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柴进请的洪教头那么弱,而祝家庄曾头市请的教师那么强?
这个问题,《水浒》中有一个好汉的心里最清楚!这个人就是武松。
怎么回事儿?为何会这么说呢?
这事儿,还得从武松当年在清河县犯了事儿,逃到柴大官人庄子上说起。
话说武松在清河县跟人打架,把人打昏后,他以为打死了人,就慌忙逃出了清河县。
逃去哪里呢?
武松首先想到了一个人,沧州有个叫柴进的大官人,在江湖上的名声非常响,他平生仗义疏财,有“万里招贤”之名。
听说这柴进是大周柴世宗的子孙,仗着宋太祖敕赐与柴氏子孙誓书铁券在家中,谁也不敢欺负他,就专招天下往来的好汉,家中养几十个庄客都不在话下。而且,柴进还常常嘱咐周围的酒店:“如有流配来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
柴进在《水浒》中仗义疏财的名声可不是盖的,有诗为证:
累代金枝玉叶,先朝凤子龙孙。丹书铁券护家门,万里招贤名振。
待客一团和气,挥金满面阳春。能文会武孟尝君,小旋风聪明柴进。
——《水浒传》第五十一回
所以,武松就起身赶往沧州,投到了柴进的庄上。
然而,到了柴进的庄子上武松才发现,这柴大官人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
怎么回事儿呢?
咱们看一下《水浒传》中武松是怎么出场的就知道了。
武松是在“闫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这一回出场的。话说宋江杀了阎婆惜后,也是逃到了柴进的庄上。柴进听说宋江来了,马上对其进行高规格的接待——宋江“山东呼保义,孝义黑三郎”的名声太大了。
酒过三巡后,宋江有些走肾,就起身向柴进行礼,表示要去小解一下。柴进便吩咐一个庄客陪同宋江一同前去。
此时,武松也在柴进的庄上。他在干啥呢?书中是这么描写的:
宋江已有八分酒,脚步趄了,只顾踏去。那廊下有一个大汉,因害疟疾,挡不住那寒冷,把一锨火在那里向。宋江仰着脸,只顾踏将去,正在火锨柄上,把那火锨里炭火,都掀在那汉脸上。那汉吃了一惊,惊出一身汗来。
没错,这个在走廊下烤火的大汉,就是武松。这时候的武松身患疟疾,这种病的特点就是浑身发冷,反复低烧。书中虽然没有明说,武松身患疾病,却要在走廊下用火锨取暖,不难猜测,他在柴进的庄子里的日子并不好过。
武松是个性情刚烈之人,被宋江踩翻了火锨,弄了一脸灰后,马上就伸手揪住了眼前这个又黑又矬的汉子,大声呵斥:“你是甚么鸟人?敢来消遣我!”
一个人境遇不好的时候,往往脾气会很大。
宋江被武松这么一吼,酒也醒了一半,正想解释一下,可没等宋江开口,那个陪着他上厕所的庄客先说话了:
“不得无礼!这位是大官人最相待的客官。”
听见没有,这庄客也是个有心人,已经观察到,宋江是他见过的,柴大官人接待过的人中,礼仪规格最高的。所以,他强调这是“最相待的客官”,潜台词就是,这位客官是柴大官人的红人,对他无礼,你得掂量一下。
听庄客这么一说,武松更不高兴了。
那汉道:“‘客官’,‘客官’!我初来时,也是‘客官’,也曾相待的厚。如今却听庄客搬口,便疏慢了我,正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却待要打宋江,那庄客撇了灯笼,便向前来劝。
武松是啥意思?
很明显,他是在柴进这里受了委屈了。刚到这里来的时候,柴大官人也是相待的厚,但柴进听庄客搬口,慢慢将武松疏远了,他这才沦落到不仅生了病没人管,在走廊下生火取暖,还被人“欺负”的地步。
武松这话,明显是在表达对柴进的不满,所以,抬手就要揍宋江一顿。
就在武松要动手的时候,柴进闻声赶来了。
柴进笑道:“你不认得这位奢遮的押司?”
武松说:“奢遮,奢遮!他敢比不得郓城宋押司少些儿!”
柴进大笑道:“你认得宋押司不?”
武松说:“我虽不曾认的,江湖上久闻他是个及时雨宋公明;且又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是个天下闻名的好汉。”
柴进问道:“如何见的他是天下闻名的好汉?”
武松道:“却才说不了,他便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我如今只等病好时,便去投奔他。”
柴进道:“你要见他么?”
武松道:“我可知要见他哩!”
柴进道:“大汉,远便十万八千里,近便只在面前。”指着宋江,便道:“此位便是及时雨宋公明。”
你看,在跟柴进说宋江的时候,武松重点强调,“他便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我如今只等病好时,便去投奔他。”
武松的话什么意思?
他这是典型的指桑骂槐,当着柴进的面说宋江“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我病好了就投奔他”,这不就等于说,你柴大官人待人有头没尾,有始无终,要不是我病了,早就离开了吗?宋江是“真大丈夫”,柴进就是假的喽。
真没想到,武松都这么说了,柴大官人竟然没听出来。还高兴地引宋江与武松相认。
武松早就听闻了宋江的大名,马上纳头便拜,为自己的无礼而道歉。宋江马上搀扶武松,并问他的姓名:“足下是谁?高姓大名?”
