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没当上十大元帅的原因是什么?

朱老总:朱毛不分家(没有人能够撼动)

彭总:谁敢横刀立马(当之无愧)

林总:这个娃娃堪当大任(不用多说了)

刘:一条龙下凡(军事生涯仅次于朱老总)

贺:“红二方面军的旗帜”

陈:南方游击队、新四军以及华野代表

罗:“一生共事的人”“国有疑难可问谁”(就这两句话,评元帅就够用。)

徐: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聂:“是个厚道人”“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

叶:“吕端大事不糊涂”(紧要关头拥护核心)

以上十位,都在初期已经手握原始股,并且在关键时刻都发挥过重要作用,这就是粟裕大将评帅条件的最欠缺之处。

研究过当初相关资料,会发现彭总起草的“总干衔字第561号”文件中元帅人员是11人,设计师也在其中,在1955年都是军委委员。由此可见,粟裕大将在当时不是军委委员也是短板之一。

这份文件少奇同志负责审阅过,在他看到这封文件后,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少奇同志主张在这十一个人里面,陈毅和邓小平虽然是军委委员,但现在他们已经离开了军队,所以不应该参加授衔。

少奇同志的异议,这也是粟裕大将的机会,因如果陈毅元帅不授衔,那么南方红军游击队、新四军以及华野必然要有一位其他代表授衔元帅,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粟裕会成为当然人选。

但在北戴河疗养的周总理提出, 据《周恩来年谱》记载:“1955年9月11日,周(恩来)致函,主张给陈毅授帅,认为给陈(毅)授帅,对陈(毅)现在和将来的工作都没什么影响。”

周总理的坚持是对的,因为南方红军游击队、新四军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总需要一个人去代表,而项英已经牺牲,所以也只有陈毅合适,才能代表这段让人无法忘却的革命历史。

后来,中共中央书记处再次召开会议,专门讨论授予元帅军衔的问题。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杨尚昆、宋任穷列席会议。周恩来打电话给时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谈了自己的意见,主张授予陈毅元帅军衔。周恩来说:“军衔授予,对陈毅同志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均无不便之处,平时可以不穿军服(必要时穿)。苏联的布尔加宁同志原也有元帅衔,现在他做部长会议主席的工作就不常用元帅头衔了。可以说是一个例子。”

这一段摘自我们党的新闻网的资料。

授予元帅和大将军衔的名单是经过反复权衡的,多次调整,多次斟酌。

最终在9月15日,军衔实施委员会确定了《将级军衔名册》,先后经国务院副总理陈毅、陈云、邓小平审阅后,由彭德怀向周恩来总理呈报,请总理审阅批示。至此,评衔工作基本结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