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宣太后和义渠王生有二子,这两个孩子的结局怎样?
不是每一个执掌权力的太后都是武则天、慈禧一样的太后,为了个人私利贪恋权力,甚至不惜残害自已的后代,宣太后显然是一个另类。
宣太后是楚国人,名字叫芈(mǐ)八子,嫁给了秦惠文王为妾,秦惠文王就是那位车裂商鞅的秦国国君,宣太后与秦惠文王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嬴稷,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活得最久的国君,次子公子公子芾,幼子公子悝。
秦惠文王去世后,秦惠文王之子嬴荡即位秦武王,秦武王只当了三年国君,就因为在洛阳举鼎而死,武王死后,嬴稷在赵武灵王的强力干涉及宣太后等人的支持下成为秦国国君,这就是鼎鼎大名的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即位之后,还联合宣太后、魏冉等人,消灭了企图谋夺王位的秦惠文王之妃及公子壮等人,巩固了秦国稳定。从此之后,宣太后一直活跃在秦国政局,辅佐秦昭襄王。
而发生在宣太后身上最有著名的事件就是:身为太后的宣太后芈八子,居然私通义渠王,还生下两个儿子,之后又色诱并杀了义渠王,这又是怎么回事?
据《史记 匈奴列传》记载: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意思是:秦昭襄王时期,义渠戎王与宣太后私通,并生下两个孩子。宣太后在甘泉宫使用计谋谋杀了义渠戎王,秦国于是发兵讨伐并消灭了义渠国。
义渠是匈奴的一个分支,当时生活在秦国的西北部地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北部、甘肃中北部和宁夏一带,是当时比较强大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义渠是游牧民族,善长骑兵作战,经常入侵并骚扰秦国边境。
早年秦国无法与强大的义渠对抗,只能通过烧荒的方法隔离义渠,因为义渠是游牧民族,需要用草场来放牧,秦国将边境地区大批量的草场全部烧毁,让义渠无法靠近秦国生活,到秦惠文王时期,义渠国发生内乱,秦惠文王趁机发兵攻打义渠,攻取了义渠国25座城池,并逼义渠称臣于秦国。
公元前318年,魏国公孙衍联合赵、韩、燕、楚四国与魏国一起,发动五国伐秦,六国在函谷关交战,而义渠国趁秦国国内空虚之际发兵攻打秦国,秦国措手不及,被义渠打败,损失惨重。
到了秦昭襄王和宣太后当政期是,义渠仍是秦国西边的心腹大患,有了义渠的存在,秦国无法安心向东发展,于是秦昭襄王决定改变对义渠政策,将之前的武力讨伐为主,改为怀柔、拉拢的政策,而执行这一政策的正是宣太后本人。
在秦昭襄王即位的当年,义渠王到秦国朝拜,被宣太后想办法留在了甘泉宫,宣太后不惜以自已身体色诱义渠王留在甘泉宫,并长期与义渠王私通,而且还为义渠王生下两个儿子,此事引起轩然大波。
秦国太后居然与戎人私通,还生了儿子,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而义渠王这么容易被宣太后骗,首先是觉得秦国是寡母少主当政,不怎么担心,其次就是宣太后居然怀了义渠王的儿子,也让义渠王大大放戒备心理。
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在过了34年后,义渠王被宣太后诱杀于甘泉宫,曾经的同林鸟向义渠伸出了黑手,要知道宣太后与义渠王在一起的时间有34年,甚至超过了宣太后的前夫秦惠文王在一起的时间,还生了两个儿子,但在国家大义面前,宣太后选择放弃私情,杀害情夫义渠王。
那么宣太后与义渠王的两个儿子呢?
当然是被杀了。
宣太后杀了义渠王之后,秦昭襄王马上就派兵攻灭了义渠国,将义渠国纳入秦国的统治,并在原义渠国上新设置了三个郡,分别是:北地郡、陇西郡和上郡。
整个义渠国都被灭亡,义渠王的儿子们当然被杀,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秦昭襄王可是发动长平之战的秦国国君,为了秦国大业,没什么事做不出来,哪怕是杀了自已同母异父的弟弟,也绝不会犹豫。
在宣太后杀了义渠王之后,还有过另一个情夫魏丑夫,可见在当时,女人养一个情夫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尤其是身居高位的女人,但这个时候的宣太后年龄已经很大了,公元前265年,宣太后去世,这一年,离她儿子秦昭襄王即位已经41年了。
秦宣太后和义渠王生有二子,这两个孩子的结局怎样?
