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是战争的最大赢家?
波黑战争是上个世纪90年代爆发于南欧巴尔干半岛的一场国家内战,它是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国内的穆斯林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三个民族因民族矛盾而引发的战争。
在1992年以前,南欧巴尔干半岛曾经存在过一个庞大的社会主义联邦国家,也就是共产主义战士铁托在二战结束时所建立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为“南联邦”)。南联邦曾是欧洲南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巴尔干猛虎”之称。但其领袖铁托去世后不过才10余年,南联邦就陷入了四分五裂中,最终瓦解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加盟共和国,其中的波黑就是发生波黑战争的国家。
在波黑脱离南联邦的过程中,其国内的三个民族关于国家未来的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塞尔维亚族坚决反对波黑脱离南联邦,但克罗地亚族却希望波黑变成一个联邦制国家,而穆斯林族则希望把波黑建设为中央集权国家。最终,在美、德等西方国家的干预下,塞尔维亚族没能阻止波黑脱离南联邦,但波黑国内这三个民族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由于政治矛盾与民族矛盾的集中爆发,在波黑独立建国不久后,塞族、克族、穆族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前后共20多万军队被投入战场。这一切正中美、德等国的下怀,他们正希望借此插手巴尔干半岛事务,将亲俄亲苏的塞尔维亚族压制到最低。
战争爆发后,美国、德国一直在向克罗地亚族提供军事援助。但是到了1993年底,勇猛的塞尔维亚族已经控制了波黑全国约70%的领土。此时,西方国家开始按耐不住了,便以“人道主义”的名义来遏制塞尔维亚族,先是在波黑建立禁飞区,然后空袭塞尔维亚族的军事基地。在北约强大的空中攻势下,塞尔维亚族损失惨重、一败涂地,最终不得不妥协求饶,被迫与克罗地亚族、穆斯林族共治波黑(名义统一,但至今仍是分治)。
在独立之初,波黑全国原本有430万人口,33%为塞尔维亚族,17%为克罗地亚族,44%为波斯尼亚克族。可是经过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后,波黑全国有近30万人死亡,200多万难民无家可归。最令人发指的是,战争中充斥着种族间的歧视,有近10万妇女因此遭到军队的凌辱。而且经过了这场战争后,波黑全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95%,政府机能基本瘫痪。
波黑战争的结果是塞族、克族、穆族各自被削弱,幕后的赢家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他们不仅成功将亲俄的塞尔维亚族压制下去,使得波黑没有倒向俄罗斯。波黑战争过后,北约又将斗争的矛头对准了由黑山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共和国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简称“南联盟”),更加惨无人道的科索沃战争还在后面。
波黑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是战争的最大赢家?
衰落的猛虎
想把波黑战争掰扯清楚就必须说的细一点,吐槽机这次得卖点力气了,其实这场战争不能简单归咎为民族矛盾或者外部干涉,整场战争大抵可以理解为一次大型双标现场,打烂了某些政客的脸皮。
故事还是从1990年说起吧,在这一年南斯拉夫的两个加盟共和国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都开始不满家里的穷亲戚太多,准备分家单过。彼时西欧列强虽然不待见红色政权,但顾忌巴尔干火药桶的威力,还是不希望他们强行独立。
可惜德国人另有算盘,急于提高国际地位和打破市场壁垒的野心让总理科尔一遍遍的火上浇油,终于两个国家在1991年6月25日宣布独立,南斯拉夫内战打响。衰弱不堪的南斯拉夫无力挣扎,很快就放弃主张,默认既成事实,把大量塞尔维亚人内迁。
