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之后大脑还清醒吗?
你还别说!人死了之后,大脑真的有清醒的时刻,并且最让人恐怖的,害怕的是——可以知道自己已死亡,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研究说明。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说,这是如何研究的?如果真的人死了,可以知道自己已死亡,我们没有死亡的人又是如何知道的,这不是“乱说”吗?
而对于这个问题,这一份研究也说明了。其实主要的问题就是在对“死亡”的定义上存在差异。这个争议可能在科学界是没有达到一个共同意识,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地了解。
死亡的定义死亡是生物学、哲学的概念。对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来说,科学界没有发现任何一个生命体逃脱过死亡,就算是生活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物种群,最终都难以摆脱“死亡”的过程。所以,死亡从现阶段的情况来说,其实是生命完全无法摆脱的最终“命运”。
一般来说,死亡就是指丧失生命,生命终止,是生存的反面。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并且从哲学上来讲,就是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终止。但是对于死亡的定义,在科学之中,可能一直是存在争议性的问题。
有人将死亡定义从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计算,也有人利用脑死亡的标志来计算。所以不同的定法,那么人的死亡时间就是不一样的。
而《系统医学原理》认为,死亡是“内稳机制”以及相应内稳态整体的消失或崩溃。这就是对死亡的一种说法。当然死亡的阶段主要分为三个过程。
第一、濒死期,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或消失,然后就是各种反射迟钝或减弱,呼吸和循环功能进行性减弱。
第二、临床死亡期。这就是通过内部,外部表现状态来进行判断的,例如:主要特点是延髓处于深度抑制和功能丧失的状态,各种反射消失、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后两者认为是临床死亡标志。
第三、生物学死亡期,这是属于真正的生物学死亡,这个时候,各重要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发生不可逆性的代谢,整个机体不可能复活,真正地就已经无法逆转了,这就是最后阶段。
那人死了之后,大脑还清醒吗?人死亡后会发生什么,这一直是争议性的问题。但是在2019年,美国“侨报网”就指出美国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指出,当人类的心脏停止跳动时,大脑还会继续运作。换言之,人类的大脑会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亡这个事实。
从这个结论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人死了之后,大脑的确还有短暂的清醒状态。
短时间内大脑存在活动、运作,所以知道自己死亡的事实。这的确是比较恐怖,令人害怕。对于一个死亡的人来说,知道自己死亡,又无法逆转,这是多么“无助”。而对于这项研究,大家应该也可以明显看到,是在判断死亡上的一个差异,这里是利用心脏停止跳动来判断死亡的。
当人死亡后,我们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也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工作,能让我们意识到周围发生了什么,只不过是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人还存在意识,大脑在运行,是清晰的。但由于时间非常短暂,基本被“困”在自己的身体里了。
所以也无法表述出来。这就是研究者萨姆 帕尼亚(Sam Parnia)给予的一个说明。
所以,对于心脏骤停和大脑死亡两种情况来说,一直有人在争论如何才算是真正的死亡,而有些科学家则给死亡划分了阶段。
他就是基于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从技术上讲,这就是死亡时间的计算方法。而这个时候的大脑还没死亡。所以才给出了人死后仍会有意识,可以知道自己已死亡的结论。从这个定义上来讲,也就说明了人死了之后,大脑还有短暂的清醒时刻。
总结对于死亡的定义不一样,结论就不一样。而我们暂时也只看到了这一份研究,大家参考为主。而对死亡来说,地球的所有生命都会面对这个过程,无论死后会不会有大脑清醒的时刻,我们也无法逆转生命。
大家可能看到什么“死而复活”的事情,这个在科学之中被称之为“假死”,其实它并没有真正地死亡,这里就多说了一点。
整体上而言,人死了之后,大脑还清醒吗?如果从心脏死亡来定义,那么还有短暂清醒时刻,死亡瞬间知道自己死了。如果是站在大脑的死亡定义,可能就没有了,但是也没有一项研究从大脑死亡来进行说明,未来有了再来看看。
人死了之后大脑还清醒吗?