没等武松回答,柴进先说了:“这人是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今在此间一年矣。”
宋江马上说道:“江湖上多闻说武二郎名字,不期今日却在这里相会,多幸,多幸!”
读到这里,宋江和柴进二人在武松心里的地位,可高下立判。
怎么说呢?
你想啊,宋江说“江湖上多闻说武二郎名字”,这说给谁听的啊?
很显然,他是说给柴进听的。此时的武松,还不是景阳冈打虎英雄,在江湖上怎么可能会有名声呢?他要早就名扬江湖了,就不至于到处以“打虎武松”自称了,以致于杀人留名时都不忘标注“打虎”二字。
所以,宋江说“江湖上多闻武二郎的名字”,就是要在柴进面前抬高武松的身份。宋江为何要抬高武松呢?
因为宋江有一个最厉害的本领,就是慧眼识人。他这是第一次跟武松见面,就从武松的举动中观察到,这可能是一个能人,所以,他要抬高武松的身份,让柴进邀请武松入席,他好对武松进一步了解。
那么,有人可能就会问了,这宋江就跟武松接触这么一会儿,怎么就能觉得他可能是个能人呢?
你想啊,宋江踩翻了武松的火锨,武松二话不说,就揪着宋江要打。
你想啊,武松虽然不认识宋江,但是个正常人都能看出来,这个连撒个尿都有庄客提着灯笼陪着的人,肯定是柴进的贵客。武松还是第一时间揪住了宋江的脖领,举起拳头要揍他。这说明武松是一个性情中人。
后来,庄客说了,宋江是柴大官人最相待的客官。潜台词就是,“你惹不起这位客官,打了他,你没有好果子吃”。
武松是怎么回应的?站在宋江的角度看,武松这举动可不一般。
你想啊,如果将武松换做一般人,听庄客那样说了,虽不至于马上换上笑脸,但大概率也会顺势给自己找一个台阶,埋怨一句,“大官人的客人,走路也得看着点儿啊!”,而后,一边清理脸上的灰尘,等待宋江过来跟自己道歉。等宋江道歉后,也就就坡下驴,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继续蜷缩在避风的角落用火锨取暖,看着宋江由庄客陪着,回到温暖的屋子里,继续把酒言欢。
然而,武松没有这么做。他不但没有被庄客的话给唬住,还公然地揶揄柴进,举起拳头就要打柴进最相待的客官。武松具有高度的自尊心,又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这是好汉的标志。所以,宋江在柴进面前抬高武松,要对武松进一步了解。
柴进听宋江这么说了,只能说道:“偶然豪杰相聚,实是难得。就请同做一席说话。”
柴进为何不喜欢武松?《水浒》中是这么说的:
说话的,柴进因何不喜武松?原来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以前读《水浒》的时候,都是想当然地认为,武松是因为脾气大,酒后打人,这才惹得人人嫌弃。武松可能是真的打了庄客,但武松打人的原因真的是因为吃醉了酒,庄客照顾不周就打他们吗?这其中的缘由,我们还得仔细研究。
武松的酒量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他喝了十八碗酒都能打虎。醉打蒋门神时,武松喝得更多,但依旧不耽误替施恩办事儿。
武松的心思十分缜密,他的精细程度,在整部《水浒》中都是能排的上号的,岂会因为喝了柴大官人几杯酒,就乱了分寸?
通过杀潘金莲和西门庆时,他冷静、冷酷的作风,我们也能看出来,武松这个人心思十分缜密,情绪控制更是顶级,从来没有做过无理取闹之事(有人说后来武松打孔亮,那是因为他经历了被张都监的设计,对人性失望,大开杀戒后经历了短暂的自暴自弃。),他怎么会在逃难时,且寄居在柴进庄上时闹事呢?
所以,实事的真相正如武松所说,是柴进听信了庄客的一面之词。“我初来时,也是‘客官’,也曾相待甚厚。如今却听庄客搬口,便疏慢了我”。武松这句话,直接点破了柴大官人的要害:身居高位,却不能兼听则明。
仔细想想,这个柴大官人也真是一个可怜之人。作为前朝柴皇室的后人,他家大业大,衣食无忧,他在自己的庄子上养了很多的庄客和宾客。作为庄子的一把手,他无时无刻都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待遇。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其实柴大官人被众人捧着的同时,也是一个庄子中最被人们惦记、算计的孤独之人。
怎么回事儿呢?
你想啊,任何组织内,其实都不可避免地充斥着一些喜欢走捷径、捞偏门之人。这些人整天惦记的就是如何获取超额的、不正当的收获。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惜颠倒黑白、文过饰非、嫉贤妒能,争功诿过。
柴进的庄子也不例外,充斥着这样的一批庄客。何以见得呢?
