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感冒如何治疗?
该怎样治疗风热感冒?
感冒病变多在肺卫为主,治疗一般以宣肺解表为原则。风热感冒宜辛凉解表。方用银翘散加减。分析如下:
风热感冒:证见身热微恶风,或有汗,头痛胀,咳嗽痰黄稠,口干微渴,咽喉掀红作痛,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方例:银翘散加减――头痛甚加桑叶,菊花;咳嗽加杏仁,浙贝,前胡;鼻衂加茅根,山栀子;风热伤津化燥或秋燥当令,可酌加沙参,花粉,梨皮;“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可酌加板兰根,大青叶。
感冒为常见病,除服药外,必须注意休息,避风保暖,飲食得当,一周内治愈。
但须注意:有些传染病的早期起病时也类似风热感冒的症状,或者因治疗或护理不当而发生併发症,宜宻切观察。有需要者,可搜索我在微头条转发自创科普文章《感冒自疗,应有分寸》,文内有详细介绍。
以上供参考之。
风热感冒如何治疗?
风热感冒怎么治疗?
风热感冒是和风寒感冒完全相反的感冒类型,是因为风热之邪侵犯体表,使肺气失和所导致的,很多人在夏季就容易出现风热感冒,因为气候十分炎热,人体最容易受到风热之邪的侵袭,稍微一不注意就会感冒。
那么风热感冒该怎么治疗呢?
首先风热感冒一般需要选择那些凉性,能驱热邪的感冒药,专业来说就是辛凉解表的药,而比较典型的就是——银翘解毒片。
银翘解毒片是从银翘散而来的,主要是由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还有甘草组成的,其中金银花和连翘是清热解表的中药,可以疏散风热,还可以清热解毒。
风热感冒初期,如果发高烧,而且咽喉不适干而是肿痛,咳嗽不明显,这时候可以直接服用银翘解毒片就可以很好的缓解症状。
很多人在选择药物前,一定要有这个意识,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类型的感冒,风寒感冒则不能用这个药,会加重症状,同时这个药不能喝滋补性的药物一起同吃,因为补药会使表邪不能外透,反而会入里,加重病情。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分享养脾干货!
风热感冒如何治疗?
风热感冒怎么办
风热感冒是指感受风热之邪所引起的病证,临床可见身热较著、微恶风、汗出不畅、咽干或咽痛、鼻塞、流黄稠涕、咳嗽、痰黏或黄、头胀痛、口干欲饮、舌尖红、舌苔薄白干或薄黄、脉浮数等症状。治疗应选用辛凉解表剂,风热感冒者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药物、针灸、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
1.药物:临床代表方如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多选用银翘散加减,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豉、桔梗、牛蒡子、竹叶、芦根、甘草。发热较甚者,可加黄芩、石膏、大青叶;头胀痛较甚者,可加菊花、桑叶、蔓荆子;咽喉肿痛者,可加山豆根、玄参;咳痰黄稠者,可加黄芩、浙贝母、瓜蒌皮;口渴多饮者,可加天花粉、知母等。也可根据个人情况选用银翘解毒丸、感冒清胶囊、芎菊上清丸、牛黄清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桑菊感冒片等中成药。
2.针灸:选取列缺、合谷、风池、大椎、外关、曲池和尺泽穴,以毫针浅刺,大椎穴可行刺络拔罐。
3.拔罐:选取大椎、风门、肺俞、身柱,采用留罐法或背部膀胱经走罐法进行操作。
此外,感冒患者还应适当休息,多饮温开水,以清淡饮食为主,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酒食之品,风热感冒药多为芳香清宣之品,不宜久煎。
本内容由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黄峰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风热感冒如何治疗?
风热感冒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生石膏30g(先煎),麻黄9g薄荷6g生甘草6g杏仁15g羌活10g荆芥10g前胡10g炒牛蒡子10g(后下),板蓝根20g;上药加水800毫升,同煎2次分服,每日1剂,连服2~3天,直到退热后停服。
风热感冒如何治疗?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致卫表不和,肺失清肃而出现的证候。
主要证候: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多发生于春季、夏季。春季多风,气候转温,故风与温热之邪多相兼致病;夏季室外闷热,室内又较为凉爽,室内室外温度不定,也易患病。
病机分析: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故身热重,汗出不畅;风热上扰,则头胀痛,鼻流浊涕,咽喉肿痛,口干欲饮;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痰黏或黄。
治疗方法:主要以辛凉解表,清肺透邪为主。
主要方剂:银翘散、桑菊饮、桔梗汤、上清散、菊花散等。
主要成药: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 、银翘解毒片、牛黄解毒片、风热感冒颗粒等。
外治疗法:针刺疗法、指针疗法、梅花针疗法、按摩疗法、自我按摩疗法、熏洗疗法。
注意事项:应分清症候,不可使用风寒感冒药物;患者应注意休息,重症者,应卧床休息;应多饮开水,饮食清淡;要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汗出及症情变化。
风热感冒如何治疗?
孩子风热感冒怎么办?小儿推拿杨晓分享宝宝风热感冒的小儿推拿
版权所有,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小儿推拿杨晓!
小儿风热感冒的主要症状
发热重,恶寒轻,恶风,微微有汗,头痛,鼻塞流脓涕,喷嚏,咳嗽声重,痰稠色黄,咽红或咽喉肿痛,口干唇红,舌质红,苔白薄或薄黄等。
开天门:
天门位于印堂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两拇指交替自印堂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线30-50次,具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的功效。
推坎宫:
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分推30-50次,主要作用是疏通经络,醒脑明目,止头痛。
运太阳:
太阳位于眼角和眉角连线交点向后一指宽的凹陷处;用食指中指并拢推运该穴30次;主治感冒发热、有汗无汗头痛
揉耳后高骨:
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用拇指或中指揉50-60次;主治伤风感冒,头痛头晕。
平肝清肺:
肝穴位于食指指纹面,肺穴位于无名指指纹面,平肝清肺就是清肝经、清肺经,两穴同推;用手的拇指或中指由孩子无名指和食指指根向指尖同时直推300次;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降则气机调畅,此处取宣肺清热、平肝泻火之用。
清大肠
食指桡侧缘,有虎口推向指尖为清大肠,次数100-500次,调理肠道、退肝胆之火、通便。
掐揉少商
右手拇指指甲掐孩子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处,继而掐之。清喉利咽,掐3~5次,揉100~300次。
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食指中指并拢直推300-500次;可以治疗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渴咽干等热症。
拿肩井3~5次。
肩井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揉大椎
大椎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30-50次,捏挤至局部皮肤紫红为度。
版权所有,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小儿推拿杨晓!
小儿推拿杨晓2019.6.5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