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第一战神文鸯在正史中是怎么被杀的?他有哪些战绩?
被人冠以“小赵云”的文鸳,别看名字文绉绉的,其实很生猛。历代史学家评价文鸳,都对他的神勇感叹,说他“姿器膂力,万人之雄”,“出入万众,单枪匹马,所向无前”,“百战百胜,貔貅为群”。
已经没有人可以相比,只好与貔貅这类猛兽为伍,按这个战力,估计也只有项羽再世,才能以跟他比划比划。所以,有人称他为三国后期“第一战神”。
文鸳的成名战,对手就是个猛人——司马师。
文鸳是魏将,怎么跟司马师较上劲了呢?原来司马师废黜了曹芳,引起毌丘俭和文钦(文鸳之父)的不满,二人在淮南起兵,跟司马师翻脸了。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杀了曹爽,把曹操的子孙们当糖人捏。毌丘俭和文钦都是曹爽的心腹,失去靠山的二人,早就对司马家族心怀不满,曹芳的被废,点燃了他们对司马氏的怒火。
毌丘俭是曹魏政坛和军界重量级的大佬,司马师不敢怠慢,他不顾自己刚刚做了眼部手术,亲自率领大军平叛。
司马师不愧于老奸巨猾,深得老爸精髓,他令邓艾诈败,将毌丘俭和文钦吸引到汝阳,以精锐骑兵发动袭击。当文钦看到黑压压的骑兵,才发现中了司马师的计,不由叫苦不迭,竟然害怕得手足无措。
时年只有18岁的文鸳,却表现得比老爸还要镇定,他提议:司马师大军刚到,我们应该趁他立足未稳,立刻迎头痛击!
文钦这才定下神,逃跑就是司马师的活靶子,看起来也只能接受文鸳的建议,搏一把或许有生路。
当夜,爷俩各率一军,对司马师发动偷袭。司马师根本没料到文鸳居然有胆主动攻击,他正在大帐休息,大营外已经是战鼓雷鸣,杀声震天。司马师大惊,下意识眼部用力,结果伤口崩裂,眼珠都从眼眶脱落出来!
这时候,如果司马师失去定力,恐惧的心理立刻会蔓延,军心一乱那就是溃败!关键时刻,司马师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力,他装作镇定自若,令全军坚守,自己则闭营不出。
主帅“蒙头大睡”的镇定,安定了人心,众将奋力厮杀保卫大营。其实司马师哪是“蒙头大睡”,他头蒙着被,嘴里咬着被头,强忍着疼痛,一声不发!战后,人们才发现,被子被司马师咬得稀碎!
文鸳对大营数次进攻,然而,文钦率领的另一路人马迟迟不出现,爷俩分兵进攻的策略,变成了文鸳的独角戏。三遍鼓声后,文钦依然不到,文鸳独木难支,只得下令撤军。
以勇猛著称的文钦,关键时刻掉链子,连亲儿子都不顾,弃城出逃,文鸳也只得随父亲一起撤离。
司马师大营里,众将这才长舒一口气,吓死宝宝了,怪兽终于退了。司马师不顾疼痛,下令追击。众将一哆嗦:文钦那是老江湖,文鸳猛得像怪兽,撤退肯定是假的,一定猫在半路等咱们呢,太可怕了,俺不去!
司马师捂着眼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文鸳三遍鼓文钦都不来,说明他们的气势已经没了,此时不追待到何时!
众将面面相觑,再不去追击,估计司马师另一只眼球也得气掉出来,于是硬着头皮上马追击。
文鸳追上父亲,说:这么跑不是个事,如果不让司马师折了气势,咱们跑不掉。文钦这时候胆都破了,只顾逃遁,文鸳只好带了十几名勇士,调转马头:
“乃与骁骑十余摧锋陷阵,所向皆披靡,遂引去。”
文鸳等十余骑,杀入8000魏军中,如同开花弹,炸得魏军“所向披靡”。把他比作“小赵云”,名副其实。
就这样,文钦安全撤离,父子们一路向东,投降了东吴。可惜毌丘俭,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兵败被杀!
司马师虽然赢得了胜利,但是文鸳的神勇,让他眼伤复发,第二个月就活活疼死了!
两年后,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由于反对司马昭称帝的企图,也举兵反叛,并投降了东吴。司马昭派大军平叛,将诸葛诞围困在寿春。
东吴主政的孙綝,派人增援诸葛诞,可是他犯了个昏招,增援的主将居然是文钦。
原来文钦和诸葛诞,当初虽然都是曹爽的党羽,但二人一直不和,诸葛诞根本看不起粗鲁、投机、勇而无谋的文钦,曾经多次弹劾他。两年前文钦追随毌丘俭起兵,诸葛诞就因为文钦,拒绝跟毌丘俭合作,还参与了司马师的平叛。
这会儿孙綝派来文钦救援,诸葛诞心里一惊:咋回事?该不会乘机吞并我吧?
