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的枪法跟谁学的?罗家枪从何而来?

罗成是隋唐演义中的好汉,是燕王罗艺的儿子。年少有为,二十岁就挂帅出征。一生战功赫赫,无论是在瓦岗寨,还是帮李世民平定天下都少不了罗成的汗马功劳。

罗成一杆亮银枪耍的出神入化,后人都称为罗家神枪,也被人称为花枪罗成。罗成自幼就跟随父亲罗艺学枪,吃下不少苦头。虽有亲爹教授但因年少不懂其中武学之精妙,虽然懂得其路数但火候和力道都差了许些。其实罗成还有一位师父叫丁彦平,此人是大隋朝开朝九位元老之一。跟靠山王杨林,北平王罗艺也就是罗成的父亲都是拜把子的兄弟。手使用一把双枪,此人又是裴元庆的师傅,裴元庆的链子双锤就是师承于丁彦平。

因为罗艺和丁彦平是结拜的兄弟,罗成便拜了丁彦平为干爹。至此丁彦平开始传授罗成的枪法,可以说把自己的必胜所学都传授与罗成。罗成最著名的回马枪就是出自丁彦平之手,罗成因自幼就在罗艺手下学枪再加上干爹丁彦平多年征战的经验,经此二人之手后的罗成更是炉火纯青。冷面银枪俏罗成一把罗家枪曾三枪刺伤程咬金,在瓦岗寨大破一字长蛇阵,翻身回马枪刺死靠山王杨林,一杆亮银枪让人闻风丧胆。

再来讲讲罗家枪法的来源吧,

​罗成第一次离家去山东给舅母拜寿同时也是为了会晤表兄秦琼秦叔宝,在路上就大逞威风,呼叫各路强盗,邀请响马们来抢劫他,说有种就来抢劫小爷我,现在的响马都没有种。结果正好碰上绿林总瓢把子“小灵官”单雄信,二人打起来,罗成在单雄信腿上扎了一枪得胜了。

单雄信当时在黑道战斗力排名第一,罗成打赢了他,从此一举成名,威震黑道。

​罗成十五岁时在扬州夺得武状元。威震天下,黑白两道数他枪法第一。

按照隋唐英雄排名,罗成只排在第七名,排在第二至六名的五个人没和他交过手。第一条好汉李元霸和他对阵时,李元霸力量大,罗成的枪快,罗成不和他兵器碰硬的,利用快枪在李元霸大腿上扎一枪,吓得李元霸不敢再打,拍马逃跑。

再后来排在前六名的好汉一个一个地死去了,从此罗成自然而然地成为天下第一,罗家枪天下无敌。

​罗家枪这么厉害,是谁传下来的呢?总不能是一个人忽然创出来,就这样厉害吧。

自然是有出处的,只是大家没有注意罢了。

首先罗家枪是罗艺传下来,但不是罗艺发明创造的,罗艺也不是家传的枪法,《隋唐演义》和《兴唐传》里面根本就没有罗艺父亲的名字,那么罗家枪是从哪儿学来的呢?

原来罗家的枪法源于姜家枪。

​那姜家枪乃是三国时姜维传下来的。

大家知道,姜维是诸葛亮的接班人,是后来的蜀汉大将军,一生曾经九伐中原,临死前设一毒计叫“一计害三贤”,当时天下最有本事的三个人,邓艾钟会和他姜维自己,在一次战役同时毙命,姜维设毒计竟然连自己一块杀死,您看这有多毒!

姜维人这么毒,他创下的枪法自然也是狠毒厉害,威力如何,在《三国演义》里也有过明确交代,就是姜维打胜过赵云赵子龙。

常山赵子龙浑身是胆平生只吃过一次败仗,那就是随诸葛亮出祁山攻打天水城时输在姜维手下。

​《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没有认真部署攻打天水郡,被姜维识破将计就计杀过来,当时赵云挺枪跃马,要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正遇姜维,二人一场大战,原文这样写道:

当先一员少年将军,挺枪跃马而言曰:“汝见天水姜伯约乎!”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

赵云打了败仗,回去夸赞姜维枪法与众不同,才有诸葛亮定巧计,动用赵云、魏延、马岱、关兴、张苞等五员大将合力,才收降了姜维。

从这些,您可以看出来,姜维和他的枪法都是多么厉害。

但是姜家枪家族式往下传一直传到南北朝,姜家人脉不旺,一直没有杰出子弟来使这一天下无敌的枪法扬名江湖。

​隋朝时姜家人在河南南阳姜家集居住,这时的姜家只有一户人家了,而且姜老头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叫姜桂芝。曾经主宰过中国一段历史的大将军大英雄姜维竟不能延续香火,姜家枪面临绝种灭亡的危险。于是姜老头改变的祖上“传子不传女”的传枪规矩。

真是否极泰来,剥极而复!就是因为姜老头的这一变通,姜家枪名扬天下的时刻到了!

