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都是松软的泥沙,船锚是如何牢牢固定船身的?

船锚是通过重心点和锚爪尖重合的设计使锚爪自沉“挖”进泥沙的。而且固定船身只是一个好想法。实际上,是将船“固定”(拉)在一个区域内(锚点的水流下方)。

W君先和大家分享一首歌词:“船锚不是你想抛,想拋就能抛”。海底并不都是泥沙,有泥沙、水深30米以内的海底都是好地方,叫“锚地”。因为,太深的水域船锚下去很有可能是拉不上来的,加上链重太沉了,起锚机拉不起来,只能是弃锚。还有不是泥沙的海底,根本不能抛锚。扔下去,就是“扔”了。

现代船锚的设计会将锚爪尖和整根锚的重心点设计在一起,通过拖拽使锚爪挖泥深进其中,再加上预留一段卧底锚链(水平海底)而使船锚停留在泥沙里。当然,如果海面风浪太过激烈,还是会把舰船“吹”离锚地的,而“锚”就留在海底了。

G=重心(与锚爪尖C重合)

收锚时,起锚机拉起锚链,使船与锚呈90°直角后,锚爪只需掀开自己身上的泥沙就可以升上来。就好像耕地的铁犁提出泥地道理一样(收锚动作)。

W君说:这样的风浪只能靠动力稳定船身了。。。。。。

海底都是松软的泥沙,船锚是如何牢牢固定船身的?

003福建舰航母顺利下水,虽然它在航母群里是中国最大,但是在船舶群里还不及我所在的集装箱船大,当然,即便是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船舶,在大海上都离不开船锚的刹车。

要说刹车可能还不够专业,毕竟船舶实际上没有刹车的说法,船锚也只不过是作为固定船舶的一个枷锁,协助船舶在大海上停留。

船舶能不能乖乖停在大海上,那就取决于船锚能不能起作用,船锚作用有多大,还得看大海深处的海底地质是怎么样的。

神奇的大自然,千奇百怪的大海,每一处的深海海底地质都可能会不一样,给船舶锚泊带来的便利也相差很大,那么大海上都会有哪些常见的地质呢?下面给大家普及船舶相关方面的冷知识。

我是一名远洋船员,从实习生起就总是能听闻船长对海底地质的讨论。很多船长其实都很讨厌抛锚,在海上尽可能地不抛锚,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宁愿船舶漂航在大海上。

尤其是经验不足的船长,他们对海底地质没有十足的把握,即便有海图作为基本的辅助 ,可是海底的情况还是需要靠蒙。

2015年,我们船上的老船长,拥有船长十五年经验,对于船舶的抛锚也算是了如指掌,甚至闭着眼睛能把船锚抛好,使船固定在大海上。

可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我们的老船长就是其中一个湿鞋的人,这也是他航海当船长以来,第一次中招,结果也让船公司遭受了损失达180万美元。

当时,我们船要去希腊卸货,由于天气原因,船长收到港口方发来的邮件,告知不能靠码头,只能在希腊的锚地抛锚。

船长为了躲避大风,也为了能够靠近陆地一些,这样就能够免受海浪的冲击,防止船舶走锚。当时,船长在海图上详细地看了看希腊锚地所在的所有区域的海底地质情况。

其实,对于每一位船长来说,只要是抛锚都会参考锚地的海底地质,方便船锚能够顺利的扎入泥土里,使船舶能够牢牢的固定在大海。

当时,船长分析了希腊海底的地质,认为海底水深深度适合抛锚,而且地质显示是沙子。

这次抛锚和往常一样,在船长和驾驶员的共同协助下,船锚顺利地固定在船长想要的位置。并且船长抛完锚后非常得意的在实习生面前吹嘘了自己抛锚的技术,很自豪的离开的驾驶台。

在船长的眼里,他们比的是自己抛锚的速度,我经常能够听到船长在驾驶员面前说自己抛锚的最快记录是20分钟、15分钟、10分钟......