其实诸葛诞想多了,文钦真的是尽力了。为了救出诸葛诞,文钦奋力厮杀,把自己都陷进城中不得脱身。
眼看城中的粮食告罄,部下纷纷投降,文钦建议:干脆咱把北方人全部赶走,他们本就跟咱不一条心。诸葛诞一口拒绝,多一个人多一份力,你安的什么心?
后来文钦每提一个建议,都被诸葛诞否决。两人原本就相互不顺眼,生死存亡关头,依然相互拆台。结果,诸葛诞下手更快,他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了文钦!
文鸳和弟弟文虎,守在寿春边上的小城中,听闻父亲被杀,顿时勃然大怒。哥俩决定杀过去替父亲报仇,可惜部下都是诸葛诞的人,没人听他们的。
哥俩一合计,再不逃估计跟老爸一样,成了诸葛诞的刀下鬼。于是他们乘人不备,跳城逃离寿春,投降了司马昭。
文鸳、文虎兄弟投降后,司马昭没有听从部将处死哥俩的建议,而是给他俩加官进爵,封了关内侯。哥俩好不高兴,充当司马昭的宣传工具,骑着马到寿春城下高喊:投降吧,“蝗军”优待俘虏。
城里的守将一看,连间接害死司马师的文鸳都能受到优待,咱还撑个屁。就这样,军心涣散的寿春,不出意外被攻破,诸葛诞被杀,诛灭三族。
兜兜转转,文鸳兄弟俩又回到曹魏。当然,曹魏后来就变成了司马晋,二人成了晋朝的臣子。时间一晃12年,期间文鸳、文虎兄弟挂着将军衔默默无闻。直到泰始六年,西凉出现变故。
这一年,鲜卑秃发部反叛,首领“秃发树机能”连杀西晋三位封疆大吏。鲜卑人怪兽级的战力,让司马炎寝食难安,派谁去平叛呢?打怪兽就得用“貔貅”!司马炎想起了闲置多年的文鸳。
估计史官写作时打瞌睡,笔一滑,直接写到结果:大破秃发树机能,迫降胡人部落二十余万众,文鸳名震天下!
二十余万人,不是二十万根木头,这么大规模的战争,怎么连板凳都没放好,好戏就结束了?堪比当年WBA金腰带之战的喜剧。难不成这里有也有黑幕?有!搬个板凳稍坐,一会儿说。
又一晃N年过去了,文鸳接到一份新任命:东夷校尉。东夷校尉是驻防辽东的最高军事长官,秩比二千石。
文鸳高高兴兴,准备上任。当然,离京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做,边防高级将领临行前得向皇帝辞行。没想到一次例行公事,成了文鸳的“例假”,司马炎胡乱找了个别的借口,让他回家度假去了!
史书没有记载,司马炎究竟为何要这么做,也不知道他以什么理由做借口,反正从此文鸳靠边站了。
永熙二年,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诛杀了辅政大臣杨骏。有一个人因为功劳,立刻“抖”起来——司马繇。司马繇的父亲司马伷,是司马昭的弟弟,他还有一个身份——诸葛诞的外孙。
对了,就是三十多年跟文钦相互伤害,一起玩完的诸葛诞。诸葛诞虽然背叛了司马氏,但是他的外孙却是货真价实的司马家骨血。当年文钦和诸葛诞的旧恩怨,被“完美”地延续到文鸳、司马繇这一辈。
如今司马繇大权在握,对付一个落魄人文鸳,那还不是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于是司马繇舌头打个滚:文鸳、文虎是杨骏的党羽,灭族!
就这样,“小赵云”、“貔貅”文鸳,和弟弟文虎,冤死在司马繇手上,跟诸葛诞一样,被灭了三族!
故事讲完了,下面开始上瓜,不能让你们白等。
文鸳那场对秃发树机能的大胜究竟是怎么来的?司马炎为何不喜欢文鸳?文鸳为何这么倒霉呢?
其实在文鸳大胜的第二年,秃发树机能就卷土重来,又杀了西晋派驻的第四位封疆大吏,搞得司马炎一个头两个大。最后思虑再三,决定派马隆为将,才彻底干掉了秃发树机能。
问题又来了,既然文鸳这么牛,司马炎为何不派文鸳二次披挂上阵呢?我从文虎的经历中找到了答案:“因姻招西凉,破凉州虏。”
原来,文鸳对秃发树机能的胜利,靠的不是军事,而是联姻!
