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东北的朋友,说一说在东北的感受如何?
在东北待了5个月,很少见到街溜子,网络上那些“流里流气”的人更是一个都没有,全都是老实本分生活的普通人,但普通人也很“生猛”,经常都能给我上一课……
大学在河南,实习在东北,刚好有一个室友就是东北的,来到他的主场之后他显得很高兴,得空儿就带我们几个出去玩,期间有不少经历都是人生当中的第一次尝试,长了见识,也被上了很多课,接下来就让我一一道来。
东北喝酒在东北如果不喝酒,那等于白来一趟,关键是室友非常热情,有事没事就出去喝酒,第一次在东北喝酒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1,刚到东北的第二天,傍晚6点左右,一群人出去吃烧烤,喝点啤酒,点菜的时候室友没有说话,只说让我们随便点,他买单,点啤酒的时候室友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当时我还非常好奇,难道东北啤酒的劲儿很大吗?这时候服务员开口了,问我们要常温的还是冰镇的,我心想这还用问吗?这大冷天谁还喝冰镇啤酒?于是就点了常温的,搬上来之后傻眼了,透心凉,里面还有一些冰渣子。
室友嘲讽我们大学白读了,一点常识都没有,于是他又叫了2箱冰镇啤酒,搬上来之后发现瓶子温温热热的,服务员说冰箱温度有5度左右,保证啤酒不结冰,原来如此,常温比冰镇的还凉,真是长见识了……
烧烤摊不大,但生意很好,有很多人都在喝酒,之前总觉得室友能喝,一箱啤酒下肚一点事都没有,他还谦虚地说自己酒量不行,在烧烤摊坐了一会之后发现,室友还真的不是谦虚,旁边桌上的人实在是太能喝了,全都是踩箱喝,酒量不论瓶,论箱,看的我们几个外地人瑟瑟发抖,自愧不如,可能我们4个人加一块也斗不过对方一个人。
2,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认识的东北朋友也就多了,也开始懂得了一些东北的酒桌文化,作为一个不能喝的人,我感觉东北劝酒实在是太严重了,真是让人应接不暇,招架不住,迟到就自罚三杯,别人敬酒还不能不喝,要不然就容易产生误会,一旦对方说你别喝了,那他一定是生气了,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东北人喝酒的时候话很多,总有让你喝酒的理由,动不动就我提一杯,动不动就透一瓶儿,动不动就打一圈儿,一点办法都没有,本来想让女朋友打电话过来催我回家,结果东北朋友一把就把手机抢走了:老妹儿啊,你放心,指定立整的给你送回家……
你说说,我能有啥办法?
东北吃饭1,第一次在东北吃饭,同样是室友做东,一行6个人,我们几个总在一起吃饭,轮流做东,在河南的时候我做东最多,每次都是6菜一汤,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标配,不多不少,刚好能吃完,但这次点到4个菜的时候室友就不让点了,说再加一个汤就差不多了,我心想这小子平时不抠门啊?今天是怎么了?
菜上来之后我傻眼了,又被上了一课:菜码很大,一个盘子都没有,全都用小盆,像什么老村长乱炖、杀猪菜之类的菜全都是大盆,拆骨肉也是一个小盆,但里面的分量真的很大,堆起来一个小尖,铁锅炖公鸡也是一个大盆,真的是一整只公鸡,太大了,感觉3个人才能吃完一份菜,分量太足了。朋友说天气太冷,用小盘子盛很快就凉了,所以只能用盆,但我感觉这还是民风淳朴、为人厚道的表现。
当天6个人吃饱喝足之后,桌子上的菜竟没有太大的变化,每个盆里都剩下了很多,全部打包,晚上又能饱餐一顿了,不能浪费呀。
2,东北人吃饭喜欢围着火炉子吃,或者是围着大铁锅吃,这样比较暖和一点,所以现在也出现了铁锅炖,在很多地方都能吃到,但还是东北最正宗,一群人围着铁锅吃饭,这种感觉还真是不一样,铁锅炖大鹅,鱼锅饼子,豆角炖排骨等都很好吃。
3,东北的服务员很热情,特别是女生,整个人都透出一股爽朗,嗓门很大,从一进门就开始吆喝,讲话也比较直接,没有拐外抹角的地方,虽然不温柔,但让人充满了信任。
东北大澡堂子河南也有很多澡堂子,也能搓澡,我不喜欢,但东北室友非常喜欢,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一趟。
来到东北之后,我发现东北的洗浴中心是真的多,大澡堂子更是数不胜数,哪哪都有,关键生意还很多,东北人很愿意照顾生意,虽然家家户户都能洗澡,但东北人就是不喜欢在家洗澡,男女老少每个星期都要去外面大澡堂子去一趟,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亲身体验了2次之后,才发现其中的奥秘。
