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是谁的诗?表达什么意思?
人生何处不相逢!感谢小杜!
感谢唐代小杜的这首《送人》,人生何处不相逢,这句可以说就是源于这首诗。
全诗,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此生何处不相逢”,这句诗在宋朝晏殊《金柅园》被化用为“人生何处不相逢 ”。
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
回归问题。这是唐代小杜,杜牧的诗,《送人》。就从这句,“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大家也可以读得出是写离别的诗。
“鸳鸯帐里暖芙蓉”,鸳鸯、芙蓉,都是帐幕、被子上经常用到的刺绣图案,取其成双成对、团圆美满之意。
同样在唐朝,白居易的《长恨歌》,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低泣关山几万重” ,在鸳鸯帐里,女人在低声哭泣,因为她的爱人这一去,关山远隔。其实,我在想用到“关山”这个词,应该是良人远征,爱人到边塞戍边吧。
“明镜半边钗一股”,用到的“破镜重圆”和《长恨歌》两个典故。明镜半边,钗一股;
第一个大家应该会想到破镜重圆的故事。
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恐国破后两人不能相保,因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于他年正月望日卖破镜于都市,冀得相见。后陈亡,公主没入越国公杨素家。德言依期至京,见有苍头卖半镜,出其半相合。德言题诗云:“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得诗,悲泣不食。素知之,即召德言,以公主还之,偕归江南终老。
钗一股,则还是和白居易 的《长恨歌》,与杨贵妃、唐明皇有关:
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可以说,虽然相隔关山几万重,杜牧在诗中,对于未来的重逢写下了期望,“明镜半边钗一股”,这些情人离别时的信物以及蕴含其中的典故,相信“人生何处不相逢”!
跨越一下,《基督山伯爵》里面有一句话,人类的全部智慧,都涵括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杜牧的《送人》,人生何处不相逢,你读到里面的等待和希望了吗。或许,古今中外,智慧的人,想法都是相通的。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是谁的诗?表达什么意思?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是谁的诗?岀自哪一首?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所作七绝《送人》中的一、二两句。原文如下: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
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熟读全诗,不难分辨出这是一首送别诗。我们都知道杜牧这个人有点生性风流,他的另一首诗《遣怀》是这样写道的: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辛名。
由此观之,《送人》中杜牧送的就是一位女子,或许就是他的相好。
真是无巧不成书,这首《遣怀》就是《送人》的后续回答。一目了然,直抒胸臆。
事实如此,那“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什么意思呢?鸳鸯为鸟,芙蓉为花,在这一句连出都是作为帐上的刺绣图像。
鸳鸯帐里暖芙蓉:此纹帐么,外绣鸳鸯内绣芙蓉,这是一种人们的习俗喜好,预示着总是成双成对,有美满团圆之意象在里面。
低泣关山几万重:在这个纹帐里,有一个女子在低声地哭泣……刚刚送别的爱人这一去就关山几万里了。
俗话说:送君千里终有别。这位女子在哭泣,显然是她在家、郎岀外,临别之时的不舍导致了别后的痛苦而泪目。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此女子又何偿不是呢?
总之,“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是作者的巧安排,以女性为主人公,从女子的角度来描写女送男别后的情景,令意境高远,成为美谈!附注:为什么“鸳鸯、芙蓉”都是指“帐”?
有古代诗句为证:
刘希夷《晚春》云:“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牀。”
李白《对酒》曰:“玳瑁汕筵中怀里醉,鸳鸯帐里奈君何。”
白居易《长恨歌》言:“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霄。”
……等等,枚不胜举。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是谁的诗?表达什么意思?
问题: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是谁的诗?表达什么意思?
