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汉后,汉献帝被逐出许昌,为什么不借机投靠刘备?

按历史记载汉献帝在公元220年禅让给曹丕后,并没有沉湖,而是被曹丕封为山阳公,封邑一万户,在诸侯王上,向魏帝奏事的时候不用称臣,接到朝廷诏书的时候也不用下拜,汉献帝的几个儿子也被封了侯。

曹丕还对汉献帝说:天下有什么好东西,我都可以跟你分享。总的来说,曹丕对汉献帝还是比较优待的,正如魏元帝曹奂公元265年,禅让给晋朝的司马炎,也被封为陈留王,一直活到了公元302年。

汉献帝在自己的封地十四年后,也就是公元234年病逝,当时的魏明帝曹叡还带群臣去哭祭,汉献帝以汉天子的礼仪安葬,谥号为汉孝献皇帝。

而据一些民间传说,汉献帝被封为山阳公之后,就专门修习医术,成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医者,治过很多老百姓的病呢。

那我们来说说,为什么汉献帝被禅让后,不找刘备呢?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第一,汉献帝自从建安元年被曹操迎至许昌后,就实际是个傀儡皇帝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做过反抗,比如董承的衣带诏,还有伏后与伏完,都告失败,我相信,建安二十五年,汉献帝禅让给曹丕后,他应该是松了一口气。

而曹丕封他为山阳公,已经是善待于他了,其实这个山阳公比汉献帝还要好,不用整天担心受怕。

第二,刘备不见得欢迎汉献帝,虽然蜀汉说,他们是听说汉献帝遇害了,所以刘备为了让大汉的祭祀不断,就称帝了,但显然,这是一种借口,这样刘备就可以安心称帝了,而如果汉献帝跑到了刘备面前,那刘备应该怎么做?把皇帝位让给汉献帝吗?

第三,汉献帝的封地就在山阳城(今河南焦作),河南到成都,还是比较远的,而且曹丕也不容许汉献帝跑出自己的封地,更不用说跑到蜀汉那边去了。

总的来说,汉献帝没必要去,也不想去,也过不去,刘备也不欢迎,还不如好好在自己的封地呆着,安度晚年呢。

曹丕篡汉后,汉献帝被逐出许昌,为什么不借机投靠刘备?

看到这个问题,我竟无言以对。不知题主从哪部史书中得知汉献帝沉湖了?历史上的汉献帝刘协,一生坎坷,虽被拥戴为皇帝,但却一直没有实权,成为受诸侯摆布的玩物,后来甚至遭到幽禁,最终被曹丕废黜,幸运的是得到了善终,享年五十四岁,葬于河南禅陵。

刘协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9岁时被董卓拥戴继位,由此开始了长达34年的傀儡生涯。东汉末年,各路诸侯竞相征伐,形成了多方割据势力,皇帝已然是个徒有虚名的摆设。汉献帝先是被董卓劫持,曾从洛阳辗转于长安,后由曹操迎回洛阳,但不久又遭李傕、郭汜作乱,险些丧命于战乱之中。

直至曹操羽翼丰满,决定“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汉献帝从洛阳劫持到许昌。从此,曹操开始假借天子的名义来号令诸侯,在政治上获得了主动,并逐渐统一了北方。而汉献帝则也被牢牢地控制在曹氏集团的手中。

刘协虽然自幼遭人控制和摆布,但却不甘于做一名傀儡皇帝。因而也曾多次谋划刺杀曹操,并暗下衣带诏,命董承等人招揽人马,伺机刺杀曹操,以便重新掌权。但事情很快败露,曹操下令诛杀了董承等人,并将其女怀有汉献帝孩子的董贵人一起绞杀。此后,伏皇后也曾想帮助汉献帝摆脱曹操控制,但也以失败而告终。

面对屡次的失败,汉献帝刘协的斗志也被逐渐消磨殆尽,最终彻底沦为了任人摆布的傀儡。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很快在众人的拥戴下,决定让刘协“禅让”,自己称帝。于是,曹丕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位,改国号为魏,追尊其父曹操为武皇帝。

曹丕称帝后,对封逊帝刘协的待遇还算不错,将其封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但确始终未曾放弃对刘协的控制,最终刘协在封底终老病死,算是得以善终。所以说,题主说汉废帝刘协投湖,是无稽之谈。

在此还需补充的是,在曹丕称帝后,刘备很快在蜀称帝。至于说刘备到底知不知道刘协尚在,历史并没有清晰的记载。但大家应该理解的一点是,在刘备心中,汉献帝死与不死都不重要,甚至说死了反而更好,这样便给自己称帝创造出了一个再好不过的理由。

总之,汉废帝刘协既不能脱身前去投靠刘备,刘备也不会收留刘协,而久经磨难的汉献帝,自然也知道曹魏政权已经是无法撼动,所以也就安于在封地养老了。

曹丕篡汉后,汉献帝被逐出许昌,为什么不借机投靠刘备?