文虎跟鲜卑某个部落联姻,导致秃发树机能内部瓦解,所谓降服二十万众就是这么来的,根本没打什么像样的仗,所以史官没啥可写的,并不是他们打瞌睡。
而且,文虎与鲜卑某部的联姻,还不同于一般的嫁娶,是“姻招”,意思是文虎“嫁到”鲜卑,给人家当了上门女婿。
仗是胜了,以不流血的方式,看起来很完美,却留下了定时炸弹。我替司马炎问文鸳几句:
- 一,你是平叛将领,有什么资格跟敌人联姻?政治联姻是你一个武将该做的事吗?
- 二,文虎“嫁给”了鲜卑人,他还是我晋朝的臣子吗?你们文家想干啥?
- 三,秃发树机能第二年就又反叛,你是不是当初就跟他约定好了?你们究竟有什么交易没有?
估计三问会让文鸳汗流浃背!只是文鸳这事做得有点像擦边球,虽然让司马炎很不爽,但是又抓不到实锤,更何况人家好歹达成了“胜利”的结果,司马炎只能捏鼻子承受了。
所以,当秃发树机能二次反叛,司马炎根本就不再信任文鸳,不可能再次派他出征,剥夺文鸳东夷校尉资格,也应该就是这个原因。
那么就可以解释,文家父子为何以悲剧收场的原因了。
其一,文家父子都是那种头脑简单的武将,不具备政治素质。
尤其是文钦,为人粗鲁,屡屡犯罪,还总想着靠投机取巧的方式,在政治权力混。其实以文家父子的能力,老老实实当执政者的一把刀,冲锋陷阵建功立业就好了,非要纠缠于政治利益,这就叫德不配位。
其二,文氏家族被豪门士族集团边缘化,缺少坚实的整治后盾。
那个时代就是豪门士族集团的天下,联姻就是让家族扎根于豪门的最常见方式。如果你仔细扒扒司马、陈、诸葛、荀、杨、曹、夏侯这些家族,就会发现,他们坐在一起时,相互之间全是舅舅、姐夫、姨夫、姑父地叫成一片。
可惜那里面没有文家的份!从文钦开始,他们就被豪门集团看不起,被边缘化了,能榜上一个主子就算最好的结果。
所以,无论从环境还是个人素质上讲,文鸳少在政治上出头冒尖,恐怕才是最好的出路。都说人往高处走,可是下脚之前,你总得照照镜子,看看脚下嘛!
三国后期第一战神文鸯在正史中是怎么被杀的?他有哪些战绩?
文鸯为什么被称作“三国后期第一战神”
文鸯在三国演义尾声时才出场,当时司马师擅行废立之事,灭了曹魏,扬州都督毋丘俭联合刺史文钦,在寿春城举兵讨伐司马师。文钦向毋丘俭保举说“小儿文鸯,有万夫不当之勇,常欲杀司马师兄弟,今可令为先锋。”文鸯的兵器,乃是一枪一鞭。
那我们看一看,文鸯的武力到底多厉害呢?
文鸯军马率先冲到司马师营寨,一拥而进,在寨中左冲右突,杀声震天。司马师吓的眼珠都从肉瘤疮口内迸出来了,血流遍地,疼痛难当。文鸯所到之处,无人敢当,枪搠鞭打,无不被杀。文鸯一直杀到了天明,忽然遇到邓艾跃马横刀。文鸯大怒,与邓艾单挑有五十合,不分胜败。后来魏兵大部队涌了上来,前后夹攻,把文鸯的部队打的七零八落,只剩下文鸯单枪匹马。文鸯只好杀开一条血路,冲开魏兵,望南而走。后面高光的时刻来了:
背后数百员魏将,抖擞精神,骤马追来;将至乐嘉桥边,看看赶上。鸯忽然勒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来;钢鞭起处,纷纷落马,各各倒退。鸯复缓缓而行。百员魏将聚在一处,复来追赶。鸯勃然大怒曰:“鼠辈何不惜命也!”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
“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因为这首赞美诗,广大三国迷们最爱把文鸯和赵云做比较,有“前赵云、后文鸯”之说。前有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后有文鸯单骑退雄兵,文鸯之勇可媲美赵云。
在整部演义中,前中期有多位耀眼的武将,大杀四方。但是到了中后期,随着关羽走麦城、张飞遇害、马超病死、赵云许褚老死,就看不到漂亮的武将单挑或群殴了。至于张郃、魏延、姜维、邓艾等人,虽然是高手,但相比之下,就相形见绌太多了,根本没有可圈可点的武力表现。而文鸯的昙花闪现,将沉闷的演义后期又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因此,很多人都把文鸯视作三国后期的第一战神。
正史中的文鸯是怎么死的?简略介绍一下文鸯的人生吧。
1.文鸯跟随父亲文钦,与毌丘俭一起起兵讨伐司马师;
2.毌丘俭兵败寿春后,文鸯随父亲文钦投降吴国;
