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病重,十万火急,一向孝顺的宋庆龄为何不赶紧回家?

宋庆龄的母亲名为倪桂珍,这名女子非常的优秀,她培育了6个儿女,而且每位儿女都非常的厉害。倪桂珍去世的时候,宋庆龄并没有赶到现场,这让人感到十分的困惑,按理说像宋庆龄如此孝顺的人,为什么不在母亲病重的时候赶紧回家呢?其实这里面是有一定的隐情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首先,宋庆龄的身份特殊,她是孙中山的妻子,因此宋庆龄的一举一动都会和政治有着很大的牵扯,她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反复的斟酌。在1931年的时候,宋庆龄的母亲就病重了,而家人也在第一时间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宋庆龄,宋庆龄当时正在柏林,她并没有选择立刻回国,有人说这是因为宋庆龄和母亲之间有很大的恨意,所以才导致她不愿意看母亲的,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政治背景,1925年的时候孙中山去世,而国内的局势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1922年的时候,宋庆龄就和孙中山一起出席了一场重要的会谈,这场会谈确立了孙中山联俄联共的政策,这个政策非常的好,而这次会谈也能够成为两方的一个好的开头。但没想到之后孙中山去世了,孙中山死后宋庆龄就成为了国民党的执行会委员,并且宋庆龄还是武汉国民政府的核心五位领导之一。宋庆龄非常坚持孙中山的政策,不过就在这时,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清党运动,并且大肆迫害共产党。宋庆龄对这件事情感到非常的不满,并且还发出了声明,也正是这个声明,让宋庆龄和蒋介石彻底决裂了,宋庆龄说有一些领导过革命的人最终走上了歧途。

之后,没过多久,国民政府也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这时宋庆龄对国民党彻底感到失望了,这些人已经背离了孙中山的初衷!因此,宋庆龄就和陈友仁一起来到了苏联的莫斯科,之后又在欧洲的很多个国家停留过!同时国民政府对宋庆龄也非常的不满,宋庆龄在出国后,仅在1925年5月份回来参加过孙中山的国葬仪式罢了。因此,在这么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宋庆龄不能够轻易的回国。宋庆龄每一次回国背后都有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当宋庆龄接到了母亲病重的消息的时候,她刚开始以为这是南京政府的误导,为的就是让自己赶紧回国,然后把自己给控制住。宋庆龄的犹豫不决造成了人生的一大遗憾。宋庆龄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之后,犹豫了几天,并且反复确认消息的准确性,所以导致她晚回来了几天,在1931年8月13日的时候宋庆龄才到达了上海,而此时她的母亲已经去世了,所以宋庆龄并没有见到母亲倪桂珍的最后一面。

另外,宋庆龄的母亲死得非常的仓促,其中不仅仅是有病情的原因,还因为宋母受到了刺激。在1931年7月23日的时候,宋子文遭到了暗杀,而暗杀他的人是民国的暗杀高手。虽然宋子文安然无恙,但是宋庆龄母亲并不知道,并且这个消息在第一时间传到了她的耳中,宋庆龄母亲以为自己的儿子去世了,所以非常的伤心,就在这种错误信息的误导下,导致她情绪过于激动,血压升高得了重病,并且不治身亡。

最后,宋家的亲情是十分复杂的,很多关系都扯上了政治!李桂珍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孙中山和蒋介石,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所以宋庆龄与蒋介石决裂了,这个时候妹妹宋美龄,自然与宋庆龄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问题。由于政治立场的不同,所以她们的感情也出现了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宋庆龄和孙中山的婚姻本是没得到母亲的认可的,但是却在宋美龄嫁给蒋介石的时候,母亲突然同意了宋庆龄与孙中山的婚事,这一点让很多人都琢磨不透。另外,宋家的大姐宋蔼玲也非常支持蒋介石,所以即使宋庆龄非常的孝顺,她也不可能在接到母亲病重消息的时候什么都不顾,就十万火急回国的,这一切都需要细细斟酌!

母亲病重,十万火急,一向孝顺的宋庆龄为何不赶紧回家?

谢邀!

