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几万块钱的面包车跑几十万公里没事,几十万的轿车却毛病一大堆,对此你怎么看?
我开了五菱宏光,又开了大众迈腾,经过5年相处,百感交集,修理工表哥的一番推敲,终于知道了廉价车和高端车的差距有多大,贵的不一定好,便宜的不一定差,奉劝想买车的人要三思而行,只有明白了优缺点,才能买车不后悔!
10年前谈起国产车,可能绝大多数人羞于面子闭口不提,小毛病多、生锈、不耐用还修不好,都说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可为什么汽车工业水平好似倒退,绝大多数高端车依然毛病一大堆,十几万的轿车还不如几万块的面包车耐用。
在汽车维修厂中,经常看到面包车维修几率少之又少,锈迹斑斑,噪音还比较大,穿梭在大街小巷,甚至平时基本不做系统性保养,还开了十几万公里,甚至有越久越好开的现象,而十几二十万的轿车故障却相对频繁。
都说贵的不一定好,而好的一定贵,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但价差甚远的面包车怎么就成了一股“清流”?这引起不少车主热议,有的认为面包车好是因为结构简单,有的认为技术比较成熟,也有认为是期望不同带来的结果,那豪车到底是技术不行,还是技不如人。
五菱宏光和大众迈腾我都开过,低端车和高端车也都接触过不少,经常出入表哥修理厂感触颇深,下面将结合在用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痛点和用车感受进行具体分析,告诉大家为什么面包车开了十几万公里没事,而十几万的轿车却小毛病不断。
面包车技术老旧,三大件稳定可靠
五菱宏光的三大件确实比较稳定可靠,出问题的概率很少,无论是坑洼路面,还是载人拉货它都游刃有余,但并不是说,五菱宏光的技术达到登峰造极,运用了特别先进的技术与工艺。
而是因为五菱所使用的技术比较成熟,对于汽车来说,往往技术越老旧,配置越少,发生故障的几率少而质量就越好,这就好比日系丰田车,它直戳消费心理的就是皮实耐用,经济性好,不少人开几年只会加玻璃水,基本不会造成小毛病多的困扰。
包括在动力结构上,尽管自然吸气发动机能够达到普通人用车标准的既定效果,但不少车企为追求更高的热效率,降低能耗,一直致力与研发涡轮增压发动机,而日系不以为然,认为自吸才是传统发动机精髓,经过上百年的技术积累与经验,趋于完善,不管是市场反响还是制造工艺都获得一致好评,相较于涡轮质量要稳定得多。
后期维护便宜,结构相对简单,从维修工角度出发,经验及技术大小修车厂都能解决,并且对稍微有一定汽车知识的人来说,结构原理都明白,偶发性小故障自己也都会弄,从主观上就定义了,皮实耐用、维护方便、低故障率的特性。
用通俗的话来讲,耐用性就是建立在“老旧技术”的基础上,例如我开过的五菱宏光,采用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6挡手动变速箱,最大功率73kw,最大扭矩140N.m,底盘悬架采用前麦弗逊后整体桥式非独立悬架。
与9年前的五菱宏光,在三大件的结构配置上,除了由于愈发完善的排放法规框架下,1.5L发动机从112马力降到了99马力,紧固了更多的动能输出,5挡手动变速箱升级到6挡变速箱,除此之外,缸体结构依然是铸铁,就连安全气囊也依然一贫如洗。
用吉利李书福早期造车理念的说法就是“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沙发”,有发动机和变速箱,车身框架和椅子,除此之外没有机会坏,发动机是自然吸气,没有更高质量水平的技术,例如阿特金森循环、可变气门升程、350bar高压燃油喷射、90豪焦高能点火系统,仅依托运用十几年的多点电喷,抛去供应商参差不齐质量,实际技术是非常成熟的。
