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怎么泡酒?要不要去籽?有什么功效?

说到金樱子,我对它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春节过年在农村的叔叔家做客吃饭时,农村年味浓郁醇香,硕大的八仙桌上摆满了各色菜肴,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原生态的鸡鸭鱼肉一应俱全,亲戚们都围坐在一起,觥筹交错,好不热闹。叔叔开心地拿出一坛酒出来,神秘地对大家说道,这是金樱子酒,有很好的补肾的效果,小孩子不能喝。从此金樱子在我心里留下不错的印象,知道它具有一定的补肾效果,直到我真正读大学学习中医后,对于金樱子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很多人提到使用金樱子泡酒时是否需要去籽呢,我个人的经验是不用去籽,也因为我们在临床中用金樱子治疗小儿遗尿、中老年人尿频,妇女带下等疾病中,在运用金樱子都是不去籽的,而是使用金樱子成熟的果实治疗疾病。在金樱子的中药炮制过程中,主要是去除金樱子表面的毛刺,或者进一步加工炮制成蜜金樱子,取炼蜜,加适量100℃开水稀释.淋入金樱子搅拌均匀,放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红棕色、不粘手时,取出摊晾晒干后便可以使用。这种蜜金樱子具有更好的涩肠止泻效果,多用于长期脾虚导致的腹泻和久痢。因此我个人的观点是运用金樱子泡酒不用去籽,否则还会使金樱子固津缩尿,固崩止带、止泻的功效减弱。

中药金樱子是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成熟的果实。又被民间叫做刺榆子、野梨子、山石榴、山鸡头子、糖罐等独具特色的名字。

【药性】酸、甘、涩、平。归肾、大肠、膀胱经。

【中医功效】固津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

【中医临床运用】用于治疗小儿遗尿(尿床)、男子遗米青滑米青,长期脾虚久泻等疾病。

《滇南本草》:"治日久下痢,血崩带下,涩精遗泄。"《蜀本草》:"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明医指掌》对于金樱子单单只用一味药,制成金樱子膏,对梦遗、津不固有很好的效果。其书中原文记载:金樱子十斤,剖开去子毛,于木臼内杵碎。水二升,煎成膏子服。

在有关金樱子的方剂中,我最熟悉的就是水陆二仙丹,巴戟天、肉桂、没药、葫芦巴、琥珀、茴香、川杜仲、川萆薢、黑丑、补骨脂。具有益肾滋阴、收敛固摄的功效,用于治疗肾阴虚火旺,相火内动导致的男子白浊、女子赤白带下等疾病。

在使用金樱子泡酒时,各位朋友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首先在选取金樱子时,需要适合的季节采摘,一般我们都在11-12月份采摘,这个时候金樱子果实已经成熟了,其有效成分是最多的。那么判断金樱子是否成熟了,在采摘时,那些表皮红色的金樱子提示已经成熟了,这个时候是可以用来入药的。

2.在泡酒前,应该把金樱子表面的毛刺去掉,否则这些金樱子的这些毛刺会掉入到酒水中,当我们喝酒时,这些毛刺通过咽喉造成咽喉划伤刺痛,严重地会造成喉头水肿过敏的情况,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对于一些新鲜的金樱子,我们在去除毛刺时,还需要在锅中翻炒10分钟。

3.金樱子补肾酒方(仅供医学科普):

组成:金樱子800g,蛇床子 100g,海马5只,当归100g,淫羊藿100g,山萸肉200g,白酒10斤。

制作方法: 将所有药材放入酒中密封一个月余,可以开启饮用。此方具有很好的温肾涩精止遗的功效。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活的男性,每天饮用10-15毫升,可以改善恢复身体疲劳状态。

本人中西结合男科研究生,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目前在三甲医院工作,关注@中西结合男科廖医生,了解更多男性健康知识,学习中医养生,请各位大佬关注我哟!点赞+收藏+转发,让更多人受益💖

金樱子怎么泡酒?要不要去籽?有什么功效?

金樱子泡酒是技术活,流程简单,但是费人工,费时间,总结起来就是金樱子的处理和泡酒的过程。将金樱子准备就绪,自然而然就可以泡酒了,重点就在于处理这一块。先前我就有写过这类题目,这次我想补充一些新的知识点,让您更了解处理的过程。

金樱子的处理过程中,去籽这一步必须要有,核心部分是果肉,不仅要去籽,就连果肉都要切成细小的碎片。

具体的做法就是,选择熟透的金樱子,就是透红的那种,否则会有生涩感,把外表的刺给除干净了,防止刺掉落到酒中,造成误食,去籽后切开,就可以泡酒了。

有朋友就问了,用生的泡还是干的泡,其实都可以的,但要记住的是,鲜品用量需要加大就行了。

至于泡酒的过程,直接混合在一起即可,一般泡一个月这样就行了,选择高度白酒密封贮存。

金樱子泡酒有什么功效?金樱子的功效还在的,就是固精缩尿,改善晚上尿多的毛病,有酒的存在,对于活血通络也有一定效果。若是病症严重的话,这样的酒也是很难起到作用的,还是在医生指导下配伍用药,效果才好。

对于喜欢喝酒的人来说,要的是那种口感。

金樱子泡过的酒,喝起来有一定的甜味,熟了金樱子果肉甜美,和白酒的味道混合在一起,让人难以拒绝。整个泡酒过程中,需要时间去做那些处理,而泡起来就简单了,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觉得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和收藏起来。关注老邪,了解更多农村中药材

金樱子怎么泡酒?要不要去籽?有什么功效?

