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说的“马猴子”是指什么?

东北人吓唬小孩子,爱说:再淘,大马猴子来抓你了。有人根据音韵学考据说马猴即猕猴,这个说法不一定可信。有人根据满语认为马猴、妈虎都是满语面具的音译,是萨满法师做法时候的面具,北京人说“马虎子“。最近又看到山东方言吓唬小孩有老毛犼子,有人说是山猫之类的动物。窃以为这大马猴子、老毛犼子、马虎子应该都是一个东西。不知对不对。如果是的话,不知道是满清入关后的满语词汇音译,还是本来就是汉语词,与满语词本来无关?

“别哭了,再哭马猴子要来抓你了”这是大人吓唬小孩最管用的一句话,一般情况下,哭闹的孩子听到这句话就会惊恐地看向窗外。当然,大马猴子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叫法,在山东地区,马猴子通常用“妈糊”来代替。

不管是哪一种“动物”,它们都是神奇的存在,因为你可能压根都不知道它是个啥,就能让它吓得瑟瑟发抖。

那么,马猴子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呢?它在现实中有没有原型呢?我们结合一下对马猴子的一些描述找一下。

马猴子可能是人

关于马猴子的说法,无论是从历史记载的角度看,还是从不同地区的人的描述来看,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历史记载的角度看,马猴子可能是人,他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麻叔谋。

在我国宋代的传奇小说《开河记》中就有一段关于麻叔谋的故事,相传在隋炀帝开大运河时,任命麻叔谋为开河督护,结果他到达了河南宁陵县后就病倒了,寻遍名医后得到一个方子需要用羊羔肉与其他几味中药一起煎服。

听到这个消息后,许多乡村自发地把自己的羊羔牵来送于了麻叔谋,麻叔谋也给了乡亲们丰厚的报酬。

在当地有个有名的财主,因为谋财害命杀了一些人埋在了当时开凿运河的必经之处,一旦运河开凿必然会暴露自己的罪行,所以他想了一个恶毒的办法将别人家的小孩杀掉,然后砍去头和四肢,蒸熟后佯装羊羔绒送给麻叔谋。

吃了肉后的麻叔谋觉得无比的美味,因此责令运河改道绕开了财主的埋尸地,就这样财主不断地偷小孩先给麻叔谋,以至于麻叔谋上瘾了非吃不可,就这样麻叔谋开始主动的命人去搜集小孩。

吓得当地百姓把孩子都藏了起来,一旦孩子哭,大人就说:别哭了,让麻叔谋听到就把你抓去吃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麻叔谋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变成了麻胡子,其谐音恰好就是山东地区的“妈糊”和东北地区的“马猴子”。

马猴子可能是狼

马猴子在东北地区有许多传说,在一些老人的口中,它其实本名不叫马猴子,而是叫“犼”。犼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是龙族的克星。但是从清朝开始它就被描述为一种怪物,在东北,犼传说是在长白山上,这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可以打败几头东北虎(这好像有点一獒战三虎的意味)。

传说犼全身长满了厚长的毛发,在老人口中都叫它“毛犼子”,这样在人的口口相传中,就出现马猴子这个词。

根据犼的描述看,它是一种似犬的野兽,喜欢在黑夜出没,而这一点与狼的描述和习性非常的相似,因为,狼曾经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最容易出现在人类居住地内的食肉动物,而且狼也是典型的昼伏夜出的动物。

因此,马猴子很有可能指的是狼。

马猴子可能是山魈

在一些地区对马猴子的描述,马猴子是一种与猴子有些相似的动物,而它的“马”字来源于它比正常的猴子要大很多,而且马猴子还长着一张鬼脸,根据这些描述,我认为马猴子也有可能是山魈。

山魈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猴科灵长类动物,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长了一张“鬼脸”,脸上的绿红白相间的皮肤以及两颗不太符合比例的大犬齿,让它看起来格外的凶悍。

最关键的是山魈是非洲独有的灵长类动物,在以前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它,但是早在我国的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就去到了非洲,他是极有可能见过山魈的,然后回国后,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山魈就成了一种“吃小孩”的动物,也就是马猴子了。

最后

马猴子是以前的“哄娃神器”,它有可能本身就是一种不存在的生物,人们塑造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吓唬小孩,由于大人在说“马猴子”这个词时,一般语气都比较的重,然后表情严肃,这在小孩眼里看来就是“马猴子”真的是一种恐怖的生物,大人都害怕它。

如果说非要在自然界中找原型的话,它最有可能就是山魈和狼了。

东北人说的“马猴子”是指什么?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麻叔谋负责拆迁,他专挖古坟,被尸臭熏了,吃啥都没味,为此杀了几个厨师。一个厨师觉得反正难逃一死,就捡了个死婴为麻叔谋做了道菜,麻叔谋吃后胃口大开,还要此菜,厨师找不到死孩子,就向麻叔谋坦白了,麻叔谋于是就开始偷小孩吃,后来尽人皆知麻叔谋吃小孩。因为麻叔谋外号叫“麻胡子”,于是大人吓唬小孩就说:“麻胡子来了!”年深日久,以讹传讹,慢慢的,“麻胡子”就变成了“麻猴子”,又变成了“马猴子”

东北人说的“马猴子”是指什么?

