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途岛海战,美国打输了,会怎么样?
发生在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在这场海战中,美国太平洋舰队以劣势的舰队,打败了倾巢出动的日本联合舰队。在这场海战中,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以一艘被击沉的代价,取得了击沉日本四艘最精锐的航空母舰的战果。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对于这场海战,日本人一直在进行研究。他们进行了无数种假设,并且制造了很多的神话。他们懊恼密码的破译,侦察机的疏忽,飞机换弹药的错误,还制造出所谓五分钟之差的神话。但是,这一切都改变不了日本失败的事实。
不过对于这场海战,美国方面自己都说,自己的胜利的取得是很侥幸的。如果不是破译了日本的密码,事先得知了日本的作战计划。如果没有中途岛修理的奇迹,让“约克城”号在72小时内能够参战。如果没有中途岛陆基轰炸机的奋战,如果没有航空母舰上鱼雷轰炸机的牺牲,如果美军的俯冲轰炸机没有进行箱型搜索。那么,美军是不能那么顺利的击沉日本航空母舰的。
那么,如果日本在这一次海战中取得了胜利,美国打输了,会怎么样呢?
在中途岛海战之前,日本联合舰队和日本军令部因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争得不可开交。日本虽然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接连取得胜利。但是,随着日本占领区的扩大,日本的陆海军的兵力也逐渐捉襟见肘。这个时候,日本军令部的本意想占领澳大利亚,可是因为兵力不足,便准备占领新喀里多尼亚和斐济群岛,切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联系,遏制澳大利亚作为盟军反攻基地的作用。
而日本联合舰队的主要目标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它提出要占领中途岛,吸引美国太平洋舰队出动而歼灭之。后来,因为杜立特空袭,日本停止了争论,决定采纳日本联合舰队的计划,先占领中途岛,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后,再进行军令部的计划。
在中途岛海战前,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进行了图上演习。从这个演习方案,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整个假想方案是:
一、联合舰队主力于6月上旬占领中途岛,其部分兵力占领阿留申群岛西部。
二、上述作战完成后,大部分战列舰兵力返回本土待命,中途岛海军攻略部队的其余兵力则在特鲁克集结,参加7月上旬占领新喀里多尼亚和斐济群岛战略要地的作战。
三、南云部队对澳大利亚东南岸的悉尼和其它要地实施空袭。
四、上述作战完成后,南云部队和参加新喀里多尼亚斐济作战的其他部队到特鲁克集结,补充兵员。8月上旬,以联合舰队全部兵力发动对约翰斯顿岛和夏威夷的作战。
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如果这一次中途岛海战日本舰队取得胜利后,日本将转而攻击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联络线,占领新喀里多尼亚和斐济群岛战略要地,切断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联系。
下一步,在对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进行空袭,削弱澳大利亚的战争潜力后,日本联合舰队将再次全体出动。这一次日本联合舰队的目标将是:约翰斯顿岛和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最大的海军基地珍珠港所在地夏威夷。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计划是十分庞大的。如果这个计划实现的话,美国太平洋舰队将失去自己主要的基地,被迫退守到美国西海岸。而澳大利亚被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即使能够守住,对战局也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这样,日本将占有太平洋上的主动权,战争将会更多的延续一段时间。
不过这一切都要取决于中途岛海战的胜利。只有中途岛海战胜利,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最后的三艘航空母舰送进海底,才能继续实现日本的野心。
我们可以看到,在中途岛海战中,美国的航空兵表现是很出色的,而他们的损管更是出色。即便日本舰队不犯那么多错误,它要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为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日本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中途岛海战即使是日本舰队取得胜利,它也将需要补充休整相当长一段时期,不可能按照日本的假想方案继续作战的。
一旦美国的国家机器转入战争轨道,日本就不可能是美国的对手。日本在整个战争期间才建造了航空母舰7艘,而美国则制造了26艘。护航航空母舰日本建造了7艘,而美国则建造了110艘。就更不要说飞机和飞行员之间的差距了。
所以说,随着战争时间的拖延,美国舰队和日本舰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日本最终不可能逃脱失败的命运。即便是日本取得了中途岛海战胜利,也不过让它多苟延残喘几天罢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中途岛海战,美国打输了,会怎么样?