并且五菱宏光缸体采用铸铁形式,从强度上看,铸铁发动机具有耐高温和耐高压的特性,加上自吸相较于涡轮增压对于燃油标号要求低,喝92号汽油,较低的压缩比导致马力弱,在发动机做功中不容易产生爆震,不容易对缸内部件产生冲击,延长了发动机耐用性。
而大众迈腾作为十几万轿车中的佼佼者,价格与整车综合素质成正比,工艺及技术相对较高,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所有发动机都在迎合排放要求,排量小,但又要达到大马力需求,那么只有通过增加涡轮增压器达到既定效果。
涡轮增压是利用废弃来推动涡轮叶片,强制提高进气量,但由于工作环境恶劣,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发动机内部温度更高,对于材质用料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追求大马力的同时,还要提高燃油经济性,不少人说“1.5L发动机加入涡轮后,动力能够达到2.4L自吸效果,且油耗还相当”。
这时在利用涡轮压榨马力的同时,还要加入更先进技术,例如高压直喷、喷油比例设定、高压缩比、可变气门升程、稀薄燃烧、大众独有的TFSI技术等,再加上为了增加发动机寿命,缸内还使用了网纹结构设计,增加机油附着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往往看到大众车烧机油、渗机油,也就是因为过多复杂的技术,带来的后果,但油耗确实也降低不少。
在变速箱层面上:
变速箱作为汽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受限于成本,价格低廉的五菱宏光不得不采用传统成熟的手动变速箱,虽然与自动变速箱相比,两者寿命相差不大,但由于复杂的结构形式,耐用性普遍较差,养护成本相对较高。
时至今日,手动变速箱的市场占有率依然非常广泛,深受不少消费者青睐,这种变速箱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维护便宜,驾驶参与感强,手动变速箱由输出轴、齿轮和同步器组成,通过拨动变速杆,大小齿轮的咬合进行换挡,无电子单元构成,执行器全靠个人,因此可靠性非常高。
要享受高质量的先进性,十几万的迈腾采用DCT双离合变速箱形式,相比五菱宏光的手动变速箱,它还多了复杂的电子单元辅助,例如电液控制执行器、液压阀、电磁阀、集成驻车的差速器、变速箱机油泵等等,这些执行单元耦合在一起,加上参差不齐的供应体系,质量可控性比较一般,导致出现小毛病的几率更大。
双离合变速箱在国内消费市场并不被看好,很容易遭到消费者抵触,原因就是可靠性差,哪怕双离合做的最好的大众也不例外,是不成熟的技术表现,双离合顾名思义,就是两个离合器分别控制奇数挡和偶数挡,有着比较先进的预挂功能,最突出表现就是换挡快,燃油经济性好。
但低速行驶顿挫严重,长时间低速行驶,变速箱频繁换挡,产生的巨大热量无法散热,容易触发变速箱过热保护机制,只能维持低档位行驶,严重的直接切断动力源,失去变速箱的作用,无法动弹。
表哥曾就遇到过,因为变速箱内小卡簧引发变速箱故障;温度传感器损坏失效,出现死亡闪烁,低速行驶变速箱温度升高,久而久之离合器表面烧蚀,没有再次维修价值,只有更换离合器总成。
总而言之,面包车技术老旧,结构简单,听起来好像就是廉价的代名词,但三大件质量稳定,用起来确实要比几十万的轿车质量好,基本挑不出太多毛病来。
配置低、电子设备少
五菱宏光除了三大件技术老旧,开不坏以外,配置低,电子设备少,这也是它耐用的原因之一,对于目前的家用车来说,一味地配置堆砌来显示科技感,但在体验便捷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小毛病,丰富不代表好用。
