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成都两次输给裴元庆,为何还能排名第二?
来和大家聊聊隋唐好汉的事情。
很多人不知道隋唐好汉的排名是按照什么规则来的,今天就来给大家说说。
隋唐有十三条好汉,还有四猛。通常的情况下,很多人认为,隋唐好汉是按照武力值的高低来排序的,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其实,隋唐好汉的排名是按照其力量的大小,主要依据就是他手中兵器的重量。但也有例外情况。
第一条好汉是李元霸,这没有什么争议,他的一对雷鼓瓮金锤据说合起来有八百斤重,在隋唐好汉中,他力量最大,兵器最重,比其他好汉高出一大截,当之无愧是第一条好汉。
第二条好汉是宇文成都,他的武器是凤翅溜金镋。但这就有争议了。因为实际上,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的力量比宇文成都更大,一双八卦亮银锤也比宇文成都的镋更重。裴元庆在三打瓦岗山之前,曾经与宇文成都在御花园较力,也赢了宇文成都。
但裴元庆却排名第三,在宇文成都之后,这就牵扯到《兴唐传》的一段公案。
原因就是四平山一战。
杨广开运河,乘龙舟,下扬州赏琼花,十八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闻风而至,兵合一处,把他截住,双方在四平山展开一场血战。
宇文成都做为杨广的镇殿将军,率兵与反王对阵,在四平山下,遇到了第四条好汉雄阔海、第五条好汉伍云召,第六条好汉伍天锡。这三个人如果单打独斗,都不是宇文成都的对手,他们就采取车轮战的策略,每人冲上来打几招就退下去,换另外一个人出来再打。
宇文成都应对三人的车轮战,毫不畏惧,双方就打了很多回合。但这个时候,众反王的总压粮官裴元庆运粮回营,经过了战场。
裴元庆对宇文成都是很不感冒的,以前就对宇文成都胸前那块“横勇无敌大将军、天宝第一勇士”的金牌特别反感,早就想收拾他了,见此情状,就策动胯下战马冲了过来。
裴元庆人借马力,马借人威,从坡上居高临下冲过来,一锤砸过去,宇文成都横镋往外硬磕,当啷一声巨响,锤封出去了,但力量实在太大,宇文成都顿时眼前发黑,嘴里发咸,败阵而逃,回到军中,一口鲜血喷出,昏厥过去。
按道理,裴元庆力量也大,兵器也重,又两次赢了宇文成都,应该排第二才对。但是,评书艺人们认为,裴元庆这次锤镇宇文成都是占了便宜的,宇文成都连战三将车轮战,体力消耗很大,裴元庆捡了便宜,才击败了宇文成都。
所以,大家给宇文成都个公正,把他排名到第二,在裴元庆之前。
这段公案就叫“三杰篡二杰”。
意思是,本来应该排第三的宇文成都篡夺了本属于裴元庆的二杰之位。
通过李元霸也能衡量出二人的高低。
李元霸与宇文成都交手两次,每次都是第一锤打飞溜金镋,第二下解决问题。
李元霸与裴元庆在四平山也交过手,三锤震走裴元庆,这也是众所周知的。
所以说,裴元庆的力量和武艺都在宇文成都之上。
有人提出,那四猛中的罗士信力量更大,怎么没有在好汉排名中呢?
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通常情况下,隋唐好汉的排名是按照他们的力量来排列的,主要依据是兵器的重量,但也有例外。
比如,罗士信、来护尔都是四猛中的人物,他们的力气也很大,但他们兵器的重量却不重。罗士信的武器是一支大铁枪,是从“铁枪将”来护儿手中抢走的。如果按照兵器重量来排,罗士信还在伍天锡后面呢。
这当然不科学,所以就把那几位力气很大,但兵器不重的猛将另起一榜,叫做“四猛”。
所以说,宇文成都虽然号称“天宝第一勇士”,但李元霸、罗士信和裴元庆都比他更狠。
宇文成都两次输给裴元庆,为何还能排名第二?