1931年7月23日,宋庆龄的母亲正在青岛避暑,突然传来儿子宋子文在上海北站遇刺的消息。她本来就患有疾病,听到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血压顿时升高,就去世了。其实宋子文安然无恙,是他的秘书唐腴胪中弹身亡,可怜爱子心切的母亲就这样走了。宋庆龄听到母亲逝世的消息,立刻从德国经苏联回国参加葬礼。在火车上,当她听一位亲戚讲述她母亲患病及去世的经过时,她悲痛不已,她说,“我几乎哭泣了整整一夜”……

(倪桂珍)

宋庆龄的母亲叫倪桂珍,1869年生于浙江余姚,父亲倪韫山,母亲姓徐。她是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十七代孙女。她一生育有6个孩子,3女3男。并把自己的美貌与气质遗传给了孩子,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她有孙中山、蒋介石、孔祥熙这三个赫赫有名的女婿,这使她在近代史上更加被大家关注。

而她本身也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倪桂珍17岁毕业于上海裨文女中(今上海市黄浦学校),擅长数学,喜爱弹钢琴,懂英文,曾留校任教员。精心培养了三个优秀的女儿。

在母亲病重为什么不赶回来

1931年,当宋庆龄的母亲生病时,世界法西斯势力十分猖獗,宋庆龄正在海外,积极呼吁反对帝国主义,反法西斯。她曾在1928年与美国、苏联、法国等著名人士共同组织成立“国际反帝大同盟”,一直参加反对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活动。1931年3月, 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在日本陆军学校讲话,鼓吹占领满蒙(中国东北)要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的土地。他不遗余力的鼓动让日本人都达成侵华共识。宋庆龄身在国外,与国内外的中国共产党都能取得联系,商议揭穿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面目。

1931年6至7月间,板垣征四郎蓄意在中国东北相继策划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企图为侵华做准备。7月,日本将两门24厘米口径的重炮运抵奉天日本守备队,秘密安装妥当,炮口对准中国东北军北大营(位于今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上园路附近)和奉天东飞行场(现名东塔机场)。宋庆龄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呼吁请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和同情中国的朋友援助。宋庆龄早年曾在美国留学,英语超级棒,同时还会法语等语言,与海外联系较多,有经验,她用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事国际活动。另外宋庆龄利用一切时间参加中国国外共产党的社会与政治活动,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

宋庆龄作为女儿很想赶回来看望母亲

宋庆龄和母亲,有很深的母女情。在宋庆龄去美国读书时,母亲送给她一个蓝宝石胸针,她把这颗胸针当成珍宝,时时珍藏在自己身边。母亲还送给她的一瓶葡萄酒、一瓶枫叶葡萄糖浆、一件毛背心,这些东西本来是她的母亲让她吃的用的,但是她不舍得吃也不舍得用,每看到这些东西就想起敬爱的母亲。这些东西她当做生命一样的带在身边。伴随宋庆龄经历过战争和多次的搬家,这几样东西依旧完好无损。现在这几样东西在北京宋庆龄故居的纪念馆里静静地陈列着,它们在向世人诉说着宋庆龄对母亲的爱细腻、深沉。这次母亲生病她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飞回来,但是世间忠孝难以两全,为了民族大义她选择了前者。(少女时代的宋庆龄和母亲)

另外宋庆龄母亲的死太突然,本来老人家正好好的养病,结果一个不可靠的消息传来,说自己儿子遇刺了。“老年丧子”这种消息对母亲来说是致命的一击,所以猝死了,时间太仓促,宋庆龄根本来不及见到母亲。8月13日宋庆龄抵达上海,市长和亲属到埠迎接。宋庆龄立即乘车到宋氏老宅,在母亲 灵前致哀。

宋庆龄和孙中山先生的婚姻,刚开始是遭到父母的反对,但宋庆龄钦佩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坚持和他在一起,并支持他的民主革命。最终她和孙中山结婚了。宋庆龄的父母心疼女儿,还是给她准备了嫁妆,祝福她的婚姻幸福!其中有套绣服(宋庆龄母亲的结婚礼服)深受宋庆龄的喜爱,这表示宋庆龄的母亲完全同意了宋庆龄的婚姻。

母亲病重,十万火急,一向孝顺的宋庆龄为何不赶紧回家?

绝笔历史,带你看不一样的历史!

