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市和副省级市有什么区别?
两者的区别从字面理解就是行政级别的差别。
城市等级主要分四种,1直辖市、2副省级城市、3地级市。
直辖市的级别和省一样,名为市,实际却和省平级。直辖市共有4个,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副省级城市的级别仅次于直辖市,级别介于地级市和直辖市之间,直观点说,副省级市的市长和副省长同级,副省级城市主要领导是由省里提名,中央任命,副省级城市的市长或市委书记通常也都是省委常委。副省级城市目前有15个,分别是: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西安、成都、武汉、南京、杭州、宁波、厦门、广州、深圳。
其中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这五座城市同时还是计划单列市。
地级市就是最常见的市,目前全国共有294个地级市,其中包括福州、郑州、合肥、南昌、南宁等省会也都是地级市,虽然有省会身份,但行政级别比副省级城市低一级,比如福建省会福州的行政级别是低于同省城市厦门的。
除了行政级别以外,副省级市和地级市的主要区别就是早期的城市定位有所不同,副省级城市的起点相对更高,配套更完善,资源整合更充分,副省级市通常都是综合型强市,科教文卫等多方面相比于地级市都是比较领先的。目前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当中多半都是由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所组成,以地级市身份入围的仅有苏州、无锡、东莞三市。而目前已经入围国家中心城市的9座城市当中,也仅有郑州是地级市,其他8城是由4个直辖市和四个副省级城市所组成。
其实诸多方面都能看出副省级城市的地位与重要性,现在很多人喜欢关注城市分级榜单,那么从中不难发现,副省级市当中最弱的也是强二线城市,比如哈尔滨、大连、济南、厦门。
地级市和副省级市有什么区别?
你好,首先我们要分清行政区划级别和行政级别的区别,副省级市其实也是地级市的一种,只是行政架构为副省级建制,而普通地级市为正厅级建制。
目前,我国实行四级行政区划,分别是:
1、省级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2、地级行政区划:包括副省级市、普通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
3、县级行政区划:包括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等。
4、乡级行政区划:包括街道、镇、乡、民族乡等。
在同一层级的行政区划中,可以有多个行政级别。
以市辖区为例,直辖市的市辖区的行政架构是正厅级,副省级市的市辖区的行政架构是副厅级,普通地级市的市辖区的行政机构是正处级,但是他们都属于县级行政区划,都设置基层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检察院、人武部。
同理,副省级市和普通地级市都属于地级市,都设置中级人民法院、市级人民检察院、军分区。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谈一下副省级市和普通地级市的区别。
我国有15个副省级城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副省级省会城市(10个),分别是: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另一类是计划单列市(5个),分别是: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
这些城市和普通地级市主要有以下几个不同:
第一,是行政级别不同。副省级市各个层级的行政架构比普通地级市要高出半级到一级。
以市四套班子为例,副省级市的正职是副省级,属于中管的干部;而地级市的正职是正厅级,属于省管的干部。
以市直部门、市辖区为例,副省级市的正职是正局级(副厅级),副职是副局级(类似于一级调研员),高于地级市的正处级、副处级。
差异最明显的是市直部门的中层机构以及市辖区的区直部门、镇街道,副省级市的正职是正处级,副职是副处级,比地级市的正科级、副科级高出整整一级。
值得注意的是,副省级市下属的县、县级市的行政级别和地级市下属的县、县级市相同,都是正处级。
第二,是政治地位不同。有句俗话叫做“物以稀为贵”,虽然放在这里不太准确,但也可见一斑。
所有的副省级城市都是中央关注的焦点,在聚光灯下发展,要政策、要资源、要指标都比普通地级市要方便很多。
因此,副省级城市往往都是所在省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医疗中心、教育中心、交通枢纽,是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有很强的虹吸能力,是全省百姓都向往的地方。
因此,副省级城市的发展关乎着整个省份的发展,政治地位远高于普通地级市。
第三,是经济权限不同。这里主要指五家计划单列市,享受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地方财政直接与中央财政对接,上缴给省里的比例很小。
因此,计划单列市有更自由的经济政策制定权限,有更快捷的经济政策制定速度,有更充沛的地方财政留成,相比普通地级市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总体而言,计划单列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普通地级市,市民的生活质量也要高于普通地级市。
综上所述,副省级市的政治地位、经济发展、民生发展都会比普通地级市好上一截。
而且,目前国家批复的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除了郑州这一个普通地级市之外,其他都是直辖市和副省级市。
由此可见,副省级市的未来更加可期。
欢迎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地级市和副省级市有什么区别?
谢谢邀请!