比如大众迈腾在科技配置上有,电子驻车、前后雷达、倒车影像、定速巡航、自动驻车、发动机启停、全景天窗、全液晶仪表、无钥匙进入、电动座椅、自动空调等,而宏光这些都没有,包括ESP也没有,只有驻车雷达、中控显示屏和倒车影像在顶配车型上有配备。
从投诉量来看,大众迈腾车身附件及电器故障问题就比较典型,行驶过程中自动落锁频发异响,导航经常无法开机,连接蓝牙后无响应,并且卡顿、黑屏,天窗排水管漏水还异响,中控异响等等,挠人的问题应接不暇,在比如出现在豪车宝马3系上的车身问题更是不少,多媒体黑屏、触控失灵、车联网无法使用等,在国产车上也是重灾区。
而在五菱宏光上,涉及到显示屏卡顿、黑屏、导航无法开机,天窗漏水、中控异响等问题都没有,如果买了入门级宏光,车上一贫如洗,只有收音机、喇叭、手动空调、仪表盘,除此之外也就没有更科技性的配置了,能坏的东西不多,且都是十分成熟的配置,不容易坏,而几十万的车为什么容易小毛病频发,不仅是因为搭载过多设备,还有心理期望值问题。
对面包车期望不高,宽容度比较大
选择几万块的面包车,大多数人为追求生活,而选择几十万的轿车大多数人为追求面子和品质感,两者用途不同,导致宽容度比较大,这就好比同样是装东西的口袋,买LV包包是为了好看,塞不下几件物品,还不如蛇皮口好用是一个道理。
在我还没开迈腾之前,五菱宏光一直陪伴走南闯北,无论是再破,噪音再大,只要能开走,能够持续获得收入,其它的还真没考虑过多,每个人需求不同,感官相差也比较大,有些问题其实不属于质量问题,只属于玄乎的质感。
例如就车身覆盖件车皮来说,老司机判断安全不安全,习惯性的敲敲车身,听听关门厚重声,蒙皮薄可能就会联想到,是不是车企偷工减料不安全,关门声不厚重,就是太廉价没质感,缝隙有点大,是不是当初造车没做好,显示屏开机慢了点,有异响都觉得不太爽,对一个产品心理期望比较大,当用完产品后有轻微瑕疵,也觉得就是质量差,接受不了。
而对于开五菱宏光的车主来说,能遮风挡雨,车门关的上,没有出现发动机漏油,底盘断轴、生锈、行驶跑偏就好,即使中控显示屏卡顿、风噪胎噪大,一分价钱一分货,也还接受得了,没有出现大故障,质量就没问题,即使坏了维修成本低,也不心疼。
面包车维护成本低
低廉的维护成本,也是几万块的面包车要比几十万的轿车耐用的重要原因,从中保研发布的2021年《汽车零整比体系》来看,零整比系数也低,维修成本越低,反之则变化而变化,五菱宏光的零整比是202.46%,在零整比系数最低车型中排名第二。
也就是说把五菱宏光拆散单买,最后再拼成一台车的价格,是整车买的2倍左右,零整比低了,那么配件负担指数也会跟着下降,例如最容易损坏的保险杠,在200块钱左右,前大灯300块钱左右,在表哥修理厂看见过换变速箱,价格也就3000元以内,不仅喝油便宜,保养维护成本更低。
而大众迈腾的零整比是275.2%,在中端车型中处于比较均值位置,但相比较宏光的配件负担量,要高出不少,例如大灯在3000元不等,保险杠在1000左右,日常维护保养费用也要高出800元左右。
迈腾在几十万的车型中还只算得上入门车型,而真正达到豪华车水平的车型,易损件零整比系数更是惊人,例如奥迪A4L保险杠的零整比为2.92%,而奥迪Q5L的前大灯更是达到10.56%,按照单个大灯4.3万计算,9个半就能换台新车,也就是说,买的时候不仅车价高,而且维护保养起来也比较肉痛。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贵的好车基本没有维修价值,因为维修配件是按照当时卖车价定的,车龄越久可能配件会越贵,到了一定年限,加上过多的配置老化,引发不同故障,车主修与不修都是难题,也许坏的比较厉害,维修费用和在买一台相差不大。