宋庆龄的母亲叫做倪桂珍,倪桂珍可以说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中国女性,他在和宋嘉树结婚之后,培养了六个儿女,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宋氏三姐妹,也就是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

其实宋庆龄的母亲是在1931年于青岛去世的,当时宋庆龄并没有在国内,而是在欧美诸国游说,组建反帝国主义力量,帮助中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霸权行为。因为在当时,九一八事变虽然还未爆发,但是日本政府咄咄逼人,不断挑起争端,企图分裂我国土。

而宋庆龄的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在践行孙文先生的遗志,让世界上所有人看到真实的中国,以此来揭开日本帝国主义分子的真实面目。

而倪桂珍去世的时候,其实很是突然,虽然那个阶段她身体确实不好,但是还没有到咽气的地步。结果有一天从上海传来消息,说是她的大儿子宋子文被刺杀了,使得倪桂珍突发高血压,导致心脏骤停,不幸去世。其实宋子文被刺杀的消息属于误传,死的是宋子文的秘书,但是倪桂珍爱子心切,加之本身身体就不好,因此遗憾离世。

当然宋庆龄得知母亲去世后,从德国绕道苏联,赶紧回国,其实在倪桂珍病重的时候,也不是宋庆龄不想陪在身边,而是她为了国家,只能尽忠而不能尽孝。而倪桂珍在去世后,葬礼可以说是震动了整个中国,毕竟她的三个女婿,也一个比一个厉害,而且还活着的两位,都是国民政府里面的重要人物。

其实倪桂珍曾经和宋庆龄矛盾是很大的,最根本的分歧是她不愿意宋庆龄嫁给孙文,虽然她当时支持自己的丈夫和儿女参加革命活动,并且给予孙文财力支持。但是让宋庆龄嫁给孙文,她和宋嘉树都是反对的,不过宋庆龄还是以超人的勇气,做出了这一选择,或许这就是宋庆龄的伟大之处。

喜欢点个关注吧!

母亲病重,十万火急,一向孝顺的宋庆龄为何不赶紧回家?

得知母亲倪桂珍暴毙的消息时,宋庆龄立即乘机飞回国内,一刻也没有耽误。途中伤心过度,一直在哭泣。

倪桂珍一生养育了6个出色的子女: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 一个个成长得非常优异。

倪桂珍与丈夫宋耀如夫唱妇随,宋耀如主要在外面活动,而擅长数学,爱弹钢琴,成绩优异,毕业后曾留校任教的倪桂珍,则负责教育子女。

埃尔默·特·克拉克著的《中国的蒋家》一书中形容倪桂珍为“虔诚地信守十诫,.还要进行礼貌规矩的训练。”

倪桂珍在教育子女中,她崇尚林肯的“民有、民享、民治”,把基督教义主张的受苦、忍让、宽容、博爱融纳之中,培养他们斯巴达克人般的勤劳与刻苦,从不溺爱孩子,不许养成饮酒、撒谎、偷懒等不良习惯,而且她坚持送儿女们去国外学习。

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是怎么死的?

倪桂珍本来生病在休养过程中,突然有人传来信息说他的儿子宋子文意外被杀,后来证实这是一个误传,死的是宋子文的秘书。

但是可怜的老母亲倪桂珍,本来身体弱,又在生病。听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消息后,肝肠寸断,血压升高,引发了心血管疾病,一口气上不来,就死了。

母亲倪桂珍生病,宋庆龄在何处?为何没有在身边伺候母亲?

倪桂珍得的是一种老年病,慢慢调理调理就好了。或者说这样的病,调养几年也不清楚。让儿女们放下手头的工作,陪在她的身边,倪桂珍不会让儿女们这么去做。因为她知道,儿女们都有自己的事业要忙,如果让儿女们用牺牲自己的事业的时间来陪伴自己,她是做不到的。

1915年6月,宋庆龄和父母说了自己想和孙中山结为秦晋之好,其父母竭力反对,年龄悬殊太大,实在是不合适。宋庆龄态度坚决,倪桂珍爱女心切,立即与丈夫追去拦阻,怎奈木已成舟。最后,宋庆龄开明的父母还是支持了女儿的选择,并没有影响母女,父女的感情,他们还给予了女儿丰厚的嫁妆。

母亲倪桂珍生病的那段时间,宋庆龄实在是忙得焦头烂额,1927年12月和1929年8月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名誉主席,之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九一八”事变后,宋庆龄回国后,无情揭露蒋介石“欲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她确信:

“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不能兼顾,当时日寇反动势力猖獗,宋庆龄一直在国内外积极的进行爱国活动。

就这样,1931年, 终年六十二岁的倪桂珍去世,遗体安放在上海万国公蒋宋孔陈墓。

母亲病重,十万火急,一向孝顺的宋庆龄为何不赶紧回家?

