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非洲人眼中是什么样的?生活在非洲是什么样的体验?
虽然大多数在非洲的中国人都只是去非洲打工, 在国内也是穷屌丝一个, 但跟当地的黑人比还是很有钱的。基本上一个月工资都是1-2万元, 而当地的黑人工资只有1000元左右, 所以在非洲人眼里中国人都是富人。
在这些非洲人眼里很有钱的中国人,生活却都很节俭,都不乱花钱, 而不像当地人那样发工资就乱花,而是攒钱给家人。非洲人觉得中国人都是很有家庭观念和自律的,当地人对中国人这点还是很钦佩的。
非洲人觉得中国人的皮肤很白,很羡慕中国人的皮肤颜色。 非洲人也是喜欢皮肤白一些,各个非洲国家当地的女人都会使用一些土法美白, 在一些非洲国家如埃塞的女人喜欢用当地的一些草碾碎敷在脸上,起到美白的作用。而马达加斯加女人喜欢把当地一种灌木卡达芙的树皮研磨后涂抹在脸上, 具有美白和防晒的效果。
中国男人都会做饭,而且都是很好的厨师, 让当地非洲人很难理解,当地的非洲男的基本都不做家务, 非洲女人在家带娃做饭,而非洲男的基本在家不干活, 发现中国男人会做饭, 觉得特别惊奇, 所以中国人在非洲还是很受当地女人喜欢的。我在非洲的时候,我们公司的非洲女孩就说喜欢中国人,想找个中国人结婚,让我帮忙找找。
在非洲人眼里中国人都很勤奋而且聪明,常常加班加点地工作,而非洲人不喜欢加班,加班也要给加班费,但中国人加班都是自愿的,没有什么加班费, 可以说是以单位为家 。中国人在非洲基本都是单位和家两点, 所以中国人在非洲对加班没有什么抵触,反正在非洲都是没有家一个人在非洲。在非洲人眼里中国人都很聪明,遇到一些问题, 中国人都能很好地解决,当地的非洲人跟中国人干活都比较省心,对中国人很推崇。
在非洲人眼里中国人都是苦行憎,清心寡欲。 孩子和媳妇在国内,一个人出来打工,而且在非洲都宅在家里,非洲人不能理解。
生活在非洲有什么样的体验?
我毕业就负责非洲项目,在非洲常驻过5年, 去过30多个非洲国家,每年都去非洲出差,所以对非洲比较熟悉。 实际生活在非洲跟电视里介绍或者书本上写的有一些差异。
首先电视里或者书本上都介绍是非洲气候非常炎热,非洲其实也确实很热,在海拔低的地方平原上非常热, 就是因为太热所以非洲各个国家的城市选址都选在海拔1000多米的地方,譬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乌干达首都坎帕拉, 这些城市一年四季都很凉爽而适居。而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城市就是建在海边平原上,所以城市非常热。
而书本上介绍非洲土地非常贫瘠,所以非洲特别穷,每年都有很多居民吃不饱饭。 但实际上在非洲很多国家土地都非常肥沃,而且河流密布,非常适合种植。当地人比较懒,种菜放任不管, 菜产量不高。所以青菜也是很贵的。在非洲进口的东西都很贵,而当地养殖的牛羊等却非常便宜,也造成当地人很穷。
中国人的天赋就是会种菜,在非洲各个公司都会有自己的一片菜园子。 2010年以后有聪明的中国人就在非洲租地建农场种菜, 而当时的非洲国家的青菜都几十元一斤,中国农场种的菜供应给超市,非洲的菜价就降下来了,现在的菜价就10多元一斤了。 所以在非洲买菜也不是那么贵了,价格也能接受了。
在非洲工作很多年,体验很深的就是非洲人不知道感恩,我前几天看到一条视频一个在马拉维的中国孩子妈就说在马拉维请过三个保姆都很让她失望, 后来决定不请保姆而是自己打扫房间卫生。我在非洲很多年也深有体会,中国人对保安和保姆都不错,但越是对他们好,他们越不知道感恩,我们也雇过马赛人当保安,但也是一样,会勾结外面人偷窃。很多公司甚至禁止人员回国时候把不要的物品给当地人,这些当地人会得寸进尺对其他中国人要,不给就翻脸。 这个不展开说,要不就没有流量了。
非洲人没有人情, 你对他好,他不会感激你或者觉得会欠你人情,只有利益。我在非洲做过很多中国援助非洲的项目,跟很多非洲国家的官员打过交道, 这是我得出的结论, 不展开说。
作者简介: 本人毕业后在一家央企进出口公司工作 ,一直负责非洲项目,常年出差非洲。 在坦桑常驻4年,在乌干达常驻1年,去过非洲30多个国家,对非洲比较熟悉,现已退休。
老土专注非洲和世界热点,讲述非洲和世界的事情。如果喜欢老土的故事,请点右上角“关注”。
部分照片是本人拍摄,可以随意取用。 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中国人在非洲人眼中是什么样的?生活在非洲是什么样的体验?
