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三年级的孩子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会不会太过残酷和血腥?
从文学指向来说,四大名著确实描述的是成人世界!
虽然时代背景有所变迁,但是故事背后的人性却亘古不变。
三年级的孩子过早地嫁接成人的世界确实操之过急,不过儿童故事版的四大名著还是有必要让孩子接触一下,就像假期里反复重播的86版《西游记》还是老少皆宜的,至少故事情节和基本的善恶,对孩子来说相对容易,也不会产生极端负面的影响。还有诸多绘本和拼音简化版,还是可以拿出来让孩子读的。
这就跟金庸的武侠一样,我们很多人的正义感或者侠义之心就是在金庸武侠等熏陶之下生成的,虽然也会有急躁好动、愤世嫉俗的不良影响,但终究利大于弊。只是金庸的武侠还是不及四大名著经典。为什么呢,四大名著有自身的密码,那就是对人性复杂程度的反映,契合信仰层面的东西,不是侠义或正义能够概括的。
从这个层面讲,三年级的孩子根本无法真正读懂四大名著,比如《三国演义》何以是非成败归东逝之水,《红楼梦》中“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作何解释,《西游记》中“佛即心兮心即佛”怎么理解,《水浒传》中如何接受“谗臣贼子尚依然”?
【结语】只有当心性成熟沉淀下来只有才能真正读懂!对三年级的儿童来说,最好只读简化版,真正接触完整版的四大名著需要家长或老师的引导,分层次阅读,组织讨论,应该是在高中阶段前后吧!
给三年级的孩子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会不会太过残酷和血腥?
三年级的孩子看《三国演义》没问题,《水浒传》过于残暴和血腥,建议不看。《西游记》和《红楼梦》也不主张小孩子看。
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这句俗语说的有一定道理。
女人看《红楼梦》,会对里面绝大多数女性的悲惨结局而感到生无可恋。
比如林黛玉天天以泪洗面,薛宝衩身体也不是太好,还工于心计,虽然最后嫁给了宝玉,但宝玉也不喜欢她,没有了夫妻恩爱,如同死人一般。更别说秦可卿、迎春、元春、王熙凤等人最后都死于非命,最好结局的也就史湘云和贾探春,但也都是远嫁他方,多少还算是好的结局。但是比着其他绝大部分女性悲惨的死亡命运,她俩这点好的结局根本就不值一提。所以,小孩子最好别看。
男人不看《西游记》,是因为书里写的是妖魔鬼怪,佛道渡人的思想,其实跟红楼梦给的结局一样,最后都是出家当和尚的好,世道太过黑暗。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无法无天,一点约束都没有,最后还是观音菩萨给了唐僧一个紧箍,套在悟空头上,孙悟空多少还听点话。很容易滋生男人好打爱斗、惹是生非的结果。如果不是打斗,那就是皈依佛门,这跟现实社会脱节。少儿也不宜。
所以说,以上两本书,男女看不看的先放在一边,我觉得三年级的孩子尽量不要接触。太小的孩子看这两本小说,有点过早,等长大以后再看不迟。
再看来《水浒传》为啥三年级的孩子不适合看。
《水浒传》是一部伟大的白话小说,以北宋末年宋江、方腊起义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108个男人占据水泊梁山,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故事。他们最后被朝廷诏安后,除了鲁智深、燕青和武松等少数人逃出生天外,其他人全部死亡。这帮人杀人如麻,嗜血残暴,江湖义气太重,一言不合就杀人放火,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特别是以李逵为代表的杀人魔头,他们杀人上瘾,经常连累无辜。
比如三打祝家庄,扈家庄已经投降,李逵杀红了眼,除了扈三娘幸免于难外,扈家庄其他人全部被李逵砍光杀绝!关键是他杀了这么多人,反而一点像样的处罚都没有,你说这样血腥、残暴的内容和画面让10岁的孩子看了会是什么结果?
