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弱,该如何改善?

在我国的中医理论中,脾胃是非常重要的脏腑,脾胃共居中焦,又互为表里,关系密不可分,但功能又有所差异。脾是后天运化之本,胃则是纳食消化的器官,胃部食入五谷,进行消化,而脾胃部所化之营养运化至身体各处,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两个器官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及生化气血之功能。

为什么会出现脾胃虚弱的问题?

对于脾胃的研究最有名的古代名医,莫过于金代的名医李东垣了,他是中医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也是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在他所著的《脾胃论》中曾经谈到——

夫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显火上行。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脾为死阴,不主时也,故亦从而病焉。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既病,则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

说一下大概的意思,胃为什么会不舒服,因为饮食不节,而胃如果出现问题,胃出现问题,消化不良,脾则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补充,脾的健康会跟着出现问题;而如果精神或身体过度劳累,则脾脏健康会受到影响,脾如果出现问题,则为消化的营养不能及时的运化为气血,而胃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饮食不节伤胃、过度疲劳伤脾,出现脾胃虚弱的问题,往往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息息相关。

脾胃虚弱通常有什么症状?

脾胃到底虚不虚弱,需要明确的中医诊断,给大家介绍一下可能出现的症状,供大家参考:

有脾胃虚弱问题的朋友,往往食量少,而且饭后容易出现腹胀不适的症状,身体也通常较为瘦弱;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虽然吃的少,但却会发胖,这种胖,是由于运化不良而导致的虚胖,虽然胖但却全身无力,身体倦怠,这也是某些朋友为什么“喝凉水都长肉”的原因之一。

脾胃虚弱的朋友,还往往伴有大便方面的问题,如果是脾胃阳虚,则容易出现大便稀薄,容易拉肚子等方面的问题。而如果是胃阴虚火旺的朋友,则容易出现胃部消化不良大便干燥的问题。

由于脾胃的虚弱,通常还会引起肺部的问题,脾属土,肺属金,脾弱而土不足,也就导致肺金不足,容易发生咳嗽、气短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脾胃虚弱日久,还可能导致中气下陷的问题,中气的不足导致内脏的脱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症候,其根源都有可能是脾胃虚弱所致的中气下陷而引起。

脾胃虚弱如何调理?

对于脾胃虚弱的调理,大家不要先想着吃什么药?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先从生活干预控制上调理脾胃才是根本。我们前面说过,饮食不节伤胃,形神久疲伤脾,因此,想要调理好脾胃,建议从生活上做到以下几点——

1. 饮食有节而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缺一不可,吃健康易于消化的食物,同时规律饮食,拒绝暴饮暴食,少接触辛辣食品、腌制食品,加工食品、酒、浓咖啡等刺激胃的食物,都是很重要的。

2. 起居有度而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不要过度的疲劳,对于健脾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过度的疲劳,并不是做了多重的体力活动,而是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不能够保持良好的睡眠所造成的,因此,一定要起居有度,严格自律。

3. 坚持适度运动:运动对于改善身体代谢能力,调理脾胃也是很有帮助的做法,运动能够加强脾胃的运化能力。

4. 戒除忧思:思虑的过度,同样是伤脾的大问题。焦虑、紧张等不良的情绪,如果长期不能改善,对于脾胃的伤害是绝大的,长期的忧思导致脾胃虚弱的问题,在现代人身上越来越多,因此,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有良好脾胃。

在生活调理的基础上,对于某些脾胃虚弱问题较为严重的朋友,可以适当的辅以药物来控制,调理脾胃的药物有很多,比如胃阴不足,胃火旺盛的朋友,可以用麦冬、石斛等益胃生津的药物来调理,比如脾胃虚弱,导致气短,咳嗽的朋友,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就是很好的选择,对于脾胃阳虚问题的朋友,归脾丸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如果是脾胃虚弱引起中气不足的朋友,补中益气丸则是对症的药物。类似的药物、中药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具体的用药,还请根据自身状况,咨询中医来确定。

脾胃弱,该如何改善?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这充分地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只有脾胃功能正常,人才能够正常地吸收水谷精微,身体才能强健,气血才会好。

脾胃弱,人就会出现气短无力、声低懒言,面色苍白,脉虚无力、唇舌色淡,失眠多梦,大便稀溏、舌体胖大,可伴有齿痕等症状,需要及时调理,长久会影响气血。

脾胃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先天脾胃虚弱;后天久病体虚伤及脾胃;饮食不当脾胃失养等,需要从后天的饮食及药物方面来进行调理。

脾胃弱,应该如何改善?