在秦宣太后60岁时,她看中了秦国大臣魏丑夫,魏丑夫天生英俊潇洒,秦宣太后没事儿就把魏丑夫叫进宫来“聊天”,一聊就聊到天亮。
秦宣太后死前还曾特别惦记这位老情人,下了一道谕旨:在我下葬的时候,要让魏丑夫陪着我,给我殉葬。
幸好魏丑夫的哥们儿,大臣庸芮出面帮魏丑夫解了围。
当时,庸芮问了秦宣太后一个问题:“人死之后有没有灵魂或者感知?”
秦宣太后想了想回答说“没有”。
庸芮说“既然太后知道人死后没有感知,又让自己的心上人白白去送死,这不是非常可惜吗?而且如果人死后没有感知,几十年来先王看到你的所作所为,可能积攒了不少的怒火,你要是去了下面,不仅要弥补自己的过失,哪来还有时间和魏丑夫谈情说爱呢?”
齐宣太后听后连连点头,魏丑夫由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这是《战国策秦策》上记载的关于秦宣太后的风流韵事,历史上的秦宣太后绝非寻常女流之辈,她手腕强硬,心思细腻,政权稳固,从降服义渠王的经历便能体会。
义渠国与秦国的恩怨情仇芈氏原本是楚国的公主,地位显赫,样貌出众。为了巩固政权,楚王将她许配给了秦国成为了秦惠文王的宠妃,史称“芈八子”(八子是秦、汉皇帝侍妾称号。地位在王后、夫人、美人、良人之下,七子、长使、少使之上)。
芈八子为秦惠文王生下了三个儿子:秦昭襄王嬴稷、泾阳君嬴芾、高陵君嬴悝。
那时候,秦王后十分忌妒美貌出众的芈八子,认为将来她会威胁自己的地位,于是将其长子公子稷和芈八子送到了燕国,避免未来公子稷与自己儿子抢夺王位。
无独有偶,秦惠文后和秦王后的儿子秦武王嬴荡为了向众人展示自己强大的武力,在公开场合进行举鼎,结果自己却体力不支,沉重的鼎掉了下来,当时就把嬴荡给砸死了。
嬴荡没有儿子,皇权归谁成为了各王争夺的重点。
赵国和燕国关系不错,赵武灵王就充当了和事佬,派出部队把芈八子母子送回了秦国,为了争夺皇权,秦国出现了“七公子之乱”,芈八子和自己弟弟魏冉凭借铁腕手段夺取了政权,推选了自己的儿子公子稷登上了王位,史称秦昭襄王,而芈八子顺理成章成为了秦宣太后。
此时,秦宣太后急需稳定政权,而义渠国便成为了她的心腹大患。
义渠国原来与秦国边疆接壤,早在商代以前,义渠民族便是西部羌戎民族的一个分支,居住在宁夏固原草原和六盘山、陇山两侧。殷商时期,他们同陇东的狄族后裔互相攻击,不断争夺领土,到了西周末年(公元前772年)义渠戎趁周室内乱,宣布脱离周王朝管控,正式成立义渠国。
秦国原本只是为周王室养马的民族,后来分封到西戎之地,与义渠国接壤,因为领土问题,两方经常发生矛盾,公元前650年,义渠消灭了北方部落,开始向东发展,与秦国发生战斗,义渠曾经被秦军赶到渭河下游,但依然不服。
公元前624年,秦穆公采用大臣由余的计策,攻伐北地义渠国,开拓疆土数千里,遂霸西戎。
公元前444年,秦国再次讨伐义渠,甚至把义渠的首领都俘虏了回来。
不过义渠这个部落相当有血性,堪称打不死的“小强”,部落准则为“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尽管屡战屡败,但他们意志依然坚定,始终寻找时机再次对决。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势力迅速壮大,秦惠文王时期,秦军乘义渠国内乱不止,起兵攻打义渠,在这种形势下,义渠不得不臣服于秦国。