说起吓唬小孩子,用的玩意各地可能不一样。就说说谎吧,在姥姥家那就是“说谎的孩子被狼吃。”在自己家里,那是“说谎的孩子鼻子会长老长。”

关于“大马猴子”,东北范围内啥样是不知道,不过家住沈阳的我小时候是没少被姥姥用“大马猴子”吓唬。姥姥家在棋盘山那片,小孩子讨人嫌真是追鸡揍狗的,于是姥姥就说,“再闹!大马猴子就把你抓走!”问姥姥大马猴子是啥,反正就是吃小孩的!后来就问一个村的老人,这位从清末活过来的老人说的更吓人,说他自己就见过这家伙,说这“大马猴子”就喜欢蹲在磨盘上,谁家小孩不听话到处乱跑的话,晚上肯定被大马猴子抓走。再仔细问老爷子大马猴子到底长啥样,老爷子说了,天黑看不清……

后来城里的动物园有了猴山,看了猴之后,对于“大马猴子”也就再也不怕了。

因为姥姥家所在那个村大部分都是从山东过来的,所以“大马猴子”这个词可能是山东传过来,接触了“绣房蹿出个大马猴”这首名诗后,曾有同学说是绣房蹿出个“色狼”的意思,因为山东东部地区的人管狼叫“马猴”。这个就需要山东的朋友来证实了。

(图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其实“马猴”最出名的是《西游记》了,四大神猴之一就是红屁股大马猴,《西游记》里的妖怪可都是吃人的。而有考据说,在最早的《西游记》话本里,红屁股大马猴的原型是无支祁,无支祁是像猴子样的水怪,吃人无数为祸一方。

孙悟空好像也应该算是“马猴”,因为他是弼马温嘛,弼马温就是避马瘟,古时候人认为在马厩养个猴就能让马不得瘟病。

另外在黄河南长江北之间的大运河左近也有一种说法,据说是出自《隋唐演义》,奉杨广之名开挖运河的叫麻叔谋,大胡子,所以被百姓称为“麻胡子”,这麻胡子就喜欢吃小孩,于是大人们就吓唬小孩说,不听话,麻胡子就来抓你!慢慢的,“麻胡子”就变成了“马猴子”,毕竟过去了解历史的人不多,但知道猴子的人就多了。

不知道其他地区的朋友们还有什么说法,比如是不是“野人”?

东北人说的“马猴子”是指什么?

很高兴参与讨论这个问题:

我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小时候每当我磨人哭的时候,大人就经常吓唬我们,“快住声,再哭把大麻猴子召来,把你叼走!”

可能是由于地缘的关系,东北话不说马猴子,而叫麻猴子。我长的稍大一点的时候,就问麻猴子长啥样啊?这么吓人!大人的解释到现在也没弄明白,那个大麻猴子到底是啥。

大人说大麻猴子长长的身子大脑袋,长尾巴,大大的嘴巴,红眼睛,专门吃小孩心。这个形象简直就是个怪物。

大人常讲的故事“大灰狼,老虎妈子之类的,小孩都听贯了,大人才想出这个足以吓住我们的怪物。

所以我认为大马猴子,大麻猴子都不是指真实的动物,而是一种是是而非的虚拟怪物。它与东北话“老虎妈子来了”一样子都是用以吓唬小孩儿的。其实真的没有去追根溯源的必要,只把它做为一种地区方言去理解就可以了。

东北人说的“马猴子”是指什么?

东北人说的"马猴子″实际上就是用来吓唬孩子的一句话,马猴子实际上连大人也不知道,山东有些地区如鲁西北,常常用来吓唬正在闹的小孩:"还闹,马猴子快来了!″孩子就不闹了。(之于马猴子有没有?有,在这里我们不细讲了)

东北人说的“马猴子”是指什么?

究竟马猴子是指什么,我也不清楚。只记得我5岁时,家在黑龙江。一到晚上,不爱睡觉。我姥姥就吓唬说,快把眼睛闭上,大马猴子来了,我还问,在哪呢?姥姥开始哼唱,狼来了,虎来了,大马猴子背着大鼓跑来了。走一步,敲三下,咕咚咚。吓的我把被蒙头上,听了一会,没打鼓。我又把头露出来问姥姥,大马猴也没来呀。姥姥说,一会就来了。还有个,红眼大下巴,一走一尬巴。后边还跟着个老虎妈子,趴窗户瞅你呢。吓得我不敢吱声了,一会就睡着了,这办法哄孩子睡觉挺有效果。

到了我带孙女时,也用这办法,孩子不但不睡,还来精神了。让我给她讲大马猴子和老虎妈子的故事,我也不会讲啊。我又想出一个新的吓唬孩子的词,蜘蛛大老头来了,孩子一会就睡着了。

这句话用到孙女上学,给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现在都10岁了,一见到蜘蛛,就吓得尖叫,就连看见蜘蛛网,也吓得扭头就跑。这就是吓唬孩子的后果。

世上到底有没有大马猴子,我不得而知,我觉得就是吓唬小孩子,想象出来的吧。

`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