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发布不挺俄言论后,俄罗斯暂停向其石油运输,并有议员就俄族问题进行威胁?

托卡耶夫完全可以保持沉默,此时刺激普京,对自己没有好处。他忘记了俄罗斯救了他,俄罗斯也能毁了他。口不择言,只会自食其果。

如何看待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发布不挺俄言论后,俄罗斯暂停向其石油运输,并有议员就俄族问题进行威胁?

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有太多的相似的地方,都是俄罗斯的邻国,都是原沙俄的地盘,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有领土是苏联时期从俄罗斯划给两国的,最重要的是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俄族人口占比比乌克兰俄族占比都要高。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彼得大帝纪念活动讲话,暴露了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目的,就是兼并乌克兰,实现大俄罗斯往日领土和荣光。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乌克兰战争只是第一步,可能未来会对哈萨克斯坦也有类似的要求。

所以基于这样的现实问题,哈萨克斯坦总统才有不能挺俄,而且是反对的言论,就怕乌克兰今天 就是哈萨克的明天。

如何看待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发布不挺俄言论后,俄罗斯暂停向其石油运输,并有议员就俄族问题进行威胁?

在俄罗斯面以一国之力抗衡北约之际,作为盟友不但不支持俄罗斯,反而反表反对俄罗斯的声音等于是站在美乌一边。实属不该

如何看待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发布不挺俄言论后,俄罗斯暂停向其石油运输,并有议员就俄族问题进行威胁?

托卡耶夫当着老普的面直接不给面子,说道:哈萨克斯坦不会承认乌东的独立地位,甚至连克里米亚和南奥塞梯也不会承认。大家要记住一点,这可是正式会议的场和上当着老普的面说的。这意味着一个问题:哈萨克斯坦准备与俄罗斯进行对外立场上的切割了。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俄罗斯方面显然进行了回应和不满,这简直是太不给大哥面子了。不过现在俄罗斯陷入到了乌克兰冲突的困局中,也还没有立刻翻脸,基本上采取了一些克制的手段,例如:暂定石油运输、进行了一些喊话活动等等。

很多人都说:托卡耶夫那是典型的忘恩负义之举,当年还是俄罗斯帮助他搞定的内部乱局。

另外哈萨克斯坦作为前苏联国家、作为中亚五国之一,一直跟俄罗斯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例如:都是独联体国家、集安组织,俄罗斯一直认为中亚五国是自己的后院等等。

那么这一次托卡耶夫为什么要当年不给俄面子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1、自从托卡耶夫上台以及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以后,他开始积极地改变内部模式了,例如:清除了老总统的影响、修改了法律、提高了议会的权力、限制了总统的权力等等。

总体上来说,托卡耶夫开始改变以前哈萨克斯坦的模式了,这也是为未来的转向做准备了。我个人估计要不了几年,哈萨克斯坦的路线就会发生重大变化了。此时不给俄面子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表现。

2、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面前一直以老大哥的姿态出现的。以前俄罗斯与西方没有彻底翻脸的时候,哈萨克斯坦也没有机会摆脱俄的控制和影响。

目前俄陷入到了一种困局当中,哈萨克斯坦应该是向俄方表明一个态度:自己不是谁的附属品,自己也有自己的主张和判断。

3、乌克兰这个事情让哈萨克斯坦很担心,未来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乎,这一次也是试探或者说警示一下俄罗斯。

4、俄罗斯方面最近突然提起了彼得大帝的理论,让哈萨克斯坦是非常警觉的。要是按照彼得大帝那种搞法,哈萨克斯坦还是属于俄罗斯的了。这是哈萨克斯坦方面无法接受的。

我个人的观点就是:哈萨克斯坦方面已经开始加强对俄罗斯的戒心了,也准备摆脱俄罗斯的大哥模式了。说白了就是:俄乌冲突以及彼得大帝论让哈萨克斯坦开始慢慢地远离俄罗斯了,这一次的当面表明自己的态度,也是一种宣示立场和试探俄反应的措施。

最后我想说,俄把彼得大帝给抬出来了以后,周边的国家都会保持高度警惕的,例如:波罗的海三国、波兰、芬兰以及中亚四国,当然了——卢上校的白俄罗斯除外。

如何看待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发布不挺俄言论后,俄罗斯暂停向其石油运输,并有议员就俄族问题进行威胁?

哈萨克斯坦不是单一民族国家,也存在众多的俄罗斯族人口,与乌克兰类似。托卡耶夫也担心俄罗斯族闹独立;哈国的现有领土也有在苏联时期从俄罗斯联邦人为划给哈国的问题。哈国与乌克兰有相似的处境。哈国前总统采取了与俄罗斯和平友好合作的外交政策,两国相安无事。但托卡耶夫现在突然改变外交政策,亲美远俄的迹象非常明显;同时照搬美西政治模式,进行宪政改革。有投靠美国、北约、欧盟的趋势。这与乌克兰颜色革命后的政治局面趋同,风险很大。而托卡耶夫以为,抱住美国大腿就可安全无恙了。其实他错了,小国切不可搞“远交近攻”的外交,那是大国游戏。

如何看待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发布不挺俄言论后,俄罗斯暂停向其石油运输,并有议员就俄族问题进行威胁?

我们以为,贵为一国首脑绝非凡夫俗子,实则不然。常言道,识实务者为俊杰,哪承想,那么大个人物都不懂这个道理,而且非要用鸡蛋碰石头!作,继续作,只要不怕挨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