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的最不孝顺的子女是什么样的?

75岁的老父亲睡露天猪圈,唯一的心愿是吃顿肉,44岁的女儿却说:“吃肉可以猪圈还得继续住”。而老人9岁外孙女的一个举动,让女儿无地自容。

2016年的某天,成都的贺先生回老家办事时,偶然经过一个村子,意外看到一名老人睡在猪圈里。

老人身体虚弱,已经瘦成了皮包骨,看样子在猪圈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贺先生看见老人的样子于心不忍,询问他有什么心愿,老人说想吃顿肉,于是贺先生留下200块钱,让老人的女儿给他买点肉吃。

办完事后,贺先生放心不下老人,找到了记者求助,希望能够改变老人的现状。

记者跟随贺先生来到老人居住的地方时,不禁大吃一惊。

只见猪圈里,放着一张残缺不全的烂板床,床上连个褥子也没有,老人直接睡在了木板上面,而他身上的被子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头上的枕头竟是破麻袋装着一些稻草,一看就枕的十分难受。

谈话间,一只土狗蹦到了老人的床上,它似乎想找点吃的,可翻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有找到。

狭窄的猪圈里,夏天闷热不堪,苍蝇在脸上肆意地攀爬,老人甚至没有一点力气去驱赶。

更危险的是,猪圈的顶棚已岌岌可危,只用一根细棍支撑着,一旦棍子断了,老人的性命难保。

在这样的环境里,老人已生活了一年多。他说住这儿是女儿的意思,平时好歹可以吃上现成饭,就是屋子里太臭了,臭得睡不好觉。

老人早年参过军,后来回乡务农,老伴去世后一直独自生活。近几年年纪大了,腿脚越来越不便,眼睛也看不清东西,只能来投靠女儿。可女儿却把他安置在猪圈里,平时照顾起来也十分敷衍。

事实上,老人的女儿生活条件不差,居住在二层小楼里,楼内有很多空房间,并不是没有地方住。

老人说,女儿嫌他烦,伺候他伺候够了,才把他赶出来的。

在和记者聊天时,老人说自己想吃饭了,他从早上到现在还没有吃饭,最近的一顿饭还是昨天晚上。

此时已是下午三点,贺先生赶紧去给老人买回了一份带饭的晕菜。

他知道,老人喜欢吃肉。因为上一次来时,他就说过,要是能吃上一顿肉,就是闭了眼睛也心满意足了。

当听老人说从过年到现在都没有吃过肉时,贺先生有些纳闷。他上次来,明明给了老人女儿200块钱让她去买肉,怎么没给老人买。

面对贺先生的询问,老人的女儿一会说昨天下了一天的雨没肉卖,一会儿说今天又是旱天也没肉卖。

总得来说就是,她拿了陌生人的200块钱,到头来也没给亲爹买块肉吃。

贺先生将买回来的肉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看老人吃的香甜,善良的他不禁感叹道,好造孽啊!

看到一个外人对自己照顾有加,想到女儿的凉薄,老人忍不住嚎啕大哭。他说自己太伤心了,住在这儿想吃饭的时候没饭吃,想喝水的时候也没水喝。

听老人这么说,女儿杨蓉不乐意了。

你这样,人家看到以为我虐待你,这不是没有办法的事嘛。

杨蓉说,住在这儿总比外面的叫花子强,一天三顿给他吃,还能怎么办呢?

这话倒有些好笑,拿自己老爹和叫花子比,还比出优越感来了。

事实上,杨蓉的所作所为除了贺先生,还有一个人早就看不惯了,那就是她9岁的小女儿娜娜。

当记者问到外公应该住哪里时,小娜娜毫不犹豫地说,应该住在家里,因为外面有蚊虫。

娜娜年纪虽小,却十分懂事孝顺。怕外公口渴,她小心翼翼地端着水给外公喝,还细心地插上吸管喂外公。看到猪圈里蚊虫繁多,她又拿起一盘蚊香点燃后放了进来。

比起妈妈,年幼的娜娜对外公的态度着实让人称赞。只是不知道的是,这样一个好孩子,在这样的畸形环境中成长,她以后的人生观会不会受到影响。

为了让老人搬进房子,记者和杨蓉多次沟通,可她却说,我能做到的只有给他吃饱饭,至于住的地方,实在是无能为力,我的孝心也仅限于此。

杨蓉一再强调这是没办法的事,听上去似乎有难言之隐,可她却不肯说明原因。

问得急了,她干脆承认自己就是个不孝女,眼下过一天算一天,哪天父亲走了就算解脱了。

杨蓉如此态度,记者和贺先生也没有办法,他们只能求助于当地村委会,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帮助老人。