首先可以肯定,既然宇文成都排名隋唐第二条好汉。那他的实力就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二,这是没有任何水分的!至于题主所说宇文成都两次输给第三的裴元庆,意思可能是所指宇文成都以下两次较量。
第一次:
宇文成都在四明山一战中确实输给了裴元庆,但这里面有文章,确切的说,宇文成都不是输给了裴元庆,而是输给了瓦岗寨上一肚子坏水的牛鼻子军师徐茂公。具体细节是这样的,隋末农民起义,十八路反王齐聚四明山,要截杀出游江南的昏君杨广,瓦岗寨的混世魔王程咬金因为实力雄厚,被推选为总盟主,瓦岗的军师徐茂公和元帅秦琼也就水到渠成的成为十八路反王的总军师和兵马大帅。
宇文成都是杨广的护驾大将军,十八路反王无人能敌。徐茂公定下计策,让白御王高谈圣部下元帅雄阔海,还有寿州王李子通部下伍云召和伍天锡,三人车轮大战宇文成都,大战一天,再派出裴元庆这个生力军挑战宇文成都。所以裴元庆出马由山上往下冲锤击宇文成都的时候,宇文成都因为己经被三人车轮战了一天;三人分别排名四五六,都是实力强劲的对手,宇文成都大战一天,体力消耗殆尽,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被裴元庆三百斤的大锤当场砸吐血。这次二人不是公平条件下的交手,所以不能算宇文成都输给了裴元庆。
第二次:宇文成都没和裴元庆较量过第二次,但二人都分别和李元霸交手过招,宇文成都仅接了李元霸两锤,裴元庆却接了三锤。很多人据此说明裴元庆武力高过宇文成都,真是如此吗?其实这只是作者的一个写作习惯,很多古典小说或武侠小说中都有这种现象,就是作者一般对于自己喜欢的正面人物有所偏爱,就如邪不压正这个道理差不多。宇文成都是奸臣宇文化及的儿子,是反面人物;裴元庆是正面人物。一个十二三岁的娃娃,骑一匹像老虎一样的小马,想想就很逗比,裴元庆用的锤又是短兵器,再骑一匹又矮又小和老虎个头差不多的马,别说谁武艺高低,这和人高马大的宇文成都根本就没法打,够不着!但这是小说,我们不能较真。所以作者对二人的武力作了个大体相当的设定,把宇文护都排在了第二位,那就说明宇文成都还是比裴元庆略高一线,这是作者的钦定!但作者出于对裴元庆的喜欢,在对位李元霸的时候让他多接了李元霸一锤,这是作者在自己权限范围内的即兴发挥。当然,作为读者,我们也更喜欢裴元庆这个小娃娃,也乐意他多接李元霸一锤?所以,对此我们同样也不能较真。
隋唐英雄排名,后面的可能会打平前面的,比如第六的伍天锡就打平了第四的雄阔海,而且两人连着干了半个月也没分出个高低上下。但后面的决不会超过前面的,不然这排名就失去了意义。宇文成都武艺天下第二,这是(说唐)的作者钦定的,我们不需要有任何的置疑;裴元庆的武力可能会与宇文成都无限接近,但公平对战,他决不可能胜过宇文成都。还而一个明显的证据,宇文成都用的是四百斤重的流金铛,重量明显超过了裴元庆三百斤的一对银锤,隋唐好汉基本是以力排名,一百斤的差距已经不小了。
相同的例子(说岳)中也有。金兀术是早期的北国第一勇士,能举千斤铁龙,和岳飞交战七八十合才落下风,实力不差岳飞多少,但在牛头山上金兀术却架不住高宠一枪;换作实力和金兀术相近的岳飞杨再兴等人,也是架不住高宠一枪的。当然你可能会说高宠岳飞同为宋人不会打起来,但就算高宠是金人,作者安排他遇上岳飞,也不会让岳武穆一枪落败,读者对这种结果也不爽。
我是东岳巍巍汶水幽幽,欢迎评论关注!
宇文成都两次输给裴元庆,为何还能排名第二?