而五菱宏光这样的面包车就不同了,一方面本身车价不贵,零整比比较低,另一方面自然吸气发动机加手动变速箱,只要是略懂修车原理,哪怕是半年的学徒,也会照样子画瓢,都会换、修,出问题了随便找个修理铺,螺丝一拧,可以跑了就好。
而几十万的车子就更不同了,加上豪车带来的优越感,还要看修理厂的规模,虽然都打着大众、路虎专修,但普通店铺还得怀疑它的水平,吃细粮,重养护,用车成本高,还挑路况,毛病却不少。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面包车跑几十万公里依然身强体壮,就是因为所使用的三大件技术“老旧”,成熟的技术加上整车除了框架,仅有的固有配置,几乎没有机会给它坏,要说坏吧!估计离大修不远了,只要按时保养,面包车跑40万公里很轻松,皮实耐用、省钱省心,促就了好口碑。
而几十万的车和几万块的车相比,在技术与科技上体验到便捷,更高的热效率及双离合传动效率,不仅增加操控感而且动力也提升不少,但确实没有几万块车子的耐用性好,除了车子本身比较娇贵外,车主的心也比较脆弱,对它期望值太高,实际落差太大不能接受,车没有十全十美,当享受了更先进性的配置,那么就应该接受带来的弊端,有时候可能是我们自己要求过多,并不是车的问题。
有人说几万块钱的面包车跑几十万公里没事,几十万的轿车却毛病一大堆,对此你怎么看?
有人说几万块的面包车跑几十万公里没事,几十万的轿车却毛病一大堆这个问题,我们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微面市场,最出名的莫过于五菱宏光这款车。这款车自2010年诞生,单月最高销量超过8万辆,每50秒就能卖出一款车,累计销量已经超过400万辆。在这么庞大的销量基数上,五菱宏光的投诉却不多。
根据车质网的投诉排行,五菱宏光这款车,一年期的投诉量是97件,结合几百万的累计销量,故障比例是非常低的。
而几十万的轿车,比如迈腾,阿特兹,奥迪A4L,日产天籁,丰田凯美瑞等车,价格在20~35万不等,销量也不高,投诉比例却不低。比如说迈腾,一年销量在二十万左右,一年期投诉量高达1054件,故障率不算低,比五菱宏光更是高了十倍还多。由此可见,几十万的面包车开几十万公里没事,几十万的轿车毛病却一大堆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是有事实依据的。那么,按照便宜没好货的简单逻辑,几万块的面包车质量应该差一点,结果质量却是比几十万的车质量还好一点,里头的逻辑到底是什么样的?在我看来,一切质量稳定毛病少的前提都是老技术,低配置堆砌的结果。
老技术低配置是面包车皮实耐用的关键因素对于汽车来说,技术越老旧,配置越低,质量就越好。以五菱宏光举例,这款车使用1.5L 99马力自吸发动机,搭配五档手动变速箱,底盘为前麦弗逊后扭力螺旋弹簧的悬挂。配置方面,方向盘是电子助力转向的,有一块中控屏,车机是Win CE系统,非常古老,只有听歌等简单功能。空调是手动的,没有电动调节座椅,定速巡航,气囊,ESP等配置也算没有的,典型的四个轮胎一个方向盘的丐中丐车型。
这种车型,从技术上来说,就是稳定可靠的代名词。第一个,车辆的核心发动机,五菱宏光用的是1.5L 小马力自吸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四汽缸对称设计,稳定可靠。喝92油,压缩比低,马力弱,但是不容易产生震爆,免去了发动机震爆对发动机缸体,活塞,轴距等部件的冲击。也没有涡轮增压这种外挂模块,不用承担高温废气对发动机零部件的冲击。
