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输液时空气进入了血管,病人会什么样?

我们在输液时总害怕空气会进入到血管内,有些人甚至每一次输液时都会认真的盯着看是否有空气进入到身体里。记得有一次我在输液的时候,旁边一位患者看见有一个小小的气泡跑进了输液管里面,大叫护士,护士告诉他不用担心,即使这个小小的气泡真的跑进血管里面,也没有危险。

那么是不是真的如护士所说,如果输液时空气进入了气管会没有生命危险呢?又或者会引起生命危险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我们曾经在电视上看过,有些杀手将一管空气针打入人体的血管内,人就会死亡,而在现实中我们也曾经听说过在打吊针时因为进了空气从而导致死亡,这是不是真的呢?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为什么空气跑进血管里会危及生命危险,甚至会导致死亡

这其实就是空气进入血管里导致空气栓塞,最终导致人体缺氧而死,而这个空气栓塞一般分为静脉栓塞和动脉栓塞。如果是在输液过程中有大量的空气进入到血管内,那么这些空气就会进入静脉系统,再通过血液循环由右心进入肺循环时,最终在肺部发生肺空气栓塞,使人体出现低氧血症,引发肺水肿,最终导致人体缺氧而死。

但是这个发生空气栓塞致死情况前提就是必须要有大量的空气在短时间内进入血管,才能引起空气栓塞。

那么要多少量的空气进入人体血管内才会引起空气栓塞呢?

据有关资料显示,进入人体血管里的空气在人体中需要达到100ml以上才会引起空气栓塞,而且要达到致死量,在理论上要达到3~5毫升/千克的空气进入血管里才会发生猝死。 假如按照一个成年男性70公斤的体重来计算的话,那么就需要210~350毫升的空气进入血管里才会导致死亡。

而我们常见的输液量也就是250毫升左右,也就是说,我们要输一瓶的空气才会引起空气栓塞,危及生命危险,而且现在我们用的注射器最大的针管也就50ML,所以电视上打入一针管空气就死亡的事情并不是真的。

输液时空气进入了血管,真的会引发生命危险吗?

如果我们有细心留意的话,现在的输液装置根本就不会让空气进入人体内,即使是输完了瓶子中的液体,空气也不会进入血管内,反而是会有部分血液回流到输液管中,这是由于我们人体的血压比大气中的血压稍大,当瓶子中的液体滴完之后,由于外面没有了压力,那么静脉的压力就占了优势,血管里面血液反而会回来到输液管中。

而且我们看看那一套输液装置,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而这个空气过滤器就可以过滤输液管中的空气,避免空气进入到血管内。

即使退一万步来说,有那么几滴的空气进入了血管里,也是极其少量,人体的循环系统就可以将它们消除,人体也不会出现任何不适。除非就如上面说的,100ml以上的空气进入血管里才会引起空气栓塞,而200毫升以上的空气进入血管里才会导致死亡。

所以说,如果用现在的输液装置在输液时根本就不会有空气进入血管里,即使是有那么少量空气进入血管里,也不会出现任何不适。而输液的危险更多的是在输液时发生输液反应,引发过敏,从而导致出现生命危险。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如果输液时空气进入了血管,病人会什么样?

如果输液时空气进入了血管,病人会什么样?

人们担心的应该是空气栓塞的问题。

空气栓塞

所谓空气栓塞就是当有一定量的空气进入并积聚在血管内,形成明显的气泡,造成血管的阻塞。

血管空气栓塞跟其他原因造成的血管栓塞一样,导致栓塞血管的循环障碍,并可能引发系列反应。

根据空气进入的血管,空气栓塞可以是静脉栓塞和动脉栓塞。

当气体进入静脉结构,往往通过右心进入肺循环时,发生肺空气栓塞。

因此,静脉空气栓塞的生理效应类似于任何病因的肺栓塞,可以表现为1)肺动脉和右心室压力升高; 2)通气/灌注不匹配;(3)肺内分流;4)增加肺泡死腔。

最终可以造成急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右心衰竭,心输出量减少;严重的可能导致全身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当空气进入动脉并造成动脉阻塞,就会发生动脉栓塞。

动脉空气栓塞主要造成栓塞远端供血的中断,类似于其他原因造成的动脉栓塞。

进入多少空气是危险的

空气栓塞引起的症状的严重程度决定于进入血管的空气量,速度和气泡的最终位置而变化。

轻的,患者可能无症状;严重的可能造成完全心血管衰竭,甚至死亡。

动物实验表明,急性静脉推注致死空气体积,在兔约为0.5-0.75ml / kg,在狗约为7.5-15.0ml / kg。

理论上,人的致死剂量为3-5毫升/千克。一个体重70公斤的人,致死需要210~350毫升的空气。

如上所述,能不能造成栓塞,不仅决定于空气绝对量,更在于单位时间进入的量。

据估计,以100毫升/秒的速度静脉内注射的300-500毫升气体就可以致人死地。

另外,研究发现,超过1.5 ml / kg / min的空气输注速度与心动过缓和心血管失代偿有关——即可以导致严重症状。

一般的外周静脉输液需要担心吗?

