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是怎么引起的?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内科医生,说起眩晕症,以前我也只是在课本上学过,直到我自己工作后碰到一个典型的病例,令我印象深刻。刚毕业那会,,有一次出诊120,有个病人说晕的厉害,到达病人家里发现,我们根本无法抬,动也没法动,吐的也满地都是,感觉是天旋地转,非常之痛苦,最后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送到了医院。那么这个眩晕症到达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眩晕症的简单介绍

●目眩是指的眼花或眼前发黑,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同时并见统称眩晕,这是较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随着我国人民在物质生活方面的质量提高,生活水平提升,我国居民平均寿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老年人口已经突破3亿,并且仍然在逐步的提升。这种情况下,老龄化社会的问题也是逐步的凸显,慢性疾病就是其中重要的问题点。

●眩晕是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患者就诊时常主诉的临床症状, 是患者对自身平衡和空间位象障碍而出现动性或位置性自我感觉错误。具体临床表现方面患者可感到周围环境出现倾斜、晃动、旋转或摇摆不定等运动幻觉。并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其对方向和位置的测量。在我国,眩晕症发病率为7%~11%,就诊患者占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5%, 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本身就以老年患者好发,再加之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尤其是骨骼问题严重,眩晕症极易造成跌倒事故导致骨折情况的发生,所以眩晕症不得不重视起来。

重点来了:眩晕症是怎么引起的?

●其原因讲起来比较多,也有些复杂。目前所知的引起眩晕症的原因就已达10多种。但万变不离其宗,前庭末梢感受器和前庭神经病变是引起眩晕的主要因素,前庭性眩晕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分别占眩晕总数的70%和30%。眩晕症具体的病因有椎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颈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前庭神经炎、神经官能症以及前庭脑水肿扩大等,整体而言还是以椎动脉供血不足最为常见, 前庭脑水肿最为少见。

●注意,如果因椎动脉供血不足且在多次发作情况下是会影响到我们脑部微循环的,进而造成脑供血不足, 诱发脑梗死等疾病。那么椎基底动脉是什么来路?它为什么会引起眩晕症呢?原来基底动脉的血液主要是供应我们的脑桥、内耳、间脑、延髓中脑、枕叶以及前庭系统, 所以当基底动脉缺血时, 相关部位或脏器出现缺血缺氧,引起眩晕。如累及小脑,那么小脑功能发生紊乱, 使位置觉、平衡觉功能紊乱, 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此外,像耳源性疾病可致前庭功能受损, 继而出现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鸣、耳内闷胀感。

解决对策:眩晕症该作何应对?

●上面我也提到,其发病的原因有十多种,所以治疗的前提就是先弄清楚是哪种原因引起的,然后再对症处理。目前在西医治疗上,主要是以改善微循环, 扩张血管,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的状态, 具体应用药物如氟桂利嗪胶囊、倍司他汀、强力定眩片、天麻等等。那么在中医方面主要通过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为主。

●如有此类症状者,建议及时至医院就诊,通过标准化的全面评估、精准检查,明确鉴别诊断中枢性眩晕、前庭周围性眩晕(耳石症、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等)、精神源性眩晕及其他全身疾患相关性眩晕,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像现在不少大医院的神经内科还会专门开设眩晕门诊,这就的话就可以尽最大程度避免常规单科门诊出现的误诊、漏诊,进而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个体化诊疗。

作者寄语:本回答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本文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的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健康保健观念群体有所帮助。头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如有不同观点可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学到了有帮助,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

眩晕症是怎么引起的?

大家好,我是神经内科魏医生。门诊上常见很多病人因为“晕吐、行走不稳”来就诊,这些人大部分可能是眩晕发作,不过眩晕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个诊断,引起眩晕的疾病有很多。近10年来我国眩晕的诊疗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医学上对眩晕的认识逐渐清晰,诊断与治疗方案日趋规范。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和相关理论的更新,又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地探讨眩晕症的有关知识。首先请大家了解什么是头晕、什么是眩晕?

一、头晕

  • 定义:指阵发性或持续性的大脑头昏沉感、不清晰感,头重脚轻、步态不稳,可伴有头胀、头部发紧感等。要注意的是,头晕不伴有视物旋转。
  • 常见原因:长时间加班、疲劳、睡眠不足、眼部疾病、贫血、高血压、直立性低血压、糖尿病、心律不齐、尿毒症、焦虑抑郁等。

二、眩晕

  • 定义:指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通俗的解释就是出现视物旋转和天旋地转的晕眩感。患者最常见的描述是感觉“天花板的灯在转“或“房子在移动”。
  • 由于导致眩晕的疾病很多(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且较为复杂,专业性强,临床医疗工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的情况。
重点来了,引起眩晕的疾病有哪些?

