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979年伊朗革命推翻了亲美王朝,苏联却予以谴责?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因为伊朗霍梅尼政府是反共产主义的。

谁都知道,霍梅尼推翻的巴列维王朝,是高度亲美的。

巴列维和美国的关系非常好,好到美国人可以把珍藏版的F14战斗机卖给伊朗。

当时苏联对巴列维王朝恨之入骨,用尽一切方法给予颠覆。

巴列维王朝之所以垮台,就有苏联的功劳。苏联派遣很多伊朗共产主义人士,回到该国做工作。

巴列维王朝抓住这些人,一般都是监禁或者驱逐出境而已。

搞笑的是,巴列维王朝垮台以后,苏联狂喜不超过三秒,就傻了眼。

霍梅尼上台以后,立即宣布七个反对:“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共产主义、霸权主义、西方化和世俗化。”

针对苏联的渗透,霍梅尼政府毫不手软。他把苏联叫做“红撒旦”,视为最大的敌人。

因为美国虽嚣张,毕竟在遥远的美洲。而苏联直接和伊朗接壤,历史上对伊朗也有很大影响力。

巴列维时代对于亲苏的政治活动分子主要是监禁,普通的活动分子则放任不管。

霍梅尼将这些人全部抓捕,情节比较严重的一律处以死刑。

苏联傻了眼,开始强烈谴责伊朗新政府。

同年,苏军入侵阿富汗,伊朗的旗帜鲜明的站在阿富汗这边,痛斥苏联。

这又让苏联极度不满。

其实说来说去,苏联认为巴列维王朝虽亲美,还是可以打交道的,政教合一的伊朗则不可理喻。

多年后,伊朗和苏联关系才有所缓和。

为什么1979年伊朗革命推翻了亲美王朝,苏联却予以谴责?

首先特别想说一句话:从沙俄到苏联再到如今的某某某,世界上真的没有几个国家喜欢他们。苏联当年强大的时候,干的那些事情简直让人不忍直视,二战期间攻占了波兰、芬兰、罗马尼亚;美苏争霸的时候又对自己人下手,例如:捷克、匈牙利、我们、阿富汗等等。

巴列维访问美国

按照很多人理解的道理说: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才对,伊朗以前的巴列维王朝的时候跟美国人好得像一家人一样。苏联按道理是非常不喜欢巴列维的,巴不得其下台了最好。那么为啥霍梅尼上来直接推翻了巴列维王朝,苏联人却还要谴责霍梅尼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在对待苏联的态度上来说:霍梅尼比巴列维更直接,还没有巴列维对苏联的态度好而且也不按套路出牌。

1953年的时候,巴列维在西方和美国人的扶植下,再一次成为了伊朗的实际掌权者。巴列维的全名应该叫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伊朗叫做沙阿。

大家一定能理解:既然是美国和西方帮助巴列维再一次上的台,那么他肯定成为了西方坚定的盟友了。当时巴列维把自己打造成了:美国和西方在中东不可或缺的盟友。

巴列维后来按照西方的模式进行了变革,外加上大量的出口石油,伊朗的好日子也就来了。美好的70年代在伊朗到来了,当时的伊朗可谓是中东乃至亚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我们一起来看看伊朗在70年代有多猛:

伊朗当时只有2000万人口,可是GDP却排名世界第九位;在整个60—70年代,伊朗的经济增速都在8%以上;伊朗人一年的石油出口收入高达200亿美元以上;人均GDP排名亚洲第一;

当时伊朗人的生活也是比较开放的和富裕的,马路上随处可见小轿车、很多女性甚至穿着比基尼到处旅游、遍地都是土豪;上学、医疗、住房问题那基本都是没啥问题的等等。

有人说过了一句话,看一个国家发达不发达、开明还是不开明,只要看女人的穿着就知道了。大家看看:如今伊朗的女人们都穿了个什么,就知道现在与过去的差距了。

不过好景不长,伊朗人内心深处还是没有被改造过来。当然了,这里面苏联的功劳也是比较大的,他们对巴列维王朝亲西方那是咬牙切齿、严重不满的。

据后来解密的资料来看的话,伊朗伊斯兰革命能成功,苏联这边的帮助也不小。

往后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霍梅尼得到了无数伊朗人的支持和追捧。1979年是伊朗人的命运转折点,这一年一个叫做霍梅尼的人王者归来了。当霍梅尼从国外回来的时候,有三百万伊朗人跑去迎接、跑去欢迎。