公元前318年,公孙衍发动合众联盟,五国联军起兵函谷,秦国为此投入中原大战,秦惠文王派出使者拉拢义渠王,但义渠王并不领情,依然与北方几国联合,攻占秦国,收复失地。
秦宣太后主动献身,将义渠国为己所用秦国和义渠国的战争接连不断,秦惠文王在世时义渠国虽然被迫再次投降,但依然等待时机再次“谋反”。
公元前306年,义渠王借助秦昭襄王继位的时机,来到咸阳进行朝贺。
他进入咸阳有两层目的,一是表示自己的祝贺,以尽君臣之礼,二是义渠王趁此打听朝中动向,以此权衡是否继续独立,还是配合山东六国发动攻击,取而代之秦国。
秦宣太后得知义渠王来到咸阳,洞悉了他的目的,秦宣太后知道义渠族的生活习惯,环境与秦国都不相同,无法短时间消灭,为了避免秦国腹面受敌,秦宣太后采用了代价极小的怀柔政策,将自己作为诱饵送到了义渠王的床上。
秦宣太后此举换来了41年的执政期,秦朝也由此确立了大一统格局,这是秦宣太后为秦国做出的最大功绩,此后,她还为义渠王生下了两个儿子。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称帝,五国讨伐秦国,秦宣太后以形势紧要为理由要求义渠王交出虎符,调动三万义渠国将士归秦国调遣,解决了最严重的外患。
公元前274年,与义渠王生活了34年的秦宣太后在甘泉宫设宴邀请义渠王,没想到义渠到达之后竟然直接被灭口,估计义渠王死都想不到夜夜侍寝的秦宣太后会如此狠毒吧。
义渠王死后,秦宣太后带兵消灭义渠国,设立陇西、北地、上郡,这三郡皆归秦土,所属国民皆被秦人同化,逐渐融入中原,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秦宣太后相好34年后对义渠王痛下杀手,他两个儿子去哪儿了那么义渠王与秦宣太后的两个儿子最终去了哪里呢?史书上并无明确记载。
两个儿子出生年月应在公元前300年左右,义渠王死时,他的儿子年龄应该在26岁左右,由此推断他们的去向有三种可能:
秦宣太后是一位成熟且优秀的政治家,他明白生出两个儿子只为讨好义渠王,义渠国灭亡之后,两个孩子失去了价值,肯定要被杀死,因此如果孩子在秦国必然直接被杀死。
如果按照年龄来算,留在宫中被杀死必然会有记载,但奇怪的是并无相关史料显示处死了两个儿子,而且这个年龄肯定有了儿子(甚至孙子),如此庞大的斩首行动不可能没有记录。所以根据男权社会的地位来看,义渠王的孩子很可能被接回了义渠抚养长大,未来让儿子继承王权。如果这两个儿子在义渠国长大,那么他们一定融入了义渠部落,在秦军攻打义渠区的过程中也一定会拼死作战,因此死亡的可能性极大。
古代医疗条件不好,孩子夭折死亡率极高,因此也不排除孩子早早死掉,因此史书并无记载的情况。
结语:
不管怎样,秦宣太后在生活上尽情款义渠王,还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这都是劳苦功高的表现,但对于沉迷权势的秦宣太后来说,义渠王不过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人,当秦国统一了六国,义渠王便失去了利用的价值,因此被杀死在甘泉宫中也在情理之中,而义渠王的孩子此时已经不再重要。
秦宣太后在晚年还要处死自己相处了34年的老情人,这是一件极其残忍的事情,而秦宣太后却可以毫无顾忌地完成这项任务,由此看出秦宣太后手段毒辣,心思缜密,也难怪她能统治秦朝41年啊。
秦宣太后和义渠王生有二子,这两个孩子的结局怎样?
大秦宣太后是何人?