没错,又是朋友请客,进去之后先是拿到一个手牌,一身衣服,找到自己的储物柜,把衣服鞋子换了,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澡泡澡,那是一个很大的大平层,中间是各种各样的澡堂子,四周设计了很多淋浴,随便冲洗之后就进入了澡堂子,朋友说大池子里面不能搓灰,泡一会请师傅搓,刚开始泡的时候很舒服,没一会就感觉不舒服,喘不上气来,恶心想吐,浑身冒汗,赶紧找一个凉快通风的地方才缓过来。
缓过来之后回去搓澡,什么红酒搓,牛奶搓,花里胡哨的,为了省钱,我选择硬搓,当时不懂,自己也没有买一个新的搓澡巾,用的就是师傅自己的毛巾,虽然效果很好,真的搓下来半斤灰,但我感觉他的毛巾本身就不干净,现在想想还觉得浑身难受。
搓澡完成之后就进入了桑拿房,这里面非常舒服,在里面闷了40分钟,出了一身汗,感觉浑身通透,非常舒服,冲洗之后来到休息区,一躺下就进入了睡眠状态,浑身的疲惫都被消磨殆尽,比在家躺一天可舒服太多了,难怪朋友休息的时候都需要到这里洗澡。
东北见闻1,天亮的太早,天黑的太早,下午4点天就黑了,这也影响到了东北人的作息时间,人家的夜市下午2点就开门了,我第一次去是下午6点,如果不是生意很好,感觉人家都要收摊了,晚上七八点的时候,除了烧烤摊之外,路上很少遇到行人,一方面是因为天气冷,一方面是睡觉时间到了,真的是早睡早起。
2,室外很冷,但屋里暖和地跟啥一样,环境再差的地方也一定有炕有暖气,进入就感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衣服根本就穿不住,很暖和,很幸福。
有一次去朋友家,他家是乡下的,有炕,那是我第一次睡炕,原本觉得自己能够度过一个温暖的夜晚,结果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虽然下面垫了2层被子,但感觉自己就像是睡在平底锅上一样,马上都要被烤熟了。
可能是因为室内温度太高了,所以东北冬天也卖冰棍,而且销量很高,关键是不需要冰箱,常温就行,大大节省了成本。
3,逛菜市场,我最多会买今天跟明天的菜,感觉老板都不愿意卖给我,因为旁边有太多大主顾了,人家一出手就是几百斤白菜,上百斤猪肉,再看看自己,一棵白菜一斤猪肉,难怪人家不搭理我。
超市不叫超市,叫仓买,在仓库里买东西,简称仓买,这也间接体现了东北人买东西的豪爽,就跟进货一个样。
4,这里有很多有趣的地名,最让我想不明白的一个地方就是大马路,有一次给朋友打电话,你在哪呢?我在大马路。哪条大马路?就是大马路。后来我才之后,那个地方就叫做大马路。
5,在东北有一种幸福叫“雪休”,顾名思义,就是下大雪之后影响了交通,或者是影响了其他事情,所以公司就放假了,能够休息一天,记得上一次雪休,还是上幼儿园的时候,一晃20年过去了,没想到成年人还有雪休。
6,东北奶茶也有“全家桶”,这是我给它起的一个外号,一般的奶茶都是500毫升,也就是一斤左右,但东北奶茶却有3000毫升装的,也就是6斤装,我真的很好奇,什么人能喝完这么一桶奶茶?
东北人1,东北人非常有意思,语言风趣幽默,感染力强,跟他们在一起生活要么就是吵架,要么就是看小品,我比较幸运,几乎每天都在看小品,他们自己不觉得好笑,但每次都能把我笑得肚子疼。
2,本以为东北人的形象接近宋小宝,黑黑的,瘦瘦的,但到了东北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这样,东北人普遍都很高,高大威猛,而且肤色也比较白,只能说宋小宝是一个特例。
3,不是所有的东北人都能喝酒,有些是滴酒不沾,有些是一杯倒,有些跟我差不多,还有一些是酒神。
写在最后可能是因为网络的关系,很多人对东北都存在一种偏差的理解,总觉得东北有很多街溜子,都是不安分的,一句“你瞅啥”就能干起来,其实这都是错误的认识,这里也都是安安生生过日子的人。
在东北生活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真正感受到了东北人的实在与坦诚,他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喜欢放在明面上,直来直去,从来不拐弯抹角,遇到事情的时候也真的愿意帮助你,我为自己有几个东北好朋友而感到开心……
去过东北的朋友,说一说在东北的感受如何?
