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油价格不断上涨中看到了什么?

油价上涨似乎有利于国家战略储备,也有利于国企的发展,实则推高经济发展的成本,挫伤人们对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信心。因此,高油价必然成为经济滑坡的助推剂,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从汽油价格不断上涨中看到了什么?

任何时候,老百姓才是真正的明白人。目前92号油已经突破了10元大关,创出了14年以来的新高度,汽油价格不断上涨,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国内三桶油持续亏损。

之前这边有个炼油厂,大概在5年前开始减产、3年前彻底停产,人员全部迁移回了总部石油基地,据说是从5年前开始,每冶炼出一吨汽油就亏损150多元,冶炼的越多,亏损的越大,总部基地最后经过论证、申请、报批等等手续,彻底把这边的炼油厂停产了。

目前的状况就是,炼油厂正在拆设备,当废铁卖。同步受到影响的还有石化厂,原油经过冶炼可以分离出很多产品,最多就是汽油、柴油、煤油以及铺路的沥青,与石油伴生的天然气又是化肥、硼酸、尿酸、硫酸的原材料。

所以,炼油厂一停产,与之相关的石化厂、天然气供应、硼酸厂、硫酸厂、硼砂厂等等相关行业也纷纷减产甚至停产,设备拆了拉走,到别的地方建厂去了。

第二:农资会迎来新一轮涨价

在上一段中也说了,石油、天然气也同时是化肥的原材料,主要是尿素的原材料,原油价格上涨带动了成品油的不断调价,农资、化肥等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也随之上涨,最终都是由消费者买单。

目前,小麦、稻谷、棉花是我国主要的三种农作物,前2种管吃,后1种管穿,在农业生产中,化肥的投入占到了农业生产总投入的近17%,农资产品的涨价必然导致农作物成本的增加,初级农产品推向市场后,农产品价格会随之浮动。

第三:交通运输行业成本进一步增加

虽然目前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越来越快捷,但是在市、县、乡、村,依旧靠公路运输,全国铁路网、高铁网看上去有了几万公里,但是很多市、县至今没有通火车、更没有通机场,所有的物资都是靠货车运输。

货车司机也是没办法,能省就省,索性都装了大气罐,空车的时候烧气,拉货的时候烧油。尤其是长途班车,直接烧气。随着私家车的进一步普及、高铁线的进一步延伸、民航支干线的进一步丰富,对于以往人头攒动的客运站来说,是不小的冲击。

人们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运输行业彼此竞争,只能开源节流,从运输成本上省,油太贵,那就烧气,气要是再涨价,那就得烧电了。

从汽油价格不断上涨中看到了什么?

估计是真没钱了!

就是想着通过电费涨价、油价涨价、原材料涨价来弥补财政缺口!

给市民和企业的各类政策和补贴,也就是再其口袋里转一下,就又被拿回去了!并且还拿得更多!

从汽油价格不断上涨中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经济发展可能遇到了困难,总之,不尽人意,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涨,就有点奇怪,有位蒋院长很豪迈地说经济很好,韧劲很强,照此说,油价应该平稳,但事与愿违,应该是经济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经济一体化,世界上矛盾重重,多多少少会影响到我们!油价涨是谁也无法逃避的现实,就如同一天三顿饭一样非吃不可,但怎么吃,吃什么,还是得考虑的,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从汽油价格不断上涨中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很多,就说五点吧。

第一,看到了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不够,急待加强。

中国一期、二期战略储备2.71亿桶,保不了中国两个月的消耗。三期战略储备2.32亿桶,项目还在筹划之中。美国的国家战略储备已经达到了7.23亿桶,所以他敢释放石油储备,平抑油价。

而我国90天的战略储备还远远没有达到,油价高企,当然无法释放战略储备来平衡油价。

中国还得加把劲啊!

第二,用电和用油费用相差十倍,还没买车的,当然首选是新能源。

为什么成都车展,新能源车前人潮涌动?而合资和国产燃轴车门前冷落?这都说明了中国目前的趋势啊!

第三,家有燃油车的人,可就陷入了彷徨。

卖燃油车买新能源吧,二手车不值钱。另外买一个新能源吧,看似节约,但买新能源车的费用也够开油车十年使用。

心里在纠结,怎么办?

第四,石油价格逆天而上,再加上国家的两碳政策,造车的人都看到了新能源的巨大前景。

五月份,中国车企新能源车的爆发式增长不就是个明证吗?而且这还是只开了个头。

第五,油价蹭蹭而上,看似对三桶油非常有利,其实在给他敲警钟。

因为社会能源消费的方向正在发生巨变。一旦大船掉了头,摆脱了对石油的依赖。三桶油这个二道贩子危机就来了。

从汽油价格不断上涨中看到了什么?

汽油价格不断上涨,从现在来看,是我们的定价机制问题。我们的油价与国际两大交易市场挂勾,他们连涨,我们就涨,不管我们实际进囗价是否上涨。这次俄乌冲突导致欧美市场供应紧张,油涨连涨。但我们从俄伊等进口油气也是很低的,卖价也应降才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