临床上导致眩晕的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 一类是前庭周围性眩晕,指前庭感受器(球囊、椭圆囊、半规管)及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所致的眩晕,包括耳石症、梅尼埃氏病、前庭神经元炎、前庭性偏头痛、前庭阵发症等。
  • 另一类是前庭中枢性眩晕,指前庭神经颅内段、脑干、小脑病变所致的眩晕,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死、小脑梗死等。
前庭周围性眩晕包括有哪些?

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1. 发病特点:指头位变化时(比如起床、翻身、转头)诱发的短暂的视物旋转和天旋地转感,伴有明显的眼球震颤,持续时间通常为数秒,很少超过1分钟,伴恶心、呕吐,行走不稳感。
  2. 该病是最常见的眩晕,约占30%。好发于30~60岁,女性是男性的2~3倍
  3. 发病机制主要是内耳椭圆囊附着的碳酸钙颗粒(耳石)脱落在内耳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眩晕发作。
  4. 患者常望 “床”兴叹、不敢动“头”,有的耳石症患者因眩晕而不敢卧床,坐在沙发上睡觉;由于耳石症的眩晕“瞬间即逝”,以秒计算,又可反复发生,也可自行好转,患者往往向前直走时晕不明显,就怕转头。
  5. 耳石症最常误诊为颈椎病,治疗效果差。
  6. 耳石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Epley),药物治疗为辅。

手法复位具体操作:① 患者坐于床上,背对医生,头向右(或左)转45°,置一枕头于身后(以仰卧位时,枕头正好在肩下为宜);② 快速仰卧,肩压于枕上,颈过仰,悬头位(此体位患耳正好位于下方),持续30~60 秒; ③ 接着头向左转90°,持续30~60 秒;④ 头和身体继续左转90°,保持左侧卧位持续30 ~60秒,然后坐起来。

重点:具体操作的视频链接(www.ixigua.com/6861475976203731469/is_new_connect=0&is_new_user=0),大家可以自行学习。

梅尼埃病

  1. 发病特点:多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持续 20分钟~24小时,波动性感音神经聋,伴耳鸣、耳闷胀感,长期发作后,出现听力下降或丧失。好发于30~60岁,女性为男性的1.3倍。
  2. 病理改变:主要为膜迷路积水。
  3. 治疗方法:① 眩晕发作期可使用前庭抑制剂止晕(苯海拉明、异丙嗪),脱水减轻迷路水肿(甘露醇、利尿剂);② 眩晕复发的预防应采取阶梯性疗法,包括限制食盐的摄入,忌烟酒、 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口服倍他司汀或利尿剂等;③ 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进行有创性治疗

梅尼埃病,听力受损

前庭神经元炎

  1. 发病特点:表现为剧烈的眩晕常持续1~3天、站立不稳,不能行走,部分可达1~2周,眩晕消失后,多数患者尚有行走不稳感,持续数周,一般无听力障碍。好发于青中年,多有上呼吸道前驱感染史。
  2. 治疗方法: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对症止晕(倍他司汀、氟桂利嗪)以及尽早进行适当的康复活动。

前庭性偏头痛

  1. 发病特点:曾称为偏头痛性眩晕,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眩晕以自发性旋转和位置性眩晕多见,持续时间在5分钟~72小时,头痛多于眩晕同时发生。
  2. 患者多有头痛史即位于头部一侧或呈搏动性或疼痛达到中到重度或活动后加重头痛,有畏声畏光以及视觉先兆。
  3. 治疗方法:急性期治疗:以曲普坦类药物治疗头痛为主(利扎曲普坦);② 预防发作治疗:给予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也就是西比灵)。

前庭阵发症

  1. 发病特点:好发于中年人群,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上相对少见。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每次持续数秒,具有刻板性,常在安静时发作,也可由某些动作诱发。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为姿势或步态不稳,常见的伴随症状有恶心或呕吐、单侧耳鸣、 单侧耳胀或耳周麻木感等。易与耳石症混淆
  2. 发病机制与血管袢压迫前庭蜗神经有关。
  3. 治疗方法:给予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有效。