金樱子泡酒可以不必去籽,但是毛刺一定要去掉,如何快速去掉毛刺?怎么泡?怎么配?会有怎样的功效?待我细细道来。

首先选择金樱子要选金黄色,这样的比较成熟,甜度高,涩味少。

其次,就是把选好的金樱子去毛刺,要想快速去毛刺,找一个曾经装米的空袋,把它们装入袋子里,然后用擀面杖反复碾压,然后洗净就可以了。

再次,泡制最好选择玻璃瓶或是搪瓷的缸,白酒选择40度以上的。

最后,泡法与功效

配方一:金樱子枸杞酒

金樱子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补肾利尿作用,枸杞也能补肾滋阴,两者在一块能补肾护肝,做法也是很简单的就是金樱子选择150克,配枸杞50克,也可以加入黄芪、巴戟天45克,鹿筋30克,还有黄精、党参以及杜仲等成分,,将药材洗净,然后放入消毒的容器里面,加入白酒保存1个月左右就可以了。

配方二:金樱子仙灵脾泡酒

金樱子和仙灵脾一起泡酒是最好的,金樱子本身的作用就是补肾,而且仙灵脾还能补肾壮阳,尤其是辅助阳痿尿频尿失禁都有好处,两者泡酒非常适合男性来喝,对肾虚有很好的作用。

配方三:金樱子单独泡酒

金樱子直接泡酒,取干净的成熟金樱子1000克,纯粮食白酒3000克,冰糖大约有50克,直接放入到干净的瓶子当中,加入白酒浸泡,要注意容器要密封,放入阴凉干燥的地方就可以了,浸泡一个月就可以饮用了

金樱子泡酒的功效:

1,能强壮筋骨,疏通经络,预防缓解关节炎和风湿骨痛。

2,有固精缩尿的重要功效。

3,对女性经常出现的带下和月经不调,以及男性经常出现的肾虚和滑精遗精等症,都有一定调理和治疗作用。

4,能调理脾胃,提高肠胃功能,对脾虚腹泻与肠燥便秘都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就介绍到这吧,希望对你有用,我是赵护士,你的健康你做主,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金樱子怎么泡酒?要不要去籽?有什么功效?

洗净,凉干,不用去籽。主要功效:1.固精缩尿:本品味酸而涩,功专固敛,善敛虚散之气,固滑之关,能固精关、止遗滑、缩小便、治遗溺、敛肾气、疗崩带。凡肾气不足,下元不固而致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遗精滑精,尿频遗尿,以及妇女崩漏带下等证,均可取其封藏下元之力治之。2.固肠止泻:本品味酸,涩可去脱,入脾收虚脱之气而止久泻,入大肠涩失禁之关而治滑脱。凡脾虚不摄,气虚下陷,所致的少气懒言,面色萎黄,久泻久痢,脱肛阴挺,均可用之。【使用注意】1.有实火、邪热者忌服。2.为治标暂用之品,不可无故服之,以取快欲。

金樱子怎么泡酒?要不要去籽?有什么功效?

答:1.金樱子泡酒不要去籽。

2.金樱子泡的酒有滋阴补肾壮阳,补充气血不足,对于气血两亏人特别管用。

3.金樱子泡酒方法如下:

金樱子采摘还是很费功夫的,因为它表皮有刺,戴着手套去采摘,金樱子采摘回来后,戴着手套先把金樱子表面刺都揉掉,褪去刺的金樱子在用水洗干净,洗的时候刺一定都洗干净后,洗完用刀一个一个都一切两瓣,切两瓣的金樱子放在筐篓里,烘干,用电炉或者炭炉现在也有用燃气炉,拷贝烘干,干燥的金樱子,装入玻璃容器中,也可以坛子容器里,按照1:5比例装白酒,1斤金樱子加入10斤白酒,加少些冰糖,10斤白酒炮制的金樱子,加入3两左右白糖即可,白糖多一些就口感甜,但冰糖一定不能过多,几块足够。酒很重要,最好是酱香型白酒或者自家酿的白酒。然后把容器密封,密封一定严严实实,一点不能进入空气,密封一个月之后就可以喝了,喝后明显有滋阴补肾壮阳补气血的功效。

金樱子怎么泡酒?要不要去籽?有什么功效?

金樱子泡酒,把籽挖掉,冼净,再蒸熟,晒干,然后泡高浓度酒3个月后就可以喝了,这样泡出来的酒比较香醇,功效也足,但是这样的工作量比较大,比较繁琐,一般都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不去籽,只去掉毛刺和蒂头。我把简单的从采摘到泡酒的过程说下。金樱子一般采收时间是10到11月份,果实由金黄色转变为红色,很多地方气候条件不用同,时间会有所不同,采收来后,将毛刺和蒂头去掉,用我们老家的土办法就是把金樱子放蛇皮袋里,然后用脚轻轻的踩,来回踩,把毛刺和蒂头去掉,然后放清水里面清洗几遍,将浮在水上的去除,一般那些都是有虫子钻过的,然后在太阳底下晒下,然后准备高浓度烧酒进行浸泡,一般50度以上吧,具体酒和金樱子的比例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调节,金樱子多一点。泡出来的酒含金樱子的浓度高,我们这边一般是酒3金樱子1这样来泡酒,然后泡两到三个月就可以喝了。金樱子具有补肾固精、缩尿止泻的功效。当然也可以加其他中药材一起泡酒。比如金樱子党参酒:金樱子、党参辅以淫羊藿、蛇床子等,加白酒浸泡,可以温肾固精;金樱子枸杞酒:以金樱子为主要原料,辅以枸杞、大枣,有助于补肾壮阳;金樱子仙灵脾酒:金樱子、仙灵脾、海狗肾等一起泡酒,具有健脾益气、补肾生精的作用,用于性欲减退、畏寒肢冷、阳痿早泄者;金樱子山茱萸酒:金樱子、山茱萸加白酒,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功效,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阳痿等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