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奇妙的南北差异?

除了像南方要米饭用盆,北方要米饭用碗,

我是甘肃女子,嫁到湖南已经七八年了还没适应,说实话,我还是觉得我们甘肃比较好,来到湖南,或多或少得有点后悔,后悔的原因就是南北差异真是太大了,大到让你一直觉得你是个外人。

根据我的真实体会说一下甘肃和湖南的差异吧,别的地方我也不是很了解,不能瞎说。

气候差异,湖南的气候只有夏天和冬天,而甘肃则四季分明

湖南的气候

第一次去湖南的时候,那是夏天的七月,下车的时候腿刚刚出车门,就感觉火炉在烤,真的是热啊,太阳火辣辣地晒,湿度又大,感觉自己置身在蒸笼里。

湖南的夏天是真的长,从6月就开始热起来了,到了7月,8月,9月都是平均35℃的气温,甘肃的人来到湖南,如果没有空调,基本上待不了一天,就得马上走,那种热,没哪个甘肃人能扛得住。

好不容易熬出去个夏天,秋老虎马上又来了。

秋老虎结束,你以为可以过一个凉爽的秋天吗?大错特错,你得赶紧脱下短袖,马上穿羽绒服,因为冬天来了。

湖南的冬天那是真的冷,而且是湿冷,就是你多穿衣服也没什么用,冻得瑟瑟发抖,不下雪还好,要是下雪了,更不得了。

不管是湖南的冬天,还是夏天,屋里屋外一样的温度,你不要想着天热的时候找个阴凉的地方乘凉,基本上屋外30多度,屋内也是三十多度,如果是冬天,屋外零度,屋内也是零度,因为湖南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完全靠体温取暖。

甘肃的气候

反观我们甘肃的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夏天不是很热,是全国避暑胜地,冬天虽然气温零下十几度,但是因为家家户户有取暖设备,根本感受不到寒冷,基本上都是一边在屋内穿短袖吃火锅,一边看着外面鹅毛大雪飞过窗户的别致景象。

甘肃的夏天就算是外面温度很高,可是你只要是到屋里,或者阴凉处,马上感觉到很凉快,可以随时随地的避暑。

就从气候这个层面来讲,甘肃完胜湖南。

让我不适应的还有湖南的方言。

记得刚刚开始在湖南上班的时候,部分湖南人还是爱讲方言,完全听不懂在说什么。

听不懂方言也有一个好处,有几次和婆婆发生矛盾,婆婆不停碎碎念,我知道她在骂我,但是我完全听不懂她在骂什么,感觉也不是很生气。

湖南的方言,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湖南各个地方的方言不一样,其中最难懂的就是湖南娄底的话,完全听不懂,这么多年,没学会说一句,也听不懂一句,沟通完全有障碍,我和公公婆婆的沟通都是手势语,真的太难了。

到底有多难,我举几个例子吧

1、湖南有些地方说脖子叫(POZI);

2、湖南有些地方说脚叫(DUO)还有的地方叫jio;

3、湖南很多地方叫老年妇女,或者祖母叫做娭毑;

4、湖南很多地方叫新生儿,叫做新儿子;叫小舅舅为细舅舅;

.......很多很多,都要去慢慢学习。

甘肃的方言比较好的就是不管是甘肃哪里的人,说出的方言都可以让外面的人听得懂,最难懂的武威凉州话,在湖南娄底话面前,那就是标准普通话。

湖南和甘肃饮食的差异

湖南人以米饭为主,甘肃人以面为主

湖南人眼中的饭那就是米饭,其他的都不是饭,记得我老公刚刚去我家的时候,明明我妈已经给我们做了拉条子吃过了,把碗都洗了,到晚上九点半的时候,突然问我:怎么还不吃饭?吓到我了,我说不是已经吃过饭了吗?他说没有啊,刚刚吃的是面,不是饭。最后大半夜的又煮米饭给他吃,吃完才觉得是吃过晚饭了。

甘肃人基本上以面为主,面条,面片,包子,馒头,饺子,也吃米饭,但是甘肃人把所有这些都叫做饭。

湖南人和甘肃人待客差异

到甘肃人家里做客的时候,很多甘肃人就会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给客人吃,主人看到客人的饭快要吃完的时候,就急着给客人加饭,夹菜,中途不停的说,多吃一点,你吃啊,等等的话语。

但是到湖南去做客就完全不一样,如果不是饭点基本上不会做饭给你吃,如果是饭点,他们会问你吃了没有,如果你说没吃,他们会给你准备一副碗筷,和他们坐着一起吃。你吃完得自己去盛饭,没人给你说多吃一点等等的话。

