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乾隆不想让在位的时间超过康熙?

乾隆之所以说他在位的时间不能超过康熙,一般认为,这是乾隆崇拜康熙的表现。不过,这绝对不是重点。重点是什么呢?

确实,康熙非常值得乾隆崇拜。在乾隆之前(其实乾隆之后也一样),康熙算得上是清朝历史上成就最高的君王。他炫彩的地方有三点。

(乾隆皇帝剧照)

一是康熙扫清了南方反清复明的残余势力,收复了台湾,平定了“三藩之乱”,安定了西北边疆准噶尔,实现了天下太平。

二是在康熙执政时期,实现了满人文化和汉人文化高度的契合,让满族政权真正在中原大地上扎下根(而不是像蒙古族那样,只是形势上的统一)。

三是康熙致力于发展经济,解决了自明朝中后期以来,长期的经济困顿(当然了,也是康熙运气好,遇到地球小冰川结束),开启了“康乾盛世”。

康熙之前的帝王,无论是努尔哈赤、皇太极还是多尔衮,其主要贡献都是在开疆拓土上,把满清政权变成一个让四海尊敬的大国模样,这是康熙的功劳。

不过,虽说康熙值得乾隆崇拜,但是乾隆并不是一个喜欢崇拜别人的人。乾隆年间,乾隆的许多作为,都表现出了他把自己看作是古今帝王第一人的样子。因此,乾隆说自己在位时间不能超过康熙,绝不仅仅是向康熙致敬。那他是想说什么呢?

乾隆致敬康熙,主要还是要表明自己得位当皇帝是正朔。

(康熙皇帝画像)

由于康熙末年,储位出现了惨烈的争夺,而康熙至死也没有明确表明皇位将传给谁。也就是说,雍正获得皇位,让皇室乃至天下人都充满怀疑,怀疑雍正是矫诏得位。再加上雍正上台后,极力打击那些曾参与争夺储位的兄弟们,因此,天下人对雍正的怀疑更深。

如果雍正的皇位得之不正,那么,乾隆的皇位便也得之不正。而乾隆致敬康熙,就是要改变人们的这种观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乾隆曾多次表示,康熙之所以传位给他的父亲雍正,是因为看上了他,是想通过雍正,把皇位传给他。他多次给大臣们讲到康熙如何在圆明园第一次看到他就大为惊讶,接着就把他接进宫里去,亲自抚养。康熙这么做,就是要培养接班人。乾隆这样讲述,就直接绕开了他爹雍正得位引起的疑惑,从而证明了自己得到皇位的正统性。

第二,乾隆尊奉康熙,还表明一种一脉相承的意思。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帝王通过尊奉前辈,借以提高自己的地位。比如宋真宗就曾在神仙谱系中找到赵元朗,把赵元朗作为自己的祖先,从而表明赵宋得位很正。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都做过封禅之事,这也是表明自己受命于天,得位很正。汉宣帝刘病已是废太子刘据的孙子,而且从小就是一个囚徒。他当上皇帝后,立刻给汉武帝上“庙乐”,目的就是饶过他那有历史污点的爷爷刘据和父亲刘进,直接从汉武帝那里找到谱系。乾隆尊奉康熙,也是想绕过他父亲雍正,从康熙那里找到谱系。

(雍正皇帝蜡像)

乾隆说自己在位时间不能超过康熙,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他给自己当皇帝设定一个时间表,从而避免康熙废太子那样的现象发生。

康熙之所以废太子,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康熙当皇帝的时间太长了,太子胤礽实在坐不住了,想要提早获得皇位,所以康熙才废了他。乾隆设定一个年限,他就是给他的儿子们表示,你们不用着急,时间刻度在那里呢。你们只要熬过了那个刻度,就会当皇帝的。

事实上,乾隆这样做,效果很不错。他的儿子们,就没有因为迫不及待想登上皇位,做过激的事情。

而且,由于乾隆最后选了一个没什么主见的嘉庆为皇位继承人,他就算是最后退位了,其实也没有退休,还一直操控着政权,直到他去世为止。

(参考资料:《清史稿》)

为什么乾隆不想让在位的时间超过康熙?

