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是如何走向没落的?

作为最早的一批完成两次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曾管辖的土地面积达到4000万平方公里,海外殖民地遍布世界,号称“日不落帝国”;皇家海军横行五大洋,是世界公认的霸主。这样的强国如何走向没落之路呢?

两次世界大战是主要原因:
  • 进入十九世纪末,英国霸主地位开始收到挑战。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后,德国开始了疯狂了海外扩张,一直对英国的殖民地垂涎三尺……不可缓解的帝国主义矛盾必须由一场战争来解决,一战爆发!虽然最后英国惨胜,但是英国为此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光是索姆河一役英军就死亡五十八万余人,英国开始衰落,而得利最大的国家却是大西洋另一侧的美国,美国通过贩卖武器给两个集团赚的盆满钵满,军工业得到长足发展,最后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成为一战的战胜国,进一步攫取利益。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为了挽回损失,拼命地压榨德国;可惜那一段时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这促使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上一次是帝国主义的之间矛盾,这一次是资本主义国内矛盾。为了转移国内经济矛盾,轴心国集团(日本、德国、意大利)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次波及范围更广,参与人数更多。
  • 英国虽然没有像法国一样被攻陷,仍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和破坏。除去战争死亡的人数,英国本土被德国轰炸的外焦里嫩,不断从海外殖民地撤军增加欧洲战场兵力,战后对海外殖民地的统治力不在,战争不仅打完了英国的家底,借钱买武器物资欠了一屁股债。历史仿佛重演,英国衰落加剧,而美国却凭借二战超越英国成了世界霸主。

二战不仅仅是对英国,整个欧洲都陷入了巨大危机,几个老牌的大国几百年的原始积累被打的一毛不剩。欧洲国家开始团结起来组建欧共体,并接受了美国的经济援助,经济逐渐恢复过来,可是英国再怎么却再也赶不上美国的发展。原因有以下这几条:

  1. 二战结束以后诞生了很多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与英国这类资产阶级国家对立;
  2. 英国无法再负担起海外殖民地的开销,再加之二战后整个世界开始了独立运动风潮,原本很多英国辖内的殖民地独立;
  3.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起国不是英国而是美国,这次工业革命使美国彻底甩开了一大堆小弟,成为了世界霸主。

从世界霸主变成了世人口中的“没落的英帝国”,英国自己也是有苦说不出,谁让欧洲国家自己内讧了。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就是一心谋发展,坚决抵制内讧。

大英帝国是如何走向没落的?

英国可不是二战结束之后突然消失的,二战结束后,英国在首相丘吉尔的带领下对世界的参与度极强,著名的“铁幕演说”更是为此后美苏两国在全球的争霸定下了基本面。而且,当时英国并不想成为美国的小弟,对很多国际事务都有自己的看法。面对美苏两国在世界上对大英帝国利益的侵蚀,他也挣扎过,试图延缓在世界影响力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只不过,一切都是徒劳是,世界变了,经过几番挣扎之后,大英帝国只好认命,成了美国最忠实的小弟弟。于是,存在感也越来越小了。

造成英国这一命运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其他大国的强势崛起。第二,世界霸主的打压。

其他大国的强势崛起,让英国变得不值一提

二战结束之后,如果对世界各大强国做一个排名,你会发现,前三名是毫无争议的。他们是,美国第一,苏联第二,英国第三。

虽然表面上看英国还很风光,但是实际情况却不乐观。这是因为,与第一的美国,第二的苏联相比,大英帝国就像一个普通人站在巨人面前而毫无存在感。

当时的美国借助二战的刺激,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二战期间经济增长达到惊人的20%多,结果到二战结束后工业产值占到了全世界的60%,并且保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和海军。

(二战期间强大的美国海军)

苏联比不上美国如此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但其陆军也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空军虽然比不上美国,但完全有能力为陆军提供空中掩护,完成对欧洲的占领。

与世界第一强国和世界第二强国相比,位于第三位的英国却显得寒酸不已。

说实话,大英帝国由于本土没有遭到德国的大规模攻击,战争中损失并不大,只有大约6万平民在战争中死亡。

(遭到攻击的伦敦)

战争开始后,英国国内的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1941年,英国GDP就比1938年增加了21%。而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总共给英国提供了300多亿美元的物资,对英国来说也够用了。

(罗斯福在签署《租借法案》)

二战结束后,由于放弃了殖民地,让英国可以集中精力发展国内经济,所以恢复的还不错。可是,相比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英国的体量根本不值一提。

比如1950年美国GDP为3002亿美元,英国处于资本主义强国的第二位,GDP却只有361亿美元,不到美国的八分之一。

所以,虽然当时大英帝国仍然处于世界三强的位置,和老大老二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世界霸主的打压。

二战结束之后就迎来了美苏争霸,这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表演,让昔日的强国诸如英、法变得不值得一提。

一开始英国还不适应这一新常态。所以,二战结束之后当埃及试图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时候,虽然美国表示支持埃及的主张,但英国仍然联合法国和以色列对埃及发动了战争,这就是著名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事件,时间是1956年,距离二战结束已经过了11个年头。

在战争中,英、法、以色列三国以伤亡1200人的代价,打死打伤和俘虏了埃及军队将近1.3万人,可以说取得了极为辉煌的胜利。

(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被击毁的埃及坦克)

假如没有美国和苏联的干涉,凭借这份战果,不仅英法会继续控制苏伊士运河,周边各国仍然会对英法两个老大帝国瑟瑟发抖!