我记得我刚刚去婆婆家里的时候,他们家的碗又小,只盛一点点饭,快吃完的时候,还等着让他们给我盛饭,结果吃完了也没人搭理我,我以为是他们对我有意见,为这个事情还和他们家的人吵了一架。

现在想想都觉得尴尬。

湖南和甘肃过生日的观念完全不一样

在甘肃,大多数人过生日相对来说还是要简单一些,除非是那种老人的大寿,比如60岁,80岁才有可能去搞一个大排场,其他生日就是随便过一下,最多就是家里人炒几个菜,聚在一起吃个饭而已。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过生日,我妈只给我们煮两个鸡蛋吃,就算是把生日过完了。

而来到湖南,我发现过生日那是真的隆重,湖南这边对整岁生日都非常重视。最惊到我的是:婆婆外孙女过10岁生日,家里人摆了10几桌,场面特别壮观。

我其实不喜欢过生日,来到湖南,每次过生日,婆婆家里都要S鸡,S鸭,做各种好吃的,请来很多的人,我感觉都有点不好意思。

跟部分南方的同事们相处久了发现,我还是喜欢北方的同事,没有那么多的小九九。

我的南方的同事有一个特点,就是说出一句话,你得思考,思考这句话背后的深意是什么,特别喜欢揣度别人,我记得刚刚到湖南的时候,拿着个北方人的性子去跟南方人相处,被南方同事坑害了很多次。

因为自己的一些言行举止,被告状好多次,经过这几年的锻炼,我已经习惯和南方同事相处了。

比如,有的南方人夸你这里好,那里好,这个时候你就要非常注意了,也许已经挖了个很大的坑叫你往下跳。这几年,只要别人对我好一点点,我就感觉别人要H我一样,有心理阴影了。

每次到了利益关头,哪怕是一丁点的蝇头小利,我的这些南方同事们就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给领导送L的时候,都不避讳人的,直接拿过去。

说得有些话,让我一个北方人听了是非常的不舒服,但是就是因为别人能送出去L,我送不出去,所以很多机会都轮不到我,也是个杯具。

北方人相处还是更加直一些,尤其是我们甘肃的人,就算是有的人做一些对你不利的事情,你是可以看得出来的,我的好多南方同事他们要踩你,不给你任何缓冲的余地,上一分钟,你和他还是朋友,下一分钟,秒变D人。

就从男的做饭这个事上,我还是支持南方的男的

甘肃很多男的大男子主义,有很多男的生下来,一辈子没进过厨房的多得是,好多农村的男的,更加如此。

两口子一起去干农活,干完一起回家,男的基本上就是躺在沙发上睡觉,女的就赶紧进厨房做饭,做完饭还要端给男的吃,还要给男的泡茶。

饭做得不好,还要骂女的,女的吃完饭,还要洗碗,收拾屋子,喂猪喂鸡,等所有事情干完,都已经很晚很晚了。

有的甘肃的婆婆看到自己的儿子要是帮着儿媳妇干点家务,马上就把儿子给支出来,自己上了,这也许就是老一辈旧观念在作祟。

南方大多数男的做饭贼积极,下班之后,包包放下,洗完手,第一件事就是进厨房做饭,如果女的身体不舒服,还会洗碗,收拾屋子,给孩子洗澡。

菜市场的差别

在甘肃,买菜都是按斤称,至少1斤起,比如买葱的时候,都是一捆一捆的往家里买。

但是湖南的菜市场就不一样,你可以买一个土豆,一根葱,还可以买一两肉,反正就是按需供应,你想怎么买,他们就怎么卖。

湖南人卖肉类的时候,会分得很细。比如卖猪肉,就会分前腿肉,里脊肉,后腿肉,骨头分为仔排,龙骨,棒子骨,每个部位卖的价格都不一样,在甘肃就分得没有这么细致。

湖南人这边的牛杂都特别贵,但是在甘肃就很便宜,在农村200块钱就可以买一副牛下水,在湖南就分开卖,要是全部买下来得上千。

湖南和甘肃的风景不一样,但是都非常的美

湖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有五岳名山南岳衡山;有着千古雄文《岳阳楼记》灵魂的岳阳楼;有东临湘江湖畔的岳麓山;山色秀丽,景色迷人的东江湖;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爷爷韶山故居;气势宏伟,庄严肃穆的的炎帝陵;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重峦叠翠,清泉奔涌的花明楼;修竹婷婷的常德桃花源等等,这些景区都是美不胜收,让你流连忘返。

甘肃给人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确实甘肃有很多美景,有着苍茫雪山的扎尕那;“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七彩丹霞;记录人类文明交融荟萃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月牙泉;明代长城西端的第一雄关嘉峪关;戈壁滩上奇幻壮观雅丹魔鬼城;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的玉门关等等。

以上就是我总结出的湖南和甘肃的差异,我们都是华夏子孙,不论待在哪里,都应该永远记得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国这片热土养育了我们,都要爱国,爱家,爱这个社会,感恩这个最好的年代。

有什么奇妙的南北差异?

