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了目前最好的保护方式,乌克兰今后还会有好的发展吗?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相信乌克兰今后有一个长时间的稳定发展时期,用不着太长时间,一个崭新、富有、先进的乌克兰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原因是乌克兰人民是富有创造力、勤奋、有骨气的;乌克兰精神得到了全世界95%以上国家和人民的肯定;乌克兰土地平坦,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
放弃了目前最好的保护方式,乌克兰今后还会有好的发展吗?
首先提出个疑问,什么是目前的最好的保护方式?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给了乌克兰最好的保护吗?
事实恰恰相反,因为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持续拱火,才让事态发展到如今的地步,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了战争,而美国借俄乌战争之机,狠狠地收割一把俄罗斯和欧盟,赚了个盆满钵满。
那么,在美国庇护下,乌克兰得到了什么?
什么也没得到,国内很多地方被炮弹炸得满目苍夷,数以百万国民流离失所,沦为难民。反而彻底地沦为美国的马前卒,只能按照美国主子的意思行事,用乌克兰人命、资源和粮食,换取美国主子施舍的援助。
至于和俄罗斯的战争,乌克兰完全没有决定权,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方式结束,自己都说了不算。
所以,无论这场战争结局如何,乌克兰都已输掉了未来。
放弃了目前最好的保护方式,乌克兰今后还会有好的发展吗?
俄乌战争结束后,乌克兰快速融入欧盟,得到美国和西方在重建方面的大力支持(类似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乌克兰经济不超过十年,由战前的Gdp人均三千美元发展到波兰现在水平人均一万九千美元。而俄罗斯,继续孤立、继续衰落,一定是大概率的事情。
放弃了目前最好的保护方式,乌克兰今后还会有好的发展吗?
2月28日俄罗斯代表团和乌克兰代表团在白俄罗斯的戈梅利州就乌克兰局势举行第一轮会谈后双方都表示已找到未来达成共识的要点,同时还声称将于近期在白俄罗斯和波兰边境地区举行第二轮会谈。如果从双方代表这番说辞来看似乎谈判进行地很顺利,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会谈结束后却表示没取得预期想达到的结果,但同时他也表示乌方从俄方的立场中也得到了一些信号。
泽连斯基声称将对俄方的立场和条件进行评估后确定如何进行第二轮谈判。会后双方代表只说找到了未来达成共识的要点,却没透露双方可能在具体哪些问题上达成共识。泽连斯基也只是说会谈没达到预期效果,却没说他究竟是对具体什么地方不满意。尽管泽连斯基表示将根据俄方的立场和条件进行评估后进行第二轮谈判,却没说明自己在第二轮谈判中所要争取的目标。
其实像这样一些表态在我这个局外人看来就相当于是什么都没说的“片儿汤话”。事实上双方只是按外交礼节在形式上表达了一下态度,但至于谈判的具体内容则是一个字都没透露。不过在国际外交事务中把具体内容“片儿汤化“几乎是一种惯例。因为谁也不愿让外界看清自己的底牌,所以问题最关键核心的那部分内容是不会公开拿出来说的。换句话说双方在第一轮会谈中都提了些什么其实压根不为外界所知。
3月1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俄军将继续执行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直至完成既定目标为止。这句话实际上就等于说直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其实还没在这场军事行动中实现自己既定的战略目标。这场战事表面上是发生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可实际上背后却是俄罗斯与北约的博弈角力。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一切军事行动都是为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一政治目的服务的。
从2月24日俄罗斯突然发起军事行动到28日俄乌谈判这四天内俄军在乌克兰的行动是典型大规模部署小规模进攻:俄军在部署时确实是声势浩大,可在实际进攻当中还是相对比较克制的。要知道俄罗斯出手不到5分钟就敲掉了乌克兰前线10多个机场和武器库,一小时之内就消灭了乌克兰海军和空军的作战能力,然而仗打了三四天后俄罗斯仍未拿下乌克兰首都基辅。
事实上俄军不仅没能拿下乌克兰首都基辅,而且直到28日谈判时俄军没能拿下乌克兰任何一个主要大城市。要知道俄军比起乌军无论是兵力数量、武器装备、人员素质、战斗意志都处于绝对的优势状态。俄军之所以到28日为止没能拿下乌克兰任何一个大城市主要还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而不愿拉太多仇恨。众所周知乌克兰和俄罗斯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而且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实际上生活有大量说俄语的俄罗斯族裔。