非洲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有三大特征。在中非友好的大幕下,其实是有些故事的。
我是在津巴布韦挖石头的,那里有一种石材很有名,特产花岗岩,还有个专属名字叫津巴黑,挺高档的一种花岗岩。公司在当地购买了一个矿区,我在那里呆了一年多,算得上是对津巴比较熟悉的。当然,像喀麦隆、尼日利亚我也到过,对非洲还算得上有一点了解吧。
津巴布韦农村家庭
中国人去非洲,除了那些国家支援建设的项目外,其他人无非就是办厂、开店、办批发市场搞小商品买卖、公务出差等,去非洲旅游相对来说还比较少。我们在非洲搞生意的这些民间人士,肯定比搞建设工程的人对非洲更加了解。因为他们是搞建设工程的技术人员,接触当地人的机会不多,他们都有固定的生活营地,有专门的安保措施,一般不允许外出。即使外出,时间也是很短的。他们的生活轨迹,就是工地和营地,都有安保人员。
生意人不同,那是实打实混迹于非洲大陆,平时是和黑娃实打实打交道的。起早贪黑、风餐露宿,今天和他们称兄道弟,明天也有可能大打出手的那种。反正就是在异国他乡求生存,很不容易的。
首先说说“吝啬的老板”。对中国人,非洲人一律称呼为BOSS。在他们眼里,中国人都是老板,因为中国人的收入普遍比他们高。但这个BOSS又比较吝啬,不舍得花钱,平时还省吃俭用的。这是消费观念不同而造成的。中国人讲究家有余粮心中不慌,赚到钱了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非洲人不同,他们拿到钱很快就会潇洒地花光,没有积蓄的习惯。
我们工地上的一个工人,发了工资三天花得一干二净。第一天,他请亲朋好友胡吃海喝一顿,第二天他买了一块广州产的世界名牌手表,第三天他参加了一个部族聚会,大醉而归。这就是非洲人的日常生活,快乐又潇洒。
办公室买了一台冰箱,货送来后黑人小哥热情帮忙搬运,完后他两手一摊示意给小费。给了他五美刀还不行,嫌少,非要再添点。他说送货、搬运算两趟服务,一趟五美元,两趟该加倍。非洲很多地方都有给小费的习惯,中国人一般不太愿意额外给小费,在他们眼里,中国人是很抠门的。
殊不知的是,这几年非洲经济徘徊不前,很多中国人的生意也大不如前。在非洲因为劳动率低下,吃拿卡要的地方多,很多国人也没赚到钱。但在非洲人看来,依然是那个BOSS。
其次,勤奋的黄牛就不必说太多了。中国人为了生存,不远万里来到非洲讨生活,勤奋自不必说。非洲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日子过得逍遥自在,中国人一天干十几个小时,还不带半句怨言的,落下了这个名声。中国人开的商店里,货物都是码得整整齐齐的,很规整,而非洲人的商店,里面大多是乱七八糟的,要找货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还有中国人准时开工,动不动加班加点,商店到夜幕降临才打烊。非洲人不一样,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高兴多干一阵,不注意他们就偷懒了。
其三是温顺的绵羊,是因为中国人喜欢拿钱消灾,碰到什么事情,不愿意惹事,只求一个平安,于是很多非洲人认为中国人的钱好赚。经常来非洲的同胞,很少有没被他们的海关人员没收过财物的,讨要小费的。而从国内发来的物品,被偷拿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喀麦隆,警察看到开车的中国人,多半会把车拦下来说你违章了,然后示意你给点钱就好了。久而久之,中国人成了他们眼中的绵羊。
我们的矿场,前面已经支付了村民的搬迁费用。但到进场的时候,他们又来了,说矿场破坏环境,车辆损坏道路。实际上,道路都是我们开辟的,但他们围着就是不走,警察来了也不管用。最后又多掏了一笔钱,安抚这些村民,再找安保公司吓唬一下就好了。