从题主说的这个洪教头就能看出来。
话说柴进打猎遇到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后,马上携住林冲的手,将他请到了自己的庄上,并摆酒设宴招待林冲。
然而,就在林冲跟柴大官人饮酒叙谈的时候,庄上的枪棒教师洪教头来了。
林冲是个懂礼节的人,他见到洪教头后,马上起身施礼参见。
但这个洪教头怎么反应的?他非但没有对林冲还礼,还一脸怒气地对林冲不理不睬。
柴进知道,洪教头是怕林冲抢了他在庄子里的位置,看出场面的尴尬后,便亲自出面解救,特意把林冲前“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的头衔搬出来,向洪教头郑重地介绍林冲,让二人相拜。
林冲见柴大官人如此地抬举自己,便再一次起身,郑重地拜见洪教头,并让出宾席头坐,让洪教头坐。
此时的林冲已经把姿态低到了尘埃里了,更重要的是柴大官人这个主人都下场解围了,一般人就是再对林冲不满,也得顾忌下柴进这个主人的面子。
然而,这位洪教头就不是一般人。他不但不肯就坡下驴,对林冲还礼,反而抬屁股就坐在了林冲的上座,呵斥林冲:“休拜,起来!”
柴进一看,这个教头连他这个主人的面子也不打算给,十分尴尬。
众人重新落座之后,柴进为了给林冲面子,也为了给自己找回面子,只好再一次示意洪教头,提醒他,林冲是禁军教头。只见柴进说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
洪教头却不以为然地说:“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
啥意思?他说柴大官人庄上都是些倚草附木,诱你酒食钱米的骗子,言外之意就是你柴大官人不识货。
柴进一听这话,心里登时就火了。但是,他是有涵养的人,即使心里愤怒也得好声好气地说:“休要小觑他”。
这洪教头也是个目中无人的货,一听柴进还抬举林冲,就忍耐不住,跳起来说:“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
柴进心里早就压不住火了,等的就是这句话。在柴进看来,林冲是他的宾客,你洪教头羞辱林冲,就是羞辱我柴进。
所以,柴进马上就问林冲,“林武师,不心下如何?”
林冲有所顾虑,他虽然也被这狂妄的洪教头弄了一肚子火,但考虑到他毕竟是教柴进的师父,打翻了他,柴进面子上不好看。所以只能说,“小人却是不敢。”
柴进见林冲踌躇,早就猜透了林冲的心思,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
你看,柴进特别强调了“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言外之意就是说,我跟他没啥感情。“他此间又无对手”——他狂妄的很,“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给我好好地教训他。
柴进为了让林冲使出真本事,还拿出二十五两银子作为彩头。
林冲是个聪明人,听柴进都这么说了,他也就决定把压的一肚子邪火给放一放了。
就这样,两人就上了比武场。洪教头看着抢了自己风头的林冲,恨得牙直痒痒,比试开始后,他提起棒子,就想把林冲打倒在地。
林冲呢,近日来受了高俅的气,受了押送他的董超、薛霸的气,好不容易到了柴进的庄子上得到了尊重,谁成想又遇到了洪教头这么个目中无人的家伙给他气受,所以,他也牟足了劲儿,躲闪两下后,看准时机,出手就将洪教头一棒打翻在地。
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
看热闹的众庄客们呢?都一齐大笑,快意非凡。想必他们平时一定也没少受这位把他们看成“倚草附木”者的洪教头的气。
洪教头呢?施耐庵是这么写的:
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很明显,在庄客们看来,此时的洪教头,显然已经被柴进抛弃了,已不是令人尊敬的枪棒老师了。看到他栽了这么大的跟头,众庄客并没有对他表现出丝毫的同情,所以都一边笑,一边扶起他。
洪教头也知道庄客们的“笑”是啥意思,平时跟你称兄道弟的酒肉朋友,往往在你栽跟头的时候,他们笑得最欢。
洪教头因为嫉妒林冲受到柴进的款待,担心林冲抢了他在庄子里的地位,被主观的情绪左右了理智和判断,最后落得了如此凄惨的下场,所以他只能满面羞愧地离开。
从洪教头和这些庄客们的表现,以及柴进怠慢武松的事情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柴进不识人。也正是如此,他顶着“当世孟尝”的威名,在后来落难之时,竟然没有一个庄客能够出手相救。
都说柴大官人好“孟尝”,但柴进学习孟尝君“万里招贤”,是想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吗?
柴进结交江湖豪客,容留三教九流的人物,甚至资助王伦占据梁山泊打家劫舍,他是想造反吗?想光复他柴氏大周的天下吗?
