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的元朝公主嫁给高丽国王子,为何婚后一年王子就苦不堪言?你怎么看?

高丽国是朝鲜半岛的古代国家之一,整个国家的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历来都是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附属国,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财物和美女,而在强大的元朝时期,元世祖忽必烈却将他的长女下嫁到高丽国去和亲,这是为何呢?

在公元1231年,当时的蒙古国在征服了欧亚之后,又将目光转向到了朝鲜半岛,所以当蒙古国军队快要打到高丽国的时候,高丽王朝的国王赶紧退到了江华道附近才得以苟延残喘,保存了下来。

高丽王朝与我国古代的许多朝代一样也有权臣当道的时候,曾有一个武臣崔氏,可谓只手遮天,崔氏家族独掌朝政60年,欺凌王室、肆意废立,对王室顺从元朝非常不满,当时在位的元宗为了摆脱权臣对王室的欺凌,决定牺牲国家主权以换取元朝对高丽王朝的保护。

高丽王朝的元宗就向当时在位的忽必烈提出希望下嫁一个女儿给自己的太子世子谌,但是当时的忽必烈根本没有把高丽国放在眼里,元宗只好扫兴而归,后来在元宗的再三祈求下,忽必烈终于答应了,因公主只有13岁,于是忽必烈向元宗提出了条件,必须等自己的女儿年满15岁,而且也要等国王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之后才能进行嫁娶之仪,高丽国王兴冲冲地答应了。公元1274年元宗逝世后,世子谌继位,是为忠烈王,还是元朝的势力大,他的谥号都不敢称宗,只能称王。

按照当年的约定,15岁的忽必烈长女齐国长公主嫁给了高丽国的新国王,而高丽王朝上下也终于迎来了渴求已久的新娘,在他们看来与强大的元朝有了联姻,势必会成为自己的依靠,可是这样的婚姻才维持了一年,高丽的国王就哭着向公主求饶了,这又是为何呢?

齐国长公主有了娘家的靠山,为人十分的霸道,她35岁的丈夫之前就纳了一个王妃,结果公主一来,王妃马上靠边站,自己成了正宫,有了自己高贵的身份,高丽王朝上下又都对她如同神明一样敬仰,便时刻把控着朝政以及国王的个人生活,她对高丽国王有着很强的占有欲,只要国王想要与其他妃嫔过夜,她都会生气地手拿鞭子抽打国王,甚至拳脚相加,施以家暴。

国王害怕自己得罪了公主,就会失去来自忽必烈的保护,于是处处忍让,就算公主抽打自己,他也只能跪在地上忍耐,实在是受不了了,他就干脆嚎啕大哭,抱着头大喊救命,可见这位元朝公主在高丽国的地位有多高,就连国王都不敢惹她 ,更不要说全国上下的其他官员了,对高丽国来说,元朝公主就是自己的一张护身符,没有了公主,高丽国似乎才更危险。

齐国长公主的下嫁,开启了为时近百年的元朝与高丽王室联姻的序幕,从忠烈王到恭愍王,这七位高丽国王中有五个国王娶了元朝公主,其余两个国王很小就去世了,在元朝强大势力笼罩下的高丽王朝,可以说是国王与公主的共治,忠烈王更是强忍着身体与心理上的折磨,苦不堪言,更是敢怒不敢言。

十五岁的元朝公主嫁给高丽国王子,为何婚后一年王子就苦不堪言?你怎么看?

这个元朝公主叫孛儿只斤·忽都鲁坚迷失。她是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的嫡女,母亲是阿速真皇后。

(孛儿只斤·忽都鲁坚迷失剧照)

早在元朝建立前,蒙古就一直对高丽用兵。

蒙古兵团勇猛无敌,四处攻城掠地。对于他们的侵略,高丽国却没有畏惧,反而全民投入反击。但毕竟蒙古兵强大,高丽王不得不带着人民退居江华岛。眼看国将灭亡,高宗王皞在清理了权臣崔氏之后,向蒙古称臣,并让世子王倎入蒙古为质。