书生罗艺去参加南陈的会试,想凭着文采考取一官半职,获得功名富贵,施展平生才学和志向。罗艺走到姜家集时一病不起,被姜老头救治好,获得姜老头的唯一女儿、姜家枪的唯一传人姜桂芝的爱情。二人相互爱悦,结为夫妻。

​罗艺才知道这个新婚妻子竟然是身怀绝技的花枪高手。罗艺有志向有心眼,苦苦哀求妻子传他枪法。

姜桂芝新婚燕尔,男欢女爱,这时罗艺就是要天,她若能拉下来那也是立马拉下来给他。但是姜桂芝有个小女子道道,就是怕以后受丈夫的气,没有把姜家枪全部传给罗艺。姜家枪一共是103路,姜桂芝只传给他72路。

也是罗艺怕耽误了考试,急着去求官,这才离别已经怀孕的新婚妻子南下。

罗艺一到南陈,正赶上南陈小国国破家亡的时刻。隋朝要一统天下,派靠山王杨林灭了南陈?罗艺一肚子的学问无处使用,一怒之下投军,结果一杆花枪大放异彩,所向无敌。

​这正是文不齐武齐,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罗艺使出来的姜家枪法让敌人闻风丧胆,他的枪招“甩手献桃枪”(打伤过杨林的枪法)、“梅花七蕊”、“五虎断门枪”、“回马绝命三枪”等等杀敌无数,只要碰上就算倒霉,非死即伤,侥幸逃得性命的都是惊魂不定,终生难忘。

罗艺在南陈立威,日不过午,战不旋踵,连败大隋朝九员大将,隋军大帅靠山王杨林亲自出马,二人大战一天,罗艺使出第七十二路甩手枪来,用枪后面的枪欑子压在杨林的手腕子上,差点没把杨林的手砸残废了。

在罗艺的力挺下,南陈又延长国祚将近一年。这一年中,南陈君主把罗艺以为柱石,南陈太宰秦旭(秦琼的祖父)把女儿秦蕊珠许配给他。罗艺在兵荒马乱之际,朝不保夕,本来不想答应,但南陈君臣寄托重任,不答应反而显得自己贪生怕死没有担当了,当时的情景他无法选择,只好又成了新家。

后来南陈被灭亡,罗艺拉着原班人马转战燕山,隋朝内忧外患无法顾忌到他,于是和他和谈,罗艺服从隋朝节制管理,但爵同王位,号为世袭燕山公,听调不听宣。

后来秦氏夫人生下罗成,罗成的武艺是他父亲罗艺一手传授,学会了姜家枪72路。不过这时,已经没有人记得姜家枪了,罗艺一杆金枪震动天下,其枪法已经被称为罗家枪了。

这期间罗艺曾派人找过原配结发妻子姜桂芝。但到南阳时,只打听得姜桂芝父母亲都已去世,姜家已经搬走。具体哪儿可没有人知道。

原来罗艺离开不久,姜桂芝生下一子,取名叫罗松。罗松长大成人,学全103路姜家枪法。带老母亲千里寻父。在罗成颇一字长蛇阵时,罗松出马用子母枪破了罗成的回马枪,这才兄弟相认。

​小白脸罗成心眼又黑又毒,他深知哥哥罗松的武艺本领比自己大多了,生怕罗松盖过了他,将来建功立业强过了他。于是这小子包藏祸心,使用皮里阳秋的手段,把他哥哥罗松的103路枪法全部骗到手,然后利用各种关系打压哥哥罗松。最后把这么一个那么大本领的罗松逼到给你的燕国公府看家护院,为宇文成都所杀,正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罗成这借刀杀人的本事了比他的枪法还高啊!