谢邀~上次菲李说了一次南北方饮食习惯的差异,没想到小伙伴们反响热烈,这次菲李就再给大家补充一些吧。

1、红绿绿豆汤。

前段时间网上热议的南北绿豆汤,让不少南北方的宝宝吓了一跳,原来绿豆汤还有绿色(红色)的?其实这很大程度是因为水质和氧化等原因啦,两种都很好喝哦。

2、南北蟑螂。

如果要选一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南北差异,必须是蟑螂呀!北方蟑螂个小没战力,南方蟑螂却是可以长到两根手指辣么大(真的不骗你们!),一脚踩下去跟踩小石子似的硌得慌!

并且南方蟑螂还超凶,不怕人,还会飞!你知道一只两根手指大的蟑螂朝你飞扑过来是啥感受么?

3、南北指方向。

南方人指方向习惯说前后左右,但是北方有些地区的人指方向喜欢说东西南北,对于北方人来说,他们仿佛自带指南针,辨别方向是很简单的,但南方人往往连北都找不到。

4、南北说话。

首先是方言,虽然南北方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方言其实外地人还是勉强能听懂的,可是南方不少地区的方言,讲真除了本地人,外地人真心听不懂。并且别看人家都在一个省,不同市镇的人居然会听不懂彼此的方言你敢信么?

还有说话方式,南北方人经常会出现误会,比如南方人说我东西掉了,意思是东西丢了;北方人则以为是掉地上了,叫你捡起来。

还有最经典的,北方人的饭是所有食物的统称,南方人的饭就是米饭,面就是面。

北方人:“吃饭了吗?”

南方人:“吃了。”

北方人:“吃了啥?”

南方人:“饭。”

…………

5、关于洗茶。

南方的一些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有餐前刷碗的习惯,广东叫做“long茶”。

一些初到南方的北方人是不能理解这种事情,倒不是说北方没有饭前洗碗的习惯,只是像南方人这么讲究的,确实不多。

6、南北方的洗澡。

南方的小单间VS北方人的大澡堂。基本是大家熟知的差异了,除了南北方人性格上豪爽和含蓄的差异,还在于早期南北方气候、水源、环境的差别,造就了这样的洗澡文化。

7、关于下雪。

南方人下雪要打伞,北方人往往表示不理解。

8、南北方对汤的理解有点不同。

南方的汤普遍偏向汤水,北方的汤有些是糊状的,比如疙瘩汤,胡辣汤,更像是主食。

9、关于烤玉米。

又是前段时间网上热议的,上个图大家感受一下。

事实上,南方的烤玉米也有整根烤的啦,不过比如成都地区,确实也是有这样一粒粒串起来的。这里其实也涉及到另一个南北差异:南北方的烧烤其实是有很大差别的。

比如肉的分量,烧烤种类的差异等等,关于烧烤的差异大家有兴趣的话,以后菲李可以考虑专门说说哈,大家也可以补充哦。

好啦,今天的回答就到这里吧,关于南北的差异大家还有什么可以随时补充哈,讨论是为了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而不是开地图炮哦!

想了解更多关于美食、心理、冷知识的小伙伴请关注菲李哈~

有什么奇妙的南北差异?

作为河南女子,嫁到潮汕已经12年了,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一定会嫁一个吃馒头的男人。我一直告诫未婚的姑娘们,不要远嫁!不要远嫁!不要远嫁!

婚前,我从来没有认识到南北婚姻会有多大的弊端,我从来没有把距离与生活习惯的差别当成婚姻的阻碍,相反,完全不同的风俗与生活方式,对我却有着另外一种新奇感和吸引力。

婚后,我越来越后悔远嫁,迥异的生活习惯绝对不是想融入就能融入的,虽然我已经嫁过来12年,我依然对这边的生活格格不入。1:饮食方面的差异:

我主食为面食,超爱馒头,老公主食为米,我可以吃米将就一下,他对面食深恶痛绝。我可以偶尔将就,但不能长期将就,久之,每餐必备米面两种主食。

吃菜方面,我无辣不欢,他点辣不沾,我可以将就一下不辣的菜,他对辣深恶痛绝,我不愿长期将就,造成的结果又是 同桌不同食,麻烦的还是家庭主厨。

一家人的餐桌,我吃着馒头配辣椒菜,他米饭配不辣菜,本来一主食两盘菜的简餐,也要因为饮食不同麻烦一倍多煮好几样。

短期内都好说,重要的是一辈子,想像一下,因为彼此饮食的不同,造成家庭主厨几乎多了一倍的家务工作量,更要命的是他不下厨啊。

月子里,婆婆照顾我,我说想吃炒番茄鸡蛋,婆婆端上来了,竟然是糖炒的,一点盐也不放的那种。尝了一口难以下咽,我才知道原来番茄炒蛋可以是纯甜的,味道真是奇葩。

当然,甜豆腐脑和肉粽子在以前的我看来都是异端,不过这两样我能够接受。北方一般咸豆腐脑和蜜枣粽子。

饮食差异对于南北组合的婚姻应该是最难调和的矛盾吧。

2:语言方面的差异。

中原以及北方地区,哪怕距离再远,方言也能互相听懂个八八九九,南方的方言则不然,完全是一个字也不懂的外语。

想学会本地方言,没有长期的艰苦努力怕是很难的。我结婚12年,听懂的潮汕话不超十句,仅限于吃什么吃什么。

因为语言不通,导致特别尴尬。尤其是春节回婆家的时候,天天迎来送往,作为家里的媳妇,如果不去作陪,显得很不懂事,如果去坐着陪,看着他们叽哩咕噜一脸茫然,除了偶尔陪个笑,不知道怎么办,感觉围绕着自己的都是尴尬的空气,让人如坐针毡,如芒在背。

3:洗澡方面的差异。

南方人的卫生习惯看起来要比北方好得多,就是不管什么天气都要保持每日洗一次澡。冬天的广东温度有时候也很低,十度以下天气甚至五度左右的天气也常见,哪怕温度接近零度,也要一天一洗,因为低温天气并不多,所以很多人家里的浴室都是纯天然的温度,洗个澡冻得不行。

南方人虽然一天一洗澡,却洗得很是敷衍了事,随便一冲,几分钟搞定。

北方的冬天很少人一天一洗澡,冬天会三到七天洗一次,但北方人一旦洗澡就是极其认真,家里没有取暖设施的人家都会去澡堂洗澡,不管在哪里洗澡,都会用搓澡巾认真地用力地搓澡,搓得身上所有的灰尘和皮脂变成一条条小灰BUJIU,搓得皮肤发红,甚至掉皮。

4:过春节的风俗差异。

北方人春节饺子必备主食,然后几凉几热的菜,一般年夜饭安排在晚上,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看春晚。拜年要从大年初一才开始。大年初一也要煮饺子。

潮汕的年夜饭安排在下午,一般下午三四点左右开饭,吃完饭不看春晚,除夕夜到处拜年。年夜饭一般为火锅,海鲜居多,我在潮汕过了12个春节,连一个饺子也没有见过。

吃火锅极为清淡,煮点大骨汤做锅底,蘸料多为花生酱沙茶酱。我吃不习惯,第一个春节几乎天天饿肚子。

第二年起我学了乖,自己提前准备了一个鸳鸯火锅,并且准备一系列我爱吃的菜,方才吃饱肚子。

大年初一的早上很随便,没有什么仪式。婆婆一般安排吃点稀粥。

5:祭祖的差异。

潮汕地区的女儿一般不祭祖,除了没有儿子的人家。

第一次清明跟老公回婆家,发现婆婆不去祭她父亲,虽然婆婆的娘家就在本村。婆婆只和老公一起去祭老公的爷爷奶奶,虽然老公的外公的坟墓和他爷爷的坟墓相距并不远,婆婆也不去上坟。我很是纳闷。婆婆告诉我说,这边的女儿不用去娘家的祖坟祭祀。

在我们河南,父母去世的情况下,女儿一年两次上坟,一次是清明,一次农历十月初一。一般女儿上坟比儿子上坟还要积极些。

我突然理解了潮汕地区为什么如此重男轻女了。女儿不但可以不必赡养父母,连父母的坟也不用上,养女儿纯粹只是锦上添花,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6:对于“饭”“青菜”定义的差异。

一次,我大张旗鼓忙活半天,包了一锅饺子,还另外炒了两个菜,老公一看,面生不悦:“我上班忙一天,回来连饭都不给煮”,我愕然指着一盘一盘饺子:“没煮饭?这是什么?”“那是饺子啊,没有饭!”

我哭笑不得,原来在南方的嘴里,饭就是指的大米煮出来的白饭,如果你这一餐吃了满汉全席,但没有吃白饭,那么就是没有吃饭。

北方口中的“饭”泛指一日 三餐,不管吃的什么都是饭,见面问“吃饭了吗?”