3.诸葛诞起兵谋反,在寿春讨伐司马昭,吴国派遣文钦父子入寿春支援;
4.诸葛诞与文钦有矛盾,在军事吃紧的情况下发生猜疑,最后诸葛诞杀了文钦。文鸯和弟弟文虎再次反投司马昭。
5.司马昭不但没有处置文鸯,还加将赐爵,让他到寿春城外招降叛兵。寿春城内军心涣散,最终被攻破,诸葛诞战死。
6.文鸯一直在晋朝任职。晋武帝司马炎死后,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司马衷的皇后发动了一次政变,诛杀了太傅杨骏。
7.诸葛诞的外孙司马繇,深恨当年文鸯的背叛才最终导致寿春兵败、诸葛诞被屠灭三族,因此借机报仇。司马繇诬告文鸯与太傅杨骏一同谋反。
8.皇后宁杀三千,将文鸯处死,并夷灭三族。
文鸯的主要功绩有哪些?1.威震司马师
当年毌丘俭起兵反抗司马氏时,文鸯曾经连夜率军袭击司马师军队。司马师当时刚刚割掉了眼瘤,伤口尚未愈合,属于抱病出征。文鸯的连夜冲击,让司马师大受惊骇,把那个长瘤子的眼珠子都蹦了出来。正因如此,司马师后来病情加重,不治而死。
2.大破鲜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
文鸯后期一直效力晋朝。后来鲜卑部落的首领秃发树机能在河西举兵反晋,先后攻城略地,杀害了很多重要封疆大吏,司马炎任命文鸯为大都督,总领凉州、雍州、秦州三州军力,一举击溃秃发树机能的军队,俘获二十万人。
三国后期第一战神文鸯在正史中是怎么被杀的?他有哪些战绩?
说起七进七出,很多人都会想到赵云,但是无论从史书还是三国演义来看,赵云的长坂坡之战,其实都没有七进七出的描写!事实上,真正做到七进七出战绩的乃是文鸯!也正是文鸯这一出色的表现,所以许多人认为,文鸯才是三国第一战神!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文鸯到底有哪些厉害的战绩,文鸯最终又是怎么被杀的?
比赵云还猛的武将
文鸯,估计很多人不是非常的了解,没办法,谁叫大多数人了解三国,都是通过三国演义呢?而在三国演义中,文鸯的出场又比较晚,诸葛亮去世后,很多人都已经弃书不看了,所以根本就没有看到文鸯出场的这一章。
在演义中,罗贯中把文鸯比作是小号的赵云,但是如果从正史来看,文鸯其实比赵云还要厉害!文鸯乃是曹魏扬州刺史文钦的儿子,为人勇猛,有很大的名声。文钦原本是依附于曹爽的,高平陵之变后,曹爽失败被杀,文钦便失去了依靠,而司马家似乎对文钦的笼络又不是非常到位,所以在嘉平六年(公元254年)这一年,当司马师废黜了魏帝曹芳后,文钦便决定起兵勤王了。司马师见文钦竟敢起兵反抗,当即亲自率领大军前来征讨!
当时的文鸯只有18岁,但是他的军事才能已经开始凸显,并在随后一战中,给司马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由于司马师来得太快,文钦还没有准备好,直接被吓了一跳,迟迟不能做出决断,甚至想要直接逃跑。最终在文鸯的劝说下,文钦决定分兵两路,趁司马师立足未闻,夹击司马师!
《魏氏春秋》:文钦中子,小名鸯。年尚幼,勇力绝人,谓钦曰:‘及其未定,击可破也。’于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军。
文鸯杀进司马师大营,把司马师吓了一大跳,不过司马师的反应倒是非常从容的,他担心军心混乱,于是便以身作则,说自己一点都不害怕,盖着被子睡觉就行了,根本不担心文鸯打进来,让手下去放心大胆的抵抗。事实上,司马昭当时眼珠子都被吓得蹦出来了,而且他盖着被子也没睡着,而是咬着被子忍耐,最终被子都被他咬得稀巴烂。
司马师是个狠人啊,在他的鼓励下,魏军爆发出了超强的战斗力,成功的抗住了文鸯的进攻。虽然文鸯勇猛,但是他爹文钦迟迟没有赶到战场,就他这一支孤军,人数还是不足以击败司马师的,最终只能选择了撤退。
司马师见文鸯撤退了,当即命令手下发动追击作战。不过他的手下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手下认为文鸯作战太勇猛了,现在他们是主动撤退,并不是被击败,此时不应该去追击,万一中了文鸯的计谋,就得不偿失了。但是司马师认为,文鸯就一支孤军,不用怕,执意追击,于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便奠定了文鸯三国第一猛将的称号!