人死了之后大脑还清醒吗?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到过这样的忠告:不要在刚刚去世的亲人面前争夺遗产、讨论火化以及死后葬礼的安排,因为刚死去的人耳朵是能听到的,死者如果听到的话会很伤心,甚至还会因此而流泪,这究竟是真的吗?
人死后,耳朵还能听到,大脑还清醒吗?风烛残年、油尽灯枯,这是形容一个人年老即将面临死亡的词语,尽管这只是形容,但从医学角度来看也是挺科学的,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比如排除各种事故以及特殊死亡案例后的正常死亡过程,确实和油尽灯枯很相似。
临死前,身体的大多数机能均已经停摆,尽管体内残存的能量已经非常有限,但有几个关键器官一定优先保证的,比如核心内脏以及大脑,此时患者体表冰凉,因为血管收缩,优先保证大脑以及重要器官的供应,体表感觉麻木,触碰无反应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那么还有哪些感觉是会最后消失的呢?人体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如果要细分的话还有很多分类,不过有这几种就可以了,一般信息量最大的视觉、听觉、触觉,触觉上文说明了已经麻木,视觉需要调动大量的大脑资源,耗能太大,因此人很累的时候往往不喜欢睁眼看人,而是闭目养神。
而听觉耗能最低,并且离大脑最近,因此在最后时刻,听觉应该是最有效的,这点确实没有问题,当然这得排除患者是个听障人士。这可不是笔者的想象,而是有《自然-科学报告》论文背书的。2020年6月25日,《自然》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中的一篇论文“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of preserved hearing at the end of life”(临终时听力保留的电生理学证据)就明确的确认了这点。
红色框框:听觉可能是死后最后失去功能过的器官之一
死后还有听觉吗?大脑还清醒吗?
当心脏停止跳动,大脑中残存的血液以及营养仍然能供给消耗几十秒甚至更久,因此如果此时有听觉信息传送给死者的话,从理论上来看死者是能听到的,因为大脑仍然还活着,对于听觉传输过来的信号依然可以处理,但却无法做出反应,因为已经没有能量让那些器官启动。
当时间更久,比如超过2-3分钟,那么大脑会在缺氧的状态下迅速死亡,一般5分钟后基本上就是“死透了”,此时无论听觉器官在接收到声音后是否产生生物电信号,大脑已经不会有反应,因为大脑本身已经停止工作。
从这个过程来看,死者在心跳停止3-5分钟内确实有可能能听到声音,而且此时的死者大脑仍然还是“清醒”的,其实这个清醒要打个引号,在缺氧后几十秒内就会失去意识,也就是大脑的高级反应能力已经彻底失去,不再清醒!这段时间内最多只能算大脑存活,至于到底有什么程度的反应,对临死的病人做脑电图,就能看出脑死亡过程中对声音的反应和正常人有所不同。
脑死亡标准
早期死亡标准一般都是心脏停止跳动,而在心肺复苏技术推广应用后心脏停跳已经不再是唯一标准,大都以脑死亡为标准,因为维持心跳和呼吸比维持脑存活更简单。这个判定的哈佛标准是:
- 反应全部消失
- 自主运动和自主呼吸消失
- 诱导反射消失
- 脑电波平直
当然还有一个条件是观察24小时,但这个标准是对于特殊病人,比如其他生理指标原本已经处在医学维持状态时。而大脑一旦死亡,那么什么都没有了,就像一台电脑的CPU击穿了,你还指望它有啥反应?不过脊椎神经仍然可以对刺激做出反应,比如膝跳反射等。
人死后:到底去了哪里?人死后不是墓地就是骨灰瓮,还能去哪里?当然这是“实体”的去处,很多朋友都认为除了实体的去处以外,还有灵魂归处:
人死后黑白无常会拘魂,然后经过鬼门关,走过黄泉路,来到奈何桥,喝下孟婆汤,再到望乡台,再经过迷魂殿,最后到达酆都城,因果报应,是六道轮回还是十八层地狱,之后的去留就是就是阎王的事了。