北方的青菜是一种泛指,如此萝卜白菜,西芹,胡萝卜等等,南方人指青菜只能是翠绿的叶子为主的菜,如油菜,油麦菜,空心菜等,色号翠绿的一系列菜才叫青菜。

而且除了青菜,其他各种根茎类蔬菜都不太受欢迎。餐餐必备一盘青菜。

7:发红包的差异。

在我们老家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明明一年到头没几个收入,过年发红包时却少了拿不出手,还要根据亲情关系远近反复思虑该拿多少红包,如果对方回得少了又心里不舒坦。

我婆婆不管关系远近,一律红包一模一样,不管别人给多少,都给固定的红包。十多年前包的红包20一个,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红包一律50。在农村这个数是个中位数,有些人会包100,婆婆照样回50,有人包20,婆婆依然回50。别人回的红包多少丝毫不计较,觉得都是给孩子的祝福,根据老人的经济情况发多少随意。

8:北方男人用酒联络感情,南方男人用茶联络感情。

不得不说,南方男人还是有优点的,纵使我再后悔嫁给潮汕男人,我对潮汕男人的社交方式还是喜欢的。

我永远无法忘记,我们老家的男人,动不动就聚在一起吆五喝六是多么讨厌,喷着口水,“俩!俩!六个!六个!”划拳的声音能响彻半个村庄。拼酒,劝酒,不醉不休,发酒疯的,喝吐的,酒后出事的,要多烦人有多烦人。

南方男人喝酒的不是没有,但远没有北方男人爱喝酒的多,爱醉酒的更少,很少以酒会友,朋友见面大多是喝茶聊天。文雅而健康。

9:南方女人更贤惠,北方女人更泼辣。

南方女人勤劳而贤惠,对男人对婆家特别忍让,孝顺。自动自觉把娘家放在婆家后面,男人比较大男人主义,重男轻女较重。

有相当一部分南方女人自己认为自己对自己父母没有赡养义务,只用赡养公婆就好,自己父母有自己的兄弟哥哥赡养。

北方女人男女平等意识更强烈,赡养自己父母更主动,把娘家父母放在和公婆同样的位置甚至还要更孝顺自己父母多些。

@蝉鸣初夏除了以上种种,其实还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我们的祖国如此辽阔,不止南北方有差异,很多相距稍远的地方都有各种各样的差异,“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距离越远差异越大,尤其是南方,北方大半个中国语言基本都是相通的,而南方相距离不很远就无法沟通,如同外语了。

对于不同的风俗,初见觉得新奇,对于一个异乡人,却很难彻底融入,如我即使嫁过来已经十几年,我依然无法适应这里的饮食,依然没有学会这里的语言,依然是一个十足的外乡人。

夫妻之间的饮食也一直没有磨合到一起,各吃各的,除了煮饭麻烦,外出吃饭不便外,更让人沮丧的是没有知音之感,有好吃的想一起分享,对方却视之讨厌之物,多么让人沮丧。

所以我遇到一些想远嫁的未婚女子,总是反复地劝告:“一定不要远嫁,一定不要远嫁,除非,你真的除了那个远方的男人,嫁不掉了!”

有什么奇妙的南北差异?

17年跟山东的女朋友结婚了,每次去丈母娘家,我真的不想多停留一天,真想发完红包就回南方,太难受了。

虽然都在中国,但是有时候南北差异特别大,感觉东北、山东跟俄罗斯的饮食、身材更加像,南北方的差异有哪些呢!

南北年夜饭

南方和北方的年夜饭差异特别大,在南方地区,每年都做得特别的精致,为了准备年三十的菜,提前列好菜单,然后采购,当天拜祖之后,就开始准备晚上的饭菜了。

南方的摆盘都非常好看,而且还有很多特别的寓意,青菜和肉差不多55开,看起来非常好看。

北方地区的年夜饭,最大的特点就是肉多,非常的大气,感觉肉不够对不起客人,摆盘非常随意,不像南方人那么细心。

北方地区的年夜饭几乎都吃饺子,但是南方地区过年几乎不吃饺子,所以看春晚,北方吃饺子,南方吃饭喝汤。

山东的拜年磕头文化,我觉得非常不错,南方没有这种文化,非常羡慕呀!

南北语言的差异

北方地区的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相互交流都没有障碍,因为北方语言,几乎都有普通话的属性,就算是南方人都听得懂,更何况是北方人呢!

