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天池里面有鱼吗?
不知道您听过“千年草籽,几万年鱼籽”这句话没有,意思是说草籽千年不死,鱼籽万年不死,虽然生物学上不敢确定鱼籽可以万年不死,但是现实中却有一种现象,就是如果某个空地挖出一个大坑,下雨里面存上了水,用不了太长时间,这片水域里就会有鱼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鱼类都有顺水游动或者逆流而上的习性,因此可能会顺着雨水或者溪水,进入到本来没有鱼的水域中;第二就是一些水鸟的作用,当一些水鸟在有鱼的水域中捉鱼之后,他的身上比如羽毛中就会占有这个水域中的一些鱼卵,当它飞到一个没有鱼的水域中时,她身上的鱼卵就会掉落到这个水域中,那么这个水域里很快也就会有鱼了。
长白山天池海拔很高,这里的气候也十分寒冷,而且属于四面环山的一个孤立的水域,这样的环境十分不利于鱼的生存和繁衍,但是只要常有水鸟光临这里,以及天池中有适合鱼类生存的环境,那么这里就肯定会有鱼生存和繁衍起来,目前据说长白山天池中有虹鳟鱼等,虹鳟鱼适合在冷水里生长,但是生长缓慢,个头也比较小。不过据说这些鱼是人类放养的,这可能和这里的水域太过寒冷,不易形成鱼群有关,因为鱼类的繁衍通常需要形成一定规模的鱼群才能进行下去,水鸟带来的鱼籽形不成规模的话,也是很难让鱼类在此繁衍下去的。
长白山天池里面有鱼吗?
作为休眠火山口上的湖泊,长白山天池原本不该有任何鱼类与其他水生物,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朝鲜向湖中投放了一批鱼苗,后来天池里就有了鱼。
说起长白山天池,可谓大名鼎鼎,不仅是因为小说,还因为这里经常出现的所谓水怪。
长白山天池海拔2100多米,平均水深204米,最深373米,是国内最深的淡水湖,这个面积不大的湖泊,经常因为水怪的传闻而享誉国内外,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天池所在的地方,其实是个大型的火山口,天池本身也是因为以前火山喷发然后形成的一个巨大凹陷,并且长白山是个休眠火山,未来还是可能喷发的。
特别的形成原因,注定长白山天池,理论上是不可能存在什么水生动物的。
有人说水怪是什么蛇颈龙、大型的鱼类,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天池本身形成的时间就短没有那么古老,而且自然条件很恶劣,无法生存那么巨大的水生动物。
要知道天池即便是在夏天,表层水温也不超过十二摄氏度,二十米深的地方就基本在三四摄氏度上下,这种水温,只有冷水鱼才能够勉强承受。
不同于一般水体中的温水鱼类,冷水鱼的生长非常缓慢,而且体型普遍很小。
因为水温过低的地方,营养物质也非常少,含氧量很低,冷水鱼类生长极慢,像是青藏高原与北疆等地的冷水鱼,基本都是这样的,更别说长白山天池这种,水里都没啥水草的地方。
此外,天池每年都有完全的封冻期,一年当中有两百多年,湖面都是完全冰封的,冰层通常都在一米以上,这种情况下,水中的溶氧量更是低得惊人,很难让鱼类生存。
越是大型的动物,需要的氧气越多,天池这样的水域,根本活不了太大的动物。
天池周围也没有什么生机,基本上就是小型的野生植物,也没啥小动物,像是自然界那种被水鸟带来鱼卵,新生水体出现鱼类的现象,在天池也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天池对岸的朝鲜在水中投放了鳟鱼跟鲫鱼,之后又投放了柳条鱼等,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长白山天池无可争议,真的出现了不少的鱼类。
目前天池中鳟鱼数量不少,还成了一种当地特产,但其他种类的鱼非常罕见。
天池中的营养物质非常少,湖中的鳟鱼到底以什么为生也是个谜,整体来说天池里以前是没有鱼类的,也几乎不可能有鱼类,但是现在因为人工放养的原因,的确是有鱼。
长白山天池里面有鱼吗?