去了东北才知道,网上那些“流里流气”的东北人几乎在现实中看不见,大部分东北人都是忙碌于生活的普通老百姓。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我从没有想过这辈子会去东北,但世界就是如此奇妙,我不仅考进了东北的一所大学,而且还娶了一位东北的美女为妻,所以东北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简单地说一说我去了东北才知道的那些事吧。
记得第一次去东北是大一新生报到那会,那时候虽然是9月份,可下了火车,却感觉到有一点冷,我也没有多想,只想尽快坐车到学校。
刚出火车站,一位大妈就拦住了我,当时我下意识觉得她可能会问我住宿还是打车,所以我已经想好了怎么拒绝。
可万万没想到,大妈竟然对我说:“小伙子,你是外地人吧,今年天冷得早,你穿这样的短裤,不怕老了波棱盖儿受罪啊,赶紧去买条棉裤吧。”
我当时听完先是一愣,随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我这人性格本就内向,这次又是一个人远赴1000多公里的地方上学,心里难免有一些忐忑,可大妈的一句话,却让我感受到了东北人的热情,不仅那种忐忑的情绪荡然无存,而且我还对未来的生活多了一丝期待。
东北有趣的地方1、东北人不仅热情,而且说话特别逗,每次宿舍聚会的时候,我都感觉像来到了小品现场,那一个个,不仅能说,而且特幽默,最主要的是,我很容易就被他们的口音带跑偏了,一顿饭的功夫,我的东北话就差不多及格了。
2、东北冬天的气温真的很低,经常零下十几二十多度,所以一到冬天,冰箱基本上成了“摆设”,要想冻什么东西,放在外面就可以了,如果想解冻,那倒是可以放在冰箱里。
3、东北冬天的温度虽然低,但我感觉并没有我老家那边冷。因为东北的冷属于“物理攻击”,只要多穿衣服就可以抵挡,但在我老家,冷是“魔法攻击”,避无可避、透心凉的那种。
4、去了东北,每天做得最频繁的事,就是脱衣和穿衣,因为东北的室内几乎都有暖气,包括厨房和卫生间,并且24小时供应,不穿少点是真的很热。
每到冬天,我和几个舍友就在宿舍吃着冰棍、喝着冰啤酒,看着外面漫天飞舞的大雪,别有一番滋味。
5、舍友告诉我,在东北,有一种放假叫做“雪休”,是因为下大雪无法上班、上学而安排的休息。很多南方人对下雪很是期待,可他们觉得,每次下完大雪都要铲雪,别提多“麻烦”了。
听说哈尔滨还有一种放假叫做“霾休”,因为雾霾太大,所以学生无法正常上学的,不知道有没有?
6、舍友还告诉我,在高考那天,他们大多穿着紫色的内裤,因为这样考试“紫腚(指定)能行”,我当时听完,半天才反应过来,最后哈哈大笑,一连笑了好几天,实在是太有趣了。
7、听说很多东北人感冒生病的时候都想吃黄桃罐头,这主要是因为在小的时候,如果生病了,家长就会拿出一瓶黄桃罐头,只要乖乖喝下那些苦药,就能有罐头吃。所以在东北,就有了感冒发烧都不用吃药,只要吃两瓶黄桃罐头就好了的说法。
8、东北的地名也非常的有趣,像什么大秃顶子山、小猪崽子沟、冰淇淋胡同、大马路。
有次我给舍友打电话:“喂,你在哪呢?”舍友:“我在大马路呢。”
“哪条大马路?”
“就是那条大马路啊!”