话说她也算得上是历史上那个千古皇太后第一人,与秦始皇也有很深的渊源,她是秦始皇高祖母的存在。
虽然她作为一介女流,但丝毫不妨碍她间接控制掌管朝政40余年,尽管甘为人妻,忍辱负重30年,但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国家统一,牺牲自己亲骨肉的行为,也属实让人称颂。
可能今天我们看起来未免太过残忍,但在当时却是极为明智正确的抉择。 看似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唯美爱情,实则是一场牺牲青春为代价的滔天骗局,演技之深,以至于让她自己也成功融入自己安排好的剧情之中。
义渠王是何人?也算是在秦惠文王执政时期作为当时少数民族部落义渠人的首领,他们作为匈奴人的一个分支,骁勇善战,让当时的执政者头痛不已,常年活动在陕西北部一带,在甘肃的东北部,还有宁夏地区都有分布。
他们擅长于马上作战,骑射本领更是一流,对于秦国的袭击也不是一次两次,但最终还是被秦惠文王和宣太后抓住了机会。义渠人就因为一次内乱,让秦国人抓住可乘之机,秦惠文王立马派兵出征,趁乱攻击义渠人,使得内忧外患的他们根本无法招架,当时的义渠王只得同意秦国的要求,俯首称臣,才得以让秦国撤兵,最终双方也达成一致共识。
但这短暂的和平仅仅持续到秦惠文王去世前。秦惠文王去世,秦昭襄王即位,但当时的一句王对秦昭襄王并不感冒,何况当时实力强盛的他,也不再甘愿做秦昭襄王的附庸。
而这时候不得不佩服宣太后的谋略。 一兵一卒都不浪费,直接让义渠王再次甘愿为臣长达30余年之久,还主要归功于宣太后,拿自己的身体作为代价,成功博取了义渠王的信任。
当然,根据《后汉书》记载,主要是说宣太后将义渠王诱杀,而在《史记 匈奴列传》中,却说宣太后是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个儿子,具体关于这件事,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提前有计划的预谋,但也有人认为,是宣太后为了保全性命的万全之策。但综合最后表现,宣太后还是更忠心于大秦的。
话说在宣太后与义渠王恩爱交好的这30年间,两人也积攒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也共同生育了两个儿子,究竟是两人的情感结晶,还是政治需要,也可能只有宣太后心中最明白。尽管两人这种奇葩的关系,但却最终还是没有受到舆论的制裁,孤儿寡母当政确实不易,能够用母亲的牺牲换来义渠王的安定,属实需要面对极大的心理压力,为了儿子成长得更为强大,她这30年甘为人妻,也最终避免了亡国的厄运。
但其实大家更为关注的焦点就是,同样与义渠王生下的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确实是出于政治需要,也不排除深宫寂寞的安抚之意,但两人难道真的一点感情都没有吗?
究竟是假戏真做,还是以假乱真迷惑义渠王内心,其实从她和义渠王,两个孩子的最终命运就能看出端倪。
两个孩子的结局无一例外都成了这场政权争夺的牺牲品。至于以怎样的方式死去,才更值得我们探究。按照宣太后当时和秦昭襄王的想法,宣太后用身体换取义渠王的信任,秦昭襄王必定会借机,扩充自身实力,削弱义渠王的控制范围。
母子二人的如意算盘打的很精明,但义渠王也绝非等闲之辈,明知此事有蹊跷,但他还是在宣太后的石榴裙下沦陷了,相信起初母子二人定然是想将义渠王尽快除之而后快的,但是义渠王出于为自己考虑,也还是让宣太后怀上了自己的骨肉。
义渠王的想法也很简单,既然他们母子二人想要,不费一兵一卒让自己归顺,反而不如自己将计就计,如果能够让宣太后怀上自己的孩子,那将来政权花落谁家,自己也算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无论是自己掌权,还是让自己的儿子成功长大,继承皇位都无可厚非。
双方的博弈也就此展开,本来简单的政治问题,却因为感情让本来势不两立的二人扯上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于这两个孩子的结局,有中途夭折一说,也有被秦昭襄王趁机谋杀一说,之所以这场斗争,拖了30年之久,也与宣太后内心对于这两个孩子的特殊感情有关。
当时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也确实是53岁了,秦昭襄王等不及了,本来义渠王该死,这两个孩子也不应该出生,如果站在秦国的角度,宣太后和秦昭襄王,也算是相对仁慈的了。
秦宣太后和义渠王生有二子,这两个孩子的结局怎样?
宣太后芈八子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昭襄王的生母,惠文王的嫔妃。芈八子是个传奇女人,她以位份不高的“八子”,一跃成为秦帝国的太后(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太后尊号的女人),并执掌王权长达36年之久。
芈八子与秦惠文王生有三子,分别是秦昭襄王嬴稷、泾阳君嬴芾、高陵君嬴悝。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芈八子居然还与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与秦始皇生母赵姬一起,成为历史上仅有的两名产子的太后。
赵姬与嫪毐所生的儿子,史书有明确交代,被秦始皇扑杀。宣太后芈八子与义渠王的两个儿子是什么结局,史书却一字未提。那么,这俩孩子哪里去了?有人说被杀了,是这样吗?
义渠王是谁?哪来的胆量跟一国太后勾搭上?