显然西方人并不认可这种方式,但也有天堂和地狱的不同去处,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民间都认为,人死后还有一段很长的旅程!但显然从来没有人能在真正死后再回来告诉大家死后的世界,因此对于死后的经历往往只有两个来源:
1、根据民俗文化辅以艺术加工,总结出人死后的经历;
2、根据“死后复活”的经历,描绘出死后的多彩世界;
前者大家都知道了,上文中的死后经历就是中国民俗传统中的经典!而后者则是来自很多幸运人士的经历,有的是意外事故中被抢救回来,有的则是疾病导致“死亡”后“复活”,前者案例比较多,而后者相当少,笔者老家就有这样一个案例。
这种状态基本可以用濒死体验来形容,濒死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死亡,它是一种假死状态,比如心率和呼吸都维持在极低状态,又或者心跳呼吸停止,但短期内被抢救回来等等,这些人士的经历相当具有代表性。
很多濒死体验者都表示“死后”经历了一个穿越一个黑魆魆的洞,然后来到一个温暖祥和的世界,周围都是和煦的阳光,但却看不到太阳在哪里,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有自己,什么都不想,就体验这种难以言喻的舒适感。
而被抢救回来时却反而坠入了一个黑洞,最后回到了自己的身体里,瞬间疼痛感涌过来,绝大多数濒死体验者甚至都像回到刚刚经历的那个“天堂”。
濒死体验的就是天堂的样子?
很多朋友都认为,濒死体验的经历就应该是天堂的样子,但比较奇怪的是体验者似乎从来没有人报告过地狱的样子,另外还有更诡异的是似乎每个人濒死体验者的“天堂”都不一样,更让人惊奇的是,儿童濒死体验者的经历居然是一个几乎完美的游乐场。
而相关专家的统计更是表明了这点,濒死体验主要和个人心理与认知相关,跟宗教信仰和生活经历以及所处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宗教方面的信仰几乎就能左右濒死体验经历的过程,而且宗教信仰者濒死体验比例也比较高。
从这个角度来看,濒死体验和天堂完全没有关系,它很可能这是一个大脑自我想象与安慰后的产物,至于为何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还真有科学家研究了!
濒死体验或许就是大脑“自我安慰”的结果
2022年2月22日,《衰老神经科学前沿》上发表了一篇标题为“Enhanced Interplay of Neuronal Coherence and Coupling in the Dying Human Brain”(在垂死的人脑中增强神经元连贯性和耦合的相互作用)中,提到了一点:患者在临死前发出的脑电波遵循的节奏模式类似于睡眠或进入冥想状态时出现的节奏模式。
论文中附上了一名87岁因心脏骤停突然死亡的患者的脑电图的分析,设备刚好记录了该患者恰好在临死前的脑活动:
以看到大脑“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在血流停止之后仍然保持活跃和协调”。 据专家介绍,他们第一次能够在死前和死后几秒钟内研究这个器官的行为。这些图表表明,患者“可能对他的生活有生动的视觉记忆”。
“通过产生与记忆恢复相关的波动,大脑可以重现死亡前不久重要生活事件的最后记忆,类似于临床死亡幸存者或濒临死亡的人所说的那些,”
论文的作者之一Ajmal Zemmar描述了这些脑电波代表的意义!对于濒死体验,此前都猜测这可能是大脑在死前营造出的一种祥和氛围,对于缓解死者的恐惧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也许这是大脑自我保护的最后一个机制,当然这一切都是瞎猜,暂时还未有定论。
坏消息是这对于结果没有任何改变,如果抢救成功,那么各位将凭空多出一段经历,如果抢救不成功,那么可能会在这个大脑营造的“天堂”中离世,这比任何一种安慰都要有效得多。
参考:
https://www.planet-today.com/2022/03/scientists-have-found-out-why-before.html#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67234-9
人死了之后大脑还清醒吗?
