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油量指示灯亮了,但是车里有油,能继续开吗?
油量指示灯亮了,能不能继续开车呢?会不会伤车?有些新手车主可能拿不准而有些老司机则深谙其道,想到头条和悟空问答里不乏老司机,也有一些新手,咱们今天就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交流经验,相互提高,以便大家更好的用车。
油表灯亮了后剩余燃油能跑多远首先建议大家翻阅用户手册,上面会告诉你油表灯亮以后还剩多少燃油,上图是大众的用户手册亮灯后剩余7L油。
这是丰田的用户手册,亮灯后剩余9L燃油。知道了准确数据后是不是心里多多少少有底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建议大家有问题多翻用户手册,因为车型不同很多数据也不一样。
知道了剩余油量后还要根据行驶路况和车辆自身耗油量来判断行驶距离,如果路况好能匀速行驶理论上会跑的多一点,比如当年我开面包车在高速上遇到了坑爹的服务区停止营业,结果亮着灯跑了将近60公里,到加油站时车都抖了。还有一次去机场20公里,结果下了高速开始大堵车,五公里挪下来油表指针都到底了。不过保守估计现在的车亮灯后再跑30公里应该不成问题。
亮着油表灯跑伤不伤车先从理论上来说,会有一定概率出现对车辆不利的情形,比如油量少的时候行驶在颠簸路况或者上下坡时某些瞬间油泵可能抽不到油而影响油泵供油压力,供油压力不足了喷油雾化不好,结果会导致燃烧不好。但是以上说法并不是说真的会发生,即使发生了也不一定会立刻损坏发动机,之所以这样说只是客观描述了理论上存在的可能性,虽然很小,但是确实存在。新手朋友明白这些以后再遇到拿这个说事儿的你自己就会评估影响力了,而不至于把小概率事件当成常态而导致用车时总是小心翼翼。
再说对油泵的影响,发动机运行时油泵是持续工作的,电机发热是必然的,所以油箱里有一定量的燃油会帮助油泵散热,油量低的时候散热能力肯定差。所以说亮着油表灯跑是有可能导致油泵烧毁的,这个我是有亲身经历的,就因为经常亮着油表灯跑最后油泵烧掉了。但是这也是小概率事件,偶尔几次亮着油表灯跑如果能烧油泵的话只能说明产品不合格,我们之所以提起还是那个原因:理论上存在这样的可能性。我的观点是:汽油车油泵更耐用,因为汽油本身蒸发性好,蒸发散热能力更强,摸过汽油的人一定深有体会很凉。但是柴油车油泵更容易损坏,因为柴油本来就更粘稠,不容易蒸发吸热,更容易导致热量堆积。我当时烧油泵的就是柴油车。因为太省油了,油表灯亮了后再跑个一百来公里跟玩儿一样,亮着油表灯跑已经成常态化了。
那究竟亮着油表灯跑多久才会烧油泵呢?这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了吧,我给个参考:我家的柴油宝来是在37万公里时油泵挂掉的。所以我认为平时偶尔亮着油表灯跑基本上不会烧油泵。这样大家再遇到这类问题应该很清楚了:存在烧油泵的可能性,但是概率很小。汽车油量指示灯亮了,但是车里有油,能继续开吗?
没问题,继续开吧,一般汽车的油量指示灯点亮的时候,油箱里剩余的油量至少还够汽车行驶50公里的,足够你找到加油站了。
汽车油箱在设计时,会有一个“安全燃油余量”,大约占油箱容积的12.5%左右,保证在油灯亮之后,使汽车能够安全抵达附近的加油站。根据车型以及排量的不同,一般“安全燃油余量”在10L左右,这些油足以保证您在油灯亮之后,顺利抵达下一个加油站。下图是一些常见车型的安全燃油余量及行驶里程。
不过为了我们自身的行驶安全,在汽车油量指示灯点亮以后,我们还是要保持最经济的驾驶模式,尽可能的节省每一滴燃油,比如保持经济车速行驶(一般车型的经济车速都在80~100km/h之间);尽可能的不要急加速、急刹车等操作,对道路的情况做好预判,多使用滑行功能;关闭所有不必要的电气设备等等。
网上流传一种说法,说汽车油量指示灯点亮以后,油箱中的汽油少了,汽油泵散热不良会烧毁,这完全是谣传。汽油泵在工作时,它的散热是依靠汽油流过带走热量,而不是依靠浸泡在其中传导散热。不论油箱中有多少汽油,汽油泵只要工作,就会有足够的汽油从它的体内流过,把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走,所以即使油箱中剩余很少量的汽油,汽油泵也不会烧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4s店的新车,里面只有极少量的汽油,但你听说哪一辆新车的汽油泵烧毁了?所以这绝对是以讹传讹,混淆视听。
汽车油量指示灯亮了,但是车里有油,能继续开吗?
尽量不要等到黄灯亮了再加油,因为油箱底部一般有些细小污垢,会影响发动机。并且这样油箱里供油的汽油泵小马达温度会升高,容易烧坏小油泵。
汽车油量指示灯亮了,但是车里有油,能继续开吗?
仪表盘上的时间出现感叹号什么问题
汽车油量指示灯亮了,但是车里有油,能继续开吗?
最好别这样,既然设计了报警信号,就说明警报亮了就比较紧急了,需要立刻加油。另外一点,别听别人说油表灯亮了还能跑多少多少公里,每款车都不同,不能以偏概全吧,一旦因为这个低级错误,马路上趴窝了,你猜猜谁会帮你推车?所以别赌这个幸运,油剩下三分之一时赶紧找地方加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