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反驳「我这人说话就是直,你不要生气」?
答:“我这人说话就是直,你不要生气”?
你说:“老一辈也有你这种人,他们说自己是大老粗,没文化,说话直。你应当不属于大老粗,也不属于没文化,你属于不会说话,所以我不会计较”。
怎么反驳「我这人说话就是直,你不要生气」?
怎么反驳(我这个人说话就是直,你不要生气),下面讲三种说直话的例子:
有一对夫妻吵架,原因就是老公外面有情人,不顾家,两口子闹到离婚的地步,法官看到夫妻感情没有完全破裂,只能调解,于是法官就对男的说:小张呀,莫说我讲直话,我这个人历来直来直去,不转湾抹角,你这妻子去那里找,是天上掉下来赐给你的,你一点都不珍惜!你不为妻子着想,也要为你的儿女着想,更要为你的父母着想,还要为你自己的良心去着想,成个家不容易,你一脚踢烂一个家值不值?你告诉我值不值,今天我劝到你妻子原谅你这一次,要珍惜,要爱惜,下不为例,再有下次你是知道我的不是这个态度。好,法官听你的。
这一对夫妻感很好,可是家庭经济有点紧巴,为了要钱办事,两口子一架吵起,谁知妹妹拉架,骂姐夫,不是我说直话,我这个人就喜欢讲直话,我问你,你这个人赶得谁上,自己没出息就算了,连累我姐,跟着你一辈子无出息,吃没吃到,穿没穿到,就只有一个累到,你要有本事莫让我姐累除非转人身,太阳从西边出来。姐夫听到这个烦人话,也是没办法,哭笑不得,自己的妹妹胡说八道,只能接受。
这是一起女人,平常也经常相聚,有一次一个女的买了一套新衣服,另外几个女的也来了,有个女的就说,哎呦,买了一件新衣服,多少钱?几十元不贵,我很少买衣服。还很少买衣服,莫说我讲直话,你买这个衣服还想降服我们,我前几天丢了好几件,现在不是名牌我不要,一般活水穿这样差差衣服。是的,你家有,我只要不冷和不热就可以,要我满地借钱欠账,再有面子没面子,我脸没地方放,痒得很,你夸大话,少欠点账。那知一件衣服惹的祸,搞得大家都不愉快,都处于尴尬的局面。
说直话,要说在点子上,说在法理上,说在正道上,说在事实上,成了人间的极品。胡说八道的直话便成了祸端。
怎么反驳「我这人说话就是直,你不要生气」?
“生气?什么叫生气?我先问问你,生气的心理学定义是什么?!来来来,出来走两步,您给我说道说道?”
遇到比较极端的例子我会这样回敬,毛病不能惯,要及时止损。
在口灿莲花、激烈的唇枪舌战之前,我们先冷静分析一下,通常这样讲话的人无非三种类型,归纳总结如下——
类型1:动机是好的,结果也是好的有一些人真的是心眼儿好,也为你好,比如我办公室里有位哥哥,在楼道里只要看我抽烟就说:“你成天熬夜还抽烟也不怕得癌症啊?我眼瞅着你有点暴瘦倾向了,你要有个三长两短你妈谁养啊?对了,我这人说话比较直,你别生气。”
他说这话时,就我们两人在场,也没啥恶劣影响,人多的时候哥哥说话挺周全的。
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表示感谢,“谢谢哈,您费心了。”然后把烟掐掉。
类型2:动机是好的,但结果是坏的其实这种人最招人讨厌,比那些动机坏、心肠黑的还招人烦。
这类人经常给你添堵,时时令你当众出丑,成为旁人笑柄,尴尬万分之余,你还没法反击,只能回家自己生闷气。
比如我遇到过一位,公司工程部门总管,工匠出身,一根筋,说话经常让人下不来台,很多时候明明是他自己朝令夕改,沟通环节出了问题,其实开个会提醒下属注意信息共享就得了,他非要往人家能力上扯——
“这都不懂吗?”
“这点事都干不好?”
“你电工怎么学的?哪个技校毕业的?活到三十还没被电死、是你家祖坟位置埋得好!”
……
自己管理水平有问题,说话间就变成了下属的能力问题。
听的人都想拿刀杀他了,他却浑然不觉:“我这人性子就是这么直,说深说浅了你别生气,我是为你好。”
这种人潜意识里默认自己动机是好的,所以是话你得听着、是屁你得闻着,他自动默认结果也是好的。
往往这种人性格比较偏执,孤立地看待问题,缺乏反思能力,不会反过来调转180度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心理学上管这号人叫“一只眼睛看世界的人”。
他当众无理取闹这样说我,我肯定要怼回去。
我有个职场原则——过了我的警界线就开枪!不论你动机如何、有没有人格障碍、是不是童年阴影,都跟我关系不大。我眼睛就盯着那根红色预警线。
他也当众这样说过我两次,“我说话直,你别生气。”
我眼一翻,“我不生气,我三岁那年跟你一样。”
他不好意思了,“你看看你这人,我说话直,没坏心眼儿。”
我接着翻白眼,“本事大的人说话都直,什么《亮剑》李云龙啊。咱研究一下美食街上那群收地沟油的打上门来,影响工程进度,谁来出面解决?”