1259年,王皞病逝。忽必烈便让兵士送王倎回国继位。为了让王倎稳定政权,又下令对曾经反抗过蒙古的官吏百姓,不论罪刑轻重,一律都予以赦免。

1260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政权,王倎以藩国国王的的身份前来朝拜,得到了忽必烈“完尔旧疆,安尔田畴,保尔家室”的承诺。同时王倎也承诺,一定尽到纳质、助军、输粮、设驿、供户数籍等义务。

此后,王倎又数次入朝,与忽必烈建立了良好的朝贡关系。

不过,高丽权臣权势仍然很强,对王倎的王权有着极大的威胁。王倎为了能得到忽必烈的支持,以巩固王位,便数次请求能迎娶公主。

忽必烈身为宗主国,国力强大,根本不屑于与弱小贫瘠的高丽国和亲,因此数次拒绝了王倎。

王倎又遣世子王昛和朝中重臣入元,愿意把他们留在元朝为质,希望能得到忽必烈赐婚。

(忽必烈剧照)

忽必烈见王倎很有诚意,再加上他一心想以高丽为中转站,攻打日本。所以他便答应了王倎的请求,将他招为嫡公主忽都鲁坚迷失的驸马。

王倎深知迎娶公主,对高丽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丝毫不敢怠慢,不光派朝中重臣到元朝迎接忽都鲁坚迷失。还在忽都鲁坚迷失登岸之前,就带着朝臣们等候岸边。同时后宫嫔妃、公主,还有朝臣们的夫人,都必须出城迎接。此外宫中无论是官还是仆,都着节日盛装,恭候在宫门前。城中百姓亦是欢天喜地,奔走相告。

王倎为了迎娶忽都鲁坚迷失,还把他在做世子时,就已迎娶的王妃王氏降为贞和宫主,然后把忽都鲁坚迷失封为正妃。

王倎之所以要苦苦向忽必烈请求和亲,他心里可是打着小算盘的。

一是权臣随时有颠覆王权的危险,如果能成为元朝驸马,忽必烈必然会帮助他一起打权臣。

二是只要能娶到忽必烈的女儿,忽必烈肯定会贴补高丽,毕竟哪个做父亲的,不希望女儿享受荣华富贵呢!

一切果然如王倎所想,忽必烈不光派蒙古兵援助王倎平定内乱,还不断地向高丽国发放物质,让王倎得到国民支持。

同时,王倎由于做了驸马,愈发有借口和元朝朝廷走动,他经常带着忽都鲁坚迷失回元朝探望忽必烈等人,每次忽必烈都会赐给他许多金银珠宝和一些珍贵的物品。就连每次随王倎夫妇去元朝的随从们,也都满载而归。

(王倎与忽都鲁坚迷失)

有一年,高丽大旱,颗粒无收。忽必烈得知后竟下旨“年饥,豫给一岁粮”。

就这样,因为忽都鲁坚迷失的缘故,高丽国的经济水涨船高,渐渐脱了贫。

不过,有所得就有所失。忽都鲁坚迷失虽然能给高丽国带来财富,能让王倎的王权得到巩固,但她却十分刁蛮,动不动就会大发脾气。朝堂上下,没有她没骂到的人,王倎更是经常被她打骂。

有一次,王倎为了庆祝忽都鲁坚迷失生下了世子王謜,在宫中大摆喜宴。一时文武百官都纷纷前往祝贺,就连被废的贞和宫主也前往到贺。

就在贞和宫主跪着向忽都鲁坚迷失敬酒时,王倎回头看了忽都鲁坚迷失一眼。结果忽都鲁坚迷失勃然大怒,非说王倎给她翻白眼,还说王倎故意让贞和宫主屈节于她。一边撤销了宴席,一边哭闹着要回元朝。

王倎百般给她解释赔不是,她依然不听,还让下人拿棍把王倎打走。

后来,还是她带来的奶妈劝住了她,但她的侍从却回到元朝,打算向元朝告状。幸好当时管理此事的官员,是个明事理的人,这才压住了此事。

由于忽都鲁坚迷失对王倎百般挑剔,常常辱骂责打他,朝臣多有忿忿。不过,苦不堪言的王倎,却害怕失去元朝靠山,只能“涕泣不已”。

1297年,忽都鲁坚迷失看到寿宁宫的芍药花开得极为旺盛,突然泪流不止,随后竟落下了病根,不久便病逝了。卒年39岁。

由于忽都鲁坚迷失死得突然,朝野议论纷纷。世子王謜听说后,也疑心是有人暗害而死。王倎害怕他会疑心自己,于是在忽都鲁坚迷失去世不久,便将王位禅让给了王謜。

(参考史料:《新元史·后妃公主列传》)

十五岁的元朝公主嫁给高丽国王子,为何婚后一年王子就苦不堪言?你怎么看?