义渠国是生活在秦国北部陇山附近的一个草原部落,这个部落从西周时期,就不断与周王室发生冲突。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被犬戎杀害,义渠人乘机建国独立。
义渠国就像一块皮癣,让秦国寝食难安,他们会经常趁秦国与中原争霸之机,从背后捅刀。最严重的一次是公孙衍组织魏、韩、赵、楚四国攻秦时,义渠接受四国贿赂,在函谷关大败秦军。
秦国也数次打击义渠,不过这家伙就像“小强”,生命力极其顽强,总是一次次死里逃生,又慢慢恢复元气,继续跟秦国开杠。
跟芈八子“搭伙”的义渠王,是义渠国最后一位国君。惠文王在世时,把义渠国打了个半残,义渠王被迫对秦称臣。昭襄王即位后,义渠王来咸阳庆贺,正是这个机缘,他结识了芈八子。
芈八子深知,义渠人的生存环境和习俗,决定了它很难被一巴掌拍死,最现实的策略就是拉拢。拉拢需要付代价,芈八子的代价冠绝历史,她把自己当贿金,送到义渠王的床上。
义渠王乐懵了,世上还有这么罕见的贿金,还当什么王啊,从此义渠王乐不思蜀,留在咸阳宫做了一名“太后后”。光阴冉冉,一转眼二人还连生儿子。
若干年后,芈八子突然翻脸,把义渠王杀死在甘泉宫,同时发兵草原,直接灭了义渠国。从此,大秦的这块皮癣病彻底好了。因为这段历史,芈八子也被称为史上最尊贵的美女间谍。
第二年,芈八子把朝政大权还给了儿子昭襄王,自己颐养天年去了。
奇怪的是,史书并未交代芈八子与义渠王的两个儿子下落,他们不经意来到人间,又悄悄地消失了,难道真的被昭襄王灭口了?
事实上,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人们想当然地以为,昭襄王一定容不下异母弟弟,他为了自己的王权和尊严,必然会像秦始皇一样,除掉这俩“孽种”。
义渠王来到咸阳的时间在公元前306年,被杀时间在公元前272年。这一年,芈八子约68岁,二人已经同居了34年。
义渠王活着的时候,昭襄王肯定不会有机会除掉两位异母弟弟,否则义渠王一定会翻脸。所以,只有在义渠王死后,他才有机会下手。
按正常情况推算,这两个孩子应该出生在公元前300年之前,也就是说,假如他们活着,义渠王被杀时,他们应该是而立之年,忙得快一点的话,他俩都已经当爷爷了。这种情况下,昭襄王下刀,得砍一串,历史不会不留下痕迹。
再说了,芈八子舍得杀老情人,未必狠下心对儿孙下手吧?昭襄王看在母亲的份上,也断然不会下此黑手。
有人说,当年秦始皇不是摔死了异母弟弟嘛。情况不一样,当时的情况是嫪毐作死,他起兵反叛,直接威胁到了秦始皇,而义渠王既没权,也没有任何反叛的迹象。
我个人认为,史书之所以没对这两个儿子留下记载,很可能是夭折了。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对男女之事没有那么严格的道德约束,可毕竟芈八子的身份太特殊,孩子被流产或夭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另一种可能性也许更大,即这俩孩子被义渠王送到了义渠国抚养。留在甘泉宫,孩子没名分,回到义渠,他们就是王子,这个选择其实一点不难做出。
秦宣太后和义渠王生有二子,这两个孩子的结局怎样?
宣太后与义渠王在一起生活了三十四年,期间还生下两个儿子。不过后来义渠王却被宣太后和她的儿子秦昭襄王嬴稷合谋杀死,义渠国也被完全消灭。有人说这其实是宣太后的美人计,我倒觉得如果一个人能有三十四年时间的忍耐力,还是挺神奇的。
宣太后与义渠王是如何在一起的?