自然是有原因的。
在隋唐系列的演义小说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做“银锤两战鎏金镋,三杰反打第二杰”。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使银锤的裴元庆两次和使鎏金镋的宇文成都交手,结果都是排名第三的裴元庆把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给打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宇文成都排名第二,为什么却被排名第三的裴元庆给打了呢?在下不才,今天就和诸位网友聊一聊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对这二人做个简单介绍。先说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他是隋朝丞相宇文化及的长子,官拜镇国大将军之职。他身材高大,金面长须,胯下一匹五龙赛斑驹,掌中一条凤翅鎏金镋,横扫千军,神勇无敌,是隋炀帝亲口御封的“横勇无敌将”。在隋唐十八条好汉当中,名列第二位。
再说说银锤太保裴元庆:
他是山马关总兵裴仁基的三儿子,别看长得白白净净跟个大姑娘似的,却是心高气傲,性如烈火。他胯下一匹抓地飞虎驹,掌中一对八楞梅花亮银锤,年纪虽幼,却力猛锤沉,骁勇异常,人称“银锤太保”。在隋唐十八条好汉当中,名列第三位。
隋唐十八条好汉大排名:一、西府赵王李元霸;二、天保将军宇文成都;三、银锤太保裴元庆;四、紫面天王雄阔海;五、南阳侯伍云召;六、双镗无敌伍天锡;七、神枪少保罗成;八、靠山王杨林;九、花刀大帅魏文通;十、双枪大将丁延平;十一、四宝大将尚师徒;十二、八马将军新文礼;十三、金刀殿帅左天成;十四、平南王韩擒虎;十五、铁锤大将梁师泰;十六、神拳太保秦琼;十七、皂袍大将尉迟恭;十八、赤发灵官单雄信。
对这二人做了简单介绍之后,再说一说他俩两次交手的经过。先说他们的第一次在交手。程咬金、秦琼等人在瓦岗山扯旗造反之后,朝廷数次派兵攻打,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于是乎,天宝大将宇文成都挂帅亲征。
宇文成都率大军这一来,瓦岗寨全体上下无不惊慌,因为这宇文成都太厉害了,瓦岗军的五虎八彪十三员上将,没有一个能是他的对手。
军师徐茂公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什么主意?其实很简单,使用车轮战术。
第一个上阵的是赤发灵官单雄信。单雄信胯下一匹风雷烈焰马,掌中一条金钉枣阳槊,上去只一个回合就挨不住了。
第二个上阵是大刀王玄王君可。王君可一看宇文成都太勇太猛,催马抡刀加入战团,和单雄信双战于他。
哪知这两人联手也白给,跟宇文成都相比,差的太多了。
后面观战的勇三郎王伯当,神射手谢映登,铁面判官尤俊达,这哥儿仨一看,得了,干脆咱们一起上吧。三人各催战马,也加入了进去。
然而,即便是岗山这五虎将一起上也不是宇文成都的对手,被宇文成都打得盔歪甲斜,狼狈不堪。
大帅秦琼一看不好,时间长了,这哥儿五个非丧命不可。他大喊一声,拍马摇枪也加入了战团。
就这样,六个人才堪堪将宇文成都抵住。
七人这一场大战,岗山六将虽然累的呼呼直喘,但宇文成都也消耗了不少的体力。
就在此时,徐茂公让裴元庆登场了。
裴元庆早就憋足了劲儿,一催胯下抓地飞虎驹,高举掌中一对八棱梅花两银锤,飞马来到宇文成都马前。他二话不说,照着宇文成都的顶梁门搂头盖顶就是一锤。
宇文成都一看来势凶猛,慌忙之中赶紧横鎏金镋往上招架。
宇文成都的武力对比裴元庆也就仅胜一筹而已,此时他以疲惫之躯,如何架得住精力充沛的裴元庆这一锤?