令人意外的是,当地村委却表示,这个女儿在当地口碑还是不错的,据了解对老人也算尽心尽力。

当贺先生说明老人的现状后,村书记等人立即去了解情况。

在看到老人的居住环境后,村主任也建议杨蓉为父亲腾一间房,可她却东拉西扯,丝毫说不到正题上。

再劝,她说老人瘫在床上屎尿臭,家里一来人都是味儿,又说老人头脑不清楚,经常白天黑夜的闹腾,吃又吃的太多,一顿要吃一大盆米饭。

听着杨蓉语无伦次的辩解,众人实属无奈。最终他们决定先妥善安置老人,随后将依法起诉杨蓉。

令人不解的是,当听说父亲要被带走,杨蓉哭着说舍不得父亲离开,怕他吃不好。

她说她实在是没办法,自己有病在身,要带小孩,要伺候父亲吃喝拉撒,一个人只能做到这样了。

原来,杨蓉因为娘家人丁单薄,在婆家日子过得也不容易,丈夫和公婆经常欺负她。自父亲来投靠后,她在家的地位更低了,公婆说是他们儿子建的房子,不允许老人住在里面,丈夫也嫌弃老人。迫于无奈,她只能把父亲安置在猪圈,好歹算有个栖身之所。

杨蓉虽不愿意父亲去敬老院,但她给不了父亲像样的生活条件,也只能妥协。

最终,工作人员给老人买了新衣服,把老人背出了猪圈,送进了当地敬老院。

新环境里,有干净宽敞的房间,有可口的饭菜,还有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老人住的十分舒心。

至此,在好心人和政府的帮助下,老人的晚年生活终于有了保障。

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可这位女儿,可以说不孝至极。

虽然这其中有婆家的因素在,但公婆没有和她一起住,丈夫平时在外打工。如果她愿意,完全可以让父亲吃住好一点儿。

退一万步来说,哪怕住在猪圈里,也不该给父亲枕个破麻袋,躺着破木板,还昧了好心人给的200元,舍不得给老人一点肉吃。

只能说,这对夫妻和公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怎样善待父母,是每个人都要学习的人生功课。

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陪父母变老,即使我们没啥本事,但也不能亏待父母。给他们一个好的晚年生活,是为人之女应尽的基本义务。

善待父母,实际也是善待自己,因为你所做的一切就是子女的楷模!

你见过的最不孝顺的子女是什么样的?

我老家这边靠海边的一个村子里,有个老太太80多了,丈夫早年出海没了,只给她留了5个儿子,一个寡妇好不容易把5个孩子拉扯大,帮他们成家立业,村里人都说她这一辈子太不容易了,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老太太终于可以享福了。改革开放以后,她们村里最先利用海边的滩涂养蚬子,所以家家户户条件都很好,她5个儿子每家也都至少有个上百万的存款,在我们当地,算是最早踏入小康的村了,远近闻名。老太太年纪大了以后,生活不能自理了,几个儿子凑一起商量老太太养老的问题,每家都摆出一大堆难题,都不愿意赡养老人,最后没办法,几个儿子一合计,还是让老人住在自己原先的老屋,由几个儿子一人一个礼拜轮流照顾。没过一年,老太太就去世了,给老太太办丧事的时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也都来了,老太太的侄子,想着进屋看老太太最后一面,老太太的小儿媳妇都拦着不让进屋,以老太太还要换送老衣服等等的理由来推脱。老太太住的那屋,窗户玻璃都是从里面用报纸糊上了,据老太太儿媳说是老太太怕风,糊上了能保暖。所以外面也看不到里面是什么情况。这后面的事最后是怎么传出来的呢?进去给老太太换送老衣服的是本村的一个60多的老太太,和这个寡妇老太太还沾点亲戚,她叫寡妇老太太叫二婶,这个老太太,进去没有一分钟就跑出来了,在院子里大骂寡妇的几个儿子媳妇不是人,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情况,老太太让大家自己进去看。外面的人就一拥而进,进去过的人,出来也是一个劲的骂老寡妇的几个儿子媳妇,一进屋,就感觉屋里凉飕飕的,还有一股子的怪味,老寡妇孤零零的就那么躺在那,炕头上搁着一个碗,里面什么也没有,炕也没有烧,冰凉冰凉的,在老太太旁边,有一堆大便,都干硬了,像牛粪一样,一层叠着一层,不知道有多长时间没人管了。大家都说老寡妇的儿子媳妇嫌老寡妇是累赘,硬生生把老寡妇给饿死了,可怜老寡妇含辛茹苦拉扯孩子长大,最后落了这个下场,几个孩子也有钱,自己不能照顾老人,哪怕给送养老院也不会死的这么早。这件事在我们这引起了所有人的愤怒,大家都说,这种人连自己的母亲都这样对待,对外人就更别说了。最后老寡妇的5个儿子都陆陆续续搬走了,实在是没脸在这个村里生活下去了。