……
9、一位哈尔滨的舍友告诉我,他们那的超市叫“仓买”。据说是由于进货渠道变多了,商品价格下降,有一些商家干脆把仓库当成了超市,顾客进入超市选购商品,实际上相当于直接在仓库内购买商品,所以“仓买”也就这么叫开了。
10、没去东北之前,洗澡对我来说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每次舍友们叫我去澡堂洗澡,我都有些不好意思。
可自从去了一次澡堂以后,我发现实在是太香了,一群人一起泡澡、一起蒸桑拿、一起拔罐、一起喝茶、聊天、斗地主,别提多美了。
此外,因为天冷,再加上洗一次澡往往会花上一两个小时,所以大多数东北人都是几天才洗一次澡。
东北饮食方面1、有一说一,东北菜的份量是真的足,南方的菜大多讲究的是盘小而精致,但东北菜是有多大盘就放多少菜,真是和东北人一样实在了,只不过他们的米饭不是免费提供的,但也可以理解,毕竟东北大米是那么的好吃。
2、东北人对烧烤的热爱堪称痴迷。舍友告诉我,他小的时候,就经常自己烤蚂蚱、蜻蜓、知了猴吃。
另外,我们大学旁边最多的饭店就是烧烤店,不管天冷还是天热,烧烤店的生意都好得不得了。
最后,东北的烧烤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份量大又好吃。以前我以为烧烤是这样的。
去了东北才知道,烧烤竟然是这样的。
3、在东北,蒲公英不是用来吹的,而是用来吃的,也叫婆婆丁,是野菜的一种,可以蘸酱,也可以熬汤,还可以用来当饺子馅。
4、东北的冰糖葫芦真正地突出了“冰”这个字,因为那边的冰糖葫芦大多都是冻住的,咬一口,后脑勺都疼;另外,东北的糖葫芦可不仅仅是山楂做的,他们还有苹果糖葫芦、山药糖葫芦,甚至辣椒糖葫芦等等。
5、第一次知道有种东西叫冻梨。一开始舍友将冻梨拿到我面前,问我吃过没,我说:“梨我肯定吃过啊,不是白色就是黄色,要么是青色的,可这怎么是黑色的,你确定它是梨,这能吃吗?”
可尝了一口,“哎,真是梨啊,味道不错啊,有没有冻苹果?冻香蕉?”舍友:“……”
6、饺子对东北人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食物,他们吃饺子一般都在特定的日子里,比如立冬、年三十,饺子有“交子之时”的意思,立冬吃饺子,代表秋冬季节的交替;年三十吃饺子,代表新旧两年的交替。
另外,东北的饺子种类繁多,竟然还有酸菜馅的饺子,我第一次吃的时候都惊呆了,不过味道是真不错。
7、在东北,一定要去吃一次铁锅炖,像什么铁锅炖大鹅、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等等,又好吃又暖和。
东北人方面1、在东北,女性的地位很高,男的在家做饭、做家务的比例也非常高,比如我媳妇儿家,平时都是她爸在家做饭,打扫卫生。
之所以会这样,听说是东北女人比较会“调教老公”,而且她们一般也不会低眉顺眼地侍奉男人。
我媳妇儿就是这样,好的时候和我称兄道弟,一起喝酒,闲的时候互相逗,逗急眼了就是给我一顿暴揍……
2、大多数东北人的身高都比较高,尤其是女生,我在学校的时候,看到很多1.8米以上的女生,我老婆1米72,在我们班,都属于一般身高。
3、东北的美女是真的多,尤其是哈尔滨。在哈尔滨街头,随处可见身材高挑、皮肤白皙、五官精致的美女,关键她们打扮得还很时尚,非常的养眼。
4、在东北的街头,只要看到衣服穿得单薄的,十有八九是南方人。因为东北人在外面,一般都会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他们深知寒冷对自己身体带来的危害。
5、东北人特别爱囤菜,我舍友说他奶奶每年入冬前,都要囤上200斤白菜,50斤大葱,我一听直接人傻了。
在我们那边,你去菜市场买菜,即使只买一个土豆,你都可以让摊主给你削皮;但在东北,你只买一个土豆,摊主可能会削你……开个玩笑,大多数摊主都会直接送给你。
6、不是所有东北人都能喝酒,但能喝酒的东北人是真的能喝,就比如我媳妇儿,一瓶白酒喝下去跟没事人一样。
还记得第一次去媳妇儿家,吃饭的时候,老丈人拿出了几个红酒杯,我当时心里一阵窃喜,喝红酒好啊,刚好我酒量不行,可谁曾想,老丈人转眼就拿了几瓶白酒,然后就倒在红酒杯里……反正后面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7、没去东北之前,通过网络,觉得很多东北人都“流里流气”的,一言不合就会动手;可到了东北才知道,大多数东北人都是忙碌于生活的普通老百姓,他们并不像网上看到的那样,但却真的热情以及讲义气。
写在最后:在东北生活了几年,我彻底爱上了那片黑土地以及上面所孕育的人。
那里有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有相对较慢的生活节奏和低廉的物价,有美味的锅包肉、烧烤、东北大米、饺子,还有一群热情、讲义气的朋友,最主要的是,那是我媳妇儿的家,也是我的第二故乡。
——洛商溪——
去过东北的朋友,说一说在东北的感受如何?
