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痛风如此难缠?

我17年开始痛风,但现在应该是好了,我讲讲我的经历和治疗过程,省的大家走弯路。

首先,痛风确实很难熬,手腕疼的什么也做不了,重物都拿不动,后来腿也疼,走路都要一瘸一拐。

我明白我的病因,我是北方人,到南方十年,酒很少喝,但是受不太住南方的潮湿气候,再加上17年做游戏工作室,手腕负荷很重,所以就得了这么个毛病!

先说说我的治疗过程,当时我找了一家专门治疗痛风的中医馆,开了几贴药,和一些小药片,回到家吃完,当时就不疼了,我还一度以为遇到了神医,而且药效这么快!颠覆了我对中医的印象!

但是,吃了半个月后,有一天我忘记了吃小药片,疼痛又回来了!这时我才明白!什么狗屁神医,只不过是在中药里参杂了止痛药而已。

于是我放弃了吃药,南方太潮湿,于是我选择回北方老家休养。

老家是河南的,豫北地区,别号山阳!就是干!干燥到我从小到大就没见过蟑螂长什么样子。

回到家一星期,我在从未吃药的情况下,病情就有了明显改善,脚不痛了,手腕也基本恢复了功能!住了一个月后,病情完全好转,没有一点迹象!

我当时很是诧异,折磨我这么久的痛风,就这么好了???

后来我总结了一下,痛风除了嘌呤高,还有一点就是潮湿,一旦来到干燥的地方,诱发的媒介消失了,那么病情自然就好了。

从17年开始,我每年都回老家两个月,如今,小酒都敢喝一些了!

亲爱的病友们,希望你们也早日脱离病痛,如果我的回答对你们有帮助,记得点个赞,当然了,也可以私信我,我可以给你们分享一下我更多的经验。

为何痛风如此难缠?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痛风什么时候发作,也不知道痛风什么时候能通过治疗不发作?但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患上痛风。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困扰于自己的尿酸高,有人开玩笑说:“走在街上,问十个男人九个尿酸高,剩下一个是痛风。”当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得愈发频繁时,我们开始害怕:“是不是一入痛风深似海,从此美食是路人呢?”

痛风如此难缠,但也并非没有方法。也许是我们认识的局限,也许是我们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或者说在生活方面没有管好自己。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让我们觉得痛风就是“不治之症”。真的如此吗?也许并不是。

今天我们就从一位患者的亲身经历说起吧。

痛风急性发作时,他用抗生素来消炎

李先生是一位痛风患者,今年春节后来医院找我看病。55岁的他已经有20年的痛风病史。34岁时,李先生第一次患上痛风,他对初次发作痛风时的经历记忆犹新:

“当时我都睡着了,半夜却被疼醒了。右脚大拇趾像是被锤子一遍又一遍地砸着,疼得不可开交,而且肿得很大,肿的地方红得发亮。一晚上没有睡着,被子也不能盖,动也不能动。直到第二天中午才稍微舒服点,那时候我老婆背着我到小区旁边的诊所治疗。 ”

诊所里的“医生”告诉李先生:“你这是风湿疼,要吃抗生素消炎,吃三天就好了。”李先生只想快点止疼,谁知道还真有作用,第二天就好了不少。

痛风能吃抗生素消炎吗?李先生说:“我吃了抗生素后好像也好了。”但是实际上,痛风急性发作时,和局部感染的症状比较像,一般要和感染性关节炎、跟腱炎、丹毒、拇外翻、滑囊炎等相区分,但是有人就以为是感染,所以使用抗生素;而且确实有人用了抗生素后会有好转的情况。

但实际上,抗生素并没有起什么作用。如果有人用抗生素以后感觉好了,疼痛有所减轻。其实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自限性造成的,一般来说急性痛风在24小时内达到疼痛高峰,此后逐渐减轻,7~14天内能够自动缓解。

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药,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感染,消炎药是消除炎症症状。治疗急性痛风发作,还是要采用消炎镇痛的药物;如果用抗生素,过后还是会反复发作,而且间隔时间不会太长。急性痛风发作时,用哪些药物消炎镇痛呢?