从俄乌边境一直到乌克兰首都基辅这一线以东的地区都是传统意义上的亲俄地区。尽管这一地区的人还不至于像乌东地区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那样直接武装起来要求脱离乌克兰,但实际上基辅一线以东地区对俄罗斯普遍抱有好感则是客观事实。如果俄军在这一地区的行动伤及无辜相当于是把原来亲俄的民众推向对手一边。因此俄军在进攻中主要针对的是军用设施,而尽可能避开了民用设施和平民。
俄军在这一地区的推进过程中对每一个城镇都没进行大规模的轰炸和进攻。因此俄军即使已进到了几个主要城市的周围也只派出小规模的先头部队进行试探,而试探一旦发现仍有抵抗就主动退出来了。这其实就是为阻止乌克兰倒向西方阵营这一政治目标服务的。如果战争长期持续势必会加剧乌克兰人对俄罗斯的仇视心理,那么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反而相当于把乌克兰进一步推向了西方阵营。
因此俄罗斯方面一定是想要速战速决尽快锁定胜局,但与此同时俄罗斯又不愿过多造成平民伤亡而加剧与乌克兰的矛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乌克兰问题则没这么多的顾虑。乌克兰以前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本就不处于西方势力范围之内,只不过随着北约和欧盟的持续东扩才使乌克兰国内的亲西方势力开始抬头。如果西方国家能收乌克兰当小弟自然是获益,即使由于俄罗斯的阻挠未能成功也没损失啊。
乌克兰以前本来就不在西方阵营,所以成了就当多收一个小弟,不成也无非不过就是维持原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乌克兰问题上做的其实是空手套白狼的无本买卖。其实西方国家并不关心乌克兰未来会发展成怎样。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想的是如何快刀斩乱麻捍卫自己的利益,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则希望能把俄罗斯长期拖入乌克兰的战争泥潭之中。
至于乌克兰在战后会被打成什么鬼样子才不是西方国家所关心的问题。别看北约国家名义上个个都声称严守中立,可这些天的新闻报道却证实北约暗中在为乌克兰提供武器、培训士兵。这说明乌克兰问题的长期化复杂化其实是对西方国家有利的。3月2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乌克兰方面正在按照美国的要求拖延俄乌谈判。俄方这一表态实际上也证明乌克兰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确实是打算拖时间的。
3月2日俄军宣布已完全控制乌克兰南部赫尔松州首府赫尔松市。这是俄乌开打以来俄罗斯武装力量占领的乌克兰第一个主要城市。赫尔松作为乌克兰境内的交通要冲之一被俄军占领大大便利了俄罗斯后续自黑海方向源源不断向乌克兰境内增兵。俄军占领赫尔松是否说明已下决心彻底改变之前那种自缚手脚的进攻模式呢?俄军在未来会不会对乌克兰发动更加强烈的攻势呢?俄军会不会直接一鼓作气拿下基辅呢?
尽管目前我们对这些问题尚无法准确进行预测,但俄军正在加强攻势这种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这实际上也就是说乌克兰未来的局势仍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那么乌克兰这场乱局最终的出路究竟在哪儿呢?乌克兰悲剧的根源在于特殊的地缘环境使其成为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博弈的焦点:如果乌克兰亲俄就会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压;如果乌克兰亲西方就是现在这种被俄罗斯打击的状况。
其实在地缘环境上与乌克兰类似的国家也不是没有——芬兰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冷战时期欧洲国家被分割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芬兰这个国家的特殊性在于:芬兰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却与苏联这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接壤。芬兰是当时仅有的两个与苏联接壤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之一。等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原苏东阵营的国家纷纷转而同西方国家接近。