第一次去东北还是为了见丈母娘,原本打算住上一段时间,却发现东北根本不适合我,呆了两天我就受不了了,赶紧提着行李回到了南方。
都说东北的夏天和南方的春天一样,温度刚刚好,天气也很好,很适合南方人夏天去东北度假。
怀着这种念想,和老婆也相处了五年了,一直还没结婚。趁着暑假去了趟东北,嘴巴上是说去东北度假,实际上是为了见见丈母娘,为年底的结婚准备。
网上都说东北的丈母娘都是很凶的,而且女婿不会做饭,丈母娘是会嫌弃的,也不会愿意把女儿嫁给不会做饭的男人。
在去之前,对这样的说法,心里还是没有底,所以和妻子谈了五年,一直在提高自己的厨艺,目的就是为了在见到丈母娘后能够顺利的被她接受。
经过五年的恋爱长跑,感情也好起来了,我的厨艺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带着自豪的心情去了东北。
那天我们两个坐着火车,来到了黑龙江的一个火车站,当时是他的爸爸来接我的,接我的时候,我觉得东北人很黑,她的爸爸长的比我老婆还要黑。
我还以为她爸爸是煤矿公司的呢,心里想得太美,觉得煤矿公司的人,家里都会有不少矿,感觉自己捡到一块宝。
可是当我去了她的家里,我感觉,她家的“矿”送给别人都没人要,难怪老婆这么愿意来南方生活。下面和大家说说我第一次来到东北老婆的家里的感受。
当时老婆的爸爸来火车站接我,接我的时候还是一辆借来的三轮自行车,和南方现在收废品的那种车是一样的。
当时,我们还买了很多东西去她家看望她的奶奶,再加上我们两个人坐在三轮自行车的后斗上,轮胎几乎快瘪了。
我看着她的爸爸吃力地踩着踏板,我要求来载他们,当然,我也希望我能够给她爸爸留下好的印象。
大约踩了一个小时的车才到她家,我也浑身上下湿透了。来到她家后,她的妈妈热情高涨,对我非常的热情,看到我湿透的衣服,赶紧让她的女儿带着我去洗澡。
原本我以为北方洗澡和南方是一样的,没想到当时看到眼前的洗澡间让我大失所望。
当时把衣服拿出来的时候,老婆带着我往外跑,我当时一脸蒙,觉得洗澡怎么会跑到外面去呢?
老婆拉着我的手,大约走了五分钟,来到一个村子中心。我觉得很奇怪,东北人洗澡怎么跑那么远呢?
来到一个像公厕的地方,老婆把衣服递给我后,让我直接进去里面洗澡。
当时,走进里面后,环视了一周,发现里面空荡荡的,除了几个人在用喷头就没有别的东西了。
我再次跑出来找老婆,告诉她自己并没有找到淋浴房,她笑着说,自己把衣服脱了,撂在门上,站着洗就完事了。
原来北方人洗澡都是这么开放的啊,他们都是在一个澡堂洗澡,一大堆男人都光着身子在喷头底下洗澡,不对,这个地方叫搓澡。
当时,我畏畏缩缩地进到里面后,短裤还是依然穿着,实在是没脸把裤子脱下,觉得特别尴尬。
当时来了一个老大哥,给我递了一个布袋,让我帮他搓澡。递给我的时候,我思考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布袋的作用,而且这个布袋还是自己手工缝制的,好像是用来装香皂的一样。
当时,他让我帮他搓澡,这可是我长这么大都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他看我畏畏缩缩的样子,直接教我如何搓澡,直接在我身上做示范,当时那个感受才叫麻辣。
那个搓澡布很粗糙,大哥用力地在我身上搓了两三个来回,把我皮肤搓得太难受了,火辣辣的滋味。
为了能够给大哥搓澡,我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直接把大哥的皮肤搓得通红,大哥还觉得很舒服。
大哥洗完澡后,我也随便冲洗了下,不习惯这边的洗澡方式。夏天觉得冷水洗洗也没什么,主要是在冬天洗澡,我估计这边洗澡得冻死,那么一个大澡堂,没有一个遮蔽的墙体,东北的冬天温度还那么低。
洗完澡后,我回到了她家,路上也告诉了老婆,自己实在接受不了这样的洗澡方式,为何不自己建一个洗澡房呢?