人刚死亡的时候,大脑还是清醒的,还可以听到身边亲人的呼唤声,只是没能答应而已。
说个真实的故事,十几年前,我们村里有一个患了癌症的,在他死去的时候,他老婆和儿子都打电话叫他亲哥哥前来帮忙,但是他的亲哥哥却怎么也不肯来(他们兄弟俩的家距离有200米远左右),打了几次电话过去都不肯前来帮忙,他老婆就叫儿子前去大伯家请,但还是不肯来,见大伯哥不肯来帮忙,他老婆就哭着对他说:阿良啊,你走了,但你的好兄弟好哥哥说什么也不肯前来见你最后一面,也不肯来帮忙,现在是左邻右舍的叔伯们来帮你梳洗打扮穿衣服,你归仙之后一定要保佑邻居的叔伯们健康平安。他老婆喊出这些话之后,只见他的眼角处就流出两滴眼泪来。所以,刚死不久的人大脑还是清醒的,还是能够听到身边亲人的呼唤的声音的。
人死了之后大脑还清醒吗?
在殡仪馆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就在刚准备搬运遗体的时候,明显看到刚去世没多久的遗体在流泪,如果看到这种情况的话,我相信大多数人都难以置信,没看到过的更有可能觉得我在危言耸听。
可如果真的经历过就会觉得什么事情都可以解释得清清楚楚,死亡这个话题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并且是一个众人好奇的话题。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各种死亡的原因,希望大家从文中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中国人去世后,流行火葬的地区会将遗体暂时放置在殡仪馆,而流行土葬的地区会将遗体暂时放置在家中3~7天,然后会找懂行的专业人士办理丧葬仪式和下葬时间。
如果时间太长,还需要找更专业的人士对遗体进行防腐化和消毒处理,要不长时间停放的遗体会产生腐烂并且会散发一股难闻的尸臭味。
死亡是什么?众所周知,死亡就是我们认为的人生病通过治疗不幸去世,但医学上分为心脏死亡和脑死亡,而心脏亡可以通过抢救还能存在活下去的希望,脑死亡即便抢救过来多数也很有可能成为植物人。
而对于殡葬工作人员来说,死亡分为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又包括:意外落水,意外车祸,上吊,坠落山崖,等等一些情况,而我朋友就是搬运意外落水而亡的遗体发现逝者眼角有泪水。
事迹分享朋友(小李)在殡仪馆工作将近二十年,期间接触过很多遗体,大概七年前,小李遇到工作生涯第一次难忘的事情。
这一天小李在殡仪馆值班,傍晚时分接到分管领导的电话,领导吩咐他来我们所在地的一处偏僻河流处,帮忙搬运一具意外落水而亡的遗体。
放下电话,小李通知同事,迅速驱车前来,没多久便到达了现场,到达现场以后,发现各种工作类型的人员都聚集在此。
其中包括:医护人员,殡仪馆人员,法医人员,警察叔叔,现场的人员各尽其责。
此时小李迅速穿戴好防护服,口罩,手套,就在搬运遗体的时候发现遗体眼角居然有泪水,他迅速通知医护人员前来查看,经过医护人员的详细查看得出结论。
原来这位落水而亡的人,只是暂时出现昏迷,胸腔内的积水没有挤压干净,造成濒死状态,此时医护人员迅速做好措施,然后将患者放置在担架上送往医院抢救。
而殡仪馆的朋友小李受到领导的褒奖,另一边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也抢救了过来,家属还不忘给医院的工作人员和小李送去一面锦旗。
从这个事迹中可以看出,人死亡是分阶段的,每一个阶段处理的方式不一样,而脑死亡才是真正的去世。
死亡的阶段人死亡后,我们通常认为就是停止和心跳呼吸,其实医学上分为心脏死亡和脑死亡,而心脏死亡还能抢救,脑死亡确实很难抢救成功,并且医学上将死亡分为三个阶段。
一,濒死期,我们在医院总会看到一些老年人因为某种病情,突然眼睛不愿意睁,神情迟钝,表情木讷,等等一些情况。
二,心脏死亡,接下来突然停止了心跳,或者心跳次数明显缩短,就需要在6~10分钟进行抢救。
三,脑死亡,如果抢救成功,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和家庭的能力延长生存的时间,如果抢救没有成功,这时可以通过各种仪器观察,患者像是长期睡眠一样。
最后直到家属放弃,这才算真正的死亡,可大家一定想知道就在脑死亡的6~10分钟家属会做些什么,患者是否知道家属所做的一切。
死亡后6~10分钟是否存在意识脑死亡基本是难以想象的,但在这期间患者是存在意识的,也是知道家属在做些什么。
举例说明:曾经有一个节目还是看过书籍,说的是:一位患者死亡期间医护人员在抢救,家属在一旁哭泣,但或者的灵魂在半空中看着眼前的一切,最后抢救成功,这位患者跟家属说明了一切。
这是我8~9岁印象中的事情,描述得不详细,望大家见谅,还有各种各样的解释。
而流行土葬的地区将遗体暂时放置在家中3~7天,一方面是习俗,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假死,发现以后可以及时抢救。
最后我想说死亡离我们远又不远,知道一些这样的知识也是好事,最起码我们面对生老病死的时候,不会那么伤心难过,因为薄葬和好好生活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人死了之后大脑还清醒吗?