其实在我的眼里,能把锚顺利的抛下大海并不是什么能力,反而,谁能顺利的把锚收回来才是真本事。

当年,船长抛的锚让他自己都没想到,当时,希腊港方给船长又发了一次邮件,邮件上告知船长靠码头的时间。

往往知道靠码头引水员上船时间之前,船长都会提前把船锚收回来。可是这次,船长骄傲不起来了,为了收回这个锚,足足花了5个小时,最终还是没有把锚收回来。

原因让船长也费解,通常情况下,沙子的地质,抛锚,收锚都是非常简单的,可是船长这次遇上了问题,不管用什么办法,船锚被牢牢的卡在海底,拉不动、拖不动、拽不动,甚至换个反方向拽,依然船锚无动于衷。

船长估测,海图上显示的海底地质并不正确,肯定不是沙质,而是珊瑚或者礁石,才会把船锚牢牢地卡在石头缝里或者珊瑚群里。

如果用锚机硬拽,只会导致船上的锚机烧毁,带来的损失会更大,出于问题的严重性,船长只好给总公司打电话,在总公司的同意下,采取了弃锚的措施,就是将船上的一支锚从船上脱离船舶,使得锚和锚链永远留在海底。

这可是一大损失,一支锚和锚链组合就需要180万美元,这样的损失可以说非常大,当然,也不能完全去怀疑船长的能力,毕竟海底的土质并没有多少人能够亲眼目睹,海图上测量的资料也只能供参考。

除了海底是沙子的,还会有泥巴,沙子和泥巴混合,也会有岩石,礁石,一旦船舶进入了大海,面对的是复杂的海洋环境,仅靠海图的辅助是很难真正意义上的判断海底的地质。

当然,只要不是岩石,礁石和珊瑚礁,其余的海底地质还是可以抛锚的,只是这些地质对船锚的抓力有很大的影响,船长通常更喜欢在泥沙混合的地质抛锚,这种地质对船锚的抓力很大,也很方便把锚收回来。

在现实中,船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简单又陌生的词,那么想要让超大型船舶能够顺利地停在大海上,我们想要对船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那么船锚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通常一艘大型船舶的船锚是由锚,锚链,锚机组合而成。

什么是锚?

锚是将船舶固定在大海的某一个位置,而将锚爪整个嵌入海底地质中的锚,通常,锚有很多种,分为有杆锚,无杆锚,大抓力锚,特种锚等等,在商船上,普遍使用无杆锚。

无杆锚也叫山字型锚,是因为形状像一个“山”字。现在的大多数船舶包括军舰都是使用这种形状的锚,无杆锚分为霍尔锚,斯贝克锚。斯贝克锚是霍尔锚的改良版,现在船舶上使用的都是斯贝克锚居多,主要是结构简单,抓力好,储藏简单,对船壳的伤害小。

至于别的类型的船舶,比如大爪力锚用于工程船上使用,特种锚用于港区的浮筒固定,他们作用都是不一样的。当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让船舶稳稳地固定在大海上。通常,大型商船上使用的船锚重达30吨左右。

什么是锚链?

船舶光有锚还不行,还得有锚链牵引才能让船舶顺利地固定在大海上。很多人可能对锚链没有真实的概念,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女性脖子上挂的项链,其中的项链环就有点像锚链。

锚链是由锚链环,环环相扣连在一起,而锚链环在航海上也被严格的定义,通常我们以27.5米为一节,而一艘船舶,按照500总吨以上的船舶配置,锚链的长度应该需要达到250-300米左右,这也是船舶结构设计上符合国际船舶标准设计出来的。

在国际上标准使用的锚链,根据船舶吨位的大小,普遍配置的锚链长度是12-15节,这是船舶锚链的长度。

什么是锚机?

锚机就相当于锚和锚链的传送装置,没有它,锚链和锚机只会被送出去,没办法有大力士把它拉回来,要知道,一个锚的重量就是30吨,一节锚链就是2吨,通常船舶抛锚的锚链长度是5-7节入水,而且锚一旦抓牢海底,锚机想要把它拉回来就需要至少100吨左右的力,这不是一般的机器能够做到的。

不管是锚泊,还是起锚,船舶都需要借助锚机将锚链送出锚链舱,也需要借助锚机将锚和锚链收回到船上。锚机的力度很大,是锚泊的主要设备。锚机上有手动和自动释放设备,也有紧急阻断设备,和紧急弃锚设备,都是为了防止应急情况下使用。

对船锚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我们就知道,一艘大型船舶想要在海上稳稳地固定,就需要船锚整体的设备共同作用。

当然,抛锚前选择抛锚的地点,抛锚所在的地质还是非常重要的,地质好的,能够让船舶稳稳地固定,地质不好的容易让船舶走锚而移动。

那么一艘大型船舶,它的船锚是如何牢牢地固定船身的呢?

