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国人要在身份证上用括号额外再写上一个中文名字?
韩国的身份证并没有强行规定,一定要加注中文名。之所以,在新版的韩国身份证上,韩国人都会用一个括号,在其中标注中文名字,这实在是无奈之,因为现行的韩国文字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韩国这个国家长期是东方大国的属国,接受东方大国文化的影响,韩国的上流社会说汉语写汉字,学儒家经典,韩国的科举考试,不仅考试的制度,连考试内容都是从中国照抄而来的。
当然,朝鲜半岛也有自己的语言,韩国的下里巴人就是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的,但是这种语言始终没有形成文字,在韩国通行的文字是汉语。在这种情况下,韩国地方的韩语,就相当于中国的一个方言,和广东话东北话是一个性质的。
对此,韩国人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认为自己最完美的接受了中国文化而喜不自胜。毕竟在韩国人的认知中,中国就是天朝上国,中国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是韩国人必须要报紧的大腿。
直到1446年才发生了改变,朝鲜历史上著名的国君世宗大王,对民间流传的“谚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从而形成了今天的韩文。
这种韩文其实是一种标音文字,对于那些文化层次较低的韩国人来说,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可是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后遗症,那就是韩文同音异义字实在太多,通过标音根本无法进行区分。
虽然我不懂韩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汉语拼音来进行类比,ji chu如果不写成汉字的话,谁能区分的出到底写的是啥?基础,挤出,祭出,还是几处?
当然,世宗大王在推出谚文之后,并没有废除汉字,所以韩文的这个缺陷并没有被放大。世宗大王也没有想过废除的字,因为那些把持韩国朝政的高层都以说汉语为荣,他们一个个都是精神中国人。
你要这些精华分子放弃代表他们高贵身份的汉语,去说那些贩夫走卒使用的语言,这简直是动摇了韩国的国本。
直到1945年了,韩国政府为了清除中国对于韩国的影响,打着民族独立的旗号,开始割裂韩国与中国的历史联系。1948年,在酝酿了三年之后,韩国人出台了法律要求中小学教科书,全部使用韩文。
1970年,那个自称嫁给韩国的女人朴槿惠他的好爸比朴正熙总统下令全面禁止在小学教授中文。朴正熙的想法很好,只是现实,却狠狠抽了他的一个耳光。
韩文作为一种标音文字,有太多发音相同的内容,放在一起根本无法区分,无法明确表达语言的真实目的,同音问题与异读文文的问题是困扰韩文的两大障碍。
当然这难不倒韩国人,他们又把朴正熙扔到垃圾桶里的中文捡了出来,利用中文释义,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
所以这就出现了很多韩国人的身份证上出现了括号里标注中文名字的情况,避免韩国出现太多的重名。
为什么韩国人要在身份证上用括号额外再写上一个中文名字?
为什么韩国人的身份证后面要加个中文名字呢?这要从两方面说起!
首先,南韩北韩在秦朝时就是中国的附属国,那时候叫朝鲜王朝。唐朝时期,演变成高句丽王朝!后来高句丽王朝被大唐歼灭,成了中国的附属国。几百年后,泰封部将王建杀弓裔自立,建立高丽国,高丽国在清朝前都附属于中国。可以说从高句丽到高丽,年年向中国各朝进贡,一进就是一千多年!
所以,韩国有很多传统文化都和中国很像,比如过端午,过中秋,过春节.比如韩国人吃饭也用筷子.自然取名字和中国也类似,多由一个字的姓和两个字的名组成 多是取有寓意的汉字为名!
到了近代,韩国虽说不再是中国的附属国了,而且经济还算发达。但是,韩国人的传统文化却几乎都来自中国,使得韩国人产生了自卑。曾尝试废除汉字 ,但迫于种种原因 ,在70年代汉字又被纳入了韩国义务教育。
其次,在使用上,韩国国字(谚文)是一个拼音系统 。用谚文写韩国人的名字,就好比用汉语拼英写汉人的名字一样, 重复率非常之高。
因此,在身份证上注汉字可以增强辨识能力!
以下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韩国人要在身份证上用括号额外再写上一个中文名字?