于是乎,霍梅尼就上岗了、巴列维也就只能跑去流浪了,伊朗人的生活也就从此大变样了。

很多人会有一个严重的疑问:为啥伊朗人最终会选择霍梅尼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一是,我觉得自己的路只有自己走,别人是帮不了你的。自己不开悟、自己不开智的话,往往最后还是一场空。巴列维和西方只是伊朗人的一个插曲而已,他们还是喜欢再回到从前的。

二是,巴列维时期一味的亲西方,这给伊朗人的内心深处带来了很大的不满。他们认为:伊朗应该走伊朗自己的道路。

故事发展到这里的时候,站在苏联角度岂不是皆大欢喜的局面——亲西方的巴列维去流浪了,自己对霍梅尼又有巨大的帮助等等。按照道理说:霍梅尼上台以后应该跟着苏联混,起码是亲近苏联的才对。

可惜苏联失算了,霍梅尼的主张很简单:不学西方、不走西方的路;也不学东方、不走东方的路——走伊朗人自己选择的路。

霍梅尼上台以后,立即宣布了七个反对:“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共产主义、霸权主义、西方化和世俗化。”故事讲到这里大家也许明白了:霍梅尼是要建立一个纯粹的伊朗、一个跟东西方都没有关系的伊朗。

巴列维时期虽然是亲西方的,可是对亲苏联的人还是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手段。一般发表个亲苏言论也就算了,要是触犯法律的话也就按照法律办事等等。

可是霍梅尼上台以后,把苏联的渗透者当成了最大的敌人。霍梅尼后来直接把苏联叫做“红撒旦”,视为最大的敌人。霍梅尼将这些亲苏的人全部抓捕,情节比较严重的一律处以死刑。

大家不要忘了,苏联跟伊朗那是直接处于交界的,这样一来:苏联人恍然大悟,以前巴列维虽然亲西方,可是人家好歹还是按套路出牌的。

可是现在来的这位霍梅尼,不光坚决地抗拒苏联,其对待亲苏人士简直是采取了极端手段了。

就在霍梅尼上台的同一年,苏联又跑去侵略了阿富汗。伊朗直接把苏联当成了敌对势力对待,不断在外交上谴责苏联的行为,还私底下积极支持阿富汗的游击队。

这一下苏联算是彻底的傻眼了,开始强烈谴责伊朗了。总之一句话:苏联之所以谴责伊朗新上来的霍梅尼,那是因为:霍梅尼比原来的巴列维更加的反对苏联而且措施更加的激进。

为什么1979年伊朗革命推翻了亲美王朝,苏联却予以谴责?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开始高调反美,一下子把苏联高兴坏了。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规律,勃列日涅夫第一时间发来贺电,盛赞伊朗伊斯兰革命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苏联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国家,在伊朗人质危机期间,苏联也是力挺伊朗。然而,没过多久,苏联又傻了眼。

这也挺容易解释的,人家霍梅尼主义的主旨是——“既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所以,在霍梅尼眼中,苏联也比美国强不到哪儿去,都是帝国主义+异教徒,魔鬼的家园。

这种立场下,要把伊朗建成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神权国家,自然需要把所有的“异教徒”势力彻底清除出伊朗。

很快,伊朗与苏联感情破裂的导火索出现——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霍梅尼高调抵制,还在世界解放者代表大会上大骂苏联为“大撒旦”。苏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大使馆,伊斯法罕的领事馆都遭到了“不明分子”袭击。然而,一向霸气的苏联,出于战略考量,竟然选择了忍气吞声,继续援助伊朗。

被人骂,吐沫星子溅了一脸还得花钱供着,苏联虽然心里不爽,但都忍了。

此外,早在巴列维时期,苏联就开始在伊朗地区渗透,想在伊朗搞共产主义革命,花了不少精力,在伊朗境内扶值了自己的代理人——伊朗共产党,还与霍梅尼建立了统一战线,然而,革命成功之后,霍梅尼他老人家“只要伊斯兰”,所以,无神论的伊朗共产党也成了打压对象。对此,苏联还是忍了。