我们以无杆锚,也就是现在船舶普遍使用的锚为例。

无杆锚通常是没有横杆,仅仅只有一根纵向的主杆连接着锚爪,这种锚的设计便于收藏,通常被收藏在船舶船头的左右两边。当然,也有些船的船尾也会设置有船锚,这种船锚基本用于紧急情况下使用。

以下就是整个船舶抛锚的基本过程:

当船长受到港方抛锚的指令后,船长便会在当地国家的锚地找到一块锚地进行抛锚,这个时候就会给驾驶员和水手长通电话。

水手长和驾驶员收到抛锚的通知后,就会前往船头进行抛锚准备。

首先要打开锚机旁边的停止档,也叫STOP档,这个是一个应急固定档。

打开STOP 后,水手长会把锚机的离合合上,合上离合后,就需要把锚机的手动刹车解开。

船长会告知驾驶员,将锚送到离水面一米的位置,然后再把手刹刹住,脱开离合器。

驾驶员认为抛锚一切准备就绪时,就需要告诉船长,船锚已经备好。

待船长在驾驶台找到了船舶所需要的位置后,船长会给船头一个抛锚的指令,比如抛左锚或者抛

右锚。

水手长收到驾驶台船长的指令后,立马将锚机刹车打开,此时,锚链会在锚的重力作用下,快速

地拖入水,使得锚和锚链砸入深海。

一旦在开始松出锚之前或者在松锚的过程中,船长会要求2节或者3节入水,然后要求刹住锚机。

船长为何要这么做呢?

船长一般选择的锚地水深在20米左右,船舶一次性送出去的锚链长度达到50-80米,也就是说,

一瞬间的时间,锚链都会被堆积在一起,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地将锚链拉开,防止铰链。

在船舶的前后拖动下,可以顺利地将锚链拖拽开,锚爪也不会受到锚链的堆积,此时,锚爪就会

深深地陷入海底地质里。

这个时候,驾驶员的作用很重要,相当于船长的眼睛,帮助船长及时看清锚链的情况。在抛锚的过程中,驾驶员需要时刻观察锚链的方向和受力情况,并把看到的情况及时地告诉船长,老船长会根据自己的航海经验,对船锚是否抓牢做一个基本的评估。

一旦认为船锚已经抓牢,就会继续要求水手长把锚链松出水面4-6节,目的是让船舶在限定的范围内,使得船舶能够稳稳地抓住海底。

当整个抛锚结束后,船长都会提醒驾驶员要时刻注意船的位置,注意值班,观察是否有走锚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我们又需要如何判断船舶是否走锚了呢?

有经验的驾驶员,其实判断船舶是否走锚的方法还是很多。

1.可以通过船上的抛锚反馈设备进行报警设置,按照船长的抛锚长度,设置相对应的参数,一旦船舶的船锚走锚,设备就会发出报警。

2.有经验的驾驶员也可以通过雷达上的船舶运动轨迹来判断船舶是否走锚。一般船舶的运动轨迹都是有规律的,一旦走锚,这个规律就会消失,便可以清楚地判断船锚已经脱离原来的位置。

3.雷达上可以这么做,电子海图上也可以这么做,往往电子海图上有相应的抛锚功能,只需要把数据输入后,就能够辅助驾驶员及时的参考船舶的位置,用以判断是否走锚。

4.仪器毕竟只是一种辅助工具,最主要的判断还是人,驾驶员需要对船舶附近的参照物进行不间断的判断。通过对比参照物来判断船舶是否走锚,当然,船舶走锚,整个船体会出现抖动的现象,尤其是在驾驶台能够清楚地感知到,所以这个时候就能判断走锚。

总的来说

决定抛锚的因素有很多,海底的地质也是非常重要,松软的泥沙还是很不错的地质选择。有了不错的地质之外,还需要有专业的船长判断分析抛锚的方式,只有将锚爪稳稳地地抓牢在海底,船舶才能固定住,而且还不能完全相信锚爪抓牢后就不会跑动,尤其是变天,海况变差是最容易走锚的。

海底都是松软的泥沙,船锚是如何牢牢固定船身的?

首先海底不都全是松软的泥沙,还有其他颗粒岩石类的。船锚的本身结构,设计理论的很科学,是经过反复验证才实用的。即使是在松软泥沙里,也能够产生很强的抓力,足够让船只稳定。一般在30米左右的深度最容易固定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