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换手机是不是不明智?5g手机就要来了,是不是等一等?
5G网络让不少人充满了期待啊,那现在是否要换手机、先听听小伙的建议~
现在换手机是不是不明智?5g手机就要来了,是不是等一等?
不划算。主要有以下原因:
1)5G手机技术还未成熟,刚出的手机非常多问题,这些产品都是过渡期产品,更新迭代非常快,故第一代、第二代产品淘汰率高;
2)5G基础建设还在搭建,基础建设需要时间,未建设好且完全正式投入,就购买5G手机,就像有手机电脑,但是没电一样;
3)5G手机刚出,价格高,主要原因是技术攻克与生产效率问题导致,至少要一年时间才能回归正常水平。
现在换手机是不是不明智?5g手机就要来了,是不是等一等?
4G手机目前成熟稳定,5G目前尚未正式组网,并且5G第一批手机是试验品,2021年入手合适@敬潇阳
现在换手机是不是不明智?5g手机就要来了,是不是等一等?
5g来了,现在需要换手机吗?
现在换手机是不是不明智?5g手机就要来了,是不是等一等?
「5G」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以百倍于现有的「4G」网络的速度而被人们所期望,渴望着可以「一秒看大片」,「实时享游戏」,「尽享3D电影」等一系列骚操作。而作为移动互联网主导的当下,作为主要移动中断的手机,也就承载了是否能够及时支持5G的载体了。那现在是不是要等着5G出世在换手机呢?完全没必要!一个技术的出现到成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尤其是像5G这样的基础设施,在实施难度上就更为艰难了。
就拿现在的4G网络来说,从2001年开始研发4G;到2010年各大运营商开始规模化建设4G;最终到2013年才开始正式发牌和使用;截止 2018 年 7 月,4G用户总数达到 11.1 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 73% 。由此可见,从研发到开始使用,4G网络的运用用了 12 年,而之后的 5 年,才运用达到 7 成。而当前的 5G 发展,也就差不多相当于 2005 年的4G,要达到正式使用的成都,至少也还得 3 - 5 年,而一个手机的寿命有是多少呢?起码,在当下的现在,完全不用担心换手机会导致马上又要换 5G 手机。
一部手机,正常使用,差不多也就 3 年左右的寿命,假如现在就换一个新的,5G发展好的话,刚好在3年后就能够换5G 手机使用(当然,这是极佳的情况下),也正是如此,完全没有必要现在就开始等着 5G 的出现,指不定还要多久呢,虽然当下媒体到处在宣传,但这些或多或少都有些夸大的成分。要知道,在两年前就有「5G真的不远了吗?」这样的言论,两年过去了,5G什么的啥都没看到。
最后,我们还是希望5G的时代早点道来,让我们能够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互联网的速度。而随着5G的普及,很多现在受限的技术也必将逐步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不论是机器人,还是智能家具、汽车、工厂,随着相互之间分享效率的提升,人们或许知识的途径和范围又更进一步的提升了。相信到时候,互联网又将又一次大的飞跃。让我们拭目以待!
对于5G普及后,有哪些技术能够顺势发展呢?欢迎大家评论,指不定就成预言家了呢!
现在换手机是不是不明智?5g手机就要来了,是不是等一等?
我们60岁的的房东说:5g手机中看不中用,还不如4g手机。听到这话,我有些疑惑,我问房东:像你们这个年龄的人也知道5g手机?
房东义正言辞地说道:你别看我们年龄大,其实我们还是很关心国家科技的发展。华为的5g技术全球第一,我们骄傲,但是5g手机用起来真的一般,价格还贵!