韩语是拼音文字啊
如果像汉语拼音
Ji nan
如果不标注汉语,谁知道到底✍🏻的是
济南,暨南,妓男,冀南,急难
为什么韩国人要在身份证上用括号额外再写上一个中文名字?
其实韩国的身份证,并没有强制要求非得要加汉字中文名的。
但是现在很多新版的韩国身份证上,几乎都会用括号额外再写一个中文名字,这原因就在于韩文本身的缺陷。
韩国政府中从1945年开始打着民族独立的旗号,就开始研究废除汉字,使用韩文。1948年,韩国颁布《谚文专属用途法》,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全部使用韩文。
到了1970年,朴槿惠他爹朴正熙下令全面实行韩文专用,禁止在小学进行汉字教育,仅允许在初、高中教授900字左右的基础汉字。
但是仅仅开展了5年,就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韩文本身存在巨大缺陷,引起了很多混乱。所以有很多发音相同的内容,无法区分具体意思的时候,就把汉字放在括号里并用。这个决议一直影响到现在。就目前而言,汉字在韩国也只是初高中和其他语种一样属于选修课。但从2019年开始,韩国在小学5、6年级教材中标注汉字及其读音和释义。
朝鲜半岛曾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都没有自己的文字 ,只有自己的语言。长期处于文字和语言分离的格局。而朝鲜曾经又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所以他们的历史文化都是典型的汉家儒文化,他们通行的文字都是汉字。
直到公元1446年,朝鲜世宗大王李祹将民间流传的“谚文”加以改造,制定了《训民正音》,这才创造了如今的韩文。
但是这个“谚文”实际上是存在着巨大缺陷的,它的本质和我们现在用的汉语拼音实际上是一个意思。的确对于很多百姓来讲,发音跟字直接结合起来简单易学。但关键问题是同音字实在太多,但是用“谚文”是无法准确表达具体意思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汉字拼音里的liu,我们对应的汉字可以是刘,留,流,浏。“谚文”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韩国文化实际上是的确无法离开汉字,放弃汉字教育,他们连自己的历史都看不懂。但是韩国人是不可能全面所谓恢复汉字的。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为什么韩国人要在身份证上用括号额外再写上一个中文名字?
为什么韩国人非要在身份证上,用括号额外再写上一个中文名字?
小编曾经看过一个关于韩国的冷知识,就是韩国人身份证上有汉字名字,身份证上先标出自己的韩语名字,然后后面有个括号里面是汉字名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来听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解释吧。
韩国人的名字与汉人名字类似,都由一个字的姓和两个字的名组成,都是取有寓意的汉字为名,因此在身份证上注汉字符合高丽民族的姓名传统,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汉字的韩语发音也与汉语类似,许多韩语词就是汉语词(类似的情况是许多现代的韩语词其实是音译的英文单词,如butter 中文念黄油 韩语念"巴特")
虽然二战后韩国曾尝试废除汉字,但迫于种种原因,在70年代汉字又被纳入了韩国义务教育韩国国字,(谚文)是一个拼音系统 用谚文写韩国人的名字就好比用汉语拼音写汉人的名字一样,重复率太高,因此在身份证上注汉字可以增强辨识能力。
在1945年,当时的南韩政府突然意识到,作为一个独立自主有创造性的国家,一直使用其他国家的文字是说不过去的。所以下令要求所有国民都不允许再用韩文字中的汉字。但是随后很多尴尬的事情发生。所以一大批人出来抗议,并要求调整恢复汉字的使用。在这一场抗议中,政府也妥协同意恢复汉字,但使用汉字的方面缩小了很多,只能用于重复的人名和路标。要保持一个国家应有的语言特色。
现在你们知道这个冷知识了吗?你们知道什么冷知识呢?欢迎留言分享给小编哦。
为什么韩国人要在身份证上用括号额外再写上一个中文名字?