也许是东北人家里穷,独立建一个淋浴房需要一定的资金,或者他们习惯了一群大男人在一起洗澡的氛围,觉得这样洗澡热闹,尤其是大家还可以相互洗澡。
除了洗澡我一时半会没办法接受之外,东北的吃饭和睡觉也是让我大吃一惊,觉得东北真的和南方差距太大了。
当时,洗完澡回来后,也正好是吃晚饭的时间,我看着老婆的家里里空空旷旷的,厨房还在房子外面。
我很好奇他们到底在哪里吃饭啊,厨房不在屋里,而房间里也没有餐桌,难道是坐地板上吃饭吗?
只见到她的爸爸端着一个小茶桌放在一个高处,她妈妈端着一个大脸盆放在大茶桌上。
她的爸爸招呼我上去那个高处墩子上坐,我觉得很有意思,不知道要怎么坐上去才会合适,看着她的爸爸光着脚坐上去的,盘着脚直接开吃,而且拿着一大缸的白酒出来招待。
原来我坐的那个墩子在东北叫炕,冬天叫火炕。其实在我们南方叫榻榻米,用来睡觉的床铺。可是这里用来吃饭,我一时半会难以想象。
当时,我脱开了我那脚气味严重的鞋子,直接盘着脚坐在上面,看着她的爸爸拿了两个大碗,一直倒白色的液体,一开始我以为是水,没想到是东北的白酒,这可是要命呢,东北人喝酒都是这么喝的吗?
也没有见到喝白酒的小杯子,两个大男人每人分了一大碗,酒缸就收起来了。
眼前桌子上的菜也是让我没有了食欲,当时脸盆里放着都是猪肉,粉条,青菜等等东西。看着一盆像极了南方人喂猪的猪食。
老婆告诉我很好吃,说要给我装一碗,当时就被我拒绝了,看着一点食欲都没有,她告诉我,这个菜名叫“东北乱炖”,这道菜是东北的特色美食,当地人平时吃饭没有这么奢侈,只有家里来客人了才会这么豪横。
看来,他们眼中的美食和南方的差距也是非常的大。老婆当时趁我没注意,直接给我用勺子装了一大碗让我尝尝。
为了不饿肚子,我还是尝了下,确实没让我失望,味道确实很不错,汤汁很鲜,味道很不错,就是分量太大了,尤其是猪肉的分量,不仅分量足,而且猪肉特别大块,当时我就吃了一块红烧肉,其余的都倒给了老婆吃。
难怪东北人都长得彪悍,一个个都很会吃肉,也难怪我的老婆长得让我有点吃不消,当时一个人吃了五六块大肉,这就是当地人所谓的“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传说,如今看到场景果真不错,确实是那种场景。
很佩服东北人的生活,在吃饭的过程中,她的一家人都在榻榻米上坐,几个人边吃边聊天,有时候还看着他们不小心把汤汁掉在榻榻米上,觉得他们说话也是很豪气,口水都喷水来了。
不仅如此,当地人有一个习惯,我确实接受不了。
我们在吃东北乱炖的时候,老婆的家人都在吃大蒜。当时桌上放了一把大蒜,他们在吃乱炖的时候,都在剥蒜。一只手拿着大蒜,一只手拿着大碗,看着他们粗鲁的吃饭方式,觉得他们吃饭可来劲了。
尤其是每个人吃了大蒜后,他们说话时,那个大蒜味非常刺鼻。
这就是北方人吃东西的方式和习惯,对于一个南方人来说确实觉得不一样,更不一样的地方是,这里的人睡觉方式。
当时,我在榻榻米上吃完饭后,外面的天已经黑了,也不方便出去玩,和我们南方的夏天差距很大,我们南方的夏天,都是蛙声一片,这里的夜晚四处很安静,甚至很多人都已经睡下。
那天,吃过饭后,老婆的妈妈就开始铺床,我看着她们铺床我就觉得不对劲。刚刚我们才吃过饭,现在桌子被老丈人搬走后,丈母娘抱着花花绿绿的被子出来铺在上面。
老婆告诉我,晚上大家就睡在这上面,老婆的话还没说完,老丈人就接过话开始安排睡觉的位置了。
老丈人要求我睡在榻榻米上的最左边,而他就睡在我的右边,然后丈母娘睡在老丈人的右边,老婆睡在榻榻米的最右边。
听完老丈人的说法后,我整个人都不对劲了,东北人都睡在一起的吗?而且这么热的天,一家人都睡在炕上吗?