因为,苏联怕伊朗倒向西方(其实这个可能性非常小),因为苏联很看重伊朗的战略价值,一边被骂和“诅咒”,一边反非常下本儿的对伊朗进行经济和军事援助。

随即,霍梅尼自信心爆棚,开始输出革命,两伊战争爆发。

此时,除了,伊朗,伊拉克也是苏联的盟友,所以,开始阶段,苏联非常尴尬,只能宣布中立的,毕竟伊朗克和伊朗它都不想得罪。

之后,好不容易想出了个折中的办法。

根据战前协议,苏联继续对伊拉克提供军援;同时苏联也支持通过自己的盟友或第三方,如古巴、叙利亚、利比亚等向伊朗提供武器;也是根据战前的协议,苏联还继续援助伊朗建设了一百多个项目,3000多名军事顾问和大量苏联联专家被陆续派到伊朗。

结果,两伊战争中,交战双方都充斥着AK47和一系列的苏制地对地战术导弹等各色苏式装备。

伊朗这边,越打越顺利,除了苏联的直接援助,还有美国暗中向伊朗出售伊朗急需武器装备,特别是美式飞机的零部件和反坦克、地对空导弹,这就是“伊朗门”事件。

(两伊战争中,身背美制导弹的伊朗士兵)

之所以美国开始偷偷摸摸的帮死对头伊朗,是因为,此时美国认为伊拉克跟苏联关系更密切,而且伊朗一旦撑不住,可能会分裂,苏联会借机非常容易的把持伊朗,这当然是美国无法接受的。

到了1982年,伊朗在两伊战争中开始占据优势,逐渐反攻进入伊拉克境内,苏联认为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如果蔓延开来,非常不利于苏联。除了国际方面的负面影响外,苏联由于国内也有大量穆斯林的存在(比如“不省油”的车臣),非常担心伊朗成功输出伊斯兰革命,会威胁到苏联政权。于是,开始加大对伊拉克的军事援助,帮伊拉克稳住了阵脚。

这种情形下,霍梅尼对苏联的敌视也不再藏着掖着了。1983年,伊朗共产党被彻底取缔,主力成员被处决,剩余没及时逃出国的也全部被抓进监狱,陆续“被消失”。同时,霍梅尼下令,驱逐苏联外交官,这标志着苏联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感情正式破裂。

不过,风水轮流转,进入90年代,特别是本世纪开始,俄罗斯和伊朗作为美国的遏制对象,两国又开始联手称兄道弟的,成了全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

尤其是叙利亚内战,为俄伊深入合作创造了机会。俄、伊联手,彻底扭转了叙利亚战场的局势,使阿萨德政府军转危为安,美国费大劲竹篮打水一场空。毕竟,还是那个规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为什么1979年伊朗革命推翻了亲美王朝,苏联却予以谴责?

苏联成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防止在中亚和中东地带产生对苏联有所削弱的力量,这其中,伊斯兰教是一个重要的预防性因素。正因为如此,列宁时代就着手进行中亚五国的划界运动,以形成对俄国(罗斯)的安全屏障。当霍梅尼赶走末代皇帝巴列维后,苏联因伊朗反美而沾沾自喜,但是随后而来的就是伊斯兰势力的强化,这是苏联不太容易接受的。顺便说一句,营救伊朗人质事件的失败,促使美国开始通过《戈德华特·尼克尔斯法案》即1986年国防重组法,使得美国走向了联合作战的轨迹,客观上引起苏联的亦步亦趋,或者说疲于奔命。所以说,这个世界,很多事情是一环套一环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走好自己的当下一步,看好随后的一步,设计再往前的一步,剩下的,交给岁月。

为什么1979年伊朗革命推翻了亲美王朝,苏联却予以谴责?

题主的题目和小编的认知有些出入,搞得本人有些困惑,就仔细查了一下,看看这个“苏联予以谴责”到底指的什么?

但很遗憾,没有找到具体内容,到现在也搞不清楚这个谴责具体指的是什么时间上的哪个事件,好吧,那就全当它不存在,我们就简单探讨下“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与苏联的关系”,这样或许能自由些,也更容易将问题搞明白。

先阐明下小编的观点,这俩哥们的关系按咱们老百姓的话,“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如果我们想搞清楚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就得先弄清楚那场改变伊朗命运的“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性质到底是什么?那小编总结应该有两点:

第一,民族主义属性:也就是驱逐侵害伊朗独立自主的西方势力;

第二,伊斯兰意识形态属性。

双方的蜜月期;