但罗成也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功劳的,比如罗家枪是经他传承下去的。他使罗家枪的威名达到极致。

罗成的枪法跟谁学的?罗家枪从何而来?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就得从单田芳老师说的评书《隋唐演义》和传统评书《兴唐传》之中去找了,但在小说演义《说唐》之中对此是没有交代的。

罗艺、罗松和罗成父子三人。

在单田芳老师的《隋唐演义》之中曾有这么一段:罗成当时还在北平府,而秦琼和程咬金、单雄信、徐茂公他们已经上了瓦岗山。

当时的靠山王杨林为了消灭瓦岗山的一众好汉,亲自挂帅率领手下的十三太保亲征瓦岗山。

当时瓦岗山虽说有一定的实力,但还不能跟杨林率领的隋军相比,瓦岗山上当时武艺最好的是秦琼、王伯当、单雄信、谢映登这些人,但这些人如果论武艺都不是杨林和魏文通的对手。

罗艺

要知道秦琼是瓦岗山上武艺最好的,但在隋朝却只能排在第十三位,而王伯当和谢映登以及单雄信连排名都不挂号。

而当时杨林的武艺在隋朝是排第八位,还有一个第九位的魏文通,因此如果打起来瓦岗山的一干众人没有一个是对手。

况且杨林还颇通兵法,搞了一个一字长蛇阵,这样一来更是令瓦岗山众人一筹莫展。

在此情况之下,不得已只得偷偷派人前往北平府去请罗成。

罗成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还有破一字长蛇阵的方法,罗成的武艺在隋朝排第七位,力压杨林和魏文通。

罗松和秦氏夫人

但这件事是肯定不能告诉罗艺的,但是秦氏夫人心疼侄儿秦琼,而且当年其兄也是死在杨林之手,因此在秦夫人的授意之下,罗成找了一个托词,率领张公瑾等人前往瓦岗山。

但罗成到了瓦岗山之后却发生了一件怪事。

有一不知名的世外高手夜访瓦岗山,虽说没有给瓦岗山造成什么大的损失,但却也够让他们颜面扫地的,来人公然在墙上写着“罗家都该死!”。

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罗成遇到了一个使枪的高手,来者是一小孩,他并不报姓名只说要向罗家报仇。

此少年武艺并不在罗成之下,但后来来了一个年长的,此人武艺远在罗成之上,他仿佛对罗家的一家老少充满了刻骨的仇恨。

罗成

来人和罗成过招,没用多久就把罗成打落马下,就在此人举剑要杀罗成时,突然之间掷剑于地放声大哭。

众人不解,一再询问之下才得知他原来是罗成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名唤姜松,而那个小孩则是他的儿子叫姜焕。

原来罗艺在早年间尚未发迹时还是一平民子弟,自身也学的一些武艺在身,有一天在街头卖艺以便换取上路的盘缠,偶遇一老头,被老头三下五除二打翻在地。

原来此老人姓姜,是三国时期名将姜维的后裔,有家传的姜家枪法。

罗艺本身好武,便拜姜老先生为师学习姜家枪法。

姜老先生有一爱女名唤姜桂芝,生的自是十分美貌,与罗艺是年纪相仿十分的投缘。

姜老先生也十分喜欢罗艺的年轻英俊和聪明伶俐,便和老伴一撮合把女儿许配给了罗艺。

罗艺要成就功名,随拜别姜家老夫妇和妻子姜桂芝,当时的姜桂芝已有身孕在身。

当时的隋朝还尚未建立,罗艺投到当时秦琼的爷爷秦旭门下。

罗艺和姜桂枝

由于罗艺小伙长得十分帅气武艺又好,所以秦旭有意招罗艺为门婿。

但罗艺已经是有家室的人,他为了取得荣华富贵,便隐瞒了妻子姜桂芝的事情。

而此时姜桂芝已经生下了儿子罗松,一家老小在等着罗艺成就功名之后回家,但是却杳无音讯。

后来打听的罗艺成了秦府的女婿,把老头气的够呛,他派人上门质问罗艺,但罗艺却是那薄情寡义之人,拒不承认此事,老头便在一气之下撒手归西。

多年之后,罗松也娶妻生子,姜桂芝也在气愤之下把儿子的姓名由原先的罗松改为了姜松。

而此时罗成也长大成人,但他一直不知道父亲做的这件事。

当下罗成知道对面的人原来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他也非常生父亲罗艺的气,他拉着姜松的手非常亲切的连叫哥哥。

京剧《对花枪》中的姜桂芝。

后来在罗成的干涉下,罗艺也承认了自己的不对,而秦氏夫人也十分的开明大义,她派人把姜桂芝母子接回北平府,也对罗松十分的疼爱。

因此,罗成的枪法是学自父亲罗艺,而罗艺的枪法是学自姜家枪法,应该说本无罗家枪,只有姜家枪,其枪法来自于祖先三国名将姜维。

而自罗艺父子之后便有了罗家枪一说。

罗成的枪法跟谁学的?罗家枪从何而来?