  • 秋水仙碱:主要是急性期止痛和预防痛风发作使用;一般要尽早使用,遵医嘱小剂量使用。
  • 非甾体抗炎药:常用的有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美洛昔康等;主要急性期止痛和降尿酸期间预防发作使用;一般尽早、足量和连续使用至急性发作缓解,首选起效快和胃肠道副作用小的药物;肝肾功能不全、心衰、缺血性心脏病、既往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者需慎用。
  • 糖皮质激素:常用的有泼尼松和倍他米松等;主要是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存在禁忌或不能耐受时通用,多关节受累、尤其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时也使用;一般尽量采用肌注或关节腔注射短期使用。
痛风缓解后,他不曾意识到饮食问题

直到五六年后,李先生才知道困扰自己这些年的疼痛,就是痛风性关节炎。但是在这之前,李先生急性痛风发作了十来次,每次发作都是在小诊所里面或者使用抗生素,或是输液来缓解疼痛。

每次疼痛缓解后,李先生也不觉得自己该吸取教训,更不会总结自己是不是生活或者饮食上出现了什么问题。他说:

“我喜欢吃火锅,十个四川人十个都喜欢吃火锅吧?而且我朋友也多,经常有事没事就约一顿火锅。吃火锅嘛,毛肚、腰片、牛肉、羊肉都要吃,我是无肉不欢;酒也要喝,我喜欢喝白酒,一般一顿火锅少说也要喝五六两。吃完火锅时间还早,我们还要去吃宵夜,吃宵夜就要喝啤酒漱口,也要喝三四瓶。”

后来知道自己患上的是痛风后,李先生总结经验就是:每次痛风急性发作,都是在吃火锅喝酒后,尤其是秋天和冬天,一顿大餐后脚就“着了”。饮食和痛风有这么明显的关系吗?难道患上痛风就真和美食、美酒绝缘了吗?

痛风患者觉得痛风“难缠”,大概也与生活上面自律性不强有关。暴饮暴食、酗酒、熬夜、外伤,这些都是常见的急性痛风发作的诱因。刘医生临床观察发现,来就诊的男性痛风患者,70%左右都喜欢喝酒。而酒其实是公认的痛风“黑手”,甚至比高嘌呤食物还要“厉害”。

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在体内代谢会让乳酸浓度升高,而乳酸一方面会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另一方面让血液的酸碱度下降,降低尿酸溶解度,促使尿酸盐析出晶体,导致痛风急性发作;还有一方面就是啤酒含嘌呤,酒精度又低,容易豪饮。

而且,像李先生一样喝酒时大鱼大肉,又摄入不少高嘌呤食物,导致尿酸生成增多,这也增加了痛风发作的概率;此外,李先生的痛风发作常在秋冬季,是因为饮酒后四肢末端体温变得更低,这也是痛风发作的诱因之一。

痛风患者应该如何注意自己的生活呢?首先就是要避开这些容易导致急性痛风出现的诱因:

  • 饮食控制:控制每日嘌呤摄入总量在300mg以内,避免高嘌呤、高盐、高脂肪食物,限制肉类、鱼类的摄入,多摄入绿色蔬菜和低果糖水果;限制酒精和果糖饮料的摄入,戒烟戒酒较好,戒不掉烟酒也不要在急性发作期喝酒,尽量少喝酒;每日多饮水,保持尿液排泄在2000ml以上。
  • 适当运动:适当进行步行、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跳舞、游泳等有氧运动,但不建议做爬山、爬楼梯等可能造成关节损伤的运动;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在30分钟左右;也可以通过适当做家务来进行运动。
  • 体重管理:让自己的体重尽量在标准体重范围内,不宜出现肥胖尤其是内脂型肥胖,但也不要太瘦;不建议通过节食、无氧运动等减肥,而是通过科学的运动、减少热量食物的摄入、营养均衡来减肥;减肥循序渐进,给自己树一个长期的目标并坚持下去。
痛风降尿酸治疗,他依然多次急性发作

意识到自己患上痛风后,李先生这下去了大医院的风湿免疫科,看了医生也遵医嘱吃了药,有一个冬天居然破天荒没有痛风发作。李先生自然是开心,觉得自己的痛风治好了,也就把药给停了。

“春节后,我的工作特别多,常常要加班熬夜,没想到身体经受不住。加了一个礼拜的班后,痛风又发作了。我想起风湿免疫科医生开的药还剩了一些,我拿起就吃,没想到越吃越痛。”

风湿免疫科医生给李先生开的什么药呢?根据检查结果显示,李先生属于尿酸排泄减少型患者,因此采用的是苯溴马隆配以碳酸氢钠。这两种药物有什么作用呢?苯溴马隆主要是用于促进尿酸排泄降尿酸,碳酸氢钠主要是碱化尿液避免尿酸性肾结石。

李先生这样做错了吗?当然错了。因为前面我就说过,痛风急性发作期的药物主要是消炎镇痛药物,常用的是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而降尿酸的药物并不适合发作期吃。

像李先生一样,发现尿酸降低或者痛风没有发作后停药的痛风患者还真不少;而此后痛风急性期再吃降尿酸药物的也常见。在发作痛风时突然吃降尿酸药物,尿酸会降得比较快,局部尿酸盐晶体可能会继续剥落而再次诱发或加重畸性关节炎发作。