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在太和殿举行了“禅位大典”,正式结束自己60年的帝王生涯,标志着历史上最平稳的权力交接顺利完成。

乾隆熟读历史,应该知道太上皇的下场,李渊、李隆基就是前车之鉴,而且自己的在位时长马上就要创造历史纪录了,他为什么会在活着的时候将皇位交出去呢?

开弓没有回头箭,君无戏言

乾隆在刚刚登基的时候,就放出话:我皇爷爷在位六十一年,我不敢相比,如果我能当六十年皇帝,一定会在八十五岁的时候退下来。

乾隆二十五岁坐上龙椅,可能自己也没想到,能够活到那一天。君王说话,一言九鼎,乾隆自己把自己给套路了。

此外,乾隆当上皇帝,与康熙也有间接关系。康熙在乾隆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将他接到毓庆宫居住,这可是太子的专属居住地,这是在告诉天下人,他老人家很看好乾隆。雍正当然明白康熙的用意,在考虑继位人的时候,这肯定会是加分项。

所以,乾隆用这种提前让位的方式,把在位最长的历史记录留给康熙,也是表示一下对爷爷的敬重。

为了流芳百世,给自己博一个虚名

“禅让”是一个很美好的词,一个皇帝如果禅让,那可就是当世的尧舜,可以标榜自己高风亮节。

尧舜之后,所有的禅让不过是徒有虚名,比如汉献帝禅让曹丕,完全就是一场戏。即使在尧舜的时代,禅让也是“外禅”,也就是在异姓之间轮流坐庄。

乾隆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帝王,他要做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当然要效法先贤,甚至超越古今。乾隆举办的“禅让”为“内禅”,所以他才会说自己“以视尧舜,不啻过之”。禅让完,乾隆还自我炫耀一番,“今明足授受,为千古第一全人”。

在“禅让”之前,乾隆已经做好布局,让出的只是一个空位。嘉庆只是儿皇帝,负责一些礼仪性质的工作,真正的大权还是在乾隆手里。有了这层权利保障,乾隆相当于仅用一把龙椅,换了几年清闲和千秋美名,这笔交易太值了。

生前解决权利交接问题,可以降低风险

在古代,皇位的传承一直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每当老皇帝去世,总会出现权力真空,这就给了别有用心之人可趁之机。所以,在新旧君王交替之际,朝野很容易出现局势动荡。开清从开国起,就没有完全解决好接班的问题,康熙晚年的夺嫡之争,乾隆是亲眼见证过的。

乾隆晚年的皇子并不少,每个人都有在理论上继位的可能,万一出现点状况,自己一手创建的所谓“盛世”就会荡然无存。所以,乾隆想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能够将权利交接的风险降到最低。

新皇帝如果没有治国经验,就很容易被权臣所压制。乾隆提前下车,也能让嘉庆通过几年的“实习”,早点适应皇位,将来可以镇住大臣。

一次橡皮图章的禅位,乾隆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为什么乾隆不想让在位的时间超过康熙?

谢谢邀请!为什么乾隆皇帝不想让在位时间超过康熙皇帝?这里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康熙皇帝(1654——1722)享年69岁,8岁登基,在位61年。

乾隆皇帝(1711——1799)享年88岁,25岁登基,在位60年,3年太上皇。

乾隆皇帝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可是到了晚年,还是比较昏庸的,贪图享乐,是非不分明,听信大臣和珅,什么事都交给和珅办,和珅敲诈属下,掏空国库,朝中大臣非常有意见,可乾隆皇帝还袒护他。一些老臣为了惩治和珅,多次劝乾隆皇帝禅位,说什么十五阿哥颙琰已经做了23年太子了,许多事务都处理得非常好,八十多岁了,干脆放权吧!享几年清福算了,做太上皇有多好?你也曾经说过争取做60年皇帝……乾隆皇帝打心眼里不想让位,由于众大臣多次劝说,又考虑超过祖父康熙皇帝在位时间似乎不太妥当,就有点动心了,可是放心不下和珅,一拖再拖,一直拖到年底,最后终于想好了,于是在1796年正月初一,举行禅让大典,把皇位交给太子颙琰,自己做太上皇,嘉庆朝开始,颙琰就是嘉庆皇帝。