德国人当时爽得不行,连法国佬的痛骂都忽略过去,但他们并没意识到自己已经点燃了导火索,巴尔干地区即将爆炸。克罗地亚的独立让其他加盟国心浮气躁,但他们并没有两国的天然优势,人家是具备主体民族绝对多数。
波黑地区显然就是最好的例子,在430万人口中,33%是塞尔维亚人,17%是克罗地亚人,44%是波斯尼亚人(穆族)。人口最多的穆族迫切希望独立,克罗地亚人也希望独立或者加入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人不愿意独立。
更致命的因素是因为大量塞族从克罗地亚境内撤出(包括军队),波黑地区的人口比例正在发生变化,长久深刻的民族矛盾、政治矛盾、宗教矛盾在1991年集中爆发出来,在1992年2月独立公投前夕到达了顶峰。
血腥的婚礼在波黑地区的塞族人很快抛出了自己的筹码,宣布如果波黑独立于南斯拉夫联盟,那么自己将会在此基础上寻求独立于波黑,甚至连国家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斯普斯卡共和国。
与此同时塞族人还声称会抵制全民独立公投,不参与3月1日结束的投票,在那天大量塞族人挥舞南斯拉夫国旗走上街头,嘲讽那些出来投票的穆族和克族人。当然,还有一些塞族人趁着大伙都没事做,抽空结个婚什么的也很正常。
在萨拉热窝一场传统塞尔维亚婚礼正在进行,但混乱的局势显然对喜事儿没啥帮助,某个穆族黑社会兼军阀朝着婚礼人群直接射击,新郎的父亲当场死亡,一位塞族东正教牧师重伤,局面再无法控制。
搞笑的双标在一片混乱中波黑地区的独立投票结果出炉,投票率63.7%,赞同独立的票数占92.7%,波黑宣布独立。塞族人自然要履行自己的诺言,他们宣布斯普斯卡共和国成立,咱们也独立了!
于是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无比黑色幽默的事儿,刚刚从南斯拉夫以民族自决为由独立的波黑,不承认以民族自决为由独立的斯普斯卡,大型双标现场搞得欧共体都尴尬无比,纷纷表示波黑的手艺太糙。
无论过程怎么搞笑,波黑的内战终于还是展开了,目前很多资料显示南斯拉夫或者塞尔维亚直接参与了这次战争,其实这说法也是不对的,准确的说南斯拉夫(或塞尔维亚)是为斯普斯卡提供了后勤支持,就像一些国家对穆克联盟做的一样。
阴险的拉架后面的故事不用细说啦,穆族和克族虽然有人数优势,但武装度和战斗力实在不行,根本打不过有大量职业军人的塞族,战争开始后塞族甚至有统一波黑的期待。但每次塞族占据上风时,总会有些国家出来拉偏架,让局面反转。
1994年春天塞族占据了波黑70%左右的土地,北约直接下场把他们轰了回去,穆克联军趁势打出一波反击,但因为太菜很快被瓦解。随后北约由于是否派地面部队内讧,美国一番斡旋下双方停火四个月。
1995年塞族再次大举进攻,北约也毫不客气的组织了更大规模的轰炸,打到这种地步塞族人也彻底明白了,这场战争自己根本打不赢。其实北约那边也无奈,波黑必须维持为一个主权国家,否则战争会无限,这种独立基础上在独立的神操作一旦成功绝对后患无穷。
最终知道自己赢不了的斯普斯卡共和国选择妥协,他们在1995年12月签下《岱顿协定》,决定不独立了,这事儿又回到起点。坦率说吐槽机真不觉得这场战争有所谓赢家,大抵每个参与者最后都非常不爽,扯淡完毕。
波黑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是战争的最大赢家?
“波黑战争”是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之间三个民族发生的战争,也是前南斯拉夫内战的一部分,这场战争与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相互交织,与宗教争端和领土纠纷相互混杂,而从战争的主要矛盾和形式上看,将它定性为民族战争更为恰当些。从参战的各方来看,毫无疑问都是输家,而从战后的格局来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则是最大赢家。
“波黑战争”的历史背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战略格局剧烈震荡,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也陷入一场深刻的国家危机,并且在国家分裂和民族冲突的漩涡中越陷越深,逐渐演变为二战后欧洲大陆规模最大的内战,这场旷日持久的内战造成了数千亿美元的损失,造成二十多万人死亡、失踪,更造成了多达百万的难民流离失所,其中“波黑战争”最为激烈。
是什么原因让社会主义大国南斯拉夫陷入到如此境地?