我国城市分类较复杂,从法律意义上讲,分为以下种类:
1直辖市。是级别最高的城市,这个大家都很清楚,省级;
2.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如广州、深圳、青岛、宁波、大连;
3.设区的地级市,多数地级市是设区的地级市;
4.不设区的地级市,注意区分,设区和不设区的地级市权限相差很大。多数地级市设区,不设区的低级市不多,如湖北鄂州、广东东莞。东莞虽然很发达,但是一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下辖行政区没有区和县,只有镇。这样的不设区的地级市在制订地方条例和其他审批权限上比设区的地级市小很多;
5省直辖县级市;
6.地区代管县级市,这两种县级市区别不大,只是直属上司不同;
7镇级市,我国台湾地区就有镇级市,比如台北县就有板桥、三重、中历等县辖市。
地级市和副省级市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现行行政治理构架由四个层级组成的,就是中央、省、市、县、乡、村,这里的省级单位还含有中央直管的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还有一个新疆建设兵团;市里面还包括了副省级市、地级市、自治盟、自治州,新疆建设兵团的师级单位;县里面包含着县级市、自治县,新疆建设兵团的团级单位;乡里还有同级的镇。
地级市呢,就是原先做为省一级政府派出机构的地区行政公署演变、转换过来的。大多都是由地区公署所在城市合并地区及下属的县级单位成立的,当时就叫地市合并。地市合并的市,一般都管理了原先地区所管辖的县。相对来说,原先的地区建制,管辖的农业县比较多点,主要就是以管理传统的农业、农村、农民为主的;而市呢,就是工商业比较发达、城镇化率比较高的地区了。同样,现在的所谓县级市、县,也是这样的。
那么,问题就比较清楚了,为了更好发展经济,发挥传统工商发达城市特别是区域性工商业集中的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国家就赋予了一些城市比原先的地区更大、更多乃至相当于省一级的行政立法特别是经济处置的权力,国家每五年都要有一个五年计划,每年都有计划、预算、决算,这些副省级的或者是计划单列的市,就会脱离省或者从所在省里面单独列出来,叫做计划单列城市了。
副省级市是行政架构为副省级建制的省辖市,前身为计划单列市,其党政一把手都是省部级副职。市委书记、人大主任、市长、政协主席都是副省级的,由省委报中央审批。但是在行政区划类别上,副省级市仍然属于省辖市,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管辖为主。现有15个副省级市: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其中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是计划单列市,其它是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副省级市有什么区别?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地级市和副省级市的区别就是苏州和杭州的区别!苏州哪里都比杭州强,但只有一点不如杭州,这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苏州是地级市,而杭州是副省级城市!
“市”作为行政区划单位,存在感极强,我国有各种市,大到省级小到“村级”。只不过,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市”,不过,他这个市不是行政区划的市而是彰显其经济发达的市。也就是说,“西辛庄市”在级别上仍然是村级(行政村)。正是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我国的市也就有了省级、副省级、地级、副地级、县级的差别。省级市就是直辖市,其级别为部级。副省级市的级别为副部级,地级市的级别为厅级,副地级、县级分别为副厅和正处。
一般而言,他们直接是可以升级的。您比如河南省的济源市,1988年焦作市的济源县升级为济源市(县级),1997年为河南省省区内计划单列市,2005年升级河南省省辖市,级别为副地级。由县升到地级市的最典型的就是安徽省的亳州市,亳州市原来为阜阳地区的亳县,1986年升级为县级市亳州市,1998年再升级为副地级的亳州市,2000年升级为地级市亳州市。1994年重庆市升级为副省级,1997年再次晋级(恢复)为省级市——直辖市。
这就是典型地级市从上面我们发现,地级市分为两个级别:分别是正厅(地)级和副厅(地)级。
正地级市,一般都是原来的地区晋级而来,故而我们称之为地级市,在法律上一般称之为较大的市。地级市为省级直辖,也可以称之为省辖市。而一些县或者县级市,因为其经济非常发达、地理位置重要(一般是省界)被列为省县直辖(包括县级市)很有一些省内计划单列县、市的味道。
河南省的济源市就由之前的省内计划单列市而升级为副地级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级市。一般而言,经济上排名第一、第二的地级市,其书记会由省委常委兼任,市还是地级市,但领导级别却是副省级。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苏州就属于这种情况,但苏州依然是地级市。
副省级市是这样的江苏省的副省级市就大名鼎鼎的南京市,南京市既是江苏的省会也是江苏唯一的副省级市。一般而言,副省级市中省会城市占的比例较大,其次就是该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不过,并非所有的省会、第一大城市就能升级为副省级市的,这是需要国家全盘考虑的,经济是重要但并非是唯一的因素。目前我国只有15个副省级市: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深圳、宁波、大连、青岛、厦门。
其实副省级市分为两种情况:
- 第一、普通的副省级市。
杭州就属于典型的普通的副省级市,此外还有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等九个城市。这些城市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全部都是省会城市。不要认为省会就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在江苏经济最发达的苏州,南京只排名到第二,山东的济南也是这个情况。在山东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就是青岛,青岛比苏州很幸运。然而更幸运的是厦门,要知道福建省会福州都不是副省级市,而厦门不仅是副省级市还是计划单列市中的副省级市。
- 第二、计划单列市中的副省级市。
计划单列市,全称是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以后要是增加直辖市,它们就是候补,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福垊前边所说的重庆。计划单列市也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它们都不是省会城市,但都是该省经济第一强,它们只有五个分别是:深圳、宁波、大连、青岛、厦门。其实在1993年前,省会也是属于计划单列市的,因为1993年出台了相关方案,该方案规定:计划单列市为非省会城市专属。