下面,再说说在非洲的体验。
首先是环境气候都挺好的。非洲城镇的建设比较落后,类似于我们九十年代的时候,谈不上有什么美好,但城镇外面的环境挺好的,植被覆盖比较好,草原、森林,人为破坏的少。非洲的农民也是种植作物,但化肥农药用得少,各种昆虫、动物比较多,自然环境很协调。气候方面,雨季来临的时候每天一场大雨,气温适宜;旱季温度高点,但也很少有35度以上的高温,早晚都比较凉快。
吃的方面,当地的美食,个人感觉是很有限的,能吃的也就是几种特色小吃,他们的那些看起来糊状的主食反而是难以接受的。不过当地也有很不错的西餐厅,烤肉店等,还有中国人开的餐馆等,平时自己也做饭。总的来说不如国内那么丰富,但也能品尝到很多不同的风味。
烟叶是津巴布韦的特产
农产品不贵,工业品很贵。这是大多数非洲的共性,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等,都是当地种植的,价格便宜,但工业品大多数要靠进口,价格挺高的,越是落后的地方,价格越高。
非洲人的性情大多是懒散的,时间观念是没有的,集体观念是淡薄的,家庭观念不浓厚等,这些都和国内有很大的差别。他们的理解能力、执行力、自主控制力也是不敢恭维的。虽然不至于说拧个螺丝也要告诉他们是正方向还是反方向,但把螺丝拧得七倒八歪的,还是常有的事情。一个中国鞋厂老板在津巴开鞋厂,他说刚开始的时候,涂胶水这么简单的事情都要手把手教,到上线干的时候,头几批货几乎报废了一半。
对于时间观念的淡薄,我是深有体会的。头天说好第二天九点出发,我们请的司机离驻地也不过半小时的路程,但硬生生地他把时间拖到11点才来。后来慢慢理解了他们的时间概念:马上到就是已经起床了;十分钟到就是还需等两个小时。
还有感受比较深的是非洲大小政府官员的腐拜之风,是人所共知的,也不必多说了,越往上面贪得越多,绵延之风不绝,而且不是暗地要,是明明白白的消费。延伸到民间,就是有非洲人看到中国人就拦下来要钱,特别是旅游区外围。中国对非洲的友好是人所共知的,一个中国人被派来非洲一所大学搞培训,不但需要支援培训所需的电脑设备等,每个来培训的非洲娃儿还给他们一笔培训费,课堂上还好吃好喝地配置水果饮料,要不然人家还不愿意来。
我们都知道非洲人对中国人也是相当友好的,他们会热情地给你提行李、开车门、搬东西什么的,当然你得给一点小费,他们会把你当做亲兄弟一样看待。当然,他们翻书一般快的翻脸也是很正常的,除非你有好处给他们。
在非洲,中国人最担心的的还是治安问题。中国人往往会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做生意的中国人为了避税喜欢将现金藏住处,另外中国人遇到这些事情大多愿意拿钱消灾。中国人养成了一个习惯,在身上、住处,备一点资财,美其名曰防身钱,避免坏分子做过激行为,这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行为。
总的来说,大部分非洲人对中国人还是持正面态度的,也是友好的。在非洲生活,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体验,可以开拓自己的眼界,领略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感叹大自然的美好。但有一点,就是注意安全,哪里是非洲,不是国内,不具有可比性,绝不可以以国内的眼光看待非洲。
等有机会还是多出去走一走,感受这个世界的广袤。非洲这块大陆,真的是太神奇了,到了那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中国人在非洲人眼中是什么样的?生活在非洲是什么样的体验?