1,饮食调节

脾胃弱的人,首先应该从饮食上进行调养,多吃粥、汤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小米南瓜粥、燕麦薏米粥、山药、茯苓、薏仁、大红枣等,有利于营养吸收。

多吃药食两用的食物,比如白术、茯苓、山药、薏米、白及、百合、党参、太子参等。

饮食要清淡,不吃生冷寒凉、辛辣刺激难消化的食物,每次进食不宜过饱,坚持少吃多餐,细嚼慢咽,减轻脾胃负担。

2,适当运动

适当进行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脾胃功能,增强体魄,同时坚持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平日注意不要熬夜,按时作息,腹部保暖,不要着凉。

3,保持心情舒畅

肝主疏泻,性喜调达,如果忧思恼怒,气郁伤肝横逆犯胃,出现脾胃损伤,所以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稳定,忌情绪过于激动。

4,配合理疗,调节脾胃功能

  • 艾灸:每天艾灸神阙穴(肚脐眼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的三寸处)等穴位;
  • 推拿:用右手拇指反复的揉搓推拿外劳宫、四横纹、清补脾经等穴位,每次五分钟。推拿外劳宫,有效的缓解腹痛、腹泻症状;推拿四横纹,有效的调理厌食、伤食等症;推拿补脾经,缓解消化不良导致的积食症状。
  • 按摩:腹部按摩法,顺时针方向按摩五十次,然后再逆时针方向按摩五十次,缓解腹胀、腹泻、积食等消化不良症状。穴位按摩法。主要按摩天枢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都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穴位按摩最好到正规医院进行。

5,对症用药,加快恢复

对于一些脾胃功能较差的人,如果通过饮食及理疗的方法,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那么,还需要针对性的应用一些中成药,帮助脾胃恢复健康。

脾胃虚弱类型:主要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四种。

治疗原则:健脾和胃

常见中成药:健脾丸,脾肾双补丸,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丸、参苓健脾胃颗粒等,也可以在中医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及症状服用汤药。

对症用药:

  • 如果有明显的气虚的情况,可以口服人参健脾丸;
  • 出现脘腹胀满疼痛、打嗝反酸,或者有恶心呕吐、口苦咽干等症状,属脾胃失于运化,可用健脾丸、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 出现腹胀、厌食的情况可以用保和丸。
  • 出现手脚发凉、面色淡白、腹部冷痛、大便溏波等,为脾胃阳虚,可以服用温脾汤、附子理中丸、桂枝人参汤等

当然,也可以在中医指导下,采用膏方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如四君子汤以及保和丸等药物组合起来熬制,也能调节脾胃虚弱的情况。

总之,从中医的角度,脾为先天之本,主运化,与胃互为表里,当脾胃功能虚弱时,会出现气血两虚的证候。病情进一步加重时,还会影响到其他脏腑,出现五脏六腑的病证。

所以,一旦发现脾胃虚弱的情况,建议及时调理,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合理用药。

脾胃弱,该如何改善?

60多岁老人消瘦乏力,吃了一个健脾胃的食方,身体发生了惊喜变化

有位朋友的父亲,六十多岁了,说是身体出了问题,浑身乏力,无精打采,散个步都觉得累,人也消瘦,胃口不好,吃不下多少东西。但是到各个医院检查呢,又基本没什么病,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后来去看了中医,这些症状都指向一个答案:脾胃虚弱。

自古素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说,脾胃的强弱是决定寿命的关键。我们所有吃下去的东西,都要靠脾胃来消化、吸收,再运输给身体各个部位,以保证营养供给。

如果脾胃虚弱,则消化不好,吸收不好,运化无力,那么,身体就会缺乏营养,自然会出现身体消瘦,疲乏无力的现象,同时,肠胃也会直接产生各种反应,比如吃东西后不消化,腹胀,便秘,厌食等

那么,脾虚了会怎么样呢?

1.脾虚的女性老得快

35岁以后的女性,容易出现面部发黄、面容憔悴、胸部下垂、腹部脂肪堆积。这些人往往因为脾虚导致食物无法运化,出现体弱乏力,精神不振,血虚,面色蜡黄或苍白。

2.脾虚会让人消瘦,或者虚胖

一方面,脾虚容易影响营养吸收,从而怎么吃都很瘦弱,长不胖。

但另一方面,有的人又会因为脾虚,运化能力下降,代谢困难,食物能量过多的积存在体内出现肥胖。有人调侃自己喝水都长胖,就是脾胃代谢太差的原因。

3.脾虚便溏、大便不成形,吃到生冷容易拉肚子

拉肚子是脾虚最典型的的症状,主要由于脾阳虚,造成食物无法运化,湿气入侵,大便溏稀,长期不成形。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不统血,导致血液不按正常的血管运行,出现慢性出血,月经量过多和其他的一些脾虚症状。

