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安卓许可证即将到期,华为怎么办?

华为和安卓系统的临时许可证即将到期,华为手机系统,将何去何从呢?

把心放在肚子里吧,这点完全不用担心。安卓本身就是开源系统,只要华为想用,就可以一直用,而且华为本来就有系统底层动刀的能力,另外华为基于安卓系统定制的EMUI系统迭代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华为已经没有安卓系统核心功能更新权,意味着华为手机将没有谷歌服务,也将没有Google Play应用商店、Google地图、YouTube等应用和服务。当然没有这些谷歌服务,对国内用户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我们日常根本就不用,也用不到,也没法用(没法用的原因就不说了,大家都懂)。

其实影响最大的是华为的国外市场, 要知道谷歌服务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生态圈,而且谷歌的各项服务已经深入海外用户的生活。就像我们日常使用微信、支付宝、爱奇艺等一些服务一样,没有这些生活就会缺少很多。

当然华为自己也做出来了自己的HMS服务,但是开发这些其实并不是很难,难的是怎么改变用户的习惯。最后,还是希望华为的HMS被更多的海外用户接受。

华为的安卓许可证即将到期,华为怎么办?

之前已经授权的机型是完全不受影响的,它的升级等等方面都是可以继续来使用,包括它的补丁的安装等等。

但是后续新的机型本身就只能用开源的安卓,也没有办法用GMS,所以对于新机器来说,本身的影响就不是特别大。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安卓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开源共建的一个系统,其实华为在当中也贡献了不少的智慧和代码,因此谷歌没有办法禁止华为使用安卓,可能在未来的一些新的机器当中,随着安卓版本的推进,有可能新的安卓版本不一定会支持,或者说不一定可以授权给华为的新机型,但是华为可以继续用原来版本的安卓来进行改造,这一点是不用担心的。

随着鸿蒙系统的推出,我们更希望看到华为在这个方面可以做一些引进和改变,这样子可以完全摆脱谷歌安卓的影响,如果鸿蒙能够完全兼容安卓的APP,并且在未来的国际市场当中能够做出突破的话,那他有可能会成为类似于苹果IOS这样的一个系统的存在,让我们期待吧。

华为的安卓许可证即将到期,华为怎么办?

其实安卓是全世界开源的,谁都能使用,但谷歌一直在更新安卓系统。关于华为的安卓许可证的问题,已经到期好几次了,美国政府为了让拥有华为设备的人有时间慢慢更换掉华为的终端设备,一直在给华为延期,不过现在又快到期了,不知道这次,美国政府还会不会给予延期。

如果不给继续延期的话,国内现在已经使用的安卓系统不会有什么影响,只是安卓系统内的谷歌套件,谷歌应用商店这些属于谷歌的软件,华为不能使用,其实谷歌套件在国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早就不能用了,这个对于国内的华为没有影响,但是安卓系统的更新,华为就不能跟着继续升级啦!

但是在海外,只有安卓系统,没有谷歌套件的手机,老外是不要的,因为那些谷歌软件是外国人必须要使用的,和他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这样华为海外安卓系统的停更,就预示着不能再使用安卓系统。

虽然华为有自己的鸿蒙系统,但是生态还不是很好,加上外国人更习惯使用安卓系统,这无疑会使华为手机在海外的销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不排除华为也像和高通一样,通过和解的方法,来争取继续使用安卓系统的可能!

华为的安卓许可证即将到期,华为怎么办?

日前华为官方已经对安卓系统许可证即将到期的说法进行了回应,华为表示安卓许可证主要是针对华为手机内所搭载的谷歌GMS服务框架和谷歌Play应用商店。而且如果是已经预装了谷歌服务和谷歌商店的华为手机,即使在许可证到期之后仍然可以通过其它渠道下载和使用谷歌服务和谷歌商店。至于国内上市的华为手机本身就不会预装谷歌服务和谷歌商店,所以不受安卓许可证到期的影响。

归根究底,安卓是一款开源的操作系统,只要是遵循开源社区协议的手机厂商都可以免费使用这一操作系统,谷歌即使作为安卓的开发者也无权干涉。所谓安卓许可证指的也只是谷歌的GMS服务框架和谷歌Play应用商店等和谷歌相关的服务与软件,这些功能是谷歌的主要盈利手段,不属于开源的范围。海外市场可能对谷歌的这一套东西比较重视,比如欧洲很多用户在得知华为手机不能安装谷歌商店之后,就不再选择华为手机了。

这是因为谷歌商店在海外市场是比较强势的,它有些类似苹果的Appstore,海外用户通过谷歌商店下载应用和游戏相关的帐号、付款记录等关键信息都保存在谷歌服务当中,所以在海外市场华为手机如果缺失了谷歌服务和商店,销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虽然华为也针对海外市场推出了自家的HMS服务和AppGallary应用商店,但是由于时间尚短,还没有办法与谷歌服务商店正面抗衡。再加上制裁不断加重的缘故,未来华为手机的重心肯定会从海外市场移回国内市场。

而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国产手机本身就不会预装谷歌服务和谷歌商店,谷歌的一套东西也没有人去用,所以国内正常使用和销售的华为手机也不存在安卓许可证的问题。而且华为所使用的安卓系统是经过深度定制的,很多安卓的底层代码都修改过了。如果不是为了兼容安卓应用,华为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将手机系统切换成自研的鸿蒙系统。

现在华为面临的最关键的还是硬件问题,现在随着制裁的不断升级,又传出消息称未来华为有可能无法在通过联发科购买手机芯片了,而没了芯片,华为也就没办法再继续生产手机了。因此和芯片相比,安卓的许可证可以说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小问题。

华为的安卓许可证即将到期,华为怎么办?