宣太后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芈月,不过她的名字其实不是芈月,而是叫芈八子。芈八子是楚国丹阳人,据说是楚国的宗室女,后来成为秦惠文王的妃子。
我们先来推测一下宣太后的生日,她的大儿子嬴稷出生于前325年,假设宣太后是在十五六岁生的他,那么宣太后则应该大约是前340年出生的,只会早不会晚。
前307年,嬴稷的异母哥哥秦武王跑到周王畿去耀武扬威,与人比赛举周王室九鼎之一的龙文赤鼎,因大鼎脱手砸断了胫骨,最后竟然气绝身亡。
秦武王死后,秦惠文王的几个儿子开始做争夺王位。那时候嬴稷还在燕国做人质,燕赵两国为了谋取利益,便派兵护送嬴稷回国争夺王位。宣太后在异母弟魏冉的帮助下也在国内积极谋划,最终成功将嬴稷送上了王位。
那时候宣太后的年纪,大约也就三十出头。因为嬴稷还没有行冠礼,所以秦国的军政大权是掌握在宣太后手中的,她在掌权后不久,就创立了太后这个称谓,她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太后,太后这个叫法也被后世之人继承下来。
宣太后执政初期,对秦国威胁比较大的是义渠国。
义渠国大约建立与西周末年,义渠人属于是犬戎的一支,犬戎西周末年攻打周王室,杀了周幽王。而在犬戎攻打周王室之前,曾发生内乱,义渠人就趁机脱离周王室控制,来到今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一带建立了义渠国。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义渠国变得兵强马壮,并不断对外扩张领土,时间长了,就与逐渐崛起的秦国产生了摩擦。
秦国与义渠国一直都是打打停停,双方各有胜负,一直到前331年,秦惠文王才将义渠国打败,义渠国开始对秦国称臣。
不过义渠国是明服暗不服,时常在边境上搞点小动作,今天占座小山头,明天再抢点牛羊牲口,搞得志在东出扫除六国的秦国烦不胜烦。
前318年,义渠国趁秦国在与诸国混战之际,脱离秦国的控制,并且积极与魏国交好,后来还与赵燕汉楚四国一起合力伐秦。
秦国形势危急,秦惠文王于是派人给义渠王送去了大量美女,财宝和粮食,试图说服义渠王不要攻打秦国后方。但是义渠王不接受礼物,依然攻打秦国,大败秦国将领李帛,致使秦国损失惨重,不得不暂缓东出步伐。
自此之后,秦国便下定决心,要先把大后方的义渠国消灭掉,然后再讨伐六国。不过义渠国那个时候还是很强大的,而且秦国自身损失也很大,再加上六国对义渠国的暗中支持,所以秦国一时竟奈何不了义渠国。
前314年,秦惠文王曾调兵遣将,夺取了义渠国二十五座城池,但是依然无法将义渠国完全消灭。
前306年,嬴稷登基之后,宣太后觉得正面攻击义渠国不是一个好的策略,这对对秦国的实力造成很大的损伤,所以她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采取怀柔策略,让义渠王到咸阳王宫生活,从而引诱他,让他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再伺机将其除掉。
当然了,那时候义渠国被秦国打得比较惨,也愿意跟秦国和好,但是如果宣太后直接提出让他住到秦王宫,他很有可能不愿意。
所以宣太后就心生一计,趁义渠王到咸阳来朝拜嬴稷登基的时候,强行将其留在的秦国不让他回去。宣太后是个三十出头的美女,作为太后保养得也自然不会差,义渠王要想抵抗住她的美色,难度还是很大的。
历史上对此的记载是,宣太后将义渠王留在甘泉宫居住,开始还只是让其好吃好喝又好玩,后来两人就住到一起去了,还生下了两个孩子。有了老婆孩子,义渠王自然就乐不思蜀,便一直待在秦国不想回去了。
一直到前272年,也就是宣太后与义渠王在一起生活了34年之后,在宣太后与嬴稷的密谋下,义渠王被杀死,立国五百余年的义渠国也因此被消灭,秦国在义渠国旧国设立了北地郡、陇西郡和上郡。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宣太后要在与义渠王生活了三十四才将其杀死呢,为什么不早一点杀死他呢?
