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大多数公司不愿招40岁左右的人?
经验多,比公司经理都高出一层,不好领导。如今公司都不招比自己聪明的,都宁可招小傻子听话。所以,公司只一时兴旺后就节节败退,导致黄了!
为什么感觉大多数公司不愿招40岁左右的人?
本人就属于70后的,40多了,干活不比现在的小年轻差,最重要的是各方面基础都不差,理论有,动手能力也强。不知道差在哪里!一般的老板,我还不乐意帮!我觉得招聘要用年龄限制的单位,一般都是剥削小年轻青春饭的行业,大家不去也罢,不管啥年龄,做事必须要靠谱,就是80岁了,依然要努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工作,努力享受生活!
为什么感觉大多数公司不愿招40岁左右的人?
看了大家回复那么多理由,我觉得大家看待问题过于复杂了。40岁的人之所以不被招聘单位所能容纳,是因为40岁的人不再那么容易被骗了。什么狼性管理,什么精细化管理,什么这个那个的各种画大饼,在40岁的职场老手年前,那都是狗屁。说白了,一个个HR的年龄都在二十多岁,这帮40岁的职场老手什么没见过,绕来绕去还不是听这帮HR忽悠,但忽悠来忽悠去老油条们也不上当。所以年轻的HR们只能跟领导说40岁以上的别招聘了,他们其实是没法忽悠这帮老油条而已。想想吧,如果有一个好的领导,能够再次激发这帮40岁老油条的干劲儿,以这帮人的经验和阅历,什么事情搞不定?说到底还是领导无能,跟岁数没关系。
为什么感觉大多数公司不愿招40岁左右的人?
这个问题我比较有发言权,哥们我就经常进行人员招聘工作。说句很多人不太爱听的话,别说40岁左右了,就是35岁以上的人我都不太想招。如今的职场出现了一个35岁的定律,这也就是说:如果你到了35岁还在最基层干活的话。往后就恐怕会出现低不成、高不就、即使跳槽要想找工作也很难的状态了。
现在的职场或者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比较奇怪的一幕。一方面有人说:劳动力不足了、需要开放几胎了;另外一方面的事实却是:就业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彻底的解决。
在这其中特别是一些中年人失业后的二次就业难度就有点大了。于是乎就出现了无数的自由职业者了,例如: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网约车小哥等等。
如今的我也是马上要快40岁的人了,说良心话真的不敢随便的跳槽、随便的辞职。如果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家里可是每个月等着拿工资回去生活的、房贷也是每月必须要还的。
往往人到中年面临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在现在的经济大环境下,我劝广大中年朋友们还是少折腾为妙。
我们还是回到题主的疑问:为啥大多数公司不愿意招40岁左右的人呢?我来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到了40岁的时候,往往在职场上面临着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一般要么已经是领导了、一般要么就还是在底层苦苦地挣扎着。
可是不管怎样,生活的重担和压力在40岁的时候可谓达到了一个小巅峰了,例如:孩子上学要钱、父母年纪也越来越大了、如果有房贷,车贷的话压力就更大了。
一个人到了40岁的时候,要么就是能力很强、经验很丰富;要么就是处于怀才不遇的狼狈之中了。其实不管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不咋地的,大多数公司一般都是不太愿意招的。大概具体的有四个原因造成的。
原因一:40岁的人,职场经验丰富、有可能已经是个“老油条”了,管理起来不太顺手
一个人如果20多岁进入职场的话,到了40岁的时候也在职场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了。一般这样的人,我们这里有一个小外号就叫做:老江湖了。
这样的员工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见多识广、经验丰富、阅人无数,从而导致管理起来有难度、不服从管理也是大概率的事件。
另外40岁的人已经不再单纯了、光画饼肯定不行、天天吃亏也是不行了。其实最重要的就是:40岁的人往往会知道公司的弱点、管理漏洞在哪里,万一哪天不爽了就会惹出事情来。
说了这么多其实一句话总结就是:40岁的员工比较难管、心眼还多,领导一般不愿意招。
原因二:现在的职场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用人单位更加愿意用年轻人
每年单单高校毕业生就达到了千万级、还有各种需要找工作的年轻人等等。这样一来,其实公司招人的话,要想招个年轻一点的难度也不是很大。
20岁出头的小伙子、小姑娘、职场小白比40岁的人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例如:年轻人听话好管理、年轻人更加容易接受画饼、年轻人对工资的要求更低、很多年轻人没有家庭的困扰等等。
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公司的岗位工作是需要长期出差的、甚至是换地方工作的。年轻人没有老婆孩子的牵挂,往往随便跑;可是40多岁的人,老婆孩子都有了——换地方和出差都有点麻烦了。
原因三:40岁左右的人一旦能力很强也是个麻烦事
现在公司的很多领导都是30—40岁的年轻人在担任着。大家试想一下,他们会招一个比自己还厉害的人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另外现在的很多公司领导都是内部提拔、都是从年轻人中培养出来的。这样培养出来的领导更加适应公司的文化、忠诚度也更高,比外面找一个40岁左右能力强的人当领导更加合适。
原因四:很多公司招人都是不太需要能力的、往往需要的是“工具人”
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了,很多公司招的都是基层工作人员、甚至是流水线工作人员。这样的人需要的是:工作时间长、工资要求低、人比较老实,往往主要靠加班来赚钱等等。
一般这样的工作更适合年轻人来干,40多岁的人对加班、对工资都是有着清楚的要求的,所以并不合适。
总之一句话,大部分公司不愿意招40岁左右的人是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说白了还是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既然有选择当然是年轻人更加受用人单位青睐一点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大家承认还是不承认,职场上的人到了35岁一般就是个比较尴尬的状态了。要么你已经是领导了、要么你很有可能成不了领导了,然后处在犹豫徘徊又不敢轻易跳槽的状态。为什么感觉大多数公司不愿招40岁左右的人?