元朝建立后,高丽作为元朝的附庸国,与元朝之间,形成了君长亲朝,子弟入质的外交关系。

这位娶了元朝公主的高丽世子就是高丽忠烈王王愖(又写作王谌,后改名王睶,也写作王䞐,也叫王昛,史料不同,名字写法不同,都是同一个人)。而他娶的公主就是元世祖忽必烈的长女齐国大长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即后来的高丽庄穆王后。

正是从王愖之后,形成了所有高丽君主都必须成为元朝驸马的惯例。因为元朝强大,而高丽弱小,元朝公主的地位在高丽比国王的地位还要高。再加上元朝公主向来娇生惯养,草原民族的女儿生性也向来比较彪悍,娶元朝公主的高丽王的噩梦就到来了。他们被公主打骂是常事,甚至被打哭,还不敢还手,还要赔不是。

这个故事还要从1260年讲起。这年,高丽高宗逝世,在元朝为人质的高丽元宗回国继位。王愖就被封为王世子,送入元朝,按照蒙古贵族的习俗抚养。

到了1274年,高丽元宗去世,王愖继位,成为了高丽忠烈王。从这时起,高丽君主的封号都变了,不敢上庙号称宗了,惨吧。

忠烈王继位的当年,向忽必烈提出娶元朝公主为妻。忽必烈就将刚满13岁的嫡长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嫁给了忠烈王,并册封忽都鲁揭里迷失为安平公主。只是此时公主年幼,在3年后,才正式完婚。

忽都鲁揭里迷失的母亲是阿速真皇后,她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任性跋扈。忠烈王的命运可忧了,而且受苦的还不止忠烈王一人。

安平公主到达高丽后,王愖将之前娶的正妃王氏降为了贞和宫主,而将公主封为了正宫。从此,高丽王朝迎来了崭新的时代。

安平公主经常辱骂包括宰相在内的高丽大臣。达官贵人们一见到安平公主,个个是战战兢兢,唯恐又被点名批评。

安平公主对待自己的夫君忠烈王,那是更加的不客气,掐一下,拧一下,那是爱,更爱的就是动不动就拿手杖敲打忠烈王。这位可怜的忠烈王经常被公主逼到“王禁之不得,但涕泣而已”,被打到哭了。唉,好可怜的高丽王。

据高丽史的记载,王愖曾在宴会上回头看了一眼安平公主,就被说成是对她翻白眼,然后直接被公主从宴会上打跑了。幸得公主奶妈相劝,事情才得以平息。

他们在去寺院进香时,安平公主又以陪同的人太少为由,抡起木棍追打高丽王。公主一直从山腰追打到了山顶,然后追进了寺院,还是边骂边打。旁边的大臣看完也只能悻悻地说:“辱岂有大于此事乎”。说完,也只能长叹一声。不敢不服气呀,否则,公主会抡起木棍一起打。

自然,王愖及高丽诸大臣之所以还能忍耐,一是因为实在是国弱,打不过元朝(翻翻《元史》,一大堆“征高丽”);二是因为元朝实在是慷慨,给了大批的赏赐和援助,让高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王愖和安平公主曾数次到元朝朝拜和探亲。忽必烈每次都对王愖是大加赞赏,并且对于高丽国的很多事情,都让王愖自己看着办,只要汇报一下就行了。而且,每次忠烈王来朝拜,忽必烈都会赏赐大量的金银、马匹、珍宝等财物,还用赏赐同来元朝的高丽随从们很多金钱。