……
不是我当众给他穿小鞋,因为想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很难很难,但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却很简单。当众呛回去,及时止损,告诉他下次不能这么玩。
但过后我会找他单独谈,大致内容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做事动机和结果要统一”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我建议女性朋友最好不要找这样的男人做老公,一个男人不知道当众给你脸,还总说自己没坏心,这是严重缺乏同理心的外在体现,今后真正过起日子来事儿多着呐,基本没完没了。
类型3:动机是坏的,结果更坏有些人,那就纯属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存心阴人了。
“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那种。
某次公司周一例会,全体高管在场的那种,一个财务部门的女生向我们设计部员工收入提出质疑,为什么外面招牌店设计一个A4传单收费30元,而你们却个个收入过万?
其实创意产业的人最讨厌这种人,用物理劳动标准衡量脑力劳动,他给你一个建筑设计师的酬劳100万,却盯着你一天搬了多少砖?我得搬多少砖才能凑齐这100万?
这是典型的小农思想放光芒。
而且她这样当众提出,表面是为公司好,压缩人力成本,但有拿别人做筏子讨好公司高层之嫌,务必怼回啊。
我正想着,她那边堆一脸阴笑,“我说话就是这么直,总监不要生气啊。”
于是我问她,“什么是生气?”
“……”
“我就问你什么叫生气?生气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什么?”
“……”
看她脸一阵红一阵白,我一字一顿告诉她,“你不知道我来告诉你,生气,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一个人由于利益受到侵害而引起的一种情绪波动。从小我妈就告诉我,说话之前要三思,别挡人家财路、别挡人家情路、别当众打人家脸,这种情况再说话。你没挡我道,我生的什么气?你对公司长远利益造成影响了,轮不着我生气。”
当然,那次会上我简短地向老板同事们摆明了利弊,我这个部门的平面设计师如果出去单干成立工作室,一人一年收入小三十万不成问题,不必在这熬年薪十二万。简短说明是因为老板同事都懂。
通情达理,懂世故人心是双方合作、人际交往的大前提,否则皮之不存,还说个毛啊?
怎么反驳「我这人说话就是直,你不要生气」?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語半句六月寒。
题主设问中"我这个人说话就是直,你不要生气!"好说这句话的人往往还要补充一句自白的话“刀子嘴豆腐心!"大家认可不?
首先分析一下说这样话的人是什么心理状态:说这句话之前,一定还对他人说了挑剃、刻薄、侮辱、揭短、教训、埋怨、愤恨、报怨、恶心、逆耳、等之类的令人感到伤感、委屈、尴尬、介意、无奈、无聊、气愤等不愈快难接受不理解的感受,以至感到失面子等。
现实中也许谁都遇到过这样的人。比如伟人周恩来总理,当年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尼克松带着讽刺意味顺口说了一句:美国拥有的核武器能毁灭地球几十次。周总理漫不经心说:我们很落后,我们的核武器只能毁灭地球一次!
听完这段伟人的对话,大家感觉如何?
那么针对题主设问,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应对:没关系,只要良心正,管你什么豆腐嘴刀子心还是什么心,为了我好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哪有闲心跟你生气,只要你高兴我一切都无所谓!还得感谢你,教会了我这样的说话技巧!
这样应对不算反驳吧?但应该是什么效果?大家给评评!
回答完毕!
怎么反驳「我这人说话就是直,你不要生气」?
我这人就是说话直,你不要生气。我这人就是脾气不好,你不要介意。我这人就是……
生活中总有一些傲娇的人,以压倒你的气势,讲一些毫无道理的话。拿着不是当理讲。我特烦这种人。
君子爱人,人恒爱之。君子敬人,人恒敬之。日本当今的两位公主的名字,就叫敬子和爱子。我去日本旅游时,当地人告诉我的。孟子的理论,在东亚邻国都备受推崇。成为皇室成员的名字。因为,这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正确状态。
可有些人不是。说话直。不是发自内心,真诚相处的言语。因为,那样对方就不会生气了。说话直,往往是侮辱嘲笑的代名词!
我一位朋友。家里有个茁壮的闺女。结结实实的身材,大满月似的面庞。要是在元朝,肯定是个大美女。可惜,如今流行白瘦幼。那三十多的,大姑娘哪条都不占。闺女和妈妈生日是一天。亲朋好友一起聚餐。闺女的婶子笑着说,看你这壮实身材,再不减肥。真没人要了!姑娘和她妈气的……生日宴没过好。姑娘回家就宣布,以后再不参加家族聚会了!爸爸气的找小婶子理论。对方还一脸无辜:我说的是真话,我这人说话不会拐弯抹角,直!
拉倒吧!小婶子是卖保险的。见了客户也一上来就说:给孩子买份保险吧。说不定孩子哪天就让大汽车撞死了……
知而不言。是每一个成年,智力正常的人,应有的品德。考虑一下别人心里的苦楚,是为人之道。那些不尊重,不同情你的人,虽是亲戚也不用来往了……就像那位小婶子,其实是一直妒忌人家闺女学习好,工作好。比自家女儿强。如今,闺女婚恋上遇到困难,而自家孩子已经婚配了。于是幸灾乐祸了。气人有笑人无来了……
我觉得我丈夫说的一句话有道理。
有人不是情商低,他是心眼儿坏。
怎么反驳「我这人说话就是直,你不要生气」?
说话直说明你心怀坦荡,这是好的一面,可是说话直还要顾及别人的感受,顾及对别人是否造成了伤害,我们说话尽量要做到既要把话说清楚,又要不伤及别人,这就要求我们,说话要理智一些,说话要委婉一些,直话直说往往是不行的。我们说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为了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因为说话不妥,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产生了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总之,我们说话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效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