晕动病

  1. 发病特点:晕动病也就是“晕车“,指乘车船等交通工具时出现的恶心呕吐、出冷汗、脸色苍白、困乏、头痛、气味敏感、无食欲以及血压不稳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可伴有眩晕发作。儿童、女性和偏头痛患者更易罹患本病。
  2. 治疗方法:① 控制晕动病发作的药物多为前庭抑制剂(苯海拉明、异丙嗪);② 患者乘车船时,应靠窗而坐,避免环顾周围环境,脱敏性适应包括渐进性暴露于诱发环境及渐进性的驾车训练等。

药源性眩晕

一些药物可能会导致眩晕或头晕,主要见于部分抗癫痫药、降压药、抗精神病性药物、前庭抑制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以及部分抗肿瘤药物等。多数患者在停药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视觉眩晕

  1. 发病特点:女性多于男性。 临床表现发生于视觉场景中,如患者处于车流或涌动的人群中或电影屏幕前(3d/4d电影)。
  2. 发病机制:推测为视觉信息与前庭信号在中枢整合过程中发生冲突。
  3. 治疗方法:应予病因治疗、视觉脱敏及适当的心理干预。
二、前庭中枢性眩晕

前庭中枢性眩晕,也称为血管性眩晕,多见于老年人,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三高、肥胖、吸烟饮酒等),有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长期的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发展,斑块增大并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出现重度狭窄,血流减慢,出现供血不足,发生眩晕,行走不稳。

脑干梗死:临床表现有头晕或眩晕、肢体麻木无力、视物双影、言语不利、跌倒发作、平衡障碍(行走不稳),严重的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有死亡风险。

脑干梗死

小脑梗死:临床表现以持续性中度-重度眩晕,恶心呕吐和平衡障碍(行走不稳)为主,多不伴有肢体麻木无力,眩晕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或数年。

小脑梗死

颈椎病会导致头晕眩晕吗?

1、现实中,大量患者的头晕或眩晕被认为与影像学发现的颈椎退行性变有关,被诊断为“颈椎病”“颈性头晕/眩晕”。实际上,绝大多数的这些诊断缺乏可靠的诊断标准,各种药物或手术治疗的疗效也缺乏科学的验证,也就是说颈性头晕/眩晕诊断证据非常不充分,国家权威医学杂志也反复在纠正这个诊断。

2、大部分人或者非专科医生认为,转颈时发生颈椎压迫椎动脉,影响血流速度,而导致头晕或眩晕,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因为血管是弹性的和红细胞也有变形性,颈椎本身很难对血流造成影响,除非是非常少见的极端颈椎骨质增生压迫血管才会导致血流减慢,出现头晕/眩晕。还有就是颈部交感神经损伤出现头晕/眩晕也极少见。

3、那大家可能会问,有一些患者有颈椎病,也确实有头晕,眩晕怎么解释?

  • 那是因为这些人大部分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本身病变的因素导致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眩晕。
  • 还有一种常见的原因是因为患者是耳石症、或者其他原因的眩晕,而误诊为颈性头晕/眩晕。
  • 医生忠告:如果患者有头晕,甚至有眩晕,当成颈椎病治疗大多数效果不好。
结语

现实生活中眩晕很常见,多反复发作,困扰着很多人。对于眩晕的治疗,最重要的首先要明确诊断,采用精准治疗才能达到较高的疗效。

临床上采用准确和完整的病史采集可以使70%以上眩晕得到明确诊断, 外加辅助检查,比如前庭功能、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准确性可到90%以上。

医生忠告:如果大家有眩晕发作,建议立即专科就诊(神经内科或耳鼻喉科)及早明确原因及治疗。

作者言:大家好,我是致力于用简洁、易懂的语言科普医学知识的魏医生。码字不易,如果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帮忙● 点个关注或点个赞● 吧,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这方面知识的需要,请● 转发●给需要的人。

本文可能偏专业或者本人没有表述的太清楚,大家如果有关脑血管病、头晕眩晕、失眠等神经内科疾病的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我看到后会第一时间回复,您的支持,就是我创作的最大的动力,谢谢了!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 11 (50),805-812.

2、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0 ,7(27): 253-260.

3、李焰生. 颈性头晕/眩晕:该淘汰的诊断概念.中华内科杂志,2017,3(56):171-175.

眩晕症是怎么引起的?

