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天王是为了抗衡王杰而成立的吗?
王杰就相当于本世纪之初的阿杜!何需成立四大天王来抗衡?1987年,王杰以一首《一场游戏一场梦》在歌坛爆红,随后几年间接连推出多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一时风头无两。然而,王杰的走红终究是昙花一现,刚进入上世纪90年代王杰已经走向强弩之末。1992年,四大天王横空出世,在此之前,王杰已经风光不在 。王杰的星路历程与本世纪之初的阿杜简直如出一辙。那几年,阿杜的走红程度不亚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王杰,传唱度高的经典歌曲也有好几首,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阿杜就销声匿迹了。总而言之,王杰跟阿杜是同一类型、同一档次,虽然曾经大火过几年,好歌也不少,但最终都是昙花一现,没能成为天王巨星,跟四大天王不是一个档次。因此,说成立四大天王是为了抗衡王杰,简直是无稽之谈!
香港四大天王是为了抗衡王杰而成立的吗?
说起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乐坛,人们会首先想起到现在仍活跃在公众视线的“四大天王”。
在张国荣、谭咏麟争霸结束后的香港乐坛,一时出现了后继无人的景象,几年后“四大天王”的横空出世,风靡全国,最早内地歌迷知道偶像这个词恐怕就是来自于他们。
其实,早在“四大天王”之前,在香港甚至内地乐坛上,有个著名歌手曾红极一时,成为那个时代的歌坛领军人物,他就是王杰。
虽然如今的王杰落魄人气下滑的厉害,但在当年名气比张杰还要大,对于熟悉王杰的70后、80后来说,他有太多动听熟悉的金曲至今仍是怀旧经典。
比如《一场游戏一场梦》、《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安妮》等,他独特高亢唱腔可以说是在歌坛上独树一帜。
有人说,“四大天王”的出现是为了抗衡王杰所成立的,此言有失偏颇。
在当年,王杰虽然红极一时,但是王杰的外型不能算是偶像派,大家都知道香港乐坛每年都会力捧不少新人,娱乐行业飞速发展,当时王杰虽然很火,但是会不会火很久每个人都不得而知。
在娱乐业发展迅猛的香港乐坛上,唱片公司老板会积极推动歌唱比赛,挖掘有潜力新人,以免造成青黄不接的局面,这样钱也没得赚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四大天王”被发现、包装和挖掘了。
当然,偶像的诞生也并不意味着前辈就会人气下滑,王杰再后来人气下滑得严重和自身性格有关,这也是导致他最终没能拥有四大天王那样的成就的重要原因。
那个时候的王杰号称自己是浪子,被媒体批评是酗酒、吸毒。种种负面新闻让他形象受损。
再加上后来王杰突然有段时间销声匿迹了,多年后王杰道出缘由:“当时被人下了药,导致嗓子失声。”最后花了三四年时间治疗,而至于下毒者是谁,他也是知道的。
嗓子被毁后,王杰用了多年时间才找回当初的一些感觉,但是嗓音、人气都大不如前。
如今依旧学不会圆滑的王杰只能靠跑跑商演为生,曾经的歌坛神话人物沦落至此,到底应该怪谁呢?
(文丨皮皮电影)
香港四大天王是为了抗衡王杰而成立的吗?
虽然我个人也很喜欢王杰的歌,但说四大天王是为了坑衡王杰而成立的?这个问题可不是一般的离谱了
王杰确实也红过,他红的时候是谭咏麟张国荣在称霸,他也仅仅是红而已。
1989年张国荣宣布退出歌坛。
1990年刘德华张学友马上就被媒体称之为乐坛双子星,横扫各大颁奖典礼,称霸乐坛了,这一年的王杰在哪里?
这一年的万千歌星贺台庆,当谭咏麟梅艳芳刘德华张学友他们在台上唱歌玩游戏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
王杰也仅仅是只能和一众三四线歌手站在最后面为他们拍手掌而已
1991年刘德华张学友黎明被媒体称之为乐坛三剑客,横扫乐坛各大颁奖典礼,称霸乐坛,这一年的王杰在哪里?
所以说何来的四大天王是为了抗衡王杰而设立的?更别说成立后的四大天王了,成立后直接就无敌的姿态称霸乐坛了,只听说有公司要出艺人抗衡四大天王,从没听过成立四大天王是为了要抗衡谁的
香港四大天王是为了抗衡王杰而成立的吗?