《资治通鉴》:乃与骁骑十馀摧锋陷陈,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刚开始的时候,文鸯率领着十多名手下,直冲追兵,把追兵给打垮了,成功离去。接下来司马师又派司马班率领八千士兵前来追击,而文鸯单枪匹马冲进数千骑兵中,七进七出,每次都杀伤百余人,这就让人感到非常恐怖了。单枪匹马冲击数千魏军,结果文鸯安全无恙,魏军死伤数百,这也太猛了吧?
强如赵云,在长坂坡之战,那也只不过进出了两三次,第一次是救出甘夫人和糜竺,第二次才是找寻救出刘禅,可就是在第二次救刘禅时,赵云面对曹军的包围,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当时赵云虽然勇猛,面对包围悍不畏死,惊动了曹操,但若不是曹操下令不准放暗箭,估计赵云还是逃不出去的,而且之后赵云面对许褚等人的追击,非常狼狈!但是文鸯这次,同样是单枪匹马,他却能够来来回回进出六七次,打得魏军不敢再追击了,这是何等逆天的战绩啊?说一句赵云不如文鸯,估计会有很多人同意吧?
以文鸯在这一次作战的表现来看,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三国第一猛将了,只不过他出生得比较晚,要是他出生早一点,能够和那些前辈在战场一较高下,估计是非常精彩的!
臣服司马氏
文鸯一家原本是忠心于曹家的,但是司马家的势力毕竟是更为强大,所以在司马师的打击下,最终文钦不敌,选择了投降东吴。值得一提的是,在击败文钦后,司马师很快就去世了,所以不少人认为,司马师其实是被文鸯给吓死的,要不是文鸯率军突袭司马师大营,司马师不可能这么快去世。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魏国镇东大将军诸葛诞在寿春起兵反对司马昭,吴国见魏国内乱,于是命文钦父子去协助诸葛诞。可是由于诸葛诞和文钦的关系不怎么好,猜忌文钦,最终竟然诛杀了文钦,逼得文鸯只能投靠了司马家。当时司马家当政之人乃是司马昭,他不顾众人的劝阻,执意接纳了文鸯,并封赏文鸯为关内侯,让文鸯去瓦解诸葛诞的军心。
不得不说,司马昭这一招确实是非常管用,众人见文鸯这个和司马家有大仇的人都活下来了,于是都心生退意,不愿再战了。诸葛诞部下军心涣散,很快城池就被攻破,诸葛诞身死。
投靠司马氏的文鸯,虽然并未受到打压,但本质上也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重用,毕竟他有逼死司马师的嫌疑,所以司马家并没有对文鸯过多的重用,直到秃发树机能之乱爆发!
威震天下
泰始四年至泰始五年(268年―269年),河西、陇西地区连年大旱,百姓生活非常困难,希望得到西晋朝廷的安抚救济,但是当时的秦州刺史胡烈并没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最终引起了民愤,爆发了长达10年的凉州之乱。
泰始六年(270年),秃发鲜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举兵反晋,击败并斩杀秦州刺死胡烈,令西晋震动。晋武帝司马炎以司马骏为镇西大将军,都督雍凉等州诸军事,坐镇关中,指挥军队平叛,结果叛乱没有平定,反而是越闹越大。秃发树机能联合周边各部落一起反对西晋,使得西晋丧城失地,先后阵亡了数员地方大将。司马炎为了应对秃发树机能,把国内的精锐部队轮番调上战场,可就是打不赢秃发树机能,直到文鸯出马。
《资治通鉴》:三月,平虏护军文鸯督凉、秦、雍州诸军讨树机能,破之,诸胡二十万口来降。
咸宁三年(277年),文鸯出兵击败了秃发树机能,迫使诸胡二十万人来降,可谓是非常大的战绩,文鸯也凭借这一战,直接名震天下。不过时间仅仅过去一年,局势又发生了恶化,秃发树机能再次起兵作乱,斩杀了凉州刺史,整个凉州都被攻下来了,搞得司马炎非常恼火。不过这一次司马炎却并没有再派文鸯上阵作战,而是派出了一个小将马隆,不过也正是这个小将马隆,成功的击败了秃发树机能并彻底解决了凉州问题,令人震惊!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既然文鸯第一次能成功的击败秃发树机能,那为啥第二次司马炎却不让他上场呢?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从文鸯的结局看出一丝端倪!
悲催的结局
文鸯在咸宁三年(277年)击败秃发树机能,立下大功,但是后面秃发树机能复叛,司马炎却没有让文鸯再次去和秃发树机能作战,令人奇怪。而且在战后评定功劳时,原本司马炎是想要文鸯去当东夷校尉、假节的,结果在见到文鸯后,又直接找借口把文鸯免官了,令人大为吃惊,这不是耍人吗?