甚至在1279年,因为高丽“年饥,豫给一岁粮”。这还只是提前给的,平时每年元朝都有岁粮拨给高丽。

元朝给高丽的这些赏赐,大大提高了高丽的经济水平,让高丽上至君主,下至百姓,普遍受益,自然是举国开心了。

这种情况下,高丽君主经常被元朝公主打,高丽大臣经常被元朝公主骂,看在钱粮的份上,忍了;再苦不堪言,也忍了。牺牲个别人,幸福一高丽,还是挺划算的。

高丽王族和元朝联姻,除了可以得到公主和大笔钱粮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好处。

当时的高丽,有点类似西方王国,王族喜欢近亲结婚。什么哥哥娶亲妹妹,侄女嫁给亲叔叔,堂兄妹结婚之类的,那是屡见不鲜。而元朝公主的到来,大大改善了近亲结婚的状况和恶果。

十五岁的元朝公主嫁给高丽国王子,为何婚后一年王子就苦不堪言?你怎么看?

在历史上,高丽国很成一段时间都是中国的附庸,不过在南宋时,由于赵宋王朝对北方鞭长莫及,高丽国终于引来了独立自主的日子。但可惜的是,高丽国好不容易盼来的自由,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所谓的幸福,反而是一场大灾难。

因为,高丽国的武将们,趁机发动政变,将高丽国王架空成傀儡。此后百年,高丽国的政权实际是被武将们轮番控制,直到成吉思汗横空出世。

最初,面对蒙古的强势崛起,高丽国的武将们还算识相,他们主动与蒙古约为“兄弟之国”。

但后来,因为蒙古想要把高丽国变为自己的附庸,而高丽国的武将们害怕王室会因此重新掌权,便极力反对,于是高丽国与蒙古翻脸,两国由此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他们从1231年的窝阔台时期,断断续续打到1273年的忽必烈时期,持续42年之久。

在这场大战中,蒙古先后9次出兵讨伐,但依然没能成功征服高丽国。不过,这场战场却让高丽国这些武将们的势力严重受损。

在这种背景下,高丽国王王禃为夺回政权,就派自己的儿子王昛到元大都面见忽必烈,请求联姻,以示百年好合之意。

当然,所谓的联姻,实际上就是高丽国王室表示愿意给忽必烈当附庸,而作为回报,忽必烈帮助高丽国王室重新夺回大权。

经过几次沟通,双方很快达成这场政治联姻。

忽必烈为表示诚意,直接将自己和阿速真皇后生的嫡女,即孛儿只斤·忽都鲁揭里迷失(被高句丽称为庄穆王后,以下简称庄穆王后)下嫁给高丽王子王昛,两人还在元朝成了婚。

半年后,高句丽国王王禃去世,王昛成为高丽新国王,也是高丽王朝第25任君主,于是他带着庄穆王后回到高丽,高丽举国欢庆,喜大普奔。

因为王昛之前已有妃子,但庄穆王后身份尊贵,不可能做小老婆,王昛只好把正宫降格,让庄穆王后做了正宫,成为高丽王国后。

此后,凭借着忽必烈的支持,王昛不仅从武将们手中夺回大权,还收回西北面(东宁府)及耽罗等领土,国家也从此稳定下来,因此高丽国的百姓们都欢呼雀跃道:“没想到这个国家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火摧残,终于等到了太平的年代!”

当然,这一切并不是元朝白给的恩惠,作为交换条件,高丽国彻底成为元朝的“驸马国”,不仅需要完全服从元朝的调遣,还需要称臣纳贡,降格官制与称呼、以及按照元朝的打扮剃发易服。

当然,这些对于王昛这个国王来说,都不算什么事。但有一件事,却让王昛苦不堪言,它就是庄穆王后。

这位庄穆王后,因为是忽必烈的嫡女,不仅身份高贵,又自小被忽必烈宠坏,所以性格变得是飞扬跋扈,刁蛮任性,简直无法无天,就连忽必烈都拿她没办法,更不用说王昛这个弱势丈夫。

庄穆王后嫁到高丽国后,把高丽的达官贵人都当成自己的奴仆,什么宰相之类的高官,只要看不顺眼,张嘴就是一顿臭骂;对自己的老公、已经是一国之主王昛更是毫不客气,只要一生气,拿起手杖就是一顿敲打。