看到回答,很欣慰大部分人還是理智的,并且对事情看得很清楚。所谓“四大天王是为了抗衡王杰一个人”的说法,不过是一面之辞,招黑罢了,对香港乐坛和华语乐坛那段历史其实并不了解。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台湾香港的乐坛就开始了频繁交流和竞争,港台两地的歌手、演员都会到对方的地盘发展,但无奈两地语言不通,除了邓丽君张国荣没有能在两地都造成巨大影响的歌手。台湾论原创力强过香港,更有文化底蕴和文人气质,华语歌的市场又比粤语大得多,不光台湾,东南亚许多国家都是听华语歌多一点。台湾的歌手唱片销量都不是只算台湾本土,还有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甚至大陆。因此台湾乐坛一直处于优势,但香港经济的腾飞使得本土娱乐产业的地位不断上升不容小觑,到九十年代香港运用商业手段打造巨星的产业已经非常成熟,造星运动开始达到巅峰,也形成了现在娱乐圈的雏形。
香港为了抗衡对岸的文艺力量,这是一拨人,而不是王杰一个人,拉拢了四个最红的人给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封号,给行将就木的香港乐坛打了剂强心针,那段时期四大天王几乎瓜分了香港乐坛所有奖项和荣誉。然而最后的辉煌也是最后的疯狂,在四大天王的风潮像回光返照狂欢过后,加上梅艳芳张国荣的离去,香港乐坛雪上加霜除了绯闻再没重现过八九十年代的辉煌。但四大天王依旧在许多人心里留下了震天响的名号,潜意识觉得不可能会有比他们更厉害的人了。
不得不说王杰在看待事物上面比好多人更透彻更超前,他对事情的判断也非常准确,香港乐坛已经为极致的造星运动付出了代价,在九十年代末期就开始迅速凋零,巨星出现断层,优秀的新人也零零星星不能百花争妍,粤语歌的影响力也从亚洲缩小回本土了。
香港四大天王是为了抗衡王杰而成立的吗?
香港四大天王是1992年才出现的,捧出香港四大天王的是邵老六的老婆方逸华,方逸华当时对媒体说的很明白捧四大天王的目的就是为了压制王杰!方逸华之所以选择在1992年是因为王杰当时正好不在香港,1992年王杰在非洲拍《战龙在野》。所以,选在这个档口!
香港四大天王是为了抗衡王杰而成立的吗?
作为成长于八九十年代的70后,我对此问题稍有了解,我来回答。
香港的四大天王是为了接替谭张争霸后出现的乐坛不景气而捧出来的。因为在整个80年代,张国荣和谭咏麟的歌迷的互相争吵甚至斗殴,包括各大电台电视台都在借着他们俩之间的歌曲的排名和受欢迎程度刻意凸显两人矛盾来进行炒作,种种乱象使得他们两人对乐坛心灰意冷,于是一个宣布再不领奖,另外一个则宣布告别歌坛。谭咏麟尽管宣布不再拿奖,但是他寄希望于他所喜欢的后辈李克勤,希望李克勤能够接替他,但是后来火速窜红的四大天王,很快就把李克勤踩在了脚下。虽然王杰在80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在香港,已经发行了多首脍炙人口的单曲,也获得了好几个奖项,但他很快就显得后劲不足了。他也曾经参与过好几部电影的拍摄,由于他的演技并不出色,所参演的电影也不是什么制作精良的,这些电影无一例外都没有什么好票房。90年代后期他已经没有在大卖的作品,彻底成为一个比较边缘和过气的歌星了。
说四大天王是为了抗衡王杰的,只会是对于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和台湾的娱乐圈情况根本不了解的人。四大天王的由来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他们九十年代初飞速窜红于四大音乐奖项,由于在报章上把他们四位捆绑称呼在了一起,然后形成了四大天王这个名号。还有一种就是90年代无线开始做劲歌金曲节目,邵逸夫把他们4人定为四大天王。虽然他们最初的称号是歌坛发展的成绩,但他们一开始就体现了经纪公司各自的清晰而全面发展多栖艺人的定位。当他们飞速窜红的时候,其实王杰已去台湾发展了。所以说,说四大天王是为了抗衡王杰这种说法是非常可笑的。而且 ,刘德华是在80年代就已经活跃于影坛,张学友是84年就已经通过歌唱比赛出道进入乐坛,85年就发行个人专辑。他们在演艺圈中的资历比王杰更早。郭富城黎明虽然出道较晚但是他们是颜值让人一见就会被吸引住的偶像明星。因此他们的包装和演艺活动一开始就隐藏着经纪公司更大的雄心。我甚至觉得经纪公司的目的是想要他们不仅仅接替谭张在歌坛上的影响和地位,甚至能全面接手谭咏麟张国荣在演艺圈中的表演资源。
抗衡王杰?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说法。退一步讲,王杰就是不到台湾去发展,一直留在香港,四大天王的出现,你必定会把王杰踩在脚下。因为他们的艺人定位完全不同。王杰除了唱歌,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太出色的。而四大天王里,除了不太具有偶像面貌的张学友,其他三人都是人见人爱的大帅哥。而张学友除了唱歌上的才能,他的表演才能和喜剧天分都可以秒杀王杰。王杰需要他们四个人来抗衡吗?单单举一个里边长得帅会跳舞,但演技九十年代时评价最差的郭富城,尽管唱歌远远不及王杰,但在各种商业活动,广告代言和受关注程度,和粉丝群体,早已超王杰十倍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