眩晕突然发作会感觉到天旋地转,轻者闭上眼睛就好,严重的站也站不稳,就算躺着也觉得世界在转呀转,还会觉得恶心、呕吐、甚至直接昏倒在地。到医院检查往往不能得到一个合理的检查结果,我父亲就这样,血压也不高,颈椎也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贫血、CT做了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每次发作就是在到医院输液、吃一些药,休息一段时间后自然也就能好转,疲惫的时候就容易反复发作。关于眩晕症的治疗,对于一些不能明确病因的,总能在中医的辩证论治中受益。

眩晕症从何而来?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就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站立不稳。

中医认为其主要是由于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气血亏虚以及痰浊中阻、淤血停留,上扰清空或蒙蔽清窍,脑失荣养所致。

西医学中的眩晕以耳源性眩晕、脑性眩晕、高血压、低血压、贫血、头外伤后眩晕、神经功能症等都是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眩晕在就诊西医的时候,可能会在诊断为其中之一。当然也会有异常不能被确定的眩晕症,随着对眩晕症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的眩晕症病因被发现命名,这样的好处很明显,知道病因了之后就能更好的通过药物或者特殊的治疗手段来进行治疗。

具体来看一下现代医学中对眩晕的分析

1.周围性眩晕

是指由于神经末梢感受器、前庭神经或前庭神经节病变引起的眩晕。可以简单理解成前庭神经通路病变,前庭的作用就是能够灵敏地感受到身体位置的变动,调整肢体维持平衡。如果没有这些变动传入前庭,身体就会失去平衡,而出现眩晕。

由此问题引起的常见的眩晕有:

①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通过手法复位治疗;

② 梅尼埃病,会出现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和耳胀满,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排除其它眩晕疾病后用镇静、利尿药物能有效治疗;

③前庭神经炎。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引发的,需要康复训练治疗;

④中耳的中耳炎、耳硬化症等需要根据病情对应处理;

⑤突发性聋伴眩晕

以上的这些周围性眩晕的处理目前来说已经有明确的处理指南,只要能够确诊,针对性的处理往往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2.中枢性眩晕

是中枢前庭通路病变导致的。比如血管病、外伤、炎症、中毒、神经变性病以及肿瘤等等。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同时还会伴有脑干的症状与体征,包括吞咽障碍、共济失调、眼球震颤、视野缺损等等。一般进行头颅的CT检查来分析确诊,有时候也需要造影、血液检查等辅助分析。中枢性的眩晕很多都是属于急症,需要根据眩晕的原因进行处理,比如血管栓塞则需要取栓等等。

3.精神原因导致的眩晕

比如惊恐一些想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而发生的眩晕,因为敏感、焦虑、情绪不稳定、神经质等等,或者有家族精神疾患的家族史以及一些心理障碍等等。

4.全身疾患导致的眩晕

包括脑血管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病、肾脏疾病等。主要因为这些疾病会导致分泌、循环系统影响而出现眩晕。

5.原因不明的眩晕

就算目前各种检查仪器和检查手段已经很先进,但是有一些眩晕的问题还是不容易被找到,有的可能是因为纠正医生的经验不足,而大多数确实也是因为难以确诊。

中医怎么应对眩晕症

中医讲究的是辩证论治,也就是不同的证候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具体怎么处理我们需要分开来看。

1.肝阳上亢 主要的表现是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急躁易怒,面色潮红,失眠多梦,舌红苔黄。

2.气血亏虚气血亏虚的人,眩晕会在活动的时候加重,劳累的时候容易发生,面色皎白,唇甲没有光泽,会出现心悸,睡眠减少,没有精神,不想说话,食欲不振。

3.肾精不足肾精不足也会导致眩晕、健忘,精神萎靡,腰膝酸软,睡眠不好,耳鸣等表现,若是偏阴虚者,兼有五心烦热,舌质红;偏阳者兼有形寒肢冷,舌质淡等表现。

4.痰浊中阻眩晕而且感觉头很重、胸口饱胀,饮食不佳,恶心,身体疲倦,梦多,舌苔白腻。

5.淤血阻塞眩晕,头痛以及健忘、失眠、精神不振,,舌质黯淡或者有瘀斑。

而中医的处理多采用对应的穴位针灸、以及药物调理来达到不错的效果。对于一些原因不明的眩晕不妨通过中医辩证的方式来进行调理。

也可以通过饮食进行针对性地调理:

  • 肝阳上亢者可以喝决明子海带汤;
  • 气血亏虚可以喝一些莲子红枣汁;
  • 肾精不足吃海参冰糖羹;
  • 等等
总结

总的来说目前针对眩晕症的研究和认识已经能够解决大多眩晕症的问题,但是确实也有很多人做了很多检查也不能确定导致其眩晕的原因。这个时候不妨试试通过中医的方式进行调理,可能会有不错的效果。对于有眩晕症者平时应该多注意休息,不可过度劳累,调整好心态,不要过度思虑。对于有一些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的人,需要谨防眩晕症的发生,疾病控制好基础疾病。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一些帮助,如果觉得还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再分享出去,要是还能给我个关注的话,我认为一定时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

文章参考:1.《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

2.《中医护理学》眩晕中医护理

眩晕症是怎么引起的?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眩晕症在临床上比较多见,特别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原因也是比较多的,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眩晕症的常见病因都有哪些?

第一,颈椎病引起的头晕或者眩晕,特别是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颈椎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椎动脉受压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出现头疼头晕等症状。

第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引起的眩晕,一般种情况发病突然,而且呈一过性发作,发作时间单位素描或者数分钟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而且愈后良好,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大多伴有头痛,头晕黑懵,严重者可以出现晕倒,意识暂时性丧失。

第三,美尼尔氏综合症,属于一种内耳源性疾病,主要表现有突然发作的头晕眩晕,甚至天旋地转,可伴有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

第四,耳石症,又称为良性位置性眩晕,一般这种眩晕多跟位置有关,比如说平躺或者侧卧,或者低头就会出现短暂性眩晕,改变体位后,症状很快就会消失。

第五,前庭神经炎,是一种突发性眩晕疾病,为么稍神经炎的一种,发病前大多由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史。症状为眩晕和自发性眼球震颤,严重者可以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眩晕的持续时间比较短,预后良好。

第六,血压异常引起的头晕或者眩晕,比如高血压,低血压都可以引起轻重不同的头晕。

第七,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失血性疾病,以及贫血都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头晕或者眩晕。

第八,三高症,比如血脂稠,动脉硬化,血液粘稠度增加,就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新陈代谢变慢,开始出现头痛头晕等问题。

第九,长期精神紧张,睡眠障碍,失眠多梦导致的血不养神也会出现精神不振,头晕头疼等问题。

第十,低血糖引起的头晕,大多伴有先慌出汗,手抖,有饥饿感,一般进食后或者吃甜食后很快就能缓解。

以上就是引起头晕或者眩晕的常见病因,不过虽然都是头晕,但是伴随的症状不同,诊断起来就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指导,千万不要自己随便用药。

眩晕症是怎么引起的?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可能都有过眩晕的现象,而眩晕症也是我国非常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当中,眩晕症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而我国老龄化现在本身也很重,所以,很多老年人都受到眩晕症的困扰,特别是在发作的时候,患者往往感觉天旋地转的晕,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但是对于眩晕症,很多人都不是特别了解,刘医生在查阅了相关文献后,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科普科普相关知识。

首先,眩晕症都有哪些表现?病因都有哪些?

对于眩晕症,首先最直接的表现当然就是眩晕,而且眩晕往往是非常严重的,针对病因的不同,眩晕的表现有所差异,要注意的是,眩晕和头晕往往是有差别的,眩晕往往患者能感受到周围环境的旋转及摆动感,指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给大家通俗地讲,眩晕患者往往能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或者天旋地转的感觉,比如有的人在家里时感觉天花板上的灯在不停地转动,在外面的时候感觉周围的房子在不断的移动,这往往就是眩晕症的表现,而头晕一般不会出现这种表现。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冒冷汗等症状,这其实都是因为眩晕症引起的神经失调出现的表现。

那么引起眩晕症的病因都有哪些呢?引起眩晕症的病因其实是非常多的,在这里刘医生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病因。

首先就是良性的阵发性眩晕,这种眩晕症在老年人当中是非常常见的,患者一般发作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一般只要停止不动,眩晕情况很快就可以得到缓解,但是如果继续改变体位或者活动,往往眩晕症又会持续存在,对于这种眩晕症,往往是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患者会逐渐缓解,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良性的阵发性眩晕,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特别合理的解释,所以可以说是成因不明。