显然不是。柴进做这么多事情,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过把瘾:过把被人追捧为“当世孟尝”的瘾,过把名扬江湖的瘾。
历史上,只要有沽名钓誉之人养士,就一定会有依草附木者来投。战国时代那门客三千的孟尝君,门下都不乏鸡鸣狗盗之徒,他柴大官人的庄上,自然也难免充斥着一些洪教头式的庄客。
骗吃骗喝的无能庄客多了,武松这样刚正不阿,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能人,自然也就成为了“不合群”的异类。
劣币驱逐良币嘛,这是个恒久不变的真理。所以,武松这样有本事的人,一旦受到柴进恩宠,庄上混子们的前途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他们为了自保,就必须要在柴进面前搬弄是非,让武松这样的人受到冷落。
虽然柴进是庄子上的一把手,但他却不能做到兼听则明,因为他其实是庄上最被孤立的可怜人。
柴进这一点,做过领导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一把手的位子上坐久了,你就难以获得真实的信息。平时你看到的,听到的信息,其实都是底下的人根据你的喜好,有选择性地让你看到的。如果你作为一把手再不自律,经常显摆自己的特长与偏好,那么身旁那些谄媚、迎合、欺瞒之人,就会见缝插针。你喜欢听什么,马上就有人唱什么歌;你喜欢看什么,立刻就会有人把相关数据造得严丝合缝。
唯一的例外,就是一把手都想要见到能人,但是手下的庸人们永远也不会让他见到。因为能人来了,庸人们就得走了。
所以,武松来到柴进的庄上后,庄客们怠慢他,孤立他,抹黑他,为的就是让柴进不待见他。武松在柴进心中的坏形象,就这么被庄客们一点点给勾勒出来的。
柴进出身高贵,但他再怎么着,毕竟是前朝皇族,很难在赵家朝廷谋取出身。所以,他只能握着赵匡胤的丹书铁券在沧州当个土财主。
土财主虽然不愁吃喝,但是日子也是很单调无趣。年轻气盛的柴进怎能安心过这样平淡的生活?朝廷体系内的路既然走不通,他就试图在江湖上建立自己的名声,满足他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柴进向往江湖的草莽生活,但他又难以割舍祖上留给他的家业。那怎么办呢?
没办法,既然不能闯荡江湖,那就把江湖搬到自己庄园吧。所以,他就学习孟尝君招贤纳士,把江湖中人招到身边来。一来能听这些人聊聊江湖上的能人趣事。二来,投奔他的人都有求于他,他仗义疏财不仅能享受被需要、被吹捧的感觉,还能在外面树立好名声。
所以对柴进来说,所谓的“万里招贤”只是一场游戏,并不是为了成就一番事业。这样的心态下,再加上他的识人水平,他也就只能招来洪教头这样的人。
那么,祝家庄和曾头市怎么能够招到厉害的教头呢?
其实对比柴进我们就知道了,原因很简单。因为祝家村的军队似是部曲(地主的私人武装),曾头市的军队则为乡团,本质上都是保卫村镇的武装,他们请教头可不是跟柴大官人一样,只为了玩玩,他们之所以求贤若渴请教头,是为了抵御梁山泊这样打家劫舍的草寇集团。
古代的部曲、乡团中的军人大都是本地的原住民,他们的祖坟、妻儿老小、财产都在这个地方,所以在社会动乱之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乡,他们必须挑选真有本事的能人来训练军队,给这个教头优厚的待遇,最好在这里安家,这样教头才能跟他们一样,在打仗时能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
所以你看,之所以柴进请的洪教头那么弱,而祝家庄和曾头市请的教头那么厉害,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柴进不具备识人的本领,身边充斥着依草附木的小人,使得真正的能人被“劣币驱逐良币”了。其二,是柴进和祝家庄、曾头市不同的生存环境,决定了他们请人的不同动机。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为什么柴进请的洪教头那么弱,而祝家庄曾头市请的教师那么强?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柴进柴大官人,平平安安活到了最后。
柴进在读者中的评价并不高。他武艺不咋样,做人不也咋的,没有识英雄重英雄的本事。例如武松投奔他时,一开始对武松还不错,后来就怠慢了许多,而武松也没有领他的情,最后反而和宋江结拜为兄弟。
柴进有钱有产业,庄子上却没有一个有分量的高手,他视若上宾的洪教头,居然被林冲一枪秒杀,简直不能弱得再弱了。
同样是大庄园、大地主,祝家庄有栾廷玉、曾头市有史文恭,这两个教师简直强得离谱,一度把梁山好汉打得怀疑人生。
是柴进小气?还是识人不明?其实大家都被柴进骗了。柴进绝对是属于那种大智若愚的高人。
一、祝家庄、曾头市是宗族式的黑恶势力先说祝家庄。祝家庄是梁山水泊的邻居,就在附近的独龙岗。祝家的家主是祝朝奉,有官面白道的身份作为掩护,背地里做的却是强盗的勾当。
祝朝奉有三个儿子号称祝家三虎,更有教师栾廷玉,异常强悍。更厉害的是,祝家庄与李家庄、扈家庄结成联盟,共同经营独龙冈,在这一带可以说是称王称霸、无人敢惹,甚至结寨拥兵、雄霸一方。
养兵最是耗费钱粮,这三个庄子有两万人马,武器、盔甲、马匹、粮草,再加上训练经费,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祝家庄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蓄养兵马?无非就是以武力维护产业而已。梁山距离祝家庄这么近,晁盖为什么迟迟没有对祝家庄动手?还不是因为人家实力强!