我带着偏见,心情很不好,老婆也看出了我的心思,走到我的跟前,告诉我,这边的人都是睡在炕上,大家都睡一起的。
我觉得很热,还不方便睡觉,尤其是和老丈人挨着睡。
那一晚,我就像度日如年一样,一个晚上都没有睡着,而且半夜起来上厕所也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这里的人上厕所太不讲究了。
老丈人听说我要上厕所,让我自己直接去来,去门的角落那边找到尿壶直接往里面上就是了,可以说这厕所上得一半在地板上一半在尿壶里,甚至溅得一脚都是。
回到炕边的时候,还不小心摸到了丈母娘的脸,暗摸摸的真的容易摸错人。
那一晚,我感觉过了一年,天亮后,她们都起床了,我带着疲倦的表情,觉得特别累。
当天我就想要离开,觉得这样睡觉实在是不舒服,而且还不能跟自己的老婆在一起睡觉,反而要和第一次见面的老丈人睡觉,很不自在,连动也不能乱动。
甚至我现在也很好奇,这里的人生孩子的事情是怎么避开的。而且夫妻之间的事情又是怎么避开的呢?难道东北人都没有生理需求吗?或者说这里的人就是这么开放,晚上会把周边的人视而不见吗?
很难想象这里的人睡觉的方式,不过东北的夏天晚上确实很凉快,不盖被子还真不行,昼夜温差大,一不小心就容易着凉。
第一次来到东北,种种不习惯的方式让我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当时,在他们家睡第二个晚上的时候,我就要求老婆晚上和我睡觉,要是不和我睡觉,这觉就不睡了。
为了睡觉这个事,老婆最后还是尊重了我的心思,那个晚上我总算是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我就收拾好了东西,要老婆带着我回到南方,还是南方的家里舒服。
有时候,很难想象东北人是因为贫穷还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原因导致,当地人吃饭睡觉聊天都是在炕上完成的。
不仅如此,东北的冬天是非常冷的,一家人在火炕上睡觉,炕下烧火,上面有人睡觉。老婆告诉我其实东北的火炕在冬天的时候是非常暖和的,一家人睡在上面也是非常舒服。
虽然东北也是很不错,但是东北的生活习惯确实让我一时半会难以接受,只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总的来说东北还是一个好地方,习俗不同罢了。不管是饮食文化,还是生活习惯,我个人觉得和南方都有很大的差别,尊重地域文化差异,习惯了就好。
去过东北的朋友,说一说在东北的感受如何?
我是福建福州人,我嫁了一个吉林白山人,来东北定居一年半,并且我把福建的父母也接来东北住了半年有余。
我以前连福建省都没有出去过,要不是因为大学暑假在福州实习的时候碰到一个东北人——我老公。我可能这辈子都不太可能跑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吉林白山(距离福建福州2700多公里)。
我第一次来东北的时候,大约是在9年前的一个冬天。下面来谈一谈我来东北后的认知与感受:
东北的环卫工人冬天真辛苦 。我在福州市区生活20多年,一年四季都不会下雪,就连霜冻都很少见。福州的环卫工人都是拿着大扫帚扫落叶的。我来东北才知道:原来东北的环卫工最辛苦的不是扫落叶,而是冬天拿着铁锹铲下水道口的冰。
原来东北下雪并不冷。来东北我才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天上缓缓飘下雪花有多美。我透过大玻璃窗向外看,雪花随风飞舞,有的碰到窗台,悄悄地就化了。我就这样静静地看了半个小时。我男朋友(现老公)还笑我:“雪花有什么好看的?一会儿带你出去堆雪人⛄。你别看它下雪,现在一点也不冷,雪化了才冷。”既然他这样形容,我立马打开窗户,大胆的探出手指接了一点雪花在指尖化开,感觉冰冰凉凉的,十分有趣。
不是所有的雪都能堆雪人⛄。等我男友(现老公)忙完手里的活儿,就真的带我出去堆雪人了,可是那天的雪是沙沙的,怎么也捏不成团,后来他就拿了一个洒水壶出来,把雪浇化一些,才勉强团成了一个大球。我后来才知道,雪要有点化有点粘度,才比较好堆成大雪人。
东北的烤串特别好吃,点一顿份量还特别大。以前在福州上学的时候,我就喜欢吃点烤串、铁板烧,我最喜欢的还是铁板鱿鱼和铁板田鸡,我都是一串一串点的。来东北发现,东北烤串店真的特别多。每当夜幕降临,烤串店就开始忙活起来了,人们都是5份10份的点,生意相当火爆。
今年我带着我爸也来品尝了一番,我老公就在旁边侯着,我每点一样,他就在后面加个数字,防止我点太少而尴尬。吃了这么多次,我觉着干豆腐卷香菜,烤羊肉,烤茧蛹,味道都相当好。我发现东北人都喜欢吃着烧烤,再配点啤酒,好朋友聚一起唠唠嗑。
东北人热心肠。9年前,我老公还在自主创业,我来东北不久,他就把买菜的重任就交给了我。我个子小,南方人来东北,踩着冰雪走路不习惯,一不小心就容易滑一跤,走起路来,摊着两只手,小心的像一个小企鹅。有时候买菜买的比较多,就有热心阿姨帮忙我一个袋套一个袋,告诉这样就好提了。我还是个路痴,经常找不到方向,随便问个东北人都能帮我指路,我要再不会走,他就给我带过去。认识我的东北人经常说我实在,我觉着他们也挺实在。
东北的黑土地,土是真的肥。记得第一次来东北的时候,我突发奇想要在室内种菜,弄了个大盆,还上网买了营养土。我男友(现老公)就吐槽说:“你竟然上网买土?东北都是黑土,都是腐殖质土,就够肥的,一会儿我给你出去挖一盆。”当时真的不知道,东北的土真的是黑色的,松松软软,还锁水。再后来我们在家里又种了很多盆栽果树,都是去山上刨一点土回来,再不花那个冤枉钱了!