韩国人在身份证上用括号额外再写上一个中文名字,是因为现代韩文是一种表音文字,表音文字无法解决韩语里的一音多词现象,如果不用中文在后面标注,韩国会出现很多拥有同样名字的人。
韩国和越南、日本等国在历史上属于汉字文化圈国家,废除汉字以前国家的通行文字是汉字所谓汉字文化圈,是指使用汉字的中国和受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汉字影响很大的中国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前,国家的通行文字都是汉字,不仅是方文字,连民间文人写的文学作品都用的是汉字。
以韩国为例,韩国古代不仅使用中国的年号,也使用汉字。古代的韩国不仅官方使用汉字,民间也使用汉字,比如韩国古代名著《绿珠传》使用的就是汉字,讲述的是晋朝石崇的宠妾绿珠的故事。
到了明代,韩国学习汉语、汉字更是掀起了高潮,民间有很多专门的汉语学习教材,如《老乞大》、《朴通事》等。
汉字文化圈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越南情况也大都如此,虽然这些国家后来都创建了本国文字,但是大量通行的还是汉字。
1970年以后,韩国政府决定废除汉字,全面采用属于拼音文字的现代韩文自近代中日甲午战争、中法战争以来,中国的国力不断衰弱,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日益减小。汉字文化圈里的这些国家逐渐发出了弘扬本国文字,去汉字化的呼声。
于是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开始逐渐采取了一些措施,利用国家政策手段开始了去汉字化的活动。如1866年日本岛密逾提倡废止汉字,汉字在日文中大量减少,最少的时候只有850个汉字;1945年以后越南开始全面采用拼音文字“国语字”全面取代汉字。
1970年韩国政府正式下令废除汉字,采用本国的拼音文字韩文,韩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去汉字化运动,韩国大有把汉字从韩国完全剔除的趋势。
现代韩文解决不了韩语里大量存在的一音多词现象在去汉字化的运动中,韩国人很快发现,现代韩文解决不了韩语里大量存在的一音多词现象,以前用汉字的时候,汉字可以有效地规避这种现象,可是韩文则不行。
这种多音现象在说话和写文章时,可以利用上下文语境来消除它的负面影响,但是,在缺乏语境的韩文名字使用中就遇到了大麻烦。
如果只是使用现代韩文,韩国会出现大量有同样名字的韩国人。这种现象给韩国的户籍登记以及日常身份确定方面带来很大的弊端。
为了消除现代韩文的这种弊端,韩国政府不得不要求韩国人在韩文名字之外再取一个中文名字,所以就出现了韩国人在身份证上用括号额外再写上一个中文名字的现象。
现代韩国人取名,有的是直接取汉字名字,然后用韩文翻译,如果没有汉字名字的,会根据韩文发音在韩国汉字中找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来翻译。
过去的汉字文化圈国家现代仍然不能完全舍弃汉字汉字对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影响深远,这些国家虽然做了很多努力,想在本国文字里完全剔除汉字,但是从客观上来讲,却不能完全做到。
以日本为例,为了去汉字化,日本政府把日文里的汉字一度减少到了850个,结果却发现这850个汉字完全不能满足日常表达的需要,所以不得不发布命令,将日文中的汉字增加到1850个。
以韩国为例,废除汉字以后,韩国不仅仅是姓名同化严重,日常表达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实际上,在现代韩文中仍然有大量汉字存在。比如现代的韩国高中生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识记1500多个汉字,这说明汉字在现代韩文中的使用频率还是很高的。
基于韩国文字不能完全舍弃汉字的事实,1997年以后,韩国中小学的汉字教育已经开始逐渐恢复,2005年韩国政府正式下令可以使用汉字。
现代中国不采用拼音文字的原因可能有些人会问,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文字都做了改革,使用的都是表音文字,为什么中国还在使用属于意音文字的古典汉字?
除了汉字承载着我国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国人在情感上舍弃不了汉字等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表音文字解决不了汉语里的同音现象。这种语言的同音现象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国家尤其多。
所以,虽然我国颁布了汉语拼音,但是汉语拼音仍然不能取代汉字使用。
写在后面的话日本、韩国、越南等历史上的汉字文化圈国家在历史上受中国影响,大量使用汉字已经是历史,这些国家现在主张使用本国文字或者部分使用汉字都是他们的自由。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汉字的辉煌历史而感到自豪,但也应该尊重他国的文字使用现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