如果停药后,那么急性期就先消炎镇痛;等炎症完全缓解后2周,再能开始降尿酸治疗。向李先生一样自行停用降尿酸药物也不对。因为降尿酸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慢慢加量,把血尿酸慢慢降下来;而停药也要慢慢减量,突然停药也会导致尿酸短时间内波动太大诱发痛风发作。

降尿酸药物有哪些呢?常见的药物有三种:促进尿酸排泄药物、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和碱化尿液药物。

  • 促进尿酸排泄药物:代表药物是苯溴马隆,用于痛风缓解期降尿酸;GFR<20ml/min时禁用,泌尿系结石根据肾功能情况权衡利弊后用药,一直使用的患者发作期不要轻易停药。
  •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代表药物是别嘌醇和非布司他,用于痛风缓解期降尿酸,但不建议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使用;一般根据肝肾功能合理用药,一直使用的患者在发作期不建议停药。
  • 碱化尿液药物:代表药物是碳酸氢钠和枸橼酸钾钠,用于促进尿酸排泄,一般配苯溴马隆使用;肾结石和尿酸性肾病患者谨慎使用,尿pH值维持在6.2~6.9之间可以停药。

在降尿酸药物使用的同时,一般还需要采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预防急性痛风发作,预防时间一般在1个月以上;如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生在3个月内,存在痛风石或者是进入慢性痛风关节炎期,那么预防用药时间还需要加长。

所幸的是,李先生尽管痛风20年,但是还没有长出痛风石。如果出现痛风石后,那么就可能需要通过针刀镜或者关节镜手术切除痛风石。因为目前尚无能让痛风石短期内迅速溶解的药物。

而如果规范降尿酸,长期坚持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理相结合,其实痛风并不是那么“难缠”。对于痛风医生而言,治疗痛风就是要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不再有急性痛风发作,血尿酸达到并维持目标值,没出现尿酸性肾病或者肾结石,保持身体维持良好状态。对于痛风患者而言,保持血尿酸在180~360μmol/L之间并长期坚持,其实并不会“终身痛风”。

为何痛风如此难缠?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痛风反复发作的情况确实非常多见,有些经历过的朋友都说“一日痛风,终身痛风”,似乎一旦被痛风缠上,就要一辈子提心吊胆,其实如果我们真正了解关于痛风的发病机理和相关防控知识,减少痛风发生几率,也就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了。

我们一定要明白,痛风仅仅是一种关节发生急性炎症反应的外在表现,而引起痛风的真正原因,我们一定要清楚,之所以会发生痛风,绝大多数的朋友都存在一个慢性代谢问题——高尿酸血症,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高尿酸问题。高尿酸是指血液中的尿酸盐浓度超出健康范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问题,其发生的原因与体内尿酸生成过多以及身体对于尿酸的排泄功能逐渐下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出现高尿酸,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升高,由于尿酸盐是一种微溶性的物质,因此,过高的尿酸盐就会在血液中形成过饱和而析出结晶,细小的尿酸盐结晶会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形成沉积,而关节部位就是容易形成尿酸盐沉积的主要部位之一,关节内沉积的尿酸盐结晶,如果沉积的速度比较慢,没有出现剧烈的扰动,可能就不会诱发痛风,但如果在一些诱因的影响下,出现关节上尿酸盐水平的剧烈扰动,就会有很大的几率会诱发身体的炎性反应,出现相关关节急剧疼痛,发热,红肿等症状,就是急性痛风的发作。

急性痛风发作后,通常都会进行积极的干预,比如通过服用抗炎镇痛的药物来改善降低的身体炎性反应,比如通过多休息让身体逐渐恢复,一般情况下,通过有效的治疗或干预,痛风的症状都会在1~2周内消失,进入痛风的间歇期,但有很多朋友,痛风并不是痛一次就了事,而是经常会反复发作,喝大酒吃海鲜,痛风发作了,身体过度疲劳,关节部位着凉了,痛风就又发作了,让人苦不堪言,为什么会这样的,这样的情况能不能避免的,主要还是应该做好一下两个方面——

1. 严格控制血尿酸水平

对于已经发作过痛风的朋友,不管您以前的尿酸水平控制的怎么样,建议您在初次痛风发作后,就要严格控制好自己的尿酸水平。一般说来,对于初次发作痛风的朋友,体内的血尿酸水平应该至少控制在360μmol/L以下,而对于痛风发作超过2次以上,或已经明确痛风石形成的朋友,血尿酸的水平则应该控制在300μmol/L以下,如果能够严格的控制好尿酸指标,再次发作痛风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