而南方地区语言,真的很难听得懂,比如两广地区的白话,贵州、云南人几乎不懂,北方百姓几乎发懵。

南方地区的方言特别多,像广西壮族人,他们虽然都说壮话,但是有的地方,壮话都分很多种,而桂柳话和湖南话的相似点非常多。

广西的壮话和泰国、越南话有很多共同点,所以省外的人,见广西人说壮话,以为是泰国人或者是越南人。

天津话和东北话是自带喜剧效果语言,只要宿舍、公司有一个东北人,你的生活永远不缺乐趣,这就是东北话的魔力,东北话的对手是广西夹壮普通话,听了就上头。

南北喝酒

跟女朋友回山东,山东是我见过最能喝酒的地方,听说内蒙人比山东人更加能喝,而且都是喝高度烈酒,一边喝酒一边唱歌。

东北人虽然也能喝酒,但是基本一个钟就结束战斗了,东北人喝酒非常快,耐力真的比不上山东人。

我在广西南宁的烧烤摊混迹那么久,在山东直接被秒杀了,老婆家的亲戚朋友太能喝了。

山东酒规律也非常多,他们还分主陪、副陪,你只要坐下来,肯定让你喝够,喝不够,他们觉得招待不周,这就是他们的酒文化,但是现在感觉有点变味了,很多人就是为了灌酒,我每次回去都吐到凌晨5点,元气大伤,半年不想碰酒。

北方澡堂

第一去北方的澡堂是害羞,觉得大家都光着一起泡澡,我进入的时候,总觉得有人看我,后面才发现自己自恋了,没人会在意你。

我去过几次之后,就开始上瘾了,因为觉得太舒服了,特别是搓身体的时候,看到身上的泥、死皮不断掉下来,感觉自己瘦了好几斤。

很多南方女性,看到北方的大澡堂,宁愿一个月不洗澡也不想进去,觉得自己最隐私的地方,全暴露在大众,无法接受。

在南方每天都要洗澡,但是在北方地区,并不是天天都洗澡,他们出汗非常少,南方地区出汗比较多,一天不洗就非常难受,就算不出汗每天也要洗澡,但是南方的洗澡,跟北方的大澡堂不同,很多北方人认为南方的叫冲凉,不叫洗澡。

南北方厕所

南方的厕所跟北方的厕所差异非常大,不管是市区,还是在农村,南方地区因为比较湿冷,空气无孔不入,所以每天要去洗澡的时候,全靠吼。

北方地区有地暖、墙暖,从外面回家就可以脱衣服,但是南方地区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一样的。

南方地区因为厕所比较冷,所以很多地方都装了浴霸,也就是我们说的暖灯,特别是家里有小孩和老人,不装容易着凉。

南方地区上厕所的时候,马桶上的座圈非常的冰冷,如果家庭条件一般,每次上厕所都需要垫上一层棉,家里条件比较好安装一个智能马桶,这样坐上去就非常舒服。

南方地区因为比较潮湿,厕所非常的容易出现发霉,特别是一些墙角、洗漱台,北方地区比较干燥,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生活在农村,在北方地区上厕所更加的痛苦,因为农村地区大部分都是旱厕,上厕所非常冷,比南方地区农村上厕所还要痛苦。

南北方人看到雪的反应

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是不下雪,除了贵州湖南等地区下雪,其他地区几乎不下雪,只会下霜,很多南方人一生的梦想是去看长城和北方的雪,南方人看到雪的时候,都会非常的激动,马上去外面玩雪,然后拍照发朋友圈。

北方的朋友看到雪,默默进家门,然后脱下衣服,从冰箱里面拿出雪糕,一边吃雪糕,一边看电视,这种快乐,可能是南方地区无法体验得到。

南北方买菜

我回到山东,跟自己的老婆、丈母娘去买菜,她们买菜非常的疯狂,一次买上百斤白菜,买排骨也是一扇一扇的买,看到买菜,我的钱包就不断掏空。

南方地区买菜都是只买够一顿,或者一天的量,很少会囤很多的青菜或者肉类,南方人更加讲究新鲜感。

在南方地区的菜市场,你买两颗辣椒,一根葱,老板都非常的欢迎,但是在北方地区,如果你买两颗辣椒或者一颗白菜会被老板骂,觉得你在找事。

南北经济的差异

最近10年,我们发现很多的北方人,都向南方地区迁移,出现了南强北弱的情况,南方的人均GDP比北方的人均GDP要高20%。

南北方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不同,北方有矿产,可以保证全国的能源,还是老工业基地,制造水平比较高,但是互联网、生活家居用品,南方地区更加多。

北方地区更加注重国企,而南方地区更注重民企,所以南方地区的社会老板非常多,南方地区靠近海,投资也越来越多。

而北方地区的高校更加多,北大、清华就在北京,一直以来北方的教育资源更加好,研究院也更加多,但是最后都跑南方了。

从2016年到2020年,南方的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65%,北方地区的经济总量只占到35%,南方地区的GDP增速达到9.7%,北方地区的增速只有8%,南方大区经商更加适合。

现在在三亚,街头都是东北人,江浙沪、两广地区也到处都是东北人,这部分人也非常有钱,几乎都是几套房子,冬天在南方地区过冬,夏天在北方地区生活,南方地区夏天太过于闷热,非常的难受。

总结:南北方不管是从语言、饮食、生活习惯都有一定的差异,这才是多彩的中国。

到目前为止,我最怕在北方地区问路,真的能把你绕晕,有几次的经历,本来非常简单,却被大爷复杂化。

你还发现哪些南北差异,让你受不了呢!