作为一个学HR专业,干了15年人事工作,现如今自己也已是一个临近40岁的老HR,还是从现实层面来说一下这个问题吧,咱们只说实践不说理论。
以下内容可能会扎心,但如果你能耐心读完,会发现绝对是人间真实。
可能很多人会说什么到了40岁(甚至是35岁),脑力/学习力不行了、体力不行了、家庭会分担精力了...总之是各种不行,这其实都是很扯淡的说法。
先说体力不行,家庭会分担精力,你可以看看你周边的40岁左右的人群,哪个不是加班随叫随到的?哪个敢轻易请假的?
再说什么脑力、学习创新力,这个更是扯淡!咱们摸着良心讲话,就现在国内的各行各业,有哪个企业是真的把重心放在产品、技术的沉淀和创新上的?!他们所谓的创新不过是在模仿式的创新,哪有什么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
核心技术的创新,必然要基于自身在某个领域的长期积淀。而35、40岁的人,经过多年的沉淀,无论是技术还是心智,都是黄金时期,按说正是发挥光芒的时候,这个一点错没有。
但问题是我不需要核心技术创新啊,我需要的是复制式创新,而且是快速复制产出!所以我根本不需要什么有积淀的人!!!
这也不能怪公司,因为社会就是这么浮躁!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又不是造福一方。因此他们需要快速创造利润,谁知道未来10年、20年我的企业还在不在?
所以我必须要快速产出!这才是最为根本的目标。这也是企业不需要招大龄员工的“大环境因素”。
除了大环境因素,还有很重要的“人”的因素。我总结下来有三:
一、大多数领导不太“喜欢”自己的下属年龄过大
我们必须承认,很多情形下大龄员工的确是“不太方便”管理。
就比如称呼,你年龄大,领导不好对你直呼其名吧,毕竟你年龄在那摆着呢;再比如安排工作,对年龄大的员工,有些跑腿打碎的事,领导怎么好意思叫你干?就比如取个快递,拿个东西什么的,让年轻员工去无所谓吧,让你去好像就不太好、还有领导发现你工作没干好,想批评你吧,还得顾及你的脸面,不批评你吧,你又做得不对...
还有一点就是虽然不绝对,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那就是年龄大的人社会阅历相对就是丰富,人际关系处理起来也相对复杂,这都导致了在大龄员工工作中不太好管理。
而作为领导,没有人不喜欢权利带来的快感,更没有人喜欢自己的权威性被质疑。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年轻员工自然更能满足领导的“权力欲”。
二、劳动力资源丰富,给公司的可选择性太多太多
这一点我想大家都会有体会,但作为HR可能体会更明显。比如我在招聘网站发出一个职能岗的招聘信息,不出半天,我能收到上百份简历!在任职资格上,我可能要求2-3年工作经验,大专学历。
但在这上百份的简历中,可能10年工作经验的人都有;学历别说本科投了,甚至硕士都往这投!
这样的供求关系,让我有了大把的可选资源后,还不是我想怎么设卡怎么设卡,具体我设置什么样的要求,这需要理由吗?这个时候有的管理者可能就会因为考虑咱们上边说的第一点因素,就把年龄作为一个卡点了。
三、员工去能力化,大家都只是工具人
所谓去能力化,就是企业会把一个业务流程拆分成若干个环节,然后把每个环节工作内容给它流程化、精细化、标准化。然后给每个环节配置上专门的人去做。
这样一番操作下来,在某个环节某个岗位上的人,他的工作就是重复单一的操作程序。是不是感觉把这事说得和流水线工人一样?这就对了,知道为什么把公司成为“厂”了吧,这就是根本原因。
在这种情形下,员工的个人能力就会被弱化,因为你每天只是重复着单一的工作内容。但对企业来说,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
在这样的情形下,再加上前两个的因素,那我为什么要招40岁的员工呢?