你见过的最不孝顺的子女是什么样的?

姑姑家两个女儿,以前姑父做生意,家里条件挺好的,在街上有一栋房子自己住。

我唯一记得姑姑年轻时的样子只有一个背影了,那时候我还很小,时不时还穿补丁裤子,姑姑留着齐腰长发,是散着的。穿的是衬衣、西裤、高跟黑皮鞋,就是现在说的“港风”。

后来姑父生意不好做了,欠了钱,就把房子卖了还债,剩下的钱在原来房子附近买了一栋旧瓦房一家人住。姑姑批发一些杂粮每天在市场摆摊,一家人就靠着姑姑摆的这个摊位养活。

没几年姑父病逝,姑姑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在这期间,钱虽然没以前多,但姑姑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尽力给两个女儿自己能给到最好的。

两个表姐也陆续出来工作了,姑姑生活负担才没那么重,但姑姑也还是那么拼,腿经常风湿痛,也忍着坚持出摊。攒了点钱,把旧房子拆了,又建了一栋三层的楼房,她说怕以后表姐结婚了在婆家受委屈了连个躲清静的地方都没有,所以必须把房子建好。姑姑用自己的方式,把母爱的无私体现得淋漓精致。

大表姐结婚后,生了两个儿子,表姐夫是出去收利钱的,常在河边走,自己也湿了鞋,受圈子影响,他养了个三小姐。三小姐住街头,表姐带着两个儿子住街尾,表姐夫虽渣,却还算有那么一点点责任感,家还是他养着。

他们夫妻闹离婚时,姑姑说自己女儿受这种窝囊气太委屈了,实在过不下去就离吧。表姐夫说他也不容易,一开始只是逢场作戏,后来是被表姐逼着他跟别人过的。每天一回家表姐就甩脸色给他看,家里两个孩子都上学了,她厨房堆着一盆碗都不洗,桌子都一层灰了也不收拾。

表姐夫说表姐不单是不收拾家里,孩子吃的不管,放学回来就给钱给他们出去吃,还得帮她打包一份回来。她在家是打游戏,出门就打麻将。每个月给她三千块钱,她不交水电费,孩子补习费,她能一分不剩;给五千也是花完,后来给八千、一万,也都是一分不剩。

有一次表姐问他要钱打麻将,表姐夫不给,说一个月给五千吃饭已经够了,表姐有气没处撒,就故意开车把表姐夫车给撞了,两辆车修车花了一万多。表姐夫说现在是老婆要离婚,其实他还是觉得有孩子了,最好别把家拆散。

以后他自己出去管好自己,也让表姐脾气别那么冲,互相改改,为了孩子有个家,表姐不愿意,最后还是离了。大儿子跟妈,小儿子跟爸,表姐离婚后就去外地工作了,把儿子放家里跟姑姑。表姐夫没空管儿子,就把小儿子也放姑姑家,每个月给四千伙食费,让他兄弟俩在一起有伴。

说来也巧,小表姐结婚后也离了,生了两个女儿,大的跟妈,小的跟爸。她嫁的时候大家都劝她再考虑一下,她一个从小在街上长大的女孩子,嫁到农村去,还是家庭条件特别差的。虽然姑父生意破产后日子没以前好,但姑姑很有耐心,从不对孩子发脾气,两个表姐也没受过苦的。

表姐夫家里住的还是瓦房,家里还养猪,表姐嫁过去要带孩子,做家务,还得喂猪养鸡。以前表姐长得漂亮也会打扮,说是有钱人家小姐也不为过,结婚后连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春节走亲戚她跟姑姑回来,姑姑说表姐连走舅舅的猪肉都买不起,还是姑姑帮她买好她才来的,不然表姐说大过年空手来舅舅家不好意思。