控制好尿酸水平,无外乎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加强生活上的调理和注意,另一方面及时辅以药物加强尿酸的控制。生活干预降尿酸的方法,主要有戒酒、控制体重,合理加强运动锻炼,多喝水和牛奶,多吃新鲜果蔬,注意限制高果糖的摄入和高嘌呤食物的摄入;用药方面,目前常见的药物主要还是三个,别嘌醇,非布司他和苯溴马隆,这三个药物前两个是减少尿酸生成的药物,后一个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各有特点,也各有相关的禁忌和不良反应风险,比如服用别嘌醇最好进行基因检测,尽量减少剥脱性皮炎的严重不良反应风险,比如服用非布司他,要注意心血管方面的风险控制,比如服用苯溴马隆,要确认没有肾结石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其可能对肝功能的不良影响,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用。

2. 尽量避免引起痛风的相关诱因

痛风之所以发作,除了高尿酸这样的生理基础问题以外,还与生活中的相关诱因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是高尿酸问题,有些朋友会经常痛风反复发作,而有的朋友尿酸还要高,但却没有发生痛风,这一方面与个人体质有一定关系,但也与一些生活诱因,会导致体内尿酸盐水平的剧烈扰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想要避免痛风的反复发作,除了要严格控制好尿酸水平以外,尽量避免相关的生活诱因也非常重要。

导致痛风发作常见的生活诱因有,一次性大量饮酒,过度疲劳,受伤,受凉,一次性进食大量高嘌呤饮食,一次性摄入过多的果糖等多个方面,想要避免痛风的反复发作,我们在控制好尿酸水平的前提下,也一定要注意这些方面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效的减少痛风发作几率。

一日痛风,终身痛风这样的说法,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的认识痛风发作的机理和避免痛风发作的相关知识,如果能够尽早的控制好高尿酸,同时在生活上积极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痛风发作的诱因,一日痛风,不再痛风,也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为何痛风如此难缠?

“太监不会得痛风,女人在更年期以后才会得痛风,男性在有性生活后才会得痛风,痛风的发炎在发生后40天内就会消退,痛风在春秋两季较会发生”——这是古希腊名医波克拉底在他《格言》中对痛风的描述,这在现在看起来有些荒谬,但是可以看出对于痛风的研究很早很早,也被称为“不能步行的病”。

而且在古代时候因为只有达官贵人,有权势的上流社会人士才有机会患上痛风,加上有人认为痛风的发作可以预防瘫痪和中风等更严重疾病的怪异想法,所以历时上痛风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向往的疾病。

“痛风”一词又是如何而来呢?

痛风古代称之为“痛痹”,《医学正传》云:“夫古之所谓痛痹者,即今之痛风也。诸方书又谓之白虎历节风,以其走痛与四肢骨节,如虎咬之状,而以其名名之耳”。而“痛风”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典籍里,因其疼痛来得快如一阵风,故由此命名。

而放到现代就痛风来说,人人都是敬而远之,不会想要染上这种折磨人的怪病。虽然目前对痛风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了,但残酷的现实是有的人就是不可避免,因为痛风被认为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致病,环境因素可以尽量避免,遗传因素可真是避无可避。现代医学认为痛风的发作与血尿酸升高有关系,所以也称之为“高尿酸血症”。当然因为有时候虽然尿酸高,但是没有痛风的相关表现,有的时候尿酸不高,但是也会有痛风性关节的发生,所以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并不对等。

嘌呤与尿酸是痛风的罪魁祸首

什么是尿酸?

尿酸是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主要代谢产物,微溶于水,易形成晶体。正常人体尿液中产物主要为尿素,含少量尿酸。体内的老旧细胞,还有食物,尤其是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在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其核酸氧化分解产物就有嘌呤,嘌呤经过肝脏会被氧化成为尿酸。人体2/3的尿酸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1/3通过粪便和汗液排出。

可万事都有特例:

就尿酸来说有时候我们吃了很多富含嘌呤的食物,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这样做。这时候我们内体就会生成很多尿酸,尿酸是代谢产物自然是排除体外的,但是我们的排出通道有限,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慢慢来,这就像很多的尿酸拿着票排着队等通过为数不多的通道。尿酸少的时候排会队,不一会也就排出去了。

但若是尿酸生成得太多,排队的就要花费很长时间了,总有一些会等得不耐烦,难免会到处闹事。前面我们也提到过尿酸微溶于水,而我们的血液中大多数都是水,尿酸就溶于血液中,随着到处乱跑,而尿酸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易形成晶体。当尿酸随着血液跑到肢体末梢,比如大脚拇指的时候,因为肢体末梢温度相对低就容易结晶了,这些晶体沉积在关节内刺激我们的关节产生疼痛。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就会让这个位置的温度升高,让其中的尿酸结晶通过温度升高融化,然后被代谢出去。所以我们才会在痛风的时候感觉到又痛、又肿、又烫。