紧接着房东就向我说了5g手机的几点使用体验。
1,子女给房东购买5g手机,房东大叔用起来很郁闷房东大叔在深圳经营了几套房子出租,当然了,房东并不是深圳本地人?只是二手房东。即使如此,房东大叔每个月挣的钱也远超打工一族。
此前,房东大叔的子女给给他买了一台4g手机,大叔用得很顺畅,较为满意。随着5g手机的兴起,子女又给他购买一台5g手机。
用子女的话讲:4g手机已经落伍了,5g手机是高科技产品,买手机一定要买5g手机。
用了这款5g手机后,大叔有些不高兴,向我说5g手机的几点体验。
第一,网速确实很快,但对于他这样的老年人而言,网速快并没有多大作用。
第二,流量不够用,以前一个月20个G都浪费了,现在一个月20个G都不够用半个月总。
第三,每个月交的话费多了去以前一个月交40、50块,现在要交100多元。
很奇怪,像房东大叔这样月收入大几万的人而言,每个月多几十元的话费有必要这么在意吗?只能说有钱人懂得挣钱,更懂得省钱。
听到房东大叔的分析,我觉得很中肯,我相信这是大部分使用5g手机的用户的感受。总结起来就是流量不够用、花钱更多、除了网速快没有其他作用。
由此可见,现在换手机是不是不明智呢?需不需要等5g手机呢?我的答案是:想买就买,不要犹豫。
2,5g手机是不是明智的选择呢?我觉得不是想买新手机了,5g手机是不是明智的选择呢?我的答案是不明智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前面我讲到了5g手机流量不够用,话费多,除了网速快并没有其他作用。在这个前提下,我还增加几点5g手机的其他几点体验。
一,相较于4g网络,5g网络并不稳定。
众所周知,4g基站的建立花费我们8年的时间,直到2020年,我国才全面覆盖4g网络。而5g基站的建立玩花费更多的时间,想要全面覆盖,可能要花费10年以上的时间。
正因为如此,5g网络在一些大中城市才有稳定信号,而一些小县城,乡村没有信号或信号不稳定。
在我看来,没有稳定的信号,5g网络再怎么好用也是鸡肋,不如4g网络。
二,很多人购买5g手机,却使用4g网络
由于手机厂商的大肆宣传,很多消费者没有弄清楚自己的需求就购买了5g手机。有意思的是这些人购买了5g手机的时候仍然使用以前的4g手机卡。
由于5g手机兼容4g、3g网络,所以用5g手机套上4g手机卡的用户大有人在。甚至有的消费者还在使用3g套餐,所以还有人把3g手机卡插在5g手机上。
不难看出,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5g网络并不是刚需,这也反映出消费者对5g手机并没有太大的欲望。
三,同样的配置,5g手机要比4g手机贵600、700元
价格永远是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第一参考因素,谁都想花较少的钱购买到性能更好的手机。
而相同配置的手机,因为4g、5g网络的区别,其价格相差600、700元。对于消费者而言,600、700元不是一个小数目,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买4g手机呢?
我以华为mate30 4g版本和华为mate305g版本为例,这款手机发布的时候有4g和5g两个版本。
其中华为mate30 4g版本售价3999元起,华为mate30 5g版本售价4999元起。整体下来,5g版本仅仅是支持5g网络,但其售价却贵了1000元。
当然了,华为mate系列溢价比较高,所以这1000元不具代表性。像小米、oppo、vivo等手机品牌,其5g版本也就比4g版本贵600、700元,这才是手机市场的现状。
在整体配置不变的前提下,仅仅多出了5g功能,你愿意多花600、700元买一款手机吗?反正我觉得这并不划算。
3,华为开始售卖4g手机,5g手机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作为5g手机的引领者,华为5g手机可谓是名声大噪,我至今还记得广大消费者对华为5g技术的赞美之语。
有网友表示:华为5g引领全球,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超越华为。
有的网友高呼:5g是华为的,如果华为不给5g技术给其他企业使用,那些企业很难经营下去。
也许是太喜欢华为了,有的网友惊叹:华为5g将引领一个新时代,改变世界格局。
3年过去了,5g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呢?对于99%以上的消费者而言,5g就是网速更快了,除此之外,你看不到5g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5g技术的认知不断提升,广大消费者才知道5g并不是华为独有,华为5g也没有当初讲得那么厉害。
甚至华为的5g技术仅仅是专利数量的体现,如果没有台积电等厂商的代工,华为连5g芯片也无法生产。
正因为如此,华为开始生产4g手机,推出了华为mate40 4g版本、华为p50 4g版本。此后,你看到的的部分华为手机都是4g版本,5g手机消失匿迹。
不过这并不影响消费者对华为4g手机的热捧,即使华为把4g手机卖到9000元的价格,仍然有很多人愿意花大价钱购买华为4g手机。
由此可见,4g手机仍然有很大的市场,5g手机并不是消费者唯一的选择。
4,现在的5g手机价格很便宜,花1000多元就可以买到一款5g手机,没必要等待很多事情并不是只有一种选择,5g手机你可以买,也可以不买,为什么这样说呢?
早些时候,5g手机确实很贵,国内第一款5g手机是华为mate20X。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款手机的售价是6000元,6000元买一款5g手机,这样价格是很多人接受的。
随着5g技术的下沉,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把5g手机放在更便宜的售价区间。
红米第一款5g手机只要1999元,这样的价格再一次彰显了红米手机的‘性价比’属性。
realme更是勇气可嘉,把5g手机下放到999元档位,这也让realme收获了大量的粉丝。
正因为红米、realme的创举,广大消费者才明白5g手机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电子产品,原来5g手机也可以很亲民。
所以购买5g手机需要观望吗?需要等待吗?完全没必要!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花1000多元买一台手机,这是非常合理的预算。既然1000多元能够买一台5g手机,我为什么要买4g手机呢?
5,写在最后5g手机也好,4g手机也罢,这都是科技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存在抬高一方,淘汰一方的思维方式了。
你觉得4g手机可以满足你的需求,你就购买4g手机。
你想享受5g手机带来的科技享受,那么你就购买5g手机。
如果你有1000多元预算,那么就购买一款配置更好的4g手机,也可以购买一款配置一般的5g手机。
有时候购买电子产品不需要那么多纠结,喜欢就买它,毕竟也就1000多元的事。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