再看曾头市。曾头市的长官叫曾弄,是金国人。曾头市是他靠自己的武力抢来的。书中是这样说的:因有膂力,霸住村坊,改名为曾头市。曾弄系外国侨民,官府不敢得罪,因而曾头市势力越做越大。
一个老外,凭借自己的武力把村坊变成了自家的庄园,村坊里原来的老百姓和商户呢?不是被他驱逐了,就是被他杀了,这些血淋淋的残酷,书中没有写出来。
曾家的武力是曾家五虎,然后就是史文恭这个打得梁山好汉怀疑人生的绝世高手。曾头市共有五个大塞、军马过万,同样是一支极为强悍的武力。
由以上可知,曾头市、祝家庄这样的地方黑恶势力,之所以聘请高手、蓄养兵马、日夜训练,既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产业,又私下里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同时还要防备梁山这样的势力,当然是武力越强越好了。
这两处庄子的发家过程,充满了血腥、争斗,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怎么保得住家业?所以他们有充分的理由投入巨资去训练一支军队。
曾头市和祝家庄被团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梁山来讲他们太强了!太有威胁性了!卧榻岂容猛虎在侧?不把这两个庄子灭了,梁山就无法发展壮大。一个地方,只能容下一个大势力,也只能养得起一个大势力。
二、柴进的庄子好奇怪柴进是沧州的名门望族,他是大周柴世宗之后,也算皇族之后,身份和地位比祝朝奉和曾弄高太多了,但柴进庄子的势力却弱得可怜。
先说柴进庄子里的教头。他庄子里武功最高的要数洪教头,洪教头当然是有本事的,只是本事不咋样,而且十分自大,结果被林冲一棒给秒了。
再看柴进庄子上的势力。书中介绍说,专一招集天下往来的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也就是说,柴进庄子上,也就是三五十大汉。
这三五十个,既没有盔甲、又没有兵马,更没有统一分发的制式武器,更不用说操练了,从洪教头的武功来看,这三五十个人,估计也就是一群来柴进庄子上混吃混喝的乌合之众罢了,真要打起来估计一个冲锋就能解决问题。
柴进是个大财主,他并不缺钱,为什么不蓄养兵马、招揽高手、培植势力呢?柴进自己的武功不咋样,但武艺的好坏高低他绝对是看得出来的,他为什么会招揽洪教头这样徒有其表的人呢?
其实,这和柴进的身份有关。柴进是皇族之后,赵匡胤陈桥兵变,夺了人家孤儿寡母的皇位,其实并不光彩。他虽然没有斩草除根,但绝对会对柴氏后人严密监视。在皇权面前,哪有什么情分可言。
祝家庄、曾头市蓄养兵马,无非就是称霸一方、暗地里杀人放火搞点强盗的勾当罢了,对于大宋来讲只是疥癣之疾、不足挂齿,再怎么折腾也动摇不了大宋的根本。但是柴进不一样。
柴进有着皇族的身份,他蓄养兵马,除了造反,还有什么解释?这个身份敏感了,不是造反也是造反了。只要柴进聘请高手、训练兵马,那就是招祸,信不信朝廷立马派大军把庄子给平了?
以柴进的眼光、见识,他当然知道洪教头的成色,但他不在乎,对于他而言,玩玩罢了。
三、柴进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高人由以上可以看出,柴进之所以不去发展自己的势力,是为了避免引起朝廷的注意,招来预料不到的麻烦。就算他想造反,大宋江山稳固、人心思定,谁会跟着他造反啊?
但这并不代表柴进就没有作为。柴进居于河北沧州,却是山东梁山水泊山寨的创始人、幕后老板。柴进为什么会暗地里搞个山寨?
首先,梁山水泊是柴进给自己安排的后路。朝廷一直没有放松对他的监视,一直对柴氏后人防备有加、常年监视,万一哪天皇帝的心思变了呢?这时候梁山就是柴进的后路了,事实上柴进也是这么干的。
再者,梁山是柴进在暗中的一股势力。柴进的远近有名的大财主、大地主,就是钱多。可这么大一个庄子,居然从来强盗光顾,庄子上也是平平安安,这难道不是很奇怪的事吗?谁敢说梁山没有暗中为柴进解决过一些棘手的事儿?
表面上看起来,柴进胸无大志,武功平平,上梁山之后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和各位好汉之间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这正是柴进的高明之处。
梁山的势力在宋江的经营下不断壮大,打得朝廷被迫求和,其后征辽、征方腊,为大宋立下赫赫战功,可随之而来的就是朝廷的残酷打击。表面上看是高俅等人谋害宋江等,可没有得到上面的纵容和默许,他们敢这么干吗?