其次梅尼尔氏症也是眩晕症的病因。这个疾病可能很多人都没怎么听说过,确实它是一种相对比较少见,而且在大众认识都不够的疾病,在医学上,它也至今是一个充满迷一样的疾病,它的主要改变是听神经及半规管细胞被破坏,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耳鸣、耳痛、听力减退等症状,同时出现阵发性的眩晕,这种眩晕往往是不定时的发作,几个月发作一次,最后可能导致患者听力完全丧失。

此外,一些肿瘤性的病变也是可能引起眩晕症的。比如发生在颅内的听神经瘤,这种肿瘤可能导致听神经受到压迫,进而压迫前庭,造成眩晕症的发生。

当然,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会引起眩晕症。比如多发性硬化、椎动脉循环障碍、中枢神经药物等都是可以引起眩晕症的。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病变,它逐步进展,往往会影响到前庭神经,造成眩晕症;而脑部血管循环障碍也是可能导致眩晕的。

另外其他的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可能引起眩晕的,在这里刘医生就不一一例举了。

如果存在眩晕症,应该怎么办?

眩晕症虽然不是致命的疾病,但是往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除了查明病因,积极对症治疗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眩晕的发生也是很关键的,在这里刘医生给大家几点建议:

1、在饮食上,建议眩晕症的人群尽量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少吃一些脂肪含量过高、糖盐含量过高的食物,对于一些生冷的食物也是要尽量少吃。多吃一些蛋类、瘦肉、青菜、水果等。

2、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尽量不要熬夜,做到早睡早起,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和睡眠时间,在睡觉的时候,也尽量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不要出现一些太多嘈杂的声音;此外,尽量不要吸烟,也要少喝酒,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3、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心情。良好的心情对于眩晕症状的出现也是有比较好的预防作用的,所以一定要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情,也尽量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特别是有的在工作的人,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被工作的事情所忧虑,从而增加烦恼。

4、尽量保持家里面空气的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在天气比较合适的情况下,多到外面安静的地方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少去一些人流量大、空气污染大的地方,这有助于降低眩晕症状的发生。

总结

眩晕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而且有的疾病所引起的眩晕还可能出现其他的一些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刘医生在这里建议大家,如果出现了眩晕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查明病因,进而进行对症治疗,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眩晕症是怎么引起的?

关于眩晕,可能有很多朋友会有这样的体会。有的时候可能是久坐站起来突然晕、有些可能是饿得太久了出现的晕、有些可能是血压低引起了晕。如果只是偶尔晕一下,马上就好,且不经常发作,一般不会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有一些朋友可能出现了明显的眩晕,持续的时间长,而且还经常发作,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必要的时候到医院就诊。

首先,大家应该明确自己是否是眩晕。教科书上对于眩晕的定义是感到自身或者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者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但是意识一般没有障碍。通俗的讲,就是我们的脑子是明白的,但是我们确实能够感到周围的东西在转或者摇,而其实这些东西根本没有动。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经常感到眩晕呢?有哪些疾病能够导致眩晕呢?

其实引起眩晕的原因有很多种,张大夫就分类和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耳鼻喉科疾病。常见的如美尼尔综合征和耳石症。其中美尼尔综合征最常见。它的特点是眩晕突然开始,又突然结束。眩晕的时候,可能伴随耳鸣、听力减退、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

第二,神经科疾病,可能是神经内科或者神经外科病变。例如脑血管病和颅内占位性病变,临床上会根据患者是不是伴随相应的症状,选择通过头颅CT或者核磁,从而对病变性质进行有效的判断。

第三,眼科疾病。这在临床上也是比较常见的,如屈光不正、青光眼、屏幕性眩晕等。这些患者往往已经存在眼睛相关病史或者用眼不当的情况,这些患者还是应该到眼科门诊就诊。

第四,心脏科疾病也可能引起眩晕。我们在临床上见到心脏疾病引起的眩晕也是比较多的,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患者往往伴随有心脏相关的不适。如高血压、低血压和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等。

第五,骨科疾病。这里主要是指颈椎病。颈椎病有一个临床分型是椎动脉型,此类型的颈椎病主要见于中年以上的病人,经常因为头颈部体位的改变而致眩晕,伴随的症状是颈部不适、恶心、头痛及视力减退等。

第六,还有一些全身疾病能够引起眩晕。如尿毒症、肝炎等,此时需要到不同的专业进行就诊。

在这里,张大夫想和大家强调的是,寻找眩晕患者的原因往往需要结合患者的一些其他的伴随症状和临床病史,必要的时候可能需要进行一些相关的检查。但是确实有一部分眩晕患者是找不到原因的,需要进行对症治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