前南斯拉夫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西部和南部面临亚得里亚海,是中欧一些内陆国家通往黑海和地中海的必经之地,也是中欧到西亚的重要陆上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二战时,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反抗法西斯的斗争,经过4年多浴血奋战,在付出了170万人牺牲的代价后,终于建立了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国。它是由六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组建起来的联邦制多民族国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黑山族和穆斯林。
建国后,尽管在初期一直奉行的民族“一元主义”无视多民族存在矛盾,但依照铁托巨大的威望总能将国家分裂的倾向消灭在萌芽中。但铁托逝世后,各加盟共和国陷入了“民族矛盾”的泥坑。从1991年开始,实际上的加盟共和国皆已经形成了真正的分裂,尤其是克罗地亚推行西方式的民主,直接导致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分别与塞尔维亚的内战,继而相继独立。
1992年3月底爆发的“波黑战争”也是南斯拉夫内战的一部分。
波黑位于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之间,人口约436万,民族结构复杂,宗教信仰各异,其中穆斯林190多万,信奉伊斯兰教;塞尔维亚族130余万,信奉东正教;克罗地亚族70多万,信奉天主教,由于历史和宗教的原因,这三部分居民历来不和,民族矛盾尖锐。1991年10月,在塞尔维亚族的反对下,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族宣布波黑独立,自此孕育了战争的诱因。
波黑战争
1992年,波黑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投票过程中,萨拉热窝发生塞族人在教堂举行婚礼遭枪杀的惨案,引发了塞族骚乱并迅速扩展到波黑其他地区,武装冲突开始蔓延。这直接导致南斯拉夫人民军驻同穆、克武装部队的直接交火,武装冲突开始升级。
4月6日和7日,欧共体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看事情闹得的够大,又先后宣布承认波黑独立,于是波黑塞族也立即成立塞尔维亚波黑共和国,并在波黑全境展开抢占重要城镇的攻势。
塞族的行动得到塞尔维亚共和国和南人民军的支持和鼓励,原驻扎在克罗地亚的10万人民军迅速撤至波黑境内以加强塞族聚居区的军事力量。波黑的克族和穆斯林也得到克罗地亚共和国的全力支持,双方并结成军事同盟,联合反对塞族。
于是,一场以塞尔维亚和人民军为一方,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为另一方的大规模内战在波黑境内全面展开。战争各方都想尽量夺取更多的领土,将自己控制的各地区连接起来。因此,投入的兵力极多,就在这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总兵力一度达到50多万,战争之残酷,令人难以置信。
经过一年多的激烈争夺,塞族、克族和穆斯林三方基本控制了各民族占多数的地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民族武装割据的格局,其中占波黑人口32%的塞族控制约65%的领土;占人口17%的克族控制约25%的领土;占人口43%的穆斯林控制近10%的领土。塞、克两族分别在其管辖区建立了政权。此后,战斗虽仍在继续,局部地区甚至有所升级,但战场基本态势变化不大。
1993年1月,在国际社会压力下,波黑交战三方领导人在日内瓦举行自内战爆发以来的首次直接和谈,讨论由联合国调解人提出的包括波黑版图划分、立宪原则、停火协议等内容的一揽子和平计划。但是不知有意还是无意,该计划忽视了波黑3个民族历史积怨致使民族矛盾激化的事实,提出把波黑划分为3个民族混居的10个自治省,这明显对在战场上取得优势的塞族不利,所以遭到塞族拒绝。
为使塞族在这个不公平的和平计划上签字,美国和西欧国家对南联盟和波黑塞族施加重压。除了美国对塞族军事目标进行空袭外,同时还解除了波黑穆斯林的武器禁运,提出设立军事法庭,审判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迫于压力的卡拉季奇在5月的雅典会议上签署了“万斯——欧文和平计划”,但波黑塞族公民投票否决了卡拉季奇的签字。紧接着,克族和穆斯林在波黑中部战火又起。
自波黑内战爆发以来,克、穆两族出于各自战略利益的需要结成了共同对付塞族的联盟。穆斯林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居民人口占多数的穆斯林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但因军事力量不足以同塞族武装对抗,便企图利用克族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克族则想利用穆斯林的势力打击塞族,达到控制波黑建立“大克罗地亚”的目的。
所以,在共同反对塞族的同时,穆斯林同克族为争夺地盘而发生的冲突一直时断时续,并呈不断激化的趋势。自1993年4月双方均签署万斯——欧文计划后,便依据计划中版图划分的地盘在波黑中部爆发的大规模战斗,其激烈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塞族与双方进行过的一些战斗。
在穆克两族大打出手的同时,克族和塞族联手提出了将波黑分为3个民族政治实体,成立邦联的新建议。穆斯林虽然不同意,但终因势单力薄无法改变波黑目前的现状,也难以实现把波黑建成一个穆斯林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在国际社会的撮合下,波黑内战三方领导人在1993年8月重新到日内瓦的谈判桌,就波黑分治问题开始了新一轮谈判。但依然是困难重重,局部地区不断发生新一轮的冲突,在漫长的谈判之后,由于美英法等国的介入下,塞族逐渐失去军事优势,被迫同意由南联盟参加由美国主持的波黑和谈。
1995年11月21日,南联盟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三国在美国签订了《波黑和平框架协议》,也就是后来我们常说的“代顿波黑和平协议”,按协议规定,波黑成为统一主权国家存在,穆、克联邦占有51%的土地,塞族拥有49%的土地,波黑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谁是输家?谁又是赢家?