目前华为面临的困境并非是操作系统的问题,软件问题其实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实在不行上自己的系统都可以,真正对华为造成致命打击的是硬件上的限制,这方面的核心技术并非短期可以解决。

1、安卓许可证到期无所谓:安卓系统是开源系统,全球任何人或者企业都可以使用,这也是国内手机厂商能随意修改系统UI,能不包含谷歌GMS服务的因素。因此,安卓许可证的到期对华为来说并不重要,只要安卓系统还是开源状态就可以继续使用。

当然,许可证到期这件事对华为海外用户和销售的机型还是有,这些地区的机器都包含了谷歌GMS服务,一旦许可证到期可能会出现无法继续更新系统和补丁的情形。

不过,华为目前对此已经做出回应,旧机型不影响后续华为仍会提供更新服务,只有新上机型受到影响。

因此,安卓许可证到期不影响国内用户,也不影响华为手机继续使用安卓。至于海外群体,没有GMS已经让华为手机份额大幅下滑,短期内靠华为HMS服务也难以有起色,也就只能这样了。

2、美国新禁令将产生更严重的后果:事实上安卓许可证到期只能算是小事,8月17日美国针对华为颁布的新禁令威胁才更大。新禁令要求任何包含有美国技术和设备的产品不允许被用于华为采购、生产等,这意味着华为采购第三方芯片的路也将被堵死了。

如此一来,代工厂商不能给华为生产芯片,芯片研发厂商也不能出售自己的芯片,直接将华为能用芯片的道路都彻底堵了。

留着华为的只有一条道路了,也就是整个芯片产业华为都自己解决!或者是我们国内打造出一条纯国产的芯片产业链。

只是按照国内现有半导体产业的情况来看,短期内根本无望实现这条路,即便28nm节点光刻机未来2年量产也只是解决了设备问题,代工厂中芯包含有美国设备和技术也一样无法直接代工。

Lscssh科技官观点:

从美国制裁华为的一系列举动,那我个人彻彻底底明白了什么叫“落后就要挨打”。虽然我国的近代史也能让我明白这点,但远不如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案例带来的冲击力大。未来我们只有真正充分掌握了先进的高端科技,才可能避免如今华为这样的境遇。

新禁令之后华为正真的至暗时刻已经到来,希望华为能挺过这一关,千万不能倒下。

感谢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呗,欢迎关注【Lscssh科技官】,谢谢~~

华为的安卓许可证即将到期,华为怎么办?

安卓许可证即将到期说的不够准确,因为安卓是开源的,它的许可证只是要求大家遵守开源的开放协议。所谓华为的“安卓许可证”是指谷歌的GMS许可。到期后,谷歌将无法和华为合作,也就无法为它提供更新了。但对华为来说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自己的鸿蒙系统+HMS来应对安卓系统+GMS。

1、GMS问题主要影响海外市场,华为只能用HMS

GMS许可是华为海外市场绕开的坎,外国人使用手机上的很多应用都是基于谷歌的GMS来开发的。如果没有GMS服务框架的支持,谷歌全家桶无法使用不说,很多海外知名应用都无法使用。这样的情况下,华为手机在海外就寸步难行了。

华为对抗GMS的限制,一早就推出了自己的HMS,也就是建设华为自己的生态。目前HMS生态已经有160万的开发者入驻,在全球用户方面,月活用户更是超过了7亿!而在应用数量方面,也已经开发了超过了8万个应用。已经成为仅次于苹果、安卓的第三大生态系统。一旦HMS生态成熟,华为的鸿蒙系统就会呼之欲出。很快就连开源的安卓的都可以抛弃了。到那个时候,华为的鸿蒙+HMS就可以成功替代安卓+GMS了。

2、国内GMS影响为零,华为鸿蒙一旦成熟势必替代安卓

在国内,大家不用担心GMS影响。因为,中国国内的华为手机基本就没用过GMS。所以,谷歌许可到期,无法更新GMS和国内用户没有多大关系。我们常用的微信、支付宝、百度、高德等常用软件也不需要GMS支持。

自从美国对华为制裁以来,华为的HMS就已经在国内用户上更新使用了,反应良好。随着HMS生态软件的不断增多。华为的HMS会越来越好,国内用户也可以体验到更加流畅的华为手机体验。当HMS生态成熟,华为的鸿蒙+HMS肯定也是先在国内推出。当国内使用的良好,海外自然也就会慢慢认可。

总结

总之,谷歌的GMS许可到期对海外影响比较大,多国内用户没有影响。华为的应对方法就是用加速发展自己的HMS生态软件和鸿蒙系统。一旦时机成熟,就用鸿蒙系统+HMS替代安卓+GMS

我是数智风,用经验回答问题,欢迎关注评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