天下枪法皆尊赵云为祖,“枪分五家,赵家为祖”是明清乃至现在评书中的设定,什么是评书?评书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又称为说书、讲书,在当时娱乐项目缺失的年代可着实有不少听众,就算到了现在,不也有好多人喜欢?现在的有声小说便可以算是评书的一种形式。之前也涌现了一大批名家,比如单田芳先生、袁阔成先生等等。

众所周知,枪乃百兵之王,真正的生死相搏,甭管你是青龙偃月还是丈八蛇矛,都没有这长枪好使,而这所谓的“枪分五家,赵家为祖”指的是评书演义中五种极其高强的枪法,是哪五种?分别是杨家、高家、罗家、姜家、赵家。当然啦,评书中的枪法不仅仅是这五家可以概括的,同样知名度高的还有项羽霸王枪,岳飞岳家枪呢。但不可否认,这五家的枪法在评书中那是威名赫赫,接下来我们分别说一说这五种枪法。

五、杨家枪

顾名思义,就是杨家枪法,杨家枪法在杨家将演义中乃是北宋第一名枪,七郎八虎威名赫赫,杨七郎天下无敌,杨六郎文武双全,其他的诸位那也都是一流的高手,后世传人杨再兴,小商河一战闻者无不动容。

杨家枪传自杨家先祖火山王杨衮,杨衮拜金枪老祖夏鲁奇为师,白马银枪高思继代师传艺,将高家枪传给了杨衮,经杨家改良并融合家传金刀法之后作为家传枪法流传后世。

杨家枪口诀:“杨家枪法世称雄,前手正后手硬,仰手合手都有空。去似箭回如线,手急眼快扎人面。舞花枪,眼花撩乱。锁喉枪,鬼神难挡。回马枪,神仙难防。怪莽翻身,梨花盖顶,乌龙翻江出海滩。绣女穿梭奔日月,金门石开抢中皖。要问此枪名和姓,七郎八虎守边关。”

四、高家枪

五代十国第一名枪“白马银枪”高思继便是高家枪的创始人,按照评书中的说法,金枪老祖夏鲁奇的枪法传自罗家枪,并且不知道从哪里传承了一手枪剑双绝的本事,众所周知,枪剑双绝的本事是赵云的独家本领,后收高思继为徒,传下绝艺。

高家枪最杰出的传人乃是说岳中的第一猛将高宠,连和岳飞打成平手的金兀术也挡不住他的一招,可惜在挑铁滑车的时候坐骑不行,导致惨死。

三、罗家枪

看过说唐的大伙儿就知道罗家枪指的是谁,罗成乃隋唐十八好汉中的第七条,自扬州状元会之后排在他前面的都凉了,自此之后罗成天下无敌,而罗家枪是谁创立的呢?

据传当年罗艺投军,落难姜家,姜家乃三国姜维之后,姜员外不仅救了罗艺的性命,还把女儿姜桂芝许配给他,并传授其绝技姜家五虎断魂枪,后来罗成又从同父异母的哥哥手上学到了字母枪、五分枪等绝艺,堪称是唐朝第一名枪,英杰辈出,直到南宋时期依然有猛将罗延庆出现。

罗家枪口诀:“一扎眉篡二扎手,三扎肩头四扎肘,五扎前胸六扎膝,七扎怪膀穿裆走,八扎金鸡乱点头,九扎银蛇刺咽喉,十式五虎短门枪,策马回身敌难走。”

二、姜家枪

姜家,便是姜维家,姜维在诸葛亮出祁山时曾与三国第一名将赵子龙打成平手,此时赵云虽不复当年之勇,但依然无愧于世之虎将,姜维投降后文从诸葛,武拜赵云,赵云将自己所创的七探盘蛇枪倾囊相授,后因此枪学起来对天资要求极高,姜维将此绝技改成七套枪法流传后世:五虎断魂枪、落雨梨花枪、抽屉枪、霸王望帝枪、子母枪、五钩枪、五分枪。