耳轮中就听“当”一声巨响,这一锤把宇文成都震的双臂发麻,虎口开裂,掌中的凤翅鎏金镋差点儿脱手而飞。
宇文成都知道今天绝对不是裴元庆的对手,只得拨马败走。
这是裴元庆一打宇文成都。
再说他们的第二次交手。隋炀帝杨广乘坐着龙舟下扬州赏琼花之时,在四明山下遭遇了十八路反王的截杀。当时率领大军随行保驾的有两人,一个是靠山王杨林,一个是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两军阵前一场交锋,宇文成都奋起神威,凭着掌中一条凤翅鎏金镋力战紫面天王雄阔海、南阳侯伍云召、双镋大将伍天锡这三人。
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这三人什么本领?那是隋唐好汉排行榜名列第四、第五、第六的人物,哪一位都是一流的猛将。
要说宇文成都是真厉害,以一敌三毫无惧色。
双方势均力敌,四人直杀了个天昏地暗,难解难分。
正在这个时候,裴元庆又出场了。
原来裴元庆奉命押粮运草去了,此时刚好回来。裴元庆一看到宇文成都,眼珠子都红了,立刻向十八国联军的大帅秦琼讨令,要大战宇文成都。
秦琼批准。因为他知道,今天要想战败宇文成都非裴元庆出马不可。
果不其然,裴元庆上场替换下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人后,拍马抡锤就和宇文成都战在一起。
两人这次交手的情形和在瓦岗山下那次差不多。只是这次宇文成都的体力损耗的更大,因为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这三人远不是秦琼、单雄信等六人能比的。
结果也就不言而喻,这一次宇文成都被裴元庆打得抱鞍吐血,差点儿丧命。
这是裴元庆二打宇文成都。
通过这两次交手我们就能得到问题的答案,虽然裴元庆两次都把宇文成都打了,但都是在宇文成都体力不支的情况下出手的,多少有点儿胜之不武。要是两人公平公正的打一场,裴元庆其实是打不过宇文成都的,但也差不太多。
宇文成都两次输给裴元庆,为何还能排名第二?
描绘隋唐之际英雄故事的有《隋唐演义》、《说唐》、《兴唐传》、《混唐后传》等小说。而在《说唐传》中隋唐好汉有十八条,前十一条和我们印象中的一样,而秦琼秦叔宝排到了第十五,单雄信也在榜上,但他是第十八条,排老末。后来评书就将好汉们演绎为四猛四绝十三杰,成为了我们熟知的版本。
隋唐十三条好汉,李元霸天下第一毫无争议,宇文成都排第二,裴元庆排第三。但宇文成都确实是两次败在了裴元庆手下,这样他俩人的武力就让人产生疑问了,宇文成都这个天下第二的位子还坐得稳吗?
我的答案是,还坐得稳!理由如下:
一、 宇文成都两次都是“蓝”快耗尽了。两人第一次交手,是宇文成都在独自一人迎战伍元召、伍天赐、雄阔海三人之后。宇文成都面对天下第四、五六条好汉合力还把他们击败并全身而退。但自己也元气大伤,裴元庆这孩子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也真有两把刷子,一直不服宇文成都天下第二的名号,就和宇文成都交战。结果一锤就把“蓝”耗尽的宇文成都打吐血了。第二次,是十八路反王截杀隋军,宇文成都一人难敌众人,和裴元庆对战,再次不敌。乘人之危,未免有点胜之不武,这两次其实都不能算数。
二、 宇文成都战功显赫正如前面所说,宇文成都一人击败雄阔海等三人合力,全身而退。反观裴元庆却少有跟强手交战获胜的记录,他杀败的都是次一级的人。再者,宇文成都身经百战,“刷怪”经验丰富,作战技巧成熟,裴元庆在这方面还是差宇文成都不少的。至于他能接李元霸三锤而宇文成都半锤也接不了,我觉得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接锤子纯粹是力气的较量,力气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综合实力,不能说咱天宝将军就比他裴元庆弱鸡。
三、 作者钦定无论哪个版本,宇文成都都稳居天下第二条好汉的位子,说明宇文成都的实力是经过人家作者认可的,咱们议论归议论,最后还得看人家作者的意思嘛!
我是江暮云,天各一方,让我们遥望远去的历史薄云互寄共识!欢迎大家关注、评论交流!宇文成都两次输给裴元庆,为何还能排名第二?