有什么奇妙的南北差异?

父亲是东北人,母亲是宁波人。

先来说吃的

不论是春节还是冬至等各种节日,奶奶包的永远是饺子,母亲总爱煮汤圆。

奶奶家吃饭,饭桌上会出现米饭、馒头、超级大盘的菜和炖锅等各种大体积的菜肴,母亲做的都是小盘且精致的菜品。

父亲在吃饭前总是要饮酒,钟爱的是高度数的烧酒;母亲也爱小酌,不过是当地自酿的杨梅酒。

父亲喜欢嚼蒜瓣,吃辣,生吃萝卜;母亲喜欢吃臭腐乳,喜欢蔬菜和海鲜的腌制品。

父亲爱肉类,母亲爱吃鱼。父亲吃东西喜欢蘸酱油,母亲吃东西喜欢蘸醋。

接着是天气

给父亲打电话,他说外面是零下20多度,然而穿着和南方一样多的衣服。寒假里回南方,父亲逼着母亲开热空调,买电热毯,每日瑟瑟发抖。真实地再现了来自“北方的狼冻死在了南方”的场景。

关于洗澡

北方是大澡堂啊,好多人一起,还有人给擦背的服务啊,在南方用着淋雨喷头的母亲直夸北方洗澡很舒服啊!

还有好多。父母亲分别是南方和北方人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

有什么奇妙的南北差异?

我是地道的南方人,在考上军校之前,我没有出过县城。17岁那年,因为高考成绩优异,被军校提前录取,那年的8月份,我带着多年的梦想,走进了军校。

报到后,我的分队十个人中,5个老兵,5个新兵,老兵中2个是北京的,2个是上海的,1个是福建的,其它5个都是浙江的。晚上吃饭,按分队为单位,每个分队一桌,当天的晚餐是三个菜一个汤,也没觉得吃不习惯。

一、南北的早餐很不一样。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们排着队走进伙房,一坐下,只见饭桌上摆放着一脸盆的馒头,一脸盆的花卷,一脸盆的稀饭,还有一些伙房自已腌制的咸菜。

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睡上下铺,第一次和这么多陌生的战友睡在一室,兴奋、激动又有一丝想家,总之到了很晚很晚才睡着,早上醒来,早已饥肠辘辘,看到白白胖胖的馒头,抓起来就咬,咬了一口没吃到馅,接着吃,还是没有,直到一个馒头快吃完了,还是没吃到馅,我以为伙房做馒头的时候,我这个馒头忘记放馅子了,偷偷看了下旁边的同学,结果发现,她们的也和我的一样,没馅子。

吃了一个馒头以后,觉得这种叫馒头的东西太不好吃了,我们南方的馒头里面都是有馅子的,如芝麻猪油馅、桂花白糖馅、最差也是红糖馅的。但是肚子还是空空的,那就打一碗泡饭填肚子吧,结果,捞来捞去,没几粒米,真正的稀饭,而不是我们南方人早上吃的泡饭。

北方人早上习惯吃的是馒头、稀饭、咸菜,而我长到17 岁,每天早上只会吃泡饭和咸菜。开始一周很不习惯,每天早上饿着肚子参加上午高强度的军事训练,有几个同学在训练场上晕倒了,教导员和队长经过详细的了解,才发现这批南方学生兵对早上的伙食不习惯,后来,慢慢增加了早上的花色品种,让我们慢慢适应,不过,一个月以后,慢慢觉得这没有馅子的馒头,劲道、顶饿、口感也不错。

二、过年过节吃得很不一样。

南方人过年过节,或款待客人,会做很多菜,菜做得漂亮又精致,盛菜的盘子也是小巧精致,冷菜根据吃饭的人的数量,一般会准备6-10个冷菜,数量尽量是双数,寓意吉祥,好事成双,还会炒10多个热菜,总之,比较讲究仪式感。北方人款待客人吃饭,最客气的是包饺子,我们在军校时,每逢周末改善伙食,就是包饺子吃,每个分队抽出几个同学到伙房去帮厨。

饺子,我们南方也有,但是和北方的饺子完全不一样,我们南方,在清明的时候,也会包饺子,用春天田野里最应季的艾青,经过处理和糥米粉拌在一起做成绿绿的饺子皮,里面包的馅子是,芝麻糖或是咸菜炒春笋,形状如北方的饺子,但是边上是捏出花边的,然后在蒸笼上蒸熟,清香、甜糯,带着春天的味道。