一位90岁乡下老中医揭秘人死之后,大脑是否清醒。以及佛性是否还在?说的玄乎其玄,我不知道真假,分享出来。
十几年前我父亲患尿结石,听人说乡下有位老中医专门治疗结石很神奇。于是我们过去找到他,原来是一位九十岁的老先生,他一个人开了一家中医诊所帮人看病。
当时吃了他开的药后,马上就打下来了结石不疼了。我于是又跑一趟专门去感谢他。
去到之后那天正好没什么人,我便和老人家聊起来。
我问了一些问题,他也都耐心答我,原来老先生对佛学道学也有涉猎、于是我就问他。
:人在死亡之后,大脑是否还清醒,而死了后,身体还有仏性吗?他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当一个人死亡的那一瞬间。他的身体器官。并没有完全死去。在医学上去判定一个人死亡了。它有一些标准,比如说人体生命的活动和新陈代谢的宗旨,
包括心脏停止跳动的大脑死亡了,血液停止循环了,呼吸停止了,脉搏停止了。尤其是在大脑死亡这一块。包括脑组织和脑细胞死亡大脑,小脑脑干的功能永久不可逆的,丧失了停止了。
而我们中医对人的死亡判断,绝对不只是呼吸停止了,心脏不跳了,大脑不活动了,血液不循环了这么简单。我们认为,仅仅是这些特征,也不代表一个人真正死掉了。
我们有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在《黄帝内经》里记载的非常清楚。“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这是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这段话非常非常重要,这是我们中国人对于生命形成的一个基本认知,西方人用科学无法了解清楚的东西。知道了这个,才算真正懂一点生命。
岐伯意思就是啊,人体胚胎的形成,是由父精母血结合,在这个基础上再得神,才能有这个生命诞生。
什么意思,就是说有个神识赋予到父精母血之上。
这和佛陀所说的入胎如出一辙。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得神者生。
生命的诞生,是因为有个神识在,有个灵魂在主宰这个身体,这才是生命。
所以,我们认为失神者死,一个人的神识离开了身体,才算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死亡。
所以从古至今,老人死去后,家人要为其停丧,就是要等神识彻底离开身体了,才能入土而安。甚至我们关照到神识离开之后,依然眷恋身体不舍的那种感情。
为了照顾安慰和尊重这个情感,我们不能随便给死去的亲人草草办理后事,要郑重其事、要尊重他的灵魂。
我们中国人无论各个地方的风俗有多么不同,一般会停丧至少3天,多的还有7天到-15天,也有更长的。也有20天左右的。
停丧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为了防止死者假死或者休克,失去存活的机会。人死亡有时候是假死,或者说休克。有时候会让人误判,这种情况虽很少,但是也还是有的。假如死者亲属只顾着悲伤又搞不清情况,就草草下葬,病人醒过来,叫天天不应,最后不得不彻底死亡。春秋时候虢国太子突然暴毙而亡,虢国君主悲痛欲绝,正准备让他儿子入土为安,正巧神医扁鹊周游列国来到这里,他听人说太子很年轻,根据经验扁鹊判断出太子很可能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
当时扁鹊立刻进宫给太子把脉,果然发现太子鼻息微弱,身体有余温,他马上给太子针灸,刺百会穴,又开了药喝下去,这位暴毙的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调养了几天和以前一样生龙活虎。
此后扁鹊告诫人们,人死之后切记不要马上下葬!