实际上中途岛海战美军本身赢得十分侥幸,倘若时间拨转回1942年,日军只要减少几分操作失误或是美军少几分运气,在舰艇上只有日军零头的美军都很难再次取得同样的战果。那么如果历史重来,没有了失误的日本海军迎战少了几分侥幸的美军,将发生什么,将带来什么样深远的影响。
在中途岛海战中,情报即胜利第一次如此鲜明的表现了出来,发现即毁灭的察打一体化首次出现。在整场战役中,尽管日军在航母数量和舰艇数量上都占据着优势,然而在侦察与情报领域却落入下风。美军事先破解的日军军用密码提前得知了日军将对中途岛发动袭击这一情报,而日军却对美军的知情一无所知,对于预想之外出现的美军舰队措手不及。而在侦察作战中,日军巧合的一架侦察机故障刚好漏过了美军舰队。而美军的侦察机却精确定位了日军舰队的位置。以有心算无心,取得了情报与侦察双重优势的美军舰载机部队与岸基航空兵对日军舰队发动攻击时,日军战斗机尚未做好防空准备,而面对美军突然出现的航母舰队日军轰炸机也未准备好用于对舰攻击的鱼雷。而手忙脚乱中在甲板上进行的装弹作业最终成为覆灭日军航母舰队的根本隐患。
倘若日军在情报作战上提前获取美军密码破译的情况及时更换密码,或是提前侦知美军航母将要伏击的情报而做出对应部署,哪怕是那架本该侦察到美军舰队的侦察机不发生故障,凭借强大航空兵力的日军舰队也有可能先攻破美军航母舰队再攻击中途岛。而仅有的100余架岸基战机将毫无还手之力。事实上由于美军舰载机与岸基航空兵的脱节,倘若日军舰队及时做出反应放飞战机驱逐美军轰炸机,尚且有机会逆转,只可惜日军指挥官南云忠一的奇妙操作葬送了整支舰队。
但即使中途岛海战日军侥幸获胜,美军在太平洋上依然有前进基地,太平洋的制海权仍未落入日军之手,驻扎在夏威夷诸岛的美军舰队依然威胁着日军。而由于美国恐怖的工业能力,美军将在短时间内恢复因战损而损失的力量。这也是为何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屡战屡胜美军屡战屡败却是日军越胜越弱美军越败越强。
中途岛战役正是越来越强的美军达到与日军的平衡点并越过该点攻守易势。哪怕日军侥幸胜利,也只是让这个点推迟,但最终还是将走向覆灭而已。
如果中途岛海战,美国打输了,会怎么样?
日军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和美军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海军上将指挥的中途岛海战,堪称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战之一,这一战,决定了美军和日军的海上控制权,说实话,这一战谁输谁赢,其实这两位大将军都是胸“无”成竹。
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是抱着赌徒的心态和美军在海上决战,因为山本五十六曾经是驻美武官,深知美国工业、制造业的发达,要想彻底征服美国,就必须摧毁其强大的工业、制造业,这样就必须先打掉美国的航母,才能掌握太平洋的海上控制权,有了制海权,便于进一步掌握制空权,有了制空权就能纵深到美国腹部,利用空袭轰炸破坏美国的工业制造业,只有这样才能将美国击垮,这就是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对美的整个战略意图,他深知美军的实力,在偷袭珍珠港失败后,海上对决只是时间的问题。
美军在中途岛海战的胜利,我个人认为是带有机遇性的,幸运占了60%指挥占40%的险胜,美军虽然只有三艘航母,但所有的舰载机都在甲板上,且又破译了日军赶往中途岛的密电,大致确定了日军航母战斗群的位置,日军虽是联合舰队,战斗即将开始时日军又在攻击中途岛还是寻找攻击美航空母舰的战术上摇摆不定,导致大量停在甲板上更换弹药的战机遭到攻击,很多战机在机库里就报销了。否则,美军在这场决战中未必会赢,如果美军战败,日军绝对不会给美军时间喘息,短时间内必然会对空虚的夏威夷群岛发起攻击,珍珠港又得罹难一次(当初日军偷袭珍珠港没有发现航母也就罢了,最败笔就是没有炸掉珍珠港海军基地旁边的燃油储备库,这个储备库如果炸掉,美军一年之内舰艇和飞机就没有燃油供应了),夏威夷群岛如果被日军攻陷了,日军直接威胁美国本土,太平洋战场的格局和敌我态势就完全变了,二战的历史就要改写,但终归一点,法西斯必败,胜利终究属于正义和热爱和平的人民。
如果中途岛海战,美国打输了,会怎么样?