说的不好听一点,水浒传除了文学艺术成就比较高之外,书里其他思想没有什么值得推崇的,其性质跟黑社会组织没有太大区别。
三年级的孩子,也就10岁左右,是青少年时期,心理和生理发育极度不成熟,对很多事物也没有很好的辨别能力,处于疯狂吸收知识和树立三观的关键时刻,容易模仿和冲动,给他们看《水浒传》,这些小少年们,模仿那些“水浒好汉”,打打杀杀的,很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来。所以,小孩子不要看水浒。
再来看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我认为是符合各种人群观赏的一部伟大的演义小说。罗贯中以《三国志》等史料为纲为线,以民间传说以及其他文人的著作为辅助内容,把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三国归晋近100年的历史用演义小说的形式写了出来。《三国演义》不仅文学艺术价值极高,而且里面也充满了励志、人文、兵法和历史人物的精彩刻画,让人看了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比如刘备,一个卖草鞋和编席子的穷光蛋(所谓刘皇叔,那纯粹是唬人。再说了,跟刘家沾光的多了,刘璋、刘表等,没一个能成事),通过自己不屈不挠的努力拼搏,居然可以拥有三分天下。刘备起兵的时候只有张飞和关羽,这比刘邦起兵的时候差的多,跟朱元璋有点类似。
所以,我私下认为,四大名著中,唯有《三国演义》是老少皆宜、男女都可以通读的一部小说。
长大成人后,再读《红楼梦》和《西游记》不迟。
最反对看《水浒传》。我看水浒也比较早,没看完就不看了,之后数十年再也没有碰过《水浒传》这本书。
除了水浒,四大名著里的其他三本倒是经常翻阅。现在广播和视频发达,也会经常看一些视频或者听一些评书和讲解。
唯一让我从少年看到现在、听到现在、写到现在的故事,就是三国!三国演义,博大精深。关羽的忠义无双,张飞的智勇双全,赵云的完美形象,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无一不打动着全世界人们的心!
三国虽说比不上《红楼梦》那么辞藻华丽和男女爱情的多姿多彩,也没有西游记神佛妖魔等的奇思幻想,但是三国他接地气,让人看了就懂,常看常新,给人实际的帮助远大于其他三部著作。
我最不喜欢看的就是《水浒传》。
里面太多打打杀杀和血腥暴力的场面,无法无天,目无法纪。
而且对女性又极其不尊重:里面为数不多的几个女子,不是像孙二娘这样的女汉子,就是类似潘金莲这样的淫妇,就没个好女人。李师师算是有个好结果,跟燕青私奔了,但她还是个妓女出身
所以,我强烈建议孩子们多读三国,少看红楼和西游,尽量不去看水浒。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吝赐教。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给三年级的孩子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会不会太过残酷和血腥?
《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名列四大名著,很值得我们一读。《水浒传》更是毛主席从小就熟读的小说。
但是,读书也还是有讲究的。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古话,我们也还是要了解了解,比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重点不是残酷和血腥,关键的是价值观的培育。单以《水浒传》来说,我们都知道梁山好汉,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等。好汉是个褒义词吧,但在《水浒传》里的好汉这个称呼用的太泛了,就算那些拦路抢劫的强盗也是好汉,简单说这里的好汉适用于绿林好汉。
武松。“景阳冈打虎”肯定是为民除害、“杀嫂报兄”也还说得过去,当然放现在法律标准也是不行的;到了“醉打蒋门神”,那里面给人的感觉就是施恩请武松吃吃喝喝,武松感恩图报,给他打架报仇,把蒋门神赶走了,施恩则夺回了快活林,又成了那一带的霸主,各种黄赌的非法勾当,保护费等等。武松给人的感觉,是否像警匪片里面的看场子的?好多年前,小学的思想课,就提到要警惕别人以吃喝玩乐来拉拢,免得给带坏了。到了“血溅鸳鸯楼”,里面滥杀无辜也很厉害吧。
李逵。这家伙黑旋风,你如果单看电视剧那可以,看小说里面描述,他则是一个变态杀人狂。江州劫法场,想必也杀了不少百姓;那些吃瓜群众是叫苦连天,运气不好的,就给他大板斧砍了。他杀虎后大意被抓,获救后,又砍了一批吃瓜群众。为了把美髯公朱仝弄上梁山,李逵把朱仝照看的几岁的小孩脑袋砍成两半!
《水浒传》里面很多山大王,打家劫舍的情节,母夜叉的十字坡饭店则是卖人肉包子,还有好多次是动不动就把别人一家老小、不分良贱都杀光,如果直接看小说原版,这些情节描写,里面的价值观,对小孩子的成长确实不利,毕竟,你不能要求每个三年级的小孩都已经很明白事理,明辨是非。
所以,如果看电视剧版的《水浒传》是没有问题的,或者不知道有没有修订改写的版本是给小学生看的。如果是原版《水浒传》,就像电影有限制级,要求有家长指导一样,那是要求老师家长加以指导说明的。
给三年级的孩子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会不会太过残酷和血腥?
给孩子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不是最残忍的,给孩子看格林童话才是最残忍的,因为他知道水浒,三国,他知道世间艰苦,知道世间险恶,而不是格林童话中的美好,虽然不想去打破孩子们天真的快乐,但是天真不要太大了,因为世间所有都会给他狠狠的一拳,然后会无情嘲笑他,因为这就是世间,这就是现实。他知道了这人世间的种种,他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不是童话中的美人鱼和小公主那样的美好,一个是虚幻浪漫,一个是现实世间,你怎么选?你不能保证一辈子,那不如就让他早点知道浪漫和现实是不相容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