4.总觉得很累,精神不振

脾虚后,不能很好地为四肢提供能量,所以总觉得四肢乏力,随便动一动就觉得累,只想躺着,精力很差。

分享一个中医上专门调理脾胃的食疗方

著名中医学者罗大伦博士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过一个食补方——清宫八珍糕

罗博士介绍,“八珍糕”是明朝御医陈实功为皇子们开的,专门调理因为饮食不节导致的脾胃虚弱。后来清朝的时候这些御医们把这个方子仔细观察了以后,说这个方子调理这个症百发百中,称它为“医中正道”,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都是八糕的忠实粉丝,长期食用这种糕点来养生。

我就是给开头提到那位朋友介绍的八珍糕,让他们吃一个月看看,后来朋友反馈,他父亲自吃了八珍糕以后,身体开始逐步恢复,现在胃口好了,精神头也足了,老人自己说,以前走不远的路都要停下来歇歇,现在已经没有这种现象了。

现在把方子和制作过程讲解给大家,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自己在家里制作。

材料:山楂30克 ,麦芽30克 ,茯苓50克,薏苡仁50克 ,莲子肉50克 ,芡实50克 ,怀山药50克 ,白扁豆30克(大便干的话去掉,改成杏仁也行),以上八种材料全部打成粉,加上大米粉和糯米粉各200克,把粉拌匀。

第一步:把药粉和糯米面、大米面、白糖一起放到容器中搅拌,如图:

第二步:加温水搅拌下和面,最后和好面后,一定是均匀后的哦。盖上盖子醒面30分钟。

第三步:上火开始蒸。把面团做成饼状,块状,圆粒状皆可,越小越好,这样能充分蒸熟它。吃的时候还方便呢。记得最少蒸30分钟 是锅开后开始计算时间的。

第四步:出锅准备吃了,吃不完的放到保鲜盒中,放到冰箱冷藏。越早吃完越好。婴幼儿的话,建议用藕粉代替糯米面,易于消化。

这个食方老少皆宜。脾胃不好、身体瘦弱的老人,积食挑食、爱感冒发热的孩子,平时饭后腹胀、肠胃不适的成年人,都适合吃它调理。

不方便自己做的,可以吃成品,当小零食即可↓

脾胃弱,该如何改善?

脾胃弱最常出现于小儿,下面我以小儿为例。

一,脾胃弱原因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生命力旺盛,稳定性不足,脾胃属土。易受下列因素影响

①小儿性格,脾气不好。三岁小儿性格已形成。溺爱,疏于管教,孩缺少哪些事不能干的教训。这在中医属肝旺,木克土,则脾胃必虚。

怎么管教呢?一是惩罚原则,就是不吃饭就饿他一顿,不狠心就是害了他,溺爱子如杀子。二是,饥饿原则。四时欲得小儿安,常须三分饥与寒。既使小儿很听话,没惹你,也要限制他吃正餐量,更不用说零食了,一个月能吃到一次零食,就算亲娘了。

如果你管教失败,孩子脾气暴燥,一直嫌弃妈做的正餐不好吃,甚至吃零食吃到饱,吃饭点到了,一点也吃不下。如果你醒悟了,要教育他。他靠一哭二闹三绝食,来获得零食。如果成功地打败了,心软的妈妈,恭喜係,成功地制作了中医脾虚肝旺模型。

如果你以后妈的狠心,戒绝了小儿零食的念想,但发现孩子对食物兴趣大大下降。吃几口饭,就不吃了,虽然不吃零食了,孩子一直瘦弱少动。免疫力差,易感冒。

这时,你可以用食疗法来疏肝健脾。

苏叶,要用新鲜苏叶,最常用来做鱼的调味剂。小时候,被毒毛虫刷到红肿,就用苏叶来解毒。可见苏叶确实为药食两用的好东西。

芫荽,如上图,也叫香菜,给小儿做的饭菜,多加可疏肝开胃,还能解表透疹。山东羊肉汤的主要佐料就是它。

②饥饱失当。在80后以前的年代,小儿常年吃不饱,临近过年过节来客人,常能获得吃饱机会,如果吃太多,就会饮食伤胃。一顿吃伤,十顿喝汤。所以,平时从来吃不饱,或连续几天未获得食物情况下,千万别吃饱,吃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大渴之后,也绝不能大量饮水,可能水中毒。