如今波兰、乌克兰等国都因为与西方国家的靠近而与俄罗斯发生了摩擦,然而芬兰却能在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维持平衡。1万多年前芬兰境内就已出现人类活动的迹象。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芬兰人都没建立自己的国家,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原始公社状态。1362年邻近的瑞典已发展成为北欧第一强国,而芬兰则在这一时期被瑞典占领。1809年俄罗斯帝国击败瑞典后芬兰成为沙皇统治下的一个大公国。
尽管芬兰和俄国同属沙皇统治,但其实却是尊奉同一位君主的两个国家。这在欧洲历史上其实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芬兰不仅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宗教、风俗,而且还有自己的议会、宪法和货币。尽管沙皇在俄罗斯是专制君主,但在芬兰却是受芬兰宪法制约的立宪君主,所以沙皇并不能像在俄罗斯那样为所欲为。问题在于规定是死的,可遵不遵守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开始沙皇为消除瑞典对芬兰的影响而将芬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还能自觉主动遵守和芬兰方面达成的自治协议。拿破仑战争后作为战胜国的沙俄一跃成为欧洲宪兵,开始大力镇压欧洲各地的民族民主运动。这一时期沙俄逐渐加大了对芬兰的控制力度并最终完成了对芬兰的吞并。从此芬兰被正式纳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1917年俄国相继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沙皇政府倒台后芬兰社会党领导的议会宣布:由于尼古拉二世的权力已不复存在,所以芬兰议会有权制订、批准和颁布所有芬兰的法律,同时拥有任命芬兰政府的权力。1917年12月4日芬兰议会宣布芬兰是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列宁领导的俄国苏维埃政府以及世界上许多政府都对芬兰的独立予以承认,然而苏俄与芬兰的边界划分却长期未能达成协议。这就为后来双方的争执埋下了伏笔。
当时芬兰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也成立了一个叫中央革命委员会的组织。1918年1月28日芬兰革命委员会宣布发起暴动。1月29日工人赤卫队占领了芬兰各个重要的国家机构。由于芬兰芬兰革命委员会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成立的,因此芬兰政府认为这次芬兰革命委员会发起的暴动背后可能得到了苏俄的支持。芬兰政府为了镇压革命委员会的行动就向德国寻求支持。
芬兰政府军在德国的支持下最终镇压了革命。1918年5月16日历时3个月的芬兰独立战争结束。随后芬兰政府同德国签订了政治和军事协定。可芬兰政府军总司令曼纳海姆认为这时德国战败已成定局,因此反对政府投靠德国的政策。1918年底德国战败后亲德的斯文胡伍德辞去了摄政官职务,曼纳海姆接替他成为芬兰的最高领导人。曼纳海姆清除了德国在芬兰军队中的影响,修复了芬兰与英、法等战胜国的关系。
这时芬兰在外交上唯一还处于紧张状态的就是东面的苏俄。芬兰从俄国独立出来时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并没达成边界协议,所以芬兰从独立之日起就一直与东面的邻国存在领土纠纷。芬兰独立过程中政府军与革命委员会的内战也被视为有苏俄干预的成分。因此芬兰独立后与苏俄的关系就一直颇为微妙。到了30年代随着纳粹德国的崛起使苏联试图在东欧和北欧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以作为自己同纳粹德国之间的战略缓冲区。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在该条约中将芬兰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1939年11月30日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战争爆发后芬兰人利用自己主场作战熟悉地形、气候的有利条件给予苏军迎头重击。苏联在苏芬战争投入了巨大的兵力,然而却付出了375491人伤亡的沉重代价,因此导致国家声誉受到很大的伤害。最终苏联未能实现原先征服芬兰全境的目标。
芬兰在此战中不仅保有了主权,而且还赢得了国际声望。不过芬兰到底还是敌不住实力强大的苏军,最终苏芬战争以苏军的惨胜告终:苏军在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迫使芬兰割让与租借了部分领土;而芬兰方面则成功捍卫了国家的独立。苏芬战争还带来另一个副作用就是:芬兰开始同纳粹德国接近以试图抵制苏联。德国方面认为苏联在苏芬战争中的表现充分证明了苏联的外强中干。
这更坚定了纳粹德国发动侵苏战争的决心。1941年6月22日早上3:45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的军队对苏联发起全线进攻,与此同时德国开始争取芬兰在北线威胁苏联的列宁格勒地区。1941年6月底芬兰加入德国一方参战。然而芬兰却拒绝公开承认与德国结盟,只承认与德军是“共同作战”的关系。芬兰只参与对苏联的军事行动,不参与德军在西线与盟军的战争,也不加入以德、日、意为首的轴心国集团。