我首先发表我个人的观点:即使中途岛战役美国人打输了,然后舰队被日本打的全军覆没了,其实也并不会影响太平洋战争的最后结局的。其实根本理由只有一点:战争打到后来打的就是国家的综合实力而已,二战时期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综合实力差距太大了——日本人是不可能胜利的。现在大家看了一些好莱坞的宣传大片、看了一些影视剧以后肯定会认为:美国人打太平洋战争很艰苦、很难了,甚至要是发挥不好的话,可能还会彻底输给日本的。可是真实情况却是:美国人从1942年缓过神来了以后,日本人就从此没有任何机会了。我们首先来看一组数字大家就知道了:
苏德战场上有超过2960万苏军伤亡,其中直接死亡和失踪(基本也是死了)的苏军达到了915万人;
德国人这边虽然伤亡少一点,但也是天文数字了:德军则付出了伤亡1180万的惨重代价,其中死亡及失踪380万;
可是美、日在太平洋上打了三年多,那么美军的伤亡是多少呢?
二战期间美国人的总伤亡累计数字也就101万,其中战场阵亡29.1万。因病死等原因而死亡的人数约11.5万,累计受伤50.8万以及一些其他的伤亡。
可是受伤这个事情并不一定是一次性的,很多士兵可能是受过好几次伤都统计在一起了。
大家还要注意一个重要的事情:这些数字还包括了美国人在欧洲、在非洲战场的损失。如果除去在欧洲伤亡的人数,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损失还能有多大呢?大概不到40万人而已,含受伤的一起。
二战期间,日军阵亡总人数为220万左右。但是其中有155万是死在太平洋战场,占死亡总人数70%。
通过这几组数据完全可以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那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双方的伤亡人数也不在一个档次上面,日军的直接死亡人数是美军伤亡总人数的四倍左右。
二是,相对于其他战场,例如:苏德战争、欧洲战争、亚洲战场来说的话。太平洋战争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激烈,基本上属于一边倒的局面:美国人吊打日军。
说白了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好莱坞电影中:美国人多么不容易、打得多辛苦以及日本人多厉害等等。这些都是经过修饰以后的,是为了体现或者说加强二战美国人贡献的,再直接一点说就是:有些是为了宣传而已。
中途岛海战发生的具体时间是:1942年6月4日—1942年的6月6日,真正的正面对决前后大概也就两天多时间。这场美日在太平洋上的大海战被称为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从此以后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就牢牢地控制在了美国人手里了。
这场海战日本人损失是这样的:4艘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飞龙”),1艘重巡洋舰(“三隈”)被击沉,332架飞机击毁,另外有3500人阵亡。这样的损失是不是非常大呢?
其实仔细看来也不是特别的大,毕竟只损失了4艘航母、1艘巡洋舰、外加上300多架飞机和3500人而已。
那么为啥此战过后,日本人就会丢失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了呢?其实说白了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到了1942年中期以后,美国人彻底地苏醒了、美国国内的超强生产能力和补给能力已经完全爆发出来了。当美国人的超强生产能力爆发出来以后,别说日本了、就是把德国人一起打包上估计都不是对手。
二是,日本国内本来就属于资源紧缺、实力一般的存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之所以要跑去偷袭珍珠港,说白了也是没有办法的无奈之举了。
因为当时美国人已经断绝了美日之间的贸易往来,日本的石油储备只够几个月使用了。其实仗打到1941年的时候,日本国内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物资短缺问题,很多大学教授都无法保证粮食供应了。
当时的日本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就是被慢慢地耗死、要么就只能放手一搏。最终日本人选择了在太平洋上与美国人放手一搏了。
中途岛海战之后,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可是自己家的生产制造能力、后勤补给能力又跟不上。于是乎,往后就只能选择防守反击的战略了,主动权当然就回到了美国人手里了。