在冷战时期,前南斯拉夫国内面对外来的威胁,所以一定程度上掩盖和遏制了民族间的矛盾,但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民族矛盾成为其主要矛盾,“波黑战争”便是由此而来。
当然各民族聚集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导致了波黑各民族的诸多矛盾,所以说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再加上宗教矛盾,这些合起来成为波黑战争的催化剂。
“波黑战争”使得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0多亿元,绝大部分经济设施遭到破坏。所以说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波黑人民都是最大的输家。
与之相对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诸国成为最大赢家。
波黑在历史上曾被奥地利、土耳其、德国和意大利占领,这些国家同波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美国中情局早在1990年的一份报告中宣称,南斯拉夫将在18个月内倒台,北约各国为此制定了一项周密的战略计划:鼓吹在南斯拉夫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政治,支持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反对党上台,进而支持他们脱离南斯拉夫,以此挑起武装冲突,最终将战火烧到波黑这个火药桶。事实上,“波黑战争”应证了这一点。
在“波黑战争”前夕,在塞、穆、克三族尚未就波黑未来达成一致协议时,北约各国就匆忙承认波黑独立,这无疑加剧了该地区的民族矛盾。虽然“波黑战争”是波黑内部综合矛盾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北约各国是出于不同的战略利益而推动战争发展的。
如美国一直认为塞尔维亚是“欧洲最后一个共产主义堡垒”,所以它一直站在反塞族的立场,尔后又借助“波黑战争”大发战争财;再如奥地利、意大利等国是为了扩大本国安全和经济发展的疆域而瓦解南斯拉夫,推动波黑战争的发展,此战过后,亲苏的塞尔维亚大伤元气,北约的安全疆域大大推前一步。
毋庸置疑,怎么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才是“波黑战争”的赢家。
结语
波黑共和国最后还是独立了,但在美国主导的框架下波黑是真正独立了吗?这些年,随着西方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断在该地区的投资,事实上已经成为波黑的最大债主,从某种意义上它已经成为西方实际控制下的国家。另外,虽然在“代顿协议”的框架下各族表面恢复了和平,但在实际的波黑共和国中,它仍然是一个被“割裂”了的国家,三方势力长久对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民族矛盾也势必长时间的存在,将来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北约各国是否会再一轮收割胜利果实呢?
参考资料:《波黑战争风云》、《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热点预警性研究》等
波黑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是战争的最大赢家?