有一次,庄穆王后看上高丽国兴王寺(国寺)中的黄金塔,就想把它毁掉后重新再做个东西,王昛想阻止却又不敢,只能默默哭泣,最后硬生生憋出一场大病,于是大臣们趁机请庄穆王后还塔,王后同意后,王昛这才喜笑颜开。

还有一次,王昛和庄穆王后到天孝寺,庄穆王后不满随从太少而掉头返回,王昛只能跟着返回。后来庄穆王后稍微息怒,重新到天孝寺后,又嫌王昛不等她而先入,于是直接抄起棍子殴打王昛,很多高丽大臣亲眼见到国王被王后一路追打,摇头感叹道:“岂有辱大于此事乎?”

在庄穆王后的淫威下,王昛也无法公开接近其他女子,甚至连他原来的王妃王氏都无能再接近,有一次中郎将金仲卿给王昛进献了几个美女,结果这位中郎将直接被庄穆王后抓进监狱。

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之下,王昛实在苦不堪言,但碍于老丈人家实在太牛,自己根本得罪不起,所以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与此同时,王昛为躲避河东狮吼,就只好寻找各种机会,跑出去和其他女人偷情。真是堂堂一国之君,竟然沦落于此,实在可怜!

不过,庄穆王后对高丽国也有不少帮助,忽必烈知道自己女儿刁蛮任性,心想这个女婿能忍受也真心事不容易,所以每次女儿女婿回国探亲,他都厚加赏赐,高丽国内遇到什么困难,他也是大力相助,让王昛从中获得不少实惠。也正因为此,王昛一生去蒙元达16次之多。

等到1297年,庄穆王后突然病逝,王昛终于结束了这种悲剧生活。但是,庄穆王后给王昛生了一个儿子叫王璋,他对母亲的去世,一直抱有怀疑,他认为母亲是被人害死,说不定幕后主谋就是自己的父亲。

于是,这位王璋便以奔丧为名回国,要求对此事展开彻查,王昛建议等服完丧后再说,但王璋却置若罔闻,仍派人逮捕受宠的宦官崔世延、陶成器等人,迫其招供,然后又将王昛在外面勾搭的七个情人全部处死,还流放四十余人,使 “国人震慑”。

在这种背景下,王昛便索性下诏退位给王璋,自称太上皇。看到王昛比较识趣,同时王璋也不愿意彻底与自己的父亲翻脸,于是他在登基为高丽国新任国王后,就特意找了个姓金的美貌寡妇献给王昛,以示慰藉。此后,王昛和这位寡妇共同生活了十年,然后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十五岁的元朝公主嫁给高丽国王子,为何婚后一年王子就苦不堪言?你怎么看?

在历史上,和亲公主的命运大多都是比较悲惨的,只有少量的公主能够极尽尊容,或者获得善终。然而,元朝的安平公主,作为一个和亲公主,却完全不一样。

安平公主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小女儿,在她12岁那年,高丽王朝为了巴结元朝,第二次向元朝求婚。忽必烈原本考虑用宗室女子嫁入高丽,但是看到高丽王室的诚意,以及忽必烈意图借高丽为跳板攻打日本,因此同意亲生女儿安平公主嫁给高丽王子。

公元1274年,安平公主15岁,正式嫁给年长30多岁的高丽王子。不过,和历史上的和亲公主不一样的是,安平公主出嫁的名义是招赘驸马,并不是外嫁和亲,高丽王子也是在元朝的都城大都和公主成婚的。安平公主婚后和高丽王子原本住在元朝,一个月后,高丽老国王逝世,元朝册封高丽王子为新国王,即高丽的忠烈王,并派兵护送回高丽。安平公主从此随夫婿前往高丽。

安平公主在高丽极尽殊荣,在到达高丽的第一天,忠烈王要求高丽的王公大臣、嫔妃、宫人等一众成员,全部在都城跪迎公主的到来。在高丽,忠烈王在迎娶安平公主之前原本是有正妃的,从此也全部降级,将正宫王后的地位让给了安平公主。