颙琰虽然是嘉庆皇帝,可是乾隆皇帝为了和珅,就是不放权,许多事还要过问,弄得嘉庆皇帝有名无实,可嘉庆皇帝为了不得罪太上皇,就保持沉默,不好插手的事就不插手,这样又等了三年。

1799年,乾隆皇帝去世,虽然乾隆皇帝生前嘱告嘉庆皇帝不要杀和珅,可是乾隆皇帝一死,嘉庆皇帝就抄了和珅的家,并赐死和珅。

乾隆皇帝非常敬佩祖父康熙皇帝,也曾想过,若苍天允许,就也想像祖父那样,做60年皇帝,成为明君,没想到上天真允许了,如愿了。其实,如果不是大臣们劝说禅位,说不定就超过祖父康熙皇帝在位的时间了。对于乾隆皇帝自身来说,一定是乾隆皇帝故意不超过康熙皇帝在位时间的,考虑到影响康熙皇帝“千古一帝”的形象,又认为大家的劝说是对的,所以把皇位禅让给儿子了。

为什么乾隆不想让在位的时间超过康熙?

历史上的乾隆皇帝,早在登基之初就已经为自己设定了在位的时限。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皇帝亲自宣读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立下的传位诏书,立他的第十五个儿子永琰为皇太子,并且定于次年归政,改元嘉庆,将皇位禅让给永琰,这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嘉庆元年(1796年) 正月,在归政大典上,乾隆皇帝正式将皇位禅让给嘉庆皇帝,自立为太上皇帝。

实际上,乾隆皇帝如此安排,是早在其刚刚继位的时候,就已经做出的决定。

“若蒙眷佑,俾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

按照乾隆皇帝的意思,他最多只会做六十年的皇帝,如果到了那个时候,即便自己仍然在世,也会选择将皇位禅让。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 尽管乾隆皇帝已经将皇位禅让给了嘉庆皇帝,但是大权依旧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此时的嘉庆皇帝没有实权、没有玉玺,大小事务都要继续由乾隆决定,自己的地位甚至比不上乾隆的宠臣和珅,只能做一个“三皇帝”。并且,嘉庆还不能住在皇宫,依旧继续住在王府之中,就连自己的结发妻子、嫡皇后喜塔腊氏去世,都因为乾隆的关系而低调下葬。

就这样,嘉庆皇帝在战战兢兢中度过了四年的时间,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去世,嘉庆才真正的掌握权力。

而这个时候的乾隆皇帝,已经在大清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位置上做了超过六十三年的时间,他不仅以八十九的高龄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长寿的皇帝,同时也成为了中国乃是全世界历史上掌权时间最久的君主。

乾隆将在位时间确定为六十年,为的就是表达自己对于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的敬重。

乾隆皇帝对于康熙皇帝的敬重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康熙皇帝在位时间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在康熙在位时期,建立了不不朽的功勋。政治上康熙除鳌拜,推仁政,消弭满汉矛盾,使得大清王朝的国力得以不断发展,政局稳定;军事上康熙平三藩、收台湾、征漠北、抗击沙俄侵略,晚年还平定了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与边境安定,并且极大的扩张了大清王朝的实际控制版图。

康熙皇帝的赫赫功绩也开创了一代王朝盛世,这些都让乾隆皇帝对于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是崇拜不已。

而对于乾隆皇帝个人而言,他对于康熙皇帝也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时候,康熙将年仅十岁的乾隆皇帝带到宫中,亲自进行培养和教育,祖孙之间也就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不仅如此,在雍正朝期间,对于雍正继位之谜的各种猜测在民间从未停止,而乾隆皇帝则也在用康熙皇帝是看中了自己,有意让自己袭承皇位,来证明雍正皇帝和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