作为对比,几十万轿车的发动机,因为价格高,动力也必须配的上价格,普遍采用了涡轮增压发动机。涡轮增压发动机,为了保证小排量大马力的技术指标,先要加个涡轮增压模块,利用废气推动涡轮强制进气,但是工作温度是非常高的,涡轮烧的通红,发动机内部的工作温度也非常高,对于金属材料的耐热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马力大的同时,这种发动机还必须平衡油耗,要做到尽可能的大马力低油耗,所以在缸内直喷,高压喷射,稀薄燃烧,更高燃气压缩比,更高热效率等新技术方面下功夫。这些技术,越复杂,出问题的几率就越高。就拿买车送发动机的本田为例,1.5T发动机在燃烧室高压环境下,具有从活塞环和气缸之间的间隙中窜入曲轴箱内,造成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等问题。看看现在合资车的投诉,涉及发动机的投诉比例非常高,这就是因为用了新技术造成的,而使用了老技术的车,如丰田飞度用1.5L 131马力发动机,发动机的投诉量就非常少。所以,普遍采用了小马力自吸发动机的微面车,虽然马力小,但是质量稳。
第二个,变速箱。变速箱作为核心零部件,起到传递发动机动力,驱动车轮前进的作用,重要性不言而喻。受限于价格,微面车普遍使用手动变速箱。这种变速箱,由换挡档杆拉动变速箱内的齿轮啮合进行档位切换,结构简单,齿轮啮合的可靠性也非常高。
作为对比,几十万的轿车,全系使用自动变速箱,有AT变速箱,DCT双离合变速箱,CVT无极变速箱这几种。这些变速箱,为了达到自动变速的逻辑,除了手动变速箱那一套齿轮结构外,还有非常多的零部件辅助,比如控制档位切换的液压结构,比如控制液压流动跟液压压力的电磁阀,比如电控换挡模块,比如精准控制变速箱油散热的电控变速箱油泵等等。这些东西凑在一起,数量庞大,出现问题的几率更大。
比如双离合变速箱的热保护,就是因为双离合集合了1.3.5.7,2.4.6.R二套换挡模块,零部件数量是手动挡的二倍还多,结果双离合变速箱在离合结合的时候产生巨大热量无法散发出去,最后只能维持低档位行驶,暂时失去了变速作用。严重的还要靠边等变速箱冷却,不然车子就不动弹。所以,微面这种采用手动挡变速箱的车,结构简单,技术也简单,可靠性强,不容易出问题。
第三个,底盘。微面的底盘,平整度,扎实程度,隔音,滤震等方面的效果,是绝对比不过几十万的轿车的,开起来底盘松散,过颠簸路段哐当哐当乱响,底盘噪音一塌糊涂,隔音也基本等于没有。但是,这些东西,不属于质量问题,只属于更加玄乎的质感,高级感,结合微面几万块的价格,秉着一分钱一分货的想法,开微面的车主,对于这种情况是有心理预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悬挂不漏油,底盘不断轴,底盘不生锈,那就是没有质量问题。
而微面的底盘,悬挂是简单的前麦弗逊,后扭力螺旋弹簧悬挂。这种钢板悬挂,比扭力梁半独立悬挂更加简单,悬挂漏油,断轴真的没听说过。
作为对比,几十万的轿车,在底盘平整度,隔音降噪,悬挂的舒适度就好太多了。这背后,技术就复杂太多了。比如几十万的轿车,为了提高舒适度,加了可变转向比,加了悬挂软硬调节。这些技术背后,需要承担的技术风险也是比较高的。
第四个,配置。
据我见过的质量投诉,所谓的小毛病多,跟配置分不开。比如天窗漏水,天窗在设计之初有导轨把雨水导出去,还有密封胶圈密封。但是时间久了,胶条老化密封不严导致漏水,导轨藏污纳垢导致流水不畅,水就流车里去了。而微面,全系不配天窗,就是一块铁皮,除非烂了个洞,基本不会从车顶漏水。
比如车机故障,几十万的车死机,卡顿,黑屏,是因为功能太多,但是芯片差,UI粗糙,问题不少。而微面车型,没有车机,自然没有这些小毛病。还有车灯不亮,蓄电池故障,摄像头进水起雾,车内异味,异响,零部件通病等等小毛病,都是因为配置太多,累计下来出问题的几率就高了。
总的来说,微面这种廉价车,凭借着低廉的价格,质量却能胜过几十万的轿车,就是因为超低配。很多以皮实耐用著称的代步车,如桑塔纳,捷达,瑞纳等车,都是老技术,低配置的产物,这与微面质量好的原理是相互呼应的。
有人说几万块钱的面包车跑几十万公里没事,几十万的轿车却毛病一大堆,对此你怎么看?