1960年,朝鲜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鱼类学家们把虹鳟鱼苗放入天池水中,直至今日,虹鳟鱼已经长大。所以瀑布底下我们可以捉到虹鳟鱼,长度一般都在50毫米左右,因为是自然生长的原因,生长速度比较慢,但是鱼的味道是相当的好吃。
镜头前不时有小型生物经过,水下机器人继续前进,不时有小型生物在镜头前经过。这种小鱼只有两三厘米长,不仔细观察,还真难捕捉到它的身影,这回答了水温极低的天池里是否有生物存在的问题。
长白山天池里面有鱼吗?
1996年去了一次长白山天池、当时没去前就听说过水怪的传说特意去看看有没有运气看见天池水怪!先是爬到天池边、看见就一个碑写着天池2字无其他建筑物、第一感觉和其他的小湖泊没有什么差别!走到水边用手触碰水才发现水冰凉刺骨、当时很奇怪!山脚下就可以煮鸡蛋为什么池水会这么凉?我特意问了当地居民天池水这么凉这么高的地方有没有鱼、怪兽真的有吗?为什么山上有这么大的湖泊?哪里来的水?当地居民说;这是个活火山、所以山脚下会有咕嘟嘟冒着温泉、山上就是火山口!水是常年的雨水和雪水汇聚形成的!天池的气候特殊、由于要比其它地方高很多形成了很独特的气候环境、有的鸟飞进来很难飞出去所以会看到一些鸟的尸体、很多人误认为是怪兽袭击了鸟!天池的一侧是朝鲜一侧是中国、站在我们这边可以看到朝鲜那边要比我们这里陡峭、据说鱼是在解放后朝鲜有组织投放过几百条鱼做实验看看能不能存活!多年以来鱼的数量有所增长、但生长及其缓慢!还有人在天池发现乌龟!估计都是人为放生!到了每年7、8、9三月天池才对外开放!其他时间都是大雪覆盖无法上山、最近发现每年夏季有水獭来天池捕鱼!所以天池有鱼是多年前投放的鱼类而不是天然产生的野生鱼类
长白山天池里面有鱼吗?
19世纪90年代,有四位猎人来到了天池西北部的芝盘峰上,几人突然看到天池中有一只生物,它全身金黄色,头有瓦盆那么大,上面有角,脖子很长,有着明显的长胡须,在水面上低头喝水。
上面是清朝奉天候补知县刘建封在1908年编写的《长白山江岗志略》中的一段描述(翻译后),也是关于长白山天池水怪最早的记载。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关于长白山天池水怪至少有不下7次目击事件,只不过,在之后的描述中,天池水怪变成了:全身漆黑、头大如盆、脖子很长,体长3米左右的生物。
不过,之后我国的科学家曾经对天池进行过长期仔细地勘察,结果一无所获,所以长白山天池水怪也就成了传说。其实,从理论上说,长白山天池是很难供体型较大的水生生物生存的,因为这里面甚至连鱼都没有(如今有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长白山天池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是我国与朝鲜的界湖,双方各占一部分水域。其实,早在18世纪以前,这里还是不毛之地,因为长白山天池所在的位置其实是一座休眠火山。
这座火山在清朝曾多次喷发过,不过从1702年火山喷发后就进入了休眠期,当时火山喷发形成了盆状的火山口,随着不断地降雨,这里逐渐的开始积水,最终形成了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天池是我国最深的自然湖泊,湖泊周长13.1千米,南北长达4.4千米,东西宽达3.37千米,湖水平均深度204米,最大深度373米,水面面积达到了9.82平方千米,蓄水量更是达到了19.55亿立方米。
天池的形成与该地区降雨量充沛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它在火山口上,海拔又比较高,在火山石的净化下,湖水非常的清澈,按理说,这种环境养鱼最合适了,但其实,早期这里是一条鱼都没有的。
以前的长白山天池里为何没有鱼?一个自然形成的水体,很快就会有鱼,而鱼进入该水体的方式有很多。首先,如果该水体与其他有鱼的自然水体互通,那么必然会有鱼随着水进入。
其次,即便不与其他水体互通,在一些海拔较低的位置,一场大雨就能让水体互通起来,鱼也会随着水进入其中。
第三就是生物带入了。一个新形成的水体如果不具备上面两个条件,但还有一种有鱼的方式那就是生物带入。