更为特别的是:

一些人有尿酸的排泄障碍,且具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所以说痛风有遗传性。本来呢正常人嘌呤丰富的食物吃得多产生的尿酸都难以排出。若是尿酸排泄障碍,那么可想而知尿酸更难以排出,容易在体内堆积,诱使痛风发作,所以这类人更容易得痛风。

说道尿酸排除障碍,这就得说喝酒,如果单独以食物的嘌呤含量高低为标准来判断痛风的人能不能吃,那么酒的嘌呤含量并不高,而一些人喝了酒后还是会痛风发作,医生也建议痛风的人不要喝酒呢?

主要还是因为酒精影响了尿酸的排泄,当体内有酒精和尿酸要排泄的时候,酒精具有优先权,这个时候尿酸的排泄被酒精插队,所以就会导致尿酸沉积在体内的时间变长了。而很多人喝酒的时候还总喜欢搞一些下酒菜,下酒菜中大多数都富含高嘌呤,容易产生尿酸,这不就是雪上加霜吗?

你知道吗?据说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饮酒过量而饱受痛风之苦,使他无法走路骑马和领兵上阵。

可这痛风为何如此难缠呢?

事实上我们了解痛风的成因,除了遗传因素以外,主要还是饮食因素。除了遗传因素避无可避以外,饮食因素也是难以拒绝的。

痛风的高发人群中:

①男女比例为20:1,女性患痛风几乎都是在绝经后,这可能与卵巢功能的变化及性激素分泌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②肥胖的中年男性易患痛风,尤其是不爱运动、进食肉类蛋白质较多、营养过剩的人。

③年龄大的人比年轻人易患痛风,发病年龄约为45岁左右。

④进食高嘌呤饮食过多的人易患痛风,贪食肉类的人比素食人易患痛风。

⑤酗酒的人较不饮酒的人易患痛风。

⑥脑力工作者易患痛风。

所以说为什么痛风如此难缠呀?您看看以上这些痛风的高发人群中您占据了几项?占得越多,那还不越容易发作嘛!

痛风虽不能被治愈,但是能够被控制

虽然想要治愈痛风这一问题遥遥无期,但是我们是可以控制它的。,只要能够避免它发作也一样与它相安无事。

平时主要注意低热量、低嘌呤、低蛋白、低盐低脂、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多喝水、忌饮酒。同时合理的烹饪方式能减少食物中嘌呤含量,比如肉类煮后弃汤再行烹调能大大减少其中嘌呤含量。饮食上做到以上几点就能很大程度避免因为饮食的关系诱发痛风发作。而且平时理应注意适当的运动,控制好体重也能避免痛风的发生。

可是千防万防,嘴馋难防,有的时候就是因为贪嘴,或者长期 不当的饮食习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痛风发作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根据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秋水仙碱搭配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等)缓解疼痛,秋水仙碱促进尿酸排除,别嘌醇、非布他司抑制尿酸生成,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等。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对痛风有一些了解,如果觉得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再分享出,要是还能给我个关注的,我认为一定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

为何痛风如此难缠?

“一日痛风,终身痛风”,这话也对也不对,在这么多年的临床工作当中,确实得了痛风以后彻底不再发病的患者,少之又少,但不能说没有!我身边的一个老患者,系统控制以后已经近五年没有再发作过一次了!虽然不能说彻底治愈,但是能达到这个效果,属实不易,今天咱们不谈治疗,就唠唠实心嗑儿!和大家唠这个事儿之前,先说说本人这几天的战痘经历,大概在10天前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脑门上有一个大的红包,看着是真的影响美观(虽然本人颜值不高,但也不愿意雪上加霜……),于是就赶紧严格皮肤表面消毒,坚持一天抹芦荟胶十几次,想起来就抹,生怕这个包变得越来越大,生怕会留下一个大黑点子,但随着这个红包变得越来越小,恢复情况也越来越好,涂抹芦荟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最近三天已经忘了这个事儿了。

之所以给大家说这个事,就是想当个引子,跟大家唠一唠痛风的问题,因为痛风的特点是发作的时候疼的要命,在缓解期的时候又一点不疼了,除非有些患者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肾结石或者出现了痛风肾等并发症,会有其他的症状,很多患者在痛风的缓解期,因为没有任何的症状,所以好了伤疤忘了疼,根本就不再继续关注尿酸的事了;或者是有一些朋友在治疗痛风的过程当中,由于反复的出现溶晶痛,所以慢慢的丧失了斗志,也不再继续跟痛风战斗了;另外还有一些心大的朋友,认为痛风也不要命,该咋地咋地,不能放弃所谓自己开心、快乐的生活,对痛风听之任之……其实,很多人的痛风都是可以控制的,但往往由于痛风在缓解期没有症状的特点,加上有些患者的个人因素,导致痛风真正得到控制的患者并不是特别的多,在谢医生身边有三个这样的例子,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得了痛风该咋办!