不过,时代已经变了,那个时候的超级强权已经从英法转变为美苏。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苏两国都表示此事不能容忍,苏联甚至威胁对英国发动核武攻击。虽然事后有诸葛亮分析认为当时苏联没有能打到英国的导弹,但在当时还是吓了英国一跳。苏联人反对也就罢了,对于英法试图挑战美国霸权的行为,美国也发出了威胁,并且对英国发动了经济战,使英镑在国际市场大跌。

就这样,在美苏两国的打压下,英法只得认怂,从此英国老老实实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再也没有逾越之心!

虽然英国当了美国几十年的小弟,其实,即便是今天,如果没有超级大国巨大阴影的笼罩,凭借大英帝国的实力,在世界上照样可以横行霸道。

有人可能会说,英国都快养不起航母了,还吹呢。

但是,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个国家养得起航母呢?英国不仅养得起航母,还会造呢。这种国家就更少了。

(大英帝国的最新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

说白了,英国看上去的衰落和没有存在感,是因为在新时代有更强大的国家崛起,他们可以有比英国多出一个数量级的实力对这个世界施加影响,才显得英国没有存在感了。

大英帝国没有消失,只不过蹲在超级大国的影子里暂时看不见罢了。

大英帝国是如何走向没落的?

纯粹个人看法,应该是由美国人苏联人共同导演,由纳粹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共同执行主演做成的,后人看到的历史是中美苏英法共同击败纳粹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这只是战争的结局,不是战争的开头,话说一战后英法德是同一阵营的战友,在欧洲苏联才是英法德的共同敌人,但是在亚洲日本和美国本来就是同盟国,早期的共同敌人是中国,但是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后,美日的胃口就膨胀起来了,大英帝国在亚洲的殖民地,是众多沿海地貌国家,最合岛国日本及以海洋起家的美国胃口了,于是当时代最强大的帝国大英帝国才是豺狼们眼中的肥肉,美国可能碍眼于同英国有亲戚关系,不敢明来争抢,但日本人就不会讲究谋略了,眼见英国陷入欧洲战场的泥潭中,而美国和英国有同盟关系竟然不出手帮助,任由英国人与德国人苦战,这其实就是公开向日本德国人暗示,美国是不想大英帝国还做大哥了,日本军国主义当然心领神会了,中国还未吞下去,就又想一口吞噬东南亚了,形势让大英帝国陷入了多头战线,只能不断退缩在殖民地的军力,于是大英帝国就开始了衰落的节奏了。

大英帝国是如何走向没落的?

大英帝国,即由其领土、自治领、殖民地、托管地及其他由英国管理统治的地区组成的庞大国家,其被国际社会和历史学界视为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统治面积一度达到约3400平方公里。

1688年,英国爆发的光荣革命结束了封建统治,资本主义的确立使得英国在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方面得以迅猛发展。1763年,七年战争后,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取了整个加拿大,这标志着英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海洋霸主。1815年击败法兰西第一帝国后,英国则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在一战之后,英国又夺取了德国殖民地,从而领土面积达到最大,并成为了世界历史上跨度最广的国家。因有有“英国的太阳永远不会落下”的说法,故也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然而,再强大的帝国也有衰落的一天,日不落帝国便是如此。事实上,大英帝国的衰弱从十九世纪后半叶已经开始了。

进入十九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工业化,尤其是德国和美国,他们迅速赶超了英国和法国。虽然无形出口品(银行业、保险等)让英国不至于出现贸易逆差,但英国的贸易主导地位已经开始下降,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比例不断下滑。再加上1873年至1896年的经济萧条,使得世界各国均开始扶植国内工业,英国曾经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小。

到二十世纪初,随着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和南非联邦相继取得自治领地位,大英帝国实际上已经开始从帝国向英联邦转变,与此同时,由于英国在欧洲大陆的防务问题上责任的增大,以及面对德国海军崛起的威胁,使得大英帝国统一的帝国军事框架也已经难以维持,最终英国不得不在1909年同意各自治领拥有自己的独立海军,但英国政府依旧对各自治领内政拥有一定的掌控权。

一战之后,虽然大英帝国在吞并德国殖民地之后,版图达到了巅峰,但战争的巨大开销却使得英国已经无法继续承担维持一个庞大帝国所需要的财政支出。与此同时,随着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在《贝尔福宣言》(1926年)和《威斯敏斯特法案》(1931年)确立之后,自治领开始取得高度自治权,而英国的立法机构则不再拥有干涉自治领内部事务的权力。