静脉输液可以分为外周静脉输液

和中心静脉置管输液。

我们知道,输液是需要一定的压力梯度才能实现。

根据压力来源,分为利用液体势能的自然输液和使用输液泵的输液。

一般的外周静脉输液中,我们会发现,输液完成后,如果保持体位不懂,输液管的液体会在约10几厘米的高度就不动了,这是因为我们的外周静脉有10几厘米的压力,测定静脉压就是静脉内插管进行。

因此,输液完,无论如何不会导致空气进入血管的事情发生。

那么,输液过程中呢?

也不会造成空气进入血管的事情。

除非,下图中这个叫做墨菲氏滴管没有了液体,水滴有可能混杂空气,把气泡压进下面的输液管中。

但是,一旦有空气在输液管中聚集成明显气泡,也就是形成了空气栓塞,滴速就会显著变慢;如果形成串珠状栓塞,就会阻断滴注。

结果,仍然是不会有空气可以进入血管。

结论是,通常的外周静脉输液,根本不可能导致空气进入血管。

除非是极其微小的小小气珠。

如上所述,形成空气栓塞,造成健康危害是需要一定量,并以较快速度进入血管为条件的。造成明显症状需要超过1.5 ml / kg / min的空气输注速度。

因此,一般的外周静脉输液根本不可能因为空气进入血管造成健康危害,一点可能性都没有。

目前为止,医学文献上也没有外周静脉输液造成空气栓塞的任何记录。

中心静脉插管是造成空气栓塞的常见医源性原因

空气栓塞最常见的原因是医源性的,其中包括中心静脉插管输液或进行其他操作。

因为,我们吸气时,胸腔内呈负压状态,位于胸腔内的中心静脉和右心房也可以呈负压状态,因此,可以允许大量空气经过插管进入中心静脉和心脏,造成空气栓塞。

但是,中心静脉插管仅在很少医疗状况下才需要,都是在医院内完成,跟我们通常的外周静脉输液不是一回事。

如果输液时空气进入了血管,病人会什么样?

输液时空气进入了血管,会不会有危险?相信这个问题是很多人很担心的,尤其输液时看到输液器内有小气泡随着液体进入到血管内,都会感觉特别紧张,因为听说血管内进入空气会引起空气栓塞,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是真的吗?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输液是目前我们国家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尤其进入冬季,全国各医院输液区都人满为患。据有关部门统计,2019年,我国大输液消费量约105亿瓶(袋)左右,相当于人均输8瓶液。这个数值非常庞大。

首先来说,输液要求不能有气体进入人的血管,所以在进行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时,都要排尽空气,这是每一个输液操作人员最基本的常识。而在输液过程中,难免有时候会出现小气泡随着液体进入到人的血管中,这个到底要不要紧呢?

其实这个少量的小气泡进入到血管中,大可不必担心,对身体不会产生明显影响的。

我们输液时除非有着明显的操作失误,不会有大量的气泡进入到血管中,一般也就几个小气泡进入到身体,这时的气泡有大有小,大的也就在零点几毫升,小气泡应该更小。

因为如果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进入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小。在输液时进入一小气泡,小气泡会随着血流达到肺内,弥散到肺泡,随着呼吸排出去。

有研究表明,一般迅速进入血循环的空气在100毫升左右时,即可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紫绀,这时应立即组织抢救。静脉空气栓塞的致死量为200~300mL。也有报道认为气体以 100 mL/s 速度进入血管系统,累积量达300~500mL时可引起死亡。

另外,目前我们采用的输液器是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能够有效的过滤掉少量的气泡。

因为精密输液器下段的的圆盘也叫过滤膜,能够挡住比其体积大的多的气泡,被挡住的空气经过一个排气孔就可以排出。所以说,就算有一段微小的气泡随药液流入血管,在体内随血液被打散,然后正常排出体外,对我们的健康也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这么说,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不要有恐慌害怕,打消大家顾虑。并非就是让大家不去注意,也并非告诉大家空气进入血管没事,如果小量的气体进入人体后,阻塞到重要的部位,比如脑部、眼部等血管,也会带来危害。所以我们要尽一切办法阻止空气进入血管内。

说了很多,那么到底大量气体进入血管后,会引起什么后果呢?

