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985学生,毕业后很少报考公务员?
这是一个“误区”。很多985名校生,完全是听了不懂内情的人的劝说,或许是看了网上太多的抱怨,而产生的认知误区。行走职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好的行业,高的层次,快的起点,你起步就赢了。比如,好的体制内职业,越混越好,退休好待遇更好,一辈子安稳可靠,想干事业,空间更大,可进可退,有兜底的,有施展拳脚的,失败了还可以退而求稳。
一是体制内混得好的人,往往是中层以上的人,这些人有既得利益,偷偷乐呢,非亲非故,他们给你掏心窝子说实话吗?
二是混得好的人,或是托关系进入好单位的人,吃香的喝辣的,他们有内部纪律要求,会傻乎乎在网上炫耀,坑爹坑单位坑自己吗?很多网上的抱怨贴、吐槽贴,往往都是职场失意或怀才不遇的人。
比如,你看见一个从央企辞职的人疯狂吐槽,以为央企不好,其实他只是央企的一个劳务派遣制员工,本身就安排在一线从事最累最苦的活儿,从本质上说,他根本不是体制内的人。
实事求是地说,体制内只有分为四大类:公务员体系,事业编体系,地方国企体系,央企体系。全国有近七八千万甚至接近一亿人,有的在上天,有的下上,同样一个单位里,有的在北上广,有的荒郊野外、隔壁沙滩;有的在CBD,有的亚非拉。同样单位同一个办公楼里,有的是高层,有的是中层,有的就是干活的小兵。再缩小到一个办公室,有的是娘娘,有的是太太,有的是千金,有的是二代,有的农村孩子,有的地主的娃。微观上,几乎没有对比,只能从宏观上对比。
比如,我们公司其实非常好,你如果看招聘广告,你能看出什么来?广告上写着月薪4800元,因为岗位工资真的就是起薪4800元啊。985的名校生看看,摇摇头走了。他们不知道进来后,还有各种补贴啊,福利啊,月度预支奖、半年绩效奖、年度兑现奖呀,杂七杂八算起来年薪22万。结果,他找了一个私企,年薪18万,乐得合不拢腿,结果租房、吃饭、通勤、请假扣钱,到手不到12万。那个央企的同学,通勤有1200元月补,住房单位有房,每月还发3300的住房补贴,食堂自助餐免费,打电话月补720元,请假不扣钱,生病了,工会慰问2000元,小组慰问2000元,部门慰问2000元,结果一年下来到手25万。
世界上最经典的老话: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这次“新冠”就是一次“退潮”,很多人只有呛了海水、遭受社会“吊打”之后,才明白安稳一辈子才是真正的稀缺资源。去年和今年的毕业季,体制内就业意愿指数持续升温。比如,我们公司以前哪有北大清华毕业生报名呀,今年好嘛,招了七八个清北研究生。
根据网友热议,整理了“十大铁饭碗”职业。因为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同一单位下属单位之间、个人之间都有巨大差异,此排行只反映宏观情况,不做个体之间的微观对比。请自行选择参照系。
【十】事业单位(公立医院医生)。医生职业是一个围城,外面人都觉得好,里面的人没有不抱怨的,但这个职业又是专业性职业,前期积累非常漫长,厚积薄发,职业生涯长,收入延展性高,越老越吃香,即使退休之后,也可能迎来收入的黄金期,收入的想象空间巨大。
【九】事业单位(公办教师)。教师的待遇越来越好了,退休待遇更是越来越好了,退休金替代率高达80%以上。两个假期也是女性喜欢的核心要素。学校名气之间的差异,个人之间的差异,优秀老师越来越吃香,越老越吃香,职业生涯很长,收入可以多元化,弹性空间很大。
【八】地方国企。地方国企有十几万家,群体之间的差距太大了,有的红红火火,有的濒临倒闭。总体来说,国企全国社平工资6618元,远高于私企3610元的社平工资。主要有三个优势:一是薪酬在当地一般都是中上等层次的,二是安稳性远高于私企,只会被安置不会失业,三是找对象优势指数比较高。
【七】bd文职编制。bd文职招考是这一两年刚刚兴起的“铁饭碗”工作。薪酬福利还是比较高的,根据招考公告可以看出,本科生转正后基本能达到月薪一万以上。其他的优势:住房有保障,即使暂时没有住房的,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房租补贴都比较高。在补充医疗待遇、子女教育就业普惠方面,也有一些优惠待遇。