罗成只学的五虎断魂枪便可凭此纵横沙场,取得天下第七的交椅,后世传人姜松,凭姜家枪一招打败罗成,一枪会一绝一猛,胯下马,掌中枪,天下无敌手。

一、赵家枪

赵云为祖,后世的枪法中都逃不了项羽、赵云之枪法的影子,赵云之枪和项羽之枪,一个代表着柔到极致、险到极致、诡到极致,也快到极致。另一个代表着刚到极致、霸到极致、力到极致,虽前方皆敌,我自一枪破之。

赵云师从汉末枪神童渊,乃是童渊的关门弟子,据传其有三位师兄,北地枪王张绣、蜀中枪圣张任、河北四庭高览(高览为记名弟子)

但这三位师兄皆不是赵云的对手,赵云枪从童渊,剑从王越,凭天纵之资将其融会贯通,终成枪剑双绝之绝艺,在长坂坡凭此七进七出,万夫莫敌。

后自创蛇盘七探枪,将其传与蜀中杰出后辈姜伯约,据传其最后一刻将此枪升级为七探龙盘枪,只是泄露一丝枪意便砍倒了一颗极其雄壮的大树,可惜,赵云身死,此枪再不现于人世。

而所谓的“枪分五家,赵家为祖”便是这五种枪法一脉相承,共尊赵云为枪祖。

罗成的枪法跟谁学的?罗家枪从何而来?

路过不谢邀!

笔者试来回答一下题主所提问的问题吧:

第一,罗成的枪法跟谁学的。罗成是《说唐》《说唐全传》等演义小说当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关于“罗成的枪法跟谁学的”主要有两种说法:

(1)罗成是跟父亲燕王罗艺学习“罗家枪”的

而这一种说法又主要可见于《说唐》小说。按原作小说的描述,是燕王罗艺把祖传的“罗家枪”传授给了罗成的。然后,罗成在小说当中排名天下第七条好汉,罗成的绰号叫做“冷面寒枪”。罗成的武功显然要比父亲罗艺的武功要高出一大截去。在《说唐》小说当中,罗艺的最好战绩就是击败了韩擒虎(韩擒虎的武功在《说唐》小说当中,也是属于菜鸟级别的)而已。而罗成却是勇夺“武状元”的桂冠,之后又以罗家“回马枪”的绝招,枪挑了靠山王杨林的!因此“罗成是跟父亲罗艺学习罗家枪的”这个说法可信度显然是不太高的。

(2)罗成是“偷学双枪”丁彦平的枪法的。

这一种说法则主要是见于《兴唐传》《隋唐演义》等小说。据说“双枪”丁彦平武功高强,丁彦平与罗艺还是结义兄弟。然后,罗成是在丁彦平练习武功的时候,偷偷学到丁彦平的枪法绝招的。这种说法是拥有比较多的粉丝的。

第二,罗家枪是从何而来的。

(1)伍家枪、罗家枪、高家枪、杨家枪、林家枪和岳家枪等,都是在演义小说当中所描述有的。其实,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的。

(2)关于罗家枪的来源,比较统一的观点是认为罗家枪是从“姜(姜维)家枪”演化而来的。因为从时间上来推断的话,姜维是三国时期的人,而罗艺、罗成等都是唐代的人,是在三国之后的。因此在时间逻辑上是说得通的。但是,在《三国演义》小说当中,使枪的猛将很多很多。比如说赵云的枪法武功就不在姜维之下了。为什么罗家枪就只能够是传承姜(维)家枪而不是传承赵家枪呢?!这就很难自圆其说了……

(3)按演义小说的描述,在各家各派的枪法当中,有且只有“罗家枪”有绝招“回马枪”!而罗成正是凭借这一绝招绝杀了靠山王杨林,稳坐天下第七条好汉的交椅的。紧接着,高宠的“高家枪”被称为是(或者是南宋的第一枪)岳家军的第一枪;“岳家枪”则被影视剧演化成了“岳家枪阵”。另外,岳飞曾经依靠杨六郎托梦传授的“杀手锏”绝招,大破了杨再兴的“杨家枪”。

罗成的枪法跟谁学的?罗家枪从何而来?