虽然波黑战争可能没有科索沃战争的名气那么大,但是实际上,波黑战争的二战之后,欧洲爆发的最大的局部战争,而波黑战争其实也就是当年南斯拉夫崩解前夕,其内部的三大族群之间,因为国家的前途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最终大打出手。
战争的最后结果,使得南斯拉夫彻底走向了崩解,而直接参加战争的各方,也都损失惨重,只不过幕后推波助澜的美国,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波黑战争的发生,主要来源于当地复杂的族群矛盾公元4世纪前后,受到从东方迁移而来的游牧族群的影响,大量斯拉夫人从东欧平原迁入南欧的巴尔干半岛,与当地的土著融合,最终形成了很多新的族群,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南斯拉夫人。而广义上的南斯拉夫人其实包括很多个分支,比如黑山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波斯尼亚人等,都属于南斯拉夫人。
虽然大家都是南斯拉夫人,可却又都说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宗教,表面上看起来也根本不像是同一族群的不同分支,其实欧洲的很多不同族群都是同族,他们彼此之间语言文化的差异,比较类似于我国各地之间的地方差异,只不过,我们有汉字作为文化载体进行联系,但他们没有,久而久之就产生了疏离感。
中世纪时期,巴尔干半岛西部的南斯拉夫人开始信奉天主教,而东部的南斯拉夫人信奉的是东正教,而在中世纪后期,来自亚洲的奥斯曼帝国影响之下,又产生了大批信奉回教的穆斯林化南斯拉夫人,在20世纪70年代,这些成为穆斯林的南斯拉夫人,成为了巴尔干地区的一个单独的族群,并且在上世纪被得到了承认。
小小波黑,是南斯拉夫的族群纷争的主战场当年的南斯拉夫,其实力并不逊色于曾经的奥匈帝国,然而与奥匈帝国一样,南斯拉夫也有个非常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内部的族群纷争相当激烈,南斯拉夫本身就是由好几个实体组建而成的联邦,虽然平时都处于握拳状态,但是时间一长,各种问题还是很多的。
而在南斯拉夫内部,最麻烦的就是波黑地区。不同于其他几个成员,大多都是由单一优势族群构成,波黑的内部主要分成三大群体,即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占总人口的3成多,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占总人口的不到2成,还有信奉伊斯兰的塞尔维亚人,即穆斯林族,占总人口的4成以上,是最多的一个群体。
长久以来,波黑虽然表面上是南斯拉夫的一个实体成员,但实际上,它的内部还是相当碎片化的,三大族群之间文化迥异,彼此之间还有明确的分界,并不亲近。
南斯拉夫开始崩,波黑的前途引发争执上世纪90年代,曾经的巴尔干猛虎南斯拉夫开始走向了崩溃,从斯洛文尼亚开始再到克罗地亚与波黑,南斯拉夫的实体成员们纷纷走向了自立门庭。然而在其崩解的过程之中,有些地方也出现了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波黑地区。
波黑不同于其他的几个成员,其族群构成复杂,并非是一家独大,所以一旦产生分歧之后就会僵持,而偏偏当时波黑内部的三大族群,对于波黑的前途到底怎么定,都有自己的看法。
占据波黑人口绝大多数的穆斯林族,主张像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等那样脱离南斯拉夫,建立起一个集权的新的国家,而克罗地亚人虽然也主张自立,但却主张建立一个松散的邦联制国度,与穆族、克族主张单飞不同,塞尔维亚人极力反对波黑脱离出去,还是希望其留在南斯拉夫的内部,三方吵来吵去,最终也没结果,就直接动起了手。
战事一起,美国的身影必然出现在波黑战争的初期,原本都主张单飞的穆斯林族与克罗地亚族联合了起来,共同应对塞尔维亚族,结果没多久穆族与克族之间就闹翻了,双方也互相打了起来,三大族群在波黑境内各地争夺地盘,短短月余时间,战火蔓延到了波黑近八成的土地。
三大族群共出兵20多万,其中穆族人数最多,达到11万,克族最少,仅5万,而塞族大约有8万,虽然塞族的人数并不算多,但是其武装得到了当时塞尔维亚和黑山的支持,其装备也基本上都是当年南斯拉夫所遗留下来的精锐,所以战斗力相当惊人,很快就占据了绝对优势。
1993年,塞族掌握了波黑7成的土地,克族占据约2成,而人数最多却实力最弱的穆族,仅仅占了1成,而当时的联合国开始对波黑的塞族与南联盟进行制裁,向波黑派出维和部队、设立禁飞区等等,美国主导的北欧也是多番介入,帮助扶持克族与穆族对付塞族,而它们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要让波黑脱离南斯拉夫。
直接参战的都损失,幕后之人得渔利由于之后北约对于塞族的各种打击,使得原本占据绝对优势,本来能够扭转局势,将波黑留在南斯拉夫的塞族,终究还是撑不住了,最终在1995年被迫同意由南联盟代表其参加了美国主持的和谈会议,同年年底,波黑终究还是成为了区别于南斯拉夫的全新国家。
波黑的全称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由穆克联邦与塞族居住区两个实体构成,前者就是波黑的穆族与克族,他们在美国的帮助下,得到了51%的地盘,而塞族实际控制的面积,被压缩到了49%,波黑的塞族想要阻止南斯拉夫的进一步撕裂的心愿,终究没有实现。
由于这场持续多年的战争,整个波黑400多万人口里,近30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成为难民,绝大多数的基础设施都被破坏,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相关的三族都没得到好处。
反而在波黑战争背后推波助澜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却凭借波黑战争,完成了对于南斯拉夫的进一步解割,同时,北约的势力进一步渗透到了巴尔干地区,使得美国逐渐掌握了整个巴尔干地区的主导地位,直到如今依旧如此。
波黑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是战争的最大赢家?