讲道理,信仰“一神论”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与信仰无神论、“唯物主义”的苏联在意识形态上是天然对立的,但霍梅尼反西方、反美的姿态对苏联非常有吸引力。同时,霍梅尼把TG的“统一战线”也玩得贼溜,霍梅尼曾公开表示“在伊朗社会,马克思主义将拥有表达他们观点的自由。”

这让苏联对伊朗产生了很多幻想。。。

1978年6月,伊朗公布宪法草案,其中明文规定伊朗国内不允许部署任何外国军事基地。

1979年3月,伊朗退出了美国主导组建的中央条约组织,打破了美国封锁苏联的军事同盟体系。

以上措施对于苏联都极为有利,同时,在巴以问题上,革命政府反对以色列、支持巴解组织,与苏联的立场相同。

伊朗的态度让苏联非常受用,投桃报李的事情苏联人也玩的贼溜。

1978年11月,苏联领导人警告美国“不要干涉、特别是武装干涉伊朗的内部事务,对伊朗这一苏联邻国的干涉行为将被视为对苏联安全利益的威胁”。

1979年4月经过公投伊斯兰共和国宣布成立之后,苏联第一个予以承认。

伊朗人质危机后,美伊关系进一步恶化,伊朗宣布废除了1959年签署的《美伊合作条约》。

同时,伊朗承认1921年《苏俄波斯友好条约》中被巴列维政府否认的第6条款有效。根据这一条款,如果伊朗受到反苏力量侵略时,苏联有权出兵进行干涉。

双方关系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之初迅速升温,两国貌似进入了蜜月期。但此时双方的意识形态分歧并未消除,“反美”成为了联系双方的重要纽带。为了各自的利益,这俩个意识形态明显向左的国家捏着鼻子在那里眉来眼去。

好景不长,苏联入侵阿富汗成为双边关系的转折点;

在国内获得领导地位的霍梅尼很快就举起了他的“泛伊斯兰主义旗帜”,其在政治外交上的主要观点就是“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在霍梅尼看来,实行“法基赫”制度、代表真主主权的伊斯兰政府不应局限于伊朗一国国界之内,而应统一整个伊斯兰世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伊朗在伊斯兰国家中积极推行“输出革命”政策。

此时的苏联拥有四千多万穆斯林,伊朗输出革命的做法在苏联感到很不舒服。

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原因有很多种解释,但小编看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苏联希望在阿富汗建立一道防火墙,防止伊朗伊斯兰革命通过阿富汗向苏联境内(如今中亚那几个斯坦)蔓延。

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苏联入侵阿富汗同时也让伊朗人感受到了威胁,伊朗政府的态度开始迅速变化。

1980年1月伊朗再度废除了《苏俄波斯友好条约》中的第5条和第6条,以免苏联利用这些条款如法炮制,干涉伊朗。

霍梅尼在呼吁苏联撤出阿富汗的还是还宣布抵制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

1980年8月,霍梅尼在世界解放者代表大会上谴责苏联为“大撒旦”式的霸权。苏联在德黑兰的大使馆和位于伊斯法罕的领事馆也受到了袭击。

坚持不到一年,双方的关系就开始迅速降温,这速度,翻脸比翻书都快。。。

两伊战争,苏联和伊朗、伊拉克的三角关系;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两伊战争爆发;

伊拉克和伊朗两家对于苏联可谓是“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俩人争风吃醋给苏联忙乎得满头大汗。

伊拉克当时算是苏联的小兄弟,但这小兄弟也不是什么老实人。实际上,伊拉克一直非常警惕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1978年萨达姆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拉克共产党的大规模镇压活动,大量伊共党员被复兴党处决,伊拉克共产党与复兴党随后公开决裂。但不管怎么闹情绪,伊拉克在当时的中东都是苏联的传统盟友。

当时的伊拉克算是苏联的一个关系并不那么紧密,却也只能在一起对付的“老情人”,而伊朗则是“新欢”,虽然这个“新欢”的脾气不小,因为阿富汗的事儿不停给苏联甩脸子,但反美的基本盘并未变,对于苏联还是充满了诱惑。

这就让苏联人非常难办了,站哪头都不对,既然站哪边都不好,那我就干脆哪边都不站。苏联人来了个“严守中立”。

苏联一方面跟伊拉克履行战前协定,提供了约定中的武器,但绝不追加军事援助,一方面又苏联允许自己的盟友或通过第三方,包括叙利亚、利比亚、朝鲜、古巴等国,向伊朗提供了大量武器。算是在表面上维持着自己“中立”态度。