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的主动进攻也就持续了半年多时间而已:1941年12月7日——1941年6月6日中途岛海战为止。从此以后,日本人已经明显感到自己不可能战胜强大的美军、强大的美军舰队了。
在偷袭珍珠港以前,行动策划者山本五十六就已经说过了:日本人即使偷袭成功,最多只能保持一年的优势而已。往后日本是无法跟美国人继续作战的。
日本人之所以在太平洋战争开战初期的时候能够取得巨大的优势,其实核心原因只有一个:美国人并没有准备好而已。日本人只是短暂地取得了先发优势而已。
美国人在参加二战以前的表现确实很一般般、存在感也不是很强。战前的美国饱受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国内保守思想盛行、导致其军备那是严重的存在问题的。
美国人对日宣战之前,陆军才30万人不到且装备比较落后;空军实力与日本最多处于旗鼓相当的水平;
海军方面,虽然舰艇总吨位是日本的1.5倍左右,可是美国人是两支舰队,所以说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力量日本人还是领先的。日本在发动突袭珍珠港以后,
当时的美国人属于:新的战舰和武器还没有造出来、旧的又损失有点大——日本人的优势也就出现了。这样一来,太平洋战争开战的前面半年的时候,日本人是几乎压着美国人打的,例如:巴丹战役中,美国人有几万人被日军俘虏等等。
20世纪初期的纽约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美国人的经济实力、工业生产能力早就是世界第一了。
早在1894年的时候,美国就一举超越了当时的英国成为了——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第一的国家。到了1913年,美国工业产品已占世界工业产品总量的1/3以上,比英德法日4国工业产品的总和还要多。
在这样强悍的实力保障下,美国人挺过了太平洋战争开战前半年的潜伏期或者说低谷期以后。当美国人的战争机器全面发动以后,往后基本上就属于:一路开挂打日本了。
中途岛战役打完了之后,随后开启的瓜岛之战中,日本人的损失那叫一个惨重。这一仗,美国海军阵亡约3300人,伤约2500人;日本海军的伤亡则高达2.5万人。
往后的太平洋战场几乎就成为了美国人的天下了,例如:马里亚纳海战中,美军军仅仅损失了2艘航母、2艘战列舰和1艘巡洋舰受轻伤,无一艘军舰沉没。
日本人算是把老本都搭进去了:一共被击沉航母3艘、被击伤航母3艘、战列舰、巡洋舰和油船各1艘,舰载机损失404架,岸基飞机几乎全军覆灭;另外还损失了20艘潜艇。
除了在硫磺岛战役以及冲绳战役中美军的损失比较大一点,这场太平洋战争几乎就是一面倒了。
往后日本本土 遭到了美军数千架次B29轰炸机的轰炸——整个东京以及很多城市被夷为平地、数百万人死亡。
即使日本人使出了看家本领、日本军队也发挥了大无畏的、真正的不怕死往前冲的本事。可是最终的结果还是:日本人失败了、双方的战损比还是美国人占了绝对优势。
最终的结局很简单——美国人用东京大轰炸外加两颗原子弹,让日本人不得不选择:无条件投降了。
我再来论证一下我的观点:为什么说即使中途岛战役日本人取得了胜利,最后的结果也是日本人一定会失败呢?如果日本在中途岛战役中把美国人的航母、驱逐舰 、战机全部击毁了,往后会发生什么呢?其实发生的事情很简单:无非是跟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效果差不多,暂时又取得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而已。
可是美国人就会被消灭吗?显然那是不可能发生的,凭着日本那点兵力、那点实力是不可能消灭美国的,甚至连轰炸美国本土都很难做到。
可是只要等美国缓过来或者等一段时间过后,一个全新的美军舰队、全新的美军又会出现在太平洋上了。我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再来看一组简单的数据:
1941年太平洋爆发前两年,日本的GDP为280亿美元,美国人是2000多亿美元;日本年产钢685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美国产钢4800多万吨等等。
战争打到1945年5月的时候,美国陆军总兵力592.4万人,海军兵力341万人,空军兵力226.2万人等等。当时美国人的总兵力达到了创记录的1200万人。
到1945年的时候,美国人的石油产量达到了创记录的2.3亿吨。当时全球石油总产量为3.6亿吨,这就是说,美国石油产量占全球的60%有余
美国参战的三年多时间里一共造了147艘航母,其中有113艘是轻型护航航母;战列舰10艘、巡洋舰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
战况最激烈的1943年,美国人一共生产了50多艘的航母,这就意味着:当时美国人一周就有一艘航母被制造出来而且还能立刻投入战斗。