前言这两句出自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七绝《送人》,原诗为: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一、送别诗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是古诗词常见的题材。
有男子之间的送别,例如李白《送友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如男子送别女子的作品,如唐朝诗人冷朝阳的《送红线》:
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销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
也有女子之间的送别,例如清朝女诗人顾太清的一首词,《浪淘沙 送珊枝归武林》:
归计太匆匆,难写哀衷。孤帆双桨趁秋风。肠断天涯从此去,无日重逢。相别各西东,浪迹萍踪。怜君多病况龙锺。一纸青书脱有便,频倩征鸿。
杜牧这首诗,是男性诗人以女性为主人公,前两句从女子的角度描写离别的不舍和痛苦。同时,在诗的后两句,也为将来的重逢寄予了希望。
二、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鸳鸯帐里暖芙蓉。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词云:香冷金猊,被翻红浪。李白有《对酒》诗云: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白居易《长恨歌》云: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刘希夷 《晚春》诗云:“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牀。
可见鸳鸯、芙蓉,都是帐、被刺绣常见的动物形象,表示成双成对、团圆美满之意。
低泣关山几万重。
在鸳鸯帐里的女子,低声哭泣,爱人这一去远隔关山。
前两句写的是女子在分别时候的不舍。杜牧用两句诗完成的内容,周邦彦用整首词完成,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周邦彦的《蝶恋花》 :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轣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泠。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同样是不舍,两句可以写,十句也可以写。周邦彦加上了更多环境与景物的描写。
其实周邦彦的内容,比杜牧七绝的内容还少,因为后两句的意思在周邦彦词中没有写。
三、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杜牧诗中,对于未来的重逢写下了期望。但是周邦彦词中并没有提到,其实这也是填词的一种技巧,留白不写,让读者去思索,言尽意不尽的婉转含蓄更有余味。
明镜半边钗一股。这是离别之人的信物。
明镜半边,即破镜重圆的故事,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在国破前,与妻子乐昌公主各留了半边镜子为信物,后来二人因半边镜得以重逢。
钗一股,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句:
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梁朝陆罩《闺怨诗》云:
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
此生何处不相逢,是对于未来重逢的祝福。这句诗在宋朝晏殊《金柅园》被化用为“人生何处不相逢 ”:
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
结束语这首小诗是杜牧以女子角度写成的送别诗,诗中有不舍、有期盼。不知道这个女子与杜牧是否有什么感情,或者杜牧代人而作。从杜牧的风流来看,未来失约的可能性不小。
大家都很熟悉杜牧的这首《遣怀》: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两首诗放在一起读,这一首算是上一首的回答吧。
@老街味道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是谁的诗?表达什么意思?
这是唐杜牧的诗
表达了鸳鸯帐里的缠绵难舍难分 想到爱人这一离去 山高水长 万里迢遥 潸然泪下!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是谁的诗?表达什么意思?
谢邀。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是谁的诗?表达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出自杜牧的《送人》: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
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这是一首平起入韵,押平水韵“二冬”部的七绝。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
鸳鸯、芙蓉都是女子床帏和被子上常见的绣花,这一句就是交代环境,为整首诗做出定位。重点是在下联。写了状态:“低泣”,轻声哭泣。并且交代了为什么哭泣,因为情郎这一走啊,是关山几万重。情郎要远去了,女子在鸳鸯帐里拥抱着芙蓉绣被轻轻地啜泣。
这是一种画面白描,但是很简短的字句不但交代清楚原委,还对情感做出了描叙。七绝字少,字字如金。杜牧的文字驾控能力非同一般。
“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第三句写女子的举动,既然留不住,那么该怎么办呢?
“明镜半边”是使用了破镜重圆的典故,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记载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在国破前,与妻子乐昌公主打碎镜子,各留了半边为信物,后来二人得以破镜重圆。
“钗一股”就是一根钗子。
既然你非得走,那就拿上半边镜子,一根钗子吧,这辈子说不定在别的地方还能相见,咱们留个印证。
梁朝陆罩《闺怨诗》云:“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钗子是成双成对的,给你一根作为信物,在当时是男女之间的习俗。
以钗为记和破镜重圆是一样的意思,也说明这女子心中的不舍,一样东西还不够,还有什么能做相认信物的东西你统统拿走。
这首离别诗虽然开局比较低沉、悲哀,但是后两句的转折,提升了整体的亮色,让女子心中充满了重逢的希望,特别是第四句,字词简单架构,意味却深远,因此成为名句。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是谁的诗?表达什么意思?
作者:杜牧,是与妻子难舍难分,离家有千山万水,路途遥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