所以,正是出于对自己爷爷康熙皇帝的崇拜,因而乾隆皇帝才将自己的统治时间确定在了六十年。况且,当时的乾隆刚刚二十多岁,也不会想到自己能活到八十多岁,在他之前的清朝皇帝都只活了五六十岁,顺治皇帝更是二十多岁就去世了。既已立下了誓言,在位时间达到六十年的乾隆皇帝也只能遵照执行了。

纵观乾隆一朝,乾隆皇帝效仿康熙甚至不敢僭越康熙的事情并不只有这一件。

首先就是乾隆陵寝的选址上。

在雍正皇帝之前的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都将陵寝选择在了清东陵地区,雍正皇帝则是将陵寝另建了清西陵,当然,原因还是清东陵地区的砂石土质并不适合修建墓葬。但是乾隆皇帝没有选择到清西陵地区陪他的父亲雍正,而是选择在清东陵修建陵寝陪着他的爷爷康熙皇帝。同时颁布的依昭穆次序在东陵、西陵界内分建陵寝的制度。

其次就是在南巡的次数上。

康熙一生有过六次南巡的经历,而乾隆皇帝终其一生,也是六下江南。在完成六次南巡之后,乾隆皇帝便再没有南下过了。

再次就是举办千叟宴。

康熙皇帝曾两次举办千叟宴,一次是为了给自己的六十大寿祝寿,一次是预庆七十大寿。而乾隆皇帝也举办过两次千叟宴,也是在效仿康熙皇帝。

而在乾隆皇帝的统治期间,也因为向康熙皇帝学习实施仁政治国,进而将许多雍正皇帝颁布的过于激进的举措进行了停滞或者废黜,其中不乏一些有利于国家统治和政权稳固的举措,例如士绅一体当差、整顿旗营旗务等。

这些无一例外的都体现了乾隆皇帝对于康熙皇帝的崇拜与敬重。

为什么乾隆不想让在位的时间超过康熙?

乾隆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也是在乾隆年间清朝国力达到顶峰,所以乾隆皇帝十分自大,自称是十全老人,英国派来的使者他也不放在眼里。也是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逐渐走了下坡路,沦为列强砧板上的鱼肉。乾隆皇帝也是一位长寿的皇帝,他本有机会做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可是他放弃了,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康熙皇帝,也就是乾隆的爷爷。乾隆帝十分崇拜康熙皇帝,事事以康熙帝为榜样。在乾隆登基时他就在心中暗暗发誓在位时常绝对不超过自己的祖父康熙帝。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于是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就退位了,可事情可没有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

康熙帝可谓是清朝最有成就的皇帝了,乾隆帝崇拜他也很正常,而乾隆帝登基时已经二十五岁了,如果想超过康熙帝的在位时间就得活到八十六岁以上,但是古代的皇帝平均寿命连四十岁都不到。乾隆帝敢发这样的誓估计也是没想到自己能这么长寿,换个角度如果乾隆帝真的能超过康熙帝在位时间,那么就意味着乾隆帝会长寿,对于刚登基的乾隆帝来说,能长寿也是不错的。可是随着皇帝做的时间越来越长,对手中的权力越来越看重,而自己的身子骨也很硬朗,乾隆帝就越发的排斥六十年期限的到来。

乾隆帝经过反复的思考,到底是厚着脸皮把皇帝做到底不管当初的誓言,还是遵守誓约退位当太上皇,放权给新帝。乾隆帝是个很好面子却又很在乎权力的人,这两种选择他都不想要。最后他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在乾隆六十年的时候传位给了十五字永琰,也就是嘉庆皇帝,但是自己没有完全放权,依旧握着军事大权和官吏任免权,就是顶着太上皇的名号行使皇帝的权力。不过嘉庆皇帝也不算是傀儡皇帝,也有一定的实权,他是国家代表,一些礼仪祭祀活动还需要嘉庆来做。

乾隆帝在嘉庆四年驾崩于养心殿,嘉庆帝也得以掌握了皇帝的实权。乾隆帝成为实际上统治中国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名义上在位时间没有超过康熙,也算是没有违背他的誓约。

为什么乾隆不想让在位的时间超过康熙?