伤食引起的脾胃虚,要靠中药来调理。首当其冲的中药为三仙。三味神们为,山楂,麦芽,神曲。简直肉食,面食无所不消,且麦芽能疏肝,山楂会刺激肝脏大量分泌消化液,神曲是靠微生物发酵,让大量酵母菌帮你分神过量进食的食物。

伤食有胃胀,呕腐吞酸,泄泻。反正是痛苦的,下次少吃点,伤食是脾胃虚最好的反面教材。

二,脾胃虚对策

①中药疗法。如果已经脾胃虚了,怎么办?严重的,定要来找中医开中草药。

下面讨论轻症脾胃虚,首选四君子汤,就是参术苓草。但没有成药。

可用香砂养胃丸。主要成分是六君子加香砂。木香,砂仁,均能醒脾开胃。六君即四君子加二陈汤,善能化水湿,脾胃即生湿。

另外,据统计脾虚证,有200多症状,比如纳呆,泄泻,失眠,胃下垂,小儿疝气,肥胖,月经过少,贫血,遗精等。

每种症状,都是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

常见脾胃虚成药有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数十种。

②摩腹功与缩腹功。

直接给小儿按摩腹部,记住手法要柔匀和缓。看我给大家示范手法图,轻轻按住肚脐即可,建议顺时针方向,就是顺着食物残渣在大肠运动方向。3分钟见效。

另外,缩腹功除了运脾补脾,还有减肥作用。你照下图试练一下

③三九帖

马上冬至了,冬至之后27内,就是我们说的三九天。如果用白芥子,元胡,甘遂,生姜等研粉贴在背部的脾俞,胃俞,腿上三阴交,足三里,可以畅通脾胃经络健脾,欢迎来医院贴呀,理疗科。

脾胃弱,该如何改善?

感谢邀请。

随着现代人生活和饮食方式的恶化,脾胃虚弱是现在很多人群的软肋,千万不要认为胃口好吃得多的人一定脾胃健康,它们可以说是食欲好,但并不一定脾胃健康,即便吃了很多可能无法更好地化作“精微”,无法更好地“运化”和吸收,可能经常出现一些常见情况,如即使没吃多少也感觉腹饱胃胀,还不停长肉,或是吃很多食物也不见长肉,吸收能力极差。那么我们应当怎么来调理脾胃虚弱的情况?

其实文章开门见山就提到了,脾胃不好大部分的原因都出在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上,脾胃对我们十分重要,在传统医学上被称为“后天之本”,如果脾胃不好,我们吸收和消化能力差,营养吸收能力不足,身体的健康自然也会逐渐瓦解,所以养好脾胃是不会亏待我们的。胃七分靠养,千万不要挥霍它,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再来治。

如果觉得自己的肠胃能力较差,注意以下几点:

①一定要定点吃饭,不要有一定没一顿

胃是最怕不定时吃饭的器官,胃也有自己的上班时间和休息时间,如果总是不规律地吃饭很容打破胃的作息,器官的作息也就和我们上班一样,如果总是在你去上班的时候公司说要放假,在你度假的时候公司强迫让你回来上班,你是不是也要抓狂罢工?不定时吃饭也很容易伤害胃黏膜,例如在本该吃东西的时候我们的肚子空空如也,胃继续的研磨可能会研磨到胃壁,损伤粘膜,长期下去会增加胃溃疡、胃炎的发作几率,胃酸的分泌也毫无用处,可能还会造成反酸烧心的情况。

②避免摄入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适当摄入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内脏的肌肉都是平滑肌,平滑肌对温度的刺激最为敏感,如果经常摄入生冷刺激较大的食物,可能会造成平滑肌的痉挛,造成肠胃不适,例如肠胃较弱的朋友吃了雪糕,可能就会造成肠胃不适,甚至放生腹泻的反应。很多喜欢吃辣的朋友最好也不要经常过度吃辣,辣其实并非一种味道,而是对粘膜造成刺激形成灼痛感,所以过度的辣椒对胃黏膜必然是有刺激的,长期如此也会损伤胃黏膜。虽然我们都推崇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但膳食纤维由于无法被肠胃直接消化吸收,会拖延食物消化速度,增加胃的消化负担,所以肠胃虚弱的朋友不适合过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例如杂粮粗粮粥,粗粮、薯类,这些食物适可而止就好。

③凡是七分饱,不暴饮暴食

如果经常的暴饮暴食,会经常撑抵胃黏膜,过多的食物也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最好的方式是自己控制自己的食欲,每餐吃个七分饱就合适了,这样做的好处不仅有利肠胃,而且也能够预防多种慢性疾病,比如肥胖、高血脂、高血糖等症状。