反面教材一:好哥们儿,尿酸800多年……

本人的这个朋友岁数不大,刚毕业到工作单位的时候,体重140斤左右,可以说比较标准的小伙,但是现在体重已经变为了240斤左右,尿酸超过800已经近4年了,以往是平均一年发作一次痛风,现在一年发作多次。

本人的这位小老弟对痛风根本毫不在乎,发作的时候就赶紧喊哥,让开药,不发做的时候继续大吃大喝,药物治疗吃上就出现明显的溶晶痛,尿酸没等降到600或者是700,就反复发作痛风多次,没有一次能坚持下来……所以最近放弃治疗了,昨天朋友圈发的还是自己炖的大肘子、自己做的烤鱼和一堆啤酒……

咋说也不好使,没招儿!

反面教材二:老大哥,痛风病史比我工龄长……

这位老大哥痛风的病史真的比我工龄长,超过25年,膝关节内已经完全被痛风石覆盖了,每年要做一次的关节镜清理术,需要把关的腔内的沉积的痛风石清理出来,尽量延缓痛风石对骨关节内软骨和骨头的侵蚀,这是他关节内的关节积液,和牛奶一样了……而且周身多处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痛风石,手指左关节,踝关节到处都是。

但是常年的与痛风斗争的过程当中,我的这位老大哥已经适应了痛风发作的疼痛,即使是痛风发作的急性期,该喝酒、抽烟不耽误,包里必备两样药,秋水仙碱以及碳酸氢钠片。最近一次的手术术前检查他的肾功能已经开始出现异常了,不知道这老哥还能再坚持多少年……

正面教材:一样是位老患者!

本人的个老患者,我们两个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其实已经不再是医患关系了,因为相处了太多年。他饮酒史将近30年,年轻的时候在酒厂工作,十几岁就开始喝酒,发现糖尿病已经超过10年了,血糖控制的特别好,一般都在五点几左右,到现在也没有使用胰岛素,最令人感觉到神奇的是,它的血糖与饮酒的关系不是特别大,所以在没有发现痛风之前,几乎没有断酒,每天就在3~6两左右之间。但5年前他发作了第1次痛风,在经典的大脚趾头部位,当时呢,我就说跟饮酒有绝对的关系,跟糖尿病也有一定的关系,他不信,之后在喝了一顿大酒之后发作了第2次痛风,这回他信了。

佩服的是这老哥,在发作第2次痛风以后,就彻底的忌了酒,之后开始慢慢的锻炼身体,这5年间血糖不光说控制的特别好,痛风也没有再发作过一次,最近一次给他化验血尿酸是420,虽位于临界值,但只要不发做,其实也无所谓,这几天还给我发微信,说要开始戒烟了,个人相信他能戒掉。

回过头来,咱们看看“一日痛风,终身痛风”这句话

我们知道痛风发作的病理基础是尿酸高于正常,我们称之为高尿酸血症。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因素有很多,遗传因素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另外饮食因素是最常见的导致尿酸升高的因素之一,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是导致尿酸异常的因素。高尿酸血症往往不会诱发特殊的症状,但是一旦高尿酸血症演变为痛风,将很难彻底治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痛风病人有一日痛风、终身痛风的认识!

痛风的反复发作有其疾病本身的特点,身体内的尿酸太多了,就会在身体内沉积成尿酸盐结晶,这些尿酸盐结晶平时的时候是沉默的,他不会有什么特殊的问题,但一旦有风吹草动,比如受了一次大的外伤,比如喝了一顿大酒,比如吃了一顿嘌呤含量比较多的海鲜,就会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那么这些沉积的尿酸盐结晶就会露出它们锋利的獠牙,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疼痛,一次痛风的发作,短时间的要3~7天,长时间的患者有的要持续两周,甚至三周的时间,随着痛风疾病时间的延长,发作的时间也往往会越长,发作的程度也往往会越重。发作过后,痛风患者往往就会进入缓解期,症状会消失掉,但如果不给予进行控制和科学系统的治疗,有时即使患者没有症状不再疼痛,但是多余的尿酸仍然会不停的沉积在患者的身体内,在身体的多个部位慢慢的会形成的尿酸盐库,慢慢的就会在患者的身体多个部位形成痛风石,而且多数都在关节内或者是关节周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这些尿酸盐结晶还有可能沉积在患者的肾脏,导致肾结石的形成,当结石形成的越多形成的越大,对于肾脏的损害自然也就越大,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不能将尿酸盐溶解掉或者是排除掉,那么就有可能导致肾功能的异常,最终导致肾衰竭。要知道尿酸本来就是大部分通过肾脏去排泄的,如果肾脏功能出现了异常,那么就会进入恶性循环,尿酸将会越来越难以控制,我有一个老的患者,40岁痛风20年,现在已经到了痛风肾非常严重的地步,而且它的关节各个部位不停的出现积液,不停的出现,痛风的反复发作难以控制,我的这个患者,他们科室总共9个人,平均体重200斤,痛风的患者有8个……