我清楚的记得,表姐春节来我们家穿的是一套睡衣,外面套一件棉袄,棉袄看着小了一点点,应该是结婚前的。我记得表姐结婚前来我们家穿的是小皮衣、长筒靴、还带着很漂亮的帽子,我这农村孩子也就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装扮。姑姑说起小表姐,眼泪都止不住的掉,当初那么聪明好看的一个女孩子,怎么就过成这样了。

表姐夫人穷志还短,农村家庭出生的却怕苦怕累,可能也是看着自己姐夫日子过得不错,想像他一样混出个名堂来吧。把老婆孩子老父亲老母亲丢家里,自己天天出去打牌,混了一两年越混越差劲。

表姐着急了,自己带着两个女儿养鸡养猪,挣的钱根本不够开销。她跟姑姑商量好,孩子送幼儿园叫姑姑帮接送,她自己开家奶茶店。姑姑拿点钱出来,还是不够,姑姑又带着表姐回来找几个舅舅一共借了四万多。

那时候不像现在,微信支付宝转账方便,都是拿的现金,表姐借回去的现金被她老公偷偷拿去还赌债了。表姐气不过,觉得这样的日子只能把自己拖死,就离了。

两个表姐离婚后都去外地工作了,姑姑就带着两个外孙一个外孙女一起生活。几个孩子虽然成了单亲留守儿童,但跟着慈爱的外婆却也不可怜。姑姑拉车出去摆摊,三个孩子就跟着车后面帮推车,说这样外婆就没那么累了

19年,姑姑腿痛住了几天院,我们去看望她,叫她以后别那么辛苦了。姑姑说:“还能动就出去活动活动吧,在家也是闲得心慌,我出去摆摊够几个孩子吃了,他们爸爸给的伙食费我就攒着,以后不管谁花,都可以让两个可怜的女儿减轻一点负担。”

姑姑腿痛了快一个月才能慢慢走动,这期间是小表姐在照顾,小表姐人好看,心也细,姑姑虽受病痛折磨,看着外孙辈懂事,女儿又孝顺,心里倒也欣慰。当妈的不就这样嘛,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就盼着儿孙好

姑姑生活能自理后,小表姐又去外地工作了,姑姑怕腿痛又严重。就不敢太劳累,也不出摊了,就在家做点家务。期间腿也还是痛过的,姑姑想着小孩子也不怎么要操心了,就没告诉女儿。

去年,姑姑又住院了,我们去医院看她时,是她的大外孙在陪护,一个十多岁,刚读完初中没两年的大男孩。姑姑吃不下东西,还便血,腿也痛。

一个伯伯打电话给表姐,大的说自己请不到假,她儿子在家里照顾就行。小的说去年姑姑不舒服,是她回来照顾的,这次应该轮到姐姐了。

不知道她们姐妹怎么商量的,后来是大表姐回来了,我堂哥开车送姑姑和表姐去市里医院检查。听堂哥说,片子出来后,表姐发照片给她同学看,说是肠癌,表姐都没再找医生,直接就叫堂哥开车回家了。

过了几天,我们商量着再去看看姑姑,我们每人凑了五百,几个伯父和另外两个姑姑。再加上我们这辈的兄弟姐妹,应该有一万左右吧,就想着如果姑姑真的好不了,就让她最后这段时间过得稍微舒服一点。

去到姑姑家,就只有姑姑一个人躺在房间里,床头放了碗白粥,没看到表姐人。姑姑说表姐出去打麻将了,反正她吃不下东西,也不用给她做什么,煮两碗粥就够她吃一天了。

姑姑的房间里臭气熏人,成人纸尿裤就直接丢床边上,床单上也是排泄物和血的印子,姑姑已经是瘦的皮包骨了。姑姑以前是那么爱干净的一个人,住老房子也是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没想到最后过成了这样。

姑姑看着快到饭点了,就打电话叫表姐回来,想让她招待一下。

表姐是空手回来的,回来看到舅舅和姨妈们也没说倒杯水,招呼都没打,更别说是安排吃饭了,就在客厅坐着。伯父问她:“小慧,你带你妈妈去看医生怎么说的呀?”表姐说:“我发照片给我同学看了,是肠癌,治不好了的,我就懒得再找医生看结果了。”

我们一起来的姑姑说:“那你不问问医生看能不能吃药缓解一下疼痛?”表姐不耐烦的说:“那么多人排队,都知道是没救的了,还有什么好问的。”大家都没再吭声,表姐接着说:“我明天就要回去上班了,你们不用跟我说那么多。”