我个人觉得,宣太后与义渠王之间是有感情的,毕竟宣太后二十多岁就成了寡妇,在当上太后之后也才三十岁左右,她原本确实是想诱杀义渠王的,但是时间长了,两人就慢慢培养出感情来了,而且还生了儿子。
有了感情,宣太后自然不愿意杀义渠王,再加上宣太后那时候大权在握,嬴稷对她也无可奈何。
但是,宣太后做了一些过分的事情,让祥和的局面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
宣太后掌权后,封两个弟弟魏冉和芈戎为侯爵,封两个小儿子公子公子悝和公子芾(均为嬴稷的同父同母弟弟)为君,让他们成为秦国权势熏天的人物,掌握着秦国的军政大权,在当时被称之为“四贵”。
有宣太后和四贵主政,嬴稷自然被架空,干什么事都不顺利,而且六国的人都只知道有宣太后和四贵,而不知道秦王嬴稷。这对于想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嬴稷来说,他的内心是很纠结的,因为宣太后的能力确实强,还是他的母亲,秦国又以孝治天下,所以嬴稷不愿意对宣太后做什么,很长时间都只是维持着现状。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四贵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也越发嚣张跋扈,还横行不法,逐渐引起了嬴稷的极大不满。
再后来,范雎来到了秦国,受到了嬴稷的重用。在范雎的劝说下,嬴稷决定收回宣太后和四贵的权利,以防止秦国发生祸乱。
当然了,嬴稷不可能马上就这么做,他得一步步来,不然可能会功亏一篑。
宣太后那时候虽然已经年老,但是她还是发现了嬴稷态度的一些变化,也知道嬴稷是想早点消灭义渠国,从而抽身对付六国。
而嬴稷对于宣太后与义渠王之间的那点事,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虽然嬴稷没有明确反对他们在一起,但是我猜想宣太后知道嬴稷心里是不舒服的。
宣太后的原计划就是引诱义渠王,让其放松警惕,再将其杀死。但是她与义渠王因为长时间在一起,处出了感情,还有了两个孩子,所以这件事一拖就是几十年。
然而嬴稷在位也已经三十多年了,宣太后与义渠王在一起也三十多年了,可是宣太后还是没有杀死义渠王,这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
嬴稷在思想上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这被政治敏感度很强的宣太后所察觉,所以她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杀掉义渠王,这是早晚的事情,如果她不这么做,可能会把嬴稷给逼急。
更何况,宣太后虽然掌权,但是她其实还是爱儿子嬴稷的,而且她本人也算是个有家国情怀的人,既然自己已经享受够了,那么是时候放手了,于是与嬴稷合谋,将义渠王杀死并灭了义渠国。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宣太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显示出了自己为国家牺牲个人幸福生活的大义,她的这一做法,被后人评价为不输给司马错攻取巴蜀的功劳。
那么,义渠国灭亡之后,宣太后与义渠王生的两个儿子下场如何呢?
历史上没有留下这两个孩子的姓名,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至少在义渠王死之前还是活着的。
但是在义渠王死之后,这两个人就消失了,历史上完全没有任何记载。不过我们也可以大胆猜测这两个人的结局,他们被杀死的可能性更大,只不过死的时间可能是在宣太后去世之后。
至于说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秦国之所以要消灭义渠国,不就是为了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安心对付六国吗?
如果让义渠王的儿子继续留在人世间,那么义渠复国的可能性就一直存在,秦国已经为消灭义渠国已经经历了数百年时间了,死了无数人,所以嬴稷不可能再留着义渠王的两个儿子,让义渠国复国存在哪怕一丁点可能。
但是义渠王的两个儿子毕竟是宣太后生的,出于亲情的关系,宣太后也会保护自己的两个孩子的,只不过不可能让他们获得权力而已。
虽然宣太后后来还是被嬴稷夺取了权力,但是嬴稷还是十分孝敬她的,不可能在她活着的时候就杀掉义渠王的两个儿子。
但是宣太后在前265年去世之后,嬴稷就不太可能留着义渠王的两个儿子了,因为那时候秦国在攻打赵国,长平之战中秦国的投入也很大,后方相对空虚,嬴稷出于全局考虑也会杀掉义渠王的两个儿子以绝后患。
即使义渠王的两个儿子不死,他们也极有可能无权无势,甚至还可能不是贵族,而是成为普通的平民,跟所有的义渠人一样,其后代逐渐被汉人融合,成为汉人的一部分。
而宣太后在没有了义渠王这个男人之后,她的生活也还不错,因为一个叫做魏丑夫的人又出现在了她的世界里,得到了她的极大宠爱,在她去世之前,她甚至要魏丑夫给自己殉葬,以求死后也可以生活在一起,但是最后被人劝阻下来。
所以说,宣太后与义渠王极有可能是有感情的,后来迫不得已才杀掉他。而义渠王的两个儿子多半是没什么好下场的,毕竟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人是不能够牺牲的。
秦宣太后和义渠王生有二子,这两个孩子的结局怎样?