朝廷对梁山好汉采取的是打击首恶的策略,宋江、卢俊义、吴用、花荣等是必须铲除的对象,这些人,要么有强大的号召力,要么有一身惊人的武力,不除掉的话怎么能睡个放心觉?吴用等为什么要自杀?就是这个原因。
也就是说,如果柴进表现得过于优秀,很有可能被朝廷列入重点打击对象,柴进上梁山之前,就把这一切想得通通透透,所以柴进并没有显露出什么过人之处,和各位好汉的关系也都不远不近,既没有过命的兄弟,也没有不对眼的仇人,最终平平安安回家。
结语:柴进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眼光和自保之道第一点,柴进上梁山,是带资入股的,他将自家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财富,无偿地捐赠给梁山,让梁山有更多的钱粮去招兵买马、打造盔甲武器,实力进一步壮大。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柴进两手空空上梁山,还会有这么高的位置吗?还会有天罡的地位吗?梁山是个非常现实的小社会。就像我们去朋友家,哪怕关系再好都得提点东西。柴进把人情世故看得极为透彻。
第二点,柴进的隐忍。其实,梁山的第一代领导团队,柴进才是真正的幕后老板,正是由于他的资助,王伦才能在梁山坐稳,等等晁盖“接手”。可柴进上山之后,他提过这回事吗?从来就没有提过。
为什么不提?宋大哥也没提,连谦让都没有,辛辛苦苦经营到这个局面,他能让柴进当一把手吗?柴家连皇位都让出来了,几百年的时间早就看透了这一切:在没有实力、不具备天时、更没有时势的情况下争着当老大,就是嫌命长啊。
最重要的一点:就算宋江愿意让出梁山一把手的位置,柴进也不会当。柴进的身份异常敏感,他在梁山当个小弟,朝廷可以装作看不见,他一旦成为梁山一把手,那么梁山聚义的性质就变了,变成了柴氏拥兵复辟!朝廷无论如何都会派出最精锐的部队将其剿灭。以梁山的战斗力,真要是碰到了老种经略这样的猛人,分分钟团灭。
第三点,柴进看透了宋江的本质。宋江也就那么点出息了,搞个山头,有点成绩了招个安,然后在体制内当个小官,根本没有什么大胸怀、大志向,没有改朝换代的野心和能力,跟着宋江干到底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再者,柴进看穿了宋江在政治上的幼稚,跟朝廷对着干了那么久,打了那么多仗,还幻想着招安之后安安稳稳地做官,对于这些曾经的造反派,朝廷能放心吗?政治的残酷远不是宋江这样的县城小吏能够看透的。
所以,柴进在梁山选择了隐忍,在招安之后选择了辞官,以及他在沧州时的“无所作为”,都是深思熟虑之后的保命之策。他所做出的选择一定是最符合当下利益的。
一个传承数百年的皇族世家,它成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胸中的权谋,眼光的长远,岂是曾弄、祝朝奉这样的乡村土霸所能比拟的?双方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好嘛!祝家庄、曾头市苦心经营,招兵买马,看起来强大无比,最后给谁作了嫁衣?
时机未至、隐忍爪牙、静待生变,世家大族为什么能够绵延百年?世家历经战火清洗打压,为什么最终总是能够再度崛起?他们争的不是一时、一世,而是十年、百年、数百年的长远。
读懂了政治,就明白了柴进,读懂了历史,就更加觉得柴进的厉害。从这一点来讲,柴进是全书中最牛的人物之一!
为什么柴进请的洪教头那么弱,而祝家庄曾头市请的教师那么强?
洪教头、栾廷玉、史文恭,这是《水浒传》中三个十分有名的江湖教头,但是,他们不是因为“请”,而进了柴家庄、祝家庄、曾头市的。所以,柴进便不是因为财力不够,势力不足而“请”了一个武功很低的教师。
那么,这三位教头之间的武功谁高谁低,他们又是怎样成为财主庄上教头的呢?
史文恭武功第一,洪教头不如李忠诚如题主所言,史文恭、栾廷玉都是武功高手,而洪教头就是个笑话。那么,在《水浒传》中,这三大江湖教头的武功到底怎样,谁又是第一高手呢?
史文恭、栾廷玉、洪教头之间都没有交过手。但是,他们却都与梁山好汉单挑过,武功高低大有可比性。
最先出场的洪教头,在三招之内,就被林冲一棒打翻。这场较量,洪教头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笑话,满面羞惭地逃离了柴家庄。
柴家庄的这场棍棒较量,其实是有前情铺垫的,那就是王进曾经棒打过九纹龙史进。王教头、林教头都是禁军教头出身,棒法当然也差不多,王进也是三招之内打服了与洪教头脾气差不多的史大郎。
如此说来,洪教头与史进当年的武功差不多,恐怕连打虎将李忠都不如。李忠的绰号其实也是个笑话,但那时却是史进的开手师父,走江湖卖膏药耍的就是枪棒,还是有些本事的。
李忠与梁山另外一员五虎将呼延灼在马上打过一回,不到十回合就败走了。若是洪教头与呼延灼打一架,恐怕也就四五回合的水平。
这就十分地悲剧了,与栾廷玉、史文恭比起来,那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栾廷玉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因为宋江说的“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这个教师的武功却被拔高了。
两打祝家庄时,栾廷玉与秦明交手,打到一二十回合时,栾廷玉“落荒即走”。施耐庵写得十分清楚,栾廷玉不是秦明的对手。
后文中虽然写的是栾廷玉往荒草丛中跑,是为了引诱秦明中计。但是,若是往前面看,栾廷玉的诈败,应当是打算以飞锤击杀秦明。栾廷玉因为与秦明的武功差距有点大,摆脱不了秦统制的追赶而没有办法出锤,所以,便往荒草里跑,以求伏兵帮助他逃跑。
在单挑栾廷玉之前,秦明十个回合就让栾老师的大徒弟祝龙吃不消。所以,二十回合击败栾廷玉,文本逻辑是十分清楚的,栾廷玉就是这个水平,拔高不得。
秦明如此厉害,但却不是史文恭的对手,二十回合力怯了。秦统制想跑,却没有荒草伏笔相助,便被史文恭刺了一枪。
以此来看,三个江湖教头之间的武功是呈断崖式下降的,栾廷玉在史文恭面前,何尝又不是一个笑话呢?
三个教头的实力如此悬殊,是不是因为曾头市比祝家庄、柴家庄更有钱,势力更雄厚呢?