众人一听,又问她:“你妈都病成这样了,你不可以请假吗?”表姐说:“我大儿子不读书了,要是结婚早,我不得给他准备钱啊。你们也说,我妈都这个样子了,那她办后事不要钱吗?”话说到这份上,实在没法接了。

当初她离婚时,最阴暗的日子是姑姑陪着她熬过来的,姑姑给她带孩子,安慰她不是她的错,从小到大舍不得她受一点委屈,没想到姑姑悉心养出一只白眼狼。抛开道德品质,给母亲养老也是法律责任,她居然心肠那么硬,出去得干干脆脆的

第二天她真的坐车又出去上班了,姑姑没办法了,就叫小表姐回来,说自己这个样子了,家里没个大人,怕有万一吓着孩子。小表姐回来了,但这次回来跟上次完全不同,可能是跟姐姐有对比了,心里不平衡吧。

回来她也天天出去玩,孩子上学她就出去,晚上她才回来,就给自己女儿打包吃的回来。姑姑每天吃的就是九岁的小外孙女放学回来给她煮的白粥,煮好放床头,喝了就再打一碗,没喝就一直放着。

半个月不到,姑姑走了,我是看到堂姐朋友圈发的一句:“姑姑走好,愿天堂没有病痛!”才知道,我当时在外地,我马上打电话给我妈,问姑姑是哪天出殡,看能不能赶得回去。我妈说:“你别回来了,你姑姑是今天的日子,你爸跟你伯父他们去送你姑姑最后一程。”

我说赶不回去就叫我爸帮我打个利是,我妈又说:“不用,你爸他们也没打,就买点纸钱香烛去烧,你们这辈的都没去。你两个表姐嫌我们这些娘家人管得多,说她们对你姑姑不好,都没通知我们。你爸他们说这样没良心的外甥女,以后就当时没了,自己亲妈快病死了都能无动于衷的。”

挂完电话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起来姑姑佝偻着背拉板车去摆摊的样子;想起来姑姑心疼的看着小表姐的神情;想起了姑姑说必须建房子给女儿有个娘家回的坚定;想起了在医院时,姑姑拉着外孙的手说:“你爸妈离婚时做过公证,我死后家里房子是给你的,但是你不能赶你小姨走,她有居住权的,你赶她走她就没地方去了。”

我又想起了姑姑在躺在床上虚弱的说:“要死就死快点吧,这样拖着她们烦我也痛,主要是几个孩子辛苦,我那外孙女那么小,放学回来还得给我煮吃的。两个外孙也是,一放假就往家里赶,三个孩子把我抬出去晒太阳,我心疼他们啊!”

姑姑为女儿操心劳累了大半辈子,人生最后一程却看尽了女儿的自私凉薄,姑姑是不幸的。养出了这么不孝的两个女儿;姑姑也是幸运的,身边有两个有担当的外孙和一个体贴的外孙女。

乌鸦还知道反哺,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必须养他们老,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底线

你见过的最不孝顺的子女是什么样的?

有一个依然活着,失去老伴20年的91岁老汉的日常生活,你看完后就知道他的儿女是多么的“孝顺”。

老汉年轻的时候,在四邻八村数的上是一个非常干净历练的人。夏季的河边经常看到老汉洗衣服的身影,无论是自己的院落还是大家的伙巷,老头每天都会用扫帚扫一遍。老头的老伴得了半身不遂,在炕上躺了十年,所有的一切都是老头自己侍奉照顾,从来没有耽误儿女们的正常生活。像这样的一个老人,今年91岁了。他的三个儿子依然让他独居在土坯房内,所谓孝顺就是一日三餐,无定时地给老汉送饭。老人想吃的饭菜,没有任何一家来给改善,完全就是在敷衍着每家五天的一轮换。和老汉住前后邻的二儿子,也从来不知道给老人端上一碗饺子半碗汤。老人穿戴的衣服和老人的身体一个颜色,土中带黑,黑中带泥。全身上下掉下来的糟肉皮都是黑粉。儿媳妇儿不知道廉耻,还说,洗衣服是闺女的事。因为老汉有一个60岁连人民币都不认识的弱智闺女!冬天不给老汉升炉火,还说怕老人中煤气。夏天不给老人开电扇,说是怕老人被吹的嘴眼歪斜。当过年的时候,街坊邻居都说看看老人,问问老人吃了多少饺子?这披着孝顺外衣的儿子总是把人们挡在胡同口,连大门都不会让你进的,为啥?就是怕人们进取知道了这帮儿女的真“孝顺”。

你说最简单的事情,儿子这样对待老汉,你们说这算不算最不孝顺?他们盼着老汉早点归西,可老汉适应了这种生活,就是不走……

你见过的最不孝顺的子女是什么样的?

