来说真的是一种煎熬。
时间久了,婉容的情绪和行为就会十分古怪,孙耀庭就见证了这一点。
比如,在婉容洗澡时,她从头至尾,连手指头都不会动一下,全程需要太监宫女来服侍完成,从脱衣服开始,到洗完穿衣服,她都坐在那里纹丝不动。
还有,婉容洗完澡后,喜欢一丝不挂地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身体,全然不顾及身后太监宫女们偷窥的目光。
不仅如此,可能是因为过于孤独,也可能是害怕,婉容晚上睡觉时,从来不关门,只是拉上帘子,但她这个习惯,可就苦了那些服侍他的太监们。
毕竟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太监也不例外,但若是没让皇后满意,那轻则一顿责骂,重则挨板子,这就让孙耀庭这些太监们整日叫苦不迭。
有道是办法总是人想的,在一偶然的机会,孙耀庭得到了一个好方法,经过试验,发现这个方法效果良好,再也不会出现让皇后不满意的情况,之后,他又将这个办法教给其他人,这才算暂时结束了太监们的苦难日子。
这个方法就是,在晚上伺候皇后的时候,在鞋子里面藏上苍耳。
那么,在鞋子里暗藏苍耳,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让孙耀庭苦恼的问题又是什么呢?小小的苍耳,又是怎么解决孙耀庭的苦恼的呢?
其实说简单点,让孙耀庭晚上伺候皇后时,所苦恼的事情就是犯困。
这犯困,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与这个人的身份地位无关,晚上不睡觉,自然就会犯困,没有人能挡得住困意来袭。
孙耀庭晚上想睡吗?太想了,但是却不能睡,为啥?因为还要随时随地地听候皇后的召唤,比如递水、拿毛巾等临时性的杂活,一旦因为犯困睡着了,那么等待他的,就是责骂或者毒打。
但怎么才能扛得住睡意,随时能伺候皇后呢?最开始,孙耀庭也是不得其法,很多方法他都试过,不过效果一般,还是忍不住地打瞌睡。
偶然有一次,他发现宫里一个老太监,在晚上值夜的时候,不仅不犯困,反而精神抖擞,这就让孙耀庭十分的好奇。
在陪着笑脸孝敬了几次这名老太监后,孙耀庭如愿以偿地学到了一个好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在值夜的时候,提前在鞋子里,放上几个苍耳,利用干枯的苍耳扎人很疼的效果,来刺激自己晚上清醒不犯困,这样就能在皇后呼唤的时候,第一时间听到,不至于因为犯困而挨骂被打。
而在这看似简单的方法背后,其实映射出的是古代封建社会下,像太监这种底层人物的辛酸。
但凡当太监的,基本上都是迫于无奈,只要有哪怕一点办法,也不会走上太监这条路,因为一旦这样,就宣告了不再是一个正常的人了。
像孙耀庭这样的,为了有口饭吃,甘愿净身入宫的,历朝历代数不胜数,但这碗饭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吃的。
历史中不乏有类似于魏忠贤、李莲英这样的大太监,他们一朝得势,享尽富贵,但毕竟这只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太监,都只不过是皇宫中,任由人驱使奴役的工具人而已。
为了让主子高兴,他们需要想方设法地逗主子开心,并且还要比伺候自己父母还要细致地去伺候皇宫里的人,稍有不顺,就是责骂毒打,甚至丧命都并不鲜见。
孙耀庭不就是为了免受责打,才会想出来这么个办法?说到底,只不过是一个可怜人为了生存,挖空心思而已。
而孙耀庭的太监生涯,并没有维持太久,在1924年,军阀冯玉祥将溥仪等人赶出皇宫,孙耀庭也就此彻底失业,身体残疾的他,不得已回到了天津老家,却因为无法养活自己,最终返回京城,流落街头,靠着拣些煤渣、废品为生,日子过得更为艰苦。
直到解放后,他才在政府的安排下,在一个寺庙找到了工作,不仅有事情可做,每个月工资拿,用他自己曾说的话就是:““解放后,我们太监有了幸福生活”。
1996年,94岁高龄的孙耀庭,因病去世,太监能像他这般岁数去世的,实属少见,所以,他也算是高寿了。
小结:
清朝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说,晚上伺候贵妃鞋底必须暗藏苍耳,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利用苍耳带来的刺痛感,让值夜的太监不犯困,这样才能更好的服侍皇室人员,这个小小的“窍门”,也是太监群体在封建社会,为了生存,而辛酸艰难的写照。
为什么清朝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说“晚上伺候贵妃时鞋底必须藏苍耳”?