但很快,战争的局势就发生了变化,1982年伊朗在取得重大军事胜利后反攻至伊拉克境内,形势对伊拉克非常不利。如果充满意识形态狂热,致力于输出革命的伊朗取得了最终胜利,或者伊拉克迫于战争压力而倒向西方或者彻底崩溃,对于苏联都是一场灾难。

为了自己的利益,苏联人只能呼吁停战,但已经打红眼睛的霍梅尼显然不愿意就此罢手。苏联迫于无奈恢复了对伊拉克的军事援助。

这一举动又一次激怒了伊朗,霍梅尼驱逐苏联外交官,并开始在国内清洗亲苏势力,苏联失去了在伊朗体制内部发挥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此时的苏联虽然加强了对伊拉克的援助,但在确保伊拉克不被击败的前提下,苏联还是在竭尽全力保持着与伊朗的关系,伊朗国内的亲苏势力成为了苏联的“弃子”,苏联捏着鼻子保持着克制态度,并保证对伊朗的军售不会受到政治关系的影响。

截至1985年,苏联对伊朗的军售价值已经达到25亿美元,1985年3月,苏联还向伊朗提供具有战略价值的“飞毛腿-B”弹道导弹。

伊拉克国防部长在1985年的一次军事胜利后表示:“我们所缴获的伊朗武器中有80%来自苏联”,证明了苏联对伊朗事实上的有力支持。

写到这里小编就有些想笑,这三角关系简直不是一般的乱,苏联夹在中间真是把“里外不是人”这句话表演得淋漓尽致,真是有些难为苏联,两头都想拉住,却哪个也拉不到怀里。

实际上,苏联和伊朗的关系到这里远远没有结束,但再写下去就太长了,估计也没有人喜欢看,咱们一笔带过。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调整苏联的对外关系和手段,双方的矛盾缓和。1988才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苏联终于促成了两伊双方停火。同年,苏联开始在阿富汗撤军,苏伊关系中的障碍基本消除,苏伊关系发展进入高潮阶段。然而,那时的苏联已经开始风雨飘摇,苏联与伊朗的关系即便好转,实际上也没好上几天。

总得来说,这俩个国家的关系基本上就是“相爱相杀”、“相互提防”,就像小编在开篇时候说的那样,“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又把回答弄长了,也不知道会有几个人看完,没办法。

感谢您的阅读,觉得对您有帮助就请点个赞吧。

为什么1979年伊朗革命推翻了亲美王朝,苏联却予以谴责?

子虚乌有,苏联从来没有什么谴责,事实上伊朗亲美期间,苏联就一直试图插手伊朗,与美国争夺伊朗的好感,增加自己地缘政治的话语权,霍梅尼革命势力推翻亲美巴列维政府,苏联高兴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吃饱了撑着,去谴责伊朗?国与国之间苏美冷战时期,这方面的争夺很厉害的,往往为了对方在公开场合丢一份面子,不惜自己私下丢十分面子!包括美国,被伊朗弄的里外不是人了,一方面扶持伊拉克打伊朗,但为了伊朗不彻底倒向苏联,暗中照样朝伊朗输送武器,才闹出更丢人的伊朗门事件。同样,伊朗霍梅尼是宗教领袖上台,兼任世俗政权,要建立的是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因为以色列的关系,持极端反美态度,但也没准备亲苏,后来没多久,因为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朗也同时持反苏态度。即便如此,两伊战争中,明着苏美双方争抢着支持伊拉克,暗地里同样争夺伊朗倾向,朝伊朗送军火武器。所以不存在苏联谴责伊朗的事,从来没有过这事情,反而是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朗严词谴责过苏联,苏联还捏着鼻子认了,没跟伊朗翻脸。冷战过后,美国一超独大,完全没制衡到说不上,跟冷战时有个苏联顶着怼时比,轻松很多是真的,国家战略布局明显从容,游刃有余,伊朗的形势则相反,基本被美国摆成示众的人样子,要不是伊拉克萨达姆主动跳出来作死,伊朗还得更惨,那么也只得认清现实,跟同样被美国当靶子打的俄罗斯越来越亲近,不然的话,以伊朗的国际关系,中东这块上,等着卖他的人都多着呢。在阿拉伯世界里,伊朗就一直被当个异类,从没有什么兄弟之国跟他站在一起抱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