按道理说,文鸯乃是功臣,提拔他是应该的,但是司马炎非但没有赏赐文鸯,反而把文鸯给免官了,这非常奇怪!除非文鸯的这次功劳有问题!再结合秃发树机能很快反叛,差点令局势崩溃,逼得司马懿不得不亲自派人组建军队前去作战,这基本可以说明,文鸯在平定秃发树机能之战时,有很大的问题!虽然文鸯成功的击败了敌人,逼降了敌人近20万,但他并未斩尽杀绝,根除问题,且面对敌人的反扑时,他并没有获得很大的战果,他很可能是在养寇自重!
也正是因为有这个怀疑,所以司马炎才会重新组建军队去打秃发树机能,事实也证明,司马炎想得没错,凉州那个地方的官吏有问题,还是从外地派过去的军队和将领靠得住,这更加加深的司马炎对文鸯的怀疑,于是司马懿假借给文鸯升官为由,把文鸯召回来,但最终却直接将文鸯给免官了。
文鸯被免官后,其实也还是过得不错,不过在贾南风掌权后,司马繇因文鸯曾背叛自己的外祖父诸葛诞,导致诸葛诞身死,所以诬陷文鸯是乱党,最终文鸯被夷灭三族!
结语
文鸯之勇猛,几乎可以说是三国第一猛将了,很难有人再打出他的那种战绩!“吓死”司马师、于数千魏军中七进七出、大破秃发树机能,文鸯的这三大战绩足以闪耀三国。只是很可惜的是,文鸯出生得太晚,没能和那些顶级名将交手,要是文鸯出生早一点,估计战绩会更加耀眼,结局也会更好一点!
(本文主要参考《晋书》《资治通鉴》)
三国后期第一战神文鸯在正史中是怎么被杀的?他有哪些战绩?
看过演义的朋友,一定对文鸯很熟悉吧,三国后期的战神!其实,文鸯只是他的小名,他在正史名字应该叫文俶,还有一句"文次骞智敌万"也说的是他,次骞是文鸯的表字!下面我来说一说正史中文鸯的战绩,以及他最后是怎么死在晋朝内乱的!
一、家族背景
文鸯的父亲叫文钦,是曹爽手下一位骁勇善战的名将。后来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掌控朝政,曹爽被杀,文钦家族失去依靠,又经常被司马师压制,一直不满只是没有爆发!此时文鸯也跟着文钦在扬州任职,主要任务是防御吴国。
二、初次谋划
司马师废魏帝曹芳,文钦文鸯决定起兵勤王。司马师亲自领军进攻,文钦不知如何应对,此时文鸯对父亲说:现在敌人刚到,还未稳住军队,立刻攻击他们,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文钦一听,觉得儿子分析的有理啊,于是按照文鸯计划,派文鸯领另一队兵马,一起夹攻司马师。
三、战场显威
文鸯领兵到达司马师营地前击鼓,司马师全军没想到他们这么快来,一下子就慌了。司马师有眼病,这时一着急眼就很疼,为了稳定军心,只能忍着。文鸯喊杀一夜,司马师没有敢出击,天亮后,文鸯才撤退。文鸯走后,司马师眼疼血流遍地,但还是决定追赶,文鸯带十余人杀入敌军中,进进出出七次,无人是是他的对手。后来司马师军还是大破他的父亲文钦,司马师回军后就死了。
四、投降司马
文鸯随文钦一起投降了吴国。之后魏国诸葛诞在寿春起兵反对司马昭,吴国让文钦文鸯父子去支援,没想到诸葛诞却杀了文钦。文鸯听到父亲死讯,决定投降司马昭。可是司马昭的人想诛杀文鸯,司马昭却赦免他的死罪,让文鸯做将军,寿春城不久就被攻陷。
五、名震天下
咸熙二年,西晋取代魏国,文鸯在晋朝做官。这时河西鲜卑部反晋,首领秃发树机能(这个人名字5个字,好难读)击杀胡烈、苏愉、牵弘、杨欣等名将,一时间晋朝无人可以抵挡,晋武帝司马炎很是头疼,思来想去想到了朝廷中还有文鸯,他文武双全,可以去抵挡,于是下旨让文鸯都督凉州、秦州和雍州的兵马,对抗秃发树机能,秃发树机能果然不是文鸯的对手,最终战败,多达二十万人归降,经此一役,河西鲜卑实力大损,从此文鸯终于名震天下了,后来秃发树机能最终被晋朝马隆杀死!
六、被杀灭族
后来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大家都知道这个皇帝有点脑子不好使,什么事都听皇后的,后来皇后贾南风发动政变,控制朝廷,此时东安王司马繇也利用这次政变,污蔑文鸯谋反,于是文鸯被杀,他的族人都被杀光!