我们小区有一对老夫妻,老头今年九十三岁是离休干部,老太太九十岁,家有五个儿子四个女儿。二位老人从七十六岁就开始请保姆照顾,不用儿女一分钱,全是老头自已出费用。

平时没有一个儿子看望老人的,保姆每月两天假,这两天五个儿子轮班伺候老人,沒有一个人给二老买任何东西的,全是空手来。老太太这几年卧床不起了,只要保姆休班,不管轮到哪个儿子值班,她都不敢多吃东西,不敢大便,就忍着等保姆来了再吃再拉,一旦有忍不住的时候拉了,就挨儿子一顿臭吼。老头年轻时,对儿女要求严历,谁想老调工作啊、谁想有事走个后门啊、谁提无理要求啊老头一概不给脸,不给办还的臭骂一顿,这不老了都找上了吧。

一到过节前几天,二老的眼睛一直看着窗外,就盼谁来看看二老,直到节后一个人也没有来。。

过年保姆是腊月二十八到初五休息。这几天也是五个儿子轮流值班,年货都是保姆年前买好,该做的做好。儿子们没有一个给买东西的,老头每年都想全家人一起过个年,大伙谁也不同意,邻居们就没见过哪个儿媳妇来过,偶尔看见女儿打个罩就走,也是空手来。

孙辈们不要钱不来,要的都是大钱,谁买房子了、谁结婚了、谁考上大学了准来,都是上万的要。

一年二老都得住几次医院,保姆给儿子,女儿打电话,都是一句话:知道了就完事了,到出院也看不见个人毛。

儿子们谁来值班也不和二老聊天,岁数大的儿子来了就是拿老头的钱一天三顿饭买着吃,吃完就睡觉。岁数小的也是拿钱买饭,吃完一边玩手机去了,多一句话也不跟二老说。

二老一辈子没吃儿女的,没喝儿女的,沒用他们一分钱,也没看到儿女的好脸色。

各位网友你们说:这样的儿女算不算是最不孝顺的?

你见过的最不孝顺的子女是什么样的?

零度气温下,86岁的吴老太躺在楼梯过道冰冷的地板上,身上只盖着一床薄被子,冻得直发抖,动弹不得的她想起起不来,想走走不了……

吴老太是沈阳人,年轻时丈夫去世早,她守寡含辛茹苦把三个儿子拉扯大,50多岁时,摔伤后有一条腿就动不,饮食起居需要人照顾,不过好在她每月有1200元的劳保,吃喝拉撒还是有保障的。

然而,在吴老太86岁时,太冬天的,早上7点,二儿子儿媳便拽着她出屋,把她扔在楼梯过道不管,当时气温零度以下,动弹不得的吴老太躺在冰冷的地上,身上只盖着一床薄被子,冻得直发抖,想起又起不来,想走又走不了。

临近中午,邻居们出门下楼时才发现吴老太,见吴老太冻得直发抖,赶紧回家拿厚被子给吴老太盖上,还拿吃的喝的,伤心的吴老太却吃不下。

大家问她怎么躺在楼梯过道里,吴老太伤心说,是二儿子儿媳和二儿子的同学三个人把她拽出来的。

邻居们听后气不打一处,怒骂吴老太的儿子不孝、不是人,老娘守寡几十年养大他,他却连亲老娘都不要了,太冷天把老娘扔冰冷的地板上,然后锁门走人,太狠毒了。

在邻居的怒骂中,吴老太更伤心,边哭边说,我难受啊,我养大三个儿子,除了三个儿子,我在沈阳一个亲人也没有了,我活得太没意思了……

邻居们边安慰吴老太,边商量怎么办?有人提出先把吴老太挪进屋,但也有人说吴老太正在生气,心脏又不好,万一挪进屋后没气了,她儿子又不分青红皂白打官司的,就麻烦了。

大家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决定先找吴老太的大儿子和小儿子,大儿子和小儿子不至于对亲妈也不管不顾吧,然而,吴老太的大儿子联系不上,小儿子又是租房住,住哪里也不知道。