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说,汉献帝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他的人生是完美的,人生结局是美好的。

他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

不去投靠刘备,正是他拥有大智慧的体现。

在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可不算少,被毒杀,被刺杀,被砍头的在所多有,有几个委曲求全苟活性命的也莫不是每一天活在战战兢兢中。

而,汉献帝刘协却活得潇潇洒洒,忙忙碌碌,一家子和和美美,有爱情,有事业,有被人民尊重,最后寿终正寝,被曹魏以天子规格和礼仪下葬。

首先,他被曹丕篡位逐出许昌后,他老婆曹节再一次向他证明了她是爱他的,这之前五年她爱他的爱情不是为曹家演戏。

曹节是曹操的女儿,曹丕的妹子。五年前曹操安排她嫁给了他。

可是五年后,曹节的心在汉献帝身上了,不在娘家父兄那里了。

曹节先是训斥了去向她索要玉玺的人,然后摔在了地上,骂了一句“老天不会保佑你们”。然后坚决要求要跟着老公走,老公去那里她也去那里。

要老公,不要娘家亲戚。

吃苦劳累不怕,受穷受困乐意,同赴黄泉也甘愿。

男人一世,娶妻如此,夫复何求?皇帝又能如何?不就是个职业吗?

你说,有这么好的老婆陪着,刘协汉献帝怎么可能舍得再去刘备那里做傀儡皇帝?

曹节可是姓曹操的曹,亲生的女儿,让她在刘备那里怎么生存?

汉献帝只要做了刘备的傀儡皇帝,刘备一定会给他换个皇后的。

为了曹节他也不能去刘备那里贪图傀儡皇帝之位,真皇帝也不应该贪图的。

他后来的所为证明了夫妻两人是相爱的 ,互相给了对方温暖的生活。

夫妻二人都是好人。

好人就不应该浪费光阴,以前刘协当傀儡皇帝之余,闲来无事,读了不少医术,后来他们夫妻就开始悬壶济世,治病救人。

刘协虽然皇帝不当了,但经济待遇还是不错的,钱花不完。他们夫妻也就药品成本价,针灸不要钱。

一时间,周围的人民都很爱戴他,不是爱戴他曾经做过皇帝 ,不是爱戴他有钱,而是爱戴他是个好医生,这是一种真心爱戴,不是威权之下的爱戴。

完全可以说,刘协晚年是处在民情、亲情和爱情的围绕中的。

干嘛要去刘备那里做劳什子傀儡皇帝呢?

曹丕篡汉后,汉献帝被逐出许昌,为什么不借机投靠刘备?

魏黄初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终年66岁 。嗣子曹丕即魏王、丞相、益州牧之位。史载,当年7月,左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上表,称“魏当代汉,见于图纬,其事甚众” 。群臣纷纷上表附和,劝曹丕顺应天人之望,禅代刘氏。10月,早已沦为傀儡的汉献帝刘协被迫遣御史大夫张者奉皇帝玺绶诏册,禅位与曹丕。曹丕依惯例假意推让一番,乃下令在洛阳筑坛。坛筑好后,曹丕登坛,由公卿、列侯、文武百官、匈奴单于、四夷来使数万人陪同,接受皇帝玺绶,正式即皇帝位,是为魏文帝,改元黄初。11月,魏文帝曹丕下诏,徙封(贬谪)献帝刘协为山阳县公,追谥亡父曹操为魏武帝,正式建立了曹氏政权——魏国。至此,东汉王朝名实俱亡,中国历史随之进入了三国时期。

曹丕篡汉称帝的消息传至成都,当时纷传汉献帝已经遇害,刘备等人信以为真,无不悲愤填膺。刘备乃“发丧制服,谥(汉献帝)曰孝愍皇帝”。随后, 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傅许靖、阳泉亭侯刘豹、青衣侯向举、偏将军张裔、黄权、大司马殷纯、安汉将军糜竺、前部司马费诗、劝学从事谯周等人不断劝进 ,希望刘备能乘为汉献帝发丧的机会,传檄天下,讨伐曹丕,同时劝刘备正式登基即皇帝位,恢复刘汉。