我是一名远洋船员,经常来非洲,非洲北部的一个小国摩洛哥使我印象最深,尤其是这里的海鲜便宜到没人吃。
来过摩洛哥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一种奇特的鲍鱼吸附在石头上,数量非常多,但是当地的人不吃这种东西。
一次有趣的故事就是发生在争抢鲍鱼的过程中。
当时我们船靠在码头边,另一条船也是中国船,靠在码头的另一边。
我们因为经常来这边,所以我们一到码头就拿着工具下去挖了。
当时对面那条船肯定是第一次来这个国家,他们见我船一群船员在那水里。其中一个值班驾驶员好奇地来到我们船边,乍一看我们的桶里都是鲍鱼,于是赶紧回船上通风报信去了。
没多会功夫,对面船上的一群船员四五个往我们的方向来。这下坏了,他们要抢我们的口粮。
船上的大厨性格生性霸道,所以见他们来了直接就和他们说这个是我们先发现的。
他们有些船员听了就打退堂鼓了,有些船员并没有在乎大厨的话,照样脱下衣服潜入水里挖着鲍鱼。
只见深水里的鲍鱼比我们岸边挖的还更大,大厨看着他们挖的鲍鱼心里就不得劲了。双方因为争抢鲍鱼发生了不愉快的口脚。
当时推搡有人受伤,导致两船的领导进行了交涉。因为都是中国人,所以后面也很好地解决了。
这件争吵的事情当时码头边的人都围了过来,他们觉得我们怎么会抢这东西吃?因为他们国家的人并不吃这东西。
那么中国人在非洲人眼里是怎么样的呢?有钱
有一次我们的船在他们港口靠码头,因为这个码头地处直布罗陀海峡,所以经常都有坏天气,当时我们船受风后把当地的大碰垫弄坏了。当地的港口工作人员要求我们赔偿五十万美金。
这样的数值可不是小数目。当时船长不愿意,有意思的官员说中国人以及中国公司有的是钱,这点数值对于中国人来说小意思。
这话说着简单,可见这里的人也是非常会坑人。
聪明,有领导性
我们船是装小车的船,当时这个船在这个港口装货是最后一站,下一站就是去南非。计划装1000辆车,因为空间有限,当时装到900多辆的时候装不下了,着急的工头不知措施,当时大副给了工头很多建议才得以成功装完。
装完后,工头和大副聊天的一幕感动了我,工头说中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他很羡慕中国发展那么快,而且中国人的脑袋很厉害,非常有领导性,说要感谢今天大副的帮忙,不然今天就要被扣一个月的工资了。
会做生意
在当地的非洲人眼里,非洲的生意都被中国人抢去做了。遍布的中国人在非洲做着各种生意,有挖煤的,挖钻石的,做买卖的,做生产的等等都是中国人在这里。
尤其是中国人在非常建厂做衣服鞋子,他们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生产高价的衣服。同时,借力打力,很多危险的活都是让当地的人出面解决了。
当地的一个工人告诉我,在当地帮老板干活很难看到老板本人,都是雇了本地人,而老板都是在家里享受着生活。
看来中国人来中国过得还是非常的不错啊,那么中国人在非洲生活是怎样的体验呢?礼仪
在非洲不同于中国,中国人握手就是两个人相互握握手,最多也就是把手晃动下,而在非洲他们的握手礼很讲究。
当有非洲人和你握手的时候,你一定要做的一个动作就是双方握完手后,你不要以为没事了,你应该立马用手摸摸自己的额头或者自己的后脑勺,这样才表示对人的尊重。
和非洲人说话的时候,语气不要忽高忽低,否则他们会认为你是在吼他,甚至觉得你对他不满意,这样会造成当地人排挤你。
有趣
如果你都是在中国生活,你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当我第一次来到非洲坐这里的火车的时候,让我大开眼界,这里的火车和中国的火车不一样。他们的硬座还是双层的。像这样的双层火车我第一次见,中国目前没有。
而更有趣的是,当你买火车票的时候你不需要任何证件,比如中国买交通工具票的时候,要么需要身份证要么需要护照等等证件,但是在这里不需要这些东西,你只需要掏几块钱就能坐上全程的火车。
世界第三大广场
有人说来过非洲的人就一定知道甚至亲自来过这个世界第三大广场--杰马夫拉广场,这个广场是目前世界遗产中唯一在用的广场。
如果你连这个广场都没来过就不能说你来过非洲。这个广场每天会有来自世界各地旅游的人来到这里。
我初次来马拉喀什的时候,当时是因为船舶坏在这里维修,一时间修理不好,所以船长让代理带着我们去外面转转才领略了这个广场的风光。
写在最后不管是什么职业的人,有机会都要去外面走走,才能够让自己的眼界更宽,才有机会感受中国没有的风光。
中国人在非洲人眼中是什么样的?生活在非洲是什么样的体验?
好看好看好看好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