所以对于痛风的患者来讲,控制尿酸,控制痛风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否则将会导致非常多的并发症,不仅仅是疼痛的急性发作这一样问题。

但是临床上真正能将痛风控制住的人群少之又少,原因在前面的三个例子当中,大家可能已经有点感受,很大一部分人群不愿意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觉得痛风平时也不疼不痒,完全没有必要控制,殊不知在长期的高尿酸状态下会导致太多的问题;而另外一种患者积极的控制尿酸,但是只要吃上药,尿酸稍微有点下降,因为特殊的溶晶痛导致难以忍受,所以很多人最终选择了放弃治疗。

●其实那位已经5年没有再发作过痛风的患者,它之所以能控制的这么好,不再发作痛风,原因很简单,第一点他戒了酒,第二他开始适当的运动,第三他对饮食有了控制,这5年的时间内,他是谢医生的固定客户(哈哈哈),几乎每两个月就要来医院一次化验血脂、血糖、血尿酸,每次来我们都要花10~20分钟左右的时间聊一聊他最近的情况,其实已经跟朋友一样了,而且他已经掌握到了我的作息规律,一般不会挑出门诊的时间来,都是夜班的时候趁我工作完,大概7:00~8:00左右的时间过来,聊一聊他的近况,之后再把检查给他开出来,第2天好做化验。这位患者对于饮食的控制也不是绝对的限制肉类或者是一些嘌呤略高的食材,而是注意饮食的频率,注意饮食的量,从他患痛风以后,谢医生就告诉他适当的可以吃一些肉类,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太多,一两天吃一次是完全可以的,每次量要控制在100克左右,不要太多,尤其不要吃油炸的食品,动物的内脏就不要再接触了,告诉他要多吃一些蔬菜,对高尿酸血症有一定的好处,对控制血糖也有一定的作用。慢慢的形成饮食习惯以后,生活变得更加规律,而且非常重视痛风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所以它控制的特别好,因为他发作两次痛风以后就开始积极的饮食以及生活各方式进行干预,也没有服用降尿酸的药,慢慢的尿酸基本将至正常的,按照标准其实应该降到360以下,但是他没有再发作过任何一次痛风,所以对他可以网开一面,观察就可以了。

●另外一个导致痛风病人在缓解期无法进行降尿酸治疗的,就是溶晶痛,这个确实是可以理解的,什么叫容凝痛呢?其实就是在痛风发作的病人身体内,已经沉积了量比较大的尿酸盐结晶,这些尿酸盐结晶就相当于在身体内形成了一个尿酸库。由于病人身体已经适应了尿酸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所以我们的身体没人喂,这个值就是正常值,如果经过药物干预以后,尿酸下降的过快,我们的身体会默认为尿酸不够了,尿酸值比原来的正常值低了,所以开始从身体内的这些库存调用尿酸溶解到我们的血液内,这样就会诱发痛风的发作。所以有一些病人在痛风的缓解期进行间断酸治疗的时候,反复的出现痛风的小发作,今天脚趾头疼了,明天胳膊肘又犯了,后天手指头不敢动了,很多人经历了10天或者是20天的降尿酸治疗以后痛风发作四五次,那么作为患者来讲,想法一定是这样的:不控制,不降尿酸,一年犯两次,降尿酸20甜饭5次,我这不是自己找罪受吗?不如不控制了!