可是反观日本的话,从1941到1945年,日本一共才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
对日宣战以后,美国人一年就可以生产飞机4.7万架,坦克3万辆。平均每天生产128架飞机和82辆坦克。
另外大家还要注意一个事实:美国人不单单是在太平洋上与日本人作战的,美国人还在另外两条战线上战斗的。
第一条战线就是援助盟军的战线了。美国人在二战期间一共援助了盟军500亿美元的物资和装备,其中坦克数十万辆、飞机十几万架、还有数不清的装甲车、火炮以及各种战略物资。
第二条战线就是:美国人还在欧洲开辟了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的。诺曼底登陆的时候,美国还出动了一万架的飞机以及几十万大军。
大家闭着眼睛想一想,如果美国人把这些武器装备、战略物资以及军队全部拿来跟日本人作战的话,估计日本人的失败会更快、更直接了。
说到底: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打到最后的话,靠的就是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对决了。不得不说的是:二战时期的美国实力已经甩了日本人几条街了,太平洋战争打响的那一刻、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那一天就基本决定了:日本必败无疑的结局了。
最后我来告诉大家标准答案吧:即使日本人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其实也无法阻挡美国人的最终胜利。毕竟当时美、日之间的实力差距过大了,在美国人爆发出逆天生产能力之后,日本人完全属于是:无力回天、只有失败一条路可走的。如果中途岛海战,美国打输了,会怎么样?
战争拼的是综合国力和意志。
日本就国土、人口、资源、工业、科技…远非美国对手。轴心三国综合国力也非同盟国可比,世界大战进入第二个年头更加凸显。巜美日贸易协定》断了日本的血供,才有万里奔袭珍珠港就是为了南亚石油、橡胶、粮食…
日本是远东霸主尚不能摆平一个积弱积贫的农业型中国,深陷中国战场而不能自拔,又怎能战胜一个工业强国?
中途岛如果美军战败也不会过多延长日军横行亚太的阳寿!
如果中途岛海战,美国打输了,会怎么样?
日本人的理论是,占据中途岛,等于完成了太平洋防线的闭环,以后就能成功阻止美军的西进,战局就能向有利于日本的方向转变。
这种说法看似有理,但它归根结底是日本一小撮人的妄想,是丝毫站不住脚的。
即便美国这场打输了,无非太平洋战争中再多出个“夏威夷群岛战役”,最终日本还是会被军力急速膨胀的美军捏死。
中途岛只是个4.7平方千米的小岛,有个起飞陆基飞机的机场,驻扎了不多的部队,能充当一下舰队的前沿补给基地。它对于美军最大的意义,就是充当海军前进基地,以及为珍珠港挡一下外围(还隔着1135多海里)。
相比之美军,日军拿下中途岛的意义更大,日军的战略其实是以攻代守,以空间换时间。
自1937年77事变全面入侵中国以来,日本积攒的那点资源迅速见底。
之前日本还能从美国买东西,维持钢铁、石油、机械和一些工业原料的进口,可美国人在关键时刻给日本“拔管”了。
这还让日本的战争怎么进行下去?日本拿飞机大炮坦克打中国都楞没打赢,这要是失去机械化优势了他们还打个球。
如果不与中国打,那辛苦占去的地方扔掉?自己都过不了自己这关!
身后还有个虎视眈眈的美国,以及卧侧鹰视狼顾的苏联。
日本1939年放暑假找苏联打了一场,结果自己人心不齐,苏联也表现得很炸裂,反倒让日本怂回去了。
当他们看到1940年德国平欧以后,那些大肥肉一样的东南亚殖民地,立马就憋不住了,认为这是一条出路。
马来群岛的加里曼岛岛(婆罗洲)拥有大量的优质原油,这是最令日本人垂涎欲滴的东西。
所以日本才在走投无路之下,恶向胆边生,对美国开了战。
当时日本内部反对这场战争的人很多,比如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米内光政这铁三角,他们是铁杆的反斗米派。
井上成美称:“陆军自诩为中流砥柱,岂不知这劳什子玩意儿不过是黄河中间妄图阻住河水东流的顽石罢了。”
米内更直接:“想对美英开战的人一定是脑子坏掉了。”
山本当时职位最低,也不好说什么,但抵触情绪一点也不小。
但最终“铁三角”胳臂拧不过大腿,还是选择了屈服,因为日本确实没别的路好走了,打东南亚也确实是个出路。
问题是,日本确实打不过美、英,他们必须依靠战略。
日本的战略是什么呢,这还是三十年代策划打磨,山本五十六最后又重新修订的策略:
1.偷袭珍珠港,最大限度消灭太平洋舰队(如有可能,一战迫使美国退战屈服)
2.同步进攻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快速夺占地盘和资源。
3.在岛屿中设防死守,利用岛屿做坚固要塞,交织飞机、舰队,与敌军展开绞杀战,消融对方的实力。
4.利用前方换来的时间,将资源迅速化为工业动力,让日本军力跨上新台阶,组织出更强大的部队。
5.待此消彼长之时,与敌决战!