汽车是一个整体,主要由三大件(发动机、底盘、变速器)、五大系统和两大机构组成,除此之外还有汽车内饰的诸多电器设备、座椅以及电子辅助设备等等,据不完全统计一辆车平均由3万个零散部件组成。车企主要工作还是设计、制造和组装,对于众多零部件的生产和制造,车企提供标准采购,并且对质量进行把关,虽然对可靠性有着严格的要求,但也因为耐久性测试周期的长短受着经费的影响,各厂商对此的要求又不一,所以质量自然参差不齐。
日系企业的车辆可靠性离不开对供应商变态到极致的严苛要求,谁都知道丰田是《消费者报告》品牌可靠性上佳的品牌代表,雷克萨斯更是全企业的典范,但谁又知道对于供应商丰田不是参股就是全资拥有呢?只有话语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出品质量,对于大部分车企而言这是无法超越的本质。
零部件越少,结构越简单、电器设备不复杂,那么出问题的几率就越小。就好比单车走不了最多掉个链条,然而摩托车可能存在油管堵塞、火花塞不点火、高压包漏电能力不足或者没油等等。大部分车辆故障或者报警都出自于电子元件,虽然出品不良率被控制得很低,但它本身是不具备机械部件那样高耐受性的,特别是车辆恶劣的使用环境下更容易出现问题。
对于欧系车,故障码的出现已经是常态,因为它传感器众多,只要有一个信号传输有问题或者接触不良就会触发故障灯提示,大部分故障码都不会对使用造成影响,但影响心情是真的。
原则上,是个车只要定时定点保养,几十万公里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几万块的面包车跑几十万公里也属常态,但这里的“没事”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结构简单、部件少的客观因素,更重要是使用者标准问题。对于他们而言,只要车子能跑、动力和油耗正常,它们很少会对车内异响、不常用的功能键脱色以及功能损坏耿耿于怀,但对于几十万的轿车标准就天差地别了,一是付出那么贵的价钱,理应获得更完善的体验,功能损坏是不能容忍的,异响在安静的行车环境中更容易被放大,继而影响行驶品质。(zj)
有人说几万块钱的面包车跑几十万公里没事,几十万的轿车却毛病一大堆,对此你怎么看?
经常在一些评论中看到有人说“几万块的面包车开了多少年都一点毛病都没有,反而几十万的轿车大小毛病一堆。”然而实际上是这样吗?很负责任的说,大多数情况下这都纯粹是一种错觉,真实情况是几万块的面包车比几十万的轿车毛病多得多。之所以会有面包车不容易坏的感觉,是因为我们主观上的期待并不同。当然这个问题还能聊更多,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说一说。
人们主观上对面包车的期望值很低
几万块的面包车,基本买来就是用来拖货的,功能性才是第一位,所以大家更加看重它的空间和载重能力。开了几十万公里,就算出现异响、漏风、门窗卡滞、动力不足、功能键损坏等故障,驾驶员也无所谓。哪怕是机械上的故障,比如漏机油、动力不足、换挡不顺、跑偏、方向盘加重、尾气难闻等问题,只要拧钥匙能启动、踩油门能跑、踩刹车能停,那就不是事儿。更别说什么剐蹭了,只要车没散架就OK。大多数人对面包车的心理预期本来就是能拖拖货,坐坐人,根本没有什么舒适性方面的要求,要求低了自然就更加宽容。再加上很多开面包车的人都是替老板打工,不是自己的车就更加不在意车况什么的了。所以往往并不是面包车毛病少,而是大家对它的毛病有极强的宽容性,甚至可以说是熟视无睹。