所以我们的丧葬文化里,停丧七日后才能下葬。如果像现在有些人刚死还没有多久,就被亲人随便拉去火葬场烧掉了,那真是一种悲哀。
黄帝又问了,他说:何者为神?岐伯回答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这就是《黄帝内经》里关于人的生命最为基础的一个描述,这是极其精准的生命科学。
所以我们中医一贯不认为,人的心脏停了呼吸停了就是死了,搞不好他还要回来,只有确定他的神识已经彻底离开他的身体了,才算真正的死亡。
大脑的清醒,是指大脑还有自主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神识所赋予的,神识不再,这功能就不再有了。所以人死亡后,大脑是不可能还清醒的。有清醒可能的,只会是神识,因为神识永远不会死掉。
人在死亡的过程当中,六根的功能也都渐渐消失了。也就是说眼耳鼻舌生意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消退。可是人在死了之后呢,大脑作为单纯的器官来讲,它还可能会有一点微弱反应。
外国人针对这项东西做了一些研究,证明到人在死亡之后的短暂时间内大脑还有一些很微妙的电波变化。可是这些变化只不过是纯粹物理的变化。
就好像人在死亡之后,这副躯体假如不管它放在自然环境中,它会慢慢腐化。这种腐化的过程就是一种有机物纯粹物理化学的变化。
在西方科学的技术手段里,是无法探测出,那些诡异的电波,到底是大脑自主的运作还是残余的物理现象,亦或是人的神识尚在。
我问:那么,我们讲一个人是有仏性的。那么人在死亡之后的那具身体还有仏性吗?他说:当然有。一副没有灵魂的纯粹躯体,也是有佛性的。躯体也是物质的组合,是有机物的组合,它们分解开来,是水和其他的东西,包括细菌包括微生物,包括很多。
这些也属于万有世界的其中一部分。
只不过,主宰他的神识已经离开了这副躯体。
我们不能说神识离开了身体这个身体就没有仏性了。它依然也像万物万法一样具有仏性。这在仏法里叫做众生。
桌椅板凳山川大地,也都是众生,众生分为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死亡后的躯体,勉强可以叫做无情众生。
这样的无情众生,也就是没有了神识灵魂的一个躯体,它仍然具有仏性。
这个道理,可以用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来说明。也就是说,世间万物,无论生死,都是仏性的展现。
所以啊,我们搞中医啊学仏学道啊,最好要建立在一套科学的生命认知观念上,你要搞懂自己的生命的生死存亡的原理,知道这些情况,才能真正有一个客观的不迷信的心态去搞这一套。
我们中国人,在儒释道的三大文化体系里,融涵着对生命的最为精准的理解和认知,值得我们炎黄子孙好好去学习探索传承,有时候需要我们开拓思维格局,这样我们可能认知到更为深远的东西。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意思也是要我们好好认知生命的基础、才是根本,才不会盲目害怕死亡。因人的很多无明蒙昧,其实就是来自对死亡的害怕。
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来龙去脉,知道有一个神识才是我们真正的生命,是它主宰我们产生眼耳鼻舌身意等等功能,是它让我们喜怒哀乐活于人世间。
而我们却常常以这个四肢肚肠、舌尖眼耳,当做“我”,我们为了舌尖的快乐,为了六根的快乐,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对生命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如何去活着。
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身心两欢地活着,决定了我们是否能清明澄澈地活着。决定了我们是以身还是以心为主去清醒地活着。
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里活着的命题!
人死了之后大脑还清醒吗?
死亡,只是身体的死亡,精神永远不死,人或其它动物都是一样,人有两大组成,一部分是物质,另一部分是精神,肉身就是物质,精神肉眼观察不到,如果一个人没有精神,就成了植物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