最直接和最危险的后果就是引起空气栓塞。

第一,如果气体栓子进入静脉,会随着血液循环通过右心到达肺动脉,引起肺动脉栓塞。造成肺内分流增加、肺泡死腔通气增加,可导致低氧血症。

第二,气体在血管内除引起血管阻塞外,还可以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管痉挛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最终可引起肺水肿。

第三,大量气体栓子到达右心,空气和血液混合成泡沫状血液,在心脏收缩时无法排出,引起肺动脉干与右心室之间的空气闭锁,左心室的前负荷减少,导致循环衰竭,甚至可能因循环中断而死亡。

所以说,日常必须要严防大量气体进入身体内。

那么输液时是否会引起大量气体进入到人体呢?

日常除了操作失误之外,是不会出现大量的气体进入到人体中的。

我们在日常输液时,很多时候,由于输液时没注意看输液瓶,造成液体滴空。但是这是并不需要过于紧张。尤其要做的是赶紧呼叫护士,排空气体再输液,而不能自行再换一瓶液体继续滴,如果输液管墨菲氏管下段有气体,上面有液体再继续滴,那么就会把气体压到人体血管内。这是严禁要做的事情。

日常出现滴空,我们会看到大段空气进入下段输液管,以为马上要进入患者体内,但是并不会进入人体,因为静脉压与大气压持平,输液管内至少还保留有20cm左右的液柱,这段液柱,如果没有外界压力,是不会进入患者体内的。

日常如果气体进入到身体血管后,出现身体不适要怎么做?

如果气体进入身体后出现身体不适,首先要立即解除气体进入血管的进气因素 。

这时应该处于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气进入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

还需要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做好应急处理。

所以说,日常输液时如果有少量气泡随着液体进入到血管,不用过于担心,这时需要仔细的观察自己有无身体不适,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就需要及时的通知医生,配合治疗。我是@全科医聊 码字不易,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如果输液时空气进入了血管,病人会什么样?

好,我是知心蓝医生。

空气进入血管,产生空气栓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一点大家从不少科普知识以及影视作品上都有看到过。平常人根本没可能会让空气进入到血管去,所以所以不必担心。大家所知道的可能就是输液时的空气,看到护士注射输液之前玩排空气体,在输液的时候还会提醒家属看着点,液体快没了告诉她。那输液真那么危险可怕吗?万一空气进去了是不是很危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正常输液不容易进空气的

(1)输液器长啥样:有见过输液的人基本都还记得输液管大概长啥样,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药口等。

(2)如何输液:输液器连接着输液瓶和人体静脉,利用这个高度差,液体的重力作用,让液体流入血管。在输液之前,护理人员要先把瓶塞穿刺器穿入液体,然后输液针位于低点位置,打开流速调节器,让输液顺着管子往下流,把整个管子充满液体,只有滴沟壶中有少量气体,通过这里可以观察滴速。然后才通过注射针,穿刺血管、输液。所以,正确操作的情况下,输液是不会进气的,大可放心。

2、输液结束会进气吗?

一般在医院输液,都会交代患者家属,液体快滴完时呼叫护士。患者家属们多数都非常认证,盯着输液瓶、输液管看,生怕输完没发现,进了空气,完蛋了。其实,大家并不要担心,前面讲过输液是利用液体的重力作用,是因为挂那么高液体的重力高于人体静脉压力。人体的静脉压力是多少?大概5~10cm水柱,所以输液到最后剩一点的时候,液体就无法进入了,空气更不用说,甚至有时还会因为患者咳嗽、手用力、手举高等动作,使静脉中的压力升高,出现少量血倒流入输液管,这在临床上有看到。所以,从物理原理、临床经验来说,空气是不会进血管的。

3、多少空气进入血管会出问题?

(1)少量气体:我们在输液的时候确实偶尔会在输液管壁上看到一两个小起泡,黏附在管壁上,通常不会动的,我们用手指弹一弹,起泡掉下来就会上浮,往滴壶里去。有研究提示,如果进入静脉的气体超过2ml,就有可能引起明显不舒服症状,所以护理人员在输液的时候必须小心排气,避免意外发生。

(2)大量气体:动物实验提示一只中等体重的猫和狗,如果血管内进入空气的量分别达到40ml和80ml,那会发生猝死。根据理论推算,人体静脉进气达到3~5ml/kg,会发生猝死,也就是说成年人,200ml+的气体量会致死,大概半矿泉水瓶的量。

4、生活中“空气栓塞”有这个病吗?