家用车的小毛病不能忍而几十万的轿车就不一样了,车主花了大把的钱,买来是用来享受的。不仅要求功能配置不能有问题,动力操控不能下降,就连内饰和外观的整洁性都要崭新如初。在这种高标准严要求下,只要车子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车主如临大敌,各种玻璃膜、隐形膜、添加剂对付着,就怕把车子扛着走了,在这种心态下什么问题都是问题,什么毛病都是大病,所以这就给人一种几十万的车毛病多的错觉。
客观上面包车的结构简单,所以故障种类少几万块的面包车就不要指望运用什么复杂的技术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4缸发动机,材料还是铸铁的,变速箱也大多是手动的,悬架系统、转向系统也都是最传统简单的技术。此外车内的舒适性功能那更加是能省则省,所以面包车总体来说油耗、动力、排放、舒适性表现都很差,这就好比一个成绩已经很差的学生再差还能差到哪儿去?最多也就是考20分和考0分的区别,换句话说不是面包车不会坏,而是它实在没什么可坏的了。即使坏了故障种类也很少,维修的成本相对低廉很多。
反观几十万的轿车,首先最复杂的就是发动机,V6、V8还得加上个涡轮,缸体都是铝质的,而且为了兼顾动力和经济性还会运用各种复杂的传感器和技术,什么可变气门、可变进气道、阿特金森循环、电子节气门、防爆震等等数不胜数。变速箱也清一色自动变速箱,悬架都是复杂的多连杆式,甚至还有可能用上气动避震,转向系统都是电子式,车内的舒适性和主被动安全系统完善。总之一句话,结构复杂自然出问题的概率就大,这就像你想让一个考100分的学生次次都不出错是很难的。
其实有很多汽车相关的观点,都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出了偏差。有些车主说自己车的空调突然不凉了,其实是天气更热了;车子动力不足了,是因为自己车技更好了。总而言之一句话,面包车并不比轿车质量更好。
有人说几万块钱的面包车跑几十万公里没事,几十万的轿车却毛病一大堆,对此你怎么看?
配置越豪华,故障率越高。就像这辆车平常看看轮胎亏不亏气,轴承亏不亏油就好了,用个几十年也没什么问题。😜😜
有人说几万块钱的面包车跑几十万公里没事,几十万的轿车却毛病一大堆,对此你怎么看?
你的这是一种直观感觉,实际确实是这样,因为什么我一说你就明白,一辆几万的面包车是纯粹的汽车,它的设计制造就是汽车设计的原始理念,而几十万的车就不是了,设计加了许多的不必要的功能,实际情况这些设备使用很少,比如复杂的影音系统这些都没用,还有很多辅助功能发动机也是故障源泉,大车身加大悬挂负担,所有配置不是汽车需要的,所以花钱购买了一大堆没有用的东西,比如后排影音系统有多少人用,还有高保真音响有多少人听,空调分区系统,很多都没用,所以车分豪华车,性能车,代步车,商务车,这些分别是很明确,在中国很多消费习惯和市场定位,车企就会生产一些乱七八糟的适合中国人的车,比如加L 的车国外没有的,还有一些奇怪配置,最奇怪的就是全景天窗这真的一点用没有,这就是一个妥妥的摆设,电动座椅也是一样,这些加入导致车辆系统负担太重,设计程序机其复杂,往往监控传感器比实际需要传感器多太多,这种不上不下的车就不能买,很多消费者不是为使用购买,而是一些奇怪的东西购买,而且现在测评也是一样,非常混淆概念,性能车非要对比后排腿部空间头顶空间,到了商务车又要比加速高速过弯甚至麋鹿测试,这都是套路,而普通五菱设计就是简单,什么路都要跑,安全,经济,可靠,至于其它这些功能后来能装就装,不能就算了。网络里视频五菱过水,爬坡,越野,冰雪,都厉害,这不是假的是它就是这样设计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