生物带入可以有两个大类途径:两栖动物和鸟类,两栖动物这里主要指蛙类,如果蛙类从一个有鱼的水体迁徙到另一个水体中,而它们离开时正好是鱼类产卵的季节,就有可能把这些受精卵带在身上,从而带入新的水体。
而鸟类带入早在2021年国外的科学家们就已经研究过了,研究发现在鱼类的繁殖期,许多水鸟会以鱼卵为食,而进入到鸟体内的鱼卵有些不会被消化,当鸟排泄时就能把鱼卵排到新的水体中了,比如绿头鸭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但是,根据我国长白山自然博物馆朴馆长描述,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前,天池是没有鱼的。既然鱼有如此多的途径到达一个从未有过鱼的水体,为何几百年的时间都没能让天池有鱼呢?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鱼过不去。长白山天池的水面海拔高达2189.1米,而且它本身是一个该海拔的火山的火山口,四周不与其他水系互通,这就导致了鱼不会从其他水体进入到天池中。
其次,虽然生物带入也可以,但是天池四周没有什么自然的水体,也就不会有蛙类迁徙过去带入鱼类,虽然鸟可以无视,但是水鸟通常在低海拔的平原地区,况且长白山天池中没有露出水面的水生植物供鸟类歇息,所以,鸟类也没有带入鱼卵进去。
第二:条件不太允许。大多数的淡水鱼虽然都是杂食性鱼类,但是想要让它们生存,要么有水生植物、藻类,要么有许多水生动物,但是作为一个由降雨形成的湖泊,天池底部是火山,即使有了水,也很难生长水生生物,这就不太满足鱼类在此栖息。
其次,天池虽然水质清澈,但是它所处的环境是比较恶劣的,由于海拔较高的缘故,这里的冬季非常的漫长,从当年的11月一直可以持续到次年的7月,在冬季,天池水面几乎全部被厚达1米的冰层覆盖,这使得水中的水溶氧非常的低,一般的鱼类是极难生存的。
而且即使在夏季,这里的平均气温也只有8-10℃,因此,寒冷的水体,加上较低的水溶氧以及贫瘠的水生生物,造成了我国最深的湖泊竟然一条鱼都没有。
如今的天池为何有鱼了呢?如今的天池中,一共有三种鱼类:西太公鱼、黑鲫以及花羔红点鲑,其实这三种鱼都是人为放置的,早在1960年,朝鲜的一些科学家为了测试天池能否让鱼类生存先后放置了黑鲫和花羔红点鲑两种鱼,至于西太公鱼是什么时候放的,目前没有确切的说法。
花羔红点鲑
那么,问题来了,天池如此严苛的条件,为何三种鱼都能在此生存呢?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三种鱼的抗寒能力。这四种鱼之所以能被选中正是看中了它们的抗寒能力,比如花羔红点鲑它们的原生环境中就包括了我国最冷的地区东三省,在冬季水层结冰时,它们依然能够在水中活跃的觅食。
而黑鲫主要分布在分布于欧洲以及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水系,它分布水系的特点也是气温较低,而且冬季异常寒冷,最后是西太公鱼,它是原产北美洲以及亚洲北部的一种鱼类,它们也是抗寒能力非常强的鱼类。
西太公鱼
第二:体型。从上面的配图相信大家也发现了,这三种被放入天池的鱼都是小型鱼类,其中西太公鱼最大的个体也不过20厘米长,黑鲫虽然最大的个体能长到64厘米,但是它们的生长与食物的丰度正相关,在食物丰度较低的环境中,它们能够生存,只是生长极其缓慢。
而天池中水生生物虽然少,但是不代表一点也没有,而且这些鱼类都是杂食性鱼类,它们甚至可以以风吹到水中的有机物碎屑为食,所以,经过优胜劣汰后,只有它们留在了天池。
黑鲫
写在最后长白山天池形成到今天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在200多年里,这里连一条鱼都没有,这是因为它海拔较高、火山口积水而成以及气候所致,不过,如今天池中已经有了三种鱼类,这些鱼不是自然传播过去的,而是人为放置的。
被选中的这些鱼,具备耐寒、食量小等特点,不过能在寒冷的水域中生活,必然对水中溶氧量较低的环境也能适应,因为寒冷地区到了冬季水面必然会被冰封,所以,如今的天池已经有鱼了,只不过种类较少,数量也比较少而已。
长白山天池里面有鱼吗?