这些“妙计”看着不错,但充满了山本的无奈以及日本人掩耳盗铃式的狂妄。
日本为什么打中途岛之战?原因有两个:
1.中途岛战略位置特殊,与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日本横滨港的距离都是2800海里(约5200公里),日军如果占据了此地,相当于卡住了中场。
2.自轰炸珍珠港以后,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实力跌入低谷,美军整体陷入防御,日本联合舰队希望能趁他病要他命,彻底消灭掉部分美军的力量。
日本人当时的行为非常简单粗暴,就是派出成堆的舰队,满大海的搜索,想碰上美军舰队主力,将其一口闷掉。
这样,美国在短期内就没力气对付日本了,甚至还得面对日本对夏威夷的攻势。即便日军不进攻夏威夷,战略防御的阶段性目的也算是达到了。
等美军再重整军势卷土重来,日军已经修好了堡垒要塞和机场,发展出了更多的生力军。
所以,日本相当不希望中途岛失利,他们的目的一开始就是想吃掉美军残余的航母舰队,如果此战打赢,日本至少将获得半年的喘息之机,这将有利于他们去深耕东南亚,甚至重新摆弄糜烂的中国战场。
换句话说,如果历史上中途岛日本真的赢了,那么1942年以后的日军可能会比历史上稍微强那么一点点。
为什么说只强一点点呢?还是那句话——日本太一厢情愿了,他们就那点水平。
美国二战最大的倚仗是其强大的国力。美国拥有数量众多的人口,完成了1200多万的动员,进行了超大规模的飞行员委培计划。美国强大的工业更是令人目瞪口呆,产能足以碾压日本。
日本是什么?日本当时就是个一屁股烂债马上要破产的混蛋,但凡还有点积蓄,他们也不会病急乱投医地掀起太平洋战争。
也就是说,日本人心心念念的“消灭米国太平洋主力,获得战略主动权”根本不现实,美军当时本就是强行拿剩下的几艘烂航母在当坦克扛伤,其国内已经在拼命地扩军增产,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无数新式战舰和新式飞机上场。
真实历史上,仅仅1个多月,美军最新型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就下水了。而且美军的潜艇部队表现得极为出色,在战争期间几乎拦截住9成的日军运输船,将日军捞取资源的想法彻底破灭。
日本人那种“前面顶住美军,后面抢了资源发展再决战”的策略,其实美国人也在用,不就是堵口子挖矿爆兵嘛。而且美国先天就具备庞大的资源、人力、工业产能,战争马达从1941年底就开始疯转。
至战争结束,美军连同改装的护航航母一起,共制造了100多艘航母,舰载机也是一水的高防高速高火力,远比日军酥脆的零战给力。
实际上,因为战局已经逐渐明朗化,美军从1944年中开始,就已经在“工业刹车”,逐渐停止和砍掉了许多军事生产项目,否则他们还会爆出更多的东西。即便如此,美国的战争剩余物资直到今天都没处理完。
所以,只有日本人才喜欢念念不忘中途岛之败,成天为之扼腕叹息。
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分水岭没错,但即便日本此战真的打赢了,在整个大战略上他们依然会陷入颓势。
实际上正如山本五十六等人所想的那样,日本的太平洋战争一开始就不见得能打赢。
日本与美国的差距是鸿沟式的,还被中国战场拖疲拖垮。在这种局面下,靠场中途岛之战就想赢得最后的胜利,无异于痴人说梦。美国输十场还能卷土重来,日本输一场就翻车。
今天的一些鬼子,成天想着这个战役如果XXXX会怎样,那个战役如果XXX会怎样,都不过是不想接受战败的事实,意淫历史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