波黑这个国家的全称叫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1945年,也就是二战以后成为了南斯拉夫联邦的一员。这个南联邦曾有“巴尔干猛虎”之称。可是著名的领导人铁托去世后不过才10余年,从1991年6月开始南联邦就陷入了四分五裂中,最终瓦解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加盟共和国,其中的波黑就是发生波黑战争的国家。
波黑这个国家内部一共有三个民族,分别是:穆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三个主要民族。其实所谓的波黑战争是一场内战,主要是围绕国家的前途问题展开的——到底要不要从南联邦独立出去的问题。
前南斯拉夫解体的时候,波黑境内的穆族以及克罗地亚族都是主张独立的,他们约占波黑总人口的62%左右,可是另外38%的塞尔维亚人坚决的反对独立。
这其实和后来的科索沃战争差不多,当时也是阿族要独立、塞族不同意的。
1991年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尔维亚议员缺席以及抵制的情况下宣布独立,致使波黑内部民族矛盾激化。当然了,当时的西方肯定是欢迎波黑独立的,于是乎纷纷承认——波黑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了。
就在西方国家承认波黑独立的当天,其境内5个塞尔维亚人自治区也宣布脱离波黑,另外成立了一个塞族共和国。不过这个塞族共和国依然留在南斯拉联邦共和国内部。所谓的波黑战争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展开的。
既然波黑的塞族人不听指挥,那么穆族和克族人就首先发起了对塞族的进攻了,此时波黑内部还驻扎有前南斯拉夫的军队,也一并遭到了进攻了。
这三个族之间的战争,总共有20万人参加——其中穆族11万、塞族8万、克族5万。塞族得到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1992年4月后,由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组成)的大力支持。
塞族的参战部队中还有一支4万人的前南斯拉夫军队,这支军队是前南斯拉夫1992年5月撤离时留下的波黑籍塞族官兵。这支军队装备有坦克、大炮、飞机等重武器。
可是在战争初期的时候,穆族和克族人在战争初期基本无重武器——这战争走向就一目了然了。
这场波黑内战打到1993年底的时候,塞族已经控制全国约70%的领土,剩下的30%的地盘被穆族和克族共同控制着。不得不说,按照这样打下去的话,塞族将取得最后的完全胜利,没办法,他们后面有南斯拉夫的支持。
可是往后的事情又出现了反转——北约积极介入、联合国也出面干涉了。大家请注意:这里就是这次波黑战争争议的焦点所在了——双方的仇杀问题。
在此战争期间,三个民族开始了互相仇杀,一般打仗打红了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当时塞族实力最强,控制的地区最多,仇杀的占比那是最大的。不过穆族和克族也对塞族人进行了仇杀。
其中最著名、也是最血腥的就是:塞族军队以及南联盟派出的军队突袭并攻占了斯雷布雷尼察,在接下来的11天时间里对当地8000多名穆族男子和男孩进行了杀戮,女性也遭到了无情的暴力对待。
战后,波黑方面一直极力否认这件事,一直到2006才亲口承认。
联合国自1992年5月起对波黑塞族和南联盟实施了全面的制裁、还向波黑派驻维和部队、在波黑建立“禁飞区”、为穆族设立“安全区”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总体上还是靠谱的,毕竟仇杀对普通平民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
1994年2月以后是波黑内战的转折点,因为北约开始介入其中了。北约要求塞族从一些地方撤军,并下达了限期撤军的最后通牒。当时塞族是处于巨大优势的地位,所以当然不退了。
往后的故事就很简单了:北约积极支持穆族和克族,不光给援助还亲自下场打击塞族,战争的天平也就倒向了穆族和克族了。
大家此时要关注一个问题:北约当时打击塞族是有联合国授权的,因为塞族在战争中不断地袭击平民并造成了重大伤亡。当然了,北约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了,塞族的背后是南联盟,这是北约一直以来的眼中钉、肉中刺。
1994年8月的时候,南联盟为了摆脱国际社会制裁,在波黑塞族拒绝接受美、俄、英、法、德五国联络小组提出的波黑和平方案后与之断绝一切联系,使塞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军事上的优势受到严重打击。