即使是在对苏联的战争中芬兰也在收复与苏联的争议地区后立即停手。之后德国一再要求芬兰一同夹击列宁格勒,然而芬兰方面却始终对此不为所动。当时的芬兰总统告诫国人说:“小国就没有感情用事的资本。如果我们跟着希特勒把苏联痛打一顿,那么只会使双方的积怨越来越大”。芬兰在这时保持克制就是为了人情留一线。事实证明正是芬兰的这种克制使其在二战之后得以保持独立。
二战后苏联本来是想要清算芬兰的,然而此举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抵制。芬兰在战争中只参与了对苏联的军事行动,所以芬兰与西方阵营并不存在什么深仇大恨。芬兰与苏联之间的争端如果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苏联方面当然认为芬兰在二战期间跟随德军打到苏联领土上的行为是一种侵略行为,可芬兰方面却认为自己打的都是两国之间本就存在争议的地区。
这些地区在苏联眼中是自己的领土,可芬兰却认为自己是在收复失地。芬兰在实现“收复失地”的目标后并没跟随德军进一步打击苏联。正是这种克制使芬兰得以避免过分刺激苏联。当时苏联对芬兰当然多少会有敌意,可并不像对纳粹德国那样恨得牙痒痒。最终苏联和西方经过讨价还价之后把芬兰被作为双方的战略缓冲区保留下来。尽管芬兰得以维持国家的独立状态,不过苏联还是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处罚。
在二战后期的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主张恢复1940年苏联已获得的芬兰土地,同时提出芬兰应进一步割让贝柴摩地区作为追随德国参与侵苏战争的补偿。这样也可以使苏联取得与挪威的边界。1944年9月19日缔结的《苏芬停战协定》规定:苏芬边界大体上回复道1940年和约规定的边界,同时芬兰进一步割让贝柴摩省给苏联。至此长约820英里的苏芬边界线只有313英里仍保持着1920年的边界原状。
苏联由此从芬兰获得了4.58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苏联要求芬兰在割地的同时还要向苏联赔偿6亿美金,后来在英、美的斡旋下苏联同意把赔款数额降到3亿美金。此外芬兰还必须拆除苏芬边境地区的永备工事和军事设施。当时的芬兰政府根本就拿不出3亿美金,但芬兰却不敢说赔不起。因为芬兰只要说赔不起,那么苏军直接就开过来了。芬兰为了支付这笔赔款几乎发动了全民捐款。
当时很多芬兰人甚至拿出了自己的结婚戒指。这对一个国家可谓是奇耻大辱。可如果不答应就得承受亡国的危险。最终芬兰这个小国还是靠着政府和人民上下一心顽强度过了难关:在战争中芬兰人上到54岁、下到16岁举国参战;没有武器就靠士兵冲上去肉搏坦克。等到战败以后就大家一起赔款——政府的国库、老百姓的家底砸锅卖铁终于付清了巨额赔款。芬兰人打掉了牙往肚里咽才保住了自己的独立。
可接下来还得小心翼翼同时伺候好东面和西面的大佬。芬兰的独立在本质上就是苏联与西方国家博弈的产物,否则即使芬兰人再怎么顽强咬紧牙关也守不住他们的国家。既然芬兰是被作为苏联与西方国家的战略缓冲区保留下来,那么就必须始终在双方之间维持平衡的外交政策。尽管芬兰在国家政治经济体制上实行和西方类似的制度,但在外交政策上一直小心翼翼在西方和苏联之间保持平衡而避免刺激任何一方。
1948年苏联和芬兰在莫斯科签订《芬-苏友好合作互助协定》。正是这一纸协议把芬兰绑到了苏联的战车上。尽管芬兰保持了西方制度,但在国际事务中要唯苏联马首是瞻。西方国家也知道芬兰这是出于地缘的无奈选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默认了这种现状,但同时也在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改善芬兰的经济、加强对芬兰的影响。冷战时期芬兰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在心理上其实是更倾向于西方阵营的。
可芬兰在外交上却始终需要在西方与苏联之间维持战略平衡。因此芬兰这个资本主义国家在冷战时期始终没加入北约和欧盟。以保持中立的外交路线维持独立及议会民主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了芬兰的既定国策。等到苏联解体以后芬兰趁俄罗斯忙于内部事务的机会加入了欧盟。尽管欧盟也是西方国家组建的国际组织,也对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构成挤压。可欧盟毕竟还是经济组织,所以俄罗斯尚且能接受。
如果芬兰一旦加入北约这种政治军事组织则意味着北约和俄罗斯之间再无战略缓冲区。届时双方将展开直接的对峙,而芬兰恰恰将会成为双方对峙的最前沿。这显然不是芬兰所乐于见到的,所以芬兰迄今为止并没加入北约。芬兰作为一个永久中立国奉行军事不结盟和独立可靠的防务政策:一方面近年来芬兰日益密切与北约的合作,另一方面小心翼翼避免对俄罗斯造成冲击。
芬兰这种外交模式为国际外交学贡献了一个专业术语“芬兰化”。所谓芬兰化是指一个弱小国家遵循强大邻国的政策决定以保持主权及领土完整。芬兰在长达数十年的冷战期间始终顺从苏联在国际事务中的意见,还以自我检查的形式消弭、压制国内的反苏声音。这种屈从于大国意志的外交模式就被称为“芬兰化”,但芬兰恰恰是靠这种看起来带有一定屈辱色彩的外交模式保住了自己的独立地位。