④多吃一些富含粘液质的食物

一些富含粘液质的食物对胃部十分友好,它们能附着在粘膜上避免胃黏膜受到过度刺激,比如山药、芦笋、秋葵、芋头、韭黄等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日常饮食营养均衡,丰富的营养能够保证胃黏膜的修复。

相对于胃来说,脾的概念我们就相对模糊了,这脾到底是什么作用?我们应当怎么保护它?我们进场说“脾胃”,说明脾胃的联系紧密,其实脾是我们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貌似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什么无关,其实脾脏除了执行免疫器官的效果之外,脾还负责我们食物的“运化”,食物消化成食糜之后,脾胃把我们摄入的这些水、食物精微分配到身体各部被利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效果,所以如果脾胃有问题的话,在中转站物品无法更好分配,吃的东西堆积在肠胃,热量也聚集起来,我们会感到腹部胀满不适,但这些营养却不一定被很好地利用。

而且脾和身体的“湿”联系紧密,脾虚的人群一般也容易“湿气重”。在传统医学里,五脏有自己的属性,脾是属土的,而土能克制水,所以脾就像是一个堤坝,对身体的水湿有控制能力,但如果脾弱,水湿无法得到控制,则身体的湿气就较重。湿气缠身的特点也有很多,如经常觉得乏力,轻微运动就感到疲劳,睡后起床困难,身体如灌铅,易长痘痘,脸油头油等。如果调理脾胃呢。

以下一些方式大家可以借鉴借鉴:

①不过度摄入高油高糖食物

长期摄入高油高脂食物很容易给脾脏带来负担,脾胃加班加点工作。多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高频率在外就餐和点外卖,多自家烹饪,采用清淡的烹饪方式。高糖食物也是伤脾的食物,因为吃糖容易生湿生痰,痰和湿相互结合,让身体更容易出现水湿难排的情况,也是给脾脏造成“水淹堤坝”的威胁。

②保持好心情,学会调节压力

中医上有句话:忧思伤脾,如果经常心情忧虑、压力大的话,可能会对脾脏造成一些不利。日常多学会调节情绪的方式,少发怒,少忧思,可以适当喝点花果茶,能疏肝解郁,帮助我们调节情绪。

③保持适当运动的习惯

适当的运动保证良好的体质也是保护脾胃的明智做法,良好的体质能够加速脾脏修复速度,保护脾胃健康。

脾胃弱,该如何改善?

我们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正常是人体健康前提的保障,脾胃是互为表里的两个脏腑,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互为表里,一升一降是一个平衡,同位于人体的中焦,是人体代谢正常的交通枢纽,脾胃虚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也会给人体健康带来隐患,今天我们先来好好认识一下脾胃的各自功能,才能有针对性的建议

脾胃的主治功能

脾主升清,主运化,主统血,主四肢肌肉,人体饮食物转化的气血营养精微,都需要靠脾来运化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脾喜躁恶湿,主运化,人体内的水湿也是生痰之源,五行属土,五色为黄,开窍于口,在志为思。胃是主受纳水谷,对饮食物进行初步的加工和消化,喜润恶躁,以降为和,参与人体的消化吸收。所以日常饮食要十分注意,要吃对要会吃。

脾胃虚弱的常见症状

最常见的就是消化系统的问题,如:胃胀,胃痛,消化不良,便秘,打嗝,恶心,呕吐,没有精神,食欲差,面色黄等情况。还有一些人脾虚会有明显的症状和表现,肚子大,人体代谢的慢,吃一点就长肉,体内湿气重,头面部容易出油,总是感觉疲乏无力没有精神的样子,这些都是脾胃功能差造成的一些症状,一定要及时辨别和调整。

如何改善脾胃虚弱

饮食方面:不要吃伤害脾胃的食物,如:寒凉生冷的食物,肥甘厚腻的食物,辛辣刺激的食物等,也不要有吃宵夜的习惯,养成规律健康的三餐习惯,多吃五谷和蔬菜,多吃当季节的食物,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等,像山药,陈皮,芡实,扁豆,小米等。

可以针灸调理,这个需要专业的医生来辩证处理,多按摩和艾灸一些穴位也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如:中脘穴,足三里穴,脾俞穴,三阴交穴等。总之,想要改善脾胃功能饮食方面是一个很关键的点,不可马虎。

建议日常作息也要规律,不要熬夜晚睡,经常熬夜也很伤害脾胃功能伤气血,睡前也不要过度思虑,情绪方面也要平和,每日白天保持一定量的运动也是很建议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