所以你看,为什么大多数公司都不愿意招40岁的人?原因就是既有大环境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
总结起来就是在大环境(利益的驱使下),公司需要这样做;而现实又为公司这么做提供了足够的资源和条件,那这个事还不就水到渠成了么?!
为什么感觉大多数公司不愿招40岁左右的人?
才干掉一个38岁的开发,试用期不合格,说说我的体会吧。
其实我们公司是招大龄技术的,用HR常说的话来说,经历了社会毒打的中年人更能珍惜工作的机会和看透工作的本质,且没有更多的跳槽成本。
跟刚出入社会的萌新不同,更多萌新太在意所谓的职场氛围,在意所谓的晋升空间和标准化的流程(中小型公司那么多),幸运的话,他们像一张白纸一样好带,不幸的话,眼前的花花世界还没看够,一山更比一山高,哪怕走出去觉得后悔,但也走出去了,后面的决策已与公司无关。再过两三年,跳槽薪资能翻番但在公司却可能很难拿到这样的收入,有自身能力的影响,也有行业风口的推动,所以,对于很多中小企业开始,面临的就是好不容易培养熟悉了流程的人一晃眼又得换,至于垄断性的大厂,更是高出市场价值的薪酬收割优质应届生然后洗牌,所以每年会有那么多裁员,跟洗牌筛选有关,跟业务试错也有关罢了。
年轻人有冲劲有活力能快速学习也能抗住熬夜的压力,人过30,再熬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但是!40岁左右的人,首先就是面临抗压的尴尬和职位的尴尬。我面试会习惯性问职业规划,虽然估计80%甚至更高的人都在胡诌,但几乎一致的是希望自己能在3-5年也就是差不多30岁左右(现在可能晚点)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
天知道,哪有那么多管理人士!这么回答无外乎一向的惯性思维,或面子,或更高的薪水罢了。
所以40岁依旧做基层,尤其是之前还是大中小管理的,哪怕你在这边赌咒发誓自己能干基层,公司也会担心你放不下面子或者太久没做了心理接受但手生。
第二个原因就是薪酬坎了。刚刚说了,其实大部分岗位前期3-5年是涨薪非常快的,但到某个节点,比如1w,1w5,2w等等就很难再有大幅度调整。一方面是成本,另一方面是这个岗位可能真的容不下这位资深人士,能做给不起工资委屈了员工,按员工之前的薪酬标准虽然符合他的价值但却不符合公司的利益。更何况除非是完全匹配的同行业,再熟练的人到了公司其实都有适应期和新行业的学习周期,能否适应,概率大年龄小点更容易。
这就引出第三个原因,学习速度和适应速度,人都会带着上家公司或者司龄较长的公司的工作思维和习惯,年龄越大,越难变通。
第四,带教关系上,在过去,大部分时候是管理人员年龄>基层人员,现在倒挂现象越来越多,这个心理关也得过好,有的是老员工拿不下面子,有的则是小管理不好意思。比如我这次的例子,之所以要开除,就是试用期表现不合格,当我跟他的指导人沟通为何这种情况一直拖沓不反馈或者直接告诉他你的期望你的要求,这位其实没小多少的指导人居然说不好意思还像带90后一样去管[打脸]
最后,也是员工自己了!就像这位吧,虽然我们自身管理也有问题,加上我们勤奋的指导人以己度人,觉得年龄大了工作这么久了,应该是自发自觉,可惜,这位我们请过来希望做架构技术指导的,其表现太拖沓,也不知道是因为过于松懈的管理导致他觉得可以浑水摸鱼,还是觉得薪酬一般没给到他预期所以只愿付出他觉得合适的性价比劳动成果,所以最后只好一别两宽,出于管理松懈的代价和大龄的同情和不想深究附上一个月赔偿重新寻觅。
这次经历让一张觉得不要年龄歧视的我还是心有余悸,大龄员工有勤奋的,也有开始只想摸鱼的,包括我自己吧,真失业了估计连技术都不如。
在市场更少选择的时候,珍惜工作,保持热情和学习的习惯,调整心态,还是能够找到一个还可以的位置的,虽然看着会难点。
我依然觉得,出来工作不要怕吃亏,只有难啃的🦴啃下来,才有更多机会吃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