1931年的时候,宋庆龄的母亲病重。她的家人也在第一时间把这件事告知了远在德国柏林的宋庆龄,可是宋庆龄并没有选择立即回国。

有人说宋庆龄和她的母亲有很大的隔阂和矛盾,就连她和孙中山的婚姻都遭到了母亲强烈的反对,才导致她不愿意见母亲。那事实是这样吗?

宋庆龄的母亲倪珪贞是个开明的女性,她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代。从她拥有一双天足,就能说明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因为清末的时候,女子缠足还是一个不能打破的规矩。她可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宋庆龄5岁的时候就被送进私塾读书。这种母爱和教育是终身的。

宋庆龄和孙中山的婚事,起初倪珪贞确实是反对的。不为别的,这是出于母亲对女儿的爱。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是孙中山先生的坚定追随者,倪珪贞也是认同孙中山的革命理想的。但是当时宋庆龄只有22岁,而孙中山已经49岁了,年龄太过悬殊。孙中山为了革命事业,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倪珪贞只是担心孙中山给不了女儿安稳的生活。

宋庆龄是家里的乖乖女,十分懂事。他的姐姐妹妹经常因为不听话而受到母亲的责备。但是这一次她为了革命信念和自己的爱情坚定的给自己做主了。经过几次阻挠后,最终她的父母也同意了,还送来了丰厚的嫁妆。

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国内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汪精卫也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这已经把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破坏殆尽,宋庆龄十分失望。她曾多次公开演讲,指责蒋介石和汪精卫的这种不耻行径。

都知道宋庆龄的妹妹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倪珪贞只看到了蒋介石娶宋美龄的决心,所以同意了这桩婚事。1927年之前,倪珪贞一直在日本,她对国内形势根本不了解。这种简单的为女儿谋幸福的做法,导致宋氏姐妹政治立场不同,分道扬镳。

宋庆龄的多次演讲使得蒋介石对她十分不满,甚至派人监视她的活动。鉴于国内糟糕的政治环境,宋庆龄决定去苏联。此后除了1929年中山陵建成时,宋庆龄回来过一次,再一直都在国外。

所以1931年当她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时,她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反动派使用的障眼法,引诱她回国,好对她进行控制。所以他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先给国内的朋友写了一封信,让其帮助核实情况。

但是她的这一犹豫和核实信息的过程,造成了终身的一个遗憾,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1931年8月13日,宋庆龄回到上海,此时她的母亲已经去世了。

她母亲的去世很突然,虽然一直有病在身,但情况相对还是稳定的。1931年7月23日,宋子文遭到暗杀。事实上宋子文安然无恙,被暗杀掉的只是他的秘书。得到消息的倪珪贞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伤心过度。情绪波动太大,导致血压迅速升高,终不治身亡。

自古忠孝两难全。宋庆龄不是不孝,一来事发突然。二来生不得已。《档案》栏目曾经做过专门解密,当时的宋庆龄并不是正常的出国访问,而是被迫流亡。所以她要不要回国是需做出谨慎判断的。

母亲病重,十万火急,一向孝顺的宋庆龄为何不赶紧回家?