东北人说话自带幽默,认为自己说的普通话很标准。以前没来东北之前,只能在小品中注意到东北人,东北人呈现出来的,让全国人都注意到,有那么一群人,说话自带幽默,吵架都能笑翻一堆人。
但是东北人说的东北话,有的南方地区的人,不一定听得懂。大部分东北人都觉着自己说的普通话是标准的普通话,但是我到东北,就经常没听懂,特别是老一辈人说话。我和我的东北老公研究过这个问题,南方人说话是有些音分不清,东北人说话是吃字。所以导致,南方人听不懂北方人说话,北方人也经常听不懂南方人说话。更别提各自说各自方言的时候了,简直鸡同鸭讲。
想起来一个笑话:一个南方同学去北方坐公交车,当时的公交车还有售票员,售票员问:“你去哪个站?”南方同学回答:“XX”,售票员:“哪个站?”南方同学又回答:“XX”,售票员急了,说道:“请说普通话!”南方同学也着急了,说道:“我就是说的普通话呀!”售票员:“……”
不过东北话真是自带魔性,还带传染性。我和东北老公在一起10年了,我一福建人说话都变东北味了,还改不过来!别人都怀疑我是东北人,假装福建人。[捂脸]
其实,来东北发现新奇不一样的还有很多。比如说:在南方,衣服晾外面太阳暴晒才能干,东北都是室内阳台,室内就能阴干。面包在南方没吃完放着会潮湿发霉,在北方会干透变硬。
虽然南北差异很大,但是整体来说,在东北生活还是特别舒适的,四季分明,生活节奏慢,让人感觉特别安逸,这也是我选择定居在这里的原因。
去过东北的朋友,说一说在东北的感受如何?
南方人在东北的感受。我在一次春节去了哈尔滨,感受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色,在兆林公园欣赏了美轮美焕的冰雕艺术。阳台上摆放着啤酒,冻梨,饺子和猪羊肉。坐在温暖如春的房间大杯喝酒,大口吃肉,洋溢东北人的豪气,真佩服他们的海量。有人说东北冷,零下二三十度,滴水成冰,这不假,但我却感到没南方冷。为什么?因为北方空气干燥,外出都捂的严实,进到室内有暖气可只穿衬衣,而南方空气湿润,被服潮乎乎,又没暖气,进到被窝冷的缩成一团。呆了十余天,处处感到东北人大方豪爽,热情洋溢。家里待客尽其所有,大盘上菜,大杯倒酒,连去饭店,也是份量十足,堆的冒尖,虽然比不上南方菜的精致,但那份量真让我瞠目结舌。东北虽然只去了一次,可在脑海里刻下深刻影响,魂牵梦萦,有机会再去东北,领略雪乡风光,也祝愿东北重振雄风,经济发展,人民幸福!
去过东北的朋友,说一说在东北的感受如何?
四川人,15年至19年,呆东北齐齐哈尔帮公司发玉米,长期住讷河一宾馆,离火车站近,早上去站点拿运单号,与会计对数量,中午自己吃饭,一般面条为主,下午去周边捡玛瑙石,认识了很多朋友,为人爽快,经常请我去他家里吃饭,大锅炖排骨粉条那种,酒喝北大仓,老家寄的香肠腊肉他们也喜欢,调回总部后微信经常联系,东北人值得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