结语:文鸯文武双全,却最终被害死,可惜了!
三国后期第一战神文鸯在正史中是怎么被杀的?他有哪些战绩?
文鸯(yāng),魏末晋初名将,曹魏扬州刺史文钦的儿子,三国后期有名的武将,关于他和赵云还流传有两段话:“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赵云是三国时期少有的将才,而文鸯则是被称为三国后期第一战神的人,这便足以看出文鸯的份量。
三国时期,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英勇无敌,文鸯则以单骑之力击退雄兵,势不可挡,为后期的三国增添了许多色彩。所以,经常会有人将文鸯和赵云相媲美,他们之间也存在“前赵云、后文鸯”之说。那么,历史上的文鸯到底有多厉害,结局又是如何的呢?
文鸯的战绩有哪些?嘉平六年,(公元255年),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时任扬州刺史的文钦很是气愤司马师的不臣举动,便联合镇东大将军一起起兵勤王。
这个计划一直等到次年才开始真正实行,公元256年,文钦等人以太后的名义假传诏书,列举出司马师的十一道罪状,准备起兵攻打司马师。无奈此次行动出现了一个变故:邓艾,邓艾临阵倒戈,打破了他们原来的计划,而这时,司马师已经率领将士来到了乐嘉,文钦看到如今变故一时不知所措。他正值18岁的儿子却站出来说,愿意率兵袭击,也是这次让文鸯的名声打响。
文鸯阵前叫嚣司马师,惹得司马师原本带伤的眼珠迸出,血流遍地,后文钦在将要转移阵地寿春前,率领将士杀入敌军阵营,自己则单枪匹马冲到数千骑兵阵中,共进出六七次,杀伤百余人,,追骑竞相不敢逼近。而司马师也在回军后不久就死了。
公元265年,西晋代替曹魏,文鸯在晋朝为官,五年后,鲜卑部首领率兵在河西反晋,先后杀死胡烈、苏愉、牵弘、杨欣等数名朝廷官员,时任皇帝的司马炎为此寝食难安。公元277年三月,文鸯被皇帝任命前往清剿鲜卑族。文鸯本就是武将出身,有勇有谋,到那里以后很快就将前来挑衅之人打的落花流水,逼得胡人部落有二十万人归降,自此名闻天下。
文鸯在正史中是怎么被杀的?文鸯凭借自己的实力在朝堂上站稳脚跟,在天下也有了响当当的名头,可惜好景不长,虽然为西晋立下赫赫战功,但还是抵不上皇帝的一句话。几年后,文鸯被任命为东夷校尉、假节。可当他正准备上任时,却不知为何惹得了司马炎不高兴,便在辞退上任之际,被司马炎用了个随便的名义给免官了,而这还不是最惨的。
司马炎驾崩后,晋惠帝司马衷即位,不久,皇后贾南风发动政变,下令诛杀一直掌控朝政的太傅杨骏及其党羽。文鸯当时因为父亲的缘故背叛诸葛诞,导致其兵败而亡,现如今,东安王司马繇是诸葛诞的外孙,知道自己的外祖父惨死,家中还被诛杀三族,愤愤不满,就在这次政变中找借口诬告文鸯与杨骏一同谋反。后,司马繇果真借了皇后之手杀了文鸯,不仅如此,文鸯还被夷灭三族。
总结:至此,当初那个比肩赵云,单人闯入敌营并全身而退之人终是陨落了。谁能想到一个可以将司马师都气的没有办法之人最后却惨死于一场文官的政治之变中。历史上还有很多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所向披靡之人在朝堂上却显得颇为无奈,最后遭到奸人所害,当时文鸯的遭遇也只能说因果循环,当初选择叛变是因为诸葛诞杀了他父亲文钦,既然有杀父之仇又怎会安心效命于他?
三国后期第一战神文鸯在正史中是怎么被杀的?他有哪些战绩?
文鸯是一个悲剧人物。
虽然他的勇武已为世人所津津乐道,但他平生最值得称赞的一战却少为人知。
虽然他立有大功,却仍然不被朝廷重用。
最终,他更是莫名其妙死于权力内斗。
真正的“七进七出”常山赵子龙的“七进七出”是一个文学篇章。
而文鸯却把“七进七出”搬到了正史。
255年,文鸯随其父在寿春骑兵,反对司马师。
司马师率大军急行而近,文钦大惊。
文鸯建议趁敌立足未稳,挫其气势。遂与其父兵分两路,夹击司马师。
文鸯鼓噪而进,大呼司马师的名字,司马师全军震惊!