引言
在隋唐这部书中中,站在隋朝一方,且能让我喜欢的人并不多。
一个是靠山王杨林,而另一个就是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
分析隋唐这部书构架很多,也塑造很多深入人心的好汉形象。
其中武艺最为突出的,被人们排名为十三杰。十三杰中李元霸位列第一遥遥领先;宇文成都居其次,裴元庆位列第三。
不过问题来了,位列第三的裴元庆,在对阵亚军宇文成都是,总能取胜。可为什么宇文成都还是稳稳的站在了第二名呢?
- 评书中的老套路
反杀,这个是传统评书中一个经常出现的套路。
所谓的反杀,说白了就是实力比较偏弱的那个人,在对阵实力偏强的人的时候,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击败对手。
这种剧情,不止在宇文成都和裴元庆交手的场景中出现过,很多书中都有这种惯用套路。
在《白眉大侠》中,白一子对战夏遂良的时候,出现过两次反杀。一次是在夏遂良对战完十一老之后,另一次是在夏遂良对战完十六老之后。
虽然夏遂良武功胜过白一子,可在大战之后,体力也出现了不支,白一子趁机取胜。
《铁三怪侠》中,岳霆最后用疯僧醉菩提给他的西洋炮,轰死了大魔头盖九霄,是利用了装备优势。也算是绝地反杀。
《童林传》最后,童林用抛钺亮剑,斩杀泥小鬼路恒,是因为陆恒大意,而完成的反杀。
总而言之,反杀这个老套路在各种评书中,经常出现,但结果与实力无关。
- 裴元庆VS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在隋唐中,可以算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他对的起父亲,也算对的起杨广,有是非善恶之心。南阳关因为同情伍云召,敬畏老忠臣武建章,所以放跑了伍云召;因为欣赏裴元庆,教给裴元庆盖马三锤;十八路诸侯汇聚四平山时,他为保杨广,也是竭尽全力。可以说宇文成都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对得起所有人,唯独对不起自己。
他位列十三杰中的第二位,是当之无愧的。在李元霸没有出现之前,没有人能撼动他的位置。
裴元庆是少年英雄,武艺绝伦,天赋异禀。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重四百斤,在整个隋唐,除了李元霸之外,他是少年一代中的最强者。
其实,作为读者,作为听众,我特别期待宇文成都和裴元庆有一场实实在在的较量。
我不期待李元霸和他们比试,李元霸太强,和他们比并不精彩。可宇文成都和裴元庆是属于一个档次的,一个人手持六百斤的凤翅镏金镋,一个人拿着400斤的八棱梅花亮银锤,你来我往,大战三百回合,这绝对是一个精彩的画面。
可作者不给这个机会,裴元庆每次出手,都是趁虚而入。
裴元庆虽然两次胜过宇文成都,但都是在宇文成都和排行四五六的熊阔海、伍天锡、伍云召交锋之后,裴元庆才出现。
虽然四五六单独出来一个绝不是宇文成都的对手,可他们联手对战宇文成都,天宝大将军也吃不消啊。这四个人每次交手后的结果都是,四五六落败,宇文成都力竭。
然后,就在这个时候,压粮官裴元庆出现,用宇文成都交给他的盖马三锤,偷袭宇文成都,将宇文成都击败。
直白点说,裴元庆虽然赢了宇文成都,但却是胜之不武。要是光明正大的比试,裴元庆没有机会战胜宇文成都。
所以,裴元庆虽然有着三杰败二杰的战绩,但其实力却胜不了宇文成都。
结语可能,作者和艺人们,就是想留这么一个悬念,让人们搞不清如果宇文成都和裴元庆在公平的场合下较量,谁更强一些。
因为他们同情宇文成都的遭遇,不想给天宝大将军上面再多出一个人来。
他们也偏爱裴元庆,毕竟少年英雄,人人都会喜欢。
所以,他们不会给两个人公平比斗的机会。因为公平比斗后无论谁输了,都是他们,也是我们这些爱好者都不想看到的。
宇文成都两次输给裴元庆,为何还能排名第二?
还输给过伍云召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