傍晚6点多,吴老太在过道里躺了近11个小时,她的三个儿子一个都没有出现,经过努力,记者终于打通了吴老太二儿子徐玉芳的电话。

徐玉芳在电话说,由政府管,让政府把她送去敬老院,送去哪我不反对。

记者叫徐玉芳过来先开门,拿老人家的药,老人家身体不好,万一有啥事,也好应对。

徐玉芳却说,我不会回去开门,她永远也别想进那个屋,那不是我的家,他们这么整我,他们都预谋好了,让我妈跟我倚老卖老……

徐玉芳的话让很气愤,把老娘扔下不管不顾,叫回来开个门拿老人的药,还拒绝得那么理直气壮,还说这一切都是老娘和哥哥弟弟的阴谋。

记者无奈之下,只好联系市民政部门,后来救助站来了,把吴老太送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吴老太有点心肌缺血,明天早上还要抽血,做相应的检查。

吴老太三个儿子,联系上的,拒绝出现,联系不上的,也还没有出现,救助站只好为吴老太安排温暖的床铺,安慰她,还让人专门负责照顾她的饮食起居,一切都按流程妥善安置吴老太,同时,决定尽量帮吴老太联系上她的另外两个儿子。

巧的是,第二天早上,吴老太的大儿子和小儿子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母亲的情况,赶紧赶到救助站。

见到老大老三,吴老大哭了,说:“我这两个儿子还是不错的”。

接着,吴老太对大家说,自她的腿摔伤后,一直跟着还没结婚的小儿子一起生活,大儿子也经常去看她,大儿子和小儿子对她很孝顺,而二儿子这么对待她,都是为了钱,那天,二儿子把三儿子撵走了,二儿子就跟她要存折看,她怕二儿子又偷她的钱,不给二儿子看存折,后来就被二儿子儿媳拽出来扔在楼梯过道。

吴老太的话让大家不解,难过以前二儿子偷过她的钱?

见母亲很激动,徐家老三徐奎芳忍不住气愤的将前因后果告诉记者。

原来,2003年拆迁时,吴老太是原住户,因为没有钱要房,最后得了5万多补偿,然后儿子们商量着去外面买个便宜点的房子给母亲,老大负责去给母亲找房子,老二保管母亲的存折,老大找到房子后,问老二要钱时,才知道老二两口子私自拿母亲的钱去买自己的房了,害得母亲买不成房,没有房子住。

后来,吴老太只好跟还没有结婚的老三在外租房子住,吴老太虽有劳保,老三也在外打些零工,但母子俩生活还是很拮据,要想存钱买房,也不知等到何年何月才能买,期间老三多次问老二要回母亲的钱,结果一分都要不回。

直到有一次吴老太生病住院了,老二怕母亲病死了,被大哥和老三追究,才拿出3000元给母亲治病,剩下的钱老二私下写一张55000元的欠条给母亲,欠条上开始还不写归还日期,后来在老三强烈要求下,老二才写上还款日期,还款日期是2008年10月30日还。

老二一直不还钱,而房价一升再升,老太太的买房梦彻底破灭了,这让老大老三很恼火,老二若按时还钱,虽然钱不够买楼房,起码在郊区也能买得个平房,虽然是平房,母亲起码有个安身之处。

老三经济实在拮据,眼看房租都快交不起了,老三就去找老二讨说法,老二就叫老三把母亲接到他那套闲着的房子暂时先住着。

老三带着母亲暂住进了老二的空房子,同时,还是由老三照顾母亲的日常生活起居。后来,老三心想这不是长久之计,万一哪天老二翻脸了,要收回房子,他和母亲还得流落街头,母子俩寻思着还是找老二要钱回来,老三多次叫老二归还母亲的钱,老二却不还。

老三咨询了律师,律师说还有半年才到还款的最后日期,想要钱,就得通过法律,于是,吴老太就拜托老三找律师,把老二起诉到法院,最后,老二连本带利归还了89000元。

钱要回来了,虽然不够买房,但起码今后的生活也有些保障了,给老太太养老应该不成问题,可是钱刚到手不久,老二就找上门收回房子,要老三和母亲搬走,理由是他和妻子离婚了,他净身出户,房子产权归妻子所有,不能继续住。

老三也不清楚老二说离婚一事到底是真是假,但老二说产权不归儿子所有,归老婆所有,所以不允许母亲在这房子住了。

老二向老三宣布离婚和房子产权一事时,还逼老三和他签订协议,说母亲以后归他养,母亲所有的财产都归他管,老三不肯写协议,老二就叫楼下的同学以老三身份来写,写好后老二自己在协议上签字和按手印。