当时,司马师眼睛刚割了瘤,一惊之下,带伤的眼珠自瘤创迸出,疼痛不已。司马师为安定军心,咬被头强忍,连被头都咬烂了。
可惜文钦迟迟不至,文鸯鼓噪一夜,遂引军先退。
“一鼓作气,再而衰,现在是三而竭”的时候,司马昭遂发兵追击,企图“击其暮归”。
文鸯以大军先退,自率十余骁骑反冲,所向披靡,击退追兵后再撤。
此时,司马班率八千翼(数千精骑)追来。
文鸯单枪匹马,返身杀入,迅速杀伤百余人,杀出后,又再杀入,“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出”。
这才是真正的“七进七出”!
此战,文钦虽然仍然失败,但司马师受惊,不久去世。
因内乱而不得志,被迫降司马不久,淮南第三叛,已经投入东吴的文钦再率军来寿春,支援诸葛诞。
可惜,文钦与诸葛诞不合,诸葛诞杀掉了文钦。
文鸯兄弟当时正驻小城,闻讯欲杀入寿春,但军士不从。
无奈之下,文鸯只得只身穿墙,投靠司马昭。
司马昭力排众议,接收文鸯,并以之为瓦解寿春叛军的“心理战武器”。
果然,叛军见文鸯都能“不追究”,军心涣散。
不久,叛变平定。
史书都称赞司马昭“大度”、“大局观”,可是,谁又在意文鸯呢?
文鸯,何尝不想随其父建功立业?何尝甘心投敌?
而且,作为叛变“首恶分子”之一文钦之子,其本人又与司马师之死有关(至少有间接关系),前去投靠司马昭可谓“生死未卜”。
内乱之下,文鸯不但再无法随父建功立业,甚至要冒死投奔原先的死敌,可谓悲哀!
或许,当时的文鸯想不到:还有更大的内乱在等着他!
最辉煌一战,却“语焉不详”投晋后,文鸯为平虏护军。
不久,秃发树机能叛乱,来势汹汹。
秦州刺史胡烈(灭蜀时为钟会大将)、凉州刺史牵弘(灭蜀时为邓艾大将)、凉州刺史苏榆先后被杀。
无奈之下,晋只得搬出文鸯出战。
文鸯督凉、秦、雍三州之军,进驻险要,大败秃发树机能。
树机能只得遣二十部弹勃“面缚军门”,各遣子为质。而胡人部落归顺者“二十万口”。
比之当年在寿春的“七进七出”,这才是文鸯最辉煌的一战。
督三州之军,威服悍敌,收“二十余万口”,这些都不是仅仅靠个人勇武所能作战的。
显然,此战,文鸯表现出的军事才能是更为全面的。
遗憾的是,史书对此却“语焉不详”,未对战事作任何描述,直接“上结果”。
要知道,晋代战事,史书虽继承“极简”之风,但对作战过程,将领方略多少是有些记载的。
后来马隆平定秃发树机能之变,史书对其用兵更是不惜笔墨。
文鸯此战的记载不详,只能说:很遗憾···
立功却通不过“面试”文鸯立有大功,为朝廷任命为东夷校尉、假节。
这是一个靠谱的任命。
西晋的东夷校尉,负责统领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由于西晋的民族政策,各地少数民族已经蠢蠢欲动。
素有勇名的文鸯自然是担任这种工作的最佳人选。
可是,文鸯上任前,与晋武帝见面后,不喜欢文鸯,遂不任用。
或许,晋武帝喜欢的是士族们那种“风流”,而勇武的文鸯不入其类吧。
总之,已经证明自己才具的文鸯,终究因为一次“面试”被刷了。
莫名其妙死于内乱悲剧还未结束。
晋惠帝时,朝廷内乱,杨骏被诛。
政变后,司马亮、司马繇专权。
司马繇是诸葛诞的外孙。
当初,文钦正是被诸葛诞所杀,因此,司马繇一直担心文鸯复仇。
于是,司马繇也将文鸯打入杨骏一党,夷三族!
其实,杨骏确实喜欢拉拢党羽。
但是,早在晋武帝后期,杨骏的亲信、党羽就纷纷被委以重任了。
文鸯,一个挂名的东夷校尉,无权无势,算哪门子党羽呢?
总之,勇武的文鸯,就这样莫名其妙死于内乱。
文鸯的遭遇,反应了西晋的盛衰。
早年,他的勇武,间接导致了司马师死亡。
司马昭尤能以大局为重,接收他的归顺。
可是,进入西晋后,文鸯虽立大功,展现其杰出才能,却因西晋“优容士族”,使其始终不能得到长期任用,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到晋惠帝时,莫名其妙之间,名将就会在既无罪证,更没有任何威胁、权力的情况下被杀死!
司马家的统治者,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文鸯,也就悲剧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