(1)减压病:我本人最早开始了解空气栓塞是来自于“减压病”,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这其实就是一个物理原理,在压力高的环境下气体溶解在血里面比较多,在压力低的环境下气体溶解的少。实际的例子来看看,潜水员、沉箱工作人员等,原本在很深的水里面,周围压力很高,血液中溶解的气体就多,如果他们短时间内快速的回到水面,血液中溶解的气体就会快速“被逼出来”,存在血液中,身体来不及适应和溶解,形成空气栓塞,所以他们从水底到水面要足够的时间、有一定的梯度才不会出问题。

(2)心脏手术:心脏外科开刀手术要把心脏切开,然后处理心脏里面的病变,这时候心脏就会进气,要知道我们循环系统本来是密闭的,没有机会进气的,心脏内部修补完成后,要进行心脏排气,才能避免气体气体栓塞,这可是个技术活。所以,心脏开放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可能引起空气栓塞。

5、空气栓塞怎么治疗?

非常少量的空气,比如几个起泡,对人体没有影响,没有症状,自行吸收,无需治疗。有明显症状的气体栓塞的话,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就是高压氧仓治疗,现在很多医院都有高压仓,在这个房间里面气体压力可以达到2~3个大气压,通俗的理解就是和前面讲的“潜水员出水”是一个反向过程。

总之,空气栓塞不可小看,输液时护理人员会通过“排气”来避免空气进入血管,输液结束时不要太惊慌,空气是不会进入血管的。非常少量空气对人体没影响,大量空气栓塞可致死。针对空气栓塞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就是高压仓治疗。

关注知心蓝医生,了解更多心脏知识。

如果输液时空气进入了血管,病人会什么样?

很多人都会注意到,护士吊水的时候,有一个弹走输液管里小气泡的动作。

生病去医院吊水的时候心里总是非常紧张,最怕的就是水吊完了忘记叫护士,空气被输入到体内。

特别是孩子吊水的时候,如果护士忘了弹走小气泡,或者换水太迟,空气输入到孩子的血管里,会不会有生命危险呢?

首先,空气输入血管确实会有生命危险!

医学上成称为:空气栓塞

空气进入血管为什么会致死?

气体栓子进入静脉系统,随着血液循环通过右心到达肺动脉,可导致低氧血症,最终可引起肺水肿。

气体栓子到达右心,引起肺动脉干与右心室之间的空气闭锁,可能因循环中断而死亡。

空气栓塞有什么表现?少量空气栓塞可无症状及体征,或轻微的头痛、呼吸困难、恶心等,不易被发现。

随着进入气体的量和速度的增加,最主要症状为呼吸急促、氧饱和度下降和低血压。肺部可闻及哮鸣音和湿啰音,心前区闻及「车轮声」是典型临床体征。

静脉注入多少空气会致死?

研究表明,静脉空气栓塞的致死量为 200-300ml,而且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输入才会有影响。

以一个50kg的成年人的体重来计算, 至少也需要100ml的空气且必须在1分钟之内打完才会致命。

所以输液器的管壁有时粘附有少量的空气泡,即使进入血管也会被肺吸收,不必惊慌。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关注【DrX健康科普】哦,你想了解的科学喂养、育儿心得、家庭教育、疾病护理等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如果输液时空气进入了血管,病人会什么样?

如果输液时空气进入了血管,病人会什么样?这是很多人特别关心的问题,因为听说空气进入血液中会致命,所以一输液就害怕空气进入血管,以至于很多患者反复叫护士看输液管中有没有空气。这种患者并不少见,几乎每年都见一些。今天咱们就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其实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张大夫习惯性的查阅了一下近年来的文献,仔细看这方面的文章很多是集中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那时候我们国家医疗条件还没有现在这么好,所以输液时候的确会有这种问题发生。所以,当时医学界,尤其是护理学界对于这个问题报道的也比较多。

但是,时至今日,如果您还在关注这个问题,那您真的是OUT了。因为如今的输液器得到了很大改进,不仅看上去精美,而且其中的一些设计也十分巧妙,比如墨菲氏滴管(输液管中间彭大部分),这个地方不仅可以看输液滴数,还可以阻断空气进入血管。另外需要提出的是,有了墨菲式滴管当输液完的时候,上方没有了压力,空气此时也无法进入血管。

墨菲式滴管

所以因为有了这些精妙的设计,当发现输液器中有空气的时候,大家请不要过度慌张,可以先关闭输液器的活塞,卡死活塞后,就是去叫护士过来处理,就可以及时清除掉意外情况的发生。

最后,张大夫希望今天的介绍能够帮到大家,让大家以后安心输液,做到有备无患,及时遇到问题也能沉着应对。

希望这一篇剪短的小文章能够帮到大家,大家觉得好可以在评论区写下您的感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