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雁丘词》开篇有“问世间情为何物”,又有问“世间情是何物说法”,这两种哪个正确?

民国前诗词家都是恪守格律的!《摸鱼儿》是出名的词牌,其词谱中平仄,押韵是固定的。即其开头是:仄中平丶中平中仄。那么,要合格律即应是:问世间丶情为何物。为是平声,是,是仄声。元好问是一代词家,根本不会不懂词律的!只有当代一些专家才无视格律之艺术性,随心所欲改写古诗词。

元好问《雁丘词》开篇有“问世间情为何物”,又有问“世间情是何物说法”,这两种哪个正确?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李莫愁时常吟诵着“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样两句词。这两句词的作者是元好问,题目是《摸鱼儿·雁丘词》,全词如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在词的前面,有一段序言:“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年轻的元好问去并州参加考试。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捕杀大雁来卖钱的人,这个人说他捕获了一只大雁后,另一只侥幸逃脱罗网的大雁在天空不断地悲鸣,盘旋着不肯离开,最后竟然坠地自杀了。元好问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买下了这两只大雁,把它们葬在了汾水岸边,堆了石头作为标记,称之为雁丘,并写下了这首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全词开头的一个“问”字,破空而来,既是对殉情者的发问 ,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爱情到底是什么,这恐怕是一个古今难解的问题,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答案。“直教生死相许”,这就是作者给出的回答,这六个字是多么地震撼人心。古人认为 ,情到了极处,“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许”就是对爱情的最高的赞美。这对大雁一年年南下北归,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寒冬酷暑,但总能双飞双宿。无论是团聚的快乐,还是离别的痛苦,这多像人间的一对痴情男女 。而如今,侥幸脱网的孤雁,想想未来的道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再也没有爱侣相伴,剩它孤单一个,又该飞向何处呢?这样的痛苦,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下片用自然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横汾”三句写葬雁的地方,这里汉武帝曾来巡游过,但现在却听不到了当年的箫鼓,只剩下荒野烟树,一派清冷。“招魂”两句是说雁死不能复生,山鬼枉自哀啼 。“招魂楚些”意为用“楚些”招魂,《楚辞·招魂》的句尾用“些”字 ,所以叫“楚些”,“何嗟及”就是嗟何及,意思是招魂也无济于事。“天也妒”几句,是说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会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千秋”四句,说这对大雁将会留得千秋万代的声名,与世长存,我们且等待着那些词客骚人,他们狂歌纵酒,寻访雁丘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双大雁的坚贞感动了一个词人,词人的一句感慨问住了所有人。

元好问《雁丘词》开篇有“问世间情为何物”,又有问“世间情是何物说法”,这两种哪个正确?

问世间情为何物,竟叫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雁丘词》开篇有“问世间情为何物”,又有问“世间情是何物说法”,这两种哪个正确?

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引用这首词,使用的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而《彊村丛书》中收录的遗山乐府采用的是这个版本——“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首词的版本很多,因为元好问自己就做过修改。

他在序中就说“旧所作无宫商, 今改定之”,但是也并没有表明修改这首词的具体时间。而根据序中所说,这首词最初写于“乙丑岁”,我算了一下,那时的元好问应该只有十六岁。而根据现在流传的这首词中所展现的境界,至少在我看,元好问修改这首词的时间应该接近晚年。

所以有一个问题,就是这首词的最初版本应该已经不存在了,因为根据序中所说“旧所作无宫商”,也就是说这首词最开始的时候是音律不协调的。但即使是现在流传的版本,它的音律读起来感觉也是有问题的。

而这首词各种版本的关键也不在“情为何物”还是“情是何物”上,因为这两个字并不重要,重要的应该是“问人间”与“恨人间”的差别,这两个字的情绪差别很大。而这首词为一个十六岁少年的作品,即使后来做过修改,但是仔细想想,“问”字其实更合适。而“为”是平声,“是“为仄声。而摸鱼儿这首词在这里也应该是平声。

所以这首词我一直读这个版本: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雁丘词》开篇有“问世间情为何物”,又有问“世间情是何物说法”,这两种哪个正确?

人是情的结果:爱的遗物。

元好问《雁丘词》开篇有“问世间情为何物”,又有问“世间情是何物说法”,这两种哪个正确?

《神雕侠侣》给我最大的震撼,刚开始,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李莫愁,开口就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这句话,因为金庸先生的小说而流传更广,当然,元好问的《雁丘词》本身就非常精彩,金庸先生只是稍微带货而已。

元好问《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至于“问世间情为何物”,以及“问世间情是何物”,古诗词几个字的变化,不同版本有的,我们应该都可以理解,主要是怕考试吧。

比如说,李白的《静夜思》,“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光”变成“看月光”,“望明月”变成“望山月”,要是考试的时候这样填,估计会给判回答错误,虽然这是李白的原版《静夜思》。

张继的《枫桥夜泊》,原来是《夜泊松江》,因为当时当地都还没有枫桥,因为这首诗名气太大,当地改名为枫桥镇,枫桥的地名叫响后,又反过来影响诗歌,改成《枫桥夜泊》。

所以,我认为“问世间情为何物”,以及“问世间情是何物”,都是正确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