不过的北方的饺子,我们一吃就喜欢上了,军校里每周末的饺子,我们桌上10个女生,可以吃上好几脸盆,吃得胀到饺子都到嗓子口了,还想吃,要不然,一个学期后,新兵学员的体重平均每人增加了10多斤,放寒回家,我妈差一点认不出我了。

饺子是好吃,但有一点我们南方人一直不习惯,北方人吃饺子要配大蒜吃,我们在入军校前,大蒜就没碰过,更要命的是,吃了大蒜以后,散发出来的味道,在密闭的小空间内,实在受不了,10个人的宿命,冬天的晚上门窗紧闭,一晚上恶臭无比,实在无法形容。

三、北方人比南方人豪爽重情义。

我刚分到医院工作的时候,住院的部队病人南北方都有,我分在普内科,一般病人一住院就在10天以上,和病人接触下来,总体的感觉是北方人比南方人重情义讲感情,大多数性格豪爽;而南方人大多数没有北方人爽快,但是会讲话,讲的话听起来让你比较舒服。

刚分下来的时候,静脉穿刺技术不够熟练,北方入伍的住院病人,会主动诚恳地让你在他身上进行练习,而南方入伍的住院病人,当你第1次没有穿刺成功,第2次他就该不高兴了,更不要说给你做练习了!

但是北方人这种豪爽的性格,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比较容易惹祸,特别是辽宁、沈阳、黑龙江那一带入伍的住院病人,常常因为一句话不合就打架。

四、南方和北方的冬天,让南方和北方人都很难适应。

我们读军校的时候,北方的同学在南方过冬,冷得都哭,手上和脚上都长满了冻疮,烂的血肉模糊,用他们的话来说,南方的冬天又冷又潮,这种冷是冷到骨子里的,那时候室内没有空调。

更加难熬的是,部队发的被子很薄,晚上实在太冷了,她们就穿着发的绒衣绒裤睡觉,早上起来的时候,再穿上部队发的棉衣、棉裤和大头老棉鞋,整个人看起来就像一个狗熊。

教室里的温度,在有太阳的时候,比外面还要冷,冬天,除了老师上课在教室里,她们一般天气好的时候,都在外面太阳底下看书复习!

南方人,在冬天的时候到北方,也是一样的不习惯,记得女儿研究生毕业以后,曾经在北京四大工作过两年,冬天的时候我正好出差到北京,顺便休几天假陪她,北方冬天的气候,我适应不了,实在太干燥,一个晚上下来,第2天早上起来嗓子冒火,鼻子出血。

头天晚上从洗衣机里拿出来的衣服,晾在房间里面,第2天早上比我们这里晒了一天太阳还要干燥。室内的暖气热得受不了,外面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只要穿一件衬衣和秋裤就足够,我感觉到好浪费,不知道为什么北方的暖气要开的这么热,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空气。

五、北方普遍雨水稀少,下雨的方式也和南方不同。

北方的雨下得很干脆利落,不像南方滴滴嗒嗒,没完没了。特别是江浙这一带的梅雨季节,下的内裤都没得穿。

来自于内蒙、新疆和陕西的同学,经常说,这个雨分我们北方黄土高原一点可好,我们那里干旱啊,一年也下不了几天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像南方缠缠绵绵看着要停,忽然又连着了,一下起来,能看到太阳都好像过年一样。

北方一下雨,气温马上就降下来,南方下雨温度一般还不减,闷热潮湿,身上黏唧唧的,恨不得一天洗好几次澡。

六,南北方的海水不一样,南北方的山上的植被也不一样。

我去过青岛、北戴河、大连,他们那里的海水都很蓝,海滩上的沙子都很细腻,而我们南方这边的海水都是浑浊不堪,看不到蓝色的海洋。

沙滩上很难看到沙子,看到的往往是淤泥和大小不一的石块,即使某一段海滩上是沙滩,但是也只是短短的一段。

去过北方的好几个名川,爬过崂山,泰山,还有华山,这些山上的植被,几乎很少,更不要说郁郁葱葱和茂盛了,山上除了一些松树和矮小的灌木,看到的只是裸露在山表面的一块块的大石头。

浙江这一带的山,植被非常丰富,非常茂密,尤其是在春天的时候,在山上你抬头几乎看不到天空,因为都被树叶挡住了。

写在最后:部队真是一个大熔炉,在锤炼我们意志、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丰富了书本以外的知识,让一个没有出过县城小山村的小姑娘,看到了祖国不同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千差万别的饮食文化。每年寒暑假结束,全国各地的学生回到军校,都会带来当地的特色美食,我们互相互换着,在品尝全国各地特色美食的同时,也加深了互相之间的感情,这种浓浓的战友情、同学情,在毕业多年以后,现在想来,还是那么的温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