芬兰化其实是身处大国夹缝之中的小国为了生存无可奈何的一种选择。芬兰化尽管有屈从大国意志之嫌,但也并非只是一味逆来顺受。芬兰自二战以来的外交政策实际上就是追求在东西方之间的平衡。这其实是相当考验一国领导者智慧的。如今同样身处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地缘博弈前沿地带的芬兰与乌克兰形成了鲜明对比:乌克兰如今的动荡局面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芬兰却是一个以高福利闻名于世的发达国家。
多年前美国著名地缘学者布热津斯基就曾针对乌克兰的地缘环境特点表示:乌克兰可以效仿芬兰模式——乌克兰可以积极主动同欧盟国家加强经济合作,但为避免刺激俄罗斯可以暂缓加入北约和欧盟。事实上乌克兰第二任总统库奇马执政时期还真就是这样做的。尽管这时的乌克兰很想加入欧盟获得经济利益、加入北约获得安全保障,但同时库奇马政府与俄罗斯的关系也维持得不错。
俄乌关系的转折点始于2004年乌克兰的橙色革命:从那时起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积极插手乌克兰国内政治,此后尤先科、季莫申科、亚努科维奇等几个大佬在美、俄这两个大国的操纵下不断在乌克兰政坛上演合纵连横的大戏。乌克兰第三任总统尤先科上台后毫无顾忌公开自己一心倒向欧洲和美国的政治意图。俄罗斯与乌克兰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渐行渐远的。
这也正是为什么会有人说“芬兰化”也许是乌克兰问题解决之道的原因。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芬兰化”其实是一个现在的芬兰人也不喜欢的概念。在过去的数十年间芬兰人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在东西方之间保持平衡,然而随着北约的强势东扩也使芬兰人近年来开始质疑自己的永久中立国策了。就在俄乌战争爆发的次日俄罗斯政府就公开向瑞典、芬兰两国喊话。
在北约组织连续五轮东扩后已逼近到了俄罗斯家门口。如今俄罗斯已将北约的继续东扩视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原则”。在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前不久北约就曾邀请芬兰和瑞典参加与乌克兰局势有关的讨论。芬兰总理桑娜·马林在讨论过程中表示:如果芬兰出现了国家安全问题就会立刻加入北约。对此高度警惕的俄罗斯在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的次日就对瑞典、芬兰两国发出了警告。
事与愿违的是普京的警告反而引发了这两国的逆向反应:2月28日芬兰有5万人请愿发起加入北约公投。芬兰总理已同意将此问题提交3月初的议会会议讨论。自从2月24日俄乌开打以来芬兰国内对俄罗斯的仇视态度也愈演愈烈。根据芬兰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芬兰民众表示对本国加入北约持积极态度。如果瑞典、芬兰这两个俄罗斯家门口的中立国被吸收进入北约无疑会进一步刺激到俄罗斯。
目前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不仅没吓到瑞典、芬兰等国,反而在这些国家激起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俄乌开打后瑞典运送了5000枚反坦克导弹给乌克兰,芬兰政府则宣布向乌克兰运送2500支突击步枪、15万发子弹和1500件反坦克武器。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不能尽快锁定胜局,那么瑞典、芬兰等国可能就会对俄罗斯产生轻视心理。届时北约对俄罗斯的封锁围堵就会更进一步。
当然无论是瑞典、芬兰还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都不会公开出兵支援乌克兰。尽管这些国家为乌克兰提供了资金、武器等方面的支持,但这些国家的“慷慨解囊”并未对乌克兰产生太大的帮助。现在乌克兰政府已开始将很多武器发放给平民让他们抵抗俄罗斯。随着局势更加复杂化也许会使俄罗斯“不伤害平民”的声明在未来被打破。乌克兰未来将何去何从仍存在不可预知的变数。
放弃了目前最好的保护方式,乌克兰今后还会有好的发展吗?
这场战争乌克兰倒退几十年,如果泽连斯基放弃目前最好的保护方式,乌克兰便变成四分五裂,战争支付给美国,北约的债务乌克兰负重如山,人们饱受饥苦,很难发展,因此我认为乌克兰必须坐下来和俄罗斯谈判,和平解决,这是乌克兰唯一的出路。(
放弃了目前最好的保护方式,乌克兰今后还会有好的发展吗?
国与国的邻居关系永远无法回避,小国弱国搞好与大国邻居的关系才是正确选择。像乌克兰这种国家本来与俄罗斯就是同源,非要相信万里与外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人完全是国家战略的错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