三大江湖教头是如何进庄的书中并没有写洪教头、栾老师、史教师是如何来到柴家庄、祝家庄和曾头市的,更没有交代是谁把他们请到庄子做教师的。不过,从书中的情节看,这三人进入土豪家做教头,路子完全不相同。有的是强制入驻,有的是卒伍出身,有的则是卖身投靠。
怎么回事呢?
我先从栾廷玉说起。栾老师应当属于卒伍出身,原本就是祝家庄的一员战将。因为武功在队伍中出类拔萃,便做了教头。从孙立以登州兵马提辖的身份,带着人马到祝家庄的情节来看,这个庄子就是一个堡寨,其武装力量是北宋军制的一部分,叫做乡兵。
所以,栾廷玉是乡兵的将领,平时训练兵卒,维护治安,战时则担当朝廷作战任务,清缴盗寇。栾老师原来不是祝朝奉花钱请的,而是独龙冈乡兵武装中的一员战将。
史文恭则是卖身投靠,做了汉奸。晁盖打曾头市的时候,这里还只是个金国人在北宋境内的集镇,或者说是一个搞边境贸易的榷场。而到宋江打曾头市的时候,曾长者就变成了“曾长官”,便是金国人的武装了。
当然,北宋时期的军队建制中,也有番兵,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协助边境防务的雇佣兵之类的武装力量。因而,曾头市与青州、凌州有相互救援的关系。
但是,历史上,北宋是被金国灭掉的。所以,曾头市应当算不得番兵,而就是仇敌。
既然是仇敌,那么,一匹照夜玉狮子却暴露了史文恭的汉奸身份。这匹战马原本是金国王子的坐骑,被段景住盗走之后,曾家五虎半道又夺了回来。按说,曾头市应当把这匹马还给主子。但是,曾家五虎却把它送给了史文恭。
这其中应当有潜台词,假如没有金国王子的应允,曾家五虎敢私自做主,把这匹千里马送给史文恭吗?
《水浒传》中的金国王子,其实就是出现在渭州城的“金二”,也就是灭掉北宋的金二王子完颜宗望(斡鲁补)。
这个王子灭掉北宋,制造靖康之耻,史文恭被一匹战马收买,为虎作伥,岂不是卖身投靠吗?
其实,金二王子就暗藏在曾头市,他就是“曾长官”曾弄。至于曾弄为何就是“金二”,这是题外的话,且按下不表。
栾廷玉是卒伍出身而做了祝家庄的教头,史文恭则是卖身投靠当了汉奸,那么,洪教头便一定是强行入驻柴家庄了。
怎么回事呢?
洪教头就是洪太尉这个话题,咱们稍微扯远一点,回到《水浒传》的开篇故事中去。
在“开篇引首”故事中,施耐庵有一段赵匡胤出世的描述,其中,便故意以“红”、“洪”来暗示,霹雳大仙就是后来要出场的洪太尉。
赵匡胤曾经做过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尉,简缩他的官职,其实就是“殿前太尉”。《水浒传》中,总共有三个殿前太尉,除了赵匡胤而外,还有放走妖魔的洪信,以及逼林冲上梁山的高俅。
“洪太尉误走妖魔”,其实就是赵匡胤放出了妖魔,要“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
这样理解,是不是赵匡胤疯了,自己要造自己的反?
《水浒传》的奥妙,其实就在这里。书中说,赵匡胤把皇位传给了宋太宗,宋太宗却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而这个太子却没说是宋真宗,而是接着写成了“赤脚大仙”。
这样漏写宋真宗,其实说的是“金匮之盟”,赵光义违背盟约,没有把皇位交还给宋太祖的儿子。如此,赵匡胤在《水浒传》中便不服了,他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江山,所以,就放出了妖魔。
施耐庵这样写,其实也是在反讽赵匡胤原本就是篡位的,他夺的是柴家的天下。因而,柴家庄的洪教头,其实就是在影射赵匡胤这个“洪太尉”。高俅也是一个洪太尉,于是,柴进便与林冲联手,棒打了洪教头。
赵匡胤陈桥兵变,强行杀进汴京城,在皇宫中把柴宗训赶下台,岂不就是“强行入住”?