此后北约更是直接出动了3400余架次战机对波黑塞族阵地实施空中突击,使波黑塞族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完全陷入瘫痪。外面没有了援助、内部又被北约打击,另外穆族和克族在得到支援以后又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波黑塞族也就回天乏力,只能接受现实了。
1995年11月21日,波黑塞族、克族、穆族都接受了北约提出的《波黑和平框架协议》——代顿协议。协议规定,波黑继续作为统一的主权国家存在,由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组成,穆克联邦控制波黑领土51%,塞族控制49%。
这场波黑内战给波黑自己带来了重大的损失,波黑430多万人口中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占到人口一半以上;全国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亿美元。
战争结束以后,在西方的主导下对曾经参与仇杀的塞族、穆族、克族的领导们进行了审判。其中波黑塞尔维亚的领导人卡拉季奇,也被判决了。
现在的波黑人口大概有350多万人,GDP199.46亿美元左右、人均GDP5740美元左右,总体上日子过的一般般。
我们最后来回答一下:谁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呢?我认为:这场战争没有赢家可言,明明内部可以和平共处的三个民族:克族、塞族、穆族,结果演变成了一场内部的大仇杀、大混战,导致了国家被打的一团糟,普通民众更是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劫难。大家怎么看这一场波黑的内战以及北约的介入呢?波黑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是战争的最大赢家?
波黑战争是一场围绕在塞尔维亚族、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三者间的战争,但他们都不是赢家,最大的赢家,反而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波黑战争发生的时候在1992年的4月-1995年的12月,当时的背景是前苏联的解体,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而美国开始乘火打劫伸出狰狞的爪牙。
当时的南斯拉夫也开始解体,那么面对波黑的前途,塞尔维亚族、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三个民族各执一词:穆斯林族想要脱离搞独立,搞中央集权国家;克罗地亚族也主张独立,但要建邦联制国家;而塞尔维亚族则表示强烈反对。
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波黑议会决定无视塞尔维亚族宣布波黑独立,而欧共体和美国也表示承认,塞尔维亚族心想“你们不仁我不义,既然不听我的,我也不会让你们好过”,开始和穆斯林族在萨拉热窝交战。
后来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的的关系也破裂了,于是三方都打成了一团。因为塞尔维亚族的实力最强,又因为战争杀红了眼睛,导致大量无辜的百姓被屠杀,现场惨不忍睹。
最终,观望的北约介入,通过空袭削弱了塞尔维亚族空中力量,塞尔维亚族急了眼,开始全民皆兵,攻占了联合国指定的和平区,并制造了“斯雷布雷尼察惨案”。
这下,北约开始强硬介入,派3400余架飞机和13枚“战斧”式巡航导弹,让塞尔维亚族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全部瘫痪,再加上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的反攻,最终,塞尔维亚族不得不被迫同意波黑和谈。
造成这场战争的原因很复杂,除了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最重要的,是大国的干预。明着给枪给炮,暗着煽风点火,最后还站出来充当和事佬,真是又当又立。
当欧洲安全理事会讨论是否统一南斯拉夫的时候,是德国提出“让南斯拉夫人民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还帮助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实施独立的计划,不但给了他们装备、军事顾问,还有雇佣军。
但最终受益方是北约的发起国——美国。
美国通过这场战争不但主导了巴尔干的形势,把巴尔干纳入了自己的控制范围,同时向中东国家表明了自己维护穆斯林的决心,赶走了俄罗斯在南欧的势力,可谓是一石N多鸟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