老三无奈下只好又去租房,第二天老三回去拿东西时,母亲和他说,老二夫妻俩逼着她交出存折,不拿存折出来,就把她扔到楼底去,母亲不肯拿出存折,说她死也要死在这屋里。

老三以为老二夫妻俩只是吓唬吓唬母亲,没想到老二两口子还真的把母亲往外扔,抛弃在冰冷的楼梯过道,然后锁门扬长而去。

记者听完徐家老二说的前因后果后,想办法找到了老二徐玉芳。

徐玉芳说,他在其它地方租了个房子,交了定金,他一直和母亲沟通,说这个房子不是他的,真的不能住,要去租房住,母亲不肯,说死也要死在这屋里。房子不是母亲的,她不应该住在那房子里,这是正常的,因为母亲不肯走,他和前妻及楼下的同学就把母亲放在楼梯过道,把母亲放在楼梯过道,并不是他要遗弃母亲,而是母亲不肯跟他走,去租房住。

对于老二的说法,吴老太气愤说,老二说已经还钱给我了,我就得搬走,没错,老二是还我钱了,可是老二要是早还我钱,我早买得房了,现在才还钱给我,我连个楼角都买不起了,我有病有啥事的,还得天天出去租房子住,这点钱租几年就租没了……

吴老太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听从老二的安排,恐怕也是因为以往老二种种行为让她不敢相信老二,万一搬去租房后,老二就不理不管她,不再交房租怎么办。

徐老二离婚,房子产权归前妻,从法律上讲,徐家人确实不应该再占着房子,但徐老二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或苦衷,把母亲扔在过道不管不顾,也不通知老大和老三,这样做总是不对和不孝,再说了,母亲至今无房住,也是他造成的,老二的做法确实让人气愤。

老二虽然大逆不孝,但幸好吴老太还有大儿子和小儿子,在救助站,老大老三都表态会照顾和赡养母亲。

老三徐奎芳说,我会接着赡养母亲,一直到母亲百年,母亲有点劳保,我可以继续出去打工挣钱,大哥经济上也可以帮点。

老大徐兰芳说,老二把母亲钱抢走了,母亲没什么抢头了,就把母亲推给他,他一样接母亲就走。(言下之意,钱是钱,娘是娘,没钱,娘我一样养)

最后,老大和老三商量决定,先在外面租间房,帮母亲搬完家后,两人一起去救助站接母亲回家。

要想帮母亲搬家,还得找老二开门才行,徐老三打电话叫老二过来开门,老二却叫他找以前的嫂子,老二因为找不到前嫂子,无奈下只好报警。

在警方协助下,老二的前妻才回来开门,见到前嫂子,徐家老二气不打一处,质问前嫂子,你有良心吗,把我妈拖到楼递过道,你良心去哪了。

帮母亲搬完家后,徐老二就去救助站接母亲回家,一听说要回家了,伤心的吴老太脸上终于有了笑容,同时,她很感谢这几天来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和护士细心照顾她。

吴老太和小儿子回到出租屋,出租屋虽然小,但她还是很高兴,有小儿子继续在身边照顾她,出租屋再小,也有家的感觉和温暖。

老二不孝,弃母在楼梯过道,经过这件事后,老三决定,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别人再说啥,他都不会离开母亲身边了,就算两个哥哥都不管母亲,他一个人也管母亲,照顾母亲是他的责任,赡养母亲是他的义务,他肯定不会把母亲扔出去。

看老三如此孝顺,吴老太由衷的高兴,有老三在身边照顾,她的晚年生活无忧了。

@荷香袭人来:什么孝,什么是不孝,在徐家老二和老三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是一母同胎,但在对待和赡养母亲上的做法却是天壤之别。

吴老太守寡含辛茹苦把徐老二养大,徐老二却不念不报母亲的养育之恩,私下动用母亲的钱,并迟迟不还钱给母亲,最终造成母亲没有房子住,大冷天还把母亲扔在楼梯过道不管不顾,实在不孝。

对比徐老二的做法,徐老大和徐老三的孝顺值得称赞,尤其是徐老三,大孝子一个,默默照顾和赡养母亲多年,却从来不怨,徐老二弃母于楼梯过道事件后,徐老三更是承诺继续照顾和赡养母亲,直到母亲百年,很难得,徐老三的孝顺值得我们学习。

写在最后:

天大地大父母最大,父母养我们大,我们养父母老,做为子女,要善待父母,尽心孝顺父母,让父母晚年幸福,因为我们也有老去的一天,善待父母,也是善待将来的自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