此外,安平公主不仅主导高丽后宫,还可以任意干涉高丽朝政,群臣没有敢不从的。自从安平公主到达高丽以后,安平公主就成为了高丽地位最高的人。由于有元朝的撑腰,安平公主在高丽的胡作非为没有任何人敢阻拦。甚至连忠烈王,安平公主动辄肆意大骂,棍棒相加。如果忠烈王胆敢没有经过安平公主允许,而与其他妃嫔眉来眼去,则妃嫔轻则打入冷宫,重则性命不保。

有一次,在一个宫廷宴会上,忠烈王不小心白了安平公主一眼,结果导致安平公主大怒,下令撤销宴席并吵着要回元朝告状。忠烈王深感害怕,起身抱着公主的凤辇不让公主走,被公主的随从乱棍打了回去。要不是公主的陪嫁奶娘以死相劝,这场小小的风波根本没法停歇。

1297年,37岁的安平公主去世。伴随着公主的去世,忠烈王惶惶不可终日,由于害怕元朝认为是忠烈王害死了公主,忠烈王赶紧退位,将王位传给了他和安平公主所生的儿子,谥安平公主为庄穆王后,忠烈王才躲过一劫。随后,元朝追封安平公主为齐国大长公主。

十五岁的元朝公主嫁给高丽国王子,为何婚后一年王子就苦不堪言?你怎么看?

十五岁的元朝公主嫁给高丽国王子,为何婚后一年王子就苦不堪言?你怎么看?(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和亲主要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和周边少数民族首领之间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和亲制度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汉代,和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两个民族停止战争、摒弃前嫌,建立友好和睦的关系,有自愿和亲的,例如王昭君,为匈奴和汉族的团结做出了贡献,也有被迫的,例如远嫁乌孙的公主刘细君,一生郁郁寡欢。

这些宗室之女被迫远嫁他方,遇到各种困难和痛苦,还要接受少数民族的习俗,对于一个来自礼仪之邦的女人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娘家实力弱小,这些和亲的女子就会地位低下,受尽各种的屈辱,所以很多和亲的女子过的并不幸福。

但是,有一个和亲的公主却是奇葩一个,上至君主、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对她异常恭敬,甚至是胆战心惊。

这位公主就是忽必烈的女儿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也称为安平公主,她嫁给了高丽忠烈王王昛。

安平公主为什么会嫁到高丽呢?

这事儿要从元朝攻打高丽说起,这是一个仇家变亲家的狗血故事。

自1231年起,蒙古连年对高丽用兵,“凡四命将征之,凡拔其城十有四”,强悍的蒙古大军将高丽打的稀里哗啦,但是,在攻打的过程中,蒙古人发现一个问题,高丽山地多平原少,可耕地就更少了,粮食能养活当地的老百姓饿不死就不错了,根本养活不了太多军队,而蒙古骑兵的后勤基本靠抢,到了高丽才发现,当地的老百姓根本养活不了蒙古大军,军队需要的粮食、草料都要从中国运输,军队的机动性受到很大限制,再加上当地百姓不断袭扰,蒙古大军这才意识到,征服高丽的成本太大了,得不偿失,必须改变策略。

1259年,高丽高宗派遣世子王倎(后改名王禃)奉表入元,双方议和,次年,元世祖忽必烈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向高丽宣布诏书“完尔旧疆,安尔田畴,保尔家室”,表面上承认了高丽独立。

后来高丽元宗王禃即位,为巩固王位稳定,想要与元朝和亲,1271年,派枢密使金鍊向元朝求婚,被忽必烈拒绝,同年六月,又派遣世子王昛率领尚书右丞宋玢、军器监薛公俭及衣冠世胄28人入质于元,再次请求忽必烈给王昛赐婚,看到如此诚意,忽必烈终于同意,招王昛为女儿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的驸马,消息传到高丽,举国欢庆,奔走相告,由此揭开了元朝与高丽王室近百年的联姻史,据记载,元朝共有9位公主嫁到高丽。