【六】央企通用企业。央企之间的分化巨大,央企内部的企业之间、层级之间、地区之间,分化也是巨大的。比如,某央企内部,有的下属企业平均年薪50万,有的平均年薪不到5万。集团总部、海外公司、省级总部、地市公司、县区公司、基层一线,分化巨大。所以,一定要找内部人打听清楚,不能只看名头大,不知水太深。
【五】高校教师。高校教师之间差异化比较大,群体之间的分化,取决于个人的造化。总体来说,高校教师的优势很多,薪酬福利好、解决户口、分房有福利等等,工作地点一般都在比较好的城市,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受人尊敬),找对象优势上有优势。还有两个假期,时间弹性大。收入弹性更大,知名教授的收入非常多元化,年入千万的名教授也不少见。
【四】央企里的金融类企业。根据2020年全国行业社平工资排行,前三名的分别是,信息、金融、医疗。金融央企,辉煌时期已过,薪酬福利相比十年前有所下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稳稳位于行业前三名。尤其是非银金融央企,如证券、保险、资管、金融租赁等公司,平均薪酬很高。不要拿偏远地区的柜员与一线城市的柜员相比,也不要拿柜员与非银金融企业员工相比,两者不在一个平行世界里。
【三】央企里的科技研发类企业。央企里面的科技、信息、研发类的企业,虽然不能跟高薪名企比,但薪酬弹性依然是比较大。尤其是国家从今年开始选择205家科技型国企进行三项制度改革,探索市场化薪酬制度、工资总额不限制度、科技入股制度、科技副业盈利合法制度,将来可能出现年薪几百万、几千万的科技人才,想象空间巨大。
【二】公务员。有人抱怨偏远地区一线公务员收入偏低,实事求是地说,不要跟发达地区公务员和优质企业骨干员工相比,要比就比当地的收入水平,不在一个维度上的攀比是抬杠。在当地,公务员薪酬福利中上等,社会地位上等,社会资源调度优势上等。公务体系的选择,最好是自上而下的,层次越高越好,选择大于努力,部委起步就是副处,在县里副处就是天花板。
【一】央企中的顶级金融企业。国家主要有130多家央企(每年数字都会变,自行到国资委主页上查询),其中,国资委管理98家,国务院和财政部、文化部及其他团体直接管理的金融类、文化、烟草、铁路、邮政等央企30余家。门槛最高、薪酬福利最好的当属央企中的“战斗机”:顶级金融类央企。某金公布年报,人均薪酬上百万,某讯某巴都自愧不如。
为什么985学生,毕业后很少报考公务员?
大城市大多数985的都会进入企业,因为挣得多,所以考公务员的不多。我认识的985毕业的在大城市的几乎没有公务员。一般回小城市的考公务员的多(东北这边)
为什么985学生,毕业后很少报考公务员?
扯淡呢,985考公务员的更多,一个数据,北京大学75%的毕业生进了体制内,虽然没说考公务员的有多少,但是应该从侧面说明考公务员的不少。
如果提问者是普通高校的,有一个事实,就是你看不到985学校的学生跟你竞争公务员的话,人家985高校学生不屑于跟你竞争那些普通公务员名额,很多985学校都有专项名额,叫做“专额定向”,走内部竞争,有些国家部委岗位直接进985高校宣讲,都不是网上报名的,线下报名,线下领准考证,普通高校都没机会报名,连报名门口在哪都不知道。还有选调生名额也是,每年来985高校做宣讲的不知道有多少。
如果提问者也是985高校的,那基本上可以确定提问者是理工科的学生,理工科的学生确实报考公务员的比较少,因为去企业挣的钱更多。985高校的文科,政史类的学生报考公务员的热度很高,有些没有考上选调生,宁愿延毕一年,只为应届生身份继续报考选调生。
为什么985学生,毕业后很少报考公务员?
985大学学生毕业找工作的机会和可选择性大大优于其他院校,因此进体制内的人数相对来说不多。尤其是面向所有大学毕业生招考的各类型公务员考试,除国考外,真他考试985毕业生参加的真不多。即使要考公务员,专门面向985毕业生的各省级以上部门的选调生考试才是他们的首选。普通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考试对他们没有吸引力。
为什么985学生,毕业后很少报考公务员?
985考选调,考公务员,考事业编的人更多,好不好?
为什么985学生,毕业后很少报考公务员?
考不考公务员,跟是否985没太大关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