转眼到了二战,在法国迅速战败之后,英国不得不集中精力应对德国的进攻,这使得英国只能放松对各地殖民地的控制。与一战类似,英国虽然同样成为了二战战胜国,但实力却进一步大损,例如工业基础遭到极大破坏,自身的衰弱使得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弱,英国最终被迫接受现实,将帝国体制转变为了更为松散的联邦体制,英国也由全球性大国变成了地区性大国。

△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

1947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克莱门特·艾德礼的工党政府放弃了继续维持英国作为世界一流强国,接受美苏等国的崛起。此后,英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国家先后宣布独立,而这些新成立的国家,有的继续加入了英联邦,有的则选择就此脱离,而英国对此已经无能为力。

△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

1956年,苏伊士运河未击中,英法两国在美国的反对和苏联的威慑下被迫从埃及撤军,此事件直接导致英国安东尼·艾登政府垮台,接任的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则加快了去殖民化运动的脚步,英国势力至此彻底退出苏伊士运河区。该事件代表着美国正式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曾经的大英帝国因迅速崛起而称霸全球,但随着世界各国的迅速追赶,使得大英帝国的优势越来越小,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则彻底摧毁了大英帝国维持庞大帝国统治的根基,再加上民族主义的觉醒,曾经的大英帝国最终分崩离析。

大英帝国是如何走向没落的?

文|邬斯大人

国家之强大注定要历经时日,绝非易事,衰落或许只在旦夕之间。

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1860s)之前,已经战胜欧洲陆路强国法国,成为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工业革命让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借助工业革命,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更加强大和充实,当英国本土市场饱和时,对外扩张成为了英国发展的最主要选择。凭借自身的坚船利炮,英国在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建立了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其直接或间接管辖的疆域面积超过了3000万平方公里。这些地方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扩张带来了庞大的商品输出市场和原料进口市场,也为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黄金白银,更是推动了英国国家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整个19世纪,英国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最具近现代雏形的国家之一,尤其是19世纪初,英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工业革命、西方民主革命的扩张让德国、美国、日本在19世纪后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西方列强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几大强国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德国已经成为英国在欧洲的头号对手,为了对付德国,英国放弃19世纪奉行的“光辉孤立”外交政策,开始深度干预欧洲大陆事务。此时,西方先后已经形成两大阵营,即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和以德奥意为首的“同盟国”,双方的矛盾和分歧愈加难以控制,战争一触即发。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引发欧洲大战的导火索,欧洲强国英、法、德、意、奥及俄国全部被卷入战争。战争最终以协约国取胜,但英、法、德、奥在此次欧洲战争中都付出了惨烈的代价,英国自此开始衰落。

二战之前,英国依旧是名义上的世界头号强国,但此时的美国综合国力已经逐渐超越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力进一步被削弱,其90%左右的海外殖民地先后脱离英国,实现独立,美国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英国依赖工业革命及海外殖民地等先发优势所积累的财富红利在二战之后所不多。战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复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英国的国力经过几十年的蓄积,已经大为增强,但相比二战之前仍有巨大差距,更别提其最强大的19世纪。

总之,英国自一战后,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二战后,英国综合国力大不如前,整体上一直在走下坡路,短暂的复兴无法改变其走向没落的命运,在西方国家里面,英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二流国家。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英国这样的老牌强国衰落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新兴的世界强国日渐崛起,欧洲整体的衰落也让世界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如今的英国,其实一直再啃老本,过去几百年依靠种种先发优势所积累的巨额财富和红利已经被英国人民消耗的不多了,高福利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持久,衰落与改革成为英国未来必须要面对的世纪难题。

所以,英国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谁也无法扭转,而那些还在做着大英帝国美梦的英国人是该醒醒了,这是他们必须接受和面对的现实。

大英帝国是如何走向没落的?

战后,美利坚帝国的一超霸权取代曾经的大英帝国,但大英帝国并没有突然消失,至今为止还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传统强国之一。

战后以来,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不少英属殖民地纷纷要求自治或者独立,这是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但是,包括印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在内的53个国家至今尊英国女王(2018年4月改为查尔斯王子)为自己的国家元首(名义上的元首),这也就是英联邦的由来。更加证明了大英帝国并没有一败涂地,而是超级软实力的影响力不可小觑。甚至连美国都无法比拟的!

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霸主,这也不是瞬间就实现的。早在1894年后美国就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至今保持不变。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虽说都是战争的参与国,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并没有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再加上通过售卖武器攫取的黄金储备量占据了全世界的70%以上,完全拥有左右世界黄金价格的实力。这也为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反观战后的英国,备受战争摧残和蹂躏,已经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无论是经济、政治和军事各方面都大不如前,亟待恢复正常生产,因此才顾不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放弃曾经的霸主地位也是迫不得已了,但英国毕竟没有彻底崩溃掉,还依旧存在很大的战略影响力。

尤其是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扶持下,英国很快就走出了战争的阴影,并重新回到了西方强国之列,现在是欧洲第二、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更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可以说,除了美国以外就属英国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最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