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分推崇字斟句酌,点石成金,有什么作用?

一、写旧体诗,不管是词牌、绝句、还是律诗, 都是有字数限制的,我们要想在规定的字数里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要字斟句酌,点石成金。

二、写诗词是要讲究意境的,太直白了,就失去了诗词的美感。

三、写诗词是一种婉约的表达方式,古人会寄物言志,借物抒情,是一种含蓄的美。言有尽而意无穷,给我们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是一种留白的美。所以,每个字都要精雕细琢,字字珠玑。

古诗十分推崇字斟句酌,点石成金,有什么作用?

古时传承下来的文学作品,并不仅仅是古诗推崇字斟句酌,古文,词,曲,文章,奏报等都是字斟句酌的。当然也许没有达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又或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地步。但对文字的准确、精炼是每个治学之人骨子里的追求,并不限古人今人,更不限诗词歌赋。

例如曾国藩屡打败仗,写给朝廷的奏折上开始写的是屡战屡败。后经字斟句酌后改为屡败屡战。这种例子很多,不一一细举。

现代一些在文学上有一定成就的,每个都是强调自己咬文嚼字,字斟句酌,治学严谨的。具体就不说谁谁谁了(不打广告)

不仅是文人,普通人也是,比喻谁家生个孩子,为孩子取名,哪个初为人父人母的不是字斟句酌的。

至于字斟句酌的作用,您已经说了:点石成金!

可见:字斟句酌是每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在文字选择上的具体表现,不仅仅是体现在古诗上。

古诗十分推崇字斟句酌,点石成金,有什么作用?

古文篇幅有限,注重韵律和字意相符。

古诗十分推崇字斟句酌,点石成金,有什么作用?

我觉得这里可能小有误解,字斟句酌是有的,点石成金的诗,往往不是字斟句酌得来的。

首先。一流的诗人,往往都是天赋极高的人,通透非常的人,他作诗是不需要字斟句酌这个过程的,一念起,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点石成金。诗者本人就是金手指,随手一点,光辉万丈,不需要推敲。

(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们先看一个人,李白。

李太白,这个人大家就太熟悉了,家喻户晓,童叟皆知,诗唐的皇冠,当之无愧。文无第一,可这诗人里头,他真就是第一,说他第二也没人信啊!好朋友诗圣杜甫杜子美有言:“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子美说,我的好基友李白作诗,那是相当的厉害,没有人可以与之匹敌,他才思高远,远超常人,能甩其他诗人无数条街。真想念你啊!什么时候还能与你相逢,咱俩弄碟毛豆花生,吃着烧烤龙虾,喝着茅台五粮液,顺便再向你讨教、切磋诗的事情。一对好基友,“诗乃吾家事”的杜子美到李白这儿,多可爱,妥妥的小弟一枚啊!

李白,号曰:“谪仙人”,这号可不是他自己起的,他自称是“青莲居士”,把李白唤做仙人的,正是贺知章。贺知章品读完《蜀道难》,赞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贺知章什么人呢?自号四明狂客,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美誉。也是个疏狂的诗人,自负满满。就是这么这狂者,送了李太白三个字:谪仙人。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的诗。

李白的诗,空无依傍,笔法多端,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意境奇妙,大气磅礴,意象万千,极俱浪漫,仙气飘飘。他写诗,就如同饮酒,酒到酣处,意有所动,念有所生,一挥而就,一气呵成!诗,对诗仙来说,那真的就是顺手的物件,随意摆弄,怎么摆都会是上乘佳作,一流诗赋。字斟句酌,搔首弄姿搞断几根头发?不存在的!应该“推”还是“敲”?莫名其妙,不存在的。太白就是诗,诗就是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三)。我们再看一个人,宋代的诗人苏轼。

李白豁达,苏东坡也有他的通透。

苏轼诗词书画全才,他的诗也有非常高的成就,清新豪健,又彼得几分禅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自如流水,与大文豪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其诗词散文均属一流上乘之佳作。

我们先以东坡先生的一首自题诗来了解一下其生平:“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生平坎坷,其诗作却或豪放或恬静禅释,这不得归属于他自己的修养,正直,率性,自然,加上天资非凡。

他的诗词,“落笔皆超逸尘耳”,“倾荡磊落”,“不自缘饰”,如春花散空,不着迹象。这种一流的存在,完全心性随意之作,如小桥流水,又如临川之涛,不是字斟句酌、刻意苦吟可以媲美,也是做不到的。

字斟句酌,推敲,或是苦吟。这一类的,首推贾岛。

贾岛出名,很有名,多在“僧敲月下门”这儿为人所称道。

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孟郊人称“诗囚”,贾岛被称为“诗奴”。贾岛的诗,精于雕琢,荒凉枯寂,多凄苦,自谓“两句三年得”。过度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诗坛所论“推敲”的典故,即是缘其一句“僧推(敲)月下门”而来。

夜深人静,我来到了一座寺庙前,借着月光,我踱步到了庙门。眼前,一扇门。那么问题来了,我是该推呢还是该敲呢?真愁人啊!

一个门而已,居然想这么多,一下就推敲了上千年,我的个天呐!

李白不会,苏轼也断然不会!

我们来简略比较一下,李白、苏轼这两位与贾岛。

诗仙李白,东坡先生,这两位的诗词豪放自如,大气,都是信手拈来,刻意不得。一流的诗人,一流的诗作。

贾岛,岛瘦啊!工于刻求,小了意象。诗也是好诗,感觉少了点什么,不够大气,太小我。

所以啊,李太白仙人也,东坡文人士大夫之典范也。

诗,意象是第一位,是灵魂所在。实在没有必要去苦吟,去推或敲。要放开去写,去玩儿。

古诗十分推崇字斟句酌,点石成金,有什么作用?

序:说到古诗,在我国真是历史久远。我虽然不天天研究古诗,也是很喜欢诗中的韵味。

一:说到古诗词,我们经常见到的大都是,侓诗,词牌,绝句等,大都是限制字数,在限制的字数里把含义表达清楚,就是要字字有酌。也叫做点石成金。写古诗,字数不多,信息量满多,是经过精心提炼选其精华。

二:写古诗大都是有激情或者是心血来潮才用诗意表以内心。多数是兴奋或者是有值得纪念的某种境界约情况下,才诗意大发,有的诗人粗犷,有的细腻,反正不能太直白,不然,将失去古诗的美感。

三:古诗大都是经典之作,古诗之所以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他用婉约的表达方式,借物抒情,借境生情,以寄物言志。是含蓄的绽放。嘴有不说意在心, 用诗句表达你心情。

结尾:了在我看来,唐诗宋词流传至今,多数诗人给我们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直白的美,精心雕琢的文化精华,教育意义深刻,是我华夏儿女,一代一代教育孩子的教科书,这就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和彰显智慧之精华!

古诗十分推崇字斟句酌,点石成金,有什么作用?

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语句含蓄唯美的创作思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