虽然群臣不断上书,纷纷劝进,但刘备对称帝之事不置可否,态度模棱。诸葛亮从彼时的形势出发,引古证今,用“正统”的观点,把刘备应该名正言顺当皇帝的道理说通透了。刘备心里本来就像猫爪子挠一样,心痒难耐,听诸葛亮说的有理有据,也就不再装逼推辞了。

大约就在此时,传来汉献帝未死、只是被曹丕逐出洛京、贬为山阳县公的消息。原来,曹丕杀汉献帝篡位不过是谬传。曹氏父子虽然玩弄献帝于股掌间,但还算善待他。 曹操将3个女儿都嫁给献帝为妻, 曹丕是献帝的大舅哥, 他虽将献帝贬为山阳县公,但之前的一切待遇、享受均被保留,比当那个傀儡皇帝还自在些。

以匡扶汉室为幌子的刘皇叔虽知献帝仍然健在,但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就在曹丕篡汉称帝的第二年(221年),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后,刘备即皇帝位于成都。根据诸葛亮等人的建议,认为“” 是“高祖(刘邦)起定天下之国号”,刘备乃(自诩)高祖21世孙,“袭先帝轨迹,亦兴于汉中”,因此仍应定国号“汉”(史称蜀汉),改元章武,以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许靖为司徒;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立吴氏(吴懿妹)为皇后,刘禅为太子,并娶张飞女为太子妃,立另两子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其余文武大臣各有封赏。

随后,刘备以曹丕刚即位称帝不久,正忙于稳定内部,诸事繁杂,无暇他顾且自己已在军事上完成了伐吴的准备为由,于221年7月,命诸葛亮辅佐太子留守成都,自己亲率5、6万大军,东征孙吴,企图复夺荆州,同时为关羽报仇。

问题来了 :曹丕篡汉后,汉献帝被逐出洛阳贬为山阳县公,他为何不借机西去投奔皇叔刘备呢?刘备素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为何在明知汉献帝仍在世的情况下,还执意要登基称帝?岂不是暴露了他拉(汉室)大旗作虎皮、其实自己要当皇帝的野心吗? 鲁迅读“三国”后曾评价“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当然,此说或许不是揶揄刘备貌似忠厚,实则虚伪,其实是说他野心勃勃,竖起“匡扶汉室”这面大旗招徕天下仁人志士,最终助他实现自己王霸天下的个人野心。刘备是有做皇帝之野心的 ,从他为两个儿子取的名字就可看出:一曰刘封,一曰刘禅,“封禅,封禅” ,其内心对皇位的极度渴望已经昭然若揭了。

当年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架空了汉献帝,但他始终恪守臣节,不肯篡汉自立,不论出于什么目的,都不能不说是一种道德。曹丕篡汉自立后,将“主动禅让”的献帝贬为山阳县公,但保留其一切尊贵待遇,如此善待废帝,也算不错了。汉献帝起初虽然恼恨曹操诛杀董承、伏完、伏皇后而秘密与刘备结盟,想借皇叔刘备之手除掉擅权跋扈的曹操,但都是一时权宜之计。不要说刘备没那实力,即便刘备有此能力和胆魄,谁又敢保证事成后他不会成为第二个曹操呢?况且刘备在得知汉献帝被逐出京师贬为山阳县公的情况下,仍然在成都登基称帝,货真价实的东汉皇帝刘协还活着,他却在西南一隅另立江山,创立了另一个“汉”,可见其心不诚。如此一来,诸如“恢复中原,匡扶汉室” 之类冠冕堂皇的说辞鬼才信!假如汉献帝被废黜并徙往山阳做县公后 ,乘机翻越秦岭来到成都依附刘备,刘备会扶植他建汉复国吗?肯定不会!如果真是那样,他就不会在明知献帝仍然活着时还要即皇帝位了。假如献帝到西川投奔刘备,下场无非是: 烛影斧声,千古之谜。因为刘备是决不会容忍“二圣”并立的。所以,他还不如安逸地当他的山阳县公,至少曹丕不会要他的命,决不会傻到去千里送死的。

【插图源自网络】

曹丕篡汉后,汉献帝被逐出许昌,为什么不借机投靠刘备?