但是长公主只有13岁,必须长到15岁才能出嫁。

三年后的1274年,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远嫁高丽,已经登上王位的高丽忠烈王王昛不敢小视,派遣枢密院副使奇蕴到大都迎接公主,王昛本人则亲自到肃州接亲,高丽嫔妃、公主以及百官的夫人都出城迎接。

安平公主到达当日,皇室宗亲、文武百官着盛装、豪华车队,气势恢宏的捣城外迎接,安平公主车队来到高丽国清寺门前,接受百官庆贺,王昛的原配正妃王氏降为贞和宫主,安平公主为正宫。

高丽举国上下都以为来了一个”护身符“,其实,元朝送来了一个”烈火奶奶“。

作为忽必烈的嫡长女,这位元朝长公主含着金汤匙长大,从小就娇生惯养,飞扬跋扈,刁蛮任性,那脾气大的点火就着。这次嫁到高丽绝对是屈尊而来,居高临下,背后是势力庞大的大元朝,哪个敢不给面子。

在她眼里,就没有不敢骂不敢揍的人,国王老公怎么样?她照揍不误,经常当着下人的面对王昛是又打又骂,根本不顾及丈夫的高丽王身份,次年9月,安平公主生下儿子王謜,举国欢庆,诸王百官贺喜,王昛的原配王氏也来祝贺,跪着向安平公主敬酒,王昛回头看了这个原配夫人一眼,被安平公主恰巧看见,立即勃然大怒,“何白眼相视?岂以宫主屈节于我乎!”(你为什么要冲我翻白眼,是不是你的原配屈居我下你不高兴),越说越生气,接着就是大哭大闹,命令下人立即备车,不干了,回娘家!

王昛吓坏了,公主回去了,蒙古大军估计很快就来了,满大厅的宾客都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幸亏安平公主的奶妈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上去拦阻”公主若出,老婢必死于此!“,奶妈是安平公主唯一的精神依靠,她这么一说,安平公主立即消停了。

但这事儿没完,安平公主最终逼着老公把原配打入冷宫才了事儿。

王昛不是怕安平公主,怕的是她背后强大的娘家大军,不得不处处忍让,有一次两个人到天孝寺进香,因为陪同的人员太少,安平公主随手抄起一根木杖朝着王昛的头砸了过去,把帽子都砸掉了,到了山顶,气还没有消,追着王昛打,随行的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辱岂有大于此者乎!”,不但如此,安平公主还要王昛穿着元朝的服饰,随着蒙古族的习俗,高丽百姓看到自己的国王打扮成这个样子,都痛心疾首,潸然泪下。

公主还是一个护夫狂魔

除了嚣张跋扈,刁蛮任性,其实,安平公主还是一个护夫狂魔,也就是说,自己的男人只许自己欺负,《高丽史节要》记载,元朝派了一名叫黑的的官员在高丽担任达鲁花赤(监督官,类似于钦差大臣),此人十分傲慢,经常欺压高丽官员,甚至还顶撞忠烈王王昛,安平公主对黑的很不满意,有一次,安平公主回娘家,怕黑的背后使坏,就派人去监视他,防止他污蔑自己的丈夫。虽然嚣张跋扈,但是安平公主对于促进两国之间和平交往贡献还是挺大的。

公主暴毙,国王退位

1297年,安平公主到寿宁宫观赏芍药花,思念家乡,大为感叹,以至于泪流满面,不小心染上疾病,就此去世了,年仅39岁,葬在高陵。

安平公主壮年去世,死的蹊跷,以至于各种传言不断,虽然没有真凭实据,但是如果这种流言被忽必烈信以为真,兴师问罪,高丽必将生灵涂炭,吓得忠烈王王昛赶紧将常年在元朝居住的儿子王謜召回继承王位,他自己改当太上王了,元朝的外孙子当皇帝,元朝总不至于对自己人下手吧。

王謜回国继承王位,立即以诅咒公主致死的罪名将父亲的宠妃无比、宦官陶成器、崔世延等人处死,流放了40多人,雷霆手段令高丽人震撼。

元朝封王謜为高丽国王,即忠宣王,忠烈王王昛为逸寿王,王昛终于脱离苦海,不用再过胆战心惊的日子了。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