严格来说:罗家枪来自姜家,姜家枪乃三国名将姜维所传。有证可考!岳家枪也是这支流派的。

罗成的枪法跟谁学的?罗家枪从何而来?

隋唐类文学作品多而杂,每一部设定都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所以有关罗成枪法学自谁、罗家枪又是从何而来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说法也不一样,我们简单来聊一聊。

《大唐秦王词话》中的罗士信

《大唐秦王词话》成书于明代,几乎可以算作最早的隋唐类小说,书中的设定与后来的文学作品出入很大。

网上围绕罗成是否真的存在于历史上曾有过争论,普遍说法是罗成不见于史,不过他的原型是罗士信。实际在《大唐》的设定中,罗成并非原型是罗士信,他们根本就是同一个人。

我们都知道,单雄信是历史人物,但是在历史上他姓单名雄信,而小说对此做了修改,成了姓单名通字雄信,所以单通就是单雄信这是没什么问题的。同样的道理,《大唐》中的罗成表字士信,也就是说这部书为罗士信起了一个新名,而原名变成了表字,所以说最早的时候,罗成就是罗士信,而后来通过不断演变,才有了一分为二的情况出现。

这部书中的罗成兵法学自徐茂公,武艺学自秦叔宝,其武斗水平与尉迟恭伯仲之间,二人曾大战百合不分胜负。

也就是说,在《大唐》中,没有所谓的罗家枪,罗成的本事是来自秦琼的传授。

《说唐全传》中的白虎星

《说唐》成书比《大唐》晚,借鉴了其中的一些设定,但多数内容为原创。这是一部夸张无极限的古白话小说,同时也是后来评书的创作蓝本。这套书中罗成是上界白虎星临凡,大隋朝第七条好汉,使一杆家传丈八滚云枪重达两百四十斤,七岁能打猛虎,十二岁大破番兵,十四岁就一招震退秦琼,二十岁时打尉迟恭这种级别的只需三两枪。

这里的罗成是北平王世子,武艺学自父亲罗艺,或许是天赋异禀,所以很快青出于蓝,而他用的罗家枪法书中言明是罗家的家传武艺,而且知名度极高。

那罗艺,字廉庵。父名允刚,乃北齐驾下勋爵,因功高望重,封在燕山,世袭燕公。因罗允刚中年早丧,那罗艺少年就袭了燕公之职。他为人刚勇异常,一生耿介,淡薄清廉。能使一杆滚银枪,沙漠驰名。

书中的罗艺是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可以说从罗成爷爷开始罗家就很兴盛,所以无论地位还是武艺枪法,在《说唐》中这都是来自于罗家自身。至于枪法是哪一代罗家祖宗创造出来的就不得而知了。

《隋唐演义》《兴唐传》中的姜家枪

其实关于罗家枪法流传最广、认可度最高的就是这两部现代评书中的设定——罗家枪来自姜家枪。

评书中,罗艺是穷小子出身,娶了姜姓女子(姜桂芝),这姜家大有来头,乃是三国姜维之后,保留了当初姜维所传的完整枪法,罗艺学了部分枪法后离家闯荡天下,因本事高强而被秦丞相招为东床快婿,而罗艺所学的部分姜家枪法也成了罗家枪。所不同的是在《隋唐演义》中罗艺对此事刻意隐瞒,而《兴唐传》中在娶秦氏时就言明自己已有妻子,连罗成都知道还有一个大妈。

两部评书中,罗成都是和父亲学习的姜家枪残篇,但已经鲜有对手。这也使得隋唐成了一个低武的时代。比如《兴唐传》中李元霸在罗成手下留情的情况下一招战败,两招见红,而整部书下来武艺在罗成之上的只有罗春和东方伯,二人之所以武艺比罗成高是因为他们练的是整套姜家枪。

但无论写得如何神乎其神,我们要明白这只是姜维传下来的枪法,姜维在《三国演义》中最多算一流武将(上面还有超一流),而他的枪法在几百年后居然碾压一个时代,换算下来李元霸大概也就是邢道荣那个水平。所以这个最被认可的设定是个人最不喜欢的,当然了,这只是个人喜好。

以上便是四部隋唐类文学作品中关于罗家枪以及罗成武艺传承的三种不同设定,您喜欢哪一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