楼主你好这里是解忧骑士为你解答,楼主问长白山天池里有鱼吗?骑士可以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长白山天池中有鱼,并且只有一种虹鳟鱼而且只能生活在天池附近的温水区。
为什么说虹鳟鱼可以生活在长白山天池里呢?1、虹鳟鱼属于冷水鱼系
虹鳟是隶属于鲑科、鲑亚科的鱼类。太平洋鲑属是一个以盛产世界冷水性重要经济鱼类而著称的类群,包括大麻哈鱼、鮭鱼、红点鮭、哲罗、细鱗鮭等,其中以大麻哈鱼最为有名。
2、虹鳟鱼名字的由来
虹鳟是大麻哈鱼的近亲,外观也与大麻哈鱼十分相似,如侧扁的体型,圆钝的吻部前端具有较大而有些歪斜的口裂,上颌具有细细的牙齿。
与大麻哈鱼一样,虹鳟的鳞小而圆,身上也有不少鲜艳的色彩,其背部和头顶部为蓝绿色、黄録色和棕色,体侧和腹部为银白色、白色和灰白色,在头部、体侧、体背和鰭部等分布着很多不规则的黑色小斑点。当它们性成熟时,沿着身体的侧线会生出一条宽而鲜艳的彩虹带,一直到达尾的基部,非常艳丽,虹鳟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3、虹鳟鱼的习性
虹鳟喜欢栖息在水质澄清、溶氧较多、流量充沛、沙砾底质的山涧、河川、溪流等冷水中,属于高寒鱼类。
虹鳟鱼喜栖息于清澈、水温较低、溶氧较多、流量充沛的水域,虹鳟生活极限温度0~30℃,适宜生活温度为12~18℃,最适生长温度16~18℃。
4、中国与虹鳟鱼的故事
我国虹鮮引入的过程颇为传奇。在台湾,当时是由于初到台湾的蒋介石不习惯吃海水
鱼,于是便专门从美国引进了虹鳟。因此,在台湾人们也把虹鳟称为“总统鱼”。在大陆,虹鳟是1959年朝鲜首相金日成访华时作为国礼而传入的,故被誉为“大使鱼”。
5、长白山天池水质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二道白河镇,是一座休眠火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一座火山口,经过漫长年代的积水而成火山湖。
天池水无色、无味、透明,最大透明度 5.2 米。水温较低,当气温 15℃~ 18℃(8 月份)时,表层水温为 8℃ ~10℃,水深 20 米处降至 4℃,20 米以下水温趋向恒定,为3.5℃~4.0℃,属冷水。
由于环境和地势的影响,长白山降水丰富,天池周围是降水的中心,再加上火山地形条件,因此,在长白山火山锥体和熔岩高原上发育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河流、瀑布、泉、水、湖泊。
6、历料记载
据记载1960年,朝鲜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鱼类学家们把虹鳟鱼苗放入天池水中,直至今日,虹鳟鱼已经长大。所以瀑布底下我们可以捉到虹鳟鱼,长度一般都在50毫米左右,因为是自然生长的原因,生长速度比较慢,但是鱼的味道是相当的好吃。
总结综上所述,长白山天池里是有鱼的,而且是虹鳟鱼,过去一直有报道称,长白山天池有水怪,在骑士看来也许就是稍微大一点的虹鳟鱼,当然也有人认为是从地下水道上来的翻斗鱼。长白山水怪的事这里不多说,骑士也不懂,只能留待以后的科学家们研究了。
我是解忧骑士,一个有骑士精神的旅行爱好者,喜欢我的答案
就请关注我吧,我们共同成长。
也欢迎有不同见解的小伙伴,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相互探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