书中的洪教头在柴进家趾高气昂,进入后堂不但毫无阻拦,还得有庄客通名报号,犹如“圣上驾到”一般。
后堂是大户人家不轻易请人进入的,洪教头“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大摇大摆进来。洪教头横冲直撞进入柴家后堂,当头劈问柴大官人为何款待一个配军。柴进夸林冲武艺好,洪教头更是跳起来吼柴进。
大概,赵匡胤当年也是这般气势汹汹地进入柴家“后堂”的吧。
说到这里,便基本上讲清楚了柴家庄、祝家庄、曾头市为何有这样几个教头,他们都不是业主请的,其中大有故事。而这些故事,并不是谁家有钱,谁家势力强大,而是暗藏了历史真实。
这其中的历史真实,才是几个教头的真实身份。比如,栾廷玉隐藏了建文帝之死,史文恭也同样有这样的隐喻。而且,在曾头市的故事中,还暗藏了因为“宋金海上之盟”而导致的北宋灭亡,以及梁山好汉抗金的故事。
为什么柴进请的洪教头那么弱,而祝家庄曾头市请的教师那么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我们先比较一下这几个教头的武功。
最差的,洪教头。
洪教头自然是武功最差的,三个回合就被林冲打翻: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朦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双方水平相差很大,大体相当于王进打翻史进。
王进打翻史进,也是用了二三招而已。而史进当年其实没有学会真正的棍法,只会一些类似于体操表演的花棍,走江湖表演卖艺倒是可以。
所以,遇到实战派的王进,史进二三招就被秒杀。
而林冲武功更是了得,应该还强于王进。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而陆虞侯说教头虽很多,没有人武功能够强于林冲。
而林冲从没有单挑打败过,可见陆虞侯说的不是假话。
那么,整个北宋军队中,林冲武艺就是最强的一批。而且林冲是教授军队打仗作战的,会的都是使用的武艺,绝对不是只是好看但没用的花棍。
相反,洪教头只是柴进府中一个武术教练。而柴进自己武功也没什么了不起,手下仆人也没有高手,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做教头。
相反,曾头市和祝家庄都属于需要和敌人作战的地方民兵力量,栾廷玉、史文恭都是要同敌人厮杀的,武功不行绝对是干不了的,等于是自己寻死。
这就是区别。
所以,洪教头没什么了不起,也不需要他有什么了不起。
如果洪教头真的武功通天,也不可能在柴进的农庄里面鬼混了。
林冲以八十万禁军教头的顶尖人物,打败洪教头一个二三流的乡村武术教练,也算是胜之不武。
中间的栾廷玉,最强的史文恭。
其实这两人都差不多,都是上面说的要能够打仗的教头。
严格来说,他们不是教头,而是作战的军官。
洪教头只需要教教柴进和手下仆人几招武术而已,栾廷玉、史文恭则是要带着军队厮杀的。
说实在的,一般人没真本事,也绝对不敢去胜任这种工作,分秒就被杀死。
栾廷玉武功很强,曾经和武功一流的秦明打成平手:栾廷玉也撇了邓飞,却来战秦明,两个斗了一二十合,不分胜败。
但史文恭武功就更强,还曾打败了秦明:史文恭改用朱缨枪,二十余合便杀得猛将秦明力怯败走,并一枪刺中秦明的后腿股。
为什么柴进请的洪教头那么弱,而祝家庄曾头市请的教师那么强?
今日比较的是水浒传中的几位武术导师,包括曾头市的老师史文恭和苏定,祝家庄的老师栾廷玉,柴进庄上 的老师洪教头。
细心的朋友发现,他们三位都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是有钱人家请的老师,曾头市的史文恭二十回合打败秦明,祝家庄的老师栾廷玉有万夫不当之勇,而柴进庄上的洪教头却被林冲秒了。原著的描述如下: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见他脚步已乱,便把棒从地下一跳起来,洪教头结果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的臁儿骨上了,撇了棒,扑地倒了。
有人做了以下的形象的比较,说史文恭99分打败92分的秦明,91分栾廷玉一二十回合打平秦明,97分的林冲秒了80分的洪教头,明显地洪教头的武艺不被看好。洪教头典型是个花棒教头,就像史进以前的师父李忠!虽然好看却上阵无用,赢不得真好汉!
试想想小旋风柴进有花不完的钱,高薪聘请的教师肯定武艺高强,沧州自古就是武术之乡,而且柴进本身的武艺也是不弱的,在大破浑天阵的时候,与李应等人一起乱杀军将,征方腊的时候一枪干倒方杰。因此,作为柴进的老师的洪教头的武艺绝对不会太低。
同样是武艺了得的高手,为什么差距那么大呢?只能说是秦明的防守不行,综合秦明都不如花荣和徐宁,洪教头的武艺应该是打遍沧州无敌手,不然柴进绝对不会请他做教师,只能说是林冲的武艺实在太强。
为什么柴进请的洪教头那么弱,而祝家庄曾头市请的教师那么强?
首先,洪教头的武功,只是和林冲一人比试过武功,并没有和其他人比武的过程。
所以,说洪教头武功如何弱,是没有依据的。
而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是专门传授武功的专业人士,所以洪教头在他面前才不堪一击。如果换成其他人,洪教头也未必很快就败下阵来。
另外,柴进的庄园,和祝家庄曾头市不同。
柴进虽然也会武功,但并不高超。他的特长是在皇亲国戚的光环下,仗义疏财,乐于结交天下豪杰。至于聘请洪教头作武功教练,不过是训练一下家丁和庄客用以防身。
而祝家庄和曾头市的庄园则大有不同。
祝家和曾家都是武术世家,都是练家子出身,对舞枪弄棒特别在行。也正由于他们家大业大需要保护,两方面因素结合一起,才招聘了武功教练栾廷玉和史文恭这两位民间武术界顶尖的高手。
事实证明,越是这样的庄园,越容易发生战事。
柴进的庄园从未有过战事。而祝家庄和曾头市狂妄至极,竟然公开和水泊梁山作对为敌,并且展开针锋相地的战斗。
正是在这种因素下,柴进才聘用了洪教头这武功一般的教师,而祝家和曾家才聘请了栾延玉和史文恭那样的民间高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