汉献帝刘协禅让后并没有沉湖自杀,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威逼献帝甚于其父,新王上位,拥立龙从都想分得好处,为提高自己的人望,与之前争储的兄弟分出上下尊卑,便于分封众臣,曹丕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刘协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曹丕即皇帝位,改元黄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封地奉汉朝正朔和服色,建立汉家宗庙继汉祀,对于这位前名义上的主子,又是妹夫的刘协,曹丕还算客气,表示天下所有的好东西,都可以与他分享。

刘协9岁即皇帝位,经过董卓之乱,李郭劫驾,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曹丕篡位等事,在位32年,作为一个皇帝,过得比普通人还不如,身边皇后妃子都不能保全,连儿子也被曹操用毒酒除掉,其中悲痛恐慌外人不得而知。(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在力尽无效让位后,卸下皇帝肩上的担子,倒让刘协获得新生,到封地后与妻子夫唱妇随,亲近百姓,一同躬耕菜圃,凭在宫中学来的医术,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深得山阳民众敬爱,倒也其乐融融,就这样过了十四年,234年病逝,时曹丕已死,其子魏明帝曹叡率群臣亲自哭祭,以皇帝之礼安葬。这一年也是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的一年。

当年汉献帝禅位后,盛传刘协被曹丕杀死,221年,刘备在百官劝进下在成都登上帝位,建国称汉,《三国志》中以及后人记为蜀国是不正确的,以示承继汉祚,汉朝不亡。(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这个消息,三国应该举国皆知,刘协也不例外,但他为什么不逃出去投靠刘备呢?有二个原因,一,逃不出去,刘协封山阳公,封地应该属山阳郡内,其地又曾是山阳国昌邑国辖区,在现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一带,从曹魏的版图看,正处于中心地带,禅位后曹丕必然有派人暗中监控,想逃也没有机会,从东部要走到西南,有过五关斩六将之能恐怕也不行,何况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献帝。

二,当了34年皇帝,刘协对争天下应该也心灰意冷,不然不会成为良医,没动力逃离。(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再者,就算侥幸逃到成都,同是姓刘就会善待他吗?谁能保证刘备不会成为另一个曹操或者更糟,须知刘备已称帝,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难道献帝会傻到认为自己一到刘备会真让帝位给他?最好结局还是软禁,不毒死算好了。基于此,最好的下场曹丕已经给他了,不必再另外追求。

曹丕篡汉后,汉献帝被逐出许昌,为什么不借机投靠刘备?

第一,他想去也去不了。

从许昌到成都,路途遥远且不说,曹操将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也就是汉献帝身边安插了三个间谍,汉献帝有个风吹草动,曹丕能不知道?

再说了,曹丕封汉献帝一个山阳公,把他赶到河南焦作去,貌似自由了,实际上自由是有限的,对他的监视仍然无时不在。这在历史上都是惯例。

第二,即使能去,他也不受刘备欢迎。

刘备是胸有大志之人,曹操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时候就曾说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匡扶汉室”不过是刘备打天下的旗号。

他坐稳了西川,具备了与曹丕,孙权对等称帝的基础。还能把这块肥肉让给汉献帝吃吗?

再说了,一个破败的。再说了,一个破败的、被人废黜的亡国之君来到成都,又有什么资本和能力来驾驭刘备这样的枭雄呢?

就是刘备同意,他的手下如狼似虎的兄弟,能够同意吗?他们能够容忍突然冒出来一个“破败地主”,骑到他们头上吗?

所以历史的钟点走到了真正的三国形成、争相称帝的时候,大汉朝的影响彻底式微。汉献帝是真正的徒有其表,成都不会欢迎他。

第三,刘备就是欢迎他,汉献帝自己也不愿去。

汉献帝自小当了一辈子傀儡,期间曾经反抗过一次,但失败了。

这个聪明的傀儡从此逆来顺受,习惯了这个真天子假皇帝的生活。

但政治上的风险无时不在,随时会被人捏个错脑袋搬家。

现在终于卸掉了这个有名无实的皇帝名号,离开了险象环生的许昌,到山阳偏安一隅。这对于他来说是解放了。

他还愿意来成都,再闯是非之地,在明刀暗剑环伺的皇帝宝座上,伸着脖子被宰吗?

再说了,人已经上了年纪,复辟的激情和抱负早已经消磨殆尽。

所以去不了,不能去,也不想去,就是汉献帝不会去投靠刘备的答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