首先声明,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因为大家都是通过付出劳动收获报酬。但在古代还有一种需要让身体一部分有缺陷才可以做的有行业门槛的职业-----宦官,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太监。
太监这个职业在古代不只是中国有,而出现这个职业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保护皇室血统的纯正,并且我国早期也并不全是太监,是到了东汉以后才开始完全使用太监。
这个做法呢,其实是很不人道的,身体上有缺陷,通常也会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儿童时代造成的阴影。
宦官制度的结束是由于辛亥革命,为这个在我国沿袭了几千年的陋习画上了句号。但是还留有一截小尾巴,没法一刀切。
当时清朝虽然实质上已经灭亡了,民国政府却依然让清朝皇室住在紫禁城。他们依然生活在他们的小世界,过着有人伺候的日子。说到有人伺候,这个大家都知道,在皇宫中伺候的无非就两类人,太监和宫女。
太监和宫女的自由和生命都是没有保障的,他们经常会因为一点点差错而收到责罚,甚至丢掉身家性命。皇宫中的贵人大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每时每刻都需要有人伺候。
伺候溥仪一家子的就是最后一批太监中,就有一位叫孙耀庭的小太监,按照他回忆录的爆款标题,那就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太监”。
孙耀庭的人生之路稍有点坎坷。他早年家庭贫困,勉强能维持生活,过了几年,父母沦为乞丐。为了维持生计,他的父亲才决定把他送进宫当太监,但又没有钱请人做手术,他父亲也只能自己动手,因为技术粗糙的缘故,致使孙耀庭昏迷了三天。最悲催的事是在他醒来之后大清朝灭亡的消息传开来了。
由于民国政府还决定让皇帝和他的一家老少住在紫禁城,但溥仪不顾民国政府的禁令,依然向民间招太监、婢女,因此孙耀庭才得以赶上末班车进了宫。他是新人,所以分配的并不是什么好的工作,只能为皇后郭布罗·婉容守夜。
年轻人嘛,觉比较多,而且白天也需要干活,所以夜间容易打瞌睡,为此还被婉容抓到,婉容不容分说就要将他赶出宫。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太监出了宫就没有出路了。
首先太监的这个生理缺陷在那里明摆着,一般人不仅不接受,还会成为众人眼中的笑料。
唐甄在《潜书》中这样描绘太监:
“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因为太监在做手术之后,生理会发生变化,他们不会长胡须,喉结会变小、声音也会变细,逐渐向女性化转变,所以一般人都不接受他们而且还会抱有歧视的心理(不要以为每一个太监都是现代影视剧里面的东方不败)。
因此孙耀庭肯定不想出宫啊,只能向婉容皇后保证他会改,好说歹说这才被留下来。
经过虚心咨询,一个年老的太监告诉他,感到打盹时,要在鞋子里面放几颗熟透晒干的苍耳,睡意全消。说苍耳大家可能并不知道是什么,但其实很多人见过这种植物,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会结果且果上会长满刺,晒干后刺会变坚硬。
防止打瞌睡的原理就在刺上面,你将苍耳放在肉掌和鞋子之间,你就只能踮着脚,重心不稳,当你想打瞌睡的时候就会踩实在苍耳上,扎得脚疼了自然就睡不着了。
所以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在鞋里放苍耳了吧。这和头悬梁锥刺股原理差不多,但一个是为了学习,一个是为了活命。
溥仪在紫禁城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他没有了经济来源只能变卖珍宝,这些太监就更没有什么油水了。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皇宫,孙耀庭也因此失业。他只能回到家乡生活,但因为家乡的人对他的嘲讽,1926年,孙耀庭只能去万寿兴隆寺(出宫太监聚居的住所)居住,解放后,他住进广化寺并且参加工作,负责管理全市的寺庙场所。
孙耀庭曾这样说过:“解放后,我们太监有了幸福的生活。”他的自传《中国的最后一位太监》还被改拍成电影,直到1996年去世,享年94岁,也算是寿终正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