我是小女子悟语,我来回答。

首先,在这里要讲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认为,由于宋庆龄与蒋介石的政治主张不同,所以 ,宋美龄等宋氏姐妹与宋庆龄的关系非常差,实际上这是个误区。

图为宋氏家族合影,左一为孙中山

宋氏兄弟姐妹的个人关系私下里一直都非常好,且不论宋氏三兄弟与宋庆龄一直关系不错,老大宋蔼龄与二妹关系也非常好,说出来有些人可能不信,建国后,蔼龄在国外还与庆龄时有联系,并且互赠礼物,当然,建国后由于各自所站的营阵不同,庆龄与美龄断了来往。但是别忘了,当年蒋介石想伤害宋庆龄时,宋美龄可是毫不客气地与老蒋翻了脸,所以,宋氏兄弟姐妹的为人处世及格局是颇具豪门作派的,不论什么情况他们都相互扶持,特别有人情味,这一点颇让人感叹。

有点跑题,现归入正题。

图为宋氏三姐妹

两种因素导致庆龄未归

宋氏姐妹的母亲倪桂珍出身士大夫家庭,倪母是明代大学士徐光启的后代,即《农政全书》的作者,但是宋氏姐妹的父亲宋耀如却没有这些光芒。宋耀如出生在海南省的文昌县,本姓韩,因家境贫寒,宋耀如很小的时候跟随舅舅到南洋学做生意,后从其舅舅姓氏,改韩姓为宋。

1931年7月23日早7时,自南京到上海的宋子文在上海火车站遭人刺杀,宋子文安然无恙躲过一劫,但其时正患病的宋母倪桂珍可能是因此受惊,于当天下午2时去世。当时在倪太夫人身边侍奉的仅宋家二儿子宋子良。其时,宋蔼龄、宋子文、宋子安均在上海,宋美龄在南京,而宋庆龄则远在苏联的莫斯科。

图为宋子文和宋美龄兄妹

其实,早在1931年的4月,宋庆龄就在国外听说母亲病情较为严重,当时 ,她立即让在国内的朋友杨杏佛打探消息是否属实,并准备随时回国。不过,当时宋庆龄在国内的处境十分困难和微妙,因与蒋介石政见不同,她的政治环境非常的压抑,所以自孙中山去世后,她出走欧洲达10年,仅孙中山自北京移灵南京时回过国,但不久后又去了苏联,此后她一直呆在国外,同时,国外她还有不少工作,由于她的影响力,1927年和1929年,宋庆龄分别当选为世界反帝同盟主席和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所以,两种原因叠加,致使她在母亲有病到去世这段时间,一直呆在国外。

倪太夫人去世极尽哀荣

倪太夫人去世后,1931年7月24日9时,宋子文偕夫人张乐怡和三弟宋子安,乘轮船并带一口重金购得的楠木棺材前往青岛,迎倪太夫人回上海安葬。25日,宋子文领衔,以宋氏6兄弟姐妹外加宋子文的3个女儿为名,在上海《申报》登载《宋母倪太夫人讣告》。26日倪太夫人大殓 ,各界政要齐聚青岛吊唁。

图为宋子文和夫人张乐怡

27日,宋子文和二弟宋子良(子安当时较小)联名致电宋庆龄,盼她速归。宋庆龄听闻悲痛欲绝,第一时间放下手头一切工作,自苏联经寒冷的西伯利亚踏上回国路程。

29日晨,由宋氏三兄弟扶柩,载着倪太夫人灵柩的军舰到达上海太古码头,宋子文夫人张乐怡、宋蔼龄、宋美龄及女婿孔祥熙、上海市市长张群夫妇前往迎接。

当时,本来葬礼准备在8月初进行,但宋庆龄回归的路上不太顺利,没有按预定时间到达 ,所以葬礼延期,到8月13日宋庆龄到达上海,宋母治丧委员会决定,8月18日举行葬礼。

葬礼前后,倪太夫人可谓极尽哀荣,国民党政府及各界名人政要云集,蒋介石也于葬礼当天凌晨,专程自江西前线赶回参加了葬礼。

图为宋子文(左)和三弟宋子安

出殡时,宋子文三兄弟走在最前面,接着是宋氏三姐妹,以及女婿孔祥熙、蒋介石,三姐妹均全身“衣黑纱旗袍、布履、黑色纱袜,面罩黑纱,垂首饮泣”,孔、蒋两氏“亦衣黑纱长衫克尽半子之礼”,蒋介石也频频以巾拭目。

到墓地祈祷毕,宋子文悲痛地大声说:“我们没有妈妈了!”又引得宋氏三姐妹哭泣不止。

以上,就是宋母去世宋庆龄没在国内的原因,以及宋母去世前后的相关情况。

但愿我的回答你能满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