相信很多人知道宣太后芈月都是通过《芈月传》,《芈月传》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小的热度。孙俪饰演的芈月在不同的成长时期有着不同的性格,孙俪的表现也极富渲染力,本人也是被深深的吸引了。
在说芈月和义渠王之前,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了解宣太后芈月。
芈月家族本是楚国的贵族,只不过到了芈月这已经没落了,长大后就嫁给了秦惠文王嬴驷,成了他的芈八子。
嬴驷去世后,秦武王嬴荡即位,而芈月和儿子赢稷被送往燕国做人质,按说嬴稷是无缘皇位的,可嬴荡是一个尚武的皇帝,在大臣的怂恿下,嬴荡举鼎绝膑而亡,秦武王没有子嗣,在宗法制下,嬴荡的弟弟们开始争夺皇位,这就是历史上的诸公子之乱。
为了政治投机,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将在燕国做人质的赢稷送回秦国,同时在芈月的弟弟魏冉的帮助下,赢稷即位。当时赢稷尚且年幼,朝中之事都由宣太后与魏冉决断。
而在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和义渠君在草原上结为了夫妻。而芈月和儿子能够回秦国,义渠君可谓是倾囊相助。由此可见,影视文化对真正的历史多有美化和加工之嫌。
那么芈月和义渠君是怎么认识的、并生育了两个孩子?
当年芈月带着赢稷回到秦国,秦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下,内忧是芈月刚回到秦国,公子们多不臣服新王,爆发诸公子之乱,让商鞅之法处于瘫痪,百废待兴,外患就是诸国虎视眈眈等待分割秦国,所以芈月得寻找有利的靠山。
义渠人是长在草原上的,骁勇善战、爱憎分明,历史上秦国和义渠人曾经交过几次手, 都没有铲除对手,后来义渠人虽然臣服秦国,但是也常有矛盾发生。同时义渠发展得也很快,芈月都看在眼里。芈月回到秦国,一方面想拉拢义渠人,成为自己的势力,另一方面,芈月想遏制义渠人的发展。
后来,义渠王带着贺礼来朝拜,芈月便把义渠君留在了自己的寝宫。寝宫之内,屏退众人,唯有美酒在手、美人相伴,义渠君情难自禁,便“霸占”了芈月,这一切正中芈月下怀。俗话说,有些话只能吹耳边风,尤其是女人在男人面前示弱,男人自然就生出怜悯之情,尤其还是一个母亲带着年幼的儿子,面对朝堂上的“有心之人”,义渠君不免生出怜悯之心。
自此芈月得到了义渠君的帮助,义渠君不仅仅帮助芈月守护秦国的安全,还平定诸公子之乱,对抗诸国挑衅,而义渠君也得到了粮食和安全,促进了义渠人的发展,两人更是一起相伴走过了三十多年。
这其实不仅仅因为芈月是义渠君的女人,还因为芈月为义渠君生下了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正是赢芾和嬴悝,至于为什么姓赢,一方面是因为芈月是秦国的太后,义渠君是臣子,天下是赢氏的,另一方面为了秦国和义渠的和平相处,芈月害怕异性会引起冲突,所以让孩子姓赢。
不过,芈月对义渠王的情意是出于利用,为的是保住儿子的江山,一旦秦国走上正轨,那义渠王就成了一股威胁皇权的力量,势必要铲除的。
电视剧《芈月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义渠君为了自己的兄弟虎威之死,而闯进秦宫被杀的时候,芈月几乎崩溃式的表演,真是荡气回肠,相比之下历史上的义渠王被杀真相就比较残忍了,因为正是相伴三十年的芈月将义渠王骗到秦宫,进行诛杀的!
芈月和义渠君的孩子嬴悝和赢芾又是怎样的结局呢?
其实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流传着几种说法。其一,在芈月和义渠君生活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的孩子夭折了,所以没有了下文。其二,在芈月杀掉义渠君后,芈月为了秦国的稳定,不能让义渠君的儿子回到草原,她杀掉了自己与义渠君的两个儿子,以绝后患。其三,嬴悝和赢芾在义渠君死后被分封,但死于回到封国的途中,死因究竟是因为死于生病,还是赢稷为永绝后患,在弟弟去封地的途中杀掉他们,便不得而知了。
不管怎样,芈月和义渠君的孩子是去世了。不管是死于哪一种情况,我觉得他们的死都是身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俗话说,天下唯小人和小女子难养也,对于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女人而言,更是如此。她们的手腕和残忍程度完全不亚于一个男人。
在权力面前,那还有什么亲情爱情,这些不过都是权利的附属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