由此可知,地级市和副省级的最大区别还是行政级别上的区别。地级市可以晋级为副省级城市,但积极靠省内的经济第一还不够,还有其他因素。根据观察,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晋级为副省级城市要比省内第一强市的普通地级市几率要大些。
地级市和副省级市有什么区别?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得搞清楚地级市和副省级市的概念,也就是什么是地级市,什么是副省级市。
一、什么是地级市所谓地级市,顾名思义,就是行政地位与地区、自治州、盟相同,属于地级行政区,是建制与地区相同的市。他介于省与县的之间,属于省管辖下的县的上一级。
比如,河南省洛阳市,就是一个典型的地级市,他还管辖着偃师市、汝阳县等1市8县。
还比如,浙江省的金华市,也是一个地级市,他下面管着一个县级市,就是大名鼎鼎的义乌市。义乌市的名气貌似比金华大多了,这让金华多少有些没有面子,不过幸亏还有金华火腿撑着。当然,义乌名气再大,也得服金华管,毕竟义乌是县级,金华是地级。
据统计,我国现有地级市293个。这293个兄弟中有很多故事丰富的经历,稍后慢慢跟大家聊。
二、什么是副省级市副省级市,从字面上理解也很简单,就是副省级别的城市。副省级市这个级别正式施行是在1994年2月。
目前,全国有副省级市共15个,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类是省会城市,比如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另一类是计划单列市,有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
可以看得出来,这些副省级市都是出身高贵、地位显赫的。
三、地级市和副省级市的区别总体来看,区别很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行政级别上看,副省级城市比地级市高半格。
比如,副省级城市的党委书记、市长、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都是副部级,其任命直接由所在省的省委报中央批准的。而一般地级市的党委书记、市长、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为正厅级,其所在省的省委可以直接任命。
现在有一个趋势,副省级城市的党委书记一般都兼任所在省的省委常委,有的还是副书记。比如,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就兼任广东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也是湖北省委常委。仅凭这一点,都是一般的地级市小兄弟比不了的。因为,地级市的领导见了副省级市的领导,还得叫一声“领导”。
当然也有例外。有的地级市因为其特殊的地位,被所在省的省委省政府所重视,在政治上给予一定的特殊关照。比如,洛阳市就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因其在河南省的经济地位、战略地位都比较重要,所以洛阳市的市委书记就兼任河南省委常委。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湖北省的襄阳和宜昌,这两个地级市自2011年开始,市委书记就高配为省委常委兼任,在全国是比较特殊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省会城市并不一定是副省级城市。毕竟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省会城市是副省级的只有10个,还不到一半。听说河南省郑州市一直想争取成为副省级城市,现在也不知道什么情况,毕竟河南省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中原大省,没有一个副省级城市确实面儿上不太好看。
第二,从资源要素上看,副省级城市有着地级市比不了的集聚吸纳能力。
这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因副省级城市的政治地位和战略地位所决定的。从政治地位上看,副省级城市的主官都是省部级高官,级别比一般地级市有明显优势,级别就代表着权力,特别是在集聚资源要素方面。副省级城市与国家部委有着密切联系,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的优势更加明显,机会也更多。从战略地位上看,15个副省级城市都不是随随便便设立的,而是在充分调研、全面论证、多方考虑以后才作出的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正因为如此,国家对副省级城市的重视程度也自然比一般地级市要高的多,给予的支持也大的多。这些都不是一般的地级市所能比的。
比如,宁波市是浙江省的副省级城市,也是一个计划单列市。其辖区的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集装箱量世界前三。再比如,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科教资源不仅在湖北省首屈一指,在全国也位置显赫,是中国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这些都是副省级城市集聚吸纳力的重要体现,也充分说明国家对副省级城市布局的战略考量。
第三,从经济社会发展上看,副省级城市的发展水平明显优于地级市。
因为其地位特殊,资源要素吸纳能力强,副省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自然比一般的地级市要优。比如,湖北省武汉市,2019年经济规模1.7万亿,占全省比重37%;四川省成都市,2019年GDP占全省比重为36.2%。浙江省的两个副省级城市杭州市和宁波市,也是浙江省的两个GDP过万亿城市,2019年GDP占全省比重分别为24.8%和19.2%。
由此可见,省会城市的副省级城市经济块头是比较大的。但也有例外,比如山东省济南市,集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两个光环于一身,无奈经济发展就是不争气,一直干不过青岛。青岛GDP早在2016年就突破1万亿,2019年达到1.17万亿元,济南也才只有9443亿元,这让济南老大哥多少面上无光(不过青岛也是副省级城市,可以理解)。
更过分的是江苏省苏州市,就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经济发展长时间位居江苏省首位,2019年干到1.2万亿元,高出南京老大哥50%左右。南京老大哥既是省会城市,也是副省级城市,经济却落后苏州小弟一大截,实在说不过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