其实医生也知道这种情况,现在针对缓解溶晶痛的问题,已经有了专门的一些建议,那就是在降尿酸的时候要慢,在降尿酸最开始的初期,服用的降尿酸药物量要减半,口服小剂量的秋水仙碱帮助控制可能出现的炎性反应,降低溶性痛发作的几率,减轻溶晶痛发作的症状。如果口服秋水仙碱有肠道反应,或者是其他一些反应的患者,可以口服减半剂量的抗炎镇痛药,帮助控制炎症反应和疼痛。如果有一些患者特别严重,也可以口服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但是这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

如果能这样做了,虽然不能100%的避免溶晶痛的发生,但起码发作的时候症状将不会特别的严重,那么当度过了溶晶痛的这段时间,身体默默的认为降下来的血尿酸值是正常值的时候,溶晶痛自然也就不会再发生了。

总结

今天医生在这篇文章里给大家解答的不是如何去降尿酸,而是作为痛风患者来讲如何去正确的看待痛风的这个问题,如何去面对痛风这个疾病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面对任何一种疾病,作为患者的态度来讲,都是想要立刻将其去根,再也不发病才好,患者往往会要求医生开什么药,做什么样的检查,做什么样的治疗,能立刻解决问题……

但却很少有患者思考自己做过了什么,自己如何看待疾病,比如痛风来讲,医生可以完全通过药物,通过一些指导来帮助您将尿酸降到正常,但是作为患者,请大家思考一下:

有多少能真正的遵医嘱,能相对的控制自己的饮食;

有多少人痛风缓解期以后仍然去肆无忌惮的喝酒,大口吃肉……

有多少人能够积极的配合医生,将溶晶痛这段时间相对平稳的度过去,有多少人能忍受溶晶痛可能导致的痛苦,坚持到溶晶痛消失呢……

如果真的说一日痛风,终身痛风的话,为什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在我们的临床工作当中,还有一部分人能将尿酸控制的特别好,能痛风再不发作呢?

所以有时候我们真的要学会与疾病同行,要正确的看待某一个疾病,往往有些疾病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其根源可能在于人的不同……

您觉得呢?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谢谢了!

为何痛风如此难缠?

大家好,我是医疗工作者张,是一名执业医师,可以为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识,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

痛风是各年龄段都有可能出现的疾病,男性的发病率更高一些。痛风和我们体内的尿酸有关,复发的频率也很高,真的是“一日痛风,终身痛风”。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痛风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基础,尿酸的生成增多和排泄减少都会引起高尿酸的出现。尿酸的形成和嘌呤又息息相关。

痛风发生的机制,简单的说就是摄入的嘌呤过多,尿酸增多,当尿酸浓度增加到一定的量时,就会析出尿酸盐晶体(就好比盐水,放的盐增多到一定的程度,盐就无法全部溶解在水中,我们能在盐水中看到晶体盐),尿酸盐晶体在外周关节和周围组织堆积形成痛风石,就会引起痛风,最常见的就是尿酸盐晶体沉积在大脚趾,手部的关节、膝盖、肘部等也能见到沉积,一旦发生痛风,关节部位可以出现严重的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的症状。

还有一种,尿酸主要经过肾脏排出,当尿酸过多,肾脏只能排出一定量的尿酸,过多的尿酸无法经过肾脏排出,也会在肾脏形成尿酸晶体盐,当尿酸晶体盐沉积过多,便会形成肾结石,肾脏就会引起炎症,引发全身不适的症状,严重的有可能会引起肾脏衰竭,威胁到自身的生命。

许多人两三年内痛风发作好几次,为什么痛风发作的频率这么高呢?
  1. 和自身的基础疾病有关:主要是高血压和糖尿病,高血压和糖尿病都会引起微小血管的病变,导致尿酸在肾脏的排泄减少;糖尿病患者更能促进嘌呤到尿酸的转化,使尿酸增多,就容易引起高尿酸血症。

  2. 和饮食有关:有许多人很纳闷,自身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其他状态都很好,怎么就容易发作痛风呢?这主要就是嘌呤食物摄入过多导致的了,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大豆、海鲜、肉类摄入过多,体内嘌呤增加,尿酸就会增加,也就容易引起痛风。还有就是果糖饮料的大量摄入,果糖可以促进尿酸合成,抑制尿酸排泄,也会容易引起痛风。

  3. 和生活习惯有关:饮酒和肥胖,饮酒和肥胖人群可引起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一旦受到抵抗,尿酸重吸收就会增加,血尿酸水平便会升高;而且啤酒在发酵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嘌呤,长期大量饮用就会引起痛风的发生;酒精里的主要成分便是乙醇,乙醇不仅可以促进尿酸的形成,还能抑制尿酸的排泄,也是引起痛风的因素之一。

  4. 和药物相关:许多高血压患者会应用到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类,而利尿剂会促进尿酸的增加;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也会促进尿酸的形成,增加痛风发生的风险。

结语:如果你是一名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痛风发作的频率较高,你就要想想有没有涉及到以上几个方面。有没有基础疾病?有没有喜欢喝酒?是否肥胖?是否喜欢吃高嘌呤的食物?是否服用了相关的药物?如果发现了就要尽量控制,不然就会一痛再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