乾隆当了60年皇帝就退位把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儿子嘉庆,乾隆哪有什么伟大让出皇位啊,还不是因为年轻时吹过的牛逼,天下人都知道,为了曾经的诺言心不甘情不愿退位了,继续伪装成一个孝顺的明君形象!

乾隆25岁登基,康熙8岁登基,康熙做了61年的皇帝69岁就完蛋了。当时乾隆登基迟迟没有立太子,大家都说他贪恋权位,这种说法越传越广,没办法了,乾隆必须给个说法!乾隆就下诏书说自己尊敬爷爷康熙,如果上天眷顾我,做60年皇帝就不错了,不敢超过爷爷的在位时间!自己贪恋权力,还把爷爷康熙拿来顶雷,大家一听也就没有意见了,毕竟人家这样说了还有什么意见啊!大家就看乾隆活的过那个时候啦,毕竟60年后,乾隆就85岁啦,以前没有皇帝活到八十几岁呢,你乾隆会意外吗,也许早死了!没想到,老天爷也想看看乾隆怎么圆这个吹牛逼,让乾隆真的活到了85岁,那是的乾隆还挺健康,还能挺几年。到了这个时候,乾隆必须兑现诺言,不然就失信于天下了,没办法,乾隆只好禅位给自己的儿子啦,当然说是退位做太上皇,还不是牢牢控制着大权,嘉庆也就是个傀儡皇帝罢了,说好的崇敬爷爷康熙都是屁话,要退又退不彻底,分明就是以前那样贪恋权位嘛,权力欲望是真,孝顺什么的只是顺带罢了。

乾隆一生都拿康熙比肩做榜样,目的就是能得到一个好名声啊,康熙多牛啊,如果我乾隆能追上康熙,不就说明我也是个很牛的皇帝嘛,还有就是乾隆靠上康熙,就是为了摆脱老爸雍正得位不正的污名。乾隆爱惜羽毛,爱好面子。对于雍正,民间都说他得位不正,是杀父弑兄得来的,名声那是臭的可以,乾隆的皇位不就是雍正传给他的嘛,有这么个名声不好的老爸,乾隆也不想被玷污了自己的名声,所以跳过老爸雍正,什么事都以康熙为榜样,尊敬康熙,就是让大家忘掉雍正,乾隆如果真的做到像康熙那样的功绩,而且还在位60年,不就表明康熙认同这个孙子嘛,乾隆的名声不就好了嘛,排在康熙后面的第二位,大家也就忘掉了名声不好的雍正啦!乾隆一生就爱好面子,内心从不认同老爸的做法,很多政策都和康熙的做法类同,找爷爷当榜样比老爸强多了!

乾隆早退位也有让权力平稳过渡的想法,乾隆也知道自己挨不了多少年啦,都已经85岁了,还享受的都享受了,虽说自己贪恋权力,这也是每个皇帝的通病嘛,哪有皇帝不贪恋权力的嘛,自己出了关心自己的身后名声之外,就是关心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接过皇位,权力平稳过渡。当时的朝廷权力格局除了乾隆之外就是和珅一人独大了,整个朝廷的官员几乎都是和珅的心腹,乾隆做太上皇不交权力给嘉庆,无非就是做戏给和珅看,有乾隆在一天就能镇住和珅一天,和珅也就不会生出别的什么心思了。再者乾隆也是在留时间给自己的儿子,自己顶住几年,虽说嘉庆没有实权,但还是皇帝啊,权力还是有一些的,在乾隆没死的这几年,嘉庆也就可以培养自己的势力了嘛,到乾隆死的时候就可以有能力扳倒和珅了嘛,乾隆就是打着为自己儿子最后守着几年家业的想法,无非就是让儿子尽快成长,培养自己的势力,最后铲除和珅,大权独揽,乾隆做到了,他除了是一个皇帝,也是嘉庆的老爸啊,老爸在最后时刻为自己儿子着想也是人之常情啊!乾隆死后,嘉庆真的把和珅干掉了,清朝进入了嘉庆时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