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孔子当了皇帝会怎样?
根据孔子的思想观点,孔子自己是不会有当皇帝的念头的,因为孔子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这么复杂实际就是两个字“得位”,再详细一点就是各司其职,每一个人做好本职工作,整个社会就安定团结了。
此时天子主要的作用不是去管理,而是补漏,看到哪个地方没有“得位”,抓紧引导。
孔子的身份是士,这是孔子得位,士是辅助诸侯的,如果孔子想当皇帝,那就与士这一职位相违背了,这件事情孔子是不会干的。
孔子强调《礼》与《诗经》的重要性,实际上就是教授天下人怎么去“守位”,如何去“得位”。
因为提问者的观点是孔子当皇帝,顺着这个思路下去,孔子会怎么做呢?
一、思想导向,注重价值观孔子暂居相位,他上任七天就杀了少正卯。这件事情在我看来也不太现实,别人质疑这是荀子编的,孔子没有干过这件事。
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儒家的一种态度,那就是思想导向肯定很重要,肯定要将儒家思想作为主要思想存在,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
二、宽仁教化、唤醒人性孔子碰到父子相互举报之时,孔子没有处理其中任何一个人,而是将他们关在一起三个月,最终这对父子和好了。从这一个举动可以看出孔子注重的是唤醒人性,而不是用唯刑法重之。当年他与叶公也就是楚国著名的政治家论过一重要观点: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这一个观点这里就不展开了,2021年12月21日用“南离北玄”写过一篇《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孔子与叶公的争论一直被误读曲解》。
三、上下一致,以礼为先孔子会特别注重礼仪对人心的规正作用,不管是朝仪、父子见面之礼、姻亲之礼等等,这些都会一板一眼地实行。一开始可能会很不习惯,但习惯之后,每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都会变得十分得体,优雅。
孔子会重视教育,通过教化和培育使得从上层到底层对礼都烂熟于心,成为实际行动。
四、内圣个王,不求霸权孔子曾经说诸夷如果用华礼,那就是华,同样华用夷礼就是夷。孔子强调的是“求同存异”,他不会用武力去拓边,但会用仁德那四周臣服。孔子不会大搞兼并活动,他会注重文化传承以及文化的差异化。
结语:孔子这种思想和残酷的优胜劣汰的机制是相互冲突的。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小国被灭或兼并,大国越来越强是一个必然现象,所以孔子当皇帝,很可能会让整个朝廷陷入外敌之害的处境之中。孔子的学说比较有利实施的条件是:有强大的周王室作为稳定器,稳定天下诸侯不兼并,然后他的理论可以在诸侯国中实行。也就是适合二级而不是一级。
大凡以“儒”治天下的,似乎不如以“法”、“道”治天下的强盛。比如汉初是黄老之治,汉武到汉宣是王霸之治,汉元帝起用儒治世,这是西汉走向没落的转折点。这会不会就是历史规律,不得而知。不管怎么样,孔子的儒家学说还是很有用的,用在合适的地方就是真的用。
如果孔子当了皇帝会怎样?
不可能!管不好。把人全杀了,比秦始皇还秦始皇!因为那个时代达不到他的高度,邪恶的心灵要慢慢生长,并不是他那有限生命周期能长起来的,到今天也没完会达到他的高度。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难道地球上人都作到了吗?如果作到了,台湾还会和我们死扛吗?孔老夫子不用原子弹等什么的?圣人是标杆是模范,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圣人不是王。
如果孔子当了皇帝会怎样?
对比王莽
如果孔子当了皇帝会怎样?
这样的假如如同戏说,还不如不假设!
如果孔子当了皇帝会怎样?
孔子算顶尖的管理学大师,全球最完整的管理学
如果孔子当了皇帝会怎样?
《论语·微子篇》第六章句末尾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是孔子的使命。
《论语·八佾篇》述实,仪封人请见,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意思是:当时天下失道,当其时也有其人,故有圣人出世为“天之木铎”。
木铎: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文事振木铎,武事振金铎”。孔子推行文教,有教无类,才有了平民预政——从这个层面来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如果没有普及教育,平民没有提升思维判断级次的机会,哪有干政普惠的机会?普及、惠及所有民众,并不是很简单的事。一点一滴地恭行,既需要有心有德也需要体力,颜渊篇论德、子路篇论行;而消灭阶级,则是近代社会的革命主题。所以,《论语》其实把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套培养方法写出来了。
文教有什么用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文教,依德行修文才,为了天下大同。
《论语》说的德,是真德:“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告诉我们怎么做才能达“道一”,然后经世治用,因为惠民也是修仁的途径;文德是真德,也是道德,《论语》教了我们如何在生活中自修至健康、修仁成道。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两千五百年,不言其事而行其事的孔子,是不是真的很厉害?称“至圣先师”没毛病吧?大成至圣文宣王,无土称王、素王述训,还是很可以的吧?
如果孔子当了皇帝?题主说的是世俗以为的权利顶层吧?
皇为天权,帝为地秩;真正的皇帝,是天地认可的。即是说,人皇是圣人,但若当时人皇在世,就不需要孔子担“天下有道”的弘道责任了!当时天下无道,孔子才是天地认可的弘道之人呀!
所以孔子为什么不在世俗权利的顶层,因为当时是失道的时期,孔子